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鸭绿江之窗
当前位置:首页 > 开放丹东
开放丹东
  • 引进新品种 草莓飘“异”香
    3月11日,记者走进位于东港市前阳镇柳林村9组的柳林村集体草莓大棚,一种“别样”草莓香气扑面而来。“俺这个棚种的是香野草莓,它不仅香,含糖量还高。”承包村集体大棚的种植户邱晓国告诉记者。从外观来看,香野草莓与红颜草莓品种长相不同,香野草莓果形为圆锥形,表面圆润,嵌在果实上的草莓种子凹陷不深,有的甚至会凸起。香野草莓种植在丹东地区极为少见,在柳林村,也只有两栋大棚种植,其中一栋就在邱晓国打理的村集体草莓大棚里。作为一个没有种植经验可参考的新品种,为何落地柳林村?柳林村驻村第一书记张鹏飞道出缘由。“东港地区的草莓以‘九九’为主,我们村的大棚也是‘九九’,我就想,除了‘九九’草莓,能不能引进新的品种,让柳林的草莓产业有新的变化。”张鹏飞告诉记者。这个想法在两年前就在张鹏飞脑子里形成。一次偶然机会,张鹏飞在北京参加活动时,初次品尝到香野草莓,它的香味一下子吸引了张鹏飞。后经朋友介绍,张鹏飞与位于丹东市的辽宁中雅农业科技有限公司取得联系。原来,该公司新引进香野品种,正进行培育研究,并在五龙背地区进行小面积的试验种植,并未进行较大面积的规模种植。这次考察了解,让张鹏飞发现了新机遇。“据我所知,当时他们在五龙背只种了几垄地,亟需‘试验田’,而我们正需要新项目,这是一个好机会啊,双方一拍即合。”张鹏飞说。2019年下半年,张鹏飞开始与中雅洽谈。对于引进新品种,张鹏飞心里也没底。为了给种植户争取最大利益,保证种植户只赚不赔,经多次沟通,最终签订订单协议。中雅为每栋大棚提供2万元的启动资金,提供草莓苗、肥料等,还配备技术人员全程进行技术指导,并承担最终的销售环节,种植户只负责种植管理,这样就免除了种植户的后顾之忧。虽然有公司做保障,但多数村民仍然不敢尝试。邱晓国成了“第一个吃螃蟹的人”。“我喜欢研究新的事物,不喜欢跟在别人后面走。”邱晓国笑着说。经过去公司和基地考察研究,邱晓国抱着尝试的心态,毅然决定接纳“香野”。“现在看效果还不错,而且在产量上,公司还给兜底。”邱晓国说。据了解,在全程提供种植帮助的基础上,公司还与种植户签订协议,给予每亩地草莓产量3500公斤的兜底保障,最终达不到产量,公司进行补偿。在销售价格上,保证香野草莓的销售价格高于红颜草莓8%,使种植户尽可能获得更多收益。虽然种植草莓只有两年,邱晓国的经验还不足,但在种植香野草莓过程中,邱晓国不仅有了收益,还跟技术员学习了管理技术,对于发展草莓产业,信心更坚定了。今年,邱晓国计划再新建4个草莓大棚。他告诉记者,与红颜草莓相比,香野草莓的抗病性更强,更好管理,如果还能继续与中雅合作,他想再拿出两个大棚扩大香野草莓的种植面积。作为“新成员”,香野草莓的加入,为柳林村的草莓产业发展带来了新气象。当前,香野草莓已结束了第一茬果,正处于第二茬果的成熟阶段,其结果期与红颜草莓一样,预计持续至6月份。从第一茬果成熟到现在,不仅让村干部和种植户心里有了底,更让村民看到了新希望。“今年有很多人找到我说也想种‘香野’,还有外村的村民也想干,大家已经开始接受并认可‘香野’了。”张鹏飞欣慰地说。在柳林村,草莓大棚“香气”正浓。从全村只有零星草莓大棚,到发展设施草莓种植园区,再到尝试引进新的草莓品种,如今,柳林村正在发展现代化农业的道路上,盎然阔步前行。记者张瑞
    03/17
  • 虎山镇——发展蓝莓产业 铺就振兴之路
