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多彩辽宁
多彩辽宁
  • 中秋国庆将至 沈阳市沈北新区启动“1+10+N”旅游活动
    随着中秋与国庆假期临近,一场别开生面的秋季文化旅游盛宴正在沈北新区悄然铺开。9月11日,“‘秋韵情意浓沈阳别样红’——沈北新区2024年秋季游系列活动新闻发布会”召开。沈北新区区委常委、宣传部部长马晓齐对外发布:9月1日至10月31日,沈北新区将以“1+10+N”的创新模式,为游客带来一场别开生面的乡村游、康养游、观光游等多元化旅游体验。稻香音乐节、稻田稻草艺术秀等活动将轮番上演,让游客在欢声笑语中尽享秋季之美。(摄影:常晟罡)主线牵引十大主题交相辉映马晓齐介绍,“1+10+N”秋季文化旅游模式,即“秋韵情意浓沈阳别样红”1个主线;金秋乡村游、温泉康养游、生态观光游、主题乐园游、历史研学游、休闲购物游、特色美食游、家庭采摘游、乡村露营游、精品民宿游10大主题,100余个文旅消费场景,N项丰富多彩的文体旅活动。十大主题活动,旨在打造一场集观光、休闲、娱乐、体验于一体的文化旅游盛宴。其中飘香沈北—金秋乡村游,重点推出世界最大稻田画诞生地的稻梦空间、被誉为“华夏一绝”的怪坡风景区、七星米业钓蟹基地等八大场景;养生沈北—温泉康养游,重点推出被誉为“东北洗浴天花板”的河半岛温泉度假酒店、北汤温泉度假酒店、云之溪温泉浴场三大场景;活力沈北—生态观光游,重点推出全长21.6公里,享有“赛西湖”之美称的蒲河生态廊道、熙古艺术村、七星山风景区等六大场景;悦学沈北—历史研学游,推出代表沈北新面貌的沈阳市委旧址(北部)、中国锡伯族博物馆、单家村锡伯族学堂、马刚烈士陵园等五大场景;醇香沈北—特色美食游,推出独具沈北餐饮特色的黄家街道张家饭店、魏家驴肉馆、盛京八大碗等百余家特色餐饮;乐聚沈北—家庭采摘游,推出瓜果飘香的铁营子林果采摘园等八大场景;休闲沈北—乡村露营游,推出可以围坐篝火旁,感受星空下宁静的丁丁营地、东五旗57号院、财落林栖营地等五大场景;惬意沈北—精品民宿游,推出有着深厚的农家乐文化的马刚清境民宿、七星莲民宿及熙古艺术村-寻己民宿等五大场景。(摄影:常晟罡)(摄影:常晟罡)精彩纷呈多个活动点亮秋游新篇除了主线和十大主题活动外,沈北新区还推出了N项丰富多彩的文体旅活动,为游客带来更加多元化的选择。稻香音乐节上,悠扬的旋律将飘散在金黄的稻田之上,游客们可以一边感受丰收的喜悦,一边享受音乐的熏陶。少年秋运会、方特合家团圆夜、“浓情七星纵享中秋”、第七届中国农民丰收节、沈北新区时尚体育文化节、沈北新区农耕农趣和少数民族特色健身大赛、金色稻浪里的中国红、方特盛世狂欢节、中秋国庆购物狂欢节、沈北新区文化戏剧交流节等百余项精彩纷呈的文体旅活动,热情好客的沈北让多彩的秋季格外绚烂。在发布会上,沈北新区文化旅游和广播电视局局长杨树铭还对沈北新区特色游进行了推介。杨树铭介绍,目前,沈北新区方特欢乐世界、海蓝星梦幻城·海洋主题公园、清河半岛旅游度假区、七星海世界·亲子戏水乐园是沈阳市别具特色的高品质主题游乐产品,今年已吸引游客500余万人次在此流连忘返。杨树铭透露,近期,沈北新区已在方特欢乐世界和七星海世界之间启动了俄罗斯风情街和俄罗斯大马戏两个特色文旅项目建设,正在将该区域打造成新的聚合式旅游消费集聚区。到2025年末,沈北蒲河区域将被打造成为接待千万人次以上游客的旅游聚集区,从而为沈北新区文体旅实现高质量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09/14
  • 北方紫陶之都的追新路——讲述辽宁省喀左县紫陶产业发展的那些事
    如果你在百度百科输入“喀左”两字,多半会出现这样一个词条:北方紫陶之都。作为外地游客,如果你到喀喇沁左翼蒙古族自治县小住几天,走走逛逛就会发现,这里到处深嵌着“紫砂”的印记:街头巷尾分布着与紫砂相关的公司、工作坊;在风景区龙源湖,一座巨大的紫砂壶雕塑矗立在湖畔;乘车在城里转一圈,司机师傅可能会主动和你聊起当地紫砂壶的那些“故事”……小城不大,风景如画。辽西喀左,一座被“紫砂”浸润着的小城正在向阳拔节生长。东蒙博物馆喀左紫砂非遗文创展厅。(来源:喀左县委宣传部)8月19日,古窑聚落柴烧广场(首窑)开窑。(来源:喀左县委宣传部)一把壶出喀左县中心城区,沿建三线南行11公里,还没进到利州街道南窑村二组,远远就可以看见一处古窑遗址——喀左县光明耐火材料厂,这里有330年前马蹄窑3个、1958年馒头窑3个、上个世纪60年代转窑1个;这里是我省第一批工业遗产之一。谈起8月19日在这里举行的古窑聚落柴烧广场(首窑)开窑仪式,喀左高品宝砂紫陶艺术研发有限公司总经理高海军有些激动:“古法烧制柴火窑,窑内温度高达1200℃左右,不同区域温控完全凭经验,我知道这件事做起来很难,但还是想试一试。”历时3个多月的筹备,首窑烧制7天,降温7天,整整半个月,高海军和他的同事日夜不停地轮流看守。开窑日,大家凌晨3点就开始忙碌着做准备工作。“开窑!”窑口砖石被一块块取出,2000件承载着传统工艺的紫砂壶、紫砂杯等产品一一呈现在众人眼前,虽有遗憾但更多的是惊喜。“300多年前,喀左先人在此烧制紫砂御用器皿。我们不能把老祖宗的手艺丢了,今天合力重现古法烧制柴火窑,也是一种传承吧。”高海军说。喀左紫砂文化从历史中走来。在这座只有36万人口的小城,有两座和紫砂文化主题有关的博物馆。在喀左县博物馆,专门辟出一个展区,展示着陶壶、陶杯、白釉紫砂碗等一件件古老的陶器、紫砂制品,它们从新石器时代、春秋战国时期、辽金时代经历岁月而来,浓缩成喀左紫砂一脉相承的历史记忆。