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鸭绿江之窗
当前位置:首页 > 开放丹东
开放丹东
  • 抢抓机遇精准赋能 助推新产业新业态发展
    丹东新闻网讯记者金龙6月8日,代市长郝建军率市直有关部门负责同志到振兴区调研。在丹东欣时代生物医药有限公司,郝建军详细了解企业发展历程和生产经营情况,听取安全生产及疫情防控措施落实情况汇报,希望企业立足主业、发挥优势,做好培育壮大“新字号”这篇大文章,持续加大科研投入力度,抢占高端市场,将企业做大做强。他要求企业严格落实安全生产和疫情防控主体责任,及时开展隐患排查,切实提高风险防控能力。在丹东富田精工机械有限公司、丹东优耐特纺织品有限公司,郝建军走进生产车间、研发中心和产品展示厅,了解企业技术优势和发展前景,要求当地政府高度关注高新技术企业成长发展,加大扶持力度,打造支撑平台,帮助企业做精产品、做大市场。在建的新农利合东北亚国际农产品交易中心建设项目总投资20亿元,计划打造多功能复合型农产品批发市场。郝建军了解项目推进情况后指出,要强化“项目为王”理念,聚焦“延链、补链、强链”持续招大引强,抢抓施工“黄金季”,做好项目要素保障,加大项目推进力度,助推经济高质量发展。在天赐未来城商场,郝建军了解线上销售、网红经济等新业态,观摩网络平台直播,与直播团队亲切交流。郝建军强调,培育壮大电子商务、网红经济,促进互联网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是推进服务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抓手,要抢抓机遇、强化引导,创新模式、精准赋能,全力打造“线上丹东”推介平台,促进我市新型消费蓬勃发展。纤维街道福春七小区改造工程如火如荼,郝建军走进改造现场,实地了解房屋维修、路面铺设等工程进展情况,统筹调度全市老旧小区改造工作。郝建军强调,老旧小区改造是重大民生工程,对满足人民群众美好生活需要,推进城市更新转型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围绕群众“急难愁盼”问题,科学确定改造计划,合理制定改造方案,加强组织协调,强化资金保障,将老旧小区改造成质量安全、设施完善、管理有序的优美小区。市领导刘国栋参加调研。
    06/09
  • “侨商丹东行”经贸交流座谈会在丹举行
    丹东新闻网讯记者徐宏祥6月8日,“侨商丹东行”经贸交流座谈会在丹举行。省侨联党组书记、主席王朝霞出席座谈会并致辞。市委书记裴伟东出席座谈会并致辞。代市长郝建军作招商推介。王朝霞在致辞中说,本次“侨商丹东行”活动是省侨联践行中国侨联和省委省政府相关要求,发挥侨商资源优势,助力地方经济发展的具体行动。新一轮东北振兴战略实施以来,丹东抢抓机遇、奋力攻坚,综合实力进一步增强,结构调整取得重要进展,振兴发展迈出坚实步伐。省侨联将继续发挥平台、侨商、侨智资源的独特优势,一如既往关注、关心、支持丹东发展,同时也希望广大侨界企业家抓住不可多得的“辽宁机遇”、“丹东机遇”,以侨引侨,以侨引外,把更多的智慧、资源留到辽宁、留在丹东,共创美好未来。裴伟东在致辞中说,近年来,丹东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东北振兴重要指示批示精神,抢抓机遇、乘势而上,坚持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推动高质量发展,经济运行总体平稳,经济结构持续优化,振兴发展取得新成效。今年以来,丹东在疫情防控取得阶段性胜利的基础上,经济运行延续了稳定恢复、稳中向好的态势,为实现“十四五”开好局、起好步奠定了坚实基础。