    3月,走进宽甸虎山镇,蜿蜒曲折的乡村道路通向各个自然村,放眼望去山脚下一排排蓝莓大棚格外引人关注。棚内,一颗颗即将成熟的蓝莓挂满枝头,虎山镇的百姓正在用智慧和勤劳描绘乡村振兴的画卷。近几年,虎山镇积极打造特色产业新名片,不断壮大蓝莓产业规模,努力实现“一乡一业”,一批蓝莓种植大户逐渐走向成熟,带动周边农户通过打工和发展蓝莓产业,铺就了一条农民稳增收、快致富的“高速路”。只有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做大产业支撑,才能实现乡村振兴。虎山镇党委政府利用市县扶贫资金、帮扶单位的帮扶资金以及壮大村集体经济专项资金,建了36个蓝莓大棚,其中一部分大棚进行外租,另一部分由村里成立公司进行自主经营,各村的村集体经济收入有了很大提高。产业发展,技术是关键。虎山镇重点抓好农村经济人才队伍和技术服务人才队伍的建设,加快扶植一批农业致富带头人,通过示范引导,带动全镇特色农业产业快速发展,并以新时代文明实践所为载体,在每年的春耕时节邀请专家深入田间地头开展蓝莓种植技术培训,在农闲时开展相关专题讲座。2019年,虎山镇成功注册了“虎山有礼”品牌,通过品牌效应,不断提高市场占有率和竞争力,同时积极搭乘“旅游后备箱工程”,推动镇内特色农产品的旅游化、品牌化,不仅激发了农户参与旅游后备箱工程的积极性,而且使百姓收入不断提高。2020年春分后,虎山镇在做好疫情防控工作的同时,及时安排部署春耕生产工作,为50户贫困户办理贫困户小额无利息贷款,用于发展蓝莓产业,当年就新增蓝莓种植面积1300余亩。多年来,该镇以蓝莓为主导,以农民增收为目标,以市场为导向,以基地建设为平台稳步扩大蓝莓种植面积,截至目前已达7000亩,温室蓝莓大棚数量达到131栋。下一步,虎山镇将积极探索“农业+”新模式,把蓝莓产业的发展与观光旅游有机结合,提高虎山镇蓝莓的知名度和品牌影响力,与此同时,虎山镇还将引进农产品深加工企业落户虎山,拉长产业链,深挖产品附加值,解决产业形成规模后农产品过剩问题。记者曲丹凤
    03/16
  • 东港两天集中签约项目25个
    3月12日,“带头抓落实、善于抓落实、层层抓落实”东港市“项目年”暨新城街道办事处项目集中签约仪式在东港举行。会上,10个项目方分别与东港市政府和新城街道办事处签约,项目计划总投资达31.5亿元。作为东港市项目建设的重要地区之一,新城街道具有较好的地理位置和基础条件。今年,东港市明确了“十四五”时期“三港三区三带”的产业布局,新城街道处于中部健康经济产业带和南部海洋经济产业带两大产业带的重要节点位置,发展前景广阔。在相关部门的推动下,目前,新城街道共有22个项目正在建设和筹备中,其中房地产业项目4个,工业和物流项目12个,社会事业项目3个,商业综合体项目3个,计划总投资85.79亿元。即将建设的房地产项目,将依托东港市中心医院新址、站前大道等地进行开发建设。这些房地产项目启动建成后,将大大改善新城街道整体城区面貌,满足人民群众对高品质生活的追求。位于201国道与凤东线交叉口的全顺达物流项目将于近期开工,项目占地52亩,计划总投资7000万元。该项目是新城街道今年实施的工业项目之一。实施工业项目是新城街道推进产业强市战略的重要举措,街道将以大平渔业、吉富渔业为支撑,以夷豪食品、吉富食品、东北亚农产品冷链加工项目做承接,形成以远洋渔业回渔、冷链水产品加工、线上线下同步销售为一体的大渔业格局;以万物象草莓精加工项目、草莓港产业综合体项目为支撑,引领草莓全产业链发展,做精农产品包装设计,鼓励企业建立产业联盟,集中力量打造叫得响、卖得好的名优品牌;以润达冷链物流仓储项目、全顺达物流项目为依托,提供优质的物流运输保障;以亿信医疗器械、海航润滑油项目、荣泰建筑构架项目、隆泰装配式新型建筑材料生产销售打造工业发展新增长极。此外,新经济产业综合体、康凌酒店、京都小镇一期等综合体及商业项目,东港市中心医院续建项目、口腔医院新建项目、颐养中心建设项目等社会事业项目均在推进阶段。