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鸭绿江之窗
当前位置:首页 > 开放丹东
开放丹东
  • 丹东市:发展集体经济 促进乡村振兴
    6月16日,宽甸步达远镇步达远村集体经济发展管理办公室正式揭牌。该办公室隶属于步达远村“两委”,全面负责村集体经营的产业项目的管理、生产、技术服务、销售策划等。据了解,该办公室目前负责管理的产业项目有丹东市远达农业科技有限公司的草莓育苗项目和精品水稻种植项目,丹东市圣野浆果专业合作社合作的草莓育苗项目,中国工程院提供的原种精品水稻品种项目,省农科院水稻专家组指导的稻田蟹养殖项目以及即将投入运营的红提产业项目。步达远村集体经济发展管理办公室的成立打响了步达远镇全面推进集体资产集中经营管理的“发令枪”。接下来,该镇将继续探索和实践村集体经济发展管理的新路径、新模式,培养和发现农业产业人才,有效调动各方面力量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为各村集体经济发展献计献策,促进乡村振兴。记者王一淞
    06/24
  • 丹东—金华经贸合作交流会举行
    本报讯记者邢漫6月23日,2021丹东—金华经贸合作交流会在丹东国门湾互市贸易区国际会议中心、沈阳浙商大厦互贸汇运营中心两地,以线下为主、线上为辅的形式共同进行。此次经贸合作交流会主要有三个主题活动,一是以“边境流通,内贸互动”为主要内容的“丹东—金华双方经贸洽谈会”;二是互市贸易政策推介;三是金华考察团一行先后赴安东老街、辽宁(丹东)仪器仪表产业基地、丹东国际商贸城等,对丹东商贸情况进行考察调研。此次丹东—金华经贸合作交流会是丹东市贸促会、丹东市工商联、丹东市边境经济合作区管委会和丹东市招商局围绕市委市政府中心工作,充分发挥桥梁纽带作用,推介丹东边境互市贸易创新发展的重要载体和手段,通过“请进来”,使来自浙江商协会和企业的代表充分了解丹东的互市贸易政策和投资环境,让国内外更多的客商真正体会到来丹东投资兴业有机遇、有保障、有舞台、有商机。
    06/24
  • 消费扶贫鼓起乡村“钱袋子”
    原生态纯天然野生松茸,有着“民间圣果”之称的桑葚,还有农家饲养的鸡蛋、鸭蛋,宽甸山区特产大榛子、板栗……6月21日,在鲜花竞相绽放的宽甸满族自治县下露河朝鲜族乡花韵谷生态园,丹东土特产琳琅满目。宽甸,“九山半水半分田”,山多地少成为制约当地经济社会发展的最大瓶颈。受自然地理条件影响,大山深处的一些乡镇,交通落后,出产的农产品常常被“贱卖”。2018年12月,国务院印发深入开展消费扶贫、助力打赢脱贫攻坚战的指导意见,为宽甸打开了新的发展思路。“消费是拉动经济的‘三驾马车’之一,消费扶贫是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实现乡村振兴的重要‘砝码’。”采访中,宽甸扶贫办工作人员介绍说,为了让山区产品有新的出路,宽甸积极创新扶贫方式,把党建引领、智力支撑、品牌共建、平台推动作为开展消费扶贫工作的主要途径,形成了“政府推动、企业主导、协会引领、品牌带动、全社会共同参与”的电商扶贫发展格局,以“满乡印象”“品味宽甸”“牛毛坞电商联盟”等电商企业为牵引,建立2个电商扶贫示范村、15个乡镇电商扶贫服务站,179个行政村、204个服务点的农村电商网格化服务体系,助力农产品走出大山,走向全国。依托电商助农产品打开销路电商,是撬动消费扶贫最有力的武器。