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鸭绿江之窗
当前位置:首页 > 今日丹东
今日丹东
  • 一场球赛,串起满城烟火!
    “加油!”“好球!”——体育馆内匹克球拍击声与喝彩声此起彼伏;“尝尝丹东软枣子!”——场外非遗打糕的糯米香混着炒(米叉)子的锅气扑面而来。一场球赛,何以串起满城烟火?辽宁省首届“先锋杯”职工匹克球比赛,一场看似普通的体育赛事,正悄然演变为“体育+文旅”融合的创新实践,匹克球不仅点燃了职工们的运动热情,更成为推介丹东城市魅力的鲜活载体。比赛现场,选手们的拼搏精神感染了每一位观众,匹克球的动感节奏与团队协作,完美诠释了体育的激情与活力。团体赛中,本溪市职工代表队的樊丹民、许建乔组合与大连市职工代表队的郭鑫、徐来组合展开攻防大战。双方选手步伐矫健、挥拍果断,比分胶着上升,现场加油助威声此起彼伏。东道主丹东市职工代表队运动员迅速进入竞技状态,凭借默契的交叉跑位频频制造截击机会,攻防转换间尽显实力。“丹东不愧是‘匹克球之城’,全市上下都燃起‘匹克球之光’。”场边观赛的东北电力职工代表队队员徐文岩感慨道。场外,匹克球赛事的热度无缝延伸至文旅展示区。市总工会联合市文化旅游和广播电视局、市商务局,在赛场外设置了10个特色展台,集中推介丹东特产与非遗文化。文创产品区陈列着丹东旅游四季折页、手绘地图,以及以当地美食为灵感的“润彩艺术”系列文创,吸引了不少人驻足欣赏;农副产品区则展出了五四农庄的越光米、软枣子等本地特产,这些优质产品不仅展示了丹东的生态优势,更成为“舌尖上的名片”。这一创新布局,将体育赛事转化为城市推介的窗口,让职工和观众在观赛间隙,近距离感受丹东的文化底蕴。现场观众纷纷感慨:“看比赛热血沸腾,逛展台又感受到丹东的烟火气,这种结合太妙了!”匹克球的每一次挥拍,都敲响了丹东文旅融合的鼓点;非遗的每一次演示,都讲述着这座城市的独特故事。这场“场内到场外”的融合实践,是我市推动文体旅高质量发展的缩影。市总工会相关负责人表示:将体育激情与文旅体验无缝衔接,希望更多人通过这种创新方式了解丹东、走进丹东、喜欢丹东,让匹克球等运动成为推介城市魅力的“金名片”,吸引八方来客,共绘文体旅融合的新篇章。记者/宋琳王子宁刘海东吴琼周广庆于上茹编辑/赵晴编审/邹润
    10/23
  • 秋菜自由~今冬囤菜无压力!
    秋意渐浓,振安区九连城镇的田野间,一片片萝卜地正酝酿着丰收,预计这批新鲜的秋菜将在11月大量上市。作为我市果蔬生产的重要基地和备受市民信赖的“菜篮子”,振安区提前行动,从田间地头到街头巷尾,一场围绕“保供应、稳价格、优环境”的民生保障行动正在紧密展开。为保障秋菜丰产丰收,稳住市民“菜篮子”,振安区农业农村局提前部署,组织技术指导小队深入田间,分区包干指导农户做好上市前的水肥管理和病虫害防控。此外,振安区农业农村局与气象部门紧密协作,建立灾害天气应急预警机制,最大限度减少自然灾害对秋菜产量和品质的影响。全区秋菜预计总产量可达3.8万吨以上,为市场稳定供应打下坚实基础。今年,振安区住建局变“被动管理”为“主动服务”,提前规划布局,划定20处秋菜销售点,既方便市民采购,也便于管理,更可有效保障秋菜上市。珍珠街道在疏导路段实行专人负责机制,引导菜农做到“车载物品不落地、菜叶泥土随车清”,保洁员加强清理频次,确保垃圾即产即清。同时,通过悬挂条幅、设置宣传牌,以及公告栏、业主微信群等渠道,将秋菜销售点信息精准传达给市民。振安区市场监督管理局提前行动,对原大市场等秋菜集中交易场所开展电子秤专项检查,从源头杜绝“缺斤少两”。与此同时,价格监测预警机制同步启动,要求明码标价、诚信经营。从田间的“技术保驾”到街区的“规划先行”,再到市场的“精准计量”与“监测预警”,振安区通过一套环环相扣的保障体系,迎接秋菜上市季。记者/王一淞编辑/赵晴编审/邹润
