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鸭绿江之窗
当前位置:首页 > 多彩辽宁
多彩辽宁
  • 辽宁庄河市:惹人绿色映眼帘 生机盎然心欢喜
    新春伊始,乍暖还寒。大连庄河市塔岭镇棒棰沟村暖棚基地蔬菜大棚内的西红柿长势良好,一片生机盎然的景象,一个月以后,这里将迎来新一轮蔬果丰收季。(作者单位:庄河市塔岭镇人民政府)工作人员在大棚里忙碌着。盛开的生菜花西红柿和蔬菜间种增加收益。西红柿已经开花结果。小西红柿挂满枝头。
    03/08
  • 辽宁瓦房店市赵屯乡邀请果树专家讲解春季剪枝
    近期,正值果树整形修剪的关键时期,为有效提高果农的果树管理水平和修剪技术,日前,瓦房店市赵屯乡水果协会邀请辽宁省果树所专家走进果园,现场为果农授课传授技术,指导果树管理。果树专家正在给瓦房店市赵屯乡果农们进行示范和演示。培训现场,果树专家围绕春季整形修剪进行了示范和演示,并对果农在果树管理中遇到的问题进行解答。大家纷纷表示,这次培训针对性很强,讲解的内容正是目前迫切需要的技术。
    03/05
  • 米香飘四海 沈阳市辽中区杨士岗镇积极打造稻米加工发展“产业链”
    稻米加工产业是辽中区杨士岗镇主导产业之一,从上世纪90年代初,稻米加工企业应运而生,至今发展到了32家。稻米加工企业几十年来经久不衰,稻米远销至全国各地。全镇耕地面积45000亩,其中水稻种植面积30000亩,2020年全镇共加工水稻30余万吨,年产值可达10亿元。2019年被列为沈阳市优先发展的中心镇;2020年被列为国家农业产业强镇;沈阳市刘菊粮谷加工厂的“奉天一香大米”被录入2020年“辽宁好粮油”产品名录;沈阳市田晓米业等4家稻米加工企业被评为市级龙头企业。(来源:沈阳市辽中区杨士岗镇)(来源:沈阳市辽中区杨士岗镇)杨士岗镇积极创新绿色有机稻米种植发展模式,德兴堡村已种植有机水稻600亩,在未来发展中将继续探索扩大种植面积,力争在三年内达到3000亩有机水稻种植面积。2020年11月,森琦农业400亩蟹田稻、鸭田稻获得中国质量认证管理中心及中国企业信用评估中心认定,入选为《中国绿色健康产品》名录。为绿色有机稻米产业发展奠定了基础。同时,杨士岗镇依托农业产业强项目,拟投资2969万元(国家补贴1000万)对佑户坨社区稻米加工全面改造整合,正在建设的集仓储分拣、深加工、电商销售、物流运输于一体的项目,实现了“互联网+”现代农业发展新模式,项目建成后杨士岗镇稻米加工产业将进一步壮大,主导产业辐射带动力大幅提升。截至目前,杨士岗镇共完成2500平方米稻米企业加工车间的扩建、700平方米仓库库房、5台色选机、5台抛光机、5个米仓的建设任务。佑户坨稻米加工龙头企业已与中国交通在线网络平台合作,建立销售联盟,商品已上线销售,销售额达到高达70余万元。(作者单位:沈阳市辽中区杨士岗镇)
    03/05
  • 辽宁凌海市新站村:大棚樱桃红 紧俏不愁卖
    大樱桃素有北方“春果第一枝”的美誉。目前,凌海双羊镇新站村的大棚樱桃已经进入盛果期。记者来到新站村的有机农业樱桃大棚,看到樱桃树上已是硕果累累,一串串个大、汁甜的樱桃已经陆续成熟,格外喜人。据了解,由于上市早、品质好,这里的樱桃“下货快”,不愁卖。除采摘外,还有一些收购商来收购,同时还在互联网上销售。现在的樱桃是供不应求,效益非常好。(作者单位:凌海市融媒体中心)
    03/05
  • 辽宁阜新:“电商快车”带富农户
