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鸭绿江之窗
当前位置:首页 > 开放丹东
开放丹东
  • 辽宁丹东大川头镇:发展特色产业 拓宽致富门路
    11月10日,记者来到丹东宽甸大川头镇龙头村,看到一栋栋食用菌大棚整齐划一地排列在田间,在村党支部书记任祥军的带领下,走进其中一栋。“虽然棚里的香菇早就卖完了,但老百姓可没有时间‘猫冬’,都在为冬季发菌做准备。而冬季菌种培育技术特别难,对温度、光照、湿度有很高的要求。只有现在做好充足的准备,将来才会有更好的收成……”看着棚里忙碌的村民,任祥军满脸欣慰。在大川头镇,不仅龙头村的食用菌产业发展良好,其他村也不甘落后,相继干起了食用菌种植。大川头镇位于宽甸北部,近几年,该镇依托良好的生态优势、农业资源和便利的交通条件,做足做好山水文章,大力发展绿色环保型产业,最终选择了食用菌产业。大川头镇打造了龙头村、大川头村食用菌种植带,主要种植香菇、滑菇、木耳等,食用菌总量达到420万袋。其中,大川头村地栽木耳已达120余亩,2020年亩产值高达5万元。而龙头村则成立了食用菌合作社和菌种厂,成功带动全村六十户农户通过种植食用菌脱贫致富,还为全村近百名剩余劳动力提供了就业岗位。如今,龙头村已有食用菌钢构大棚50栋,初步形成了食用菌产业基地。除此之外,大川头镇还根据龙头村现有产业发展状况,新建了7栋暖棚用于食用菌基地冬季发菌,又建设200平方米的冷库储存菌棒。龙头村的村集体经济不断壮大,每年收入达18万元。大川头镇的食用菌产业发展并非一帆风顺。在发展前期,由于种植技术落后、香菇品种老化等问题,导致香菇的产量和品质都不尽如人意,一年忙活下来,种植户收入不高,很多种植户打起了“退堂鼓”。当地党委看在眼里,急在心上,积极想办法找对策。多次前往外地考察学习,成功引进了新品种香菇,并以龙头村为示范,顺利进行种植,取得了良好的收益。周边几个村子的农户看到后,纷纷跟着种起了食用菌。为了鼓励更多农户种植食用菌,大川头镇给予种植户们技术、销售、资金等方面的扶持。除了发展食用菌产业,大川头镇还鼓励百姓打破传统种植模式,克服以往单一种植玉米,只求温饱,不谋发展的旧思想、旧观念,积极发展山野菜种植、干浆果种植、中药材种植等特色产业。如今,全镇山野菜种植面积1500亩;以板栗、越冬梨、寒富苹果、树莓为主的干浆果种植面积2500亩;西洋参、玉竹等中药材种植面积4200亩……大川头镇还凭借紧临丹通高速公路和201国道的地理优势,打造农业观光线,发展农村休闲观光农业。通过大力发展特色产业,大川头镇实现了户户有产业,家家能增收的目标。下一步,该镇将继续加大资金投入力度,将食用菌、山野菜、中药材等产业做大做强,带动更多的村民增收致富,助力乡村振兴。
    11/15
  • 辽宁丹东:两部门签订战略合作框架协议
    11月10日,国网丹东供电公司与丹东市水务集团战略合作框架协议签订仪式在丹东市国资委举行,国网丹东供电公司、市水务集团相关负责人分别代表双方签约。丹东市国资委、国网丹东供电公司和水务集团相关部门负责同志参加仪式。据介绍,协议的签订切实落实了“央地百对企业协作行动”部署,是服务国家战略和丹东地方发展的生动实践,双方将以此为契机全面开展深化合作,助力丹东地区央地企业合作进一步升级。接下来,双方将充分发挥各自优势,围绕多方面工作深度开展对接合作,扎实推进振兴东北“央地百对企业协作行动”取得实效,将在多方面精耕细作、对接学习,采取切实有效措施,共同为地方经济发展作出新贡献。
    11/15
  • 辽宁丹东宽甸县:优化营商环境 解决百姓之忧
    近日,宽甸营商环境建设局接到来自张书宏、孙国等40余户退伍军属赠予的锦旗。原来,宽甸营商环境建设局12345热线接到一位退伍军属的电话,反映小区水井过浅,每到下雨天,井水就会被污染、有异味,无法饮用。就抱着试试看的想法拨打了电话,希望该局能帮忙协调此事。宽甸营商环境建设局局长刘铁兵得知后,来到小区走访,召集住建局和自来水公司工作人员协调此事。住建局和自来水公司密切配合,修订改造方案,顺利解决了问题。事后,很多小区住户表示没想到还真找对了地方,真的能为老百姓解决困难。“很多百姓对于宽甸营商环境建设局有误解,以为我们只服务于企业,和老百姓没有关系,实际情况却恰恰相反,我们的服务对象是所有人,最终目的是造福百姓。”刘铁兵如是说。
