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鸭绿江之窗
当前位置:首页 > 多彩辽宁
多彩辽宁
  • 辽宁:机器人“聚会”展示智造力量
    既有能提供学习、康复训练等服务的机器人,也有可替代人类完成高难度工作的机器人,还有利用高新技术复原历史人物声音、形象的虚拟主播机器人……10月23日,第六届中国沈阳国际机器人大会在新世界博览馆开幕,大批全新亮相的机器人展示了中国智造的力量,引起观众的极大兴趣。10月23日,在中国沈阳国际机器人大会上亮相的机器人吸引了观众的目光。(摄影:郑磊)中国沈阳国际机器人大会是东北地区唯一以机器人为主题的专业性会议展览活动。本届大会以“智能创造未来”为主题,“会、展、赛”齐绽放,设置主题演讲、分组论坛、展览会、挑战赛、表演赛等活动,新松机器人、哈工大机器人、中科院沈阳自动化所、网易有道、大疆无人机以及多家来自韩国、日本的企业参会,旨在推动机器人产业做大做强、加快智能制造产业高质量发展。
    10/25
  • 中国制博会在沈阳开幕
    10月22日,以“智能制造转型振兴”为主题的第二十届中国国际装备制造业博览会(简称“中国制博会”)在沈阳国际展览中心开幕。812家中外企业参加线下展会,至10月25日结束;线上云展同步开启,将持续到11月22日。(摄影:郑磊)据了解,本届中国制博会由商务部、国家发展改革委、科技部、中国贸促会和辽宁省政府主办。线下展会展览面积10万平方米,设置8个展区,展位总数3454个。本届中国制博会高端智能展品比例明显提高,中国一重集团有限公司、中国航天科工集团、中国兵器工业集团有限公司等国内知名装备制造业企业以及美国3M公司、西门子股份公司等世界500强企业及跨国公司,带着新产品、新技术集中亮相。
    10/25
  • 山清水秀乡村美 生态宜居幸福城——辽宁喀左县创建国家“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实践创新基地纪实
    喀左县城区水域和湿地面积超万亩,“塞外水城”绚丽多姿。(资料片)核心提示近年来,喀喇沁左翼蒙古族自治县深入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统筹推进产业结构调整、基础设施建设、城乡环境整治、水系疏浚连通等重点生态工程建设,积极探索“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有效转化途径,打造城乡一体化全域旅游发展格局,实现了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双丰收。在先后获评全国绿化模范县、全国首批农村水系综合整治试点县、中国生态魅力县的基础上,又于日前成功入选国家第五批“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实践创新基地。其依托自然和文化资源形成的一批可复制可推广的“两山”转化模式,对于全国干旱半干旱地区的“两山”转化模式及生态文明建设具有良好的借鉴作用。建设生态宜居的幸福之城10月12日,生态环境部命名第五批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和第五批“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实践创新基地。其中,朝阳市喀左县入选“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实践创新基地。多年来,喀左县坚持绿色发展理念,不断优化调整经济结构,积极推动老企业转型升级,淘汰了一批高能耗、高污染、高排放的传统项目,引进和培育了一批科技含量高、产业链条长、生态环保的好项目、大项目,推动县域经济向绿色经济转型发展。