    “这个山药是满堂红镇的特色产品,纯绿色,不要错过,快来选购。”在彰武县满堂红镇政府的直播间里,驻镇干部鞠大伟正在业务熟练地面对镜头介绍着农产品。(摄影:朱学著)(摄影:朱学著)2020年,依靠电商平台,满堂红镇滞销的百万斤山药销售一空,还带动其他特色农产品走上了电商直销的道路。如今,“满堂红农家院”成为小有名气的电商品牌,月销售在1000件左右,帮助农户实现了脱贫致富。
    03/05
  • 沈飞民机部件产品交付将再创新高
    技术人员正在对产品部件进行检测。(摄影:刘大毅)技术人员正在对产品部件进行检测。(摄影:刘大毅)春节过后,中航沈飞民用飞机有限责任公司向国内客户交付第一架ARJ21飞机尾段。ARJ21飞机是我国按国际标准研制的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新型涡扇支线客机。沈飞民机承担了ARJ21飞机尾段、吊挂、全机电缆等工作包的装配制造工作。2021年,沈飞民机ARJ21项目产品交付将再创新高,预计全年交付可达39架。编辑邹润
    03/04
  • 辽宁:541个项目入选省级乡村民宿名录库 乡村民宿建设根植乡土文化
    省级乡村民宿名录库添新项目经过一轮高速发展,为避免同质化、无差异性,近年来,人们开始注重建筑风格和文化内核统一的民宿建设,紧扣文旅融合主题,将目光投向了众多乡土元素民宿,使文化与旅游相得益彰。按照辽宁省委、省政府的决策部署,为大力发展民宿经济,辽宁省文化和旅游厅扎实推进乡村文化服务和旅游发展工作,助力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去年向各市下发《关于乡村民宿填报入库工作进度的提示函》,推进申报工作。并派出两名专家先后赴沈阳、大连、本溪、丹东、营口、葫芦岛、朝阳、阜新8市150余家乡村民宿开展点调工作,实际了解乡村民宿建设现状,校验申报数据。全省申报725家,经过专家筛选,541家入选省级乡村民宿名录库。同时根据乡村民宿文化品位、硬件设施水准、服务水平,进一步优中选优,筛选出了精品民宿60家。民宿因根植不同的地域文化而具有特色。乡村民宿各具特色记者在乡村民宿名录库上看到,沈阳有乡驻民宿、十里芳华、展望民宿等62个乡村民宿项目入选省级乡村民宿名录库,位居辽宁省首位。62个乡村民宿项目风格迥异,比如,十里芳华民宿位于沈阳市浑南区望滨街道古砬子社区,紧邻棋盘山国际风景旅游开发区,背靠虎山、龙山,前有蒲河静静流过,依山傍水,是蒲河进入沈阳的起点,这里有风云寺遗址等景观。单家村民宿项目由沈阳锡伯龙地(稻梦空间)主导设立,该项目于2020年5月启动,9月试运营。单家民宿发展方向是稻梦小镇的功能核心区,提供综合性服务功能,借助稻梦空间品牌优势,在政府引导下,以户为单位建设,统一品牌输出,统一标准经营,整体打造品牌,用产业链优势创造性价比。锦州市有52家民宿入选辽宁省乡村民宿名录库,排名第二。其中包括黑山县仙桃人家、北镇市华山小居、凌海市北方山水人家、义县韩家大院、忘忧谷等。与沈阳不同,锦州的民宿呈现的是辽西的地域特色,比如,坐落在北镇市华山村的华山小居,这里是古村落。北镇市华山村于2016年11月公布为第四批中国传统村落,也是辽宁省首批列入国家级传统村落名录的古村之一,是一个极具历史文化底蕴的古老村落,至今仍保留百年前村落和房屋的原始面貌,四周诸峰环列、山灵竞秀、奇峰异石、古木参天,故被外界称之为“当代世外桃源”。乡村民宿建设不能脱离乡土文化当前,人们的乡土记忆、乡愁情结浓厚,越来越青睐乡村民宿。