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放丹东
- 丹东大东港海关优化流程服务进出口企业“对于木制品来说,运储积压的时间越长,受潮霉和病虫害的风险就越大。今年第一批木制橱柜刚报检后,海关关员立刻与我们进行工作对接,对木制品检验检疫环节做了详细解读,第一时间开展查验并办理通关业务。”已出口46批次木制橱柜产品的丹东拉诺伊橱柜企业质检经理姚庆祝深有感触地说。近年来,大东港海关主动融入东港市经济发展战略大局,持续优化营商环境,支持重点产业发展,压缩通关时长,提高通关效率,为当地开发开放、外贸经济发展、兴边富民作出积极贡献。年初以来,针对重点产业,大东港海关优化监管流程,进一步降低监测比率,从现场检验检疫、通关验放等各个业务环节争取时间,使当地产品出口走上“高速路”。开辟进境鲜活水产品绿色通道。大东港海关利用企业联络人制度,安排专人对接企业进行沟通,了解企业难处,为水产品进口企业量身定制通关政策,对“症”下药。同时,设置专人专岗对民生类水产品实施快速检疫审批和证单拟制,运用“提前申报”模式协助企业在船舶到港前完成审价、征税等手续。在保证检测质量的基础上,将贝类毒素等重点检测监控项目的时长由原来的3天压缩到3小时,同时严格执行“7×24小时”无休工作制度,对进口黄蚬子等水产品优先实施查验及检测,确保水产品随报随检随放,以“零滞后”通关确保进境水产品快速调运进入国内市场,送往百姓餐桌。开通鲜活农产品出口绿色通道,“7×24小时”随报随检随放,使当地特色农产品出口更加方便快捷。今年1月至4月,大东港海关共计监管贝类货物出口1865批次共计3.5万余吨,监管植物产品出口19批次共计300吨。大东港海关还积极开展“两步申报”改革,推进汇总征税、自报自缴、电子支付等税收征管改革措施常态化、制度化,推广进口货物“提前申报、货到验放”两端准入监管模式。年初以来,大东港海关共对37批共计333.1万吨进口铁矿实施“先放后检”,平均验放时间由原来的14天缩短至3天,货物通关效率大幅提升,口岸进出口整体通关时间优于大连关区平均时长。为助力支柱产业复工复产,大东港海关出台帮扶企业复工复产“十二条措施”。同时,深化“放管服”改革,积极转变工作作风,通过建立“一对一联络”机制、提供“技术咨询员”支持,制定一系列帮扶措施。企业备案实现了全程网上办理,业务办理时间从十多个工作日缩短至10分钟,多次开展涉企收费专项清理,执行减免收费政策。同时,深入企业调研,主动降低海关实验室检测费用,把改革红利真正分享给广大进出口企业。05/26
- 凤城市:创新引领实干凤城作为丹东市首个国家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建设试点(县)市,自2019年以来,结合中央和省、市的试点工作要求,紧紧围绕“人民群众在哪里,文明实践就延伸到哪里”的理念,积极整合各类资源,充分调动各方力量,扎实推进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建设。 坚持融合,提升服务 建立了以凤城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为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主要负责人的工作机制,并组建了新时代文明实践指导办公室,市财政每年拨付文明实践经费200万元,把文明实践工作纳入年度目标考核和领导干部工作实绩考核。目前,凤城市21乡镇(街)、237个村(社区)所、站全部挂牌成立文明实践机构,构建了三级文明实践工作体系,实现全域铺开。