在喀左东蒙博物馆的紫砂非遗文化馆,馆长乌春雷向记者一一介绍他所收藏的宝贝,从中可以一窥喀左紫砂文化在现当代的发展脉络:这对紫砂瓶1998年出产,是喀左县成立四十周年纪念品;这个紫砂看盘1988年出产,是喀左县成立三十周年纪念品……两本紫砂文献,被乌春雷视为馆藏之宝。一本为《南哨磁厂1955年度经济计划》,上面盖着“喀喇沁左旗人民政府”的公章,第二页“南哨磁厂工业产品产量计划”表格里面写明,“1955年计划生产1.9亿只碗”。另一本《东兴缸窑》账本则见证着唐山人谢革廷在喀左南哨与当地的王贯共建两孔缸窑的史实。根据1988年版《喀左县志》记载:民国25年(1936年)初,开始筹建下院“东兴缸窑”,翌年投产。1945年—1947年,这两个缸窑先后停产。1948年,由南窑村农会接管。1950年,实行公私合营。1952年,旗政府将缸窑接收为公有,日新、东兴二窑合并改名为地方国营南哨陶瓷厂。……13年前,在生意场打拼多年且已有一定成就的乌春雷把自己“清零”,投身到紫砂文化产业中。为何要投入大量资金筹建不营利的喀左紫砂非遗文化馆?面对记者的疑问,乌春雷说起了多年前一件“很受刺激”的事:当时去外地学习考察紫砂制壶工艺,向人家请教的时候,对方说:“你们喀左哪有紫砂文化历史。”“一定要找到喀左紫砂的根,没有文化自信,就没有喀左紫砂的未来。”乌春雷说。2011年至今,乌春雷一直奔跑在寻根的路上。在积淀中、在传承中,创新发展,今天的喀左紫砂壶已经打下了鲜明的地域文化烙印:壶身或为蒙古包形状,壶钮、壶把以玉猪龙、待放的花朵作为点缀。其艺术风格呈现三个特点:一是以“花鸟源头”为代表的系列作品,体现喀左“第一朵花绽放的地方”“第一只鸟起飞的地方”的美誉;二是以“玉猪龙”为代表,彰显红山文化历史意义的系列作品;三是以“草原风”为代表的蒙古族文化系列产品。紫砂文化印记在喀左随处可见。图为龙源湖畔的紫砂壶雕塑与景区的美丽风景融为一体。(来源:喀左县委宣传部)一群人一把名为《三羊开泰》的紫砂壶摆在记者面前。壶嘴、壶钮、壶把均以生肖羊的头像作为装饰纹路,飞把与羊头形象完美融合,且羊耳的纹饰近似如意纹饰,更添一层吉祥如意的美好寓意。这是喀左紫砂技艺省级非遗传承人、省工艺美术大师艾雅芝的得意之作。70后的艾雅芝自小喜爱陶艺,成年后拜访名师学艺,参加各类培训班研究紫砂制作工艺,终有所成。喀左城区滨河路畔的北陶紫砂工作室,是十多年前当地首批开设的30多家紫砂工作室之一,对北陶紫砂艺术总监艾雅芝的采访就在这里进行。艾雅芝并不健谈,采访中,她手上的工作也没有停止,眼见着泥条变成泥片,转瞬又拍打成壶身……艾雅芝抱歉地说:“做壶时间长了,很多东西也就内化到身体里边了,做上了,就放不下来。”正是这种专注,让艾雅芝的技艺不断精进,她的作品先后获得各类赛事金银铜奖,并有作品被中国陶瓷馆等永久收藏。精于工、匠于心、品于行。“要把喀左紫砂技艺和工匠精神传承下去”,艾雅芝先后创办喀左紫砂非遗工坊、喀左县北陶紫砂技术培训学校和喀左县青年创业孵化基地。其中,北陶紫砂培训学校免费培训紫砂产业人才1000多人次。在喀左县域内,像艾雅芝一样的紫陶产业直接从业人员约1500人,具有职称资格技术人员200余人、省级工艺美术大师6人、市级工艺美术师10人。紫陶上下游产业从业人员合计1万余人。这一群人,秉承传统文化,聚集南北技艺,引领着喀左紫陶产业走向未来。白雪峰,省级工艺美术大师。在接受记者采访时,他笑称自己是“半路出家”:2001年,接触到紫砂壶,开启收藏之旅;同时萌生出学艺制作紫砂壶的想法,于是毅然远赴宜兴。上山选料、分目、初炼、陈腐到拍制,试验、失败、再试……日夜钻研,白雪峰终于在2005年利用拍打工艺制出了手工紫砂壶。而今,身为晚窑紫砂艺术制品有限公司总经理的白雪峰,已有了自己的紫砂艺术馆。走进其间可见,一楼陈列着各式的紫砂壶成品和艺术品,一角是工人制作紫砂壶的工作台;二楼是他多年来收藏的紫砂艺术精品及自己的代表作品。还有几件数千年前的古陶,印证了喀左陶器的一脉相承。如何把喀左的紫砂产品做得更好,更独具特色?红山时代,远古的先人用手捏这个形式做器皿,我们是否也可以尝试一下?白雪峰决定:尝试从拍打工艺到手捏。“回归几千年前的传统,这事在2022年真的就做成功了。”白雪峰说,“手捏的每件紫砂壶作品从来不会重样,它的最大确定性就是‘不确定’,这也正是它的魅力所在。”在传承中创新。在白雪峰的引领下,晚窑紫砂先后获批省级文化和科技融合示范基地、省级专家工作站,现拥有3项发明专利,2项实用新型专利,5项外观设计专利。与艾雅芝、白雪峰这两位喀左本地人不同,中国工艺美术大师、喀左县紫砂行业协会秘书长刘曰明是位“外来户”,正是多年前一群像刘曰明一样从宜兴来的闯入者,为喀左紫砂产业注入源源活水。到今年9月,刘曰明来喀左已经整整16个年头了。本来在宜兴已经有了一个发展得很不错的陶瓷厂,为何要到喀左这个北方小城二次创业?刘曰明说,是喀左文化底蕴深厚吸引了他,这里既是金鼎之地、暴龙之乡,又是紫陶之都、塞外水城,民风还特别淳朴。这里的矿料品质相当高,自己曾拿着喀左的紫砂原料到宜兴陶瓷研究所作过五六次化验,得到了当地很多专家的认可。采访前,记者查阅涉及刘曰明的各类公开可见信息,其中有关紫砂和陶瓷的职务、职称等近30个。在面对面的交流中,刘曰明一再强调“千万不要称我为‘大师’,我就是个普通的紫砂手工艺者,我现在更愿意做的是,以我之力助喀左紫砂产业之兴。”