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鸭绿江之窗
当前位置:首页 > 今日丹东
今日丹东
  • 凝巾帼智慧 绽商界芳华
    为展示企业风采,进一步凝聚巾帼力量,3月4日,在三八妇女节来临之际,市女企业家协会举行“凝巾帼智慧绽商界芳华”暨2025年丹东市女企业家协会庆三八国际妇女节晚会,女企业家、演职人员近180人参与此次活动。活动中,民营企业家视频展播、领导致辞、市妇联发出致全市女企业家的倡议书、年度颁奖仪式等环节回顾协会以及女企业家们的成绩,并对未来做出展望。随后,茶艺表演、非遗国风秀、舞蹈、走秀等,将现场气氛推向高潮。接下来,市女企业家协会将搭建更多交流平台,促进女企业家们分享、沟通,助力企业发展。记者:侯春林
    03/10
  • 巾帼绽芳华 丹东各社区开展妇女节活动
    近日,我市各社区开展了一系列丰富多彩的活动,为辖区女性居民送上了温暖与关怀,营造了浓厚的节日氛围。纤维街道黄海社区开展“巾帼匠心,扭出花样芳华”活动。福春六社区、福春七社区,分别举办妇女节文艺汇演。桥头社区、纤维二社区,分别开展手工制作、剪纸活动。军楼社区、四道社区、福春三社区,分别开展妇女维权法治宣传活动。金山镇金山村举办“巾帼‘她’力量,运动‘燃’未来”趣味运动会。天泽社区开展“春光和煦,制扇拾趣”活动。宗裕一社区开展“魅力女性,快乐巾帼”手工制作活动。花园街道桃铁二社区举办“春日妇女反家暴”普法宣传游园会。花园村开展“巾帼巧手,花漾生活”盆景与插花艺术体验活动。花园社区开展“巾帼耀球场,匹克添活力”活动。桃铁一社区、昆源社区、表厂社区、盛源社区,分别开展手工制作活动。临江街道新村社区开展妇女节趣味文体活动。工人村社区开展妇女健康宣传活动。福民社区开展“关爱女性,法律护航”讲座。东昇社区、江桥社区、南桥社区、六合社区、六道西社区、青年湖社区、清花园社区,分别开展读书会、手工制作及插花活动。工业社区组织辖区内下岗失业妇女进行再就业技能培训,拓展就业新渠道。广济街道县前一社区开展“致敬她力量,绽放她风采”活动。新丰社区组织辖区妇女观看电影。朝凤社区第一书记高松走访慰问辖区困难妇女。兴东街道虹桥社区开展“情暖三月天,巾帼展风采”手工赋能活动。林江名城社区开展妇女节剪纸活动。江城社区开展“巾帼植绿意,多肉美生活”手工制作活动。中富社区举办妇女节文艺汇演。站前街道二三零社区举办“情暖三八节,巾帼绽芳华”文艺汇演。沿江社区开展“茶香四溢,幸福满盈”茶艺品鉴活动。金桥社区、一街社区、四街社区,分别开展手工制作、插花活动。九道街道通乡社区开展妇女节手工制作花艺草帽活动。永宝社区联合元宝区人民法院开展“妇女权益共守护、巾帼学法扬新帆”宣讲活动。永昌街道体育社区开展“法暖三月天”法律宣传活动。振八社区、北桥社区,分别开展走访慰问辖区困难妇女活动。浪头镇滨江社区组织辖区妇女开展艾草锤制作活动。文安社区、忠杰村,分别开展女性权益法律知识讲座。左岸社区开展“魅力巾帼,春日寻光”园区踏青寻宝活动。帽盔山街道白房二社区开展“花开向暖,芬芳女神”永生花制作活动。红房二社区开展“维护妇女权益”普法活动。鸭绿江街道太平社区举办趣味运动会。八三社区开展“学法守法,做新时代女性”活动。果园沟社区联合市第一医院开展义诊、体检活动。东泰社区开展普法宣传活动。珍珠街道临江社区开展“巾帼绽芳华,舞出新生活”活动。太平湾街道太平湾社区开展“春暖花开季,别样女神节”系列文化活动。记者:张津硕
