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今日丹东
- 省“社保服务进万家”活动启动仪式在我市举行10月23日,2025年辽宁省“社保服务进万家”活动启动仪式在丹东举行。启动仪式由辽宁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主办,丹东市政府承办,丹东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丹东市社会保险事业服务中心协办。全省各城市社保中心负责人齐聚鸭绿江畔,共同拉开这场覆盖全省、情系万家的社保暖心行动序幕。本次活动的主题是“高质量参保,智慧化服务”。丹东社保中心设置了“精准扩面”“工伤预防”“社银合作”“信息化建设”四大成果板块,现场演示智能化设备操作,讲解工伤预防知识,展现我市社保便捷高效的服务体系。自2023年“社保服务进万家”活动开展以来,丹东市社保经办机构深入基层102次,为企业解决难题24件,面对面服务群众近6万人次,精准扩面5.69万人,以实际行动将社保服务送到百姓身边。记者/李冉霞康乐编辑/赵晴编审/邹润10/28
- 永远铭记“最可爱的人”丨丹东传承弘扬伟大抗美援朝精神纪实10月25日出版的辽宁日报,以《永远铭记“最可爱的人”——丹东传承弘扬伟大抗美援朝精神纪实》为题,重点报道了丹东在跨越时空、历久弥新的伟大抗美援朝精神指引下,不断守正创新,奋力续写“英雄城市”的坚实步伐。这是一场每天都在和时间赛跑的寻访——组建《铭记》创作团队,从2019年起在全国范围内启动抗美援朝口述历史抢救性挖掘整理工作。6年来,辗转全国各地逾20万公里,采访了志愿军老战士、抗美援朝英雄模范600多人,真实还原了那段波澜壮阔的历史。这是一场跨越时空的“重逢”:探访15省38市,形成30余万字志愿军老战士口述实录,300余条采访视频,以寻访内容为基础构建的抗美援朝精神课程群,让2380名学子完成了与571位“最可爱的人”的“青春对话”。一座城,一群人,不约而同地专注于一件事。这件事,是走得再远,也没有忘记“最可爱的人”,自觉做伟大抗美援朝精神的传承者、弘扬者、践行者。这座城,是抗美援朝英雄城市——丹东。鸭绿江断桥特约记者刘海东摄铭记,是最好的缅怀英华山上,抗美援朝纪念塔巍峨矗立,塔基下不时有游客驻足凝视;鸭绿江断桥上,斑驳的弹孔清晰可辨,时常有家长指着桥面,给孩子讲述当年的炮火纷飞。翻开游客的“必带品”《红色之旅——畅游英雄丹东》小册子,首页就是《丹东红色旅游打卡地》地图,国门、铁路抗美援朝博物馆、毛岸英纪念馆等打卡地一目了然。循着地图探访,仿佛与历史隔空相望。行走丹东,“红”的底色处处可见、可感可知。这里,是抗美援朝出征地。1950年10月19日,中国人民志愿军渡江入朝参战。抗美援朝战争期间,丹东成为祖国战略大后方的最前沿。为了全力支援前线,丹东“要人给人,要物给物,要血给血,要什么给什么,要多少就给多少”,为战争胜利作出了巨大牺牲和特殊贡献。抗美援朝战争给丹东留下许多宝贵的红色资源。来自丹东市退役军人事务局的信息显示,丹东现有烈士纪念设施21处,包括陵园17处、其他设施4处。其中,省级保护单位1处、市级保护单位2处、县级以下18处。总占地面积10万余平方米,共安葬4907位烈士。