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省双拥先进典型事迹报告会在沈阳举办
为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双拥工作的重要论述,广泛宣传拥军优属、拥政爱民工作的先进经验和感人事迹,进一步营造“军爱民、民拥军,军民团结一家亲”的浓厚社会氛围,持续巩固发展坚如磐石的军政军民关系,为辽宁全面振兴新突破团结凝聚强大合力,9月28日,由省退役军人事务厅、省军区政治工作局主办,辽宁人民艺术剧院(辽宁儿童艺术剧院)承办的辽宁省双拥先进典型事迹报告会在沈阳举行。辽宁是红色革命热土,积淀了丰厚的红色基因,素有“拥军优属、拥政爱民”光荣传统。近年来,全省军地各级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强军思想,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双拥工作的重要论述,紧紧围绕党和国家工作大局、国防和军队建设全局,聚力打好新时代东北振兴、辽宁振兴的“辽沈战役”,扎实做好新时代双拥工作,制度机制持续健全、为军服务积极有为、拥政爱民富有成效,尊崇尊重氛围更加浓厚,军政军民团结迈上新台阶,“双拥之花”开遍辽沈大地。此次报告会,以“同心筑长城携手促振兴”为主题,分为“红色印记•初心如磐”“潮头放歌•共促振兴”“携手远航•同心筑梦”三个篇章,从全省近百个先进典型中精选8组典型代表,通过多角度呈现全省军民在辽宁全面振兴新突破中团结拼搏的感人事迹,激励全省上下牢记嘱托、感恩奋进,勇于争先、谱写新篇,为打好打赢三年行动决胜之战作出更大贡献。在“红色印记•初心如磐”篇章,驻辽部队葫芦岛“8•20”抗洪救灾群体和“矢志双拥奉献服务”代表张孝荣,分别讲述了“军队挺膺抢险救灾”和“矢志双拥奉献服务”的生动故事,展现了“人民军队爱人民,人民军队人民爱”的使命情怀与鱼水情深。诗朗诵《双拥礼赞》,诠释了辽宁军民携手同心浇灌“双拥之花”、共促振兴发展的壮丽画卷。“潮头放歌•共促振兴”篇章中,“军民共育成长成才”代表罗佳全、“军队投身兴教助学”代表96605部队、“军地助力乡村振兴”代表李东魁父女,结合自身经历,讲述了不同领域“双拥人”立足岗位、拼搏奋斗的感人故事。歌曲《爱我人民爱我军》旋律悠扬,唱出了“双拥传统代代传、同心共筑中国梦”的家国情怀。在“携手远航•同心筑梦”篇章,雷锋班作为“雷锋精神传承践行”代表,汇报了持续弘扬雷锋精神、奋力书写新时代雷锋故事的创新实践;“创业兴业聚力同行”代表李德禄、解从阁,分享了他们在各自领域发光发热、崇军拥军的动人故事;“国防建设攻坚奋进”代表“沈飞罗阳青年突击队”,分享了他们勇于争先、奉献国防的奋斗历程。报告会在大合唱《阔步新时代》中落下帷幕。一件件双拥事迹、一个个感人瞬间、一段段心路历程,传颂着脍炙人口的新时代双拥佳话,谱写了新时代军政军民团结的壮丽赞歌,呈现了一场感人至深、催人奋进的双拥文化盛宴。报告会的成功举办,极大激发了全社会参与双拥工作的热情,激励广大军民见贤思齐、勇于争先,凝聚起实现辽宁全面振兴新突破强大精神动力。大家纷纷表示,此次报告会,是辽宁双拥工作的一个生动缩影,也是双拥工作支持强军兴军的一段生动见证,将以先进典型为榜样,学习他们爱国拥军、无私奉献的大爱情怀,学习他们心系国防、支持部队的责任担当,学习他们弘扬传统、续写荣光的传承精神,更加自觉地弘扬军爱民、民拥军的光荣传统,尊崇军人职业,尊重退役军人,奋力续写爱我人民爱我军的时代新篇。
09/30 - 高铁开通,文旅优惠政策“随车而至”
作者:王笑梅
09/30 - 我省各地精彩亮相辽洽会09/29
- 沈佳高铁沈白段开通运营
9月28日,沈(阳)佳(木斯)高铁沈白段开通运营。沈佳高铁沈白段起自沈阳北站,经辽宁省沈阳市、抚顺市,吉林省通化市、白山市,接入位于延边朝鲜族自治州安图县二道白河镇的长白山站,线路全长430公里,设计时速350公里。线路开通后,北京朝阳、沈阳北至长白山站最快旅行时间分别缩短至4小时33分钟、1小时53分钟。 沈佳高铁沈白段是国家“十四五”规划重点项目,进一步优化完善东北地区高铁网布局,抚顺、通化、白山迈入高铁时代并融入全国高铁网,对推动新时代东北全面振兴战略实施,带动沿线旅游资源开发,促进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09/29 - 优品汇辽 辽品出圈