强化市委党校、普法、文化等部门的职能和新时代文明实践任务的有机融合,建设凤城市新时代文明实践骨干基地50多个。 整合资源,打造平台 以镇村文化广场为主阵地,推动新时代文明实践大讲堂、农村图书馆、农家书屋、“评理说事点”和驻镇村中小学等公共文化体育资源的合理配置、深度融合,以实物、绘画等形式展示核心价值和传统文化。凤城市共打造镇、村两级新时代文明实践广场近300个,月月有活动、场场有新意,成为倡导文明新风的新载体,激发群众力量的新阵地。积极建设凤城市新时代文明实践主题广场,全面拓展社区文化广场文明实践功能,打造社区“15分钟”新时代文明实践圈,文明实践活动常年不断。 示范引领,强抓特色 努力打造出一批主题鲜明、特色突出、高质量的“品牌项目”和一批能立足本地、受群众欢迎的“名牌队伍”。“文明实践志愿服务日”“人民公仆在行动”,架起党群、干群之间的“连心桥”;“流动讲堂”“家庭课堂”,让党的创新理论飞进百姓家;“守护明天”“拥抱童年”,帮助儿童拥有更快乐的童年;“乡风文明进万家”,近200个村重新修订了《村规民约》,“规”出好景象,“约”出新风尚。大梨树村通过小广场开展“小马扎”讲堂,弘扬“干”字精神。其中,“关爱儿童有你有我”项目在国家新时代文明实践培训会上进行现场展示。 立足长效,引领新风 为更好地实现市级实践中心、乡镇(街道)实践所、村(社区)实践站和各实践基地、志愿服务队、志愿者的信息互联互通,共为共享,凤城立足实际,积极推进“两中心一平台”融合,搭建线上线下“两大平台”,实施基层需求点单化、志愿项目菜单化、志愿服务管理制度化。通过凤城声音、文明凤城、瞰凤城、文明实践云平台等,对新时代文明实践工作进行广泛宣传报道,实现网上网下同频共振,提高群众知晓率和参与率,有效打开基层宣传思想和精神文明建设工作新局面。科学配置“8+N”新时代文明实践志愿服务力量,大力实施“新时代文明实践志愿服务日”行动,年均实施文明实践项目400余个,开展文明实践活动6000余场次,近30万人次志愿者参与活动。 记者/徐宏祥05/25
- 小浆果产业助农增收5月23日一早,振安区汤山城镇龙泉村四组村民宋福海正在房前屋后忙着给软枣猕猴桃梳理藤蔓。眼前的这片软枣猕猴桃,枝繁叶茂,长势喜人。“你看,现在大部分软枣猕猴桃都长出了花骨朵,预计9月末这茬儿果就可成熟上市。软枣猕猴桃销售前景很好,通过电商销售渠道,销往北京、上海、广州等地。”宋福海笑着说。记者在汤山城镇了解到,像宋福海这样通过种植发展小浆果走上致富路的村民还有很多。“经过5年多的发展,汤山城镇小浆果产业取得了较大进展。”汤山城镇相关负责人介绍,目前小浆果主要包括蓝莓、软枣猕猴桃。2012年以前,汤山城镇蓝莓面积只有350亩,只有一家经营农户,小浆果种植不被农民所重视。随着这项产业带来的可观经济效益,越来越多的农户开始加入,目前已是当地农民理想的增收产业。“软枣猕猴桃生产栽培可利用山坡地或玉米地,一般3年开始结果,6年进入丰产期,经济寿命可达30年。”相关负责人介绍,2013年,为推动小浆果产业发展,镇政府引导形成“企业+合作社+农户”的发展模式,目前种植面积达100亩以上的小浆果种植企业有10余家。在当地,丹东市北林经贸有限公司、瀚林蓝莓科技有限公司已经成为带动产业发展的龙头企业。此外,通过招商引资,稼盛生态农业落户汤山城镇太河村,主要从事软枣猕猴桃生产。到2020年末,新增小浆果种植面积971亩,全镇小浆果种植面积突破1万亩,年产量突破500万公斤。除这两种小浆果外,汤山城镇还新引进黑果花秋、草莓等小浆果进行试验栽植,推广价值看好。从目前情况看,小浆果企业数量、规模不断扩大,带动能力和影响明显增强。