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今日丹东
- 喜报:丹东俩05后姑娘入选国家队!为更好地备战2028年洛杉矶奥运会,做好适龄运动员选拔和后备人才培养工作,近日,中国击剑协会公示了国家击剑队和国家青年击剑队2025—2026赛季集训名单。由丹东市体育运动学校培养输送到辽宁省击剑队的两名丹东姑娘王茜和江慧双成功入选。王茜(左)、江慧双(右)和启蒙教练丹东市体育运动学校击剑高级教练高翔合影。王茜2006年1月9日出生于凤城市赛马镇,2020年进入丹东市体校开始击剑项目专业化训练,2021年被省体校选中培养,2024年进入辽宁省击剑队,2025年入选国家青年击剑队。主要成绩:2025年全国击剑冠军赛第二站(青年组)个人第三名2025年全国击剑冠军赛第三站(青年组)个人第三名2025年全国击剑冠军赛总决赛(青年组)个人第五名江慧双2007年1月24日出生于丹东凤城市,2018年进入丹东市体校开始击剑项目专业化训练,2021年进入省队集训,2023年加入辽宁省击剑队并入选国家青年击剑队。主要成绩:2025年全国击剑冠军赛第一站(青年赛)个人第二名2025年青年世界杯乌迪内站团体冠军2025年青年世界锦标赛团体亚军记者/孙启晗编辑/赵晴10/21
- 75年前,中国人民志愿军从这里跨过鸭绿江这里是辽宁丹东的鸭绿江断桥,又被称作“中朝友谊桥”。1950年10月19日,首批中国人民志愿军正是从这座大桥“雄赳赳,气昂昂,跨过鸭绿江”,奔赴前线。其中,第39军115师、116师从丹东,117师从长甸河口;第40军119师、120师从丹东,118师从长甸河口渡江,开赴战场。经过两年零九个月的浴血奋战,最终取得了抗美援朝的伟大胜利。志愿军老战士王凤和“已经到了大桥上了,副指导员王哲厚老往回看。我说副指导员你老往回看啥?他说新建立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我没看够啊!”战争的惨烈超乎所有人的想象,许许多多的志愿军战士为了保家卫国牺牲在异国他乡,再也没能踏上这座桥回到祖国的怀抱。1950年11月8日至21日,美军对鸭绿江上所有桥梁进行了地毯式轰炸,位于中朝友谊桥下游不足百米的鸭绿江断桥被拦腰炸断,成为无法修复的断桥。现如今,这里已经成为全国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和国家重点建设红色旅游景区,是抗美援朝战争的重要历史见证,每年都会迎来众多中外游客到此参观游览。这里是丹东市振安区的鸭绿江浮桥遗址,它曾是抗美援朝时期志愿军参战和运送物资的秘密通道。这座木结构列柱式铁路便桥,在落潮时会稍高出水面,而在涨潮时则会沉没于水中,具有很好的隐蔽性,体现了中国人民的智慧。桥头的两组雕塑《送别亲人》《告别祖国》,生动再现了当年送别的感人场景。这里成为人们怀念历史、寄托哀思的场所,也悄然唤起人们心中那份深厚的家国情怀和对英雄的敬仰与怀念。沿着中朝界河鸭绿江溯流而上,我们来到丹东宽甸的河口断桥,它原名清城桥,是鸭绿江上连接中朝两岸最早的一座公路桥。1951年3月29日,美军出动了飞机轮番轰炸,将清城桥炸断,后来这里被称为河口断桥。重走75年前的抗美援朝过江地,硝烟散尽的鸭绿江静静流淌,革命先烈们传承下来的精神,正在新时代续写新的篇章。丹东宽甸河口村党总支书记郎显坤:“河口村是当年抗美援朝三大渡江地之一,不仅见证了中国人民志愿军“雄赳赳,气昂昂,跨过鸭绿江”的壮举,也在伟大的抗美援朝精神中汲取了永不屈服、不断奋进的力量。上世纪七十年代末、八十年代初,我们为了奔向幸福的小康生活,开始白手起家、苦干实干、勇闯新路。村民们凭借勤劳的双手,在漫山遍野间栽种了优质的燕红桃,现在已经发展到了一万多亩,真正实现了山乡的巨变。昔日的抗美援朝过江地,已经成为现在的宜居、宜游、宜业的红色美丽村庄。”记者/王见徐杭编辑/赵晴10/21