乡村民宿作为乡村旅游的重要载体,关系到乡村旅游的发展水平。我国乡村民宿发展迅速,取得了很多成绩,但存在着缺少规划、破坏乡村风景、缺乏农村文化内涵等问题。如何发展好乡村民宿,使乡村更美丽,生活更美好?辽宁大学教授于锦华认为,乡村民宿建设不能脱离乡村文化和乡村土地,要根植不同的地域文化。比如,辽南必须根植海洋文化,辽西必须根植红色文化,而辽东与辽北要根植抗战文化。这样才能使乡村民宿建设与发展进入文化和旅游的产业链上。乡村民宿设计遵循因地制宜的原则,民宿外部环境和内部环境的设计要融入地域文化特色,在设计中保护和传承地域文化,让游客进入民宿便能感受浓郁的地方文化气息,感受乡土文化的感染。还有专家认为,乡村民宿利于美丽乡村建设,推进乡村旅游;有利于助推农民脱贫致富;有利于带动、促进乡村风气文明,重塑乡贤文化,从而助力乡村振兴。编辑邹润
    03/04
  • 辽宁特色小镇观察:文化内核建设是重中之重
    入口是民族文化出口是文化体验辽宁省沈阳市沈北新区正在建设中的“关东故里·锡伯古镇”项目,位于黄家街道腰长河村,就在国家级湿地公园——辽河七星湿地公园的南岸,通过村口的木栈道可以直达七星湿地的千亩荷花景区。刚刚开春,树还没绿,透过村边树林稀疏的枝条,隔着刚刚开化的村边小溪向村子里望,有种远离尘嚣的古意。腰长河村是黄家街道北部长河村附属的自然村,全村49户、182口人,大多数是锡伯族。“选择在这里建设锡伯古镇项目,既是看中它的锡伯族文化传统,又因为村子紧邻七星湿地,村落布局相对封闭独立,很适合进行整体开发改造。”项目负责人苏振宇介绍说。项目充分发挥辽河七星湿地公园与锡伯族文化富集的独特优势,利用“农业+”的模式,推进农业与旅游文化产业的深度融合,最终目的是要建成集文化体验、餐饮住宿、乡村旅游、亲子教育、医养健康、设施农业、农产品加工于一体的田园综合体。在这个项目中,对锡伯族文化的整理和开发无疑是重要一环。作为城市规划设计师的苏振宇也是在项目的推进过程中越来越感受到锡伯族文化的魅力,“锡伯族万里戍边是与昭君出塞、文成公主进藏、凉州会盟、瓦氏夫人抗倭、土尔扈特部万里东归并称的历史佳话。200多年前,锡伯族士兵带着妻儿共计4000多人,从盛京(今沈阳)出发,历经艰难险阻,长途跋涉,完成了这一流芳青史的壮举。如今,锡伯族同胞每年春季都要采摘一种名叫‘乌珠穆尔’的野菜食用,就是为了纪念在西迁途中用野菜充饥的那段经历。”为了更好地了解这段历史,苏振宇去了西迁锡伯族人的新疆聚居地——伊犁哈萨克自治州察布查尔锡伯自治县考察,“他们传承着祖先保家卫国、勇敢尚武的传统,射箭人才辈出,察布查尔也因此被誉为‘射箭之乡’。他们仍然使用着与满族语言文字接近的锡伯族语言文字,为解读清朝满文档案培养了宝贵人才。”时至今日,每到农历四月十八,新疆的很多锡伯族同胞都会到沈阳锡伯族家庙举办纪念活动,逐渐形成了“西迁节”。2006年,“锡伯族西迁节”被列入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以此为出发点,锡伯古镇项目中融入了众多锡伯族文化元素:锡伯家宴、锡伯族全羊宴、富察氏火锅、西迁纪念馆、抹黑节、西迁节、“喜利妈妈”、锡伯族射箭技艺展示等。“入口是锡伯族文化,出口是文化体验,在文化旅游项目的每一个环节让游客有更好的体验,在体验中感受锡伯族独特文化的魅力。”苏振宇说。沈阳市沈北新区腰长河村锡伯族民俗展示馆内景。(高爽摄)锡伯古镇项目也让腰长河村的村民对自己的民族文化有了更多的自信。村党支部书记费岐镇从部队退役后本来准备在城里发展,因为这个项目,他被吸引回村里。