    11/12
  • 辽宁丹东宽甸县:推进水利建设 保障经济发展
    宽甸石湖沟乡因地制宜,深刻剖析全乡实际,从小处入手,将农田水利基础项目建设提上日程。近日,在石湖沟乡曲吕川七组的护岸堤坝工程现场,十几名工人正抓紧时间将一个个装满石头的铁丝笼盘踞到迎水的坡面上。而站在附近的百姓看着即将完工的护岸堤坝,脸上满是欣慰的笑容,“有了堤坝,老百姓就不用害怕洪水毁坏农田了。”今年,为了改善农业生产条件,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石湖沟乡积极争取项目资金,新建亮子沟村和曲吕川村护堤1700米,新修水泥作业路3公里,架设桥梁2座,改良土壤450亩,显著改善了全乡生产生活条件和生态环境质量,进一步夯实农业基础设施,解决群众生产生活困难,为全乡经济社会跨越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11/12
  • 辽宁丹东宽甸县:瞄准数字化招商服务平台
    近日,丹东市宽甸满族自治县经济开发区赴沈阳格微软件有限责任公司参观学习数字化招商服务平台,并达成初步合作意向。据了解,目前,该平台已初步承载了全国重点24条产业链资源数据和相关项目数据,并相应开发了移动端小程序。宽甸经济开发区将依托数字化招商服务平台,聚焦扎实做好结构调整“三篇大文章”,强化对重点产业链的研究分析,并基于产业定位和产业引入的需要,有目的、有计划地开展招商引资工作。
    11/11
  • 辽宁东港市:推进数字经济统计监测试点工作
    近日,东港市聚焦以数字经济助推高质量振兴发展,在全省数字经济统计监测试点工作中,采取有力措施,对全市535个涉及数字经济活动的法人单位展开调查、核实和认定工作,为统计监测奠定良好基础。东港市高度重视试点工作,市政府领导专题授课,为全市乡科级领导干部讲解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发展数字经济的重要论述,分析数字经济未来发展趋势,引导干部们深刻认识数字辽宁建设的重大意义,切实增强业务能力。东港市政府成立以县处级领导为组长的工作专班,组建由统计、发改、工信、科技、住建等行业部门和各乡镇(街道、开发区)组成的联席会议,明确分工、定期调度,有效压紧压实责任,及时研究解决重难点问题。同时,抽调业务骨干82名充实到工作一线,按照数字经济的行业分类,对所有相关单位逐一调查核实,实现了“全覆盖”,确保不漏一个、不错一家,全面摸清了东港数字经济的基础和家底。截至目前,东港市共完成调查核实单位241家,初步核实认定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单位155家。
    11/10
  • 国家科技进步奖揭晓 丹东两企业上榜
    11月3日,2020年度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大会在北京召开。丹东企业参与的两个项目,摘得2020年度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丹东君澳食品股份有限公司参与的“特色浆果高品质保鲜与加工关键技术及产业化”项目获2020年度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辽宁金立电力电器有限公司参与的“有载调容配电变压器关键技术、系列装备及规模化应用”项目获2020年度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据悉,经网络评审组、学科专业评审组、评审委员会和奖励委员会评审,科技部审核,2020年度国家科学技术奖共评选出264个项目、10名科技专家和1个国际组织。