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今日丹东
- 厚植“绿色家底” 擦亮“绿色名片”丹东市林业资源规模可观。全市坐拥林业用地1485.8万亩,位居全省榜首;森林蓄积量为6314.22万立方米,在全省排名第二位;森林覆盖率62.78%、位列全省第三。此外,全市草原面积17.13万亩,草原综合植被盖度达到75%,湿地资源同样丰富,面积达62.89万亩。在生态多样性方面,我市生态系统稳定,野生动植物种群数量平稳。据监测数据显示,全市境内已发现植物1841种,野生动物422种,水鸟种类133种。“十四五”以来,市林草局全面落实市委、市政府的决策部署,深入推行林长制,持续深化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助推林草事业高质量发展。2021年以来,我市共完成人工造林3.27万亩,退化林修复19.41万亩,封山育林3.5万亩,森林抚育面积38.19万亩。坚持领导干部带头、引导全社会积极参与国土绿化,不断厚植丹东高质量发展的“绿色家底”。压紧、压实各级林长主体责任。自2021年全面推行林长制以来,围绕森林防火、森林督查、林业有害生物防治、国土绿化等重点任务,全市各级林长切实履行保护发展森林草原职责,完善湿地保护修复制度体系,印发实施《丹东市湿地保护修复方案》。完善林业有害生物监测预警和防治体系,有效控制松材线虫病疫情,2024年我市实现松材线虫病全域“清零”。印发《丹东市森林草原防火网格化管理实施方案(试行)》和《进一步加强丹东市森林草原防火工作措施的意见》,森林草原防火不断规范,森林草原火灾发生率和受害面积处于历史最低位。资源保护持续加强。我市持续开展森林督查,严厉打击乱砍滥伐林木、非法占用林地、破坏野生动植物和湿地资源、乱捕滥猎野生动物等破坏生态资源的违法犯罪行为;组织开展古树名木保护工作,全市现有的1656株古树名木全部挂牌,对受损的古树名木实施抢救性修复。我市推荐的大孤山森林公园鹅耳枥古树群入选全国最美“双百”古树。世界级“绿色名片”落户我市。2024年7月26日,在第46届世界遗产大会上,丹东鸭绿江口候鸟栖息地成功列入《世界遗产名录》,我市第一张世界级“绿色名片”由此诞生,填补了辽宁省无世界自然遗产的空白。记者:刘响刘海东03/20
- 筑牢春季林草“防火墙”近期丹东市大风天气频发,植被干燥易燃,森林火险系数较高。为预防春季森林草原火灾,保障资源安全,市林草局全面落实各项防火措施,严守防火安全底线。加强应急储备。严格执行24小时值班和领导在岗带班制度,确保信息传递及时,一旦发生火情,快速反应、迅速出击,实施科学指挥和科学扑救。进一步完善市、县、乡三级应急物资储备库建设,足额储备防火物资,建立管理台账,定期盘点清查,及时补充更新,确保物资储备充足可用。严控火源管理。细化火源管控任务,在林区入口、旅游景区、农事用火频繁区域等重点地段,增派值守人员,严格执行进山入林登记、火种收缴等制度,严禁一切火种进山入林。指导群众在规定时间、规定地点按照规定方式用火,确保春耕农事用火安全。对林区及周边居民点、加油站、输配电设施等重点部位进行拉网式排查,建立问题隐患清单,明确整改时限和责任人,确保及时全面整改。强化支撑保障。统筹谋划林区防火道路、隔离带、瞭望塔、视频监控系统等基础设施建设,构建布局合理、功能完备的森林防火基础设施网络,为森林防火工作提供坚实保障。记者:刘响03/20
- 丹东开展消防产品专项治理正值春季防火的重要时期,连日来,丹东市消防救援支队与市场监督管理部门联合开展消防产品专项检查,从生产、销售和使用三个环节进行重点查处,以“零容忍”的态度守护消防安全底线,净化消防产品市场,从源头上消除安全隐患。消防产品是危急时刻的“生命屏障”,假冒伪劣消防产品极有可能成为无声的“纵火者”,容不得半点马虎。3月初以来,丹东市针对消防产品的安全隐患,开展联合执法检查14次,对43家销售单位的产品进货渠道、合格证明以及销售台账等进行了重点检查。在使用环节上,丹东市消防救援支队与市场监督管理部门针对人员密集场所、高层建筑、养老机构等重点场所,共计检查37家单位,现场判定消防产品57批次,抽样送检5批次,检验结果为不合格1批次,现场判定不合格产品2批次,督促使用单位更换不合格产品数88(件/套)。丹东市消防救援支队还通过播放科普视频、举办知识讲座、发放宣传资料等多种形式扩大宣传范围,提高公众的关注度和参与度。目前,已发放宣传资料5000余份,举办消防知识讲座18场次。记者:王卢莎03/20