东港将围绕综合体项目建设,打造特色温泉养生、智慧中医康复、高端居家养护、休闲娱乐新场所。以中心医院、口腔医院异地新建为契机,大力发展普惠性民生事业,积极做好项目周边配套设施的建设,着力打造以医疗机构为中心的新的经济发展圈,拉动经济快速增长。“新城街道将继续落实好‘五包五办’‘项目管家’‘一牌两卡’等制度,建立项目工作专班,全面对接服务项目,并积极推进‘容缺开工’,为项目早日开工,早日达产提供全方位的服务和保障。”新城街道党工委书记于坤说。据了解,当天集中签约的10个项目也是东港市今年重点建设和推进的项目,涵盖工业、农业、医疗等多个领域,科技含量高、辐射带动力强、市场前景广,是实现东港市项目建设首季“开门红”的有力抓手,是落实省市“三落实”专项行动和丹东市“项目年”大会的具体行动,也是确保“十四五”开好局、起好步的重要举措。3月14日上午,东港经济开发区举行了2021年项目集中签约仪式,签约项目总投资达17.91亿元。此次,开发区与项目方共签约项目15个,均为工业项目。今年,东港经济开发区依托园区强力招商,引进骨干产业链条、新兴产业项目。积极抓好项目谋划、项目包装、项目推介、项目洽谈、项目跟踪及项目管家服务等重点环节,全力推进重点项目落地实施。壮大开发区食品加工、专用装备制造、新材料三大主导产业,加快构建“三区五园”发展布局,做大经济总量。全年计划实施千万元以上项目33个(上半年开工项目17个),总投资75.7亿元。东港市新城街道与东港经济开发区的项目集中签约活动是东港市今年优化营商环境、积极推进招商引资和项目建设工作的具体体现。近年来,东港市委、市政府牢固树立“投资为上、项目为王”理念,坚持以项目论英雄、以项目论能力、以项目论作风,始终把项目作为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源头活水和重要引擎。东港市持续推进“放管服”改革,深入实施“四大行动”,着力打造办事方便、法治良好、成本竞争力强、生态宜居的营商环境;聚焦项目建设“最后一公里”,大力推进制度创新,建立“容缺开工”机制,创造了项目开工的“东港速度”。2020年,东港市共实施千万元以上项目170个,总投资额达178亿元,在丹东市“项目年”大会上,东港市成功斩获重大项目突破先进单位等5项大奖,在“三县三区”工作实绩考核中实现“全满贯”。今年,东港市委、市政府将一如既往地为项目建设和企业发展提供最优质、最高效的服务,为项目建成达产添砖助力。东港市各单位各部门将以此次活动为契机,以“开局即决战、起步即冲刺”的奋进姿态,大力发扬“为民服务孺子牛、创新发展拓荒牛、艰苦奋斗老黄牛”的“三牛”精神,争分夺秒、大干快上,推动东港市项目建设不断取得新的成效。记者张瑞
    03/15
  • 2025年,东港、凤城、宽甸将建成这个样……
      “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把解决‘三农’问题作为重中之重,大力发展现代农业,实施乡村建设行动,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推动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扎实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市委十二届十七次全会将深入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作为推动我市“十四五”振兴发展高质量开局重点工作之一。    2020年,我市县域经济呈现良好发展态势。107家市级以上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全部复工复产,规模以上农产品加工企业达到147家,10个产业化联合体完成组建。