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鸭绿江之窗
当前位置:首页 > 开放丹东
开放丹东
  • 辽宁丹东:大鹿岛人工繁育黄蚬子增收4000万元
    8年时间,大鹿岛完成了一件大事儿——黄蚬子实现大规模人工繁育并获得丰产。这成为黄蚬子增养殖技术的重大突破。“仅黄蚬子一个品类,我们全年就增加产值4000多万元。”9月的海岛,满眼是开海后的繁忙景象。站在海堤上,大鹿岛村党委书记、主任张宗义一脸兴奋,“养殖业的丰产丰收,从一定程度上填补了因疫情导致的旅游‘空档’,稳定了集体经济收入。”大鹿岛人和黄蚬子的故事,还得从几十年前“大黄蚬子救人”的故事说起。那时,老一辈大鹿岛人经历了忍饥挨饿的年头儿。当时,人们不懂如何获取海中资源,直到有一年,大鹿岛前滩退大潮,海滩上出现大量黄蚬子。“滩上铺满了一层又一层……”岛上的老人还清楚地记得,那年,黄蚬子大丰收,为大鹿岛人提供了食物来源,那一代的大鹿岛人就这样活了下来。老辈人都说,黄蚬子就是大海给大鹿岛的馈赠。后来,黄蚬子被销往外地,渔民逐渐获取收益,然而,当时完全是买方市场,黄蚬子要先卖出去,根据卖价再给渔民结算。由于没有主动权,优质的黄蚬子却成为市场中的“廉价货”。“当时黄蚬子才几块钱一斤,老百姓有时候还收不回钱。”2011至2012年间,张宗义深入市场考察,当了解黄蚬子的销售情况后,他决定变被动为主动,变买方市场为卖方市场,变大量销售为定量生产。“如果市场一天需要5万斤,我就给提供4万斤,让黄蚬子供不应求,而且,价格要由我们定,还要给现金。”张宗义说。就这样,东港黄蚬子的名气越来越大,黄蚬子的“身价”也大大提高,最贵的时候达到每公斤60元。那一年,黄蚬子产值达到上亿元,大鹿岛村民人均获益2万多元。大鹿岛黄蚬子的名气越来越大、身价越来越高,这里成了丹东黄蚬子的优质产区。然而,一直以来黄蚬子却是靠天收成,无法实现人工繁育。靠天收成,当然就有丰收,也会有歉收,还会有绝收。那么,黄蚬子产量少的时候,怎么办?“我们不能干等着,浪费资源,得靠科技的力量,让这片海‘活’起来。”张宗义说。据了解,受各种因素影响,丹东黄蚬子产量逐年减少,到2016年时,每天能够捕捞规格以上的黄蚬子只有5000多公斤,比十多年前资源量锐减90%以上,亟须开展苗种繁育和环境改善。在黄蚬子人工繁育的路上,大鹿岛人一直在探索,不断加强与科研院所的合作。2013年,大鹿岛村开始从外地引进黄蚬子苗种,并试验成功。2014年,在引进苗种的基础上,大鹿岛村尝试进行黄蚬子苗繁育试验,当年试验成功。2016年7月,中国蛤蜊人工繁育及中间培育技术项目顺利通过丹东科技局科技成果鉴定,水产部门积极推进技术研究,黄蚬子苗繁育量稳步提升。2021年,大鹿岛村投放的黄蚬子苗全部来自本村自己繁育,打破了靠引进外来苗种生产黄蚬子的局面。今年,仅黄蚬子就增加产值4000多万元。如今,通过不断创新和科技支撑,大鹿岛村的养殖产业成为村里经济的支柱。近两年,大鹿岛村旅游业因疫情受到较大冲击,而养殖产业却以“一产之力”担起了村集体半数以上的经济收益,2021年,养殖公司实现产值近1亿元,解决了全村用工支出。“养殖业有了新突破,集体经济就稳了,我们就能腾出手来为海岛长远发展干些实事儿!”张宗义说,全岛将打造“三路三带”的立体观光线路,将建成“甲午海战博物馆”等以爱国精神为主题的文化旅游项目。“未来的大鹿岛,不仅是一座风光海岛,更是一座人文海岛。”
    09/14
  • 辽宁丹东:实干为先在新时代辽宁振兴上展现更大担当和作为