宽甸依托互联网和新零售产业,优化整合县域资源,推动县域电商队伍建设、平台建设、服务网络建设(仓储、物流、服务点)和品牌建设,围绕一县一业、一村一品产业格局和宽甸山水文化、满族文化、边境文化,创建“品味宽甸”区域公共扶贫品牌,构建宽甸农产品、工业产品、农业服务等三农服务便捷网络,让扶贫产业和集体经济成为县域产业发展的示范,提高脱贫致富质量,推动乡村振兴。“活了大半辈子才知道,山货不用背到集市上也能卖出去,通过一张看不见的网络,就能卖到很远的地方。”牛毛坞镇牛毛坞村村民扈明东高兴地说,他家的蜂蜜通过互联网,不仅卖得快,价格也比集市上可观多了,每年能增加10多万元的收入。为了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不断增加群众收入,宽甸立足农副产品资源丰富的优势,建立和完善返贫防控工作机制,突出产业发展和消费扶贫,不断夯实完善电商扶贫服务体系。目前,建设完成全县农产品和工业品实体展示中心300平方米、仓储中心500平方米、电商创业中心50平方米和物流配送中心200平方米;优化整合邮政运输服务,依托宽甸服务中心和各村204个服务点,建成县域内外互联互通的运输网络体系和服务体系。围绕“一县一业”和“一村一品”,因地制宜发展规模化基地(集体产业)和康养庭院经济(贫困户在房前屋后发展养老休闲庭院产业)两种产业模式,先后整合资金5000多万元,建设了蓝莓、不老莓、软枣、草莓等品控基地5000亩,整合资金1000万元,建设了扶贫产业和集体经济产业的品控扶贫基地。网上售卖,为农产品与消费者之间搭建了桥梁,打破了地域的限制,让更多的人通过消费助力脱贫攻坚。据统计,2017—2019年,通过电商扶贫服务体系,宽甸共帮助贫困村民和合作社销售鸡鸭蛋、山野菜、板栗、蓝莓等农产品近500万元,人均增收500—2000元;工业产品下行累计销售额可达1000万余元;“满乡印象”“品味宽甸”与23家农村合作社达成合作,覆盖贫困户1230户,带动3650名贫困户脱贫,实现年销售交易额780余万元。举办系列活动把农产品变商品随着农产品进入丰产期、盛产期,“卖得出、卖得好、卖得快”的压力越来越大。消费扶贫行动能迅速拓宽销售渠道,让扶贫产业对接大市场,推动贫困群众将“产品变商品”,把“收成变收入”。为此,宽甸每年都会以乡镇为单位举办系列消费扶贫活动,扶持壮大扶贫产业,拓宽农产品销售渠道,帮助贫困群众持续增收、扶贫产业持续发展。桃花节、枫叶旅游节、油菜花观赏节、冰雪节、河口品桃大会、下露河朝鲜族乡农乐节……在各种各样的活动上,农产品得到展示,消费扶贫氛围浓厚。获得有机认证的下露河冷水大米,通过节庆活动,更加得到消费者认可。马架子村7组村民姜忠国介绍说,过去,冷水大米1斤连两元钱都卖不上,现在举办农乐节,很多游客品尝后,都要带走百八十斤大米,米价也卖到每公斤16元,而且很快就销售一空。去年以来,宽甸开展“鸭绿江畔·约惠宽甸”消费嘉年华活动,通过发放惠民消费券、举办车展、宽甸特色产品展等形式,结合商家打折、让利活动,鼓励和刺激消费;宽甸参加辽宁日报、抖音联合举办的《北国助农,“益”起奔小康》电商直播助农活动,推介鸭绿江冷水鲤鱼、蓝莓鲜果、松茸、板栗、泡菜、松子等十余种特色农产品。据不完全统计,宽甸已组织或参加展销24次,组织直播带货15场,签订稳定销售订单135个,有效推动了本地区农产品消费工作,充分发挥了消费扶贫减贫带贫作用。自宽甸电商扶贫平台运营以来,大榛子、板栗、松子、软枣猕猴桃、茧蛹、鸭蛋、香菇、山野菜等特色产品均取得良好收益。