虽然带着浓浓的宜兴口音,刘曰明言谈中更多的是“我们喀左……”这些年,喀左举办的每一届紫陶艺术节都是由喀左县紫砂行业协会协助喀左县政府策划的;这些年,刘曰明带着喀左紫砂企业走出去,参加全国各种展会、技能大赛;这些年,刘曰明带出的徒弟已有200余人……前不久,刘曰明还撰写了一份《关于推动喀左紫砂产业加速发展的报告》,既谈喀左紫砂产业发展的成绩,也不回避问题,更多的是给当地产业发展支招:“建议研究出台支持喀左紫砂产业发展专项政策”“应推动喀左紫砂对外合资合作步伐”……喀左紫砂产业有今天的成绩,非一人之力,非一日之功,更离不开默默无闻的“幕后者”的助力与支持。多年来,喀左紫砂产业曾分别由科技局、市场局等多个部门来管理,去年2月,当地专门成立了陈醋紫砂特色产业发展中心。中心主任刘大勇说:“作为专业力量,我们的职责是与各方合力推进喀左紫砂产业的高质量发展。”一座城喀左,地处辽西低山丘陵区,山地、丘陵、平地、河川相间交错,构成了“七山一水二分田”的地貌。景在城里,城在景中。悠久的紫砂文化,已经深深地融入城市的血液之中,滋润着在这片土地上生活、学习、居住的人们,提升着小城的气质。采访中,在街头公园歇脚,在小店就餐,与当地人谈起紫砂壶,多数的人会很认真地坐下来与记者聊起相关的制壶工艺和典故;常听到的一句话是:除了宜兴,还有一把紫砂壶,来自喀左,走的时候,别忘了带上一把!紫砂文化正在以本土特色课形式走进校园。在喀左县幼儿园,设立了紫砂泥工作室和户外陶艺吧,配备专任教师,向全体幼儿开放。园长王翠艳介绍,在老师的指导下,孩子们尝试制作紫砂盘等,搓条、敲打、围拢、拼接、塑形……在“玩泥”中,可以尽情发挥想象力,感受陶艺魅力,感受家乡深厚的紫砂文化底蕴。在喀左县职教中心,开办了极具地域特色的紫砂工艺专业,包括紫砂制壶、紫砂装饰画、雕塑、陶艺四个方向。今年29岁的周明宇是职教中心第一届紫砂班学员,2015年中专毕业后就做起了紫砂壶,他说:“在这个行业里,我找到了自己的价值所在。”走在喀左的街头巷尾,不时可听见作坊里噼噼啪啪打泥片的声音。现如今,紫砂,已不仅仅是平常百姓人家的谋生手段,更已成长为城市经济发展的新生力量。近年来,喀左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紫陶产业发展,将其作为全县文化产业的重要增长点,编制《喀左紫砂文化产业集群发展规划》,建立紫陶文化旅游产业园,整合紫砂产业资源,着力打造独具特色、产业链完整、带动力强的紫陶产业集群。截至目前,园区共入驻以玉龙紫砂、高品宝砂、晚窑紫砂、金鼎紫陶等为代表的紫砂陶瓷企业、商户及作坊70多家,成规模生产企业20余家,2023年产值达3.25亿元。提起喀左紫砂,很多人都会想到制作精美的紫砂壶类、瓶类、茶具、看盘、壁挂等,却没有人能够将装修涂料和紫砂联想到一起。几年前,喀左玉龙紫砂艺术品制造有限公司总经理徐振海另辟蹊径,将紫砂矿开采过程中产生的尾矿进行深加工,填补了国内紫砂建材市场的空白。有同行说,在制壶工艺大师里,徐振海敢于突破创新,另辟蹊径,把紫砂建材做得有声有色。徐振海讲起了研发环保紫砂墙泥的经过:多年前,一次回老家他发现,左邻右舍来串门都抽旱烟,但屋子里烟味却没有那么重。什么原因呢?因为墙壁材料就是当地的泥土。这个“新发现”让徐振海很兴奋,也为他提供了一个新思路:紫砂做墙泥是否也有这个功能?一边查资料、一边到高校求教,经过四年多不断钻研,在技术上攻克了一个个难关,他最终采用古法高温煅烧工艺开发出艺术环保紫砂墙泥。紫砂墙泥于2019年上生产线,2020年开始投产。不发霉、不脱落、不褪色,而且防火阻燃,抗潮能力也强……由于特色和优势明显,这种涂料一推向市场就受到热烈欢迎。创业在路上。徐振海说,要有坚持的韧劲,像小马过河一样,别人说水深,但我一定要自己试一试。眼下,徐振海正在研发工业用新材料,“相信年末可以成功”。这种新材料批量生产后可广泛应用到炼油厂,能有效去除炼油过程中产生的异味。因为这项新技术,徐振海在今年7月被辽宁石油化工大学聘为硕士生导师。……紫砂,正在以自己独特的魅力改变并提升着喀左的城市形象。2015年,喀左县被中国商业联合会授予“北方紫陶之都”称号;2016年,“喀左紫砂”被评为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和国家地理标志证明商标;2017年8月,喀左县“紫砂文化产业园区”再次获批“辽宁省紫陶文化旅游产业知名品牌创建示范区”。与此同时,喀左紫砂与岫岩玉、阜新玛瑙、抚顺煤精琥珀、本溪辽砚等一并列为辽宁瑰宝,被选为辽宁礼物,成为一张亮丽的喀左文化名片。在成功举办八届紫陶文化艺术节的基础上,8月29日至9月4日,喀左召开首届紫陶产业发展大会。“这必将进一步擦亮‘喀左紫砂’这张金字招牌,推动喀左紫陶产业向更高层次、更广领域迈进,不断提升喀左城市知名度。”刘大勇说。记者:王海涛崔毅
    09/14
  • 辽宁省鞍山市公园文化演出季拉开序幕
    中秋节、国庆节,“双节”将至,近日,由鞍山市文化旅游和广播电视局主办、鞍山市演艺集团承办的鞍山公园文化演出季在城区各个公园拉开序幕。本次活动吸纳了众多优秀的群众艺术团体,以“点位演出”的形式,在二一九公园、永乐公园、烈士山公园及鞍山十佳口袋公园等地,为市民朋友带来沉浸式的演出盛宴。此次公园文化演出季节目形式多样,包括京剧、器乐演奏、街舞、声乐、太极拳和银发模特走秀等多种类型的节目,旨在满足不同年龄段、不同艺术偏好的市民需求,将艺术氛围带到城市的每一个角落,让市民们在日常生活中就能感受到文化的浸润与熏陶。据悉,此次活动将持续到10月。期间,每周五、周六将在鞍山城区的多个公园精彩亮相。作为鞍山市的一项重要文化惠民活动,鞍山公园文化演出季丰富市民精神文化生活,丰富公园文化和服务供给,打造艺术进公园文化惠民品牌,展现出鞍山公园不断焕发的新活力。记者:王瑞婷胡韵宁
    09/13
  • 2024全球工业互联网大会在沈阳开幕
