
人文丹东
- 感受红色情怀 锤炼坚强党性3月30日,丹东边境管理支队临江边境派出所党支部依托红色教育基地——鸭绿江断桥,组织无勤务党员开展“感受红色情怀,锤炼坚强党性”主题党日活动。党员们在鸭绿江断桥缅怀革命先烈,追忆他们的丰功伟绩,在志愿军雕塑前,面对党旗庄严宣誓,抒发对党的忠诚和热爱。大家一致表示,要铭记历史,珍惜先烈用生命换来的和平生活,继承先烈遗志,立足岗位,用实际行动报效祖国、告慰先烈。记者包芙蓉04/02
- 探访英雄城市 寻找父亲足迹丹东市抗美援朝烈士陵园是我国最早的抗美援朝烈士陵园,安葬了290多名志愿军烈士,每年清明节期间都会迎来社会各界及烈士家属近万人参观、祭扫。去年由于新冠肺炎疫情影响,根据退役军人事务部的要求,清明节期间丹东市烈士陵园实施临时性闭园措施。为了满足祭奠需求,烈士陵园组建了烈士家属微信群,代为扫墓,并拍摄视频通过微信传给家属。在志愿军空军烈士吴奇的墓碑前,抗美援朝烈士陵园工作人员通过视频与吴奇烈士的儿子吴中直连线,让烈士家属看到工作人员为自己的亲人献花等活动场景。吴中直表示,在这个特殊时期,丹东市抗美援朝烈士陵园开展的这项活动是对烈士最好的祭奠,也是对烈属最大的慰藉。今年清明节前夕,吴中直带着家人来到丹东市抗美援朝烈士陵园为父亲扫墓。见到记者,吴中直格外亲切。去年记者为他拍的网上祭祀的视频,他一直珍藏,并且把丹东的祭祀方法通过扬州媒体报道出来。“父亲自1944年参加新四军到在抗美援朝战场牺牲,一直没有回过家。对父亲的印象都是听奶奶说的。”吴中直说。吴中直把父亲的荣誉看得很重,父亲留下的遗物都精心保管。其中已经泛黄的6封家书,纸短情长,家国情怀跃然纸上。吴中直在丹东行程很紧凑:在抗美援朝烈士陵园父亲的墓碑前祭拜;在抗美援朝纪念馆,他在中国人民志愿军牺牲的团以上干部名单中找到了父亲的名字;还探访了多处抗美援朝遗址遗迹……5天时间里,丹东给他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他深有感触地说,再次来到丹东,感受到了英雄城市对革命先烈的敬仰,烈士陵园设施保护得很好,让他倍感欣慰。丹东人民的热情,让他感受到亲切、真诚,相信父亲的在天之灵,也一定会感到欣慰。记者谢秋林04/01
- 讲好百年故事 培育时代新人丹东新闻网讯栗争艳记者王研日前,凤城市关工委结合开展党史学习教育有利时机,举行“讲好百年故事培育时代新人”主题教育启动仪式,落实青少年以德树人根本任务,引导青少年增强对党的情感,树立起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勤奋读书的志向。主题教育以“讲好百年故事,传承红色基因,培育时代新人”为重点,以中国人民站起来、富起来、强起来为主线,通过讲好中国共产党百年奋进的历史,讲好革命先烈、英模人物为中国人民翻身解放与幸福生活奋斗的事迹,对青少年进行党史、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教育。凤城市关工委要求广大关工委干部和“五老”紧紧围绕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这个主题,发挥“五老”政治、经验、威望优势,为青少年成长成才、培育时代新人讲好百年故事,上好党史教育这一课。仪式结束后,凤城市关工委“五老”报告团副团长李炼作题为“忆党史,感党恩,跟党走,建设美好新凤城”的专题报告。03/31