作为90后的年轻人,他在项目建设的过程中更好地了解了自己民族的文化,站在复原的锡伯族传统民居里,他自如地给记者展示着锡伯族“喜利妈妈”的传说和风俗,专业而且投入。几年前项目启动时,村民们都盛装出席,在外务工的村民也纷纷赶回来,大家在村中心广场拍“全家福”,在自家的老房子前合影留念。现在,他们早已回迁到村里集中建起的联排别墅区,享受水、电、煤气进户的幸福生活。他们不仅是腰长河经济合作社成员,而且还是民宿的老板、小镇上餐饮摊位的经营者。只待春暖花开,游客到来。一村一品,一村一景,一村一韵自2016年起,国家在全国范围内开展特色小镇培育工作,到2020年,共培育出1000个左右各具特色的小镇。在2016年公布的第一批中国特色小镇名单中,就有包括辽宁的瓦房店市谢屯镇、东港市孤山镇、辽阳市弓长岭区汤河镇、盘锦市大洼区赵圈河镇在内的127个小镇入选。2020年9月,沈阳市沈北新区举行文化旅游产业招商推介会,宣布将打造东部农业观光、西部历史文化、南部主题公园、北部生态湿地、中部温泉康养的沈北新区文化旅游产业“五大板块”,来构建全域旅游示范区。推介会上,相关负责人这样阐述沈北新区建设特色小镇的优势:一是作为沈阳“城市后花园”的位置优势;二是两大文化优势,即锡伯族文化和辽河文化;三是生态优势——“辽河、蒲河等8条水系穿境而过,辉山、帽山、七星山巍然耸立,绿化率达52%,拥有国家级湿地公园——辽河七星湿地公园,国家级水利风景区——蒲河生态廊道以及两个4A级景区、10个3A级景区、20个文物保护单位”。比起正在建设的锡伯古镇,沈北新区的另一个特色小镇项目——“稻梦空间”早已先行一步。位于兴隆台镇的稻梦空间主题公园,以锡伯族文化为传承,展现璀璨悠久的农耕历史;以稻米文化为创新,绘制震撼人心的世界最大稻田画······通过几年的发展,已经解决就业1100余人,带给农民直接经济效益2000余万元。成为2020年国庆档电影《我和我的家乡》的取景拍摄地和首映礼举办地后,这里更是迅速升温,成了网红打卡地,2020年的游客数近30万人次。与此同时,在沈北新区,还有单家村、中寺村、孟家台村等特色村寨和精品民宿正在建设之中。盘锦市盘山县新村村稻田里的雕塑。(高爽摄)盘锦市大洼区荣兴博物馆内景。(林松摄)同样提出建设特色民宿、实现全域旅游的还有盘锦市。也同样是以文化为入口,深挖旅游文化内涵。盘锦市大洼区副区长宋锦介绍,盘锦市大洼区的区域文化包括辽河口文化、湿地文化、稻作文化、石油文化、古渔雁文化、古镇文化等几大部分。通过挖掘这些民俗文化特点,大洼区提出了建设一村一品、一村一景、一村一韵魅力村庄的目标。赵圈河镇充分发挥毗邻“红海滩”的地理资源优势,成功创建国家级“旅游特色小镇”;新立镇以“认养小镇”为主题,建设“谷仓民宿”,并配有小型电影院、咖啡厅等服务设施;田家街道依托大堡子传统文化资源,主推国学、禅宗体验特色;荣兴街道则以“稻作文化”和“朝鲜族文化”为主题,建设稻作人家民俗村,通过推广“稻作文化”和“辽河口文化”,把田园野趣转化为发展资本,实现文化旅游产业发展。盘锦市大洼区荣兴街道的稻作人家民俗村。(林松摄)没有灵魂的建筑永远只是一堆钢筋混凝土特色小镇的建设方兴未艾,放眼全国,除了古镇和民族民俗小镇,还有遍地开花的数字文化小镇、众创小镇、互联网小镇······然而,并非所有美好的蓝图最终都能实现,一些特色小镇同质化竞争、无法集聚人气导致后续发展能力不足的问题也日益凸显。在2020年底举办的辽宁乡村振兴高峰论坛上,来自全国的专家学者就特色小镇的发展提出了自己的观点。