      9月12日拍摄的2024全球工业互联网大会开幕式现场。  当日,2024全球工业互联网大会在沈阳开幕,大会的主题是“以智焕制以旧焕新”。  新华社记者章磊摄  9月12日拍摄的设在中国工业博物馆的2024全球工业互联网大会主会场内景。  9月12日,在2024全球工业互联网大会创新成果展上,参观者拍摄展出的华晨宝马创新纯电动BMWi5长轴距版汽车。  9月12日,在2024全球工业互联网大会创新成果展上,参展商向参观者介绍智能鲜蒸无人厨房。  9月12日,在2024全球工业互联网大会创新成果展上,参观者观看一款会写书法的智能机器人。
    09/13
  • 辽宁省朝阳市:大型猛禽雕枭亮相城区
    近日,一只雕枭出现在大凌河风景区下游一片湿地上。这只雕枭在停歇和起飞过程中,其“鹰姿”被朝阳市野保志愿者王先生用高倍镜头清晰拍摄下来。经观察,该雕枭体长约0.7米,显然是一只成年雕枭。据了解,雕枭为国家二级保护鸟类,在朝阳市各地虽然都有分布,但监测到的数量不是很多,又因其主要在夜间活动,人们平时很难见到其身影。作为大型猛禽,鼠类、野兔、野鸡、刺猬、狐狸均是它的猎物。记者:孙良
    09/12
  • 辽阳石化:全面启动2024年“质量月”活动
    今年9月是第47个全国“质量月”,辽阳石化紧密围绕“强化质量风险防范,助力高质量发展”活动主题,树牢“质量是效益、是企业的生命”的质量理念,践行“诚实守信、精益求精”的质量方针,全面做精产品、做优服务、推进质量管理模式实现新跨越,打造辽阳石化产品品牌新形象,助力推动辽阳市芳烯烃及精细化工产业实现高质量发展。辽阳石化围绕“零事故、零缺陷、国内领先、世界一流”的质量目标,按照“全员、全要素、全过程、全数据”的原则,抓住质量管理关键环节,突出高端化、差异化、特色化,制订质量提升行动计划,不断增强全员质量意识,严格原料入厂把关,完善质量管理办法,提升检验技术水平,规范产品质量标准,强化生产全过程管控能力,保证售后服务到位,推动公司由生产型向经营型转变。坚持源头管控产销联动。辽阳石化紧跟市场需求,紧紧抓住“原料、技术、管理、市场”四大要素,全面加强生产原料、三剂的验收管理,在梳理到货验收、入厂检验、质检单传递、出库使用等各环节时念好“紧箍咒”,严守工艺过程质量控制底线,认真排查质量隐患,对影响产品质量的因素“零容忍”,确保原材料检验及时、验收到位、记录齐全,防止不合格原料进入生产环节。坚持品质立信服务增值。辽阳石化高度重视客户质量反馈,把“主动服务、以我为主、技术营销”的理念贯穿日常管理工作中,建立客户服务团队,制订技术服务计划,持续完善服务体制机制,通过走访用户、建立用户档案等有效手段,与客户建立起良好沟通渠道,抓好前端需求识别和后端市场开发,推动产品开发与市场开发同时进行,进一步增强了企业竞争优势。坚持质量为基品牌引领。辽阳石化遵循品牌建设规律,夯实质量管理基础,突出“品质、诚信、创新、服务、责任”等核心要素,加强品牌专业化运营管理,健全品牌建设体制机制,增强全员品牌意识和质量意识,对照质量提升专项行动25项重点任务,开展质量攻关活动,强化质量控制措施,优化生产工艺,深度挖潜降耗,让生产技术含量高、市场潜力大、竞争力强的明星产品在市场发力。记者:张昕
    09/12
  • 辽宁省大连市:建设具有全国影响力的区域科技创新中心
    今年以来,大连市扎实推进实施《科技创新赋能东北全面振兴取得新突破行动计划(2023-2025年)》,锚定省委、市委提出的“打造重大技术创新策源地”“建设具有全国影响力的区域科技创新中心”宏伟目标,牢牢扭住自主创新的“牛鼻子”,持之以恒推动重大创新平台建设,强化项目赋能、人才赋能、要素赋能、改革赋能、合作赋能,加快培育发展新质生产力,全面提升科技创新整体策源能力。近日,在大连融科储能技术发展有限公司拍摄的全钒液流电池系统。(摄影:杨青)举全市之力建设英歌石科学城重大科技创新平台建设取得新进展日前,在大连英歌石科学城辽宁黄海实验室2号楼,60余台套各类设备已陆续进驻。自6月中旬以来,辽宁黄海实验室启动进驻,高端车铣镗复合机床研发及产业化、复合材料控形控性制造等项目已陆续落位。截至目前,辽宁黄海实验室已与通用技术、瓦轴、欣旺达等30余家重点企业深入对接180余次,征集技术需求140余项,签订横向开发合同17项。辽宁滨海实验室出台了《辽宁滨海实验室专项资金使用(科研项目)管理办法》和《辽宁滨海实验室开放创新基金实施方案》,近期先后启动联合基金类项目、能源化工联合专项开放基金项目申报工作,将吸引一批国内外高水平创新团队开展联合攻关。当前,大连市正举全市之力建设英歌石科学城,以英歌石科学城为核心区,加快建设具有全国影响力的区域科技创新中心,打造全球领先的洁净能源创新高地、具有国际影响力的海洋科技创新策源地、国家重要的新质生产力集聚地。英歌石科学城重大科技创新平台建设取得新进展。包括2个辽宁实验室在内的30万平方米实验室组群基本建设完成,首批238个细分领域实验室今年将陆续入驻。大连先进光源项目(基于高亮度极紫外自由电子激光的前沿科技研究设施)纳入国家“十四五”专项规划储备项目,预研项目主体工程基本完工,设备开始进场安装调试。已获批能源催化转化等全国重点实验室5个。新建辽宁实验室2家、大连实验室2家,在洁净能源与精细化工、高端装备制造、生命健康、海洋经济等领域加快打造国家战略科技力量。推动市级平台优化重组,建设配置合理、开放合作、活力迸发的科技创新平台体系。系统推进科研攻关部署企业科技创新主体地位进一步强化近年来,储能赛道备受关注。大连融科储能技术发展有限公司(以下简称融科储能)以创新抢占先机,成功通过“全钒液流电池”冲进储能行业前列。