通过企业辐射带动农民参与产业化经营,现已建立小浆果产业生产基地共8000余亩,连接农户3万多户,农民从事农业产业化经营收入千万以上。与此同时,汤山城镇大力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目前共有农民专业合作社10余个,有500多户农民自发在自家庭院搞起了软枣猕猴桃经营。联手具备科研能力的企业,积极研究培育新品种。北林经贸有限公司坐落于汤山城镇龙泉村,其下属的北林农业研究所从2008年开始对野生软枣猕猴桃进行研究,经过8年的不断试验,从2010年开始,已经组培繁育了优良野生软枣猕猴桃品种50多个,年产野生软枣猕猴桃优质种苗500万株,已栽培的1000亩野生猕猴桃优质种苗已全部开花结果。联合高校打造高品质浆果。丹东瀚林蓝莓科技有限公司与辽东学院小浆果研究所紧密合作,由其从组织培养育苗、土壤改良、品种选择、滴灌、施肥、包装分级、预冷仓储等各个环节给予指导,使蓝莓果园从产量到品质等都成为我市乃至全省和全国的示范果园,为丹东市的蓝莓产业起到示范推广作用。2014年瀚林蓝莓科技有限公司凭借稳定的蓝莓鲜果质量,被都乐(上海)水果蔬菜贸易有限公司(Dole)评为优秀合作伙伴,这是都乐公司在中国评选出的唯一一家蓝莓优秀合作伙伴。随着小浆果产业的不断发展,当地企业与农户的利益联结机制初步确立。丹东市北林经贸有限公司通过“公司+合作社+农户”的经营方式,以优惠的价格为汤山城镇的野生猕猴桃种植农户提供1年至3年生的优质野生猕猴桃种苗,发展野生猕猴桃种植面积万亩以上,带动农户3万名参与软枣猕猴桃产业生产。公司还与每个野生猕猴桃农户签订“技术服务”合同,对野生猕猴桃种植农户实行种苗优惠扶持、免费技术培训、定期参观交流,为每户培养一名野生猕猴桃生产技术明白人。从种植野生猕猴桃第五年起,每户每年每亩增收万元。接下来,汤山城镇将通过优化产业布局,突出“一村一品”农业特色,继续扩大软枣猕猴桃种植面积,推动软枣深加工,形成规模化经营、标准化管理、品牌化支撑的高效小浆果产业体系。本报记者邢漫05/25
- 前4个月丹东市主要经济指标增速较高丹东新闻网讯记者王洪满5月24日,从市统计局获悉,前4个月,我市巩固拓展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成果,经济运行稳定恢复,主要经济指标增速较高。前4个月,规模以上工业两位数增长,高技术制造业增长较快。我市386户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5.8%,高于全省1.2个百分点,居全省第5位。从三大门类看,采矿业增加值增长20.4%,制造业增长18.6%,电力、热力、燃气及水生产和供应业下降5%。从行业看,在国民经济行业划分的工业41个行业大类中,我市涉及35个工业行业,其中28个行业增加值实现增长,增长面为80%。固定资产投资增势强劲,商品房销售市场活跃。统计数据显示:前4个月,全市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长11.9%。其中,建设项目投资增长20.4%,房地产开发投资增长4.5%。从产业看,第一产业投资同比增长34.1%;第二产业投资增长1%;第三产业投资增长13.1%。三次产业比重为11:23.2:65.8。市场销售热度持续,增速保持全省前三。前4个月,限额以上社会消费品零售额实现26.8亿元,同比增长31.8%,高于全省10.5个百分点,居全省第3位。