- 跨越75年的时空对话日前,由辽宁省作家协会与辽东学院联合主办的“烽火记忆·时代书写”抗美援朝题材创作研讨会在丹东举行。王筠、徐晨亮、张子影、丛治辰、傅逸尘等知名作家学者齐聚一堂,共同探讨新时代背景下抗美援朝题材文学创作的传承与创新。王筠(军旅作家,代表作《长津湖》《交响乐》《阿里郎》等)每次站在鸭绿江边,看着沿岸的和平景象,我都会想:这不就是75年前那些年轻人用生命守护的“心中所愿”吗?他们当中很多人,过江时不过十八九岁,却再也没能回来。作为写作者,我觉得有责任把他们的故事讲给更多人听。我打算继续用长篇小说的形式,让这些英雄在文字中获得永生。徐晨亮(著名评论家/《当代》杂志主编)我注意到一个可喜的变化:作家们的视线正从战场硝烟转向战争中的人。他们开始关注那些普通士兵的内心世界,探寻他们在极端环境下的情感波澜。比如辽东学院开展的老兵口述史工作,就为我们打开了一扇窗,让我们看到历史不仅是宏大的国家叙事,更是无数鲜活个体的生命历程。张子影(军旅作家,代表作《跨过鸭绿江》《洪学智》等)每当我站在这条奔流不息的江边,仿佛能听到历史的回响。报告文学作家的使命,就是要做历史的“转译者”——我们要用脚步丈量当年的战场,用真诚聆听老兵的心声,用文字让那些即将逝去的记忆永远留存。毕竟,历史的温度往往就藏在那些鲜活的细节里。丛治辰(北京大学副教授,辽宁文学特聘评论家)这次在辽东学院,我看到学生们用视频、音频记录老兵的口述历史,这种代际互动让我很受触动。历史不是尘封的档案,而是需要用心感受的生命历程。年轻人用他们熟悉的方式参与进来,让这段历史真正“活”在了当下。这种创新传承,正是伟大抗美援朝精神在新时代的生命力所在。傅逸尘(中国作协军事文学委员会委员,著有《英雄话语的涅槃》等)在当年志愿军战士“雄赳赳、气昂昂,跨过鸭绿江”的地方讨论文学创作,这本身就是一次精神的寻根。我相信,这次研讨会将激励作家们创作出更多有温度、有深度的作品,让伟大抗美援朝精神通过文学的形式,在新时代继续绽放光芒。与会作家学者纷纷表示,将秉持对历史的敬畏之心,创作出更多传承红色基因、彰显时代精神的精品力作。记者/谷亮赵航编辑/赵晴10/21
- 沉浸式球幕影院带您360度飞越鸭绿江近日,位于抗美援朝纪念馆内的“飞越鸭绿江360极限飞球”项目持续引发旅游热潮。该项目自运营以来,以其创新的IMAX级球幕观影技术与独特的抗美援朝红色文化内涵,成功将高科技与红色文旅深度融合,为游客带来了震撼的沉浸式体验,成为推动丹东红色旅游体验升级的标杆项目。走进“飞越鸭绿江360极限飞球”球幕影院,巨大的球幕以仰望苍穹的视角、逼真的环绕音响为观众带来身临其境的视听感受。项目采用先进的360度球幕成像、裸眼3D技术以及动感特效系统,通过实景与特效的结合,从战争到和平、从过去到现在的强烈对比与跨越,让观众仿佛瞬间被带入到抗美援朝那段战火纷飞的峥嵘岁月,飞越到如今丹东鸭绿江沿岸的锦绣风光与繁荣的城市景象中。该项目自投入运营以来,迅速成为我市文旅市场的一匹“黑马”。“我们的初衷,就是让历史‘活’过来,让游客不仅能‘看’历史,更能‘感受’历史。”影院店长郭秋雪介绍,作为高科技与文旅融合的创新项目,自运营以来受到国内外游客的广泛好评,旺季接待日均超千人,社会反响热烈。作为我市重点打造的文旅融合创新项目,“飞越鸭绿江360极限飞球”项目有效推动了丹东红色旅游从传统的参观瞻仰向沉浸式、互动式体验升级,为同类地区文旅融合发展提供了宝贵的“丹东经验”。游客们纷纷表示,这种从战争到和平、从过去到现在的强烈对比与跨越,所带来的情感冲击是教科书和传统展览无法比拟的,它这不仅是一次娱乐体验,更是一堂生动深刻的“爱国主义教育课”。“太震撼了!”来自河北的游客张女士在观影体验后又马上购票“二刷”影片。“当飞机从头顶呼啸而过,我真切感受到当年志愿军战士保家卫国的英勇与艰辛。而当画面切换到今天和平繁荣的丹东时,那种自豪与感动油然而生。”据悉,该项目由丹东城建文旅集团携手大连博涛文化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共同推出,积极打造省内独特、动感的科技旅游新名片,促进“旅游+文化+科技”深度融合,为丹东的红色旅游注入了新的活力与动能。记者/宋琳李然博潘晓霞编辑/赵晴10/21