宽甸农产品加工集聚区产能进一步提升,东港市、凤城市年底前完成农产品加工集聚区建设。    “十四五”期间,我市将坚持“突出特色、城乡融合、生态立县”原则,按照做强县城、做精乡镇、培育小镇、做大园区、振兴乡村的发展思路,以改革创新为动力,以发展特色经济为重点,以县域发展差异化、产业特色化为方向,加快补齐县域经济短板,大力推动县域农业、工业、服务业转型升级,增强县域经济自主发展能力和综合竞争力。    到2025年,县域经济实力明显增强,经济结构进一步优化,城乡差异、区域差异进一步缩小,城镇化水平和社会文明程度明显提高,生态环境更加美丽宜人,各县(市)经济实力在全省排位前移。  一、促进县域产业转型升级  坚持工业化发展方向,推进优势产业成群成链,培育特色产业集群。  着力培育服务业新业态、新模式。  优化升级旅游业。  大力发展电子商务、健康养老、商贸物流、文化创意、节能环保等服务业。  在稳定粮食生产的基础上,发展壮大水产养殖、草莓、蓝莓、奇异莓、肉鸡、生猪、中药材、休闲农业等特色产业。  强化绿色农产品基地建设,做强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推进农产品精深加工,创建名优品牌,促进农业与二三产业融合发展。  二、优化提升产业发展平台  推进县域开发区(园区)提档升级,培育壮大优势特色产业。  实施县域差异化、协同化发展,创建一批新型工业化产业示范基地和特色产业基地。  完善开发区(园区)配套设施,支持符合条件的开发区(园区)扩区调位升级和创新发展。  加快东港现代农业园区建设,大力推动特色农产品优势区、科技园、创业园建设。  重点培育壮大园区主导产业,打造一批在省内有竞争力的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  支持东港创建国家级贝类现代农业产业园,推进凤城市创建省级现代农业产业园。  三、打造绿色发展示范区  坚持生态优先战略,推进生态空间规模质量和生态产品供给能力提升。  继续实施“蓝天、碧水、净土”行动,保护生态环境。  实施生态家园创建工程,凤城市、宽甸满族自治县要争创国家级生态县,建设一批生态乡镇,建成一批生态文明示范村和秀美示范乡村。  着力打造旅游名县,争取建设国家级旅游度假区、国家生态旅游示范区及国家(省)级体育旅游、中医药健康旅游示范基地。  凤城、宽甸加快创建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  强化县(市)域间旅游资源整合,联合打造一批文化旅游目的地。  四、扎实推进县域新型城镇化  强化县域基础设施互联互通,推进城乡公共服务一体化发展,建设宜业宜居美丽县城。  加快中心镇、特色小(城)镇建设。  发展壮大中心镇,加快实现由镇向城转变,争取发展成为县域副中心。  推进产镇融合,依托开发区重点打造一批加工制造、商贸物流、农旅结合、科技教育等特色小(城)镇。  深入推进城乡融合发展,建立健全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推进城乡要素自由流动、平等交换和公共资源合理配置。  推动城镇基础设施、公共服务向农村延伸,带动农业农村现代化和农民就地就近市民化。  五、推进县域行政管理体制改革  进一步理顺市县管理体制,激发县域发展活力。  稳妥积极推进撤乡设镇、乡镇撤并、村居撤并,优化乡镇规模结构。  进一步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增强中心镇和发达乡镇发展活力。  记者/邢漫责任编辑/邱志杰  制图/胡迎俊视觉/于蕾  编审/张丽娴监制/王鹏
