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今日丹东
- 2025年辽海·鸭绿江讲坛开讲3月11日下午,2025年辽海·鸭绿江讲坛正式开讲。市委宣传部、市直机关工委、市社科联共同举办“丹东市聚力打好三年行动决胜之年决胜之战经济形势报告会”,市直机关党员干部及全市社科工作者180余人聆听报告。辽宁大学教授梁启东应邀作《奋力夺取新时代“辽沈战役”全面胜利——关于辽宁打好打赢三年行动决胜之年决胜之战的思考》专题报告,系统分析展示我省实施全面振兴新突破三年行动以来发生的积极变化和推动高质量发展取得的成效。市社科界专家库专家李国作《固本夯基应变局,决胜决战谱新篇》报告,总结分析我市开展三年行动以来取得的历史性、突破性系列成果。与会人员纷纷表示,通过这次报告会进一步增强了使命感责任感紧迫感,今后将继续解放思想、改革创新,与全市重点工作同频共振、同向发力,奋力打好打赢三年行动决胜之年决胜之战。记者/栾柏醇03/14
- 丹东大洋河天鹅数量己达3000多只03/13
- 拍蛎鹬的季节,就要拍蛎鹬03/13
- 春耕备耕忙 不负好时光一年之计在于春。我市农业等相关部门和单位抢抓农时,早安排、早谋划、早落实,全力以赴做好春耕备耕工作。据摸底统计,全市春耕生产主要农资需求量13.45万吨,目前已备实9.37万吨,下摆入户量1.96万吨。其中,种子需求量0.86万吨,备实0.63万吨;春耕化肥需求量12.31万吨,备实8.52万吨;农药需求量642.83吨,备实356.53吨;农膜需求量2244.26吨,备实1857.23吨。市农业农村部门强化春耕生产技术支撑、装备支撑。组织相关县(市)区结合高素质农民培育项目,开展线下春耕备耕科技培训活动42场次,培训专业户2400人次;选派农业专家和技术人员196人,指导服务农户5920人次。截至目前,全市已使用农机购置补贴资金300万元,新增各类农机具60多台套,检修1000多台套。记者/邢漫03/13
- 植树节!愿你的好运在春天萌芽!植树节3月12日是我国的植树节,这是一个为了激发人们爱林、造林热情、促进国土绿化、保护生态环境而确立的节日。1979年,第五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六次会议决定,将每年的3月12日定为我国的植树节。新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森林法》2020年7月1日起施行,明确每年3月12日为植树节。我国自古就有植树的传统,还曾将清明节作为植树节。由于我国幅员辽阔,气候条件差异较大,各地适合植树的时间也不尽一致,因此许多省市还规定了自己的植树日。用一组数据看看丹东的“绿色家底”榜首林业用地1485.8万亩,位居全省榜首。第二森林蓄积量6314.22万立方米,在全省排名第二位。第三森林覆盖率62.78%,位列全省第三。75%草原面积17.13万亩,草原综合植被盖度达到75%。湿地资源同样丰富,面积达62.89万亩。动植物在生态多样性方面,我市生态系统稳定,野生动植物种群数量平稳。据监测数据显示,全市境内已发现植物1841种、野生动物422种、水鸟种类133种。3.27万亩2021年以来,我市共完成人工造林3.27万亩,退化林修复19.41万亩,封山育林3.5万亩,森林抚育面积38.19万亩。世界级绿色名片2024年7月26日,在第46届世界遗产大会上,丹东鸭绿江口候鸟栖息地成功列入《世界遗产名录》,第一张世界级“绿色名片”由此诞生,填补了辽宁省无世界自然遗产的空白。3处我市共有3处义务植树接待点,分别是振兴区汤池镇萌芽水库义务植树基地、振安区五龙背镇五龙背村义务植树基地和丹东市“互联网+全民义务植树”五道沟林场基地。记者/刘响03/13