分行业看,批发业实现零售额1.3亿元,增长4.9%;零售业实现零售额22.1亿元,增长25.1%;住宿业实现零售额0.3亿元,增长1.9倍;餐饮业实现零售额2.6亿元,增长1.4倍。从城乡看,城镇实现零售额25.2亿元,增长33.1%,其中城区21.5亿元,增长34.5%;乡村实现零售额1.6亿元,增长1.2%。货物进出口恢复加快,降幅逐渐收窄。1—4月份,货物进出口37.4亿元,同比下降3.3%,比1—3月份、1—2月份分别收窄6.3个和12.8个百分点。其中,出口30.6亿元,下降3.8%,比1—3月份、1—2月份分别收窄4.6个和8.5个百分点;进口6.8亿元,下降1.0%,比1—3月份、1—2月份分别收窄14.4个和33.2个百分点。居民消费价格基本平稳,八大类四升四降。前4个月,居民消费价格同比上涨0.4%,总体保持平稳。分类别看,食品烟酒类价格同比上涨1.2%,衣着类下降2.3%,居住类下降0.1%,生活用品及服务类下降0.4%,交通和通信类上涨0.7%,教育文化和娱乐类上涨1.4%,医疗保健类上涨0.7%,其他用品和服务类下降0.6%。在食品烟酒价格中,猪肉下降10.6%,鲜菜下降0.3%,粮食上涨2.8%,鲜果上涨5.1%。05/25
- 培育“蓝领工匠” 助力企业发展既有理论教学,也有实操体验,师生间的互动交流更是让原本枯燥的知识一下子“活”了起来。5月15日,由市总工会教科文卫工会和工交农建服工会联合主办的“蓝领工匠”第二期专项技能培训课堂开课。本次课堂培训的主题是电工技术,由市技师学院承担培训任务。辽宁五一八内燃机配件有限公司的36名电工技术骨干人员参加了此次培训。课堂采取理论课和实操课相结合的方式进行,培训内容涵盖了安全用电知识、可编程序控制器(PLC)知识、变频器知识、机床电气故障分析与排除知识等。课堂上,讲师授课内容丰富、切合实际,技术人员们专心听讲,认真做着笔记,积极提问,讲师有问必答、传授经验,课堂学习氛围浓郁。下课后参训职工纷纷表示,通过此次“蓝领工匠”专项技能培训,大家在原有的技术水平上都有了不同程度提升,对以后的工作有很大帮助,可谓收获满满,很感谢工会组织免费为大家提供这么好的学习机会。据了解,“蓝领工匠”专项技能培训课堂是以聚焦企业和技术骨干的实际需求为导向,量身定制培训课程,有针对性地解决企业技术骨干在技术瓶颈期所遇到的技术困难。早在2020年,“蓝领工匠”首期专项技能培训课堂成功开办后,不仅参与活动的企业职工技能水平和创新能力有所提升,还更好地弘扬了劳模精神、劳动精神和工匠精神,收到良好效果。接下来,市教科文卫工会和工交农建服工会将继续探索、创新培训方式和手段,高标准打造“蓝领工匠”专项技能培训课堂,做出实效,真正为职工技能提升和助力企业发展作出贡献。王金桐记者曲艺05/24
- 邀请专家授课 助力产业发展眼下正是蓝莓生产农忙时节,宽甸满族自治县虎山镇的蓝莓种植户们抢抓时令,松土、施肥、覆膜……“黄教授,麻烦您看看,我这枝剪得怎么样?”“黄教授,现在应该喂什么样的肥?”近日,虎山镇的蓝莓种植户簇拥在一位头发花白的教授身边,咨询相关种植知识,这是该镇长岗子村驻村工作队邀请来的辽东学院教授、蓝莓专家黄国辉。当日,黄国辉来到田间地头,向农民讲经验、传技术,培训施肥、剪枝实地操作技术,解答村民在种植过程中遇到的问题。据了解,近几年来,为支持长岗子村发展蓝莓产业,助力贫困群众脱贫致富,长岗子村驻村工作队以科技为支撑,举办了蓝莓种植技术培训班,发挥科技在农业生产中的作用,促进长岗子村蓝莓产业增产、增收。本报记者邢漫05/24