同时,喀左县还在基础设施建设、城乡环境治理、农业污染治理、水土流失治理等方面持续发力,建成了一批重点生态工程。“十三五”期间,喀左县实施大凌河干流源点治理工程,建成10公里生态景观廊道,城区水域和湿地面积超万亩,凌河景观效应全面释放,“塞外水城”绚丽多姿。全县完成人工造林57万亩,森林覆盖率达到42.4%。喀左县积极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工作,补齐农村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短板,村级文化广场和综合文化服务中心全覆盖,行政村垃圾分类工作全面推开,建成省、市美丽示范村21个,农村人居环境不断改善。2020年,喀左县成立了“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实践创新基地工作领导小组,组织编制了《喀左县“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实践创新基地建设实施方案》,成为我省第一批“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实践创新基地。今年,喀左县对“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实践创新基地实施方案进行了完善,积极申报国家级“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实践创新基地。全县紧盯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县标准,瞄准实现以“天蓝、地绿、水净”为主要标志的美丽喀左生态文明建设目标,落实好气、水、土污染防治措施,着力解决突出环境问题。与生态环境部南京环境科学研究所签署了战略合作协议,不断找差距、补短板,全力创建生态制度完善、生态经济发达、生态环境优美、生态社会和谐、生态文化繁荣的国家级“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实践创新基地,并成功入选。喀左县设施蔬菜农业产业园遍布乡村。辽宁日报记者张旭摄打造全域旅游的发展格局今年“十一”期间,喀左县迎来了四面八方的游客,人们或体验温泉带来的惬意,或徜徉于花海之中,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给这座小城带来无穷的魅力。喀左县具有多样的自然景观、悠久的历史文化和独特的民族风情,龙凤山、楼子山、红云山、化石沟等地景观独特,龙源湖、凌河第一湾、依湾农家、凌河湿地、敖木伦湿地等水域风光秀美。喀左紧紧围绕建设“生态立县、生态强县”的总目标,探索“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有效转化途径,不断提升生态文明建设水平。水泉镇南亮子村位于凌河第一湾和鸽子洞古人类遗址的交界处,是远近闻名的省级美丽示范村。依靠山水奇景和人文胜迹,南亮子村打造了集旅游观光、民族民俗、农耕体验于一体,总占地面积3000余亩的依湾农家生态旅游项目。该项目采取“党支部+经济实体+贫困户”旅游发展模式,通过改善生态环境,带动集体经济、脱贫攻坚和社会各项事业持续向好发展,年实现集体经济50万元,带动人均增收2000元。依湾农家生态旅游项目既达到“以旅富农”,增加村集体收入的目的,又通过乡村旅游,着力发展林果和特色种植,改善生态环境,实现了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双丰收。平房子镇小营村依托蒙古族文化、温泉资源及优良的生态环境,全方位融合农业、健康养生,打造了国家4A级旅游景区——浴龙谷温泉度假区。