    金秋时节,党的二十大即将召开的喜讯,让丹东市广大干部群众欢欣鼓舞,倍感振奋。大家纷纷表示,要保持昂扬向上的精气神,踔厉奋发、勇毅前行,在新时代辽宁振兴上展现更大担当和作为,以扎实的工作成效迎接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当前,丹东市正把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在辽宁考察时的重要讲话精神作为重要政治任务,同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东北、辽宁振兴发展的重要讲话和指示精神结合起来,一体学习领会、一体贯彻落实,奋力开创开放型城市、创新型城市、幸福宜居城市建设新局面,为辽宁振兴发展作出积极贡献。在喜迎党的二十大的热烈氛围中,《丹东市加快创新型城市建设若干政策意见》出台,内容涉及培育科技型企业群体、支持园区创新发展、促进科技成果转化、科技支撑产业发展、推动创新平台建设、优化人才发展环境、营造良好创新生态七方面18项鼓励政策,以制度创新引领城市创新发展。这也是丹东市高标准推动创新型城市建设的具体行动。强化责任担当,丹东市聚焦实干,狠抓落实。锚定建设“在东北亚地区有影响的国际化水平的开放型城市,数字化、智能化发展的创新型城市,绿色发展、美丽文明的幸福宜居城市”目标,丹东市发挥沿边沿海区位优势,大力优化营商环境,全力推进产业结构优化,培育科技含量高、市场潜力大、核心竞争力强的新兴产业,不断引育壮大新动能,做好结构调整“三篇大文章”。与此同时,丹东市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把高质量发展同满足人民美好生活需要紧密结合起来,用情用力办好民生实事,努力满足人民精神文化生活新期待。把边境互市贸易创新发展作为推动扩大对外开放和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引领,丹东市全力构建“一核心、八区点、九园区”的互市贸易创新发展格局和“一港一区两城多点”的港产城一体化发展格局;将优化营商环境摆在突出位置,以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为目标,不断完善顶层设计、创新体制机制,深入开展“应该办、服务效能提升、降低企业成本、法治环境优化”四大行动,倾力打造“办事方便、法治良好、成本竞争力强、生态宜居”的营商环境。牢固树立“抓创新就是抓发展、谋创新就是谋未来”的理念,丹东市持续深化改革,推动创新,做好结构调整“三篇大文章”,突出抓好项目建设和园区高质量发展;加大对企业支持力度,强化企业创新主体地位,提升头部企业本地配套率、科技创新成果本地产业化率、科技型企业增长率;加强创新平台建设,加快推进国家级高新区创建工作,积极推动建设一批国家级重点实验室、企业技术中心以及省级工程研究中心、技术创新中心;深入实施人才强市战略,优化人才发展环境,激发用人主体引才用才“原动力”。把生态文明建设摆在全局工作突出位置,坚定不移走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之路,使绿色成为城市最厚重的底色、最鲜明的特质和最持久的优势。丹东市着力提升生态环境质量,进一步完善生态保护治理体制,坚持精准治污、科学治污、依法治污,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巩固大气环境治理成果,注重水资源、水生态、水环境统筹,推进土壤污染防治,加快绿色矿山、智慧矿山建设,加强森林资源保护,继续为辽宁生态文明建设贡献力量;坚持绿色低碳发展,全面落实“碳达峰”任务,强化能源消费总量和强度“双控”,坚决遏制“两高”项目盲目发展;积极推动实施一批清洁能源、新能源项目,不断推进生产生活方式绿色转型,促进生态农业、生态工业和生态服务业发展;积极探索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让良好生态环境、绿色生态产品转化为新的经济增长点。