    03/12
  • 合作区重点推进31个项目开复工
    丹东新闻网讯记者刁庆峰3月11日,合作区召开2021年经济工作暨“项目年”会议,回顾2020年工作,部署今年工作任务,吹响项目建设和经济发展号角。据悉,丹东禄源石墨烯碳新材料系列产品研发生产等6个新开工项目、辽宁摩利特智能电力配套等16个续建项目即将开复工。2021年,合作区将加快推动禄源石墨烯碳新材料、富晟国际康养等31个5000万元以上重点项目开复工,实现当年完成固定资产投资39亿元、同比增长10%的目标,全力打赢“项目年”攻坚战。全区将聚焦产业优化,抓好传统产业提质升级和新兴产业培育壮大两大重点,重点围绕汽车及零部件、仪器仪表、新材料、农产品深加工4个主导产业,重点推进五一八、哈曼音响、通博电器、和本精密等16户企业智能化改造。着眼平台建设,以仪器仪表产业基地为载体,全年计划新增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5户,新增入库科技型中小企业40户。谋划培育一批跨区域、跨行业的工业互联网平台。聚焦招大引强,集中力量招商引资。做好主导产业的强链、补链、延链项目招商,深挖企业信息资源、人脉资源和平台资源优势,以商招商。重点推进北京极东科技、中关村新区产业园等33个在谈项目和LNG接收站及码头、华能丹东电厂新建供热(汽)、大东港区电力配套等8个重点项目招商。做好互贸创新发展区、浪头港综合开发等24个项目前期包装谋划和咨询评估工作。充分发挥项目谋划专班的作用,及时会诊把脉,对症下药。5000万以上的重点项目、规模以上企业、高新技术企业等均设立项目管家。推进10平方公里规划面积的边民互市贸易创新发展区建设工作,启动投资8亿元的互市贸易市场等项目建设,重点建设综合保税区、日本产业园和韩国产业园,重点发展保税物流、保税加工产业,打造东北亚地区重要的进出口加工贸易基地。深化园区改革成果,加快完善“管委会+公司”的运营模式,优化审批服务,加快推进“一网通办”和“互联网+政务服务”,落实好容缺审批要求,打通审批服务的信息壁垒、流程壁垒和机构壁垒,建成高效、便捷、规范的审批环境,激发民营企业、中小企业创新潜力和发展活力。坚持以智慧城市、海绵城市建设为目标,加强道路管网等基础设施配套建设,完善教育卫生公共服务配套。实验中学项目9月力争竣工投入使用。六纬路小学新区分校年内实现开工建设。中央大街、科技街、英才街、国门大道等街道7.5公里路段完成铺设。新区污水管线铺设完成并投入运行。
    03/12
  • 未来五年,乡愁或许就是这般模样!
    2020年,我市强力推进农村“集中美连片美”,41个省级美丽示范村建设和94个“多规合一”实用性村庄规划编制全面展开,全市农村生活垃圾治理体系覆盖率达到95%。“十四五“期间,我市将坚持农村环境治理与乡村产业发展、乡风文明建设、乡村治理相结合,进一步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不断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建设美丽宜居乡村,推进农业和农村高质量发展。加强村镇规划▲坚持规划引领,以“美丽示范村”建设为先导,编制“多规合一”实用性村镇规划,打造具有中国特点、丹东特色的美丽宜居乡村。▲注重农村空间布局、建筑风格、田园风光和自然景观相互融合,保护传统村落和乡村风貌。▲加强乡村绿化、美化,推进国家森林乡村工程建设。▲推进村镇住宅小区建设试点,设计推行新型农村住房,打造现代化的新型农村社区。