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多彩辽宁
- 辽宁省科技馆:开年盛宴已送达,请注意查收!今年元旦期间,辽宁省科技馆在常态化疫情防控下大胆创新科普形式,推动科普零距离,同时启动十大科普活动,线上科普概念强势刷屏,编排直播栏目、实现科普直播常态化,与观众实现“云端相聚”。丰富多彩的互动演出——老朋友机器狗、大黄蜂及萌宠人偶齐聚西大厅,可爱的造型加上积极的互动,带来一场属于科技馆的狂欢!新的一年,特效影院也开启了科普放映计划,让观众们在光影中探索新奇,在剧情中体会美好。用舞台剧诠释科学,将艺术与科学跨界融合,通过生动演绎,呈现了精彩纷呈、妙趣横生的科学表演,你最爱哪一场?围绕热点,聚焦双碳展;身临其境,走进恐龙展;谈声说音,体验音乐展……互动展项加互动课堂一站式备齐,打造了沉浸式的展览体验。新的一年,辽宁省科技馆将立足创新,勇毅笃行,持续为参观者奉上极致体验的科普盛宴。01/19
- 沈阳“好天儿”增幅领跑全国副省级城市沈阳水体质量达到历史最高水平。陶鹏旭摄核心提示蓝天白云常作客,碧水清流入画来。相关数据显示:2021年,沈阳市大气优良天数达315天,同比增加28天,达到历史最高水平,优良天数同比增幅在全国副省级城市中排名首位。同时,PM10浓度改善幅度在副省级城市中排名第三,二氧化硫、臭氧浓度改善幅度均在副省级城市中排名第一,大气环境明显改善。这组数据的背后,是沈阳市始终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坚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以推动形成绿色发展方式和生活方式、推进环境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为目标,强化使命担当,主动作为,举全市之力坚决打赢的一场大气污染防治攻坚战。沈阳市生态环境局局长裴希岩表示:“抓好大气污染防治工作既是中央,省委、省政府的部署要求,也是倒逼产业转型升级、建设国家中心城市、建设沈阳现代化都市圈的迫切需要,沈阳市围绕空气质量改善目标,构建‘四位一体’工作体系,突出重点,精准施策,全力为促进经济社会绿色转型和高质量发展提供有力保障。”构建“四位一体”大气污染防治体系“沈阳高颜值”“城市好气质”……沈阳市民刘斌的摄影作品在网络平台上一发表,就获得了很多“赞”。他说,“以前很多人一想起沈阳就想到污染,近几年‘好天儿’越来越多,不但空气愈加清新,而且有了蓝天白云的映衬,拍出来的照片也透亮,大家对整个城市的印象也在改变。”“好天儿”的增加不是偶然,而是源于自始至终的攻坚。沈阳市严格落实省委、省政府工作部署,把大气污染治理作为生态环境保护的首要任务,聚焦空气质量综合改善的目标,强化措施、攻坚克难、强力推进。2021年,沈阳市从工作制度、调度指挥、协调联动、考核奖惩等方面入手,构建“四位一体”大气污染防治体系,积极破解大气污染治理瓶颈制约,增强大气污染治理的系统性和科学性。按照大气污染发生的特点,沈阳市制定深入推进大气污染防治攻坚工作实施方案,谋划实施能源结构调整、低矮面源整治、机动车尾气控制、挥发性有机物综合治理、扬尘污染整治和秸秆焚烧管控等九大攻坚战,落实34项具体措施,对照全年任务,逐月攻坚。同时,根据气象形势、区域整体污染特征,预测臭氧生成潜势,结合网格化实时预警数据,判定挥发性有机物高值区域、点位并及时调度。严格考核奖惩是进一步传导压力、夯实责任、推动落实的必要手段。沈阳市根据各地区空气质量变化情况和重点工作进展情况,对各县(市)区空气质量每月一排名,考核结果向全社会公开,对排名靠后地区通报批评。蓝天白云成为沈阳城市底色。朱汉洋摄聚焦重点区域靶向施策、精准发力构建大气污染防治体系的同时,沈阳市明确精准发力目标:坚持把工业企业作为主攻方向,聚焦市区及周边重点区域靶向施策,“治企、压煤、控车、抑尘、禁烧”并举,点线面齐抓。治企。沈阳市全面摸排底数清单,建立管理台账并动态更新,开展技术帮扶培训,指导相关企业制定“一厂一策”深度治理方案,去年全年有350家企业完成了深度治理。2021年,沈阳市通过新增油气回收设施等末端治理设施,初步估算挥发性有机物减排量达1.4万吨,为臭氧浓度和污染天数双减提供了核心支撑。压煤。2021年,沈阳市启动燃煤锅炉超低排放清洁供暖试点,完成10台燃煤锅炉烟尘、二氧化硫、氮氧化物三项污染物超低排放改造、68台燃煤锅炉进行了除尘器升级改造,建成区内淘汰10台40吨以下燃煤供暖锅炉。“逐家逐台”落实燃煤锅炉特别排放限值管理责任,燃煤污染得到有效控制。控车。加大路检路查、遥感检测、黑烟抓拍、排放检验等大数据的应用,持续加强超标车辆管控,确保达标排放,严禁国三及以下柴油车上路行驶。