辽商在优品展现场交流。(摄影:赵敬东)米香、果香、酒香……辽商优品展香飘四溢,品尝的、询价的、谈合作的辽商络绎不绝。山海有情,辽宁有请。9月26日,第二届辽商大会如约而至,辽商优品展也在会场外同步开启,一些辽商还未步入会场就有了合作的意向。大连一郎宏马国际贸易有限公司负责人于红在展台前停驻许久,对两款古香古色包装的老龙口酒爱不释手:“我是做对俄贸易的,最近想搞一系列活动,正要选一些高端的辽宁特色商品。”负责推介的王越不仅向于红介绍了酒的特色,还邀请她到酒厂参观。琳琅满目的商品中,“辽宁出品”最有人气。沈阳的酸菜、朝阳的小米、鞍山的南果梨、本溪的白啤酒……全省各地企业把自家最拿得出手的“宝贝”摆上展台,一眼望去,简直就是一场辽宁优品巡演。“哎哟,这次来得太值个了。”一位来自四川的辽商用家乡话连续沟通了几家企业,并向同行的辽商介绍起家乡的产品,“平时想要找好的辽品,得一个市一个市去找,这次全聚齐了!”“出圈”的不仅有丰富物产,还有精品文创。辽宁省博物馆的展台上,一款艳红的石榴樽摆在了C位。“这是我们刚上新的,以馆藏文物为蓝本,进行了融合性的设计,不仅小巧漂亮,插电后还是个小夜灯。”辽宁省博物馆文创工作部主任周颖秋向围观的辽商详细介绍着。省内辽商亮出了家底,海外的辽商也携异域特产亮相。“辽商优品展为省内、省外和海外的辽商搭建起商品贸易、合作交流的平台,不仅让全球各地的优品汇聚辽宁,也通过省外、海外辽商的渠道,让辽品出辽、出海。”鞍山市工商联办公室主任李辉带着本地辽商主动与海外辽商沟通,拓展铁壶、南果梨酒等产品的销路。“你们企业有什么特色产品,我们可以帮助拓展澳大利亚市场。”澳大利亚文化馆执行董事金星宇是首次参加这样的“家庭聚会”,“都是辽宁人,都有家乡情,我们不仅要把辽宁优品推荐出去,更要通过我们的渠道,帮助辽宁的企业走向更广阔的天地。”交流中都是乡音,握手间都是情谊。相聚虽短、乡谊却长,新的合作已经拉开帷幕,未来之路同乡同行!记者:徐铁英
09/28 - 9月27日,我省三条高速通车!
9月27日,京哈改扩建、本桓宽、凌绥高速公路通车仪式在锦州主会场和本溪、朝阳分会场同时举行。京哈改扩建,为全国首条最长十车道,构建起东北进出关大动脉;本桓宽高速,纵横辽东山区,串联东北东部城市群,以“醉”美高速建设理念,建成实至名归中华枫叶大道;凌绥高速,贯通辽西蒙东,传播红山文明,构建了又一条蒙东向海、辽宁北上的东北海陆大通道。本次同时建成通车的三个项目均于2022年8月8日同时开工建设,是国家高速公路网和辽宁综合立体交通网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辽宁省“十四五”时期特别是三年行动重大工程项目。三个项目合计建设高速公路里程636公里,其中本桓宽、凌绥两个高速公路项目是辽宁省首次在高速公路建设中采用PPP模式建设运营。9月27日上午,京哈高速公路绥中(冀辽界)至盘锦段改扩建项目建成通车。京哈改扩建项目途经葫芦岛、锦州、盘锦3市9县39个乡镇,建设里程238公里,主线222公里利用既有京哈高速公路由双向六车道扩建为双向十车道,设计速度120公里/小时,新建九门口复线起自葫芦岛市绥中县九门口隧道,止于京哈高速公路新增的前所枢纽互通立交,双向六车道,设计速度100公里/小时。项目全线共设互通式立交19处、跨线桥58座、收费站15处、服务区6对。项目通车后,成为国内首条长距离十车道重载交通高速公路,极大改善东北地区入关交通条件,对全面提高国家综合运输骨架通道通行能力和服务水平,促进辽宁沿海经济带和辽西融入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先导区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本桓宽项目起自本溪市明山区,主线经本溪县、桓仁县,止于辽吉界挂牌岭,支线延伸至丹东市宽甸县,途经2市3县1区12个乡镇,建设里程223公里、双向四车道,设计速度100公里/小时。项目全线桥梁148座、隧道27座、互通式立交15处、服务区4处、停车区4处、收费站11处、监控中心1处。项目作为联通辽宁、吉林两省,贯通辽宁东部山区的旅游路、生态路、产业路,对促进区域资源开发利用和经济社会协调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凌绥项目起自朝阳凌源市,经建平县、喀左县、建昌县,止于葫芦岛市绥中县,途经2市5县16个乡镇,建设里程175公里,双向四车道,设计速度100公里/小时。项目作为连通长深高速公路和京哈高速公路两大交通走廊的重要通道,它的开通对于推动辽西和蒙东地区融入京津冀、环渤海经济圈意义重大。畅联辽宁,进关出海。三条高速公路通车,是辽宁全面振兴新突破三年行动交通运输领域的又一重大突破性、标志性成果,进一步联网加密辽宁省国省干线路网,既是民生之路、幸福之路,更是振兴之路、发展之路,为加快建设交通强省,服务辽宁、东北全面振兴注入了新的强劲动能。(记者:赵婷婷摄影:韩卓航查金辉高智勇黄瀚博)