中国人民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金元浦认为,特色小镇建设意义重大,能够弥合城乡差别;能够实现生态平衡,实现“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目标;能够为人们提供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好去处,在人文关怀和传统承继的环境中丰富生命状态。但是,如果项目定位不清、运营不当,面临的风险也是巨大的。我国特色小镇现在存在的问题主要在于:与区域经济发展不适应,与人口流动规律和休闲趋势不适应,与产业发展不适应,与国际化趋势不适应;缺乏特色,缺少文化、缺少建筑特色、缺少可持续发展动力;照搬照抄、“东施效颦”、一哄而上、千镇一面。金元浦举了一个著名的投资巨大的失败案例:位于成都市成华区龙潭总部经济城核心区域的龙潭水乡,投资20亿元,规模相当于周庄古镇,宣传语上冠以“成都清明上河图”“成都周庄”等称号,开业头3天,涌入了至少13万游客。但是仅仅4年之后,它就走向衰败,偌大的景区门可罗雀,成为一座“空城”。金元浦说,在这个案例中,最核心的问题出现在“做文化却没有文化”,除了建筑之外,文化的整理和呈现上是混乱的。在园内看不到任何与文化相关的内容。龙潭水乡真正的文化灵魂是什么,他们自己也说不清,“如果这是一种外来文化,它是否有落地生根的必要和可能?定位不清、不准或者说根本没有定位,而只把目光放在建筑规划上,这是最无知的操盘人,没有灵魂的建筑永远只是一堆钢筋混凝土。”中国艺术管理学会会长、博士生导师田川流从对乡村文化认识的角度来看待乡村文化产业的发展。他认为,乡村文化由观念文化、公共文化、产业文化、审美文化等多个维度构成,观念文化是基石,公共文化是核心,产业文化是中坚,审美文化是拓展。目前在乡村文化建设和文化产业发展中,或多或少存在以下误区:忽视乡村文化建设的内核,弱化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忽视公共文化建设的核心地位,在乡村管理体制完善、新型生产关系建构、人际关系调适、乡村礼仪及伦理重建等方面缺乏力度,同时忽视人才的作用及培育;将文化建设与乡村主体农业产业分离,缺乏对本土经济文化发展态势的实际考量,未能实现文化精神及其相关元素与农业产业的有效对接;片面追求文化项目的建设速度和声势,以及文化设施的品类与档次,而忽视精神元素的渗融与现代文化品格的营造。“整合理念,提高认知,在建设与提升的多层面上实现协同发展,已成为当下乡村文化建设和文化产业发展亟待解决的课题。”田川流说。编辑邹润
    03/04
  • 疫情“大考”下的东北振兴新答卷
    2020年,辽宁、吉林、黑龙江三省在疫情“大考”中交上了一份振兴新答卷:地区生产总值分别增长0.6%、2.4%、1%。过去一年,屡遭疫情冲击,东北实现正增长的秘诀何在?新的一年,“十四五”大幕拉开,东北将如何开局起步?力开顶风船稳住基本盘春节刚过,沈阳铁西区宝马新工厂项目的厂房里,水电等管线的铺设正在紧张进行,新厂房预计2022年5月建成投入生产。危机中有先机,变局中开新局。疫情没有改变宝马扎根东北深耕中国市场的信心。从2020年初至今,宝马在全球多地的工厂一度因疫情停摆。然而,宝马沈阳工厂却“马不停蹄”——2020年9月,宝马在沈阳制造的首款面向全球的纯电动车型亮相;11月,新车型在大连港发往欧洲……“我们在沈阳也经历了疫情的挑战,但在地方政府帮助下,仅仅停工两周就全面复产了。”