今年4月,融科储能入选胡润研究院发布《2024全球独角兽企业榜》,位列第911位,资本市场估值92亿元,成为辽宁首个“全球独角兽”企业。自主创新是企业成功的关键,自成立以来,融科储能始终立足自主创新,长期与中国科学院产学研合作,申报国内外专利300余件,主导和参与国内外标准制定50余项。企业是科技创新的主体。一年来,大连市创新重大科技项目组织管理模式,坚持需求导向,通过“揭榜挂帅”“赛马”“包干制+负面清单”等方式开展“卡脖子”和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强化企业科技创新主体地位的政策制度环境、资源配置方式、任务组织形式,提升企业科技创新能力,推动企业成为技术创新决策、科研投入、组织科研和成果转化的主体。先后出台了一系列政策举措,在抓好“一高一小”的基础上,持续加强雏鹰-瞪羚-独角兽-领军企业梯度培育,支持以企业为核心牵头联合高校院所组建创新联合体和产业技术创新联盟,主动承接国家重大研发任务。截至目前,全市高新技术企业达到4700家,雏鹰瞪羚潜在独角兽企业达到1895家。科技金融助推科技成果落地生“金”赋能高质量发展科研成果只有转化落地,才能真正发挥价值。如何让科技成果落地生“金”,赋能高质量发展。大连市制定实施了一系列政策举措,深化科技成果转化机制改革,加强技术转移体系建设,布局建设一批概念验证、中试验证平台、成果转化服务平台,完善提升科技成果转化工作机制,在成果供给、服务转化、生态营造等方面同步发力,成果转化效能不断提高。一年来,大连市科技局努力构建“债权+股权+保险”多元化接力式科技金融服务体系,支持科技创新成果形成新质生产力,促进“科技-产业-金融”良性循环。今年以来,由大连市政府引导母基金参股的天使类子基金“大连卓源智享创业投资合伙企业”成功组建;中信银行大连黄浦支行等6家科技支行授牌,并为融科储能技术有限公司定制化支持了9亿元纯信用授信额度;邮储银行、兴业银行支持恒力石化成功发行10亿元的短期融资债券,是辽宁省首单“科创票据”。天韵低碳新能源科技(辽宁)有限责任公司主要从事炉排研发及销售,在产品研发过程中积极与高校及科研院所合作,不断完善产品工艺。8月21日,中国人民财产保险股份有限公司大连市分公司与天韵低碳新能源科技(辽宁)有限责任公司正式签约,为该公司在研的“垃圾焚烧炉自降飞灰技术”项目提供10万元的风险保障,这是大连市首单科技成果转化费用保险业务。记者:谢小芳董升
    09/11
  • 辽宁:“网”聚振兴新动能
    偌大的生产线上空无一人,只有两台大型球磨机在快速运转,智能巡检机器人在各处有序作业,清扫机器人自动将垃圾“吸走”……鞍钢集团关宝山矿业有限公司“磨磁黑灯厂房”内正在进行日常无人化作业。目前,鞍钢集团已实现了从选矿、冶炼到冷热轧的全流程数字化转型。近日公布的首批数字中国建设典型案例中,鞍山钢铁“钢铁流程大数据体系建设”案例成功入围。不仅鞍钢,年初以来,在工业和信息化部公布的2023年工业互联网试点示范项目名单和2023年新一代信息技术与制造业融合发展示范名单中,辽宁省共有22家企业上榜成为全国示范。截至目前,辽宁省已有64个场景获评国家级优秀场景。近年来,辽宁省积极推动工业化与信息化在更广范围、更深程度、更高水平上实现融合发展,辽宁制造乘“云”而上、借“基”而为,不断通过数字链融入产业链、供应链。如今,辽沈大地上,数字底座不断夯实、数据服务初见规模、平台生态提速构建、安全屏障更加坚固。数据“连起来”让场景“活起来”的前提,是让数据“连起来”。9月1日,大连港集装箱码头三期被雨水笼罩,几辆特殊形状的红色集装箱卡车穿越薄雾,准确停留在指定位置。随即,蓝色轨道吊车缓缓驶来,两个“大块头”默契配合,迅速完成装车后,集装箱卡车自行开至下一个点位准备装船。整个堆场安静有序,没见到一个工作人员的身影。远程操作、无人驾驶的前提,是整个港区的5G网络覆盖。中国移动辽宁公司为辽港集团搭建了高、中、低立体化5G专网,包含港区集卡自动驾驶、港区数据采集、智慧引航为代表的三频组网融合应用体系,实现了轮胎吊港机远控、5G港区无人机、5G移动布控等应用。目前,该区域已实现6900余个物联网终端设备连接。为应用场景搭建数字底座,智慧港口仅是案例之一。2024年,辽宁省新建5G基站2.2万个,累计达到12.8万个,全国排名第九位;辽宁省上线运行的工业互联网标识解析二级节点达40个,全国排名第三位;接入企业1.3万家,全国排名第七位。目前,辽宁的省级工业互联网平台达到104个,服务工业企业近7.5万户。工业互联网作为新一代信息技术应用的关键底座,不仅在以智赋能中发挥重要作用,其本身也是一个规模庞大的新兴产业。近年来,辽宁省凭借丰富的科教资源、场景资源围绕相关技术研发持续用力,突破了一批关键技术并实现规模化应用。6月28日,辽宁省重点实验室群再添新成员,辽宁省工业互联网实验室群在沈阳成立,该群面向工业互联网产业集群创新发展需求,在平台建设、资源共享、人才引育等方面做好服务,实现科技与产业“双向奔赴”。不仅实验室群,中国工业互联网研究院辽宁分院、国家工业互联网大数据中心辽宁分中心、辽宁钢铁行业分中心和新型工业网络实验室等国家级创新载体纷纷落户辽宁,中国移动、中国联通也相继在辽宁落地工业互联网研究院。截至目前,辽宁省已基本建成了以企业为核心的产学研用技术创新体系,其中沈阳中德装备园、和平区、沈北新区还入选了工业互联网国家新型工业化产业示范基地。主体“动起来”企业是工业互联网研发应用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只有让企业主体“动起来”“用起来”,新一代信息技术才能发挥作用。