- 省首届“先锋杯”职工匹克球比赛在丹东开赛由省总工会、省体育局、丹东市人民政府主办的辽宁省首届“先锋杯”职工匹克球比赛将于10月21日—23日在丹东举行。10月20日,参加辽宁省首届“先锋杯”职工匹克球比赛的27支职工代表队陆续抵达丹东,一场属于辽宁职工的体育盛宴今日拉开帷幕。丹东的热情与活力让职工运动员印象深刻,辽阳市职工代表队队员唐明难掩兴奋:“这次比赛我必将全力以赴,打出辽阳职工的精气神。”作为赛事承办单位之一,丹东市总工会工作人员始终热情满满、耐心细致。沈抚示范区职工代表队王启新说,“我老家在丹东,从出站到办理入住,那种亲切,感觉自己回到娘家,再次见到了‘娘家人’。”据了解,各职工代表队已完成赛前准备,职工运动员蓄势待发,将在拼搏的赛场展示风采。供稿/辽宁省总工会编辑/赵晴10/21
- “英雄赞歌 我们开讲”!10月18日上午,“英雄赞歌我们开讲”丹东市抗美援朝故事宣讲大赛决赛在抗美援朝纪念馆举行。本次大赛从9月初启动,面向全市社会各界人士发出招募令,从报名到视频审核,从复赛到晋级决赛,12名选手一路过关斩将,站在了决赛的演讲台上。比赛中,选手们饱含深情地讲述烈火英雄邱少云、白衣天使刘秀珍等英模事迹,深刻诠释了伟大抗美援朝精神在新时代的价值与意义。最终,来自辽东学院的选手王英南获得本次大赛一等奖,其余11名选手,艾峻伊、福雨果林获二等奖,尹钧正、安思羽、辛明远获三等奖,张婧雯、宋靖童、刘宸齐、江佳怡、邹淼涵、孙一娴获优秀奖。本次宣讲活动不仅加深了选手们对伟大抗美援朝精神的理解与感悟,也激发了广大市民和学生对家乡英雄城市的热爱与红色文化的传承热情。供稿/抗美援朝纪念馆编辑/赵晴10/20
- “秀在辽宁”,在丹启动!10月18日,2025“秀在辽宁”户外运动产业嘉年华暨辽宁省沿海经济带“国防+民族”体育运动大联动活动,在丹东国门湾公园启幕。本次活动由省民族和宗教委、省体育局主办,省体育基金会、市委宣传部、市委统战部、市民宗局、市文旅广电局、振兴区人民政府承办。本次活动旨在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围绕体育强国和健康中国建设,充分发挥体育的多元功能和综合价值,创新体育与民族、旅游、文化等产业融合发展模式,持续激发户外运动市场活力,释放户外运动消费潜力,深入促进各族青少年交往交流交融,着力构筑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活动为期2天,来自省内各地的参赛运动员及户外体育爱好者共700余人报名参加。活动围绕丹东本地特色体育项目和特色活动,将体育赛事、户外嘉年华与丹东人文、体育、商业深度融合,打造具有丹东地域特色的专属户外运动赛事IP,提升我市在户外运动领域的竞争力,让各族青少年在运动中享受乐趣、在活动中加强交流。本次“秀在辽宁”活动共分七个板块。在辽宁省沿海经济带国防体育运动大联动暨丹东市国防红色主题教育区,设置真人CS、扔手榴弹、障碍赛跑、国防运动体验等多项主题活动。在丹东市轮滑公开赛暨青少年校园轮滑联赛赛区,市轮滑爱好者及振安区各小学轮滑运动员开展轮滑技巧及速度竞赛。在丹东市少儿街舞市队邀请赛赛区,近百名街舞运动员开展团体及单人街舞竞赛。在“匹克同心筑梦丹东”匹克球邀请赛赛区,近50支匹克球运动队开展多组别匹克球竞赛。在辽宁沿海运动休闲带五人制足球邀请赛赛区,省内各市共12支队伍参赛。在“活力辽宁”柔力球展演区,丹东市柔力球协会近50名运动员开展柔力球团体竞赛及花式表演。在“魅力辽宁”瑜伽户外展演区,30余名瑜伽爱好者同市民互动,现场演示瑜伽户外运动。期间,辽宁沿海经济带6个城市优秀户外运动企业达成共识,签订了合作协议,构建更加紧密的战略合作关系,旨在实现互利共赢,把户外运动产业打造成全民健身的优势产业。记者/王子宁张媛编辑/赵晴10/20