- 寻亲六十余载 圆梦英雄城市“哥哥,我们来看你了,你安息吧。”3月25日,在振兴区革命烈士陵园内,从山东省乳山市焉家村赶来的焉贵泉及妹妹、侄女来到烈士焉明泉的墓前,长跪不起,告慰英灵。“大哥,这么多年终于找到你了!”烈士焉明泉的妹妹焉文兰泣不成声。她一边用颤抖的手将从家乡带来的祭品摆在坟前,一边哭诉着几十年来家人的牵挂和找寻。焉明泉生于1932年,1946年7月参军,1948年9月入党,任副排长,后转为空军45团3大队飞行员。抗美援朝战争中入朝参战,并于1952年12月在朝鲜荣立个人三等功一次,1953年5月在与敌机作战时光荣牺牲,时年21岁。当焉明泉牺牲的消息传到焉家时,焉母趴在地上搂着儿子带血的军装号啕大哭。得知大儿子葬在丹东,1978年,焉母拄着拐杖在三儿子焉贵泉的陪伴下,来到丹东,但没有找到儿子的墓碑。随后多年,焉贵泉又先后来到丹东找了6次,却屡屡无果。焉母甚至不相信大儿子已经离世,后来焉母记忆力衰退,但对大儿子焉明泉念念不忘,整日念叨他的名字。“母亲这一辈子深明大义,大儿子牺牲了,随后把我和二哥也都送到部队,并先后入党,就连后来的两个儿媳妇也都是党员,这在农村是不多见的。”焉贵泉说,这些年帮母亲完成遗愿、找到大哥的墓成了焉家人的共同心愿。2015年,焉家人在报纸上看到了一份烈士名单,发现一位名叫“马明泉”的烈士,部队番号和地址都和他们牺牲的亲属焉明泉一模一样。这个“马明泉”是不是他们一直寻找的亲人焉明泉?随后,焉家人辗转通过各种方式,向丹东市慈善总会一家亲义工站求助。站长崔瑞得知后,立即发动义工们在全市各个烈士陵园内查找。很快,在振兴区革命烈士陵园内,“马明泉”的墓碑被找到。经核对,信息与焉明泉一致。通过与民政等部门沟通,终于查明了当年的情况。原来,英勇善战的焉明泉当时是一名战斗机飞行员,在抗美援朝战争中与敌机空战时受伤,跳伞后正好落在现今东港海域,不幸牺牲,后来遗体被当地渔民找到。在振兴区革命烈士陵园,义工们买来鲜花、果品代焉家人进行了祭拜,并拍下图片反馈给焉家人。2015年清明节,焉贵泉与妻子等5位亲属来丹东焉明泉烈士墓前,28名义工专门制作了“烈士英灵永存志愿军精神永存”的横幅,陪伴烈士亲人一同祭拜。同时,家人带来烈士证明书、民政部门的证明和亲属写的烈士生平简历等资料,均证实了焉明泉的身份,烈士碑上的名字也被更正。此次同行的山东乳山焉家村党总支书记焉建说,村里早年就立有一块焉明泉的纪念碑,焉明泉的英雄事迹一直被村里人颂扬,每年清明节和烈士纪念日,村里的孩子和村民们都自发献花祭拜。这次来丹东,是想通过实地探访,将焉明泉烈士的事迹收集整理带回村里,同时也将他的事迹报送威海市革命烈士纪念馆,供后人瞻仰。记者包芙蓉03/30
- 丹东女杰获国家表彰!看名单近日,全国妇联对全国城乡妇女岗位建功先进个人、先进集体进行了表彰。 其中,丹东市第六人民医院感染科荣获“全国巾帼文明岗”荣誉称号,中国邮政储蓄银行股份有限公司丹东市分行荣获“全国巾帼建功先进集体"荣誉称号。丹东然艺布艺有限公司总经理王黛璐获评“全国巾帼建功标兵”荣誉称号。3月26日,市妇联代表全国和省妇联向获奖单位和个人授匾、颁发证书、赠送鲜花,并向她们表示热烈的祝贺,鼓励她们发扬成绩、不忘初心、继续拼搏,为营商环境建设和丹东经济发展再立新功。03/29
- 抗美援朝口述历史纪录片《铭记》第八十七集 林家保:身中八弹不后退 血肉之躯炸坦克03/29