- “监管+服务”稳住市场主体丹东新闻网讯记者王俊市市场监管局按照我市关于优化营商环境的实施意见要求,推行新办企业、休眠企业“监管+服务”,保证市场主体质量、稳住市场主体存量。目前,该局实行的常态化企业回访工作机制,作为全市营商环境典型经验被推广。市市场监管局强化服务理念,在促进市场主体增量的同时保证质量,创新推出《丹东市市场监管局新办企业回访工作规程》。通过回访的方式使监管部门做到“三个知道”,即知道新办企业在哪里、在干什么、需要什么,让新办企业切实感受到优化营商环境所带来的变化,对回访工作给予好评。去年,全市完成新办企业回访2976户,做到了回访率100%。答疑解难涉及市场监管职能方面问题1334个,共性问题当场指导,个别问题会商解决,反馈率100%。其中有71%的企业因为回访提醒,提高了信用公示质量。有14%的企业因为回访提醒,避免了休眠发生。为服务好重点企业,使其充分发挥引领效应,市市场监管局印发《关于做好规模以上企业年报指导工作的通知》,开展全市规模以上企业年报公示点对点精准帮扶。全市规模以上企业工业增加值累计同比增长4.6%,增速提升8.1个百分点,居全省第三位。全市376户规模以上工业企业100%完成年报信用公示。针对全市存量老国有企业受疫情影响发展动力不足、容易休眠的状况,市市场监管局结合“保市场主体专项行动”实施信用帮扶,使全市存量老国有企业的年报率达到了99.7%。此外,市市场监管局规范退出机制,实施休眠企业分类监管,制订《企业经营异常名录管理工作规范(试行)》,创新推出《休眠企业行政处理格式范本》,对休眠企业实施信用风险分类监管,做到精准甄别、依法施策,运用法律手段解决企业失联失信问题。累计对422户暂时歇业还有经营需求的休眠企业及时修复经营异常失信记录。对129户已经停业的企业引导办理注销登记,规范自主退出,避免失信记录不断扩大。做到对休眠企业的服务管理户户有结果,实现了保市场主体和依法行政的有效衔接。本报记者王俊05/24
- 同频共振聚合力 推动丹东全面振兴全方位振兴丹东新闻网讯记者金龙5月21日,市委副书记、市政府党组书记郝建军走访市人大常委会、市政协机关,了解工作情况,与市人大常委会、市政协领导班子座谈交流,听取大家对市政府工作的意见和建议。市人大常委会主任于兵,市政协主席宋立跃参加座谈。在市人大常委会机关,郝建军与市人大常委会领导班子亲切交谈,详细了解人大工作开展情况。郝建军指出,丹东经济社会发展取得的成绩,凝聚着全市干部群众的智慧和汗水,更得益于人大对政府工作的监督和支持。郝建军表示,市政府将自觉接受人大依法监督,认真执行市人大及其常委会的决议决定,将政府工作重要事项及时向人大常委会报告,认真听取人大工作建议,不折不扣抓好落实。高质量办理人大代表建议,本着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想群众之所想,急群众之所急,真情实意抓实办好人大代表建议,将办理建议转化为提升政府工作能力的动力。全力支持配合人大工作,切实加强与市人大的工作对接和配合,主动为人大立法提供支持,为人大代表开展调研活动创造良好条件。在市政协机关,郝建军与市政协领导班子座谈交流,听取大家对政府工作的建议。郝建军指出,市政协认真履行政治协商、民主监督、参政议政职能,围绕全市中心工作,充分发挥联系广泛、代表性强、人才荟萃、智力密集的优势,积极建言献策,对政府工作和丹东发展给予了支持和帮助。市政府将主动接受市政协民主监督,多渠道听取政协意见建议,不断提高依法科学民主决策水平。脚踏实地高质量办理政协委员提案,努力将重点提案办理项目化、实质化,解决好发展迫切、群众关心的民生问题,不断提高人民群众的幸福感和获得感。全力支持政协开展工作,主动为政协委员开展相关活动提供保障、做好服务,广泛凝聚各方共识,努力创造支持政协工作的浓厚氛围。郝建军表示,希望市人大常委会、市政协一如既往地支持市政府工作,市政府将与市人大常委会、市政协密切配合、同频共振、凝聚合力,共同推动丹东全面振兴、全方位振兴。市领导刘国栋参加走访活动。05/24