- “辽宁好物”亮相成都宽窄巷子3月7日,辽宁地工产品(消费品)暨外贸优品推介活动在成都宽窄巷子成功举办。此次活动由辽宁省商务厅、四川省商务厅主办,四川省辽宁商会、四川省供货商商会共同协办。活动以“乐购辽宁爱尚辽品”为主题,集中宣传推介“辽宁制造”好品好物。活动现场对“辽宁优品”进行了集中宣介,集中展示销售来自辽宁40余家优质企业的100余种“山”“海”“辽”“宁”四个系列优质产品,为四川广大消费者献上绿色健康的“辽宁制造”商品盛宴。活动期间,还开展了企业B2B采购洽谈,组织46家四川采购商与我省企业进行了对接洽谈。03/12
- “沉浸式”红色教育,锤炼军旅初心!3月11日,振兴区人民武装部组织2025年春季预定新兵前往鸭绿江双拥文化研究院、丹东红色印记主题馆,开展“传承红色基因、坚定从军信念”主题教育活动,引导青年感悟革命精神,厚植家国情怀,以昂扬斗志投身强军兴军新征程。在丹东红色印记主题馆,预定新兵们认真聆听讲解,透过一幅幅珍贵历史照片、一件件厚重革命文物,回顾抗美援朝烽火岁月,深切感受革命先烈保家卫国、舍生忘死的英雄气概。志愿军老战士胡长哲深情讲述了特级战斗英雄黄继光的母亲邓芳芝“家书情”背后的动人故事,深深打动了现场每一位青年。活动在全体人员齐声高唱《强军战歌》中圆满结束。鸭绿江双拥文化研究院负责人表示:“丹东是英雄之城,有着深厚的红色底蕴。我们期望借‘行走的思政课’,让青年在感悟历史中坚定信仰,把个人理想融入强国梦。”记者/于上茹03/12
- 筑牢“三品一特”安全防线今年以来,丹东市市场监管局聚焦食品安全、药品安全、产品质量安全和特种设备安全,强化全链条、全周期监管,深入开展隐患排查治理,筑牢“三品一特”安全防线。实施食品安全提升工程。制定《丹东市2025年食品安全重点工作安排》,推进食品安全攻坚三年行动。编制《丹东市食品生产风险图谱》,开展肉制品小作坊整治提升行动。严格执行《食用农产品批发市场食用农产品入场查验技术规范》,开展专项整治,推进校园大宗食材应用“食安辽宁码”全覆盖溯源管理。深入开展食品安全风险隐患排查,提升食品安全核查处置效能。开展“两个责任”全覆盖培训。推进药品安全攻坚三年行动。完善常规检查与有因检查相结合、现场检查与智慧监管相结合的监督检查模式。对疾控中心、疫苗接种单位、血液制品和特殊药品经营企业、三级监管医疗器械经营企业实施全覆盖监督检查。加强儿童化妆品日常监管,定期开展风险会商,强化药品经营使用环节监督检查。强化源头治理,规范工业产品许可证管理,动态调整重点工业产品质量安全监管目录,加强危险化学品、电线电缆、消防产品质量监管,深入开展电动自行车安全隐患全链条整治。聚焦重点产品和消费者投诉较多的生产销售单位,加强针对性监督抽查。开展高风险产品质量隐患排查治理、重点消费品质量提升行动,实施产品质量分级和重点工业产品质量安全追溯制度。持续做好产品质量安全风险评估,加大对认证产品的抽查力度。纵深推进安全生产治本攻坚三年行动。建立化工企业特种设备隐患排查机制,深化城镇燃气安全专项整治,加大气瓶和燃气压力管道监管力度。开展锅炉安全提升行动,持续打击“大容小标”、未按要求使用登记和定期检验等违法违规行为。加强工业气瓶充装环节安全监管,推进工业氧气瓶质量安全追溯体系建设,力争覆盖率达到95%以上。开展场(厂)内专用机动车辆使用安全综合治理行动,强化场车及作业环境、人员安全管理。推进电梯安全筑底三年行动,力争电梯智慧监管覆盖率达到90%以上。记者:王俊03/12