志愿军公园张保国摄为更好保护英烈名誉和荣誉权、英烈纪念设施和革命文物等红色资源,丹东市形成了人大、检察机关等部门联动监督机制,开展了一系列常态化巡察,及时发现和纠正问题,使烈士纪念设施建设管理和保护置于法律监督之下。同时,全市各地烈士陵园不断擦亮国防和爱国主义教育品牌,推动红色文旅融合发展,每年组织党政机关、社会各界参加教育活动100余场,接待人数超过4万人次。为了让更多人记住他们的故事,丹东市先后抢救修复志愿军入朝浮桥遗址等抗美援朝遗址遗迹124处;对于已发现的文物,采取科技赋能数字化保护、分类开展日常养护、推进重点保护工程等措施进行深入保护。除了加强保护,丹东还加深了对抗美援朝文物的研究和发掘利用,以厚重其红色文化价值,通过官方渠道及时发布文物保护进展,提升公众关注度。抗美援朝纪念馆在《博物馆中国》《走近真迹》及“共和国印记”丛书发表文物研究文章,深化学术内容传播,精选21件新征集代表性文物展出,策划推出《砸向侵略者的火力铁拳——中国人民志愿军炮兵专题展》《胜利的凯歌——纪念中国人民志愿军抗美援朝出国作战75周年音乐专题展》《“悬壶”报国——中国人民志愿军前线医疗工作专题展》等7个专题展览;宽甸满族自治县在明长城宽甸六堡博物馆“长城精神”展区设立“钢铁长城”单元,精选22件/套抗美援朝文物,使长城精神与抗美援朝历史有机衔接……抗美援朝纪念馆特约记者刘海东摄动人的传承场景,同样出现在辽东学院的大思政课堂里。“战火中的书信”主题思政课即将在10月25日上演,彩排工作正在紧锣密鼓进行中。“母亲大人,男有决心在战斗中为人民服务,不立功不下战场。”随着讲述者念出黄继光烈士的家书,周围鸦雀无声,唯有窗外的风轻轻拂过。泛黄的信笺通过多媒体技术“活”了起来,烈士的初心与青年学子的赤诚缓缓贴合。这样的思政课,早已成为辽东学院的“金字招牌”。早在2024年,学校就推出“战火中的歌声”思政课,伴着激昂的军歌,毛岸英、孙景坤等英模的故事娓娓道来;师生们还接力前行,寻访571位志愿军老战士,整理出30万字口述历史。“这些不是冰冷的文字,是老战士们用生命写下的教材。”参与寻访的外国语学院学生李春冉说,每次听老战士讲起当年的战斗,都觉得自己的青春有了更重的分量。也正是这更重的分量,让辽东学院10年来主动要求参军入伍的学生达到833人,在部队立功受奖112人;153名毕业生志愿服务西部,在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建功立业;3228名学生成为中国共产党党员;633名医学毕业生到全国39个县356个乡镇卫生院工作,在基层守护人民的健康……辽东学院大思政课受访者供图奋进,是最好的传承如果说铭记传承铺陈着丹东的过去,那么奋进争先则连接着丹东的现在和未来。10月的丹东,鸭绿江水静静流淌,江风里仿佛还回荡着75年前“雄赳赳,气昂昂”的战歌。在抗美援朝纪念馆,“飞越鸭绿江360极限飞球”影院内座无虚席。当IMAX级球幕上战机呼啸而过,来自河北的游客张女士眼眶泛红。“像真的站在当年的战场上,终于懂了志愿军战士的难!”观影结束后,她又马上购票“二刷”,“要再感受一次这份震撼。”“飞越鸭绿江360极限飞球”是丹东市重点打造的文旅融合创新项目,自运营以来受到国内外游客的广泛好评,旺季接待日均超千人。“我们的初衷,就是让历史‘活’过来,让游客不仅能‘看’历史,更能感受历史。”影院店长郭秋雪介绍。很多观影的游客都异口同声地向她反映,这种从战争到和平、从过去到现在的强烈对比与跨越,震撼着他们的心灵。