    09/14
  • 辽宁宽甸满族自治县:小灵芝撑起村民“致富伞”
    9月是收获的季节。在辽宁丹东市宽甸满族自治县太平哨镇南吊幌子村的灵芝种植基地,一株株灵芝长势喜人,和成年人手掌差不多大的灵芝正在温暖的大棚内吐粉。随着采粉设备轰鸣运转,大棚内菌香四溢。“如今,灵芝种植已成为村民致富的支柱产业。”村党支部书记于国有高兴地说。南吊幌子村的灵芝每年元旦过后开始栽植菌株,生长到八九月迎来集中吐粉期。灵芝孢子粉经过晾晒和破壁处理后,具有很高的药用价值,市场需求量大,收购价格高。南吊幌子村位于宽甸的大山深处,过去,村民的收入主要靠外出打工。种植灵芝让村民不出村就实现了增收。“初步算下来,一个130多平方米的大棚,一年净收入大概在3万元至4万元,比外出打工高很多。”于国有说。敏锐捕捉发展商机,村“两委”积极引导村民发展灵芝种植,拓宽增收渠道。村民崔洪义是村里较早发展灵芝产业的人。之前,他尝试了几项种植产业,都不是很理想。6年前,崔洪义抱着试试看的态度种植灵芝。吸取之前发展种植项目失败的经验,这一次,每个环节他都亲自把关,当年就喜获成功。“那年我种了两个棚,才三分多地,没想到一年下来,净利润达20多万元,这是以前想都不敢想的数字,第二年我又增加了两个棚。”崔洪义说。经过几年的滚动发展,如今,崔洪义已成为村里灵芝种植的行家里手。收入增加了,家里的生活也芝麻开花节节高,以前的旧房翻新成大瓦房,摩托车换成了小轿车,崔家成了村里闻名的富裕户。“灵芝浑身都是宝,除了能产灵芝粉,灵芝植株也可以卖钱,有的村民将灵芝切片泡水,还有的通过嫁接制作成好看的盆景用于观赏。”于国有说,村民可谓各显神通,将灵芝“吃干榨尽”。短短几年,南吊幌子村的灵芝种植户发展到18户,有灵芝大棚48个,累计为村民增加净利润700余万元。在乡村振兴的道路上,小灵芝为村民撑起“致富伞”,开辟出一条致富路。
    09/13
  • 辽宁丹东:五龙金矿塌陷区避险安置项目建设“加速度”
    9月8日,在丹东市振安区同兴镇五龙金矿塌陷区避险安置项目现场,塔吊挥舞“长臂”运送物资,工人们加班加点抢抓工期,脚手架上“蜘蛛侠”们施工正酣,到处是一派热火朝天的建设景象。该项目总投资8500万元,将新建8栋住宅楼,回迁安置260余户居民,可极大改善五龙金矿塌陷区原有住户的居住环境。同兴镇围绕这个民生项目成立专人包保、入户调查、协议签订以及项目推进小组,全力推动项目快速有序进展目前,该项目已有6栋楼完成封顶,剩下2栋本月底前也将完成封顶,然后转入楼体内部建设。
    09/13
  • 辽宁东港市:点燃农村电商“新引擎” 助力乡村振兴“加速跑”
    近日,记者在辽宁仁达食品股份有限公司直播基地看到,带货主播热情洋溢地向粉丝介绍自家特色产品,吸引了全国各地平台用户下单购买。辽宁仁达食品于2020年10月成立了电商运营部门,至今已发展成为拥有近百人的专业电商团队,带货品种也由海洋食品扩展到东港大米、草莓、蓝莓、板栗等领域。“电商现在是市场上主流行业,我们对电商发展非常有信心,希望把本地各类优势资源整合起来推广出去,让全国各地都知晓东港这座城市。”仁达食品电商部经理宋婉君说。今年以来,辽宁省东港市立足本地特色资源大力实施“电商换市”战略,不断深化电子商务服务体系,将发展电商和乡村振兴结合起来,积极推动“农产品上行”和“工业品下行”,让电商经济成果惠及百姓,带动群众增收致富。