9月1日,第二十二届中国制博会在沈阳拉开帷幕。在约10万平方米的展览空间内,智能无人机、能精确到纳米颗粒的粉碎机等一系列“辽宁智造”备受关注。眼下,应用新技术、新系统腾“云”驾“物”,已成为制造企业转型升级的重要途径。企业家们正从最初的“不会转”“不敢转”向“逐步转”“大步转”迈进。近日,在大杨集团智能化生产线上,机械手臂正按照定制尺寸自动裁剪面料,自动挂装系统自动识别不同加工需求后,将料件分别送到下一道工序。为拓展高端定制业务,大杨集团上马柔性定制系统虚拟试衣软件、智能仓储系统等新“帮手”,将生产定制西服的生产周期缩短至1个工作日,批量订单的交付周期缩短到3个工作日,大幅提升了生产效率。尝到甜头的不仅大杨集团,目前,辽宁省已先后有鞍钢等11家企业获评国家级智能工厂,新松机器人等3家企业获评工信部“数字领航”企业,三一重型等115家企业获评省级智能工厂,大连机车等222家企业获评省级数字化车间,53家企业荣获省级数字化转型标杆示范企业。辽宁省规上工业关键工序数控化率达63.1%,数字化研发设计工具普及率达80.2%,均高于全国平均水平。数字化转型不仅为企业提升了生产效率、降低了管理成本,还为企业延展了产业链条,打开了从生产商向解决方案供应商转变的通途。“如今,我们为客户提供的不仅是一台大功率空气压缩机,更是一整套数字化解决方案。”沈鼓集团信息数据中心主任郝玉明边点开电脑上的文件夹边说,“除了机组本身,我们将通过数字孪生技术,为客户提供一台与真机一模一样的‘数字机器’,成为客户产业数字化的重要一环。”目前,郝玉明正在与几家客户进行会谈,未来沈鼓将以解决方案供应商的身份为同行提供数字服务。环境“暖起来”产业发展如同苗木,需要“阳光雨露”滋润才能茁壮成长。工业互联网行业亦是如此,只有在温暖的营商环境、产业环境、创新环境中扎根,才能枝繁叶茂、高大挺拔。打造全方位政策礼包。近年来,辽宁省以高起点规划引领工业互联网创新发展,坚持遵循规律、创新驱动,市场主导、政府引导,系统谋划、统筹推进的发展脉络,先后出台了《辽宁省工业互联网产业集群发展培育方案》等系列政策,引导企业在加强技术创新、加快融合发展、扩大开放合作等方面不断发力。引入金融活水浇灌“数字”良田。眼下,辽宁海辰宠物有机食品有限公司的数字化车间正在紧锣密鼓建设。今年6月,该企业刚刚在省工业和信息化厅帮助下,获得了500万元“辽数贷”,正好用于新车间的智能管理系统及智能设备安装。年初以来,省工信厅推动盛京银行出台“辽数贷”金融产品为企业数字化转型升级项目提供专项融资服务,不少辽宁企业凭借基于数据要素构建的“信用画像”得到金融支持。除了金融产品,辽宁省还积极帮助企业申请国家支持。上半年,沈阳、大连、盘锦获评工信部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试点城市,获4亿元中央财政资金支持,居全国第五位。深耕场景资源,厚植产业沃土。5月14日,辽宁企业数字化转型主题交流活动在辽宁大厦举行,众多企业家、专家围绕“数智赋能产业数实融合发展”主题,分享各自的经验和成果,共同探寻适合辽宁的转型新路径。年初以来,类似的活动在辽宁省各地接连举行。以高标准场景应用激发工业互联网广阔市场已成为辽宁企业的共识。截至目前,辽宁省数字经济增加值占生产总值的比重已达37.4%。以工业互联网为代表的新一代信息技术如一双智慧的翅膀,正助推辽宁一步步实现“数字蝶变”。记者:孙大卫
    09/11
  • 辽宁开创中国杂技史上多个“第一”
    9月5日,为期13天的第十二届全国杂技展演在沈阳闭幕,众多高难度精品杂技让观众过足杂技瘾,同时也让历史上辽宁杂技的高光时刻重回公众视野。辽宁是杂技大省、强省,诞生了中国杂技史上多个“第一”:首创高难度杂技“飞车走壁”和“环球飞车”曾轰动全国;首演的“空中飞人”改写了中国没有大型高空杂技节目的历史;杂技晚会《天幻》开中国艺术杂技发展的先河;首个出访美国的专业艺术表演团体,被称为继“乒乓外交”后的“杂技外交”……这些引以为豪的众多第一,是辽宁的骄傲,为中国杂技史谱写了厚重的一页。近日,本报记者采访了这段历史的见证者、表演者的后代以及相关专家,一同回忆那些动人的细节。蔡少武发明的﹃飞车走壁﹄高难度杂技轰动全国场,场全盛时期蔡,家三代共十三口人全部从事飞车表演。图为蔡家兄妹在木桶上进行飞车表演。(本文图片由受访者提供)1首创“飞车走壁”和“环球飞车”,轰动全国在沈阳市沈河区中山路214号有一栋日式砖木结构的二层小楼,这里是杂技表演艺术家蔡少武的旧居。今年78岁的蔡二宝是蔡少武的二女儿。她告诉记者,蔡少武于1919年出生在北京,8岁时,加入中国飞车旅行团表演杂技。17岁时,他发明了在墙上骑车的技艺,这一创新在当时引起了轰动。而在此基础上升级的“飞车走壁”技艺是蔡少武于上世纪50年代初在沈阳创作的。1951年,蔡少武初到沈阳。他在北市场做了一个高11米的大木桶,用于“飞车走壁”表演。由于缺少资金,他只能借钱表演、制作大木桶。大木桶非常简陋,仅用木柱作支撑,在上面骑自行车晃动得很厉害。但蔡少武还是成功地骑着自行车在陡峭的桶壁上飞驰,再加上双手离把等惊险高难的动作,令人惊叹不已,吸引了大量观众前来观看。蔡少武的杂技表演以胆量惊人、台风优雅、技巧精妙闻名,深受观众的喜爱。资料记载,其最红的时候是在沈阳中山公园的表演——可容纳1200人的场地场场爆满。后来,“飞车”从自行车发展到摩托车,再到汽车,蔡少武的名字红遍全国,享誉杂技界。难得的是,蔡少武一家都从事飞车表演。妻子彭凤,享有“中国女子飞车第一人”之誉,8个子女被称为“蔡氏八宝”。全盛时期,蔡家三代共13口人全部从事飞车表演。