    03/10
  • 多彩活动庆妇女节
    连日来,我市多个社区组织开展丰富多彩的庆祝活动,迎接第115个“三八”国际劳动妇女节。为丰富社区女性居民的文化生活,振安区珍珠街道振安社区开展《庆三八巾帼赞》文艺活动。参与活动的女性纷纷表示,通过音乐快板这种独特的艺术形式,感受到来自社区的关怀和温暖。太平湾街道联合司法所共同开展妇女节系列活动,司法所工作人员与法律专家现场为女性居民答疑解惑,普及与女性相关的法律法规知识;健康知识讲座中,宣讲员围绕女性常见疾病如何预防与治疗进行了深入浅出的讲解。振兴区临江街道工业社区妇联针对失业女性,开展再就业技能培训,拓展就业渠道。元宝区七道街道仁忠社区新时代文明实践站邀请律师,对职场妇女的各项权益进行细致解读,社区下派政法干部为居民发放法律宣传手册。在于家一社区,一场“暖春三月,徒步登山、游园”的活动火热开展,旨在让女同胞在工作之余,感受春天的气息和大自然的魅力。爱民社区新时代文明实践站举办以“爱民社区巾帼美,志愿服务庆芳华”为主题的花艺手作活动,邀请花艺老师,为大家讲授插花技巧、花卉寓意及养护方法。记者:刘响戚文
    03/10
  • 丹东市政协开展调研助推草莓产业发展
    日前,丹东市政协展开“莓好丹东,香溢四季”专题调研,大家围绕如何解决草莓品种选育培优、打破销售壁垒、丹东发展四季草莓的可行性及实现路径等问题展开了热烈的交流与探讨。“我认为,研究夏季草莓出果,在技术上来讲比较可行,但产量减少、加工存储保鲜等方面存在很多困难,需要着力解决。”“近期东港市政府正在研究论证建立草莓交易大市场,实现果农、合作社、中介、采购平台多方‘面对面’,使草莓交易更加规范公开透明。”丹东市农业界别政协委员来到东港市,先后到草莓种植、生产加工企业,详细了解草莓产量、种植面积、种植标准等情况。在辽宁草莓科学技术研究院,调研组与政府相关职能部门、合作社、技术专家等代表深入交流,建议东港市和相关部门坚持科技农业、数字农业、绿色农业、质量农业、品牌农业协同发展,不断探索更高效的种植模式,精心打造全产业链国家级草莓现代农业产业示范区。记者:王卢莎
    03/10
  • 学雷锋志愿服务月启动
    雷锋精神历久弥新,其中蕴含着的劳动精神、奉献精神、创造精神、勤俭节约精神,是我们共同的精神标杆,影响和激励着一代又一代人甘于奉献、奋发有为。雷锋精神,人人可学;奉献爱心,处处可为。在第62个“学雷锋纪念日”到来之际,特别推出策划,集中报道丹东的学雷锋、献爱心典型个人和集体事迹,和读者共同感悟雷锋精神,传承榜样力量。学雷锋志愿服务月启动3月5日,第62个“学雷锋纪念日”,由市委社会工作部主办的“情暖丹东志愿有我决胜之年建新功”暨丹东市2025年学雷锋志愿服务主题活动月活动在万达广场启动。启动仪式上,郑树山志愿服务队、嘉爱志愿服务队、领航公益服务队、孝心协会服务队等优秀队伍代表交流分享精品志愿服务项目,大家纷纷表示,将以此次启动仪式为契机,在文明实践、乡村振兴、“一老一小”、扶危济困、文化传承等方面持续发力,打造有丹东特色的志愿服务品牌。启动仪式后,各志愿服务队伍开展走访慰问、交通疏导、整洁市容市貌等系列志愿服务活动。下一步,市委社会工作部将搭平台、建机制、优保障,常态化开展“‘暖新’关爱”、养老助老、青少年儿童心理健康、社会基层治理、弘扬伟大抗美援朝精神、助推文体旅融合发展等系列服务,积极探索志愿服务新模式,着力营造全民踊跃参与志愿服务的浓厚氛围,为打好打赢全面振兴新突破三年行动决胜之年决胜之战汇聚更广泛的社会力量。