让红色旅游从传统的参观瞻仰向沉浸式、互动式体验升级,是丹东把弘扬伟大抗美援朝精神具象化的一个剪影。类似的剪影,其实还有许多。无论是从跻身国家级平台,成为我省第七个跨境电子商务综合试验区、丹东至韩国仁川国际客货班轮中断5年后全面复航、与吉利远程签约,新能源商用车头部企业“落子”丹东等一个个标志性的事件,还是从向开放要活力,厚植创新“生态圈”,持续擦亮“生态底色”,为高质量发展蓄力赋能,又或是努力把行动跑在企业、群众需求之前,自觉把群众期盼变成党委和政府想干、必须干好的事的诸多创新实践中,均能看出丹东在跨越时空、历久弥新的伟大抗美援朝精神指引下,不断守正创新,奋力续写“英雄城市”人文与自然交相辉映、经济与人文相融共生的新时代传奇的坚实步伐。行之愈笃,则知之愈明。将75年前“最可爱的人”的英勇事迹转化为当代精神力量,以更开放的姿态、更优美的生态、更自信的步态向城市能级不断提升、营商环境持续优化、高质量发展“含金量”日益培厚的目标快步前进,让伟大抗美援朝精神在新时代新征程中历久弥新、永续传承,丹东,一直在路上。辽宁日报记者/黄宝锋王卢莎编辑/赵晴编审/邹润10/27
- 歌声嘹亮!致敬最可爱的人10月24日,由市委宣传部、市委教育工委、市教育局共同主办的丹东市教育系统纪念中国人民志愿军抗美援朝出国作战75周年文艺演出在市文化宫举行。来自我市多所中小学及幼儿园的师生共同参与,以艺术的形式回顾光辉历史,致敬英雄儿女,凝聚奋进力量。演出围绕“不负韶华薪火相传”主题,共分为“山河无恙”“薪火承志”“筑梦未来”三个篇章。开场节目《山河已无恙》以深情合唱表达对英雄先烈的崇高敬意;《在灿烂的阳光下》《一条大河》等节目生动呈现了和平年代的幸福生活,展现新时代青少年对革命先辈的深切缅怀。在“薪火承志”篇章中,根据全市“传承红色基因童心致敬英雄”少儿故事大赛优秀作品改编的《一支钢笔》,通过真挚感人的表演,展现了红色基因的代代相传。“筑梦未来”篇章将演出推向高潮,《强国一代有我在》《少年有志》等节目充分展现了新时代青少年立志报国、奋发向上的精神风貌。演出在气势恢宏的大合唱《中国我的爱》中圆满落幕。整场演出节目丰富、情感真挚,不仅是一场视听盛宴,更是一堂生动的爱国主义教育课。下一步,全市教育系统将继续把伟大抗美援朝精神融入立德树人全过程,推动伟大抗美援朝精神进校园、进课堂,引导广大师生铭记历史、珍惜和平、勇于担当,从家乡红色血脉中汲取精神力量,厚植爱党爱国爱家乡的真挚情感。见习记者/葛怡鸣记者/童仕东宋琳编辑/赵晴编审/邹润10/27
- 鸭绿江畔寄哀思10月25日,鸭绿江断桥景区举行“红脉永续荣光长存”主题纪念活动,弘扬和传承伟大抗美援朝精神,激发广大群众的爱国热情。9点30分,景区工作人员、商旅边境派出所民警、辽东学院纺织服装学院师生、游客向英雄群雕鞠躬,敬献花束,以此纪念在抗美援朝战场壮烈牺牲的志愿军先烈。英雄从未远去向中国人民志愿军致敬!记者/刘海东编辑/赵晴编审/邹润10/27