- 营造安全放心消费环境3月14日,丹东市元宝区市场监督管理局开展“共筑满意消费”3.15国际消费者权益日宣传活动,对过去一年在投诉举报工作中表现突出的人员颁发了“消费者权益守护先进个人”荣誉证书。同时,该局组织30余名执法人员成立两个执法检查组,并出动一辆移动食品检测车,针对投诉举报热点进行专项整治,督促相关行业经营者整改,进行诚信经营宣传,启动检测车开展百姓“你点我检”活动。此次活动共检查经营单位85家,发放宣传资料500余份,现场检测食品11批次,在保护消费者合法权益的同时,监督促进经营者诚信经营,营造安全放心、优质满意的消费环境。记者:张尧03/19
- 丹东市委党校举行2025年春季学期开学典礼3月17日,市委党校举行2025年春季学期开学典礼。县处级领导干部进修班、中青年干部班学员及党校教师130余人参加开学典礼。会议强调,全市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党员干部要深入学习领会习近平总书记在辽宁考察时的重要讲话和重要指示精神,深刻认识领悟习近平总书记亲赴辽宁考察的重大意义和赋予辽宁新的时代使命,进一步增强学习贯彻的政治自觉、思想自觉、行动自觉。要深刻认识丹东推动全面振兴新突破取得的重要成果和发生的显著变化,进一步凝聚力量、勇毅前行。要坚决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和重要指示精神,在旗帜鲜明讲政治、推进全面振兴、持续改进作风上当先锋作表率,进一步挺膺担当、勇于争先。参训学员们表示,一定会珍惜这次难得的学习机会,沉下心、静下气、耐住性,做到全面系统学、深入思考学、结合实际学,全面提升能力本领,为我市各项事业的发展多作贡献,展现更大的担当和作为。记者:景媛媛03/19
- 以培促进 做好师幼互动为夯实幼儿园教师队伍素质基础,提高教师教学专业技能,3月11日,丹东市振兴区教师进修学校学前教研组在海华小学报告庁开展“2025年振兴区幼儿园新学期教师专题培训暨振兴区幼儿园教育集团教师专题培训”活动,振兴区教育局基教科和振兴区教师进修学校相关人士、全区幼儿园教学主管及骨干教师共80余人参加。本次培训以“观察记录让师幼互动有迹可循”为主题,学前教研员从幼儿园观察记录的要点、观察策略及方法进行专题讲座,提升教师观察记录的专业能力。随后,汤池镇中心幼儿园教学主任结合该园在观察记录实践与研究中的经验,做《有效观察有迹可循》经验交流;市第八幼儿园教学主任以《有趣的手指印》为主题进行现场案例交流。学前教研员播放幼儿游戏活动视频,指导大家现场进行观察和记录、进行分享与点评,让老师们更直观掌握幼儿观察记录的视角与方法。通过此次活动,教师们从理论讲座、经验分享、案例研讨、互动交流等形式中,学到新的教学方法和手段,并将新的理念与实际教学相结合,进一步促进教学能力和专业素养的提升。接下来,振兴区教师进修学校学前教研组将带领全区幼儿园教师不断实践与探索,助力教师成长。记者:侯春林03/19
- 共拓“智算”新路径日前,由丹东市工业和信息化局主办,中国电信丹东分公司承办的“工业互联网+DeepSeek智算引领”企业交流大会召开。此次大会邀请中国电信人工智能专家,以“AI算力与DeepSeek的探索与实践”为主题,系统介绍人工智能基础知识及DeepSeek的发展历程、使用方式、在产业数字化方面的典型应用场景。企业代表纷纷表示,要把握大势、抢抓机遇,积极拥抱新技术、主动融入新赛道,探索人工智能技术在生产经营中的应用,提升企业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水平。下一步,市工业和信息化局将积极推进人工智能技术在工业领域的创新应用,以“人工智能+”为牵引,推动人工智能技术与企业产品研发、生产制造、供应链管理、市场营销等各个环节深度融合,加快推进工业企业数字化改造,为全市工业经济高质量发展注入新动能。记者:刘响03/19