09/27 - 朝阳大枣持续“走红”
初秋的朝阳市双塔区龙山街大枣集中销售点热闹非凡,空气中弥漫着香甜气息,圆润饱满的大枣堆成了“小山”,仿佛秋天都浓缩在了这片热闹的市集里。多年来,朝阳大枣持续“走红”,因其生长环境昼夜温差大、光照充足,大枣糖分高、口感脆,是辽宁省特色农产品,也是“国家地理标志产品”,深受各地消费者青睐。记者:单国军白铁军
09/26 - 第六届中国辽宁国际投资贸易洽谈会在沈阳开幕
9月25日,第六届中国辽宁国际投资贸易洽谈会在沈阳开幕。本届辽洽会以“新时代东北振兴新征程合作共赢”为主题,举办4项主体活动、11项主题活动、111项配套活动和主题展览,同期还将举办辽商大会、浦江创新论坛分论坛、沈阳韩国周等3项活动。其中,主题展览围绕国际交流、省际合作、辽宁全面振兴新突破等内容,设立振兴成果馆、辽宁创新馆、省际合作馆、国际交流馆、医美精品馆和电商直播区,全方位展示我省实施全面振兴新突破三年行动成果。 9月25日,人们在辽洽会主题展览上参观。(新华社记者潘昱龙摄) 9月25日,人们在辽洽会主题展览上参观。(新华社记者潘昱龙摄) 9月25日,人们在辽洽会主题展览上参观。(新华社记者潘昱龙摄) 9月25日,人们在辽洽会主题展览上参观。(新华社记者潘昱龙摄) 9月25日,参观者在辽洽会主题展览上参观。(新华社记者潘昱龙摄) 9月25日,工作人员在辽洽会主题展览上整理展出的商品。(新华社记者潘昱龙摄)
09/26 - 我省首届国际大学生合唱艺术展演圆满落幕
9月19日至21日,辽宁省首届国际大学生合唱艺术展演在沈阳大学举办。本次展演由辽宁省教育厅主办,沈阳大学承办。展演活动以“歌唱新时代,青春向未来”为主题,首创“国际大学生合唱”品牌,来自省内44所高校及马来西亚、泰国、韩国、俄罗斯等61支合唱团,1800余名师生参与现场展演。开幕式在沈阳日报童声合唱团演绎的《CometoMusic》歌声中拉开序幕,来自不同国家和地区的高校合唱团成员身着各具特色的服装,倾情演绎不同语言的歌曲,风格迥异,异彩纷呈,活动现场掌声不断,反响热烈。在为期三天的展演活动中,除了精彩的合唱比赛外,还举办了由韩国指挥HeechurlKim主讲《合唱工作坊&合唱音色塑造》、马来西亚指挥SusannaSaw主讲《在合唱团排练中融入动作和音乐素养练习》、韩国指挥GunYoonLee主讲《融合朝鲜民族传统音乐的合唱》等学术讲座,传授先进的合唱方法与技巧,分享合唱艺术的前沿理念与实践经验,为中外参演团队拓宽视野,注入了新的创作灵感。21日晚闭幕式音乐会上,马来亚大学合唱团、泰国玛希隆大学合唱团、韩国大学生联合合唱团、俄罗斯远东联邦大学合唱团、沈阳医学院留学生合唱团等众多国内外合唱团再度登台,多元文化交织共鸣,用歌声为此次活动画上圆满句号。当《我爱你中国》的旋律缓缓响起,温暖而庄重的气氛笼罩全场,观众纷纷自发起身,跨越语言与文化的差异,共同跟唱这首深情之作。国外青年大学生用中文真诚演绎,中国青年大学生则借歌声抒发家国情怀,不同的声音交汇融合,在音乐厅中激荡回响。辽宁省首届国际大学生合唱艺术展演是推动全省学校美育工作、普及艺术实践活动、丰富校园文化、促进学生艺术交流与展示的生动展现。旨在通过搭建国际艺术实践平台,展示与传播多元文化,深入推动教育对外开放,为高校合唱艺术发展注入新活力,也为增进国际大学生友谊与合作搭建起重要桥梁。作者:赵阳
09/25 - 百年老巷展新姿
一条承载着沈阳百年记忆的老胡同,如今焕发新生。近日,位于沈阳方城核心区的耳朵眼胡同,在完成重新改造后正式开街迎客。作为紧邻中街商圈的特色街巷,它的名字由来格外特别——因仅一米多宽、窄如人耳耳道的独特形态而得名。如今老巷新生,迅速成为热门打卡地,每天都有大批游客慕名而来,在窄巷里感受老沈阳的街巷风情。记者:卢立业
09/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