讲好红色故事传承红色基因3月4日,抗美援朝纪念馆(丹东市抗美援朝研究中心)社会教育部部长宋丽萍收到获得“辽宁省岗位学雷锋先进个人”的表彰通知。这份沉甸甸的荣誉,凝结了她和抗美援朝纪念馆讲解员团队的努力和汗水。宋丽萍说,多年来,抗美援朝纪念馆讲解员团队立足岗位,广泛开展常态化、制度化、规范化的学雷锋活动,倡导助人为乐、无私奉献的社会风尚,营造学雷锋、做雷锋的良好氛围,团队先后获评全国学雷锋活动示范点、全国巾帼文明岗、全国青年文明号、辽宁省雷锋号先进集体等荣誉。“讲解抗美援朝红色故事,要用心、用情,脑中会有画面感,先感动自己才能感动观众。”讲解员裴亚男说,抗美援朝纪念馆讲解员团队以“干一行爱一行、专一行敬一行”的敬业精神为指导,努力提高专业知识和技能。日常工作中,以“三型五能”的标准,对讲解员的形体、服务礼仪和发音等方面进行规范。组织讲解员整理资料20余万字,研究了解展陈文物上千件,编写抗美援朝故事42万字。讲解员马娉婷参与录制的短视频《爆破大王杨根思》,在环球网“追寻先烈足迹”征集展示活动中获评“机构推选优秀作品”。讲解员孙丽娇宣讲的《1115号英雄机车》,获得全国文化遗产云传播优秀项目荣誉。宣教科编创《生命的雕塑》情景故事,荣获全国博物馆纪念馆特色宣教形式展演活动优秀奖……讲解员们还利用专业特长,先后为党政机关、部队、学校志愿宣讲100余场(次)。与驻丹部队联合开设“红色课堂”,深入开展改革强军主题教育活动;组织励志巡展进校园、小小少年爱国防等系列教育活动,向全市中小学义务输送《烽烟滚滚唱英雄》等专题展览,组织学生观展35000人(次),发放宣传册、笔记本、抗美援朝书籍等30000余册。2020年9月19日抗美援朝纪念馆新馆开放以来,讲解员们经常放弃节假日,热心细致地服务游客。特别是近年来,多位志愿军后代一直关心关注着抗美援朝纪念馆的各项建设工作,讲解员们经常与其沟通,第一时间向其分享抗美援朝纪念馆的动态,得到了志愿军后代们的广泛认可。抗美援朝纪念馆讲解员正以实际行动书写新时代雷锋故事,让雷锋精神在辽东大地“生根发芽”。情寄夕阳红3月4日一大早,在振安区五龙背镇敬老院内,“义务院长”张启东早早到岗。“看看厨房准备的饭菜,再看看老人情况,还有一些其他事情要做。”张启东说。张启东在院长岗位上工作了30多年。2023年,他到了退休年龄。而此时,振安区养老服务中心建设项目正处在关键时期,上级领导希望张启东能够留在敬老院。凭借着对养老事业发展的热情,他退休不退岗,当上了“义务院长”。1990年担任院长以来,所有节假日张启东都是在敬老院里陪老人们一起度过。在张启东的带领和感染下,全院职工都把老人当亲人,从细致入微的生活照料到春风化雨的精神慰藉,付出了很多的艰辛和努力。为了让老人喝上鲜牛奶、吃上放心肉,张启东建起了养殖场;为了让老人在冬天也能吃上新鲜蔬菜,又建起了温室大棚。2000年,在张启东的倡导下,敬老院筹集资金20余万元,引入温泉水,让老人不出门就能泡上温泉。现在的五龙背镇敬老院,地板是防滑的,上楼有电梯,楼道两侧安装了不锈钢扶手,无障碍卫生间里设有浴缸可以随时泡温泉,还有宽敞的餐厅、康复训练日间照料厅、医疗室、图书室、文体娱乐馆……在张启东的不懈努力下,五龙背镇敬老院成了振安区的养老佳地。