- “铭记·不朽的丰碑”英烈事迹宣讲活动在我市举行10月24日,由退役军人事务部褒扬纪念司(国际合作司)、烈士纪念设施保护中心与辽宁省退役军人事务厅主办,江苏、山东、重庆退役军人事务厅(局),以及中华英烈褒扬事业促进会、丹东市委宣传部、辽东学院、丹东市退役军人事务局、辽宁人民艺术剧院协办的“铭记·不朽的丰碑”英烈事迹宣讲活动在辽东学院举行。宣讲以《抗美援朝中的辽宁力量》开场,在接下来的一个多小时里,丹东市抗美援朝烈士陵园的吴琼通过《血火丰碑》,讲述了于占和烈士以断肢书写信仰的英雄传奇;江苏省杨根思烈士陵园的申易以《最后一次爆破》,呈现了中国人民志愿军第一位特等功臣和特级战斗英雄杨根思烈士用生命完成爆破的英勇事迹;重庆市铜梁区邱少云烈士纪念馆的逯娟通过《烈火金刚》,带领观众重温了邱少云烈士烈火烧身毫不动摇、为了胜利而自我牺牲的感人故事;辽东学院的何荣卉以《伟大的国际主义战士毛岸英》,生动诠释了毛岸英烈士为了祖国和民族的尊严而奋不顾身的爱国主义精神;山东省青岛市革命烈士纪念馆的刘茜茜通过《一个人就是一个阵地》,再现了“孤胆英雄”唐凤喜孤身坚守阵地两昼夜,歼敌120余人的光辉形象;抗美援朝纪念馆的孙从益以《“白云山团”奖旗》,让观众感受了代代传承的“英勇、顽强、鏖战、坚守”的“白云山团”精神;沈阳市抗美援朝烈士陵园的杜若飞通过《回家》,深情讲述了我国连续12年迎回1011位在韩中国人民志愿军烈士遗骸,接英雄回家的故事。此次活动聚焦弘扬伟大抗美援朝精神,优秀讲解员们以饱满的情感、铿锵的语言,通过讲述一个个感人至深的英烈故事,带领现场观众重温英烈的信仰与担当,汲取前行的勇气和力量。记者/杨培强黄浩原编辑/赵晴编审/邹润10/27
- 笔墨间追思 书画中传承近日,市教育系统纪念中国人民志愿军抗美援朝出国作战75周年书画展在市文化宫展出。展览以艺术为载体,集中展示了全市中小学生对抗美援朝历史的深刻铭记与对英雄精神的崇高敬意。展览涵盖了书法、绘画、剪纸等作品,形式多样,内涵丰富。一幅幅书法作品工整俊秀,书写讴歌伟大抗美援朝精神的经典诗篇;绘画作品以青少年的独特视角,描绘了战场上志愿军将士冲锋陷阵、保家卫国的壮烈场景。此次书画展不仅是市教育系统一次重要的爱国主义教育实践,更是一堂生动的思政课,引导广大青少年深刻理解抗美援朝战争的伟大意义,激励青少年从英雄精神中汲取奋进力量,立志成长为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见习记者/葛怡鸣记者/童仕东宋琳编辑/赵晴编审/邹润10/27
- 丹东金秋银杏文化月开幕 百年古树迎客赏秋金秋丹东,银杏又黄,“金光大道”如约而至。百年古树静候你踏入一场最诗意的秋日沉浸。10月24日,丹东市金秋银杏文化月暨振兴区第二届银杏文化周在九纬路银杏大道拉开帷幕。银杏作为丹东的市树,是这座城市熠熠生金的城市名片与岁月印记。丹东拥有全省第三大古树群资源,九纬路银杏大道被誉为全亚洲仅有的六条百年银杏大道之一,沿街87株银杏古树平均树龄超过120年,与六纬路、七经街的银杏群落共同织就了丹东秋季最动人的风景。每到深秋时节,绵延千米的金黄叶毯铺陈街巷,成为见证城市季节更替的鲜活符号。与去年相比,本届文化周活动内容全面提质升级,亮点纷呈。除了优化九纬路赏叶区环境,还精心布局十大特色区域和十大主题活动。非遗展演区人声鼎沸,朝鲜族打糕的捶打声与满族刺绣的银针翻飞相映成趣;张闻天旧居院落的红墙下,参观者静静聆听红色往事;儿童市集里洋溢着稚嫩欢笑,小小的摊位前挤满了好奇的目光。“尹哥书房”同步在当天举办揭牌仪式,标志着我市又一处集阅读体验、文化交流与创意展示于一体的公共文化空间正式启用。书房内设书签打卡区、盖章区、读书分享区和文创纪念品区四大特色空间,每个区域都精心营造着“阅读+体验”的多元文化场景。从“尹哥书房”的文墨雅集到街头巷尾的地道美食,总有一处风景能触动市民游客的秋日心弦。市民游客纷纷沉浸式感受浓郁的秋日韵味。大钢琴雕塑区开展“百年银杏・银发银婚・幸福同框”活动,许多市民携家人、邀伴侣在银杏树下记录温馨瞬间,共赴一场秋日浪漫。“活力振兴·健康同行”机关干部职工百人跳绳大赛也在运动区热烈开赛,围观群众纷纷为选手加油助威。本届银杏文化周将持续至11月7日。诚邀广大市民游客趁秋意正浓,漫步振兴区金色长街,在落叶翩跹中品味城市温情,在多彩活动中共赏醉美秋光。记者/王一淞刘海东周广庆肖航编辑/赵晴编审/邹润10/27