农村电子商务公共服务中心建成验收,现已入驻企业32家,其中成功孵化19家、正在孵化13家;提供相关服务120余次,开展农产品推广对接活动11场,为2800余人次开展培训学习462期,并帮助12家企业在拼多多、抖音等平台孵化网店14家、自媒体账号16个。全市15个乡镇、3个街道改造设立镇村级公共服务站点130个,实现网络代购、农产品网络代销、快递包裹代收代发等“多站合一、一站多能”,同时对接金融、旅游、通信等服务,彻底打通电商服务“最后一公里”。顺利完成中国邮政、京东快递等4家物流企业整合工作,全面铺开物流快递入村业务。全力推动省级电商直播基地健康发展,联合省级电商直播基地与大连相关企业主体合作,在两地搭建1.4万平方米物流云仓,实现大连、东港双向发货,有效缩短物流时间,充分解决发货难、发货慢问题。截至目前,直播基地已开展直播活动百余场,拥有主播10余人,海产品和相关深加工产品直播带货销售额达1000余万元。目前,东港市电商发展正大步向前,在一串串营销数字影响下,越来越多群众了解电商、接纳电商、从事电商,依托电商直播推动拓宽新市场,不仅为东港市特色农产品销售提供了更具吸引力的发展空间,也为乡村振兴和农民增收开辟了新路径。
    09/09
  • 辽宁丹东:为建设“四好农村路”护航
    凤城市蓝旗镇新发村与沙里寨镇蔡家村相距只有6公里左右,可由于道路坑洼不平,机动车辆无法通行,蔡家村村民要想到新发村去办事,经常得从白旗镇、红旗镇绕道到新发村,多走50余公里。2019年,丹东市交通运输部门实施建制村联通工程,在两村之间新建6公里的柏油路。如今,一条连接新发村与蔡家村的乡村公路宽阔平坦,两村之间的距离近了,村民们的致富小康梦也有了交通运输保障。在建设“四好农村路”前期过程中,丹东市交通运输部门及时完成计划编制、施工图设计与设计审批工作,连续出台《丹东市关于推进“四好农村路”建设工作方案》等一系列政策性文件10余个,建立“四好农村路”建设工作体系,明确“四好农村路”工作目标和任务,大大提高了“四好农村路”工作时效,为促进农村公路建管养运协调发展、促进农村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重要的制度保障。近年来,在项目建设中,丹东市交通运输部门加大对“四好农村路”建设指导力度,高标准设计、高标准建设,指导各地区高标准实施农村公路新改建工程和维修改造工程,丹东市农村公路建设质量大幅提升。全面落实“七公开”和“三同时”制度及农村公路质量义务监督员制度,加强工程质量管理,建设人民群众“满意路”,工程质量合格率100%。目前,按照“政府主导、部门协调、属地管理、分工负责”要求,我市全面推行农村公路“路长制”,全市已形成各县(市)区政府主要领导任总路长,分管领导任县域路长,乡镇政府主要领导任乡域路长,村委会主任任村域路长的四级管理体系,明确“路长制”责任人763人,设置路长公示牌724块,逐级逐步落实农村公路管理职责,形成“政府主导、行业主抓、部门协同、社会参与”的工作合力。与此同时,各级交通运输部门还建立养护长效机制,助力美丽乡村建设,施行“县道县管、乡村道乡村管”的养护管理体系,全市乡镇养护站设置率100%,农村公路列养率100%。交通运输部门还开展春秋养护会战及路域环境整治,加大农村公路翻浆、坑槽等病害处置力度,因地制宜实施农村公路绿化美化,全市农村公路绿化率达31.1%,农村公路的通行环境大为改善。2017年——2019年期间,完成率达100%的东港市、凤城市、宽甸满族自治县及振安区分别获得“四好农村路”省级示范县荣誉称号。振兴区接佛线连接国道201线、省道314线,沿线辐射多个重点区域,具备丹东市重要交通物流枢纽功能。套河线、郭马线位于振安区马市岛内陆,马市岛是鸭绿江中国一侧一个较大岛屿,岛内5个自然村,占地面积2.1万亩,盛产特色水果萝卜,远近闻名,是岛内较为成熟的致富产业。