- “警”上添花 不负韶华三八国际妇女节到来之际,我市公安各单位开展了形式多样的庆祝活动。在市公安局举行的活动中,《初心如磐·芳华依旧》专题片生动展现了警营女警在打击犯罪、服务群众中的飒爽英姿与侠骨柔情。交警支队女子红鹰大队大队长丛杨、监管支队女子看守所所长陈云颖、指挥中心辅警宋奕霖3名女警代表以真挚朴实的语言,分享了从警路上的成长感悟与收获。妇女节当天,巡特警支队巡逻组如往常一样,例行巡逻勤务,7时35分,巡逻至江城大街与金海路交叉路口时,发现前方有一位老妇人骑着一辆人力三轮车,缓慢地移动着,身体左右晃动着发力,但车子前进的速度依然很慢。出于职业的敏感,执勤组长于敬水推测老人可能身体不舒服或者已经力竭,果断带领执勤人员将老人拦下询问情况。经了解,老人今年74岁,当日六时从马市岛家里出发到客来多市场卖菜,骑行了一个多小时,骑不动了,由于担心去晚了没地方卖,所以一直坚持着。于敬水二话没说,直接把老人的三轮车接过来就往市场方向骑行,并安排执勤警力将老人扶上警车先行至客来多市场。20分钟后,于敬水安全将老人的三轮车骑行至目的地,并祝其节日快乐。老人高兴地向民警道谢。长山子边境派出所全体民警通过视频的方式向警嫂和民警母亲表达了自己的心声。视频中,民警述说着对母亲和妻子的感激之情,感谢她们对移民管理事业的理解和支持,用无私的奉献撑起了家庭的“半边天”。为增强辖区妇女的法律意识,提升她们依法维权的能力,孤山边境派出所积极开展妇女节法律宣传活动,民警深入辖区。通过悬挂横幅、摆放展板、发放宣传资料等形式,向过往群众宣传妇女权益保护相关法律知识,并现场解答群众提出的问题。太平湾边境派出所民警走进辖区建设银行,为女职工开展安全知识与应急技能培训。活动中,民警结合银行实际场景,详细讲解了面对突发情况的应对方法,并进行了实操演示,增强了女职工的安全防范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丹东边检站组织女警们参观红色文化展馆。跟随着解说人员的步伐,女警们用心聆听了不同历史时期革命胜利的故事,一幅幅浴血奋战、不畏牺牲的历史画卷映入眼帘,勉励着她们要以更加自信的姿态、更加饱满的精神、更加坚定的步伐,为新时代移民管理事业贡献力量。随后,开展“品味生活焙感幸福”妇女节烘焙知识讲座暨创意蛋糕DIY活动。女民警们化身“烘焙达人”,在专业烘焙师的指导下,在蛋糕胚上抹奶油、夹馅、裱花、装饰等,纷纷亮出各自的创意绝活,互相分享制作烘焙技巧,并拍照留念。记者:唐羽廷03/12
- 培养高素质队伍 展示教育智慧3月6日,由振兴区教育局主办,振兴区教育系统“向阳而生努力成长”教师成长汇报展示分享暨2025年育苗工程启动会在红房街小学举行,近160名教育工作者参与,通过经验分享、演课展示等形式,为区域教育发展注入新动能。辽宁省特级教师隋欣媛以“最慢的坚持就是最快的成长”诠释扎根课堂的坚守;丹东市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尹静以“你若盛开,清风自来”展现语文教学的诗意;辽宁省骨干教师王远东通过“弦歌不辍,且行且思”传递教育科研力量,将问题转化为课题……七位名师用不同维度诠释“教育不是注满一桶水,而是点燃一把火”的深刻内涵。在育苗工程成果展示环节,四位青年教师通过演课展示教学风采。孙祎婧老师将《一米有多长》转化为生活实践课,李泊琳老师用《正负数》为留守儿童搭建人生坐标系,肖彩雨老师以《海滨小城》呈现诗意课堂,李新阳老师巧用任务群展现创新精神。他们的成长故事印证了“教育的真谛是唤醒潜能”的理念。活动期间,振兴区教育局发布“振兴名师进阶·育苗焕新成长计划2.0”,明确未来三年将通过11个育苗工作室深化师徒结对机制,构建“金字塔式”教师培养体系。通过本次活动,振兴区教育系统明确了要以名师为灯塔、青年为火种,持续打造高素质专业化教师队伍,为振兴区教育高质量发展提供人才支撑。记者:侯春林03/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