“十四五”时期,丹东将努力建设和打造开放型城市、创新型城市、幸福宜居城市。实现这一目标,丹东面临着难得的机遇和政策支持。衷心希望广大归侨侨眷和海外侨胞,充分发挥联系广泛、融通中外的独特优势,各尽其能、各展所长,到丹东投资创业发展,同时也帮助推介宣传丹东,为我们同更多国家和地区开展交流合作搭桥铺路。丹东市委、市政府将始终秉承“开放、合作、团结、共赢”和“亲商、重商、安商、富商”的理念,竭诚为大家服务,让广大侨界精英在丹东这片热土上收获财富、收获友谊。郝建军从“投资丹东,有宜居宜游之优”、“投资丹东,有生产条件之利”、“投资丹东,有产业产品之特”、“投资丹东,有开发开放之机”四个方面详细推介丹东,并热忱欢迎各位侨商朋友来丹投资兴业。郝建军说,“十四五”时期,丹东将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用完善的要素保障、便捷的物流服务、良好的发展环境,与广大侨商朋友携手新征程,共创新未来。希望省侨联和广大侨商朋友充分发挥桥梁纽带作用和资源优势,在引资引智、扩大开放、产业发展、乡村振兴等领域给予丹东更大支持,助力丹东全面振兴、全方位振兴。当天,王朝霞一行走访了兰光服装有限公司、五盛兰山汽车部件(丹东)有限公司,并到北林农业研究所为“侨爱心乡村振兴科技推广示范基地”揭牌。座谈会前,裴伟东、郝建军共同会见王朝霞一行。市领导李刚主持座谈会并参加会见、走访和揭牌。市领导林胜鸿、张睿会见时在座,并出席座谈会。据了解,本次“侨商丹东行”活动,省侨联共组织62位侨商代表参加,旨在加强省侨联和丹东的经贸交流互动合作,助力丹东经济发展。
    06/09
  • “一区三园”滋养企业成长
      今年以来,宽甸经济开发区按照“一区三园”的发展思路,围绕主导产业和潜力产业,加强项目谋划,持续推动管理体制改革创新,提升园区服务质效,为开发区高质量转型升级提供强劲有力的支撑。    “今年1月至4月,公司的主营收入已经达到6000万元。”位于青椅山工业园区的辽宁蓝亿实业有限公司总经理都业钢说,目前,公司的生产线能进行刨花板、地板基材、家具基材等多种人造板材生产加工,今后将联合省内重点科研院校,致力于技术升级,持续扩大产值。    位于宽甸城南高新技术开发区的丹东禾丰成三食品有限公司及丹东禾丰成三牧业有限公司是园区老牌农产品加工企业,落户宽甸已有10多年。2020年,辽宁禾丰牧业股份有限公司在辽宁百强民企中排名第10位。  “企业发展离不开环境的滋养,这些年,禾丰成三在园区的服务和见证下,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丹东禾丰成三食品、牧业有限公司总经理于加洋说,今后,公司将在园区增加更多的项目,比如熟食制品、肉产品深加工,通过技术整合,形成完整的产业链。    宽甸经济开发区下辖城南高新技术园区、青椅山工业园区、虎山文化旅游园区。近年来,宽甸经济开发区与园区企业相知相伴,见证了彼此的发展壮大。  自成为省级经济开发区以来,宽甸经济开发区深入研究分析发展形势,做足“走访、调研、考察”功课,做好“优服务抓落实”工作,大力实施“一区三园”发展模式,按照“一园一主导、一园一特色”的多元错位发展模式和“集聚建设、链条发展、板块布局”的思路,立体化推进园区工业经济高质量发展,构建园区板块发展新格局。    今后,宽甸将继续推进经济技术开发区体制机制改革,全面深化“管委会+公司”管理模式,同时积极发挥县域经济发展主引擎作用,招引“补链强链延链”项目,打造产业集群,并以企业需求为导向,大力提升服务质效,打造优质营商环境,努力实现到2025年入驻企业100户,力争产值达到200亿元,顺利进入百亿级开发区行列。  记者/曲丹凤
    06/08
  • 打造现代畜牧业发展引擎