- 辽宁丹东加入粤港澳大湾区 “菜篮子”建设近日,辽宁省丹东市农业农村局与广东省广州市农业农村局在广州举行粤港澳大湾区“菜篮子”建设合作框架协议现场签约仪式。多年来,丹东市围绕特色资源发展果蔬、水产品、畜产品、食用菌等优势特色产业,基本形成小浆果、水产品、畜禽3个百亿元产业链条,打造了较大的草莓、贝类、柞蚕生产基地。全市已建成1个农产品加工集聚区,6个省级以上农产品出口示范区;培育出东港草莓、东港大米、东港大黄蚬、凤城板栗、宽甸石柱参、宽甸蓝莓等25个国家地理标志产品;39个产品得到绿色食品认证;取得有机产品认证证书46张。全市规模以上农产品加工企业达到147户。粤港澳大湾区“菜篮子”建设是以“一个标准供湾区”为原则,构建以广州为枢纽的粤港澳大湾区“菜篮子”生产及流通服务体系,打造标准化、现代化、便利化平台。目前,全国已有24个省(自治区)的138个地级市(州)加入共建行列,已认定粤港澳大湾区“菜篮子”生产基地超过1200个,粤港澳大湾区“菜篮子”产品加工企业93家。东港市润泽浆果专业合作社成为丹东市首个通过认证的粤港澳大湾区“菜篮子”生产基地,认证面积110亩,年产量88吨,出口量30吨,年销售额3200万元,出口额20万美元。此次丹东市与广州市合作,将为丹东市优质、特色农产品走出家门,销往粤港澳大湾区、销往境内外,开辟一条重要渠道。广州市将积极支持和协助丹东市符合相关质量安全标准的农产品对接粤港澳大湾区农产品消费市场、营销企业等。丹东市将在完善提升现有备案和注册经营主体的基础上,逐步扩展新建备案和注册经营主体,加快培育符合粤港澳大湾区“菜篮子”质量安全标准的农产品生产基地,以此次协议签署为契机,对接粤港澳大湾区全产业链“菜篮子”标准体系,示范推广现代农业新标准、新设施、新技术,大力实施农产品品牌提升行动,组织域内品牌农产品及相关企业申报粤港澳大湾区“菜篮子”生产基地及流通企业,促进丹东优质特色农产品走进粤港澳大湾区市场。记者王官波05/21
- 合作区与大连自贸片区签约丹东新闻网讯记者刁庆峰5月20日,丹东边境经济合作区管委会与中国(辽宁)自由贸易试验区大连片区管委会签署战略合作框架协议,双方将围绕跨境电商、边民互市贸易等领域,以打造“自贸+边贸”的互贸经济标准化样本为目标,建立战略合作伙伴关系,开展经贸战略合作,携手互动发展。协议规定,双方以实现互惠、共利、双赢为战略合作目标,依托双方各自的优势和特色,借助自贸片区两个综保区的辐射带动作用,围绕建设自贸区、数字经济、文化旅游、医药健康、水产养殖、绿色产业合作、高新项目对接、改革创新经验复制、互补优势的领域开展合作;在港口连接辐射、空中通道建设、跨境电商发展、物流枢纽打造等互联互通方面加强合作;双方依托综合保税区优势加强合作,在人员培训、政策落地、产业创新等方面加强交流,互通有无,共同推进区域协同发展,共同拓展区域发展空间,共同推动两地高标准建设高质量发展。中国(辽宁)自由贸易试验区大连片区于2017年3月15日经国务院批复设立,其中保税区于1992年5月经国务院批准设立,是我国最早成立的保税区之一。大连自贸片区地处东北地区海陆联运中心,是大连东北亚国际航运中心、国际物流中心、国际贸易中心的核心功能区。片区已形成汽车及零部件、港航物流等8大产业集群,冷链国际分拨中心、东北亚能源交易中心等15个功能性平台,是大连乃至东北地区最具发展活力的经济区。05/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