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放丹东
- 辽宁丹东:养殖梅花鹿探索致富新路径“这里面有一头公鹿和几头母鹿,后面那几个都是去年才下的小鹿。”8月17日,在东港市长山镇卧龙村8组的鹿场,梅花鹿养殖者王生慧向记者介绍。靠外侧的几个鹿圈内,分别放了一头公鹿和几头母鹿,其中还有两三头小鹿。王生慧说,这几头小鹿是今年才下的鹿仔,生长几日就将移到另一个鹿圈内,那里都是去年下的小鹿,待长大后进行繁殖。在最里面的鹿圈,几头公鹿单独放养,它们是用来生产鹿茸的。看见生人靠近,这些公鹿颇为警惕,有的顶着刚割完鹿茸的“秃顶”,有的顶着正在生长、高高的鹿茸,试探着靠近生人。“我从2015年开始养梅花鹿,至今已经7年多了,利润还不错,母鹿用来繁殖,主要利用公鹿生产鹿茸产生效益。”王生慧说。2014年,王生慧在吉林初次接触到梅花鹿。由于东港当地未见此类养殖,王生慧想要尝试看看。2015年前后,王生慧从吉林带回来10头小鹿,找地方、建房子,投入40余万元建成现在的鹿场。由于小鹿长大需要时间,头两年王生慧未见收益,只有不断投入,直至第三年,终于有了利润。之后几年,利润逐年递增,2021年,最初的10头鹿经过繁殖已变成80余头,年产值60万元。从大胆尝试到利润可观,梅花鹿的引进让王生慧找到了致富新路径。一头公鹿每年可割两次鹿茸,有固定的收购商,效益在7000元左右。为了把鹿场做大,这些年,王生慧没有卖过鹿仔,而是让鹿不断繁殖,今年鹿的总数已将近百头。梅花鹿的寿命在20岁左右,用王生慧的话说,只要鹿活着就会产生价值。看到了梅花鹿的商机,王生慧也从单纯的卖鹿茸赚钱,试图发展鹿产品深加工。2021年,王生慧与前阳酒厂合作,利用割鹿茸时产生的血制作鹿血酒,如今,生产的鹿茸酒已经在丹东60余个白酒经销网点进行售卖。2021年,王生慧成立了家庭农场,在养梅花鹿的同时,又养了10余头牛和40余头猪。“这些都是捎带着养的,正好这里有空地方,未来我还是以养鹿为主。”王生慧说。新物种进入卧龙村,让周边不少村民开了眼。王生慧的鹿场从不缺来观赏的村民和小孩,也有村民动了养殖的心思,但却止于鹿的高投入。目前,鹿场每年产鹿仔的量还不是很大。王生慧介绍,明年预计鹿仔产量能超过50头,等年产量达70头以上时,可能就超出了现有鹿场的承载量。“等鹿仔产量足够大时,我可以放给村民养,等产鹿茸和鹿仔时,我负责回收销售。这样,村民没有投入风险,就能养鹿赚钱。”王生慧计划着。他说,鹿的养殖很简单,只要做好了消毒和杀虫等防疫工作,鹿健康生长没有问题。由于本地梅花鹿养殖数量太少,王生慧需要把割好的鹿茸送给收购商。再过几天,王生慧要去吉林参加每年一度的鹿产品展销会,他每年都利用参加展会的机会,把割好的鹿茸带去售卖。这些年,王生慧一直在单打独斗,他期待能有更多的人加入养鹿行列,在东港做大鹿产业,吸引收购商上门收购。“下一步我打算开个直播,再探索一下南方市场,将来跟更多厂家合作,生产鹿鞭膏、鹿茸膏等深加工产品,把梅花鹿这个产业做大做强。”对于鹿产业的未来,王生慧信心十足,计划满满。08/31
- 辽宁凤城市:大榛子成为管家村农民增收支柱产业眼下,凤城市草河街道管家村一派丰收的喜人景象。在大榛子园,妇女们戴着头巾,三三两两地忙着采摘,尽享丰收的喜悦。“又是一个丰收年啊!”村党支部书记管继军高兴地说。目前,全村大榛子种植面积达4000余亩,年产值400万元左右,成为当地农民增收的支柱产业。管家村砂土肥沃,非常适合大榛子种植。为了将大榛子产业做大做强,近年来,村党支部成立了大榛子合作社,并通过党员示范户引领村民共同致富。村里通过党员自荐、榛农推荐等方式,确定10户大榛子种植党员示范户。党员示范户履行示范引领职责,在新品种培育方面率先垂范,成功推广了达维等产量高、品质好的大榛子新品种,切实提高了管家村大榛子的种植品质、产量和社会知名度。同时,党员示范户利用自身一技之长与6户贫困家庭结成“1+1”帮扶对子,“手把手”帮助贫困家庭发展大榛子种植产业。“多亏了村里扶持,帮我发展了25亩的大榛子园,才有了今天这样的好日子。”