通过“满乡印象”品牌,积极对接线下销售渠道,在辽宁农产品展洽会、国家一乡一品博览会等活动中,帮助步达远、古楼子、八河川、灌水等乡镇农户及合作社销售大榛子、咸鸭蛋、鲜香菇、茧蛹等特色农产品,累计销售鲜榛子3吨、咸鸭蛋25000枚、鲜香菇6吨,累计销售额16.3万元。创立品牌让农产品行销全国如今,“品味宽甸”、“满乡印象”,均已成为宽甸电商消费扶贫品牌。自满乡印象正式上线运营,先后入驻京东、淘宝等第三方平台,并搭建了满乡印象商城,共开发自主品牌产品10余种,签约农村合作社16家,策划了“浓情端午、吉礼相送”、“江畔桃园·结义”、“不忘初心助力扶贫——宽甸特产沈阳行”等活动。此外,完成了阮老寿乡蓝莓鲜果、蓝莓酒、蓝莓蜂蜜、蓝莓干、蛙子沟鸭蛋、牛毛坞香菇、台沟草莓、干沟鸡、百家扶贫蛋等20多个扶贫产品开发、品牌设计及市场投放,“宽甸石柱参”“河口燕红桃”“宽甸大软枣”等一批农特产品电商品牌相继涌现,“宽甸鸭绿江冷水鱼”成功纳入京东自营品牌,宽甸本地蜂蜜、食用菌、特色水果、山珍、有机大米、淡水鱼等农产品通过电商平台走出大山,销往全国各地。实习生栾欣宁记者唐莉
    06/23
  • “精深”水产品加工 推动水产业发展
    挑选、清洗、脱壳、检验、计重……6月19日,东港市天泓水产食品有限公司生产车间里一派忙碌,工人们认真地进行着每一道工序。该公司是集杂色蛤养殖、生产、销售为一体的现代化企业,具有30余年杂色蛤生产加工经验,主要产品有冻煮杂色蛤肉、真空杂色蛤等。“我们企业生产的真空杂色蛤食用简单方便,化开就能吃,冷热都好吃。”公司相关负责人介绍说,为了保证杂色蛤的品质和口感,从打捞筛选到塑封包装,整个过程都精益求精,争分夺秒,确保了产品的口感。近年来,为了深度开发“原字号”,我市发挥海洋资源优势,深入开展水产品加工产业转型升级,按照“规模化、标准化、品牌化、信息化、企业化”要求,在企业规模、产业链延伸、产销结合等方面寻求突破,探索水产品精深加工发展模式。目前,我市已培育了永明即食海鲜、船老大调味品等一批明星产品,泰丰水产、仁达食品等一批优势企业迅速崛起。目前,我市水产品加工已形成生产加工、物流配送、市场营销、电子商务并存的产销体系。产业链上游依托东港地区丰富的贝类、鱼类、蟹类、头足类资源,以进行冷冻冷藏等初步加工产品为主;产业链下游主要以黄蚬子、杂色蛤、牡蛎等优质地理标志产物为原材料,进行精深提取,精确对接日本、韩国等市场的需求,获取更大附加值。近几年,我市不断升级产业结构,水产加工技术水平不断提升,品种结构也日趋合理。同时,我市还以龙头企业为引领,营造互利共赢的产业发展模式,加速培育实现“互联网+养殖+加工+销售”的现代产业模式。丹东泰丰食品有限公司冷藏能力16000吨,年加工能力15000吨,拥有自主出口经营权,主导产品杂色蛤的加工出口量位居全国第一。自2013年我市申报省级贝类出口示范区以来,养殖基地和加工企业逐年增加,仅东港市水产品出口基地就有水产品加工厂200多家。如今,我市已有水产品加工龙头企业12家,有7个单位通过无公害产地贝类养殖产地、产品认证。为了更好发挥鱼类、泥螺、文蛤、海蓬子、紫菜等特色水产资源优势,我市坚持品牌带动和外向牵动,构建养殖、捕捞、加工、仓储、物流、营销全产业链。依托永明食品、仁达食品等知名企业和品牌,迅速攻克传统海洋食品产业升级,方便营养食品、功能食品制造等关键技术。同时,我市还在开发新型海洋食品上下功夫,探索水产品加工从冷冻保鲜向即食保健方向转变,并加大技术改造力度,做大做强龙头企业,规划水产品加工产业基地,提高规模效益,构建东北亚地区水产品加工和商贸中心。