而总投资9000余万元、总建筑面积2万余平方米、新增床位800张的高标准养老服务中心,将于今年投入使用。几十年如一日为老人们服务,张启东先后获得全国岗位学雷锋标兵、全国敬老爱老为老模范、全国残疾人工作先进个人、“辽宁好人”等荣誉。今后,这位“义务院长”将继续为老人们托举满满的晚年幸福。从消防尖兵到公益达人东港市北井子消防救援站站长于新东,在工作之余,热心公益,先后组建“你我他”爱心团队、学雷锋宣传队,扶危济困、传播正能量,让雷锋精神薪火相传,先后获得“丹东好人”“辽宁好人”等荣誉。二十多年来,于新东在基层灭火救援一线先后参与2000多起火情处置与抢险救援,荣获三等功三次。工作中的他,是公认的“全能选手”:为提升水上救援能力,自费学习搜救艇驾驶技术,以优异成绩考取了搜救艇驾驶证;为保证战友和被救者不受二次伤害,自制低成本打捞救援钩,在水上救援中发挥了积极作用;为了更好地安抚救援对象,考取了心理咨询师等资格证书,先后组织开展了20余次心理健康服务。作为消防员,于新东面对火情奋不顾身,冲锋在前,甘愿做千家万户的“守夜人”;作为志愿者,他积极参与公益事业,乐于帮助他人。2019年,于新东在北井子消防救援站组建学雷锋宣传队,利用休息日走遍东港市15个乡镇,开展消防宣传服务157次。每年参加义务献血,一本本献血证是他身上无声的勋章;成为中国人体器官捐赠志愿者,更是他以生命之约书写的大爱传递……光明护航助苗成长三月春风暖人心,雷锋精神永传承。国网丹东供电公司党委开展“电力雷锋进校园·光明护航助成长”专项行动,与市教育局对接,组织6支“雷锋共产党员服务队”、180名队员走进中小学校,开展学雷锋志愿服务活动,消除用电隐患,送安全知识和服务进校园。国网丹东供电公司党员服务队连续15年到春英学校开展爱心志愿服务,对学校用电设备进行细致入微地检查,确保每一盏灯、每一个插座都能正常安全使用。“每当看到穿着红马甲、戴着黄色安全帽的叔叔阿姨们,孩子们脸上都会露出天真灿烂的笑容,是志愿者们用真情和爱心点亮了特殊儿童的希望之光。”市春英学校党支部副书记顾润萍说。据悉,国网丹东供电公司全面开展“电力雷锋进校园·光明护航助成长”专项行动,涵盖我市中小学校151所,服务各中小学校师生66830人。目前,已累计排查并协助处理安全用电隐患87处,发放用电知识宣传单8000余份,讲授用电安全“开学第一课”65堂,为在校师生营造了安全、明亮、舒心的用电环境。敬老助老温暖相伴3月4日,工商银行元宝支行“敬老暖心”小队联合团元宝区委开展“敬老助老,温暖相伴”活动,志愿者们走进元宝区九道沟敬老院,为老人们详细讲解如何辨别假钞等金融知识,送去了米面油等慰问品。陈薪成于晨晨记者/赵硕刚越姜慕馨张瑞邢漫宋永昆
    03/07
  • 感悟雷锋精神 激发奋进力量
    雷锋精神历久弥新,其中蕴含着的劳动精神、奉献精神、创造精神、勤俭节约精神,是我们共同的精神标杆,影响和激励着一代又一代人甘于奉献、奋发有为。雷锋精神,人人可学;奉献爱心,处处可为。在第62个“学雷锋纪念日”到来之际,特别推出策划,集中报道丹东的学雷锋、献爱心典型个人和集体事迹,和读者共同感悟雷锋精神,传承榜样力量。心系旅客“杜鹃花”开“您好,这里是丹东站,有婴儿需要上站台是吗?拿着户口本走人工通道就可以。”3月3日9点,在铁路丹东站杜鹃花服务台,团队成员张佳星刚撂下电话,一位老人来到服务台,因为老人不会用手机购票,张佳星便帮老人查询车次信息,带他到窗口购票。