华晨宝马汽车有限公司总裁兼首席执行官魏岚德说。2020年,面对疫情多次冲击,东北各地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巩固住了企稳向上的势头。投资,增势不减——2020年,辽宁、吉林、黑龙江三省固定资产投资分别增长2.6%、8.3%、3.6%。3月,世界知名化工企业利安德巴塞尔工业公司落子辽宁,以50%的股权比例入股总投资26亿美元的项目;4月,美国丝尔科公司与长春市政府、中国一汽集团签署了红旗S系项目合作意向书,预计投资100亿元人民币……进入2021年,大项目频频落地东北。1月19日,一汽奥迪新能源汽车项目落户长春,首个工厂计划投资超过300亿元;1月29日,韩国SK海力士布局大连,大力推进其对英特尔大连芯片厂的收购以及新投资项目……工业,稳步向好——数据显示,辽宁、吉林、黑龙江三省2020年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分别同比增长1.8%、6.9%、3.3%。2020年,一重集团利润总额、营业收入分别同比增长60%、45.8%;鞍钢全年利润创历史最好水平,同比增长36.97亿元。进入2021年,工业向上势头更稳。沈鼓集团订单满满,董事长戴继双说,企业在满负荷运转。本钢集团则交上了“开门红”的成绩单,1月份实现利润5600万元。就业,保持稳定——2020年,辽宁、吉林、黑龙江三省城镇登记失业率均低于年度控制目标。过去一年,辽宁省全面落实助企纾困政策,为各类市场主体减税降费720亿元、提供低成本资金579亿元;吉林省制定了50项举措,支持实体经济降本减负800多亿元;黑龙江省累计新增减税降费336.9亿元。新就业模式也在生长。2020年,辽宁、吉林两省商品网上零售额分别增长18.1%和19.2%,其中就有不少新就业群体的功劳。努力锻长板全力补短板2月20日,黑龙江齐齐哈尔,在中国一重石化装置制造车间内,直径8米、长17米的巨型容器内,工人们紧张进行着焊接作业,相关产品要在6月前交货。今年1月,一重利润总额、营业收入分别同比增长63.2%和56.1%。2020年,东北三省顶住冲击的背后是扬长补短、扬长避短,长板锻得更牢,短板得到拉长。——“老字号”在做强做优。汽车销售市场上,红旗车备受青睐。2021年1月,红旗品牌的销量达32500台,同比增长158%。在神舟、嫦娥、蛟龙等重大科技攻关中,均有“东北制造”的支撑。从高铁到航天,从工矿装备到核电设施,东北由大国重器撑起的工业脊梁坚实而有力。2020年是不断进取的一年。7月,沈鼓集团打造的国产最大130万吨/年乙烯装置裂解气压缩机组氮气试车一次成功。9月,哈电集团哈尔滨电机厂生产的逾2000吨的白鹤滩右岸电站首台百万千瓦水轮发电机组转子顺利吊入机坑。10月,时速400公里跨国互联互通高速动车组在中车长客下线。东北轻合金有限责任公司被誉为“中国铝镁加工业摇篮”。公司董事长范云强说,东轻坚守创新,在神舟、嫦娥、天宫系列等国家重点工程中,独家生产了1000多个规格的产品。——“新字号”在加速成长。2020年初,东软医疗系统股份有限公司仅用7天就推出了方舱CT,成为战“疫”神器;7月上旬,一口气发布了512层全景多模态CT等7款最新产品……过去一年,东北新动能趁势而上。辽宁省高技术制造业投资增长33.4%,269家瞪羚企业营业收入和利润总额分别同比增长32%和38%。“吉林一号”一箭九星海上成功发射。