大力发展“线上营销、线下成交”“线下体验、线上交易”等经营模式,吸引国内大型电子商务企业总部、区域总部、服务中心和营运中心落户。“水产品加工不仅是水产业的推动力量,还是水产业发展的引领和牵引力量,是提升渔业价值链、延长产业链的主要领域,是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的关键。”市工信局相关负责人介绍,接下来,我市将通过政策导向、政策扶持,积极培育龙头企业,发展企业集团,打响品牌,增加企业科技创新能力,让我市水产品加工业的整体水平进一步提升。记者王洪满
    06/23
  • 辽宁丹东九连城镇马市岛:西瓜打通致富路
    “看咱这大西瓜,皮薄汁多,老甜了。”丹东市九连城镇马市岛农户对记者说。梁立合、朱大侠夫妻俩从2000年开始种植西瓜,种植面积约两亩,每亩产量约为5000公斤,每公斤批发价为2.6元左右。通过种植西瓜,他们家的年收入增长了近3万元。记者了解到,丹东市振安区九连城镇马市岛受鸭绿江和爱河滋养,岛上沙土含水量足、微量元素齐全、营养丰富,是有名的“油沙子”地,生长的农作物独具风味。九连城西瓜更是具备口感甜脆、果汁足、甜度高等优点。九连城镇党委、政府致力打造特色农产品,走精品农业路线,全力提高农民收入,让农民幸福感、满意感显著提升。如今的锦王西瓜,在传承九连城地雷瓜优势的基础上,推陈出新,重施农家肥,单果平均重5-8公斤。丹东市市面上销售的本地西瓜主要来自于九连城镇,种植区域在马市岛内套里村、下尖村,种植面积约500亩。近几年因“水果萝卜”受广大市民的青睐,“瓜茬萝卜”种植技术在马市岛兴起,种植西瓜的群众也越发多起来。近几年马市岛又兴起的“礼品瓜”,瓤红味甜赛蜂蜜,更得到广大外地群众的好评。目前,九连城西瓜正在全面上市。
    06/23
  • 嘉寓集团清洁能源产业基地项目洽谈推进会在丹举行
    丹东新闻网讯记者徐宏祥6月21日下午,市委书记裴伟东、市长郝建军在丹共同会见嘉寓集团董事长田家玉一行,并出席嘉寓集团清洁能源产业基地项目洽谈推进会。裴伟东对嘉寓集团来丹洽谈合作事宜表示欢迎。他说,丹东区位优势非常明显,具备较好的对外开放潜力,嘉寓集团如果能到丹东投资兴业,将是一个非常好的选择,真心希望通过这次洽谈推进会,能够促成双方携手合作。裴伟东表示,党中央对东北振兴、辽宁振兴非常关心,丹东的发展面临难得的机遇。同时,丹东正在全力打造“办事方便、法治良好、成本竞争力强、生态宜居”的营商环境,创造条件让企业能够放心投资,得到长远发展。嘉寓集团拟在丹东投资清洁能源产业基地项目的发展方向,与丹东的资源优势、高质量发展的迫切愿望高度契合,相信通过双方的共同努力,一定能够推动合作取得成功。田家玉表示,丹东的区位、资源优势明显,是个投资兴业的好地方。丹东“十四五”规划纲要与嘉寓集团“十四五”发展规划有许多契合的地方,眼下集团正在深度谋划双方在相关领域的融合发展事宜。嘉寓集团在新能源产业、高效光热产业等方面均具备较好的产业优势,希望下一步双方能够进一步加强沟通协作,加快推进计划落地的产业项目,争取早日实现合作共赢。市领导林胜鸿参加洽谈推进会。嘉寓集团成立于1987年,是专业从事建筑节能、新能源开发利用、智能装备及投资与资产管理的集团化公司,总资产逾200亿元,是“北京市民营企业百强”单位。截至目前,公司已累计取得国家授权专利700余项。
    06/22
  • 辽宁丹东振江镇:扮靓景色“引进来” 做强产品“走出去”