浴龙谷温泉度假区是朝阳地区首家集温泉养生、湿地休闲、综合游乐、民俗文化、大型室内温泉体验等多种配套于一体的多元化旅游度假地。景区内河湖、湿地、河中岛、景观树、芦苇荡、木栈道与周边的山林相结合,形成了“林护河,水润林”的生态景观,并带动农家乐、民宿、农事体验、果品采摘、赏花登山等乡村旅游。小营村被命名为“中国美丽休闲乡村”。喀左县通过探索“生态治水+滨河旅游”模式,不断推动生态产品价值实现;依托大凌河支流河口湿地建设等工程,使龙源湖成为候鸟停歇驿站,形成沼泽型湿地,生态旅游收入由2018年的32.28亿元上升至2020年的43.59亿元。龙源旅游区以龙源湖为中心,囊括了城市规划展示馆、康体旅游中心、民族民俗博物馆、利州塔、白音爱里民族村、紫砂文化旅游产业园等十余个景点。这一国家4A级旅游景区将喀左的自然及文化魅力尽展无遗。这里集聚了湖泊与生态、城市与自然、健康与养生、艺术与文化、休闲与购物等旅游资源,堪称展现喀左魅力风光的城市综合性景区。几年来,喀左县坚持围绕“一山一湾一湖一都一温泉”的核心项目,打造“多(重)点支撑,一带串联,一环主导”的城乡一体全域旅游发展格局,实现资源有效整合、产业融合发展、社会共建共享的全域旅游发展态势,并成为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目前,全县共有国家A级旅游景区14家,其中,龙源旅游区、龙凤山景区、浴龙谷温泉度假区为国家4A级旅游景区,还有全国乡村旅游重点村1个、省级旅游度假区1处、国家水利风景区1处,此外,还有特色旅游乡镇13个、旅游示范村18个。此外,喀左县还充分发挥“旅游+”的无穷潜力,推动旅游与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实现旅游产业全域辐射带动,先后建成旅游产业小镇、特色旅游村寨、百个主题庄园,乡村旅游已成为乡村产业振兴的有效支撑,休闲度假康体游品牌影响力不断提升。龙源湖成为候鸟停歇驿站。(资料片)发展休闲农业建设美丽乡村金秋时节,硕果满枝。9月25日,朝阳市金秋旅游节暨公营子首届雪蜜桃采摘节在三官庙村拉开帷幕。公营子镇在三官庙村、南山村、五家村、桥子村、丛家沟村打造近3000亩雪蜜桃采摘基地,通过举办首届雪蜜桃采摘节,做好“旅游+文化+农业”文章,打造多元化多层次旅游产品,着力走出一条乡村旅游与特色农业融合发展的新路子,乡村旅游不断迸发出新活力。近年来,喀左县围绕设施蔬菜、特色种植、杂粮种植实施了“一乡一园”建设,以水泉润泽花海、依湾人家、草场云城山庄、白塔子洞子沟葡萄采摘园等为代表的休闲农业逐步发展壮大。今年,喀左县又着重以现代农业产业园建设为抓手,在县城北部建设集旅游观光、餐饮住宿、采摘垂钓于一体的功能完备的大型农业产业园及若干蔬菜、水果观光采摘园、垂钓园,持续推进休闲农业发展,为乡村振兴强基赋能。喀左县现代农业产业园于去年12月获准创建,囊括了公营子镇、甘招镇、水泉镇、兴隆庄镇、利州街道(南哨)5个乡镇(街道),面积达596平方公里,其中核心区面积5.33平方公里。产业园核心区集聚市场、资本、信息、技术、人才等现代生产要素,发展蔬菜、水果、杂粮等种植业及现代化养殖业,并配套了精深加工,精选销售,农资配给等产业链项目。在这里,集种养采摘观光于一体,辐射带动各类休闲农业园,实施农业绿色协同发展。现代农业产业园以宏发集团、韩伟蛋业、喀左绿港等企业为龙头,着力构建农村一二三产业深度融合新格局。鼓励企业发展农产品冷链物流等生产性服务业与主导产业协同发展,配套检验检测、人才培训、科技研发、物流建设、融资平台等多项生产性服务业,推动农产品加工集约化、规模化和集聚化发展,形成功能完善、布局合理、资源节约、特色突出的现代农产品深加工集聚区。浴龙谷景区形成了“林护河,水润林”的生态景观。