在安检口附近,杜鹃花服务团值班站长张君正在帮一位孕妇过安检。“我们有孕妇专用通道,你的包正常过安检仪,我陪你在中间走,慢慢走不着急。候车厅有重点旅客休息区,你过完安检可以到那里休息。”张君边搀扶孕妇边叮嘱道。细致周到的服务,让孕妇旅客连连道谢。刚安顿好孕妇旅客,张君的手机响了。“旅客需要轮椅是吗?没问题,我马上安排人带着轮椅上站台等。”说着,张君急忙朝服务台走去。“我们团队目前有8人,这就是我们服务台的日常,让每一位旅客都顺利出行是我们的责任。”张君说。作为辽宁省学雷锋活动示范点,丹东站杜鹃花服务团发挥“雷锋号”品牌的示范引领作用,团队成员积极参与弘扬雷锋精神、争做岗位标兵主题实践活动,让雷锋精神在英雄城市生生不息、代代相传。为最大程度地满足旅客出行需求,让旅客体验周到的服务,杜鹃花服务团持续推进专业性、智能化便民服务举措,形成重点旅客进出站、上下车的全链条服务:为“老幼病残孕”重点旅客量身制定“爱心卡”,并协同媒体广泛宣传“爱心卡”的联系方式;为特殊旅客提供爱心通道,为急客提供绿色进站通道,让更多重点旅客得到帮助;将精通朝鲜语、英语的职工安排在朝鲜语售票窗口、12306服务台、问事处等重点处所,实行双语服务,适应口岸站旅客的出行需要,尽可能满足旅客的服务需求。2024年,杜鹃花服务团累计发放“爱心卡”8246张,服务重点旅客5250人,受理转接旅客遗失物品3789件,拾金不昧金额125000元,收到表扬工单95件、表扬信50封、锦旗9面,用实际行动温暖着旅客的心,践行着“人民铁路为人民”的庄严承诺。初心如磐显担当3月4日,丹东机场安全检查站磐石班成员利用休班时间,来到振兴区汤池镇集贤村,慰问孤寡老人,他们给老人带去了慰问品,为老人送去温暖与关怀。翻开磐石班2024年的活动日志,类似的爱心活动还有很多:3月5日,到市智障残疾人日间照料辅助性就业中心,协助残疾人完成500件手工作品,所得收益全部捐献中心;4月3日,为自闭症儿童送去玩具,陪孩子们玩耍;5月19日,与七彩志愿服务队同行,参加“全国助残日”活动;7月27日,为宽甸满族自治县古楼子乡受灾群众捐赠物资……“我们想尽己所能,帮助有需要的人。”磐石班成员李娜告诉记者,丹东机场安全检查站磐石班成立于2022年,2023年3月5日磐石服务义工队成立,团队服务宗旨是弘扬雷锋精神、增强社会责任感,为有需要的群体提供帮助。在工作中,磐石班践行真情服务,不断创新检查服务方式,努力提高服务质量。笔筒里的彩色记号笔,能帮助携带草莓和海鲜的旅客在泡沫箱上做标记,避免拿错;雨具收纳袋,能解决旅客进机场收纳雨具的烦恼;安全检查辅助工具,帮行动不便的旅客安全、快速地通过检查……在磐石班的带动下,丹东机场打造出“悦享臻心”助残志愿服务品牌,志愿服务队伍由一开始的7人逐渐发展到38人。2024年9月10日,在第九届中国机场服务大会上,丹东机场“悦享臻心”阳光助残志愿服务驿站正式授牌,成为全国首批被授牌的23个机场之一,磐石班也受到市慈善总会、市公益助残协会等部门的表彰。做旅途中的暖心“燕子”在东港市客运站,有一群热情且热心的“小燕子”,她们在岗位上为旅客送去暖心服务,坚持了9年,她们就是东港市客运站“小燕子”星级服务班成员。2016年,东港市客运站“小燕子星级服务”品牌正式成立,9年来,“小燕子”们以热情的服务温暖来往旅客,服务项目不断完善,受益群众越来越多。她们常年开展为您送站、宝宝托管、运送行包、失物招领、医疗救助、扶危济困等十余项人性化服务。