村民韩世军感激地说。为了确保榛农增产增收,管家村党支部与全国各地十余名专家联系,建立了大榛子种植人才库,每年定期邀请专家进行“线上+线下”专题辅导,及时解决榛农种植难题。管家村党支部还采用“走出去、请进来”的方式,大力培育本地大榛子种植人才,建立了一支责任心强、实践经验丰富的技术员队伍,对合作社榛农的大榛子种植全程进行技术指导和跟踪监管。此外,村党支部还利用省级农产品展销博览会、电商、集中收购等多种渠道对本村大榛子进行包装、宣传,推广大榛子品牌。管家村通过“党支部+”发展模式,为榛农提供了一体化服务、科学化管理、正规化经营的发展平台。目前,全村150户农民从事大榛子产业,大榛子产量连年递增,成为名副其实的致富果。08/31
- 辽宁丹东:4.51亿元担保贷款助农复产为助力丹东市各类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复产发展,辽宁农担公司东港办事处开通“绿色通道”,高效解决新型农业经营主体贷款难题。今年3月至今,共担保项目1378个、放款金额4.51亿元;457个客户通过农担公司增信首次取得金融机构贷款,涉及担保金额8839万元。针对因疫情影响暂时资金周转困难的客户,农担公司积极协调合作银行给予展期还款、无还本续贷等政策,并减免展期还款期间担保费,极大缓解客户还款压力和资金周转难题。同时,全力保障“应担尽担”稳住农业基本盘,积极响应当地政府号召,最大限度给予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支持,努力做到担保服务雪中送炭、精准滴灌,助力全市稳住农业基本盘。3月以来,457个客户通过农担公司增信首次取得金融机构贷款。同时,加快推进涉农创业担保贷款投放进度,目前已无偿担保投放创业担保贷款3.77亿元。08/31
- 辽宁丹东:聚焦“科创企业森林”,合作区这么干!近日,丹东瑞银科技有限公司“海智专家工作站”正在紧锣密鼓研发一款安全智能手机和一款安全平板产品,目标市场预计每年出口额达到800万~1000万美金。2019年5月,丹东瑞银科技有限公司“海智专家工作站”建立。3年来,研发多款智能终端并成功投产。其中,“安保掌上加密机”和“双系统可控平板电脑”通过公安部网络信息安全产品认证,被列入辽宁省政府新一代信息领域疫情防控科技成果目录。目前,合作区有各类专家工作站9家,其中院士专家工作站6家、海智专家工作站2家、其他专家工作站1家,高层次专家163人,承担多个国家重大科学仪器项目,实现建站数量和运行质量同步推进。近年来,合作区管委会着眼为全方位振兴提供坚实有力的智力支撑和人才保障,坚持人才强区战略,积极帮助企业引进、培育高层次人才,搭建人才创新创业和科研成果转化平台,助力“制造”变“智造”。2017年8月,丹东奥龙射线仪器集团与中科院高能物理研究所合作,成立陈和生院士专家工作站,在射线技术研究与应用领域开展深度研发。此前,奥龙射线仪器集团还成立装备院士专家工作站,先后完成面阵传感器等多项研究和产品开发,获得授权专利11项,获得国家重大科学仪器专项2项。2020年11月,“辽宁机电职业技术学院与合作区工业机器人博士工作站”成立,依托辽宁机电职业技术学院引进工业机器人方面高端技术人才,与王振华教授在工业机器人技术人才培养和生产技术指导方面进行合作。合作区还出台相关优惠政策,大力引导、支持装备制造企业通过项目合作建立各类专家工作站,吸引院士、专家及其团队帮助本地企业实施科技成果产业化,培养创新人才队伍。下一步,合作区将继续完善科技人才服务体系,促进科技成果加速转化为现实生产力,不断孵化更多高新技术企业,壮大“科创企业森林”。08/30
