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鸭绿江之窗
当前位置:首页 > 人文丹东
人文丹东
  • 辽宁丹东:少儿图书“飞到”小山村
    3月23日,辽宁丹东凤城市爱阳镇富国村1组的小学生张宇收到丹东市少年儿童图书馆邮寄来的图书,高兴地笑了。日前,张宇的母亲刘士清致电丹东市少儿图书馆,表示张宇特别喜欢读书,但周边及家庭条件有限,希望少儿图书馆能提供帮助。得知消息,丹东市少儿图书馆立刻通过微信为张宇办理了图书借阅证,在了解了张宇的阅读兴趣后,选择了一批图书邮寄过去。
    03/25
  • 追寻红色记忆 弘扬先辈精神
    连日来,丹东边境管理支队国门湾边境派出所积极开展党史学习教育,组织召开党的先进人物事迹专题学习会,促使全体民警牢记初心使命、坚定理想信念,以饱满的热情迎接中国共产党百年华诞。国门湾边境派出所地处新区,管辖范围面积大,住户多。他们结合自身实际开展学习,教导员汪瀚向全体民警介绍了“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典范”张思德的先进事迹,带领大家重温了毛泽东的著作《为人民服务》,目的就是学习张思德那种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精神。通过学习,民警们纷纷表示要向张思德同志学习,以自身行动弘扬先辈为人民服务精神,践行为人民服务宗旨,树立好新时代移民管理警察的形象,用忠诚和实干向党的百年华诞献礼。此次党史学习教育,更加坚定了全体民警为人民服务的奉献精神,激发了全体民警勇于担当、敢于作为的工作热情。本报记者包芙蓉
    03/24
  • 他成为当地百姓的解忧人
    靠一张“婆婆嘴”凭一双“飞毛腿”近日,司法部表彰了300个全国模范人民调解委员会和995名全国模范人民调解员,我市振安区司法局汤山城司法所所长王立峰获全国模范人民调解员殊荣。在王立峰的办公桌上,有一个厚厚的本子,记录着他每天要做的工作和不少百姓家的情况。王立峰说,自己是汤山城镇土生土长的基层干部,1992年中专毕业后到镇政府工作,已在汤山城镇工作整整28年。2016年,王立峰调至镇司法所工作,自上任那天起,他很少坐在办公室里,而是到田间地头与老百姓拉家常,久而久之,谁家有个家长里短、闹个小矛盾全在他掌握之中。这几年,他靠一张“婆婆嘴”,凭一双“飞毛腿”,成为当地百姓的解忧人。2020年6月,汤山城镇某村尹姓哥俩因为田间地头通行问题闹起了矛盾,虽经村委会、派出所现场调处,但双方互不相让,矛盾有激化的倾向。了解情况后,王立峰与镇政府相关人员赶紧来到现场,苦口婆心地做工作,最终使双方达成和解协议。王立峰说,在农村,基层问题错综复杂,在工作中光凭理论还不行,需要用点巧劲儿。这些年,王立峰利用业余时间学习人民调解法和相关法律法规、政策,在调解工作中,他情法结合,把握民风民情,了解村情镇情。每次调解他都要先摸清当事人的性格特点,找到调解的焦点、难点,及时化解纠纷。2017年9月,榆树林村刘氏兄弟二人因债务、财产权利、出行交通、盖房出工等原因频繁发生矛盾,大打出手,当地派出所多次出警,振安区法院也对兄弟二人之间的债务关系作出判决,但兄弟二人之间依然矛盾不断。“村里找到我,我就想办法帮忙调解。”王立峰说,那时候他以“哥们儿”的身份多次来到刘氏兄弟家,他发现双方所有矛盾的根源是老人留下的一处无产权闲置房产归属不明。王立峰利用一个多月的时间劝说双方,并查阅各类有关房产继承等方面的法律资料,最终向刘氏兄弟讲清了该房产属应拆除房产,不属于兄弟二人能继承的财产,并达成了包括该房产在内的和解协议,双方冰释前嫌。“老百姓心里都有数,公道自在人心。”作为一名基层党员干部,5年多来,王立峰深入基层、调解纠纷,得到了当地百姓的充分信任。记者姜慕馨
    03/23
  • 抗美援朝口述历史纪录片《铭记》第八十六集 叶发坤:破晓之战炸暗堡 失去双腿迎胜利
    03/22
  • 赞颂伟大成就 传承红色基因
    3月18日,不少市民围在锦江山锦江亭的阅报栏前,观看“光辉的历程——中国共产党党史”专题图片展。近日,市党群服务中心老干部活动中心举办专题图片展,迎接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赞颂伟大成就,传承红色基因。旨在充分发挥我市”五老“优势,利用锦江山宣传窗口作用,开展形式多样的“学党史、颂党恩、听党话、跟党走”等具有鲜明特色的党史学习教育,让红色基因、革命薪火代代传承,推动党史学习教育常态化,做到学史明理、学史增信、学史崇德、学史力行,学党史、悟思想、办实事、开新局。图片展自3月中旬开始至7月31日结束,共更新五期,分别通过“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时期”、“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时期”三个阶段进行展现,图文并茂地回顾党的光辉历程,展现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站起来、富起来、强起来的丰功伟绩,点燃市民爱党、爱国、爱社会的情怀。老干部活动中心负责人介绍,希望通过图片展引导市民解决历史之问,探访初心之旅,也希望广大党员和群众在感悟中国共产党百年奋斗足迹的同时,能坚守初心、找准方向。丁铎伦记者包芙蓉