持续改善农村人居环境▲以生活垃圾、污水治理、村容村貌提升为重点,深入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加强道路两侧绿化、美化,开展村庄清洁行动,在全部行政村开展整洁村创建。▲推进养殖(场)户粪污资源化利用和农业废弃物资源化利用。▲深入推进农村垃圾分类投放、分类收集、分类运输和分类处置,生活垃圾处置体系覆盖率达到100%。加强农村物流基础设施建设▲加快构建农村物流基础设施骨干网络,鼓励商贸、邮政、快递、供销、运输等企业扩大在农村地区的设施网络布局。▲鼓励县域农产品交易市场吸收社会资本,建立跨区域、跨所有制、跨行业的农产品流通大公司、大集团。▲加快现代化粮食物流园区等农产品物流园区和农产品物流中心建设。加强道路、饮水等基础设施建设▲加快完善农村路网,推行路长制,每年新改建“四好农村路”200公里以上,提升农业可持续发展能力。▲继续实施病险水库除险加固、海堤强化加固、中小河流治理、农村饮用水安全工程、水土流失治理等水利工程。▲加强防震、防汛、防台风等抗灾项目建设。▲加强农村集中供水建设,加快农业水价综合改革。▲加快新一轮农村电网升级改造,推动供气设施向农村延伸。
    03/11
  • “剪”出好生活 铺就致富路
    天气转暖,农事繁忙。东港市新农镇地枣坡村党总支第一书记刘旭日最近一段时间每天都穿梭在村里的板栗园,指导当地农户修剪板栗树。“你可别小看了俺们这位刘书记,虽然他是城里下派来的,但人家的板栗修剪技术那可是非常厉害,帮助俺们这些板栗种植户挣了不少钱呢!”提起刘旭日,板栗种植户丛连军佩服地直竖大拇指。2018年5月,刘旭日受市供销社党组委派到东港市新农镇地枣坡村担任党总支第一书记。“村集体经济收入为零,老百姓虽然有产业却发展不起来……”刘旭日说,为了尽快熟悉地枣坡村基本情况,快速融入基层工作和生活,驻村后,他利用一个月的时间,深入全村22个村民组进行走访和调研,在调研过程中发现,地枣坡村板栗种植户很多,可全村板栗平均亩产只有不到150公斤,与宽甸满族自治县板栗平均亩产300公斤差距很大。为了帮助村民解决这个难题,刘旭日对多个种植户进行走访和调查,发现种植户对板栗树的修剪方法惊人地相似:留下一根当年新生枝条(俗称水条)结果,将老的枝条剪断。刘旭日说,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为此,他来到宽甸实地考察和学习,经过对比,他找到了问题的症结。原来,两个地区的板栗修剪方式大相径庭,宽甸是留老枝条结果,而地枣坡村却恰恰相反。两种截然不同的修剪方式,导致地枣坡村的板栗产量上不去。问题的根源找到了,只要改变板栗修剪方法,就可以让地枣坡村板栗大幅度增产。为了改变地枣坡村板栗产业发展滞后的现状,刘旭日主动向村党总支请缨,担任高产板栗修剪示范技术带头人。“你一个城里人,种了几天板栗?有什么资格在我们面前指手画脚?”有种植户不服气地说。事实胜于雄辩,刘旭日深知喊破嗓子不如干出样子。“说到农业生产问题,多数农民都很自信,甚至有些故步自封,他们大多认为城里人根本不懂农村的事。”刘旭日说,他深知如果没有看得见摸得着的实际增产效果,说再多道理种植户们也不会相信。刘旭日找到板栗种植户丛连军,选取了50棵作为样板树运用新的修剪法。为了保证顺利开展研究,刘旭日承诺如果修剪的板栗树减产,他负责赔偿,如果增产,收益全部归丛连军。“那年冬天雪下得特别多,一场接着一场,剪枝作业时,真是苦不堪言,可再多的困难也难以动摇我干到底的决心。”刘旭日说,板栗种植户不懂技术,耗费了大量的人力物力,产量却一直上不去,作为第一书记,必须要给他们打个样儿,只要能让种植户的辛勤汗水不白流,再苦再累也值得。2019年秋天,刘旭日的试验园里栗满枝头,经测算增产80%以上。“没想到城里来的刘书记也懂乡下事,今年我要好好学习板栗修剪技术,再多赚些钱!”丛连军喜滋滋地说。