辽宁日报记者张旭摄现代农业产业园依托喀左县标准化农业科技示范基地,充分发挥政府的积极引导作用,打造“科研院所+龙头企业+合作组织+农户”的集产学研、旅游观光、青少年农事体验于一体的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目前,喀左县与沈阳农业大学开展农业可持续发展战略合作,沈阳农业大学为喀左县提供全开放式的科研和技术支持。喀左县坚持“以点连线、以线带面”的发展思路,充分发挥现代农业产业园和各类休闲农业园的引领服务作用,依托产业园设施蔬菜、水果、杂粮等产业优势及良好的自然环境,打造一批具有一定规模的,兼具休闲、旅游、观光功能的现代农业示范基地,形成功能多样的集采摘观光、乡村民宿、农事研学、农事体验于一体的现代化休闲农业园区,逐步形成具有科技性、特色性、观赏性、生态性、民俗性、参与性等功能的休闲农业乡村旅游产品,使绿色休闲农业成为喀左新的经济增长极。
    10/25
  • 辽宁营口:“营商之家”让服务更“到家”
    “营商之家”服务平台成为企业发展的好帮手。“企业要办事不知道去哪个部门”“企业的困难通常不是单一部门就能解决的”……这些问题一直困扰着营口市各级“项目管家”,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地方经济特别是民营经济的发展。为此,营口市通过创新设立“营商之家”(掌上企业服务平台),立足服务项目快落地、早见效,多方面着手帮助企业谋发展、提信心,为全市项目和企业配备了1015名“项目管家”,让企业有问题找得到门、找得到人,努力以创新举措激发民营经济发展活力。建家,以新形式方便政企交流。“营商之家”服务平台以“欢营办”掌上APP为依托,以“项目管家”制度体系为支撑,在全市企业(项目)和政府各部门之间架构一座掌上沟通服务平台,建立覆盖全产业链、全生命周期、全行业领域、全方位督查的“四全”服务体系。自今年7月1日正式运行以来,通过各级“项目管家”入户一对一教学,全市3.6万家企业(项目)入驻平台,累计通过平台为其提供服务500余次。通路,以新办法推动问题解决。“营商之家”服务平台实现了企业诉求提出、受理、流转、督办、办结、考核评价的全链条功能平台化,同时具备实时调度、动态监控、自动统计、网格管理、绿黄红三色提醒等监管功能。此外,针对平台无法解决的复杂问题,营口市还建立了平台外延问题解决机制,即由市营商环境建设局对平台超期未解决问题直接跟踪督办,并适时提请市政府专题研究。前不久,营口某园区招商企业通过“项目管家”求助解决“原药项目”立项难问题,市营商局及时启动平台外延解决机制,组织有关人员赴山东省就该项目“是否符合异地搬迁改造”进行调研取证,并报请市政府专题会议研究,及时高效解决了企业困难,受到企业好评。聚力,以新氛围实现帮扶精准。营口市聚焦企业在人才、金融、惠企政策等方面需求,在“营商之家”服务平台上增设了人事人才、“金小二”、惠企政策发布等拓展服务。今年,市政府视频连线125家企业负责人,帮助企业解决口罩短缺、运输受阻等问题73个,为企业有效复工复产提供了有力保障;在“金小二”平台注册企业如今已突破4000家,全市33家银行全部进驻,对接企业通过平台发布的融资需求,已放款100.8亿元,有效解决银企对接信息不对称等问题;同时,在惠企政策发布栏目共发布了2021年出台的有关优化营商环境的24项惠企政策,实现了惠企政策直达企业。营口市始终坚持以思想破冰引领发展突围,积极对标对表先进地区,下一步,拟建设线下“营商之家”实体会客平台,探索开通“惠企政策计算器”等大数据服务,努力实现基于企业画像精准推送政策。“营商之家”服务平台的投入使用,打通了服务企业“最后一公里”,彰显了营口持续优化营商环境的决心和行动。
    10/22
  • 辽宁:近60万亩大连苹果进入收获期