    10/23
  • 2025丹东市全民运动会田径比赛落下帷幕
    2025丹东市全民运动会战报,田径比赛10月20日上午落下帷幕,县区组和市直机关组共25支参赛队,560名运动员40个竞赛项目,经过3天的激烈角逐,共产生奖牌420枚,县区组总成绩冠军东港市代表队,市直机关组公安局总成绩排名第一。供稿/中心体育服务部编辑/赵晴编审/邹润
    10/23
  • 我市首次投放中华绒螯蟹 数量300万+
    10月22日,市海洋与渔业局首次开展中华绒螯蟹增殖放流活动,投放优质扣蟹超过300万只。这是我市2025年渔业资源增殖放流计划的重要组成部分,旨在恢复渔业资源种群数量,改善水域生态环境,推动渔业可持续发展。此次放流的中华绒螯蟹均经过严格筛选,确保体质健壮、活力强、无药物残留,为放流后的存活率与种群繁殖奠定坚实基础。据市海洋与渔业局相关负责人介绍:选择在大洋河进行首次放流,基于其优越的生态条件。大洋河水质清澈,浮游生物与底栖生物资源丰富,为中华绒螯蟹提供了充足的天然饵料。同时,该流域是多种洄游鱼类的重要产卵场与迁徙通道,此次放流可进一步优化水域群落结构,完善生态系统功能。开展水生生物增殖放流,是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发展理念的具体行动,是修复水生生态环境、维护生物多样性的内在要求,是推动渔业经济可持续发展、实现渔业增效和渔民增收的重要途径。市海洋与渔业局将继续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的导向,科学规划、有序推进各类水生生物资源的增殖放流工作,不断丰富放流种类,扩大放流规模,完善资源养护体系,筑牢我市水域生态安全屏障,促进渔业经济健康发展。见习记者/李然博记者/邢漫编辑/赵晴编审/邹润
    10/23
  • 鸭绿江畔,一“拍”即合!
    秋意正浓,活力迸发。10月21日至23日,由省总工会、省体育局、丹东市政府主办的辽宁省首届“先锋杯”职工匹克球比赛,在丹东市文化体育中心开赛。由全省各市和各产业工会职工组成的27支代表队、305名运动员同场竞技,不仅展现了我省职工群体昂扬向上的精神风貌,更成为丹东聚力打造“匹克球之城”成果的一次精彩检阅。从专业的赛场设施到浓厚的运动氛围,丹东在匹克球运动推广上的创新实践,获得了参赛者与业界人士的广泛好评。21日上午,团体比赛小组赛首先开赛。赛场上,运动员们身手矫健,网前截击与底线对拉精彩纷呈,充分体现了良好的体育精神和团队协作。赛场下,丹东为这项运动所打造的坚实基础更成为热议焦点。许多首次来丹的选手表示,丹东优美的城市环境与完善的体育设施相得益彰,给他们留下了深刻印象。大家纷纷表示,丹东匹克球运动的发展速度令人惊叹。“丹东的匹克球运动氛围十分浓厚,赛事体验感非常棒。”特意回到家乡参赛的运动员吕春彤感慨道。赞誉之声,集中在丹东扎实的硬件投入与广泛的群众基础上。沈阳职工代表队教练员彭放观摩比赛后,用“惊人”二字,对丹东匹克球发展速度给予评价。去年底,彭放作为专业指导首次来到丹东,讲解普及匹克球运动规则,“那时的丹东人,对匹克球运动知之甚少。”“短短一年时间,丹东的种子选手已经成为省内最具威胁的‘竞争对手’。”彭放坦言道,丹东的匹克球场地不仅建设标准高、质量好,而且参与人群呈“几何式增长”,基层社区配套的多片专业训练场地,其规模和便利度甚至超过了沈阳等大城市。而且,丹东目前已构建多层次、全覆盖的匹克球赛事体系,“周周有赛事”,显示出在这项运动普及上的超前布局与显著成效。