    畜牧业是农业农村经济发展的“重头戏”,也是保供给惠民生促稳定的大产业。大力发展现代畜牧业,是新阶段农民增收的重要途径,也是实现乡村振兴的关键要素。近年来,市人大常委会高度重视现代畜牧业发展建设,充分发挥监督职权,多次组织开展视察、调研、检查等活动,持续推动我市现代畜牧业高质量发展。“十三五”以来,我市认真贯彻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畜牧法》,立足畜牧业资源优势,大力推进畜牧业规模化、标准化、产业化和生态化发展,畜牧业生产结构不断优化,科技实力和综合生产能力稳步增强,全市现代畜牧业建设取得了明显成效。今年5月,市人大常委会组成调研组,先后深入东港市、凤城市和宽甸满族自治县,实地调研畜禽良种繁育场、饲料生产企业、畜禽标准化养殖场、畜禽屠宰加工等重点企业,与部分企业负责人、人大代表座谈交流,听取各级政府及相关部门的汇报,详细掌握相关工作情况,并对我市现代畜牧业下一步发展规划提出科学合理的意见建议,为市委市政府决策提供重要参考。市十六届人大常委会第三十次会议听取和审议了市政府和调研组关于我市现代畜牧业发展情况的报告。会议认为,现代畜牧业是促进农村生产发展的朝阳产业,也是实现农民生活富裕的优势产业,更是关系到全民生活福祉的大事,对此,市人大常委会将持续跟踪问效,推动我市畜牧业提质增效。会议要求,市政府及相关部门要全面贯彻落实《畜牧法》,加大政策扶持力度,加快丹东本地的辽丹黑猪、辽宁绒山羊、中华蜂等特色畜牧业的发展;拉长产业链条,切实做好产业发展规划,抓好畜牧业大项目建设,创新流通方式和“互联网+畜牧业”模式,大力推进畜牧业三产融合;坚持绿色发展,积极推进种养结合、清洁养殖和粪污综合利用等工作,持续推动农牧业循环利用;坚持依法治牧,强化畜牧业工作队伍建设,加大动物疫病防疫和病死畜禽无害化处理工作力度,不断提高动物卫生保障能力。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市人大常委会将持续关注和推动我市现代畜牧业建设,推动相关产业科学可持续发展,满足人民群众不断增长的畜牧产品消费需求,让人民群众吃饱、吃好、吃得安全、吃得放心,为生态保护、民生改善和乡村振兴贡献人大力量。朱秀泽滕文婧记者景媛媛
    06/08
  • 投资5000万元以上项目已开复工247个 丹东大项目建设有序推进
    丹东新闻网讯记者邢漫6月7日,从市发展改革委了解到,今年我市围绕“三个四百亿”总体目标,计划实施投资500万元以上项目639个,总投资1717亿元,年度计划投资304.7亿元。其中,续建项目250个,新开工项目231个,储备项目158个。截至5月31日,全市投资500万元以上项目已实现开复工393个,开复工率81.7%,总投资956亿元,年度计划投资233.5亿元。其中,续建项目开工219个,复工率87.6%,总投资706.9亿元,年度计划投资145.6亿元;新开工项目174个,开工率75.3%,总投资249.9亿元,年度计划投资87.9亿元。与此同时,全市投资5000万元以上项目已实现开复工247个,总投资942亿元,年度计划投资207.2亿元,开复工率75.1%。其中,新开工项目76个,复工项目171个。预计到6月底,投资5000万元以上项目可实现开复工263个,开复工率将达到80%。我市第二批重大项目集中开工活动期间,共有115个投资500万元以上新开工项目实现开工建设。下一步,我市将进一步扎实做好重大项目谋划和建设工作,将以全省项目集中开工活动为契机,抢抓二三季度项目施工“黄金期”,全方位做好项目要素保障,全力解决制约项目开工的瓶颈问题,加快推进重大项目落地开工建设。同时,坚持绿色发展理念,统筹兼顾项目建设和能耗“双控”,以高质量项目推动全市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以踏石留印、抓铁有痕的工作劲头抓好各项工作落实,为实现辽宁全面振兴、全方位振兴贡献丹东力量。