- 60余年烈士寻亲终圆梦“哥哥,我们来看你了。”3月25日,在振兴区革命烈士陵园内,从山东省乳山市焉家村赶来的焉贵泉及妹妹、侄女来到烈士焉明泉的墓碑前,长跪不起。“大哥,这么多年终于找到你了……”烈士焉明泉的妹妹焉文兰泣不成声,她一边用颤抖的手将家乡的酒、鸭蛋以及鲜花等摆放在墓前,一边哭着诉说几十年来家人对焉明泉的牵挂和找寻。时隔60多年,这场跨越千里的相见,令人动容。而焉明泉烈士能够与家人“团聚”,也离不开丹东市慈善总会慈善一家亲义工们的无私相助。▲3月25日,焉贵泉及妹妹、侄女来到烈士焉明泉墓碑前祭拜焉明泉生于1932年,1946年入伍,1948年9月入党,任副排长,后转编为空军45团3大队飞行员。抗美援朝战争开始后入朝参战,并于1952年12月荣立个人三等功一次,1953年5月与敌机对抗作战时光荣牺牲,时年21岁。当焉明泉牺牲的消息传到焉家时,焉母趴在地上搂着儿子带血的军装号啕大哭。得知大儿子葬在丹东,1978年,焉母拄着拐杖在三儿子焉贵泉的陪伴下,千里迢迢来到丹东,但却没有找到儿子的墓碑。其后多年,焉贵泉六次来丹找寻,始终没有找到大哥焉明泉的墓碑。焉母甚至不肯相信焉明泉已经离世,去世前经常跑到村口等候他归来。焉贵泉说,帮母亲完成遗愿,找到大哥的墓成了这些年来焉家人的共同心愿。2015年,焉家人在报纸上看到了一份烈士名单,发现一位名叫“马明泉”的烈士,部队番号和地址都与焉明泉一模一样。因为村里的人都姓焉,不可能有“马”姓,所以这个“马明泉”极有可能就是他们一直寻找的焉明泉。随后,焉家人辗转通过各种方式,向丹东市慈善总会慈善一家亲义工站求助。▲2015年,焉家人终于找到了焉明泉的墓碑慈善一家亲义工站站长崔瑞收到求助后,立即发动义工们在各个陵园内查找。很快,在振兴区革命烈士陵园内,“马明泉”的墓碑被找到。经核对,信息与焉明泉一致。通过与民政等部门沟通,终于查明了当年的情况。原来,英勇善战的焉明泉是一名战斗机飞行员,在抗美援朝战争中与敌机空战时受伤,跳伞后正好落在现今东港的一处海域,不幸牺牲,遗体被渔民找到,后安葬于振兴区革命烈士陵园。确认信息后,义工们立即买来了水果、鲜花代焉家人进行了祭拜,并拍下照片向焉家人告知了这一消息。当年的清明节,焉贵泉与二哥等亲属5人来丹东。28名义工专门制作了“烈士英灵永存志愿军精神永存”的横幅,陪伴烈士亲人一同祭拜。焉家人还带来烈士证明书、民政部门的证明和亲属写的烈士生平简历等资料证实了焉明泉的身份,烈士碑上的名字也得以更正。此后每年的清明节,一家亲义工站都会组织义工为烈士焉明泉扫墓,并将整个祭拜过程拍下来发送给焉家人,让他们放心。焉香是焉家二儿子焉元泉的女儿,此次代父亲前来祭拜,她在陵园里拍下不少照片,“父亲82岁了,因为身体原因不能前来,我拍下这些照片带回去,让他知道大伯在丹东安置得这么好,丹东人民如此爱戴志愿军,他一定会很欣慰。”随后,焉贵泉等人又在义工的陪同下,参观了抗美援朝纪念馆和鸭绿江断桥。3月26日,他们来到位于凤城的空军某部,祭拜了抗美援朝飞行员烈士纪念碑。此次同行的焉家村党总支书记焉建说,村里早年就为焉明泉立了一块碑,每年清明节和烈士纪念日,村里的孩子和村民们都自发前去献花祭拜。他此次前来,也是想通过实地探访,将焉明泉烈士的事迹收集整理带回村里,并将他的事迹报送到威海市革命烈士纪念馆,让更多人知道焉明泉的英勇事迹。“当年,烈士们为了国家安定、民族独立和人民幸福舍生忘死、保家卫国,如今,帮烈士寻亲,是咱每个丹东人义不容辞的责任。”义工们表示,作为丹东这座英雄之城的一员,将继续会尽己所能帮烈士找到亲人,完成他们的心愿。记者/包芙蓉03/29
- 国际奖项!讲述“丹东故事”3月22日,国际体育记者协会2020年度体育媒体奖线上颁奖典礼在意大利维杰瓦诺举行。由新华社拍摄于我市的短视频《我家就在岸上住》,荣获“体育媒体奖”视频短片抗疫优秀作品奖。国际体育记者协会“体育媒体奖”,被誉为体育新闻界的“奥斯卡”奖。本次评选国际体育记者协会共收到来自129个国家和地区的1871件包含34种语言的作品。2020年度国际体育记者协会特别增加了抗疫优秀作品奖。《我家就在岸上住》被评为2020年度体育媒体奖视频短片抗疫优秀作品,这也次是世界范围内以定向运动为背景的视频短片第一次荣获该奖项。《我家就在岸上住》以纪念“中国人民志愿军抗美援朝出国作战70周年”定向越野挑战赛为背景,以抗击疫情为主线,反映了丹东市中心医院心脑外科护士张辉,在疫情爆发后成为第一批驰援武汉的“最美逆行者”,回丹东后参加2020年由中华全国体育总会、中国无线电定向运动协会主办的“历经风雨终见彩虹”抗击疫情主题定向活动丹东站系列赛期间的心路旅程。记者/曲艺03/26