开通职业高中、昇太高中学生返乡直通车,开展点对点接送、一站式服务,为学生和家长提供便利;为在外创业、务工的人群推出“孝心传递”服务;对于乡镇取件不便的特殊人群,通过客车把邮件送到“家门口”;在站内设立劳动者服务站,为户外劳动者提供休息、手机充电及多项免费服务;为了给旅客提供乘车方便,服务班设置“呼叫等待”服务,可协调车辆等待,以免乘客错过乘车班次……近年来,该服务班还开通微信购票、智能检票、网络直播等现代化服务手段,不断提升服务品质。“小燕子”星级服务班以“我们的节日”活动为契机,开展学雷锋、献爱心、办实事、送温暖主题实践活动,通过参与东港市新时代文明实践等公益活动,履行社会责任,践行雷锋精神,为贫困家庭、贫困大学生和患病儿童捐款4万余元,用实际行动奉献社会、传递正能量。“雷锋同志对工作像夏天般火热”在这群热情洋溢的“小燕子”身上得到诠释,她们将雷锋精神渗透到优质服务的每一个环节。一项项荣誉是对“小燕子”星级服务班的认可。2017年,“小燕子星级服务”品牌获得全国道路客运站场“十佳站场服务品牌建设”奖,该服务班获评全国春运“情满旅途”活动成绩突出集体。2022年,该服务班荣获辽宁省巾帼志愿服务示范点称号。近日,“小燕子志愿服务”项目被辽宁省文明办授予“学雷锋最佳志愿服务项目”称号。海岛上的“光明卫士”开春了,杨栋格外忙碌,他要挨家挨户检查电力、采暖设备,守护獐岛村的用电安全。“岛上的渔家乐夏季会迎来旺季,到了秋冬季节,部分居民会出岛生活,直到开春才返回。”杨栋一边巡线一边介绍。54岁的杨栋是国网辽宁省电力有限公司丹东供电公司椅圈镇供电所獐岛村的电工,37年来,他一直坚守海岛,用实际行动践行雷锋精神,为岛上居民和游客提供了优质的供电服务,他也被居民称作海岛上的“光明卫士”。杨栋是土生土长的獐岛村人。1987年,“户户通电”农网工程修到了獐岛。16岁的杨栋第一个报名加入海底电缆敷设施工队。“边干边学,一年后电缆敷设好了,变压器架起来了,我也掌握了电路相关知识。”杨栋说,外来的师傅们敷设电缆、架起银线,点亮了獐岛渔家的盏盏灯火。工程完工后,师傅们纷纷离开,他主动请缨,成为小岛驻村电工,这一干就是37年。“早些年岛上没有汽车,进村入户全靠一双脚,平均一天得走10多公里路。”头戴安全帽,背着工具袋,腰间悬挂绳索和金属脚扣,杨栋一身装备有15公斤重。夏天是獐岛的旅游旺季,也是用电高峰期。“一进入七八月,基本每天都得忙到夜里11点多。”杨栋介绍。一年四季,最苦的是三九天巡检。“爬上电线杆,一阵刺骨海风刮来,一下子就能把人打透。”杨栋说,除了为岛内居民提供电力服务,他还经常走访孤寡老人,做些力所能及的事。82岁的由淑增是村里生活困难的老人,杨栋隔三岔五就到她家里转转,检查一下电路,顺手捎带些生活用品。因为老人不会使用热水器和浴霸,每次电话一响,杨栋总是立即赶过去帮忙。眼下是乍暖还寒的时节,电网受气温影响容易出现隐患,需要及时排查。杨栋裹着厚厚的工作服,认真检查所有线路。佩戴好安全帽和安全绳后,杨栋爬上电线杆。20分钟后,完成检查工作的杨栋下来,脸上布满汗水。10台变压器、36基高压电线杆、10公里长的架空线路,以及一条5.1公里的海底电缆,都是他的工作点位。对他来说,每天的巡检路线就像一幅鲜活的“行军图”。最让杨栋挂念的,是獐岛的供电主动脉——海底电缆,他每天早上都要到海边巡检,确认没有船在电缆附近抛锚。近年来,随着游客量增加,岛上居民陆续经营起渔家乐。