- 三位近百岁黑龙江藉志愿军老战士丹东行10月18日至19日,来自黑龙江省哈尔滨市的95岁的鞠远林、95岁的于敬先、94岁的胡守仁,三位志愿军老战士在哈尔滨市道外区交通安全志愿者协会志愿者的陪同下,重返当年的抗美援朝出征地——丹东,追忆烽火岁月,共传红色基因。18日20时,老战士们乘坐的列车缓缓驶入丹东站,早已等候在此的丹东市慈善总会志愿者们为老英雄献上鲜花,表达丹东人民对“最可爱的人”的崇高敬意与热烈欢迎,鲜花与笑脸相映,敬意与感动交融。19日上午8时,老战士们来到鸭绿江断桥。凝望着奔流不息的江水,老战士们神情肃穆,和志愿者一起唱起了《中国人民志愿军战歌》,仿佛回到了炮火连天、保家卫国的年代。哈尔滨市民任伟带着自己的大伯——志愿军烈士任恩普的遗像来到断桥,与彭德怀元帅铜像合影。断桥景区讲解员为老战士一行提供了深情而周到的讲解服务,让在场的每一个人都深受触动。19日上午9时,在抗美援朝纪念馆,老战士们怀着无比崇敬的心情,向抗美援朝纪念塔敬献鲜花。丹东籍志愿军老战士后代王立光听闻哈尔滨的老英雄们到来,专程赶到纪念馆,为三位老战士送上了精心准备的纪念章,表达了后辈对前辈最诚挚的敬意与祝福。这份跨越地域的传承,是红色血脉的赓续,更是家国情怀的生动体现。19日下午,三位老战士在哈尔滨和丹东两市志愿者的陪护下,前往河口断桥参观。这里同样承载着志愿军将士英勇出征的历史记忆,老战士们驻足良久,回顾那段用鲜血和生命铸就的历史功勋。此次“黑龙江省抗美援朝老兵丹东行”活动,不仅是一次魂牵梦萦的故地重游,更是一堂深刻的爱国主义教育课。它让历史照进现实,让伟大抗美援朝精神在新时代焕发出更加璀璨的光芒。铭记,是为了更好地前行;致敬,是为了不负英雄们用生命换来的和平与安宁。记者/刘海东李冉霞郭晨宇见习记者/潘晓霞编辑/赵晴10/20
- 我市5人获评省乡村工匠名师近日,省农业农村厅联合省教育厅、省工业和信息化厅、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省文化和旅游厅、省妇联,共同认定33名2025年辽宁省乡村工匠名师,我市常德金、陈东升等5人榜上有名。乡村工匠名师是支撑乡村产业发展的重要技能人才,也是传承传统技艺的“守艺人”。今年以来,我市按照省农业农村厅相关部署要求,培育了一批深耕传统技艺、带动乡村特色产业升级的实用型人才,累计培训340余人次,帮助175名农村脱贫群众就业增收,有力推动了传统民间技艺与现代地方产业深度融合。截至目前,我市共有省市县三级乡村工匠32人,其中10人获评省级乡村工匠名师。接下来,市农业农村发展服务中心将继续强化与有关部门的协同联动,落实好各项激励措施,总结乡村工匠名师培育工作典型经验,助力乡村人才队伍建设和素质提升,为乡村振兴提供坚实的人才支撑。记者:邢漫10/20
- 丹东入选国家医保智能监管改革试点近日,国家医保局公布智能监管改革试点名单,我市凭借医保监管领域的持续创新实践,被确定为国家医保智能监管改革试点地区。市中心医院、市第一医院被确定为国家医保智能监管改革试点单位。这标志着我市医保基金监管迈入数字化转型新阶段。作为保障民生的重要支撑,医保基金的安全规范运行至关重要。本次试点工作将延续我市在医保大数据应用领域的既定目标,以数据赋能为核心路径,全力推动医保基金监管从传统模式向数字化、智能化深度转型,加速智能监管技术在全市医疗服务场景的全面落地。通过监管关口前移,将监管环节向前延伸至事前风险提醒、事中实时审核,构建“全流程、全周期”的风险防控体系。同时,推动医保、医疗、医药等孤立业务数据的共享互通与深度融合,构建协同联动的监管格局,实现监管效能最大化。本次试点将以“试点引领、以点带面”为实施策略,以智能监管系统为核心载体,统筹推进各项监管任务:指导市中心医院、市第一医院率先完成智能监管系统的部署与调试,结合医院诊疗流程优化监管规则,重点在处方开具、费用结算、诊疗项目规范等关键环节实现智能预警与实时管控,形成可复制、可推广的实践经验;同步加快智能监管系统在全市各级医疗机构的推广应用,切实保障医保基金安全高效运行。下一步,市医保局将以试点工作为契机,持续强化数据赋能,完善智能监管机制,通过试点单位的先行先试,实现全市范围全面推广,构建更加科学、精准、高效的医保基金监管体系,为守护好群众“看病钱、救命钱”提供坚实的技术支撑与保障。记者:刘沙10/2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