“此次大赛有效凝聚了全省职工力量,展现了体育运动的独特魅力。”赛事裁判长王思媛介绍,首届赛事落地丹东,正是丹东市委、市政府近年来繁荣发展体育事业,从“场地惠民、赛事引流、人才强基、产业培育”四个维度协同发力的缩影。随着“十百千万工程”的深入推进,目前,各类匹克球场地遍布丹东全域,匹克球装备制造产业迅速成长。通过积极承办国家级赛事、举办丰富的民间比赛,丹东成功地将匹克球的活力,转化为文体旅融合发展的新动能。跟着赛事游丹东,因赛会爱上丹东这座城。小小的匹克球,正在成为丹东吸引八方来客、塑造城市形象的新名片,其从场上竞技到场下产业联动的推广模式,赢得了参赛选手的普遍赞誉。记者/宋琳胡佳良王子宁编辑/赵晴
    10/22
  • 舞动幸福生活 绽放时代风采
    10月19日下午,第六届丹东好舞蹈大赛优秀作品展演在市文化宫举行,19支舞蹈表演者同台竞艺,用舞蹈传递时代新声,展现丹东魅力。展演现场,街舞、独舞、群舞、古典舞、现代舞依次登台。街舞表演展现出少年们的激情与活力;古典舞《清庭云月》《千里江山图》《清风徐来》等,舞者们衣袂飘飘、翩跹而舞,舞出平淡生活中的烟火气;少数民族舞蹈《心迹》《沙漠胡杨》《边城鼓悦》等,舞者们身着华丽的民族服装,将各具特色的少数民族舞蹈演绎得淋漓尽致。演员们以精湛的技艺、饱满的热情和创新的编排,为现场观众呈现了一场视觉与心灵的双重盛宴。据了解,本届舞蹈大赛由市文联主办、市舞蹈家协会承办、市群众艺术馆协办,分为专业组、群文组、少儿组、街舞组等组别,吸引了来自我市各县(市)区700余名舞蹈从业者和爱好者积极参与,共报送80余支舞蹈参赛。经过初选和复赛,有19支优秀舞蹈脱颖而出,进入当天的展演。今后,市文联将以此次大赛为新起点,带领全市舞蹈艺术工作者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将舞蹈艺术融入广大市民的精神文化生活,持续搭建创作展示平台、培育舞蹈人才梯队,让更多根植丹东本土文化的原创作品走向更广阔的舞台。记者:肖航于上茹
    10/22
  • 我市气温骤降 市民出行需保暖
    连日来,我市气温骤降,10月20日,市区最低气温刷新入秋以来气温新低。8时许,街头上,出行的市民都换上了厚棉衣、轻薄羽绒服等保暖衣物,抵御这场突如其来的降温。记者:周广庆
    10/22
  • 我市今年投放166万尾鲢鳙鱼苗
    10月17日,市海洋与渔业局在本地淡水自然水域组织开展鲢鳙鱼增殖放流活动,共投放10公分以上鲢鳙鱼苗超过166万尾。本次放流区域覆盖鸭绿江流域和大洋河流域,其中鸭绿江流域放流鲢鳙鱼100万尾以上,大洋河流域放流66万尾以上。通过科学增殖放流,逐步恢复我市自然水域水生生物种群数量,改善水体环境,并助力渔民增产增收。鲢鳙鱼作为典型的滤食性鱼类,素有“水中清道夫”之称。鲢鱼以浮游植物为食,鳙鱼以浮游动物为食,能有效消耗水体中的浮游生物,增强水体自净能力,对维护我市自然水域的生态平衡和水质健康具有积极作用。同时,鲢鳙鱼属于洄游性鱼类,自然繁殖能力较弱,通过人工增殖放流符合国家《水生生物增殖放流管理规定》,是科学修复渔业资源的重要举措。据了解,自2006年起,我市已连续20年开展自然水域增殖放流工作,累计放流各类鱼苗1.5亿余尾。放流种类不仅包括经济鱼类,还涵盖细鳞鱼、刀鲚等珍稀保护物种,为促进渔业资源可持续发展和生物多样性保护作出了持续努力。记者:邢漫
    10/22
  • 丹东匹克球获“双奖”