新式修剪法已经取得了实效,为了快速推广新技术,让村民更快受益,2020年春天,刘旭日又选择了王世强、王军财、冷武等三名党员作为新式板栗修剪技术的示范户。为了让这些党员以最短时间、快速掌握新式修剪法的要领,也方便他们向其他种植户口传手授,刘旭日把该技术进行了高度浓缩和简化,将原来三万多字内容,提炼出仅有200多字的“一占二看三通过”基本要领,使这项技术变得通俗易懂,更加方便种植户学习和应用。2020年秋季,三户党员示范户的板栗示范园迎来丰收的硕果,“刘书记,你给我长脸了,旁边的板栗园比我的板栗园面积大一倍,收入和我一样多,他们都问我怎么整的!”王世强卖完板栗后异常兴奋:“不增加任何投入,只改变修剪方法就多卖钱,这真是捡钱啊!”“现在这种新式修剪方法大家都认可了,从春节到现在,我已经指导了20多户板栗种植户,预计这种新式修剪方法全面实施后,全村5000亩板栗树,年增净收入在120万元以上。”刘旭日说,如今,村集体也有了收入。成功申请了50万资金修建了三栋温室大棚,大棚出租每年的毛收入在五万元左右。接下来,刘旭日的工作就是带领更多的村民走上致富路。记者王洪满
    03/11
  • 丹东市以“稳”为基,“三驾马车”齐头并进
    2020年我市多措并举,稳投资、稳外贸、稳消费,凝心聚力拉好“三驾马车”。2021年我市将咬定目标不放松,坚持以“稳”为基,积极融入国内国际双循环,努力维护和保持外贸稳定增长态势,推动线上消费加快成长,让“三驾马车”齐头并进。2020年,我市积极参加国内各类经贸洽谈活动和展会,充分利用“辽洽会”“进博会”“辽宁—长三角招商周”“辽宁珠三角招商周”“辽宁—京津区招商周”等平台,全年共开展各类招商活动530次,对接企业746家,洽谈推进项目726个。发挥互联网平台优势,坚持线上线下相结合,开启“面对面”加“屏对屏”、“点对点”加“线连线”的招商新模式,在全省率先启动“云推介”“云招商”“云签约”的创新型招商模式,通过新媒体开展招商活动15次,军生科技应急防护产业园等一批云签约项目成功落地。2020年11月12日,辽宁国际投资贸易洽谈会丹东市招商推介会在沈阳举行。丹东以东北亚合作重要节点城市、东北东部绿色经济带枢纽城市、国家首批边境贸易落地加工试点城市“三重身份”精彩亮相,签约项目18个,签约总金额128亿元。2020年,全市引进国内资金项目356个,实际到位内资270.2亿元,同比增长11.11%,超额完成全年指标任务。今年,我市将实施更大范围、更宽领域、更深层次开放合作,积极融入国内国际双循环。主动谋划储备项目,推进产业基础高级化、产业链现代化,培育壮大先进制造业集群,下大力气做好“老字号”赋能、“原字号”延链、“新字号”引育三篇文章。以创立互市贸易创新发展区、综合保税区为抓手,在畅通国际国内双循环上下功夫,加快口岸升级开放、加快互市贸易区建设、加快东北亚五国互市商品流通体系建设,吸引日、韩等企业入驻园区,努力维护和保持外贸稳定增长态势。2021年,我市将持续开展系列促销活动,鼓励汽车消费、拉动餐饮消费、促进网络零售,推动线上线下消费加快成长。引导全市重点商贸企业抓住节假日消费旺季,开展线上线下主题促消费活动。推动汽车、家电等进村下乡,促进汽车、家电、家具、家装消费。充分发挥东港、宽甸国家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县(市)的引领示范作用,全力支持凤城申报国家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县(市)。建设县域电商公共服务中心和县、乡、村三级物流配送体系,解决农产品出村进城物流配送问题。记者/王洪满编辑/邹润
    03/10
  • 丹东首个汽车充电群投入运营!可供18台车同时充电!