杨栋负责定时通知渔家乐按片区划分限时用电,挨家挨户估算用电需求,为电网的改造升级提供数据支撑。2019年底,国网丹东供电公司将獐岛的老旧变压器换为容量更大的箱式变压器。岛上127家旅馆饭店、100户居民的电器和线路、335块电表,都是杨栋服务的范畴。杨栋默默守护小岛37年,他用执着与坚守,把雷锋精神延伸到祖国海岸线的最东端,用无私奉献构筑了獐岛上最亮丽的风景线。学雷锋暖民心“感谢你们,处处为我们着想,刚过完年又给送一车柴火来了………”3月5日,振兴区纤维街道滨江村二组的邢书田、张桂香老两口对前来给他们送来柴火的村干部感激不尽。据了解,邢书田、张桂香老两口独自生活,因年事已高,腿脚不灵便,生活十分困难。滨江村党总支得知情况,定期组织人员送去取暖做饭的柴火和米面油等生活用品,帮助他们解决遇到的实际困难,让老人感受到了社会大家庭的温暖。开展“情暖独居老人”行动在第62个“学雷锋纪念日”来临之际,振安区太平湾街道发动志愿者开展“情暖独居老人”行动,走进独居老人家中与老人唠家常,帮忙打扫卫生,用暖心举措弘扬雷锋精神。开展“党员进社区,共筑教育梦”主题活动3月4日,永昌街小学党支部组织部分党员教师走进振兴区永昌街道永昌社区,开展“党员进社区,共筑教育梦”主题活动。党员教师与社区居民面对面交流,解答家长困惑,为家长提供切实可行的建议。孙昕王思阳记者/戚文张瑞邢漫吴琼宋永昆张怡媛
    03/06
  • 16项社保业务“一卡通办”
    年初以来,市社会保险事业服务中心坚持党建引领,创新服务模式,目前已开展帮办服务127件,16项高频业务实现“一卡通办”。开通“银发服务绿色通道”,通过智慧系统调取记录,运用人脸识别与电子授权“双认证”技术,实现账户变更业务48小时办结。首创“进度可视+双向告知”服务模式,向办事群众推送业务办理进度和银行到账提示短信,邮寄纸质告知书,形成“申请—办理—反馈”服务闭环。实施领导督办制度,建立分管领导直接回访机制,对涉高龄群体业务实行“办结必访”,共办理适老紧急业务37件,平均办理时长压缩68%。推行“首问负责制+三步工作法”,建立情绪疏导、线索筛查、档案溯源标准化流程。创新建立跨域服务模式,联合金融机构开通快速办理通道,推出“视频认证+双证代办”服务。搭建协同办理平台,打通人社、医保、银行等12个系统数据接口,实现跨领域业务“一窗通办”。记者:姜慕馨
    03/06
  • 走进蝴蝶世界 感受生命之美
    03/06
  • 聚焦高校毕业生引才汇智
    近年来,辽宁丹东市紧扣高校毕业生就业难点,精准施策、靶向发力,深耕政策宣传、精研就业指导、强化服务保障,全面助力青年人才来丹开启新篇章。多措并举政策宣传“活”起来随省委组织部开展的“天辽地宁聚英才振兴突破创未来”主题宣讲暨引才活动,赴清华大学、北京大学、中国人民大学等9所国内知名学府开展系列引才。“面对面”向学子介绍丹东的风土人情、人才政策、美食特产,提升丹东城市知名度和政策知晓率。围绕丹东重点产业发展需要,以“市领导讲政策、企业代表说需求、优秀校友谈感受”宣讲模式,赴沈阳农业大学、哈尔滨工程大学、西安电子科技大学等6所重点高校开展“丹心纳才、‘职’等你来”入校宣讲活动,现场解答就业疑问100余次,发布优质岗位166个。以教育、卫生等职能部门为主体,组建专业领域政策宣讲小分队,带“编制”赴东北师范大学、中国医科大学等18所专职高校开展高校直招活动,市属20余家医院、学校招聘应届高校毕业生403人。