吉林省新认定国家高新技术企业和科技“小巨人”企业分别增长46.9%和40.4%。在黑龙江,新成立科技型企业1.3万家。哈工大多项技术支持嫦娥五号月球采样返回任务,研制的小卫星升空达20颗。——为投资者破壁铺路叫响“好服务”在长春新区,一个名为“长春新区企业高管”的微信群名声在外。高管们都知道:群里喊一声,就能办成事。因为每一个涉企政府部门,都有专人“盯群”。长春市宇创数字汽车科技公司总经理于多年有一次在群里发信息:“生产三轮电动车需要哪些认证?怎么办理?”不到1分钟,他就得到了满意回复。好服务立下好口碑。2020年,吉林省省外流入资金增长了24.4%。营商环境曾是东北备受诟病的“短板”。疫情冲击下,东北形成了新的共识:要想稳住经济基本盘,吸引更多投资者,必须下更大力气补足短板,锻造成新的长板。勇走创新路敢闯改革关东北振兴不是仅靠上几个大项目就能实现的,必须贯彻新发展理念,走创新路,闯改革关。创新是振兴的必由之路。1月30日,“华龙一号”全球首堆福建福清核电5号机组投入商业运行。远在千里之外的哈电集团收到了一封来自“华龙一号”的感谢信。作为国内唯一具有自主制造“华龙一号”轴封式核主泵能力的设备供应商,哈电集团屡次攻克“卡脖子”核电技术,为“华龙一号”提供了一批核岛关键设备。“我们把创新视为竞技世界舞台的最强利器。”哈电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斯泽夫说,“十四五”企业仍要加大创新力度。展开东北三省的“十四五”发展规划图,均将创新摆在最为突出的位置。辽宁省实行“揭榜挂帅”,努力攻克新材料、高端装备制造、半导体芯片制造等领域关键核心技术;吉林省鼓励一汽、长客、吉化等一批龙头企业开展产业集成创新试点;黑龙江重点把以石墨为代表的碳基材料、以减量化为代表的复合材料产业打造成全省最具优势和潜力产业。改革是振兴的必答大题。2020年12月23日在鞍钢历史上画上了浓重一笔:当天,鞍钢111家厂办大集体企业股权正式划转到鞍山市政府,这家老国企彻底告别了拥有厂办大集体企业的历史。从优化营商环境到厂办大集体改革,近年来东北改革“快马加鞭未下鞍”。进入“十四五”,东北振兴工作要想取得新突破,必须要勇闯改革关,积极构建新发展格局、拓展新发展空间。优化营商环境是“牛鼻子”。辽宁省鲜明提出,好的营商环境就是让企业和群众办事不求人。黑龙江、吉林两省在“十四五”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中给自己加压,要推动营商环境进入全国第一方阵。国企改革是“硬骨头”。近年来,东北制药、东北特钢等国企,改革后焕发新活力。但也有部分企业仍安于现状,屡失改革良机。2021年,辽宁省将着重抓好华晨集团司法重整,并推进本钢等国企战略性重组和混合所有制改革。在黑龙江,近几年超百户企业完成混合所有制改革,引入非公资本超百亿元。按国企改革三年行动计划,今年将完成总任务量的70%以上。东北财经大学校长吕炜表示,东北的改革之风要穿破体制机制的条条框框,为改革思路和举措落到基层提供机制保障,不断让市场主体看得到变化、感受到变化。编辑邹润
    03/03
  • 辽宁营口市图书馆举办元宵节读书有奖猜谜活动
    为了营造浓厚的节日文化氛围,与广大读者共庆元宵佳节,2月26日上午,营口市图书馆在图书大厦一楼大厅举办“赏春意品书香暖万家”2021元宵节读书有奖猜谜活动。
    03/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