2021年,全市机动车年检34万余台,合格率96.17%;柴油货车监督抽测222962台,抽测率为159.2%。同时,沈阳市还以建成区为重点,紧盯建筑工地、市政工程、国省干道、背街小巷等落实扬尘管控各项措施;坚持“人防+技防”,充分发挥遥感卫星、红外视频禁烧“天眼”系统及四级网格作用,加大重点区域巡查力度,严厉打击焚烧垃圾、秸秆、杂草等行为。去年,沈阳火点数较上年同期减少38.6%。根据区域和行业实施分时分类管控开年即攻坚,沈阳市2022年大气污染防治“第一枪”已经打响,目标是第一季度力争天气优良天数不少于75天,PM2.5浓度不高于60微克/立方米,不出现重污染天气。按照深入推进大气污染防治方案,沈阳市今年将全力突破制约环境空气质量改善瓶颈问题,深化末端治理,协调结构转变,强化重点行业精准施治,深入推进臭氧和颗粒物协同减排。具体包括:持续推动建成区40吨及以下燃煤锅炉淘汰、100吨及以上燃煤锅炉颗粒物超低排放改造;以包装印刷、汽修、油品储运销等为重点,组织企业对挥发性有机物排放关键环节完成排查和深度治理等。一季度,沈阳市根据采暖期特点狠抓村屯低矮面源污染、燃煤锅炉房及秸秆焚烧等主要矛盾,并协同管控扬尘污染、挥发性有机物、机动车及非道路移动机械排放等其他污染源。按照“时间精准、区域精准、措施精准”三个精准和“全时段管控+黄金八小时加密巡查”的特别管控措施,全力攻坚难点。严格管控的同时,沈阳市根据区域和行业实施分时段、分类别管控,既保证污染减排效果又兼顾科学合理,不做“一刀切”。为最大程度“削峰降值”,沈阳市每日根据气象条件、污染指数变化,精准指挥调度,提出具体管控要求。尤其是污染天气过程期间,按照“提前响应、分类管控、无缝衔接”原则,提前分析研判,提前下达特别指令。沈阳市生态环境局大气处处长张嘉治说:“2021年,我们共发布23次特别行动指令,启动4次重污染天气应急预警,预测了25个臭氧污染天,实际削减了12天。”01/19
- 沈抚示范区有轨电车项目喜获省优质工程奖日前,从辽宁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辽宁省建筑业协会获悉,沈抚示范区有轨电车建设及西延工程喜获“辽宁省建设工程世纪杯(省优质工程)”奖项。沈抚示范区有轨电车建设及西延工程2019年列入省政府“重强抓”专项行动100个重点项目之一,是全国首条跨地级市运营的有轨电车项目,同时也是示范区第一个采取EPC总承包模式推进的重点项目、第一个政府投资类工程获得省优质工程奖项项目。该项目于2019年10月中旬开工建设,于2021年2月3日正式通车运营。项目建设期间,沈抚示范区规划建设和生态环境局会同中国第八工程局有限公司、天津市政工程设计院等参建单位,落实高质量发展理念,追求精细化管理品质、严格把控工程质量关,并积极克服新冠疫情不利影响,攻坚克难、保质保量地交付给沈抚示范区百姓一项“优质工程、民心工程、满意工程”。为促进沈抚示范区城市品质提升,加快推动示范区融入沈阳现代化都市圈建设步伐,推动城市轨道交通互联互通起到了示范引领作用。01/19
- 数读2021·辽宁成绩单⑤:国企改革全面发力01/19
- 数读2021·辽宁成绩单④:致富有门路01/19
- 数读2021·辽宁成绩单③:红色游正当“红”01/19
- 数读2021·辽宁成绩单②:夯实现代农业基础01/19
- 数读2021·辽宁成绩单①:人机物数字联通01/19
- 辽宁:大连英歌石科学城开发建设启动暨大连市一季度重大项目签约开工活动举行1月14日,大连市举行大连英歌石科学城开发建设启动暨全市一季度重大项目签约开工活动。开工仪式现场。(来源:市发改委提供)据悉,今年一季度大连市签约和开工项目472个,总投资3497亿元,其中签约项目220个,总投资1990亿元;新开工项目252个,总投资1507亿元。此次集中签约开工项目体量大,亿元以上重大项目达到259个,占比55%。项目质量高,先进制造业项目达到200个,占比42.4%;现代服务业项目145个,占比30.7%;社会事业项目90个,占比19.1%。项目数量多。各地区各部门坚持早谋划、早安排、早动手,一季度新开工252个项目,同比增长68%。活动采取主会场与分会场视频连线互动方式进行。大连市在高新区英歌石科学城大连先进光源预研项目现场设主会场,其他区市县、先导区设立分会场。01/19
- 锦州石化:生产满负荷 冲刺开门红工作人员在检查生产设备。日前,锦州石化苯乙烯产品单日产量超230吨,装置全线进入满负荷生产状态,产销同比增长7%。开年以来,该公司紧盯市场需求,持续优化生产运行,控成本,提质量,打造效益最大化,通过动态测算,以效定产,全力增产高效化工产品。01/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