    10月18日,在第二届辽宁省网球协会团体联赛(总决赛)启动仪式上,丹东市被辽宁省体育局授予“2025年匹克球推广先进单位”荣誉称号。丹东在匹克球竞技领域取得的突出进步亦获认可,被授予“匹克球成绩突破奖”。丹东立足长远发展,构建起“政府主导、协会运作、社会参与”的协同推进机制。通过建立多部门联席会议制度,统筹全市重点部门资源,形成跨领域协作合力。在市县两级成立匹克球运动协会,健全集竞赛组织、培训推广、标准制定于一体的行业运作体系,同时推动建立“市—县—乡—村”四级联动工作机制,实现政策贯通、资源下沉和活动联动。今年8月,国家体育总局正式将匹克球列为2026年第二届全国全民健身大赛总决赛规定项目,印证了丹东市在发展路径上的前瞻性。目前,全市已形成“周周有活动、月月有赛事、处处有场地”的生动局面。丹东创新采用“体育牵头、部门联动、社会参与”的建设模式,系统推进匹克球场地设施布局。市住建局积极响应,在全市各大公园、广场新建9片便民球场,包括鸭绿江风情园、青年湖公园、帽盔山公园等地,构建起“出门即运动”的便民健身圈。同时,丹东市文化体育中心建成可承接国家级赛事的室内场馆,与玉带河公园户外多功能运动中心形成“室内+户外”互补格局。截至2025年10月,全市已新建改建匹克球场地近900片,不断满足群众日常健身与专业赛事需求。丹东以赛事为牵引,构建起涵盖专业竞技、大众参与和特色主题的立体化赛事体系。通过承办中国匹克球巡回赛CPC-1000、CPC-600等高级别赛事,吸引了全国多地选手参赛;积极打造“丹超”“校超”“村超”等本土品牌赛事,并创新开展工商联、妇联、公安系统等专项赛事,实现多领域人群覆盖。竞技水平显著提升,9月份选派运动员参加全国匹克球锦标赛,团体赛取得全国第五名。全市通过“进学校、进机关、进社区、进景区、进商超、进企业”的“六进”推广机制,开展公益培训超500场,累计参与运动人数突破8万人次;校园推广将匹克球纳入体育课程与课后活动,培育青少年运动习惯;机关企业联赛成为凝聚团队、促进交流的有效载体;全年在景区和商超举办33场匹克球大课堂活动,让市民与游客在休闲中自然融入这项运动。下一步,我市将继续推进匹克球运动项目推广,计划新增场地至1000片,扩大参与人次至10万以上,持续引进和培育高水平赛事,推动匹克球与旅游、文化以及体育装备等产业深度融合,为城市高质量发展注入持久动能。记者:刘海东
    10/22
  • 辽宁男篮热身赛首战告捷 丹东球迷热情助威
    10月17日晚,在丹东新区体育馆4000余名球迷的助威下,辽宁男篮以83:74战胜四川队获得全运会热身赛首胜。作为全运会男篮比赛决赛前非常重要的一次比赛,双方球队高度重视,全主力出战,且打满全场。比赛激烈程度堪比CBA季后赛,可以说是我市有史以来最精彩纷呈的篮球赛事之一。比赛中,每当辽宁队打出精彩配合,全场立即爆发出雷鸣般的掌声和欢呼,这种主场优势成为辽宁队取胜的重要力量。本场比赛,辽宁队韩德君、李晓旭、赵继伟、付豪、高诗岩,四川队周琦、胡金秋、孙铭徽等球星悉数亮相。特别是丹东籍球员高诗岩,在家乡父老面前表现抢眼,全场砍下14分,并在第三节命中压哨三分,帮助球队反超比分。他的出色表现赢得了家乡球迷最热烈的掌声。本次比赛是我市首届鸭绿江篮球争霸赛的压轴赛事,为期3天。辽宁、四川、北京、山东四支劲旅将在丹东和东港赛区进行六场较量,不仅为各队提供了宝贵的练兵机会,更在丹东这座全国“篮球城”点燃了球迷的热情。“今天晚上这个比赛打得非常精彩,大家看到了今天晚上整个比赛座无虚席。整个这个赛事举办得非常成功,同时丹东这个城市,也非常美。真的像这个标语所说的那样,鸭绿江畔,丹东真好!这次我觉得来参加这个比赛,真的不虚此行。为此,我也想向球迷介绍一下,有机会来丹东。”外地球迷孙建业在观看完比赛后兴奋地说。记者:李扬王子宁刘海东于上茹
    10/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