    近日,记者来到辽宁省丹东市宽甸满族自治县振江镇绿江村,放眼望去,成片的油菜花已经绽放,微风吹过,泛起阵阵浪花,不远处的江面上小船摇曳,船上的渔夫正在撒网,江边还有漫步的游客……振江镇位于辽宁宽甸东部山区,地理位置独特,鸭绿江蜿蜒而过。这里有近2000亩油菜花,是辽宁最大的油菜花观赏地,每年6月初至7月下旬,是油菜花的花期,6月中旬是最佳赏花时间,会有省内外大批游客慕名而来,大家在花海中徜徉,感受花香。除了油菜花,振江镇还有浪头、南尖头、神仙顶、小青沟、南天门、浑江口等众多特色景点。近年来,振江镇在宽甸县委县政府的支持下,积极推进乡村旅游发展,不断改善基础设施建设,引导当地百姓保护环境,将发展观光农业与旅游产业结合,经过不懈努力,通过“政府搭台百姓唱戏”模式,已将鸭绿江千亩油菜花海打造成宽甸旅游的“新名片”。借着旅游业发展的大好趋势,振江镇政府也让当地的特色农产品走出大山,石柱参便是其中一个。多年来,振江镇不仅成立了柱参协会和柱参专业合作社,而且注册了商标,获得了地理标识认证、地理标志证明商标,石柱参栽培体系还被农业部评为第一批农业文化遗产。如今,全镇共有养参户100余户,柱参存量1万多帘,年产值约3000万元。今后,振江镇将依托百年石柱参和千亩油菜花两个品牌,积极扩展相关农业产业发展,为全面发展旅游产业提供基础保障,实现资源优势向产品优势和市场优势的转变,推动全镇经济持续发展。(作者单位:丹东日报社)
    06/22
  • 丹东市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试点观摩活动在凤城举行
      6月18日,由丹东市委宣传部、市文明办举办的全市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试点观摩活动,在凤城市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举行。全市近60人观摩了凤城市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所、站等建设情况,学习交流建设经验。    凤城作为丹东市首个国家级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建设试点(县)市,目前,21个乡镇(街)、237个村(社区)全部挂牌成立文明实践机构,构建了三级文明实践工作体系,建设凤城市新时代文明实践骨干基地50多个。    观摩团成员参观了魁星社区新时代文明实践站、凤城市新时代文明广场、大梨树新时代文明实践站、宝山镇新时代文明实践所和岔路村新时代文明实践站,听取基地建设情况介绍,表示将认真消化吸收先进经验,打造一支管用、好用、实用的志愿服务队伍,推动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建设再上新台阶。
    06/21
  • 扮靓景色“引进来”做强产品“走出去”
    近日,记者来到宽甸振江镇绿江村,放眼望去,成片的油菜花已经绽放,微风吹过,泛起阵阵浪花,不远处的江面上小船摇曳,船上的渔夫正在撒网,江边还有漫步的游客……振江镇位于辽宁宽甸东部山区,地理位置独特,鸭绿江蜿蜒而过。这里有近2000亩油菜花,是辽宁最大的油菜花观赏地,每年6月初至7月下旬,是油菜花的花期,6月中旬是最佳赏花时间,会有省内外大批游客慕名而来,大家在花海中徜徉,感受花香。除了油菜花,振江镇还有浪头、南尖头、神仙顶、小青沟、南天门、浑江口等众多特色景点。