    06/08
  • 发展柞蚕产业 拓宽致富门路
    6月6日,在位于东港市新农镇新农村的安波丝绢厂内,工人们正熟练地操作机械,有序地将蚕茧抽丝、分离活蛹。“通过这种机械化缫丝工艺,可以大大提高蚕丝的生产效率。”安波丝绢厂负责人李军指着眼前的生产线说。2005年,李军开始从事柞蚕产业,起初几年,李军跟大多数柞蚕生产者一样,利用传统技术进行蚕茧抽丝,最终分离出来的蛹都是死蛹。2012年,李军开始与吉林蚕业科技研究院建立合作关系,经过试验,成功掌握了活蛹与蚕丝分离的生产技术,既保证了蚕丝的品质,又提高了蚕蛹的成活率。蚕蛹活着分离,不仅让李军得到生产蚕丝带来的收益,还获取了销售活蛹产生的高效益,双重收益让李军的柞蚕产业越做越好。“现在死蛹一斤是23元,活蛹一斤可达30元,价差很大。我一天能卖1700多斤活蛹,跟死蛹相比,我一天光是蚕蛹的销售额就能多出近万元。”李军告诉记者。新农镇自然环境和气候优势是吉林蚕业科技研究院选择在此发展柞蚕产业的一个重要原因。李军与研究院合作后,引进了高质量种卵,将种卵发给周边蚕农进行放养,待形成蚕茧后,再将蚕茧收回,进行加工生产。目前,李军经营的安波丝绢厂年可收购蚕茧350-400吨,生产蚕丝20吨,主要销往印度和日本等国家。同时,每年还能生产活蛹24吨,主要销往北京、天津、哈尔滨等城市。柞蚕产业的快速兴起,不仅为像李军这样的经营者带来发展机遇,也为周边百姓提供了更多的就业机会。据介绍,仅安波丝绢厂就能提供就业岗位80余个。在家附近就能打工,收入也不错,这让工人们充满幸福感。“我在这工作十多年了,离家近,一个月能赚六七千块钱,一年能干七八个月,工资待遇都挺高的。”工人李晶高兴地说。据了解,柞蚕丝是世界上唯一的天然野生昆虫蛋白质纤维,被誉为“绿色天然纺织纤维”,历来作为高档纺织服装面料,对人体具有良好的生理适应性,贴身舒适。柞蚕不仅限于缫丝织绸,还广泛应用于医药、保健、食品、生物防治及饲料业等多个领域。柞蚕丝的应用前景更加坚定了李军发展柞蚕丝产业的信心。目前,李军与吉林蚕业科技研究院合作的产业基地正在推进,预计投资3000-4000万元,年产优质茧种5吨,种卵1000公斤,可供应400余户蚕农放养。届时,产业示范作用将进一步增强。“产业基地落户新农,能提供优质的种卵,蚕农和企业的效益都会提高。”李军说。近年来,新农镇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理念,将柞蚕产业作为特色优势产业,引导企业和蚕农建设生态柞园,推广柞蚕优质高效放养技术,以生态农业拓宽群众致富路。截至目前,新农镇共有柞蚕生产企业7家,柞蚕放养面积3万余亩,涉及5个村共500多户蚕农,年均总产值2000余万元。围绕新发展理念,新农镇将以建设现代农业、促进农民增收、增添农村发展活力为目标,推广蚕业生产新品种、新技术,不断提升蚕业规范化、专业化和产业化水平,做精柞蚕特色产品。“今年开始,柞蚕产业主要在两个方面下功夫,一个是柞蚕养殖,通过‘校地合作’,引进蚕种和新的养殖技术;另一个是延长柞蚕产业加工链,以前是单纯的缫丝,现在要进一步深加工,生产蚕丝被等产品。”新农镇相关负责人说。陈鸿军记者张瑞
    06/07
  • 探寻“新路子”启动“新引擎”