    金秋时节,硕果飘香。记者近日在大连市苹果主产区瓦房店市赵屯乡等地看到一片丰收而忙碌的景象。记者从大连市主要苹果产区了解到,10月10日前后,以寒富、富士为主的大连市近60万亩苹果全面进入收获阶段,总产量接近80万吨。据了解,今年前期苹果收购价格大幅提升。大连瓦房店市赵屯乡郑屯村果农开始采收红富士苹果。(摄影:李小华)近年来,大连苹果生产通过政府引导、扶持和科技支撑,规模进一步扩大,品质进一步提升,产业转型升级进一步加快。全市农业部门坚持科技创新驱动,强化规模经营引导,加强果农培训,果园生产效率不断提高。近几年来,在大力推广苹果无袋管理、反光膜等成熟技术的基础上,又陆续推广了苹果矮化自根砧集约栽培技术、水肥一体化管理等多项苹果种植新技术。截至目前,大连苹果栽培面积近60万亩,总产量近80万吨。2018年,农业农村部正式批准对“大连苹果”实施农产品地理标志登记保护,大连市现代农业生产发展服务中心作为地标证书持有人,现已授权大连苹果地标使用企业38家。2019年,大连苹果入选中国农业品牌目录,荣获辽宁省农业百强品牌称号。
    10/22
  • 辽宁营口市:释放“蓝色潜力” 壮大海洋经济
    在刚刚落幕的2021中国(营口)海蜇节暨中国·营口国际渔业博览会、东北亚(营口)农副产品展销会上,营口市的收获可谓是盆满钵满。3天展会期间,签约项目额达7.5亿元,线上交易金额达3270万元,线下交易金额达2.04亿元,国际贸易签约额达1325万美元。举办海蜇节及相关展会,打造产供销一站式平台,这是营口市做精做强海蜇产业,不断开拓全球市场的有力举措。近年来,营口市不断培育壮大海洋经济。在中国共产党营口市第十三次代表大会上,营口市提出重点发展海洋装备制造、海洋食品以及海洋新兴产业,高标准推进渔港经济区、海洋牧场建设,加快发展海上风电等新能源产业,力争海洋经济突破800亿元。发展海洋经济为营口城市发展带来新契机。(王江浩摄)连通世界做精海蜇产业本届海蜇节,营口市主打线上牌,扩大本地厂商及产品的知名度和影响力,深度挖掘潜在市场。展会上,盖州市德辉水产品加工厂接到了一份来自江苏客商的5000万元大单。企业总经理陈德辉告诉记者,每届海蜇节他们都会参加,每次至少能为企业带来二三十万元的零售额,借助展会,消费者关注度提升,间接带动了会后销售。如今,蓬勃发展的海蜇产业不仅成为营口市的一张名片,更成为这座城市走向世界的桥梁。营口地区海域饵料丰富、水温适宜,适合海蜇生长,是我国海蜇的主要产区,年繁育海蜇苗4亿头,主要品种为绵蜇和沙蜇。营口海蜇以肉质饱满、品质上乘闻名。从依靠资源到培育资源,营口经历了从海蜇捕捞到养殖的转型,养殖面积不断扩大,水产品总量不断提升。海蜇产业成为蜇农创收致富的聚宝盆。目前,营口有海蜇加工企业、各类家庭农场、农民专业合作社等经营主体500余家,规模以上企业十余家,海蜇成品年加工量23.6万吨、总产值约30亿元,海蜇成品年出口量约1.2万吨,创汇可达3000万美元。营口海蜇产品不仅畅销国内市场,还出口到世界各地,出口量占全国总出口量的六成,营口海蜇已经“游”上了世界餐桌。营口有近5万人从事海蜇收购、加工、贸易行业,国内海蜇加工企业80%以上是由营口人开办的。从东南亚到非洲、从俄罗斯到南美,营口人把世界各地的海蜇运到营口加工,又远销到世界各地,使营口成为全球海蜇产业链的核心。火车跑得快,全靠车头带。从“把中国海蜇卖向世界”到“深加工世界海蜇卖给世界”,营口的海蜇企业正成为引领行业走向的主角。今年是营口连续第4年举办海蜇节。在龙头企业的带动下,海蜇节这一平台已发展为“海蜇+”,带活了本地水产养殖业及其加工企业,并形成合力,营口海蜇产业不断壮大。去年7月,国家发展改革委发布首批17个国家骨干冷链物流基地建设名单,东北地区唯一基地落户营口。就在基地园区内,总投资4.5亿元的中顺海蜇交易市场已顺利运营,三年内,这里的海蜇交易量有望达到50万吨,实现销售额近百亿元,营口海蜇也将由规模化、集约化生产,逐步走向精细化、标准化,最终实现“买全球海蜇卖全球”的目标。立足当下发展绿色渔业做大做精海蜇产业不能竭泽而渔,营口市注重渔业资源养护,发展绿色渔业,多措并举走可持续发展之路。