近年来,振江镇在宽甸县委县政府的支持下,积极推进乡村旅游发展,不断改善基础设施建设,引导当地百姓保护环境,将发展观光农业与旅游产业结合,经过不懈努力,通过“政府搭台百姓唱戏”模式,已将鸭绿江千亩油菜花海打造成宽甸旅游的“新名片”。借着旅游业发展的大好趋势,振江镇政府也让当地的特色农产品走出大山,石柱参便是其中一个。多年来,振江镇不仅成立了柱参协会和柱参专业合作社,而且注册了商标,获得了地理标识认证、地理标志证明商标,石柱参栽培体系还被农业部评为第一批农业文化遗产。如今,全镇共有养参户100余户,柱参存量1万多帘,年产值约3000万元。今后,振江镇将依托百年石柱参和千亩油菜花两个品牌,积极扩展相关农业产业发展,为全面发展旅游产业提供基础保障,实现资源优势向产品优势和市场优势的转变,推动全镇经济持续发展。记者王一淞
    06/21
  • 深度开发“原字号” 释放农产品加工潜力
    “再过一段时间,我们精心打造的蓝莓罐头就要上市了,这种新产品为公司的发展开拓了新途径。”6月15日,丹东君澳食品有限公司总经理伊才勇说。丹东君澳食品有限公司是一家集农业产业化基地建设和果蔬深加工销售于一体的出口食品加工企业,年销售额达千万元。蓝莓果酱、蓝莓干、蓝莓罐头等系列产品有六七种。近年来,我市打造丹东特色农业大产业之路,草莓、蓝莓、树莓等小浆果成为丹东的特色产业。近几年,在深度开发“原字号”方面,我市发挥区位和特色农产品优势,加快推进实施一批农副产品精深加工项目,拉长产业链。为了充分发挥独特的资源禀赋、较好的产业优势、行业或细分行业中领先的技术优势,我市着力实施“支持企业增品种、引导企业提品质、扶持企业创品牌”的“三品”战略,着力优化企业健康发展的经营环境,努力打造一批知名品牌产品,使“轻型”工业产业特色更加鲜明、规模和质量更加显著。目前,我市食用菌、人参等林下产业已形成农户、合作社、工厂的全链条生产模式,产业发展规模不断壮大,产品质量进一步提升,附加值也在逐步提高。而草莓、蓝莓、软枣猕猴桃等小浆果加工,也已经形成全国知名的产业基地,呈现出即食鲜果与深加工并存的发展模式,草莓罐头、蓝莓酒等产品逐步打进国外市场。如今,产业链下游产品,包括小浆果深加工系列、稻米系列、食用油系列、休闲旅游民族食品、药食同源保健品等也在迅速发展。为更好开发“原字号”,我市向农产品加工企业进行政策倾斜,分类推进粮食、果蔬等优势农产品精深加工,延长粮油、畜禽、果蔬、林特等农产品加工产业链,加快产品结构调整,实现产品系列化、多元化。其中,肉类食品龙头企业整合产业供应链,实现规模化,扩大了市场占有率。支持双增、禾丰、辽丰等肉制品龙头企业做大做强,加强对传统名优肉类食品资源的挖掘,推动传统肉类禽蛋食品的工业化生产,提高产品质量,创造一批具有明显竞争优势的特色品牌。发挥“东港”品牌优势,以大米加工、大豆加工为重点,拓宽粮食加工业市场,大力推进以粮食加工副产品为原料的玉米油、米糠油生产,促进油脂品种多元化。以宽甸、凤城为基地,大力发展板栗、山野菜、玉竹、食用菌、林蛙油等生态绿色农产品加工业。依托草莓、蓝莓、软枣猕猴桃等特色小浆果资源优势,开展果品深加工及果蔬贮运保鲜等技术研究。持续提升调味品、白酒等特色产品品质,深挖“中国塔醋”“凤城老窖”等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的影响力,擦亮我市特色食品知名品牌。记者王洪满
    06/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