- 孙景坤入选全国优秀共产党员拟推荐对象名单丹东新闻网讯记者景媛媛近日,党中央决定,在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之际,表彰一批全国优秀共产党员、全国优秀党务工作者和全国先进基层党组织。按照评选表彰工作要求,经广泛发动、逐级推荐、择优遴选、征求意见、深入考察等程序,省委研究确定了全国优秀共产党员、全国优秀党务工作者、全国先进基层党组织拟推荐对象。其中,我市元宝区金山镇山城村原第一生产队队长孙景坤入选全国优秀共产党员拟推荐对象。出生于1924年的孙景坤,在革命战争年代冲锋陷阵、不怕牺牲,在解放战争和抗美援朝战争中,荣立一等功一次、二等功两次、三等功两次,并被授予解放东北纪念章、解放华北纪念章、解放华中南纪念章、解放海南岛纪念章和抗美援朝一级战士荣誉勋章,曾受到毛泽东等党和国家领导人亲切接见。在和平建设时期深藏功名,回乡务农,担任丹东市元宝区金山镇山城村第一生产队队长,带领乡亲们发展生产。在家庭遭遇困难时,不向组织提要求、要待遇,艰苦朴素无所求,用行动践行了一名共产党员的初心和誓言。孙景坤是永葆革命本色的抗美援朝老英雄,在战争年代不怕牺牲、英勇作战、屡立战功,在和平年代艰苦奋斗、淡泊名利、无私奉献,是时代的楷模。去年,丹东市委宣传部命名孙景坤同志“丹东好人·时代楷模”荣誉称号,号召全市广大党员干部群众以孙景坤同志为榜样,坚守初心、对党忠诚、淡泊名利、甘于奉献,不断汇聚起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强大正能量,为推动丹东全面振兴、全方位振兴作出新的更大贡献。03/26
- 利用红色资源 建好党性教育主阵地“雄赳赳,气昂昂,跨过鸭绿江……”3月23日9时,在丹东抗美援朝精神培训学院多媒体教室内,一堂别开生面的情境演绎式党课开始了。这堂题为《英雄赞歌——致敬最可爱的人》的党课采用视频播放、情境演绎、舞蹈、歌唱、朗诵等多种形式,带领学员们回顾那段特殊的历史、感受抗美援朝精神,以身心沉浸的方式接受党性教育洗礼。每个学员都全神贯注地盯着舞台,当讲到杨根思用28岁的年轻生命捍卫了小高岭阵地时、孙占元再也无法实现穿上皮鞋在天安门前照张相的愿望时、年轻的黄继光舍生取义没能给母亲留下一张照片时,学员们流下了热泪。课程最后,全体学员起立,和台上的教职人员合唱《我的祖国》。丹东是一座英雄城市。伟大抗美援朝精神在这里赓续,红色基因成为这座城市宝贵的精神财富,时代楷模毛丰美、孙景坤,“小巷总理”申传兴的故事在这里流传。3月23日,丹东抗美援朝精神培训学院揭牌,这是我市继毛丰美干部学校后,重点打造的党性教育基地。学院充分利用丹东红色历史文化资源,通过现场教学设点、设课、设线,陆续研发设计了鸭绿江断桥、抗美援朝纪念馆、铁路抗美援朝博物馆、宽甸河口村、天桥沟抗联遗址、大梨树万亩果园、毛丰美纪念馆、凤凰山解放纪念塔等44个现场教学点,11堂现场教学课程和8条现场教学路线,逐步形成了以伟大抗美援朝精神、东北抗联精神、“干”字精神为重点的党性教育基地基本框架。在党员干部培训过程中,学院把历史与现实相结合,学与用相结合,把伟大抗美援朝精神转化为加强党性修养的内在力量。“今天的党课特别生动,我好几次热泪盈眶。”