另外岛内还有沿江特色餐饮、绿岛足迹馆、老年公寓、蓝莓采摘园等各类商户、企业,套河线、郭马线为岛内两条重要等级公路,路政管理的好坏直接影响岛内群众的经济效益和生活质量。近年来,丹东市交通运输部门多次组织召开专题会议,实地走访沿线村屯,多方听取沿线群众、企事业单位代表意见建议,深入推进“四好农村路”高质量发展试点,在振兴区金固村和振安区马市村创建规范村,创建接佛线、套河线、郭马线“四好农村路”规范路样板,重点实施“典型带动、示范引领工程”,在示范村、样板路引领推动下,提高全市农村公路路政管理水平,以点带面推进我市“四好农村路”整体建设。同时,将“四好农村路”建设融入农村地区的产业、物流、特色经济的大生态中,构建广覆盖、深通达、提品质的农村交通运输网络,积极打造“农村公路+”多元化的融合发展体系,推进以路兴产、路产融合,不断释放交通综合效益,助推乡村振兴步伐。经过多年的发展,这些曾经的“样板路”已经成为沿线百姓的“致富路、幸福路、连心路”。2022年,丹东市计划安排农村公路路面工程200公里,实施安防工程隐患路段处置59.8公里。丹东市交通运输事业发展中心将按照全市交通总体规划布局,加快推动“十四五”建设项目,进一步完善农村公路基础设施网络,提升农村公路养护的质量和水平、运输服务能力、安全保障能力、综合治理能力,发挥农村公路典型示范的带动作用,把农村公路建好、管好、护好、运营好,为有效支撑农业农村现代化,助力推动乡村振兴提供交通运输保障。
    09/09
  • 辽宁东港市:加大技改投入壮大工业经济底盘
    9月5日,位于丹东东港市前阳镇石佛村的丹东新盛造纸机械有限公司项目施工现场一派繁忙景象,安装设备、铺设线路、装修外立面……工人们快马加鞭赶工期。“这个技改项目总投资约1.2亿元。项目建成后,将完成产品的全面升级换代。产品广泛应用于海洋工程、天然气石油管道等领域,年产值达1.5亿元,上缴税金约1000万元。”公司项目负责人李熙媛说。目前,该项目的生产车间主体工程已经完成,预计10月竣工投产。新盛造纸机械新项目是东港市推进工业转型升级工作的一个缩影。近年来,东港积极参与丹东市的“百企百亿技改工程”,聚焦结构优化,加速项目落地,加快推进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实现工业经济高质量发展。年初以来,围绕做好结构调整“三篇大文章”,东港市强化项目规划,做到谋划一批、招商一批、新建一批、续建一批、投产一批,推动工业项目滚动发展、高质量发展。目前,总投资2.93亿元的安德生物滨海产业园一期项目、总投资2亿元的锦升生物食品加工项目、投资1亿元的元一海产扩建项目、总投资8000万元的屹圣高能电子加速器辐照加工项目正在如火如荼地建设中。与此同时,海上风电、刁家坝渔光一体等项目正在积极争取加速落地,全市工业经济底盘不断壮大。推动企业创新发展,东港市积极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工信部门积极组织丰能等8家企业9个项目申报省企业技术创新重点项目,组织大王精铸等公司参加全省制造业数字化转型对接交流会,推荐莲盛钛业等公司申报制造业数字化智能化应用场景,组织忠世高新等4家企业申报2022年省工业企业创新产品。同时,积极组织开展“专精特新”企业和产品培育工作,山川电机等企业获得15项省“专精特新”荣誉称号。全市“小升规”培育库企业达25家,预计年底有10家企业入规。随着发展趋势向好,东港市工业产业升级逐步驶入“快车道”。目前,东港市有22个项目列入丹东市“百企百亿技改”提升行动,总投资达20亿元。上半年,累计完成投资11.2亿元,占投资总额的56%,其中续建项目12个、新增项目10个。已开(复)工建设项目19个,开工率达86.4%。