- 辽宁丹东:4家企业亮相“丝博会”第六届丝绸之路国际博览会暨中国东西部合作与投资贸易洽谈会(简称“丝博会”)于8月14日至18日在西安国际会展中心举行,丹东市4家企业参展。据了解,代表丹东市参加此次“丝博会”的4家企业分别为辽宁思凯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丹都生物科技有限公司、丹东药业集团有限公司、丹东主荣参业有限公司。丹东市参展企业以产品展示为主,重点宣传企业自主品牌、企业文化及城市形象等。辽宁思凯科技股份有限公司通过精心准备,以多种形式推介智能燃气表和水表;丹东药业集团有限公司主要展示满族医药产品,以推广满药、传承满药、弘扬满药;丹都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携军克久系列消毒产品进行展示,吸引众多业内人士及企业单位前来咨询、洽谈;丹东主荣参业有限公司展示的人参、西洋参、红参等,深受现场观众喜爱。此次“丝博会”丹东市企业共接待国内外观众2000余人次,深层次沟通100余人次,发放企业宣传册500余份,与潜在客户现场讲解200余人次;经过反复沟通洽谈,与20余家企业建立联系,意向合同额达1100余万元。08/30
- 辽宁宽甸县:小灵芝撑起群众致富伞日前,记者在采访时了解到,近年来,太平哨镇南吊幌子村积极探索乡村振兴道路,因地制宜发展灵芝种植产业,开辟崭新“致富路”。记者走进太平哨镇南吊幌子村灵芝种植基地看到,株株灵芝长势喜人,一个个和成年人手掌差不多大的灵芝正在温暖的大棚内吐粉。随着采粉设备的轰鸣运转,大棚内菌香四溢。据了解,灵芝每年元旦之后开始栽植菌株,生长到每年的8月份迎来集中吐粉期。灵芝吐出的土黄色颗粒,被称作灵芝孢子粉,这实际是灵芝的种子,经过晾晒和破壁处理后具有很高的药用价值,市场需求量大,收购价格高,前景广阔。近年来,灵芝产业在南吊幌子村发展得如火如荼,给群众带来净利润高达700多万元。村两委班子紧紧围绕灵芝这一产业引擎,不断探索灵芝产业发展新模式,延伸产业链,逐步实现一村一品发展产业格局,壮大村级集体经济,拓宽群众致富路,为乡村振兴提供强力支撑。如今,寓意“祥瑞”的灵芝已经在全村兴起,成为村民发家致富的新途径。08/30
- 辽宁东港市:绿色高效农业绘就“希望田野”画卷初秋的东港,满目葱茏,生机盎然。在辽宁省东港市北井子镇种粮大户李连山的稻田里,绿油油的水稻迎着微风泛起层层“波浪”,仿佛正在奏响丰收的序曲。“眼下水稻已经抽穗了,再过1个月左右就能成熟,又将迎来一个丰收年!”今年,李连山在继续种植有机越光水稻的同时,还圈出90余亩耕地发展循环经济,在稻田地里养殖河蟹、泥鳅鱼和小龙虾。新理念孕育新希望。近年来,东港市牢固树立绿色发展理念,优先发展现代农业、绿色农业,促进农业高质高效、乡村宜居宜业、农民富裕富足。2022年,东港市全面开展绿色高质高效行动,以有机越光基地为示范,打造10个千亩核心示范区和万亩辐射带动区,将高质高效技术集成模式在全市复制推广。长山镇七股顶村种粮大户孙明国自2000年开始种植水稻,经过10余年探索发展,今年共种植水稻1200亩,全部实施规模化、机械化、科学化生产。特别是其采用的水稻侧深施肥技术,实现减肥增效、降低成本、减少污染、保护耕地目标,生产田被列入东港市水稻种植绿色高质高效行动示范基地。在推广水稻绿色高质高效种植的同时,东港市全力抓好粮食生产和重要农产品供给。稳定粮食播种面积,扩大大豆生产规模,完成粮食播种109.01万亩。强化现代农业基础支撑,落实耕地保护硬措施,全面完成高标准农田建设阶段性任务,实施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12万亩,总投资1.5亿元。实施种业振兴行动,组织行业专家遴选水稻、玉米优良品种,强化种子生产基地建设,提高现代农业装备水平和设施农业发展水平,投入水稻插秧机4000余台,插秧作业64.7万亩,新增设施农业0.24万亩。全力推动乡村产业高质量发展,做好优质特色种植业、现代牧业、水产品精品养殖,强化草莓产业体系、检测及监管方面建设,畜牧养殖业上半年总产值12.5亿,同比上涨10%。提升农业农村绿色发展水平,重点推广测土配方施肥技术和节水灌溉等绿色高质高效技术集成模式。沃野田畴绘就锦绣画卷。东港市将继续深化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保障重要农产品有效供给,加快转变农业发展方式,着力构建现代农业产业、生产、经营体系,推动农村一二三产业深度融合,延伸产业链、提升价值链、打造供应链,加速形成现代农业产业体系,推动乡村产业全面振兴。08/30