    近日,市交通运输局组织驻步达远镇新兴村工作队及村两委负责人赴沈阳农业大学教学科研基地考察学习,借智借力,为新兴村现代农业特色产业发展探寻“新路子”。在沈阳农大教学科研基地,两位教授根据新兴村地理条件和气候特点,推荐了以山辣椒和蒲公英为代表的适宜辽东山区种植的品种,从种植规格、品种选育、栽培技术、生产管理、病虫害防治等方面进行了分析和讲解,现场答疑解惑、传授经验。沈阳农大的教授还对产业链延伸、价值链提升等方面提出新思路新理念新举措。最终,双方就新兴村特色种植项目达成了共识,由农大专家教授现场培训、重点跟踪、全程指导,并协助联系成品销售。双方约定了专家培训的时间节点,建立了联系交流机制,全面开发新兴村特色种植产业,启动乡村振兴“新引擎”。新兴村党支部书记徐云峰表示,通过这次考察学习,了解掌握了先进的技术和管理方法,建立了协作机制,回去后,将因地制宜发展特色产业,鼓励和指导农民及时改良品种,选择适应当地气候和地力的种子种苗,通过推广新品种、新技术、新模式,扩大生产规模,提高产量,稳定品质,大力提升农产品的产出效益,让更多农户分享增值收益,努力在乡村振兴发展道路上取得新突破,实现新提升。记者姜慕馨
    06/07
  • 20亿元再贷款 助力丹东“小微”和“三农”
    “今年3月,人民银行总行针对辽宁等10省推出再贷款新政策,为辽宁省新增240亿元再贷款指标,其中为我市下拨20亿元再贷款指标。”6月2日,人民银行丹东市中心支行相关负责人受访时说,辖区人民银行和相关银行机构积极做好部署落实工作,政府相关部门采取配套支持政策,确保20亿元再贷款及时发放到位。据介绍,再贷款是人民银行推出的一项重要货币政策工具,属于政策性贷款,主要是为发挥杠杆撬动作用,引导地方银行加大小微企业和三农信贷投放力度,降低贷款融资成本。再贷款分为支农和支小再贷款两大类,支农再贷款的资金支持对象为符合国家政策导向的涉农主体,包括农户和各类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支小再贷款的资金支持对象为符合国家政策导向的单户授信1000万元以下的普惠小微企业(含个体工商户、小微企业主经营性贷款)和单户授信3000万元以下的民营企业贷款。再贷款属于政策性贷款,利率较为优惠,人民银行要求发放到贷款客户的年利率最高不得超过5.5%。为确保再贷款政策落地生效,人民银行丹东中心支行切实提高政治站位,将再贷款落实工作列为重要政治任务和一把手工程,快速行动,通过强化政策宣传、业务指导、开展督导检查、完善配套措施等系列举措,有效推进再贷款落地生效。“首先,我们认真分解落实任务目标。”相关负责人介绍,市人民银行组织开展再贷款需求情况摸底调查,对新增的20亿元再贷款指标进行分解,明确各家地方法人银行的任务目标。与此同时,制定详实的《2021年再贷款工作方案》,召开全市再贷款推进工作会议,提出系统化的再贷款工作措施及具体要求。此外,加强监测考核与协调调度。实行按日监测,时时掌握再贷款投放动态,按月召开协调调度会。对再贷款投放缓慢的银行进行约谈,提出整改要求,并给予通报批评。目前,在人民银行丹东市中心支行的全力推动下,我市再贷款投放工作取得可喜成效。截至5月末,我市已发放再贷款16.5亿元,再贷款投放规模居全省前列,共支持小微企业和三农客户1537户,平均贷款利率仅为5.28%,有效缓解我市小微企业和三农融资难融资贵。雷茜记者邢漫
    06/07
  • “小草药”成大产业
    6月3日,记者来到大西岔镇大西岔村,看到路边的种植基地里一排排绿油油的五味子正茁壮地伸着叶子,依偎在用白色水泥柱间和铁丝搭成的架子下……“今年,我又扩大了中药材种植面积,共计15亩,长势特别好。”种植户林安华的脸上洋溢着幸福的笑容。林安华曾是村里有名的建档立卡户,父亲常年吃药,隔三差五就得住院,母亲患有语言障碍,听力也不好。一家人的生活全靠林安华打零工维持,日子过得特别艰难。2014年,林安华在当地政府的帮助下开始种植中药材。几年来,他凭借着一股吃苦耐劳的劲头,成功摆脱了贫困,还带动其他村民发展中草药产业,共同走上富裕路。在宽甸,还有很多像林安华一样依靠发展中药材产业踏上致富路的农户。