营口市加强统筹规划,全力抓好渔业加工生产。重点打造海蜇深加工、淡水鱼加工、鱼饲料加工、冷链仓储等链条,有序推进,并加强工作调度,实行周统计、月汇总、季通报制度,同时做好包装储备,抓好固投入统。积极推动水产养殖业绿色发展和转型升级,今年,营口投入养殖升级改造和污染防治资金209.5万元,深入推进循环水养殖、近海立体养殖等生态渔业。加大渔业资源增殖与养护力度,继续实施海蜇、梭子蟹、鲢鱼、鳙鱼等海淡水品种增殖放流,推动传统优势品种的种群恢复,净化海域水质。今年,营口完成约2.5亿尾中国对虾、1.33亿头海蜇、1666万只三疣梭子蟹等放流任务,此外,在大辽河干流完成30万尾鲢鱼、鳙鱼放流任务。为了提高水产养殖综合效益,营口积极争取对凡纳滨对虾等水产优势品种的引进更新与改良项目。营口强化渔业执法监管,加快推进涉海渔船起底式大排查,持续开展渔政“亮剑”系列专项执法行动,严厉打击违法违规行为。着眼未来培育海洋经济做精海蜇产业只是营口市培育海洋经济的一块试金石。目前,营口市已经在海洋渔业、养殖业、交通运输业和滨海旅游业等产业上有了长足发展。营口市海洋渔业资源丰富。全市海岸线长122公里,管辖海域面积1542平方公里,全市水产养殖面积61.2万亩,其中海水养殖面积53.6万亩。近海有海洋生物400多种,鱼、虾、贝、藻等经济生物,以及海洋、滨岸物种繁多,尤其是海蜇、对虾、毛虾在国内外享有盛誉。去年,营口水产品产量(不含远洋渔业)48.9万吨。其中,海洋捕捞3.6万吨,海水养殖32.6万吨;淡水捕捞0.2万吨,淡水养殖12.5万吨。营口市海蜇加工企业拥有自主品牌20余个,先后获得省、市著名商标和省、市名牌产品称号,2019年被中国渔业协会授予“中国海蜇之乡”的美誉。以海蜇产品牵动捕捞、养殖、加工、贸易、旅游等产业联动,加快营口“海产业”升级,打造有辐射力的“产业磁场”。在港口运输方面,营口港已成为北方内贸集装箱的龙头港,呈现出良好的发展态势。去年,营口港内贸集装箱海铁联运发运量首次突破百万标箱,同比增长25%,占营口港集装箱吞吐总量的17%,创下箱量和港口占比两项全国第一。目前,以港口为核心物流枢纽,营口常态化运营海铁联运班列线路发展到132条,覆盖东北全境。营口市海洋旅游资源丰富,有较著名的滨海旅游区、沙滩浴场等近10处。目前,鲅鱼圈区正着力打造环渤海休闲旅游中心、创建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和建设旅游主体功能区。依托创建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的契机,鲅鱼圈区大力推行“旅游+城市、工业、文化海滨、温泉、养老、养生”发展战略,发挥特色旅游品牌名片作用,积极吸引特色小镇、文化创意、康养结合等国内外知名旅游综合体项目,不断延伸拓展全域旅游产业链,切实推动全区旅游业开发建设。
    10/22
  • 辽宁:新发现四百余处红山文化遗址
    10月18日,记者从辽宁省文物考古研究院获悉,在大凌河中上游地区展开的历时4年的红山文化考古遗存调查已经结束。在此次野外调查中,共调查了红山文化遗址(墓地)500处,400余处为本次调查新发现。一批非常重要的红山文化埋葬、祭祀等礼仪性建筑遗存和生活遗存材料在调查中被考古工作者获取。这些新发现,丰富了区域内红山文化内涵,一定程度上填补了部分地区红山文化遗存空白。马鞍桥山遗址最新出土的陶器。两河交汇区域遗址和墓地分布丰富开始于2017年的调查,是我省经国家文物局批准的《大凌河中上游红山文化遗存考古工作计划(2016-2020年)》中的一部分内容。红山文化是东北地区最著名的新石器时代考古学文化,而大凌河中上游地区是红山文化核心分布区。我省最早有关这一区域的红山文化考古工作始于20世纪40年代,随着此后一系列考古调查和发掘工作的展开,考古工作者相继获取了一批以埋葬、祭祀遗存为主的考古调查和发掘材料。牛河梁遗址发掘现场。