    03/22
  • 红色旅游研学化工作启动
    一段时间以来,市公安局巡特警支队发挥“一警多能”职能作用,在强化巡逻防控、应急处突的基础上,积极参与交通秩序疏导、服务群众,助力我市创城工作。支队民警对车站、公园、广场等重点部位和商业繁华街区、人员密集广场等重点区域实施不间断治安防控,同时充分发挥“网格化”布警的优势,在市区主干道及十字路口部署警力,开展文明劝导服务活动,引导群众树立交通安全意识,养成文明交通习惯;劝导摩托车司机佩带安全头盔,遵守交通规则;联系乱停放车辆的车主,要求其有序停放车辆。遇到交通事故,队员第一时间保护现场,疏散围观群众、救助伤员、联系上报,妥善快速处理,并协助交警查酒驾等交通违法行为。巡逻队员将创建文明城市宣传工作与日常巡逻结合起来,通过发放、讲解宣传材料,利用LED屏幕宣传等形式向辖区群众讲解创建文明城市的相关内容及重要意义,带动群众养成良好的文明行为习惯。坚持从我做起、从小事做起,积极开展“我为群众办实事”活动。自3月初到目前,该支队共出动警力330余人次、警车190台次,劝阻行人闯红灯、非机动车闯红灯、走快车道等违法行为70余起,处罚违章停车26起;处理交通事故2起,协助交警查酒驾2起;疏导交通堵塞5次;协助市政处理路面被撞护栏1起;调解群众纠纷15起;接受群众求助6起。记者刁庆峰
    03/19
  • 听老党员讲红色故事
    历史就是教科书,近日,丹东边境管理支队永甸边境派出所党支部组织民警开展了“学党史,守初心”主题党日活动,邀请辖区老党员讲述红色故事,让民警了解更多的红色历史文化。活动中,所党支部邀请了辖区79岁老党员曲胜香走上讲堂,结合自己当年在部队的奋斗经历,以红色文化为主要内容,向民警讲述了党的光荣传统,鼓励大家通过学习传承红色精神,筑牢初心使命。“通过学习活动,我们更加了解了红色历史文化,更加坚定了理想信念,在工作中也增添了更多的内生力量。”民警说。赵凯记者刘作庆
    03/17
  • 抗美援朝口述历史纪录片《铭记》第八十五集 毛敬仪:机要员的特殊经历
    03/15
  • 丹东人物原型话剧,入选全国创作工程重点项目!
    3月9日,记者从省文化和旅游厅了解到,我省目前有三部剧目入选今年全国大型文化活动:辽宁人民艺术剧院话剧《干字碑》入选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舞台艺术精品创作工程重点扶持项目,同时入选第六届全国少数民族文艺会演。辽宁芭蕾舞团芭蕾舞剧《花木兰》、沈阳音乐学院舞蹈学院群舞作品《鲁艺芳华》入选第十三届全国舞蹈展演。这些作品思想精深,艺术精湛,代表着我省舞台艺术的较高水准。话剧《干字碑》弘扬时代精神记者在采访中获悉,话剧《干字碑》已入选多项全国文艺展演活动。《干字碑》是根据丹东凤城市大梨树村原党委书记、村委会主任、全国优秀共产党员、全国劳动模范毛丰美的先进事迹创作的一台优秀话剧作品。该剧选取了毛丰美一生中的几个典型事迹,浓缩在有限的舞台时空里,深入刻画了主人公的内心世界,展现了脚踏实地的“干”字精神。|话剧《干字碑》剧照第六届全国少数民族文艺会演即将在北京举行,这次将亮相于首都舞台的话剧《干字碑》是经过主创人员精心修改后呈现给观众的。在此次修改中,剧组根据剧情有机融入了满族文化元素,舞台后区加入了一道硬质吊装景片,美工师傅将景片镂空,并以写意的方式将满族女性颇具特色的头饰图案融入设计之中,保持了该剧舞台美术鲜明的民族特色。部分演员的服饰也加入了满族服饰的镶滚工艺。演员的台词表达更为精准,更符合当代的语言习惯。该剧呈现出鲜明的地域文化特征。话剧《干字碑》近年来屡获大奖。2018年,《干字碑》入选全国舞台艺术重点创作剧目,荣获国家舞台艺术精品创作扶持工程重点扶持剧目优秀作品奖。2019年,《干字碑》获得第十六届中国文化艺术政府奖文华大奖提名剧目。该剧入选今年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舞台艺术精品创作工程重点扶持项目,同时入选第六届全国少数民族文艺会演。
    03/11
  • 我市一人当选“辽宁名医”
    丹东新闻网讯记者田治华3月8日,辽宁省卫生健康委发出《关于公布第三届“辽宁名医”和第二届“辽宁青年名医”名单的通知》,公布了50名第三届“辽宁名医”和50名第二届“辽宁青年名医”名单。市中心医院耳鼻咽喉头颈外科一主任李成当选“辽宁名医”,这是省卫生健康委组织“辽宁名医”评选以来我市的第一位当选者。本届遴选工作于2020年启动。入选者应“以高尚的医德、精湛的医术长期服务于临床一线,深受业内同行和广大患者赞誉”。“辽宁名医”和“辽宁青年名医”评选,旨在弘扬和传播“大医精诚”的职业精神,推动我省高层次医疗卫生人才的培养。
    03/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