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共满洲省委旧址纪念馆推出沉浸式讲解情景剧目《赤》
9月19日上午,“九一九宣言”发布94周年,中共满洲省委旧址纪念馆推出沉浸式讲解情景剧目《赤》。该演出以九一八事变后中共满洲省委发布的《中共满洲省委为日本帝国主义武装占领满洲宣言》为主线,通过七个篇章的深情演绎,生动再现中国共产党在民族危亡之际第一时间高举抗日旗帜,毅然决然承担起抗日民族先锋的重任,领导东北人民艰苦斗争、浴血奋战的不朽功绩,带领观众穿越时空,感受那段烽火连天的峥嵘岁月。记者:卢立业
09/24 - 我省在北京高校举行“辽宁人才周”活动09/24
- 辽宁展区“顶流”亮相全国技能大赛09/23
- 全国首座500千伏全自主可控新一代变电站在铁岭投运09/23
- 国庆假期临近 我省旅游市场预定持续火爆09/22
- 大连化物所研发出全球首例氢负离子原型电池09/22
- 荒芜湿地变“红火”
(摄影:查金辉)秋天的大小凌河口湿地,红海滩生机勃勃。近年来,锦州市坚持陆海统筹、河海联动、精准施策、系统修复,协调推进大小凌河口湿地海洋生态保护修复工程。如今,湿地一改往日的荒芜,候鸟驻留火红的碱蓬草滩,成为生态和谐的典范,为我国滨海湿地退养还湿、盐沼典型生态系统保护修复提供可复制、可推广的优秀范例。记者:查金辉
09/19 - 沈阳举行“勿忘九一八”撞钟鸣警仪式
今年是九一八事变爆发94周年。9月18日上午,“勿忘九一八”撞钟鸣警仪式在沈阳“九·一八”历史博物馆残历碑广场举行。这是9月18日拍摄的“勿忘九一八”撞钟鸣警仪式现场。(新华社记者吴青昊摄) 这是9月18日拍摄的“勿忘九一八”撞钟鸣警仪式现场。(新华社记者吴青昊摄) 这是9月18日拍摄的“勿忘九一八”撞钟鸣警仪式现场。(新华社记者吴青昊摄) 这是9月18日拍摄的“勿忘九一八”撞钟鸣警仪式现场。(新华社记者吴青昊摄) 这是9月18日拍摄的“勿忘九一八”撞钟鸣警仪式现场。(新华社记者潘昱龙摄) 这是9月18日拍摄的“勿忘九一八”撞钟鸣警仪式现场。(新华社记者吴青昊摄) 这是9月18日拍摄的“勿忘九一八”撞钟鸣警仪式现场。(新华社记者潘昱龙摄) 这是9月18日拍摄的“勿忘九一八”撞钟鸣警仪式现场。(新华社记者潘昱龙摄) 这是9月18日拍摄的“勿忘九一八”撞钟鸣警仪式现场。(新华社记者潘昱龙摄) 这是9月18日拍摄的“勿忘九一八”撞钟鸣警仪式现场。(新华社记者潘昱龙摄) 这是9月18日拍摄的“勿忘九一八”撞钟鸣警仪式现场。(新华社记者吴青昊摄)
09/19 - 勿忘历史!强我中华!
1931年9月18日九一八事变爆发这个日子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起点更是所有中国人心中的痛94年过去古老中国早已凤凰涅槃、浴火重生勿忘国耻、铭记历史砥砺前进、吾辈自强9月18日上午勿忘九一八撞钟鸣警仪式在沈阳“九·一八”历史博物馆残历碑广场举行自1995年起每年的9月18日都在沈阳举行勿忘九一八撞钟鸣警仪式警示世人勿忘国耻、勿忘九一八今年的撞钟鸣警仪式还将奏唱国歌、撞钟鸣警、拉响防空警报沈阳全城及全省各地也将同步拉响防空警报火车、轮船、汽车鸣笛3分钟勿忘,九一八!
09/18 - 小书包承载大情怀
在沈阳“九・一八”历史博物馆收藏了一件特殊的文物:著名爱国民主人士、人民教育家车向忱在抗战时期为儿子车树实缝制的帆布书包。书包为军绿色单肩斜挎样式,包盖上黑布条精心织出“打回老家去”几个字,边缘还缝着两条黑色布条作装饰。那质朴的针脚里,藏着沉甸甸的家国情怀,字里行间满是抗战到底的决心。这件小小的书包,长34厘米、宽26厘米,它不仅是一位父亲为孩子缝制的日常用品,更承载着一个民族在危难之际不屈的呐喊。记者:卢立业
09/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