此次调查,共调查了红山文化遗址(墓地)500处,其中80%为新发现。所发现的遗址和墓地(积石冢)多沿河分布,尤其在两河交汇区域,遗址和墓地(积石冢)较丰富。遗址多分布在河流两岸的山坡、平缓山梁的梁顶、开阔平坦的山丘顶部,当时的红山先民多选择临近水源,背风向阳、地势开阔平坦的位置。而墓地(积石冢)多分布在河流两岸山梁顶部或独立的山丘顶部,少数墓地分布在缓坡处。在调查区域南部的大凌河西支、大凌河南支、第二牤牛河和老哈河中游南段地区,红山文化遗址和墓地(积石冢)大多相伴分布——墓地(积石冢)多位于山梁、山丘的顶部;遗址多位于离墓地(积石冢)不远的坡地上。调查区域北部的老哈河中游北段和蹦(蚌)河地区发现红山文化遗存中,遗址数量多,分布密集,基本不见墓地(积石冢)。多处生活遗址的发现意义重大在这些发现的遗址和墓地区域,考古工作者采集了包括陶器、石器、骨器、贝壳等在内的遗物。生活遗址里采集的遗物基本为生活器具。陶器均为日用陶器,包括夹砂陶和泥质陶两种。夹砂陶火候低,陶质疏松,多饰“之”字纹,兼有刻划纹、压印指甲纹、席纹等。泥质陶包括泥质红陶和泥质灰陶,素面为主,有些饰“之”字纹、黑彩、红彩等。在调查区域南部大凌河西支、大凌河南支和青龙河流域遗址采集的陶器基本为泥质红陶,很少见到饰纹饰的夹砂陶器标本。北部第二牤牛河、老哈河流域遗址采集陶器夹砂陶数量多,夹砂陶器表多纹饰。石器包括石斧、石铲、石耜、石磨盘、石磨棒、细石器等。墓地(积石冢)采集遗物以祭祀陶器为主,兼有少量的石器和骨器。陶器主要为陶筒形器残片,兼有少量塔形器残片,石器主要为细石器。这次历时4年的调查意义重大。我省大凌河中上游地区以往发现的考古遗存多偏重于高等级礼仪性建筑,与之相对应的生活遗址较少。这次生活遗址的发现,将为研究红山文化聚落分布、生业方式、文化发展进程提供材料依据;大规模的礼仪性建筑遗存的发现及其分布,也将为确定已经发现的特殊遗存的影响范围及意义、探讨红山文化社会的组织方式以及红山文化社会复杂化动力提供线索。
    10/21
  • 辽宁省发布11项数字化转型重要成果
    10月19日,2021全球工业互联网大会的数字化转型对接交流会上,辽宁省发布11项数字化转型重大成果,涵盖产品、平台、解决方案以及基础科学研究等。辽宁拥有明显的产业数字化应用场景优势,成为吸引众多企业参与建设辽宁工业互联网的“强磁场”。把脉企业需求,提供解决方案助力企业高质量发展成为业界共识。由航天新长征大道科技有限公司开发的长征云4.0,应用于离散制造行业数字化机加、装配、检测生产线,目前已服务1000多家企业,连接大中型设备超过15万台。由国网辽宁省电力有限公司建设的鞍山菱镁工业互联网项目,目前已接入30家菱镁用户,监测菱镁生产线243条,实现辽宁地区规模以上菱镁企业全覆盖。创新突破是这些成果的显著特征。由沈阳中科博微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开发的智能装备工业互联网平台,是首个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省级智能装备工业互联网平台,具备多源异构设备数据接入能力,能够提供稳定可靠的大数据分析处理与云计算能力。在关注个体解决方案的同时,一些企业完善工业互联网生态的研发成果,也成为辽宁智造的“助推器”。腾讯云(辽宁)工业互联网基地,立足沈抚示范区,旨在通过搭建辽宁工业互联网平台,培育工业互联网开放生态体系,未来将在辽宁地区投资建设“一平台、四中心、一生态”。如何用数字化赋能实体企业,尤其是工艺、制式不同的企业,成为不少研发人员的攻坚方向,一个个具有公共属性的工业互联网平台应运而生。由闻邦椿院士团队设计建设的基础机械关键零部件国家公共服务平台,推动了工业基础软件服务平台的应用普及,可有效解决不少加工企业的痛点。人机跟随系统、高精度基带芯片、油气长输管道智能内检测仪器、硅基MEMS压力敏感芯片及传感器……一个个凝聚研发人员智慧和汗水的数字化转型成果,兼具针对性和独特性,为辽宁省众多制造企业转型升级、提质增效提供了有力支撑。