近几年,宽甸依托独有的野生中草药资源优势,充分发挥中药材企业龙头带动作用,采取“公司+基地+农户”的订单生产、股份制合作、入股分红等模式,大力发展中药材种植,把“小草药”打造成当地群众增收致富的大产业。2018年12月,宽甸政府制定印发了《宽甸满族自治县促进中医药发展实施方案》,2019年6月,县委、县政府成立中药材产业扶贫行动领导小组,制定了《宽甸满族自治县中药材产业扶贫行动实施方案》,并结合县域经济发展实际,将中药材产业发展纳入县域经济发展总体规划和县政府年度工作目标,突出中药材产业发展地位。2020年8月,宽甸被评为中药材产业扶贫模式试点县。宽甸结合中药资源普查工作,科学布局中药材产业发展,引导各乡镇以“企业+合作社+农户”等模式推进中药材基地建设,形成“林地农地、因地制宜”、“一乡一业、一村一品”发展格局,并引导、支持省内外中药企业来宽甸建设“中药材产业扶贫示范基地”和“定制药园”,如:参仙源参业有限公司在双山子镇建立的林下野山参基地5万余亩;辽宁林海中草药种植有限公司在青椅山镇茧场沟村建设中药材基地228亩;光太药业在振江镇建立了五味子、柱参等“定制药园”近300亩,在红石镇建立玉竹、白鲜皮、草乌等产业扶贫基地(定制药园)670亩……与此同时,宽甸还不断强化政策引导和资金扶持,引导和鼓励企业扩大中药材产业规模,支持贫困户主动发展中药材致富脱贫,并通过政策引导推动,发挥专业部门指导服务作用,合力推进中药材产业扶贫工作;统筹使用农、林产业发展、企业扶持、科技创新、扶贫、壮大村集体经济等各类财政性专项资金,精准集中扶持中药材骨干企业、纳税大户和重点中药材产业,带动地方经济发展,促进乡村振兴。为了宣传推介中药材产业产品,宽甸县委、县政府组织光太药业和参仙源有限公司等企业参加第十三届全国食品博览会暨酒业展览会,推广企业品牌,并举办中药材产业发展论坛活动,加强中药材产业宣传推广,增进群众了解中药材产业,激发社会各界关心、支持、投资中药材产业发展。截至目前,宽甸“石柱参”“宽甸山参”已成功注册了地理标志证明商标。在此基础上,宽甸还推动“互联网+农林产品(中药材)”建设,全力打造具有宽甸地域特点的“品味宽甸”、“满乡印象”等电子商务信息服务平台,充分发挥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中心等专业机构作用,为中药材产业提供信息服务,助力中药材产业发展。记者曲丹凤
    06/04
  • “多规合一”业务协同平台建成
    丹东新闻网讯谭玉涓记者邢漫6月1日,从市自然资源局了解到,我市持续推进“多审合一”、“多证合一”改革,已建成“多规合一”业务协同平台,并对接到丹东市工程建设项目审批管理系统中。据介绍,2016年12月15日,我市开始全面实施不动产统一登记制度,与房产、税务、银行、公安等多个系统实施“网上联办平台”,并逐步建成“互联网+不动产登记”平台,为市民提供“一站式”登记服务。几年来,我市5次缩短办结时限,抵押注销登记由法定30个工作日缩短到2小时;转移、抵押、更正、变更、预告等登记时限由法定30个工作日缩短到3—5个工作日;查封、解封登记即时办结。共办理各类不动产登记28万件,形成“互联网+不动产”模式,实现了24小时不打烊的不动产登记便民举措,距离广大群众不动产登记“最多跑一次”的目标更进一步。特别是今年,我市突出服务重点项目、民生项目的用地、规划手续办理,坚持优先组卷报批、优先使用新增建设用地指标及优先调整规划的“三个优先”;通过开辟绿色通道,优化审批流程,缩短审批时限,全面推进“一网通办”,切实提高网办率,推进不见面审批,着重解决建设手续办理“慢”的问题。
    06/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