- 以全民健身之火 点燃“产业兴城”之势“十四五”以来,我市以全民健身为纽带,以打造“中国匹克球之城”为目标,不断探索“运动激活城市、赛事赋能经济”新路径,不断推进文体旅融合高质量发展,通过举办各类全民健身赛事活动,吸引大量运动爱好者、游客及投资者汇聚丹东,为“产业兴城”注入了源源不断的动力。今天的丹东,不仅仅是“英雄之城”,更有“东北苏杭”“运动之城”的多元魅力,正在向世界递出“鸭绿江畔丹东真好”的闪亮名片。“十四五”期间,我市全民健身工作取得长足发展。统计调查显示,全市人均体育场地面积2.91平方米,高于全省平均水平0.31平方米,比“十三五”时期增加0.62平方米,增幅21%。全市建有全民健身场地设施的社区比例达100%,经常参加体育锻炼的人数比例达到48.5%,每千人口社会体育指导员数4人,城乡居民的健身意识和科学健身素养得到有效提升。2025年,市文旅广电局获评“2021—2024年度全国群众体育先进单位”。“十四五”期间,我市致力打造特色鲜明、形式多样的全民健身赛事体系。累计举办全民健身赛事活动近千场,包括各类运动会,新年登高节、鸭绿江冬泳节、徒步大会等传统节会,鸭绿江马拉松,街头篮球争霸赛、匹克球赛事等多种球类比赛,以及冰雪系列大众、青少年赛事,覆盖人数超百万。特别是2024年以来,我市成功举办“中国匹克球巡回赛”系列赛以及全国性的击剑公开赛、老年羽毛球赛、亚欧地区体育舞蹈大赛等赛事,在丰富全民健身运动载体的基础上,有效促进“引客入丹”。创新策划举办的鸭绿江水上运动展演、骑行中国G331国道丹东起点出发仪式、万人匹克球欢乐赛等独具地域特色的群众性体育活动,将全民健身元素融入文旅场景,形成内容丰富、特色鲜明的“跟着赛事游丹东”产品体系。今年5月24日,由中国网球协会指导,辽宁省体育局、辽宁省文化和旅游厅、丹东市委、丹东市政府联合主办的“辽宁省匹克球推广启动仪式・2025丹东市万人匹克球欢乐赛暨夏季旅游启动仪式”在鸭绿江畔举行,万人齐声合唱《中国人民志愿军战歌》《我的祖国》,万名各界群众与运动员同场竞技。在场的一位广东游客感慨道:“那激昂的旋律、火热的氛围,让我的眼眶湿润,感觉鸭绿江水都能被点燃。丹东这波操作,把爱国主义教育和全民健身完美融合,厉害!”前瞻布局项目,新兴运动蓬勃发展。2024年12月以来,我市以“十百千万工程”为主线,推广匹克球运动“进学校、进机关、进社区、进景区、进商圈、进企业”,构建“匹克球+”发展新格局。截至目前,全市新改建匹克球场地近900片,开展公益培训500余场、普及人数超8万人,举办各级各类赛事130余场,“月月有活动、季季有比赛”成为常态。我市没有简单地把匹克球当作一个独立的体育项目来推广,而是将其视为引爆城市活力的“超级引擎”,将全民健身赛事活动植入景区和旅游场景,结合匹克球活动推出“江海游+匹克球”“红色游+匹克球”等康体健身旅游主题线路,持续释放“跟着赛事游丹东”的品牌效应。