- 辽宁丹东:织牢医疗保障网 守护百姓健康近年来,丹东市聚焦“看病贵”“看病难”这两个重点难点问题,推出一系列重要改革举措,大幅减轻“看病贵”,有效缓解“看病难”。围绕守护人民生命健康、促进医药卫生事业发展、深化医疗改革写出“大文章”。全市基本医疗保险参保率稳定保持在95%以上,城乡居民医保人均财政补助标准由240元提高到610元,城乡居民医保、职工医保政策范围内住院费用支付比例分别达到70%和80%左右。2020年城乡居民医保整合后,进一步完善门诊和住院待遇政策,年度内普通门诊统筹基金最高支付限额提高到400元,三级甲等医院和转外就医住院报销比例提高5—10个百分点。医疗保障覆盖范围更广、保障效率更高,基本医疗保险、大病保险和城乡医疗救助三重保障制度递次减负,有效减少因病致贫、因病返贫情况发生。“三有三实”扶贫经验被国家医保局在《医保工作动态》推广,并作为扶贫工作亮点参加国家脱贫攻坚成果展。2019年12月15日,丹东市启动国家组织药品集中采购和使用工作。截至目前,国家组织药品集采六批共233种药品、省际联盟药品集采四批共65种药品先后在我市落地执行,平均降幅58%,累计为患者节省约1.2亿元。其中,今年5月15日零时,国家组织胰岛素专项集采结果落地我市,平均降幅48%,预计本年度为糖尿病患者减负1142万元。此外,冠脉支架、人工晶体等高值医用耗材价格大幅降低,累计为患者节省4140万元。今年8月15日零时,骨科创伤和吻合器类耗材集采结果落地我市,平均降幅84%,预计本年度至少为患者节省费用700余万元。为进一步加强重大慢性病防治工作,减轻城乡居民高血压、糖尿病(简称“两病”)患者门诊用药负担,丹东市将“两病”门诊用药纳入医保报销。为方便群众,在简化诊断备案的同时,扩面“两病”门诊购药机构,实现乡镇全覆盖。截至目前,全市已有16万名高血压、糖尿病患者从中获益。随着医保药品目录的逐渐完善,引入了大量的救急救命药品,丹东市医保局积极完善恶性肿瘤等重大疾病待遇政策,合理设定慢病恶性肿瘤病种统筹基金支付限额,将高值药品年报销上限由5万元调到15万元。为确保国家谈判药品“保供应、能报销”,丹东市在省内率先开通高值药品供应保障“双通道”,15家医院和11家药店覆盖全市各个区域。08/30
- 辽宁丹东:“一体五中心” 便民“零距离”“去年你来的时候还是‘空壳’,现在进来看看,里面设施都完善了。”近日,记者跟随丹东东港市长山镇卧龙村党总支书记李英革走进新村部,屋内宽敞明亮、设施齐备,这也是长山镇最早建成的村级“一体五中心”。进入屋内,映入眼帘的是村民服务中心。进门处设有雨伞、饮水机等便民设施,中心两侧是村干部的办公区域,中间摆放着沙发,供办事村民休息、等候。“我们专门选用这种围成一圈的沙发,既方便村民休息,又方便村干部和村民沟通。”李英革告诉记者,自去年10月建成“一体五中心”后,卧龙村的村务工作发生很大变化,“最大的感受就是更透明,我们都在这一个屋办公,村民找哪个村干部说什么话,大家都能听到;而且,更方便村民,大家办事不用再挨个屋找,直接到这里,一次性解决。”村民服务中心的两边分布着党员教育管理中心、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社会治理综合服务中心、产业发展和特色农产品体验展示中心。村里结合实际在各个中心开展活动,解决实际问题,丰富百姓生活,展示全村产业发展。卧龙村是东港市较早建成的“一体五中心”之一。2020年以来,东港市坚持示范引领、提档升级、全域推广,累计投入资金1485万元,先后分2批完成58个试点村村级党群服务综合体建设。打造集“村民服务中心、党员教育管理中心、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社会治理综合服务中心、产业发展和特色农产品体验展示中心”为一体的“党群服务综合体”,推动村党员群众服务中心统筹布局、拓展功能、提档升级,切实发挥党建引领作用,推动乡村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实现“寓治理于服务之中”。