    09/08
  • 辽宁丹东:以“我管”促“都管” 织密安全生产网
    为深入贯彻落实最高检“八号检察建议”,进一步推进安全生产溯源治理,有效预防安全生产领域风险隐患,8月25日,元宝区检察院与区应急管理局进行了座谈交流,并对辖区内两家规模以上企业进行实地走访。座谈会上,元宝区检察院向区应急管理局送达了“八号检察建议”,并进行解读,结合实际案件,提出要从“抓前端、治未病”出发,持续加强协作配合,促进信息互通、资源共享,实现“行刑衔接”长效化、制度化、规范化,推动安全生产治理能力提升。元宝区应急管理局表示,将高度重视检察建议书中提出的问题,进一步落实安全生产监管职责,督促企业切实履行主体责任,推进安全生产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会后,检察人员与元宝区应急管理局相关人员先后走访了辽宁易德实业集团有限公司、丹东瑞应汽车冲压件有限公司两家规模以上企业,深入一线生产车间,重点了解日常管理、安全监管等情况,并从健全安全管理制度、落实安全生产主体责任等方面提出建议,希望企业加强员工教育培训和安全隐患排查整改,提高防控生产安全事故意识,共同推动安全生产工作走深走实。企业负责人表示,将严守企业安全生产“红线”,严格落实企业安全生产主体责任,抓早抓小,严控企业危险源、风险点,从根源上遏制安全生产事故的发生。
    09/07
  • 辽宁丹东:农村电商集中“充电”
    8月26日,由辽宁微抖快火网络科技有限公司联合商务部中国国际电子商务中心举办的农村电商讲师班开班,东港市电商企业负责人、电商从业者、镇村电商服务站点运营人员共100人参加培训。培训采取线上集训+线下开班、线上互动+线下辅导、线上笔试考核+线下试讲相结合的方式进行,帮助学员丰富专业知识、提升农村电商授课能力,培育孵化一支本土电商培训讲师人才队伍,为东港市发展农村电商提供人才储备,推进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县项目工作,带动农村电子商务发展。“‘干货’满满的电商培训,正是我想要的学习方式。”90后电商运营者张晓林说。据了解,本次培训将持续至9月5日,授课内容既有理论知识,又有实践操作,包括核心能力重塑、逻辑结构设计、交互式教学与控场技巧等方面。学员完成培训并通过考核后,将有机会获得国家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基地电子商务讲师(农村电商方向)能力证书。
    09/07
  • 辽宁丹东:第二轮惠民消费券正在发放中
    9月1日8点,“乐购盛夏惠满丹东”第二轮惠民消费券再次开启,广大市民可按时抢券。此轮计划发放消费券5.5万张,分为“满100减50”和“满50减25”两种面值,投放规模由首轮每天发放500张增加到每天发放1000张。消费者可登录建行生活APP进行抢券,每名市民每周可领取一次,本轮共可领取4次,领取后15天内使用方有效。目前,全市参与消费券活动的商场、连锁超市、品牌餐饮商户超过400家,商户还在持续增加中,市民持有消费券到活动商户消费就能享受满减优惠。为助力丹东市商贸流通企业复商复市,推动消费回暖升级,7月30日起,市政府发放了首轮惠民消费券。据统计,截至8月30日,首轮44000张消费券全部发放完毕,核销金额133.8万元,核销数量达67%,拉动消费超3000万元。
    09/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