丹东市随辽宁省委组织部赴清华大学开展引才活动。精准对接就业指导“实”起来搭建高校毕业生就业信息服务平台,设立“丹东青年人才之家”微信群8个,吸纳在校学生近1500人,定期分享最新人才政策、招聘信息。邀请市直相关职能部门一把手入群为高校学子提供24小时就业答疑、求职指导服务,“一对一”推荐指导就业岗位87个。举办3期“知丹东、爱丹东、兴丹东”丹东籍精英学子寒(暑)假返家乡社会实践活动,组织近500余名丹东籍学子参观本土优秀企业、与组织部长面对面谈心,全面了解当前就业形势与家乡人才政策,帮助学子树立正确就业观,激发返乡就业热情。建立“丹东籍精英学子人才库”,安排专员与1000余名考录到“双一流”高校的丹东籍在外学子建立动态联系,定期问询学生近况、就业意向,充分做好高校毕业生就业指导服务。丹东市与大连理工大学签订校地政务实习协议,成立大连理工大学学生政务实习实践基地。图为大连理工大学学生来丹开展政务实习。创新模式服务保障“优”起来打造“智慧化人力资源市场”,实现省、市、县、乡人社系统就业数据四级互通,根据求职者个人履历及需求智能推送招聘信息,适配度可达80%以上,平台建成3年来,成功举办线上招聘会22场,发布岗位需求7.1万个,累计帮助1000余名域内外高校学子找到理想岗位。主动承接国家西部计划,开展“卫国戍边”专项行动,精选100个优质乡镇街道岗位供西部学子定向考录,全方位做好住宿、餐饮、交通、工资等待遇保障,确保志愿者在丹东期间能够安心工作、舒心生活。稳步实施“万名学子留丹来丹”若干政策措施,累计为来丹青年人才发放生活和住房补贴700余万元,拿出“真金白银”解决高校毕业生来丹就业创业“后顾之忧”。不断强化校地合作,与大连理工、东北大学、辽东学院等11所高校签订框架合作协议,包括共建学生政务实习实践基地等63项具体内容,为学子来丹“铺路搭桥”。丹东籍返乡学子走进丹东孔雀表业参观。(通讯员刘思垚袁鹏李琦)
    03/05
  • 法律志愿服务直达“家门口”
    为进一步促进法律服务与居民需求的无缝对接,更好践行为民服务的宗旨,使居民在家门口就能享受到法律方面的专业服务,3月3日,市“政民律企”党建联盟在元宝区兴东街道泰美社区开展“传承雷锋精神,弘扬时代新风普法进社区志愿服务活动”。市公共法律服务中心、市律师协会、六道沟边境派出所、市星火志愿服务队联合开设法律咨询、防诈骗安全知识科普、法律援助帮扶、纠纷调解、民商事仲裁、志愿服务等窗口,用通俗易懂的语言,贴合群众生活实际,引导群众学法守法,树立法治观念。活动共发放《丹东真好法治同行》普法“口袋书”等各类宣传资料400余份。活动现场,“政民律企”党建联盟志愿者通过互动问答、以案释法等方式为网格员们解答法律常识、法律援助的适用范围、财产纠纷、电诈常见的方式,以及如何预防等相关问题,并提供防范建议。随后,志愿者走进商铺、小区物业,用“上门服务”的方式为大家普及法律常识。“法律服务来到咱家门口,可真方便,让我们学会用法律维护合法权益。”泰美社区居民王莉表示。“政民律企”党建联盟的志愿者用“法治阳光”温暖社区居民,用专业服务传承雷锋精神,增强社区居民的法律意识。下一步,“政民律企”党建联盟将立足自身职能,开展多种形式的普法惠民服务活动,为构建和谐社会、法治社会贡献更多力量。记者:李美臻
    03/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