村级党群服务综合体建设整合现有的村级组织场所资源,坚持“因村制宜、注重功能、从旧用旧、一室多用”基本原则,合理规划安排场所用房,实现服务功能最优化、活动空间最大化、办公场所最小化。在每个中心分类设置不同的功能区,细化服务事项,统一配置便民服务设施,保证为民服务和开展各种活动的需要,确保有限的阵地资源发挥最大的服务职能。规范各类宣传图板、制度图板和标识挂牌,杜绝出现“铺天盖地挂板、四面八方挂牌”的现象,打造简洁规范、方便温馨的村级场所环境。村级党群服务综合体进一步强化了村级党组织核心领导地位,有效拓展村级党组织的政治、服务、教育、治理、经济等“五大功能”,构建党组织领导的自治、德治、法治相结合的乡村治理体系,切实提升村级党组织引领基层治理的能力和水平,打通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让便民服务“零距离”。村级党群服务综合体包含五个中心。其中,村民服务中心打破了传统的办公室布局,实现村干部集中开放办公,有效拉近干群关系,政务服务网络全覆盖,进驻政务服务事项185个,提升服务效能,年内累计接待来访办事群众1.5万余人次,承接为民代办事项近千件,“一次性”办结各类事项1.3万余件,真正实现“开门能办事、小事不出村”。党员教育管理中心成为学习教育、会议培训、党建展示、议事活动等多功能阵地,增强了党员学习教育的效果,累计开展各类学习教育360余次、开展各类会议培训200余次,村级党组织教育引导更加有力。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拓展理论宣传、实践活动等功能,开展各类理论宣讲200余次,举办群众喜闻乐见的文体活动786场,文明风尚逐步作为村民间传递的重要信息,同时结合“村村响”工程,把党的政策理论传播到每家每户。社会治理综合服务中心融入法律咨询、村民评理说事、网格化管理等功能,有效提升乡村治理能力,开展各类法制宣传教育354次,排查化解矛盾纠纷379起,村级社会治理“微单元”作用发挥显著。产业发展和特色农产品体验展示中心整合旅游和特色农产品资源,为村民和游客搭建特色农产品交易平台,拓宽农产品销售渠道,助销草莓、蓝莓、大米等特色农产品数百万公斤,引领产业发展的“红色堡垒”业已成为家喻户晓的村党组织“新名片”。08/30
- 四家丹东企业亮相“丝博会”第六届丝绸之路国际博览会暨中国东西部合作与投资贸易洽谈会(简称“丝博会”),于8月14日至18日在西安国际会展中心举行。我省28家特色跨境电商、生物医药等高科技企业参展,其中四家丹东企业参展。代表我市参加此次“丝博会”的四家企业,分别是辽宁思凯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丹都生物科技(丹东)有限公司、丹东药业集团有限公司、丹东主荣参业有限公司。参加此次“丝博会”的丹东企业,主要以产品展示为主,重点宣传自主品牌、企业文化及城市形象等。辽宁思凯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展示了智能燃气表和水表,与多位潜在客户洽谈交流。丹东药业集团的展台主旨,是推广满药、传承满药、弘扬满药。丹都生物科技(丹东)有限公司携军克久系列消毒产品进行展示,吸引了众多业内企业前来了解、咨询,洽谈合作。丹东主荣参业有限公司展示的人参、西洋参、红参等,深受西安市民喜爱。此次“丝博会”,丹东企业共接待国内外观众2000余人次,深层次沟通100余人次,发放企业宣传册500余份。同时,通过线上直播与线下展示深度融合,与20余家企业建立沟通渠道,现场销售额5万余元,意向合同达1100余万元。08/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