其中,国家自然科学奖46项,一等奖2项,二等奖44项;国家技术发明奖61项:一等奖3项,二等奖58项;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157项:特等奖2项,一等奖18项,二等奖137项。有8位外国专家和1个国际组织获中华人民共和国国际科学技术合作奖。一直以来丹东致力于创新型城市建设强化企业技术创新主体地位支持企业参与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和国家技术创新工程持续推进产业关键核心技术攻关未来,希望有更多的丹东企业在创新上有更多更大的突破。
    11/09
  • 辽宁丹东步达远镇:红提飘香增收路
    丹东市宽甸满族自治县步达远镇以农业经济发展和农民增产增收为核心,根据村镇实际情况不断深化产业结构,大力发展山区特色农业。2019年,步达远村成功引进美国红提项目。村干部积极带头,和村民一起学习修枝剪杈、浇水施肥等技术。在村干部的带动下,村民鼓足了干劲。2020年秋天,红提试种成功,平均亩产达到3000公斤,亩产值4万元。村民通过土地流转和提供劳务,增加收入共计30万元。今年,新生村、新兴村、大牛沟村、复光村以“飞地经济”形式在步达远村新建红提温室大棚8栋,宽甸移民部门还投资270多万元,扶助步达远村建设红提温室大棚8栋。随着一栋栋红提温室大棚的陆续建成,预计到2022年,全镇红提产量将达15万公斤,产值达210万元。除了建设红提基地,步达远村还建设了草莓育苗基地和冷库,村集体经济从“零”发展到了如今的投资规模超过百万元。今年,步达远村又试种了葡萄新品种,计划打造精品葡萄种植基地,发展“礼品经济”,提升农产品价值和价格,提高村级集体经济收入和村民收益。
    11/08
  • 辽宁丹东:数字赋能智“惠”民生
    丹东市发展改革委日前组织召开了全市数字化转型案例培训会,市直有关部门,各县市区及40余家高新科技企业参会。培训会以普及数字经济产业相关知识,推进数字民生服务市场化发展,引导各类便民服务平台接入全市统一平台,打造一批数字化民生服务产品为宗旨。培训会邀请了华为、东软、云丛、大华、移动、联通、电信等数字化领域领军企业及专家,通过列举数字化典型案例在政务、工业、农业、交通、生态、医疗、旅游及数字安全等领域的应用,对丹东市产业数字化发展进行了专业讲解。此次培训会使政府各部门在数字化政务方面拓宽了视野,提升了专业化水平,为传统企业的数字化转型、提质增效提供了很好的借鉴作用,对推动丹东市智慧城市建设具有重要意义。与会者纷纷表示,要赶上时代潮流,运用好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等数字化科技,用“数字”惠及民生。
    11/08
  • 丹东泰宏食品鸭绿江口菲律宾蛤仔获MSC可持续认证
    日前,泰宏食品鸭绿江口菲律宾蛤仔MSC认证新闻发布会在青岛举行,丹东泰宏食品有限公司成为中国第一个获得MSC认证的杂色蛤企业。MSC认证是目前全世界被最广泛接受的可持续渔业认证。这一认证的取得,进一步提升了东港“中国贝都”和杂色蛤的知名度,并将在保护生态系统、推动杂色蛤产业可持续发展等方面起到带动作用。鸭绿江口菲律宾蛤仔渔业项目位于黄海生态区,由丹东泰宏食品有限公司、日冷鲜货株式会社、世界自然基金会中国和日本分会合作完成。2016年11月,项目正式启动。今年9月15日,鸭绿江口菲律宾蛤仔渔业获得MSC可持续渔业认证。目前,全球有近500家渔业公司获得了MSC渔业认证,代表着将近20%的野生捕捞货物来自MSC项目。菲律宾蛤仔俗称花蛤、杂色蛤,是东港贝类的主要品种之一。泰宏食品取得杂色蛤MSC认证,是东港海洋经济飞速发展的缩影,标志着未来相关产业发展跨入新阶段。泰宏集团董事长杜元春表示,鸭绿江口菲律宾蛤仔(杂色蛤)成功通过MSC认证,是企业品牌的价值提升,也是企业对社会责任、生存环境的积极响应和承担。泰宏集团将践行MSC认证的初衷和使命,为当地海洋渔业生态可持续发展作出贡献。
    11/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