蔡二宝是有名的“飞车皇后”,7岁时便配合父亲表演飞车,那时她还不能自己骑车,经常坐在父亲身前,弟弟三宝坐在后边,一家三口表演《一车三乘》。骑到最后,3人一起撒把,任由自行车飞驰,观众连连惊叫。8岁那年,蔡二宝自己登台表演。“尤其是‘飞车抛球’这一绝技,我在桶壁上飞车的同时,双手还能抛接3个小球。即使是现在,这一绝技也没有第二个人能够表演。”蔡二宝说。蔡少武飞车技艺分为两大类:一是“飞车走壁”,二是“环球飞车”。“飞车走壁”节目有《双手脱把》《脱背心》《顶碗》《钻火圈》《扔球》《五人五车编队》《汽车飞龙》《熄灯盲演》等数十种节目。“环球飞车”节目,除了汽车飞龙因受空间限制不能在特制的大球里演出外,其他节目都可演出。后来又在特制的大球里增加了“360度上下大回环”“双车交叉十字大回环”等技艺。蔡家一时间名声大噪。在1959年,武汉长江大桥通车时,贺龙元帅邀请蔡少武的飞车队手持大旗率先穿越大桥,可见其影响力之大。进入90年代,沈阳杂技团的飞车队出访了香港、澳门、澳大利亚等地,表演的节目以“死亡飞车”闻名海外,被誉为国宝级杂技节目。蔡少武德高望重,曾担任沈阳杂技团副团长,中国杂技艺术家协会理事,辽宁杂技家协会主席。72岁的蔡四宝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父亲一生在艺术上不断追求、探索。1982年,还创作并主演了‘汽车飞龙’。在漆黑的飞车桶内,汽车牵引着一条长达10余米的由灯光制作的彩龙,在高8米、直径仅10米的桶壁上上下翻飞,如蛟龙戏水,喷珠吐玉,璀璨夺目,气势磅礴,令人叹为观止。谁能想到,那一年,父亲已经63岁了。”1994年,中央电视台和辽宁电影制片厂联合拍摄的彩色故事片《飞车世家》,讲述蔡少武一家献身飞车艺术的故事。中国杂技协会副主席、沈阳杂技团团长安宁评价:“蔡少武首创的‘飞车走壁’和‘环球飞车’,家喻户晓,轰动全国,对全国各地发展飞车节目起到推动作用。”蔡少武的8个子女都演杂技。图为1982年蔡家兄妹五人在广州表演飞车前的合影。2“空中飞人”改写中国没有大型高空杂技节目的历史上个世纪50年代,沈阳杂技团还首创了“撩钩子”(即倒挂柳树叶)技巧动作,中国高空杂技节目由此诞生。家住沈阳市大东区沈铁路新华壹品B区的张业庆今年79岁了,他是沈阳杂技团的老演员,是辽宁杂技辉煌历史的亲历者、见证者。接受记者采访,张业庆一脸的自豪和骄傲:“当年沈阳中华路上(现在是中华剧场)有个8米高的帆布大篷,大篷里能坐1000多人,沈阳杂技团在这里表演‘空中飞人’等杂技,场场爆满!”沈阳杂技团成立时,还没有高空杂技节目。1956年11月,苏联马戏团在北京演出,沈阳杂技团组织了十几个年轻的杂技演员观摩学习,其中就有黄亚丽和孙德荣。回到沈阳后,她们开始创排“空中飞人”,不但练出了“口叼劈叉”“上下口叼转”等全套动作,还创造了“脚脖转”“单背丫”等高难动作。她们的表演大气优美,技巧高难,令观众叹为观止,黄亚丽和孙德荣也成为我国表演高空杂技节目第一人,改写了我国没有高空杂技节目的历史。之后,在黄亚丽和孙德荣的传授下,“空中飞人”在全国遍地开花。张业庆清楚地记得,“空中飞人”第一次演出是1957年7月1日,地点就在那个大篷里。同时上演的还有“秋千飞人”“蹦床飞人”。“秋千飞人”由王会田、刘世铭、铁大文、陈飞、贾玲等人表演,主要技巧是秋千平飞、前空翻,最精彩的技巧莫过于4人相连做180度“撩钩子”形成5人连挂,观众赞不绝口。而“蹦床飞人”则由海志华、孙德荣、杨德飞、刘世铭,梁玉坤、吕萍、陈飞来表演。演员们通过弹力网的弹力做出空中翻腾动作,时而前腾空两周,时而后腾空两周,时而空翻720度,时而拔高,很惊险。为了调节现场紧张气氛,演员刘世铭在表演时会在空中立正向观众敬礼,引得观众哈哈大笑。记者在采访中得知,1951年,大连也成立了杂技团,由王宝田、葛学诗、张星显、回光斗、郜风赞、蔡吉照、孔祥鹏等20多位艺术家组成专业艺术团体。演出的节目有“耍马叉”“大武术”“高台晃板”“软功”“飞拐子”“转碟”“滑稽”等,深受观众喜爱。大连杂技团在发展中不断创新,将杂技融入完整的故事情节中。2012年首次演出杂技剧《霸王别姬》,用杂技动作讲述古代爱情悲剧,让那些对中国历史故事知之甚少的外国观众亦能感受到这场爱情悲剧动人心魄的魅力。这是国内第一部涉足历史题材和悲剧体裁的原创杂技剧,拥有完整的戏剧结构,为杂技的发展开辟新路,具有划时代意义。1953年,大连杂技团赴朝鲜前线慰问演出,鼓舞了志愿军广大指战员的斗志。图为演员蔡吉照为战士们表演《口捻子》。现年79岁的张业庆见证了沈阳杂技的辉煌,图为1962年张业庆(下)与妻子(上)在3层凳上表演杂技《顶碗》。3首个出访美国的专业艺术表演团体,开展“杂技外交”1972年,沈阳杂技团作为新中国成立后第一个出访北美和拉丁美洲的文艺团体,前往加拿大、美国、智利、秘鲁、墨西哥五国进行为期4个月的访问演出,每到一处都受到热烈欢迎,被舆论称为新中国继“乒乓外交”后的“杂技外交”。张业庆说,当时在美洲演出的节目有《狮子舞》《转碟》《钻圈》《高椅》《顶碗》《蹬技》《高台定车》《车技》等10多个节目,演职人员73人,其中包括张业庆和爱人陈焕。“当帷幕拉开,舞台上一群穿着绿色服装的姑娘和两名青年用竹棍抖动着碟子,在玉兰花之间表演转碟技巧,并随着江南丝竹乐曲先后变换10个不同画面,演员们表演了‘单手倒立’‘翻筋斗’‘叼花’等高难度杂技动作,到两名男演员表演‘对头顶’时,观众的情绪达到了高潮。”张业庆回忆当年沈阳杂技团在美国演出《转碟》的一幕时,边比画边说。那年,27岁的张业庆和爱人表演的是《顶碗》节目,“虽然是在国际舞台上演出,但我们一点也不紧张,心里一直在告诉自己,我是在为祖国争光!”