积极打造匹克球“丹超”“校超”“村超”等本土品牌赛事。今年,全市匹克球“村超”赛事已经举办近30场,直接参与人数上千人次。“村超”赛事还创新性地建立了“村镇文化互鉴机制”,将花棍舞、渔歌等非物质文化遗产与现代体育完美融合,极大丰富了村民文体生活。通过“匹克球+电商直播”模式,帮助本地农特产品拓宽销售渠道,实现了体育流量向经济收益的有效转化。创新开展工商联、妇联、公安、工会系统等专项赛事,实现多领域人群覆盖。2025中国匹克球巡回赛·丹东站吸引了多个国家及省内外上千名选手参赛。辽宁省首届“先锋杯”职工匹克球比赛落户丹东。赛事期间,文旅部门通过多种方式向参赛选手和游客展示丹东旅游资源,开展“吃住行游购娱”全链条资源推介,打造了文体旅融合的“丹东样本”。2025年丹东市全民运动会,是自1997年后,时隔近30年,丹东再度以全市之力举办的综合性全民运动会。赛事设置了六大组别,涵盖14个大项,参赛人群覆盖老中青少各年龄段,参与人数近万人次。这场全民体育盛会,为我市“十四五”全民健身工作的完美收官,增添了浓墨重彩的点睛之笔。今后,我市还将深入实施“体育三下乡”“健身服务进基层”“匹克球大课堂”“冰雪大课堂”等志愿服务项目,推动全民健身进社区、进乡村、进公园、进商圈。激发各级各类体育协会的组织活力,构建政府主导、社会协同、公众参与的全民健身发展新格局。积极引入专业体育运营机构,鼓励企业以赞助、冠名等方式参与全民健身活动,提升全民健身活动的专业化、市场化水平,让更多社会力量成为推动“产业兴城”的生力军。记者/李军翰编辑/赵晴编审/邹润10/24
- 省首届“先锋杯”职工匹克球比赛顺利结束10月23日上午,为期三天的辽宁省首届“先锋杯”职工匹克球比赛顺利落下帷幕。当天进行的各项决赛精彩纷呈,多场比赛都是在最后时刻决出胜负,现场拼杀声、叫好声不断。本次比赛,职工运动员们赛出了水平、赛出了友谊、赛出了风格,充分展现新时代辽宁职工积极向上的精神风貌和团结一心的奋斗力量,增强了相关主办方推进文体旅融合的信心。奖牌榜辽宁省教科文卫体工会职工代表队、大连市职工代表队、丹东市职工代表队分获冠、亚、季军。沈阳市总工会、大连市总工会等27家单位获优秀组织奖。经组委会研究决定,向丹东市总工会颁发特殊贡献奖。见习记者/李然博葛怡鸣记者/李杰编辑/赵晴编审/邹润10/24
- 我市多措并举守护古银杏树安全越冬每年秋季,位于九纬路、六纬路、七经街的古银杏树群就成为我市的网红打卡地。而银杏树的保护工作,历来是市住建局城环中心园林部门年度工作的重点。连日来,工作人员采取一系列综合措施提升“树体”健康度,确保它们安然度过冬季,全力守护这些承载着深厚历史与文化底蕴的生态遗产。“施肥的方式有两种,一种是开坑施肥,使用自制的导拌农家肥;另一种是提前预埋地下盲管,施水溶性肥料。”市城市环境服务中心园林中心植保防火队队长高成介绍。工作人员对树体受损的百年银杏树进行封口、清理、杀菌、填充,防止腐烂。每年的入冬前,还要对重点街路的4000余棵银杏树进行涂白,防止日灼、阻隔地下害虫,确保安全越冬。据了解,市住建局城环中心在每年的4月中旬、6月中旬、10月末,对辖区内的银杏树进行全面普查、登记建档。依据长势情况制定年度养护计划,安排专人巡查,已对699棵百年银杏树进行标牌更新及复壮施肥。记者:李军翰王子宁10/2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