3月23日,来自东港市孤山镇谷家屯村的邵晓棠说,如此生动的党课自己还是第一次体验。宽甸石湖沟乡石湖沟村的时淑娟也有同样的体会,她说,以前也看过有关抗美援朝的书籍、电影等,但是感受没有这么深刻。“我们要学习志愿军战士牺牲小我、顾全大局的精神,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把村里的工作做好。”时淑娟说。来自宽甸牛毛坞镇牛毛坞村的孙景飞是一名退役军人。“我们部队的连史馆里也有很多关于抗美援朝的资料,刚才这堂课,让我回想起自己当兵时的经历,特别感动。”他说,作为一名党员就要跟党走,一个人富了,还要带动一个村富,一个村富了,再带动一个乡富,这样我们的国家就会越来越富强。丹东抗美援朝精神培训学院教研部部长潘媛媛介绍,准备这堂情境演绎式党课,进行了突破和创新。她说:“过去我们有情景互动式党课,后来我们在课程研发的时候,觉得形式可以更灵活一些。第一堂情境演绎式党课是去年开课的,主要内容是抗疫精神,效果特别好。”这堂讲授抗美援朝精神的党课从2020年10月开始研发,今年3月23日是第一次和学员见面。“我们排练了很多次,文案也是逐字逐句打磨。”“作为一个党性培训机构,课程研发是根本,没有好的课程,就做不好培训。”丹东抗美援朝精神培训学院院长、毛丰美干部培训学校校长陈海峰告诉记者,充足的师资库、课程库吸引着诸多省内外学员前来培训。丹东抗美援朝精神培训学院副院长宋岩介绍,目前,学院已接到超过4000人的培训预约,预计班次已经排到今年6月。成功得益于学院领导班子和教师团队具有成熟的党员干部教育培训经验,他们来自辽宁省党员干部教育培训基地——毛丰美干部培训学校。毛丰美干部培训学校成立于2016年4月,在全省热烈开展“干”字精神学习的热潮中,毛丰美干部培训学校仅7个月就培训学员23750人。“当时根本没想到会有这么多学员来,有些单位甚至没预约就直接到了校门口。”宋岩说,当时培训课程单一,内容不够丰富,培训通常只有一天,省内的单位基本都是当天来、当天走。随着培训的人员越来越多,前来预约培训的单位却越来越少,这让他们产生了危机感,于是,学校教研团队开始课程研发。在这个过程中,他们意识到,抗美援朝历史是党员干部教育培训的优质载体。于是,他们一边寻找对抗美援朝历史有深入研究的教师,一边考察我市与抗美援朝相关的遗址、遗迹等。在时任丹东市委党校党史教研室主任徐祝申的帮助下,整合了河口附近的现场教学资源,如河口断桥遗址、毛岸英学校、河口抗美援朝陈列馆、铁路抗美援朝博物馆、河口火车站旧址等。利用这些现场教学基地,研发了一系列现场教学课程。随后,又对天桥沟的抗联遗迹进行整合,相继开发对应课程。“我们要充分利用好丹东的红色资源,让这些资源成为党员教育培训的优良载体,同时把丹东的红色文化打造成一张名片,让更多的人知道。”陈海峰说,现场沉浸式教学更有感染力,学习效果也更好。“比如,我们研发了一堂体验式课程,叫《志愿军的一天》,让学员在河口体验志愿军当年的生活。切身的体会可以让学员对抗美援朝精神有更深刻的理解。”陈海峰说。随着党员教育培训课程越来越丰富,原本一天的培训课程逐渐拓展成两天、三天,甚至更长时间。“我们利用丹东的红色资源、好的课程吸引了更多学员。”宋岩说。市委组织部干部教育科科长邱颖告诉记者,丹东抗美援朝精神培训学院是丹东弘扬伟大抗美援朝精神,教育引导全市广大党员干部传承红色基因、不忘初心使命的教育平台。我市将利用好这个平台,开展爱国主义精神、革命英雄主义精神、革命乐观主义精神、革命忠诚精神和国际主义精神的教育培训,加强党员党性教育,提升党性修养。记者张研03/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