在沈阳杂技团会议室的展柜中,记者看到一个特制的盛着巧克力糖果的玻璃匣:糖果由小木块替代,外面包着当年的糖纸,已保存了51年,特别珍贵。张业庆解释说:“1973年3月12日,沈阳杂技团圆满完成出访演出任务后回到北京,为打开中美外交大门作出了贡献。国家领导人拿出自己的工资买来巧克力,送给73名演职人员,每人一斤。糖果的外包装就一直保存至今。”沈阳杂技团多次出国演出,为传播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作出贡献。资料显示,沈阳杂技团于1952年、1953年两次赴朝鲜慰问志愿军战士,1959年赴朝鲜平安北道进行友好访问演出,1962年赴缅甸、巴基斯坦演出,1964年赴埃塞俄比亚、坦桑尼亚等国进行友好访问演出……“大连杂技团也曾代表国家友好出访演出,足迹遍布世界60多个国家和地区。”大连杂技团团长杨剑胜说,尤其是1953年赴朝鲜前线慰问演出,在半年多时间里,全体演员不顾个人安危,利用战斗间隙在前沿阵地、坑道里和哨所上,为中国人民志愿军和朝鲜人民军表演节目,极大地鼓舞了广大指战员的顽强斗志和英勇不屈的精神。除沈阳、大连外,锦州杂技团也为辽宁杂技发展做出贡献。沈阳杂技团首开艺术杂技先河。二○○一年沈,阳杂技团创排的大型情景杂技秀《天幻Ⅱ——太阳鸟》深受国内外观众欢迎图,为该剧的宣传海报。4杂技晚会《天幻》开中国“艺术杂技”先河“1951年9月1日,当时以18名杂技艺人为基础,沈阳杂技团宣告成立。成立以来,曾斩获40个国内外金银奖项,19个国家级殊荣,为22位国家元首专场演出,4个项目入选国家艺术基金资助项目,演出足迹遍布世界70余个国家和地区、600多个城市,境外演出8000余场,观众超1200万人次……”采访安宁时,他给记者说了一串数字,这一串串数字记录了沈阳杂技团70多年来拼搏的辉煌与荣耀。辽宁杂技之所以能取得如此多的丰硕成果,不仅体现在原创能力的开掘上,还体现在创新上。无论是“飞车走壁”“空中飞人”还是《霸王别姬》《天幻》都展现文艺辽军强劲的原创实力。在沈阳杂技团会议室墙上,挂满了以《天幻》为代表的16部系列杂技剧的剧照,这是近代沈阳杂技团打开国际市场的品牌剧目。沈阳杂技团一直从中华传统经典中挖掘题材,表演中做足中国元素,这也是辽宁杂技多年来在世界杂技舞台屹立不倒的一个重要原因。沈阳杂技团排演的大型现代杂技晚会《天幻》于1999年1月首演,连续两个月在沈阳市演出近40场,场场爆满,票房收入达100多万元。之后,《天幻》应邀到韩国、日本、美国、阿根廷、巴西等13个国家和地区进行了700多场商业演出;法国戴尔蒙蒂斯制片公司将《天幻》拍成电视艺术片,连续3年在圣诞夜黄金时间对全欧洲播放。可以说,《天幻》开中国艺术杂技的先河,打出了辽宁杂技的品牌效应,成为中国杂技界公认的具有里程碑意义的首部现代杂技艺术作品。《天幻》之后,沈阳杂技团又陆续推出了《龙幻》《梦幻》《美幻》《美丽的传说》《天幻秀》《未来》《海盗》《惊天饭店》《道》《先声》等一系列主题杂技晚会、杂技剧。这些大制作,既注重节目格调的统一和衔接,又注重单个节目尽善尽美的编排和高难技巧的运用,将中华传统文化元素融入编导、服饰、音乐、舞美和演员表演中,完美展示中国文化的博大精深。2004年,由原广州军区战士杂技团创作的首部杂技剧《天鹅湖》开辟了中国杂技由传统向现代转型的新道路。从2015年开始,国家艺术基金把杂技作为杂技剧种来评审,使中国杂技成为一个剧种,有了国家层面的认同,中国杂技在中国舞台艺术的核心地位得以确立。杂技剧的诞生破解了杂技发展的困局,为杂技技巧提供了故事感,让杂技更好看了。作为代表作的辽宁杂技剧《先声》,是国内首部以杂技剧形式将九一八事变搬上舞台的重大历史题材作品。新时代的辽宁杂技如何激发原创力?在第十一届中国杂技金菊奖全国杂技比赛上,摘得中国杂技最高奖金菊奖的《双人升降软钢丝》《蒲公英·远方——蹬伞》给出了答案。软钢丝是世界杂技领域里最具难度的项目之一,辽宁独创的双人升降软钢丝更是难上加难。李维表演的《升降软钢丝》曾获莫斯科国际青少年马戏节金奖、第32届摩纳哥蒙特卡洛国际马戏节“金小丑”奖。在沈阳杂技团创演的《双人升降软钢丝》中,体重130斤的李维和80斤的周晓汶加一起200多斤,站在离地面7米高、0.8厘米粗的钢丝上,能站住都很难,更别说做抱顶、肩顶、大摆翻下这样高难度的动作了,可是他们硬是精、准、稳地完成了全国乃至世界首创的双人对手动作,以具有时代气息、原创魅力的艺术表演,生动讲述了电力工人将光明和温暖送到千家万户的故事。为什么辽宁杂技在中国杂技史上会产生诸多“第一”?中国文艺评论家协会副主席、中国杂技家协会理事尹力认为,是因为几十年来辽宁杂技将提升文艺原创力和不断创新贯穿到杂技创作中,以扎根本土、深植时代为基础,会创作、敢创新,提高了作品的精神高度、文化内涵和艺术价值,所以能取得如此多的丰硕成果。记者:杨竞
    09/10
  • 辽宁:制造业提“智”向“新”
    今年以来,辽宁省推动大数据、云计算等新一代数字技术与传统产业的融合发展,加快推进传统制造业升级改造,进一步促进企业降本增效,提高制造业企业运行效率和市场竞争力。本溪钢联发展有限公司利用物联网等新兴技术,实现全制造过程自动化加工、数字化管控,降本增效取得突破。今年上半年,公司实现营业收入15亿元,上缴税金8457万元。图为本溪钢联发展有限公司聚丰智慧工厂的数字化生产线上,机械臂正在切割高端钢板。(摄影:高智勇)记者:唐佳丽
    09/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