    10/21
  • 沈阳市和平区:全力打造宜居宜业现代化城区
    深秋时节,秋高气爽。从空中俯瞰沈阳市和平区长白岛地区10公里长的环绕水系,但见景色宜人,环境优美,生态宜居。近年来,和平区着力加强城区基础设施建设,沿浑河全力打造生态宜居的生产生活环境,推动生产、生活、生态有机融合,自然生态和城市生活和谐发展。
    10/21
  • 《北上》“巨轮”停靠上海“码头” 观众盛赞辽艺话剧艺术感染力强
    10月14日、15日,辽宁人民艺术剧院原创话剧《北上》在上海大剧院上演。作为上海国际艺术节中心举办的“演艺大世界艺聚大上海”舞台艺术作品展演季开幕大戏,话剧《北上》引起广大上海观众与众多媒体的热烈好评。这是《北上》“巨轮”首次停靠上海“码头”,辽宁话剧再展风采。在上海,有一批辽宁人民艺术剧院的忠实观众,每次辽艺的话剧在沪上演,都会吸引一批观众前去观剧。辽宁话剧鲜明的艺术风格给上海观众留下了深刻印象。话剧《北上》剧照。(摄影:阎波)演出前与媒体及观众交流话剧《北上》讲述的是在新中国成立前夕,中国共产党诚邀并护送爱国民主人士,从香港出发北上东北解放区参加人民政协筹备工作,参加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的故事。整部话剧凝重洗练,气势恢宏,将现实主义与浪漫主义艺术手法有机融合,具有史诗风格。该剧还综合运用了多种艺术手法,有机融入舞蹈、歌曲、京剧、粤剧等艺术形式,表达主人公的家国情怀。该剧主创团队阵容强大,由陈薪伊担任总导演,津子围、李景阳、孙浩担任编剧,辽艺老中青三代演员联袂主演。据了解,话剧《北上》剧组全体演职员抵达上海之后,马不停蹄地完成了剧场合成、排练等工作。在陈薪伊的指导下,剧组人员结合上海大剧院的实地情况,迅速调整舞美及调度工作,努力以最佳状态向上海观众展示辽宁话剧的独特风貌。演出前,话剧《北上》剧组还召开了媒体见面会,该剧主创向上海媒体介绍了该剧创排的相关情况,上海记者及观众代表踊跃提问,互动交流。据津子围介绍,为了还原这段历史,话剧《北上》剧组整理出30多万字的素材,历时一年半对剧本反复修改打磨。在舞美设计上,话剧《北上》与以往辽宁人民艺术剧院话剧侧重写实的风格不同,更加注重写意性和象征性,大量使用天幕、投影及动态布景。舞美设计王纪厚表示,该剧的舞美风格侧重写意,从人物矛盾冲突的情境入手,根据人物冲突构思符合意境的写意情境,力求将“北上”的动态感、空间感、层次感最大限度展示出来。一边看《北上》一边接受爱国主义教育满怀期待的上海媒体与广大观众走进剧场,被《北上》这部话剧深深吸引。演出结束后,上海媒体与广大观众给予话剧《北上》高度评价。有媒体评价称:“《北上》‘巨轮’承载着民主人士走向光明的希望,辽宁人民艺术剧院这艘中国话剧界的‘巨轮’承载着现实主义题材话剧的光荣传统。”很多上海观众都是辽宁人民艺术剧院的粉丝,此次来看辽艺新作就像看望老朋友。“《北上》主题鲜明,舞台设计有质感,辽宁人艺演员的表演具有强烈的艺术感染力。通过《北上》让我更加了解这段历史。希望辽宁人艺的话剧能经常来上海演出。”“我是辽宁人艺的资深戏迷,这个剧院的话剧品质一直很高。虽然表演风格依然如故,但《北上》与辽宁人艺之前创作的话剧有所不同,舞美设计由写实转换为写意,舞台手段运用更加多元化。虚实相间,在保持现实主义戏剧风格的同时兼具诗情。”“一边看话剧《北上》,一边接受爱国主义教育,很有意义。”上海观众这些肺腑之言鼓舞着话剧《北上》剧组全体演职员。辽宁人民艺术剧院院长佟春光表示,这次话剧《北上》南下,也是辽宁与上海的文化交流之旅。接下来,话剧《北上》还将在武汉演出,代表辽宁参加中国戏剧节。
    10/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