    日前,丹东首个对外新能源汽车充电桩群近日在铁城二手车市场院内建成,并正式启用。据了解,这是丹东市首个大型对外充电桩群,由国网丹东供电公司和某新能源汽车公司共同建设。该充电桩群采用了先进的油进式变电箱,可同时为18台电动新能源汽车充电,充电桩群的最大亮点在于智能化运用,通过微信或者APP可以直接缴费。图为工作人员李俊杰在为一辆新能源出租车充电,半个小时,电池电量从30%充到80%,预计能行驶300公里左右。
    03/10
  • 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 接好乡村振兴“接力棒”
    截至2020年末,我市124个贫困村、5.3万名贫困人口实现稳定脱贫,所有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实现了“一超过两不愁三保障”和饮水安全,脱贫攻坚任务如期完成。脱贫摘帽不是终点,而是新生活、新奋斗的起点。近日,在宽甸牛毛坞镇牛毛坞村三组,一座座香菇大棚生机盎然,这里出产的香菇远销北京、上海、云南、贵州等地……走进香菇产业园,驻村第一书记耿健和几名当地村民正在给棚里的菌棒倒垛、排氧。“5月至10月将迎来出菇期。”耿健说,由于当地的气候、土壤利于香菇生长,村里有不少人靠这一产业实现脱贫致富。市扶贫办相关负责人介绍,近年来,我市在推广“1+N”“飞地经济”和“村集体+贫困户”等模式,实施产业项目带动贫困群众稳定脱贫基础上,推动扶贫产业逐步向现代农业、现代工业方向转化。九连城、青椅山等乡镇依托城郊优势,强化“农业项目富民,工业项目强镇”意识,大力发展现代集约化农业产业和园区化工业、加工业项目,促进一二三产融合,产业聚集趋势明显,多村一品格局发展较快。牛毛坞、东汤等乡镇则发挥本地资源优势,壮大发展香菇、中药材种植、现代畜禽养殖业和旅游观光特色农业,农民、村集体持续增收,镇域经济不断壮大。在促进农村产业转型升级的同时,我市不断加快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提高基本公共服务水平。在完成124个贫困村绿化、亮化、美化,以及卫生室、文化广场建设等15个重点项目基础上,注重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组织开展了“三清一改”村庄清洁活动。目前,全市669个村的村容村貌和农民生产生活条件明显改善,基本公共服务主要领域指标达到全省平均水平。此外,我市各地成立返乡留乡就地就近就业工作机构,并印发相应实施方案,扩大春风行动、农民工专场招聘活动规模。凤城市将乡村短期公益岗扩大至444个,宽甸利用集体产业收益设置专项公益岗位364个。同时,以电商为突破促进消费扶贫,宽甸在10个乡镇设立电商中心服务站,179个村设置服务网点,网格化电商服务不断延伸,两家电商龙头企业2020年组织销售当地农副产品6900万元。目前,我市扶贫工作重点转向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实现扶贫帮困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健全农村低收入人口和地区帮扶机制,继续开展对口帮扶、定点帮扶、社会帮扶,保持财政投入力度总体稳定,接续推进脱贫地区发展。健全防止返贫监测和帮扶机制,加强扶贫项目资金资产管理和监督,完善健全农村社会保障和救助制度,坚持产业和就业扶贫再推进,促进低收入群众和村集体经济自我发展能力再提升,推动低收入地区基础设施和基本公共服务水平再提高。在脱贫攻坚决战决胜、绝对贫困问题得到有效解决之际,我市深度布局巩固拓展脱贫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把村集体经济发展和村容村貌、基础设施、文化设施、卫生健康设施建设,推动资金、政策的有效融合,实现统筹谋划、无缝衔接、相互促进,确保乡村振兴战略全覆盖。记者邢漫
    03/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