- 2025年辽海·鸭绿江讲坛开讲3月11日,丹东市委宣传部、市直机关工委、市社科联举办“丹东市聚力打好三年行动决胜之年决胜之战经济形势报告会”,标志着2025年辽海·鸭绿江讲坛开讲。市直机关党员干部及我市社科工作者180余人聆听报告。报告会邀请辽宁大学教授梁启东、市社科界专家库专家李国先后作《奋力夺取新时代“辽沈战役”全面胜利——关于辽宁打好打赢三年行动决胜之年决胜之战的思考》《固本夯基应变局,决胜决战谱新篇》专题报告,系统分析展示我省实施全面振兴新突破三年行动以来发生的积极变化和推动高质量发展取得的成效,总结分析我市开展三年行动以来取得的历史性、突破性系列成果。与会人员纷纷表示,通过报告会进一步增强了使命感责任感紧迫感,今后将与全市重点工作同向发力,解放思想、改革创新,奋力打好打赢三年行动决胜之年决胜之战。记者:栾柏醇03/18
- 丹东港开展守护湿地志愿服务活动近日,丹东港组织开展了“守护湿地生态,传承雷锋精神”系列志愿服务活动,宣传湿地保护的重要意义。在湿地保护知识交流分享会上,丹东港湿地保护志愿者以“留住湿地之美守护候鸟之约”为主题,详细介绍了鸭绿江口湿地的基本情况、生态价值和候鸟迁徙等知识,并通过生动案例,将抽象的生态学理论转化为鲜活的画面,使知识更加通俗易懂。在湿地岸线清洁行动中,志愿者们分组协作,对鸭绿江国家湿地自然保护区岸线及丹东港港内岸线的塑料瓶、食品包装等垃圾进行清理,并统一收集、分类处理,避免二次污染。记者:王子宁03/18
- 安东老街国字号荣誉如何炼成的3月13日,文化和旅游部发布公告,辽宁省丹东市振兴区安东老街荣获第四批国家级旅游休闲街区称号,为丹东增添了一枚闪耀的“国字号”名片。安东老街,以其独特的历史韵味、丰富的文化内涵、多元化的业态布局和卓越的旅游体验,成为国家旅游休闲街区的典范之作。这里,不仅承载着丹东的历史记忆和文化底蕴,更展现了丹东的现代繁华和改革创新精神,成为丹东打造高品质文体旅融合发展示范地先行区的范本。安东老街不仅是一条商业街区,更是一个充满文化内涵的旅游胜地。这里汇聚了丹东乃至东北地区的民俗文化精华,让游客在享受购物、餐饮乐趣的同时,也能领略到浓郁的老安东民俗风情。历史底蕴与现代活力的融合走进安东老街,游客可以欣赏到传统的东北二人转、皮影戏等民间艺术表演;可以品尝地道的东北美食,如锅包肉、焖子、打糕等;还可以购买具有东北特色的手工艺品和纪念品。丰富的文化活动不仅让游客流连忘返,更让安东老街成了一个传承和弘扬民俗文化的重要平台。经过多年运营,安东老街逐渐形成了以老安东的城市历史文化、本土民俗文化、区域民族文化、红色党建文化四大体系为支撑的文化内核。在这里,丹东地方传统文化与现代商业运营模式有机融合,以厚重的文化积淀,撬动文旅餐饮消费产业融合发展,给游客以视觉、味觉、嗅觉、触觉、听觉上的全方位体验。安东老街秉承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以“二十四节气、八大传统节日”为活动主线,每年都将举办腊八赠福粥、元旦舞狮、二月二舞龙、小年赠春联、中秋观拜月、七夕乞巧节、重阳踩高跷等民俗活动,游客在参与中体验到中华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不断整理客群需求,满足个性喜好,自创“工友节、童趣节、战友节、邻里节、知青节”等主题活动,抓住了客群情感需求释放回忆与情怀。老街营业10年来,举办各类文化活动、营销类活动600余场次,惠民演艺活动2000余场。长年不断在互联网上爆火的短视频、照片,极大地扩大了丹东城市的知名度,吸引了大量国内外游客来丹旅游。美食与文化的双重盛宴安东老街以其独特的旅游体验吸引着无数游客前来打卡。这里不仅有琳琅满目的商品和美食,更有别具一格的休闲氛围和购物体验。漫步老街,两旁是各式各样的商铺和摊位,从时尚潮流的服饰鞋帽到精致小巧的手工艺品,从传统的东北特产到来自世界各地的进口商品,从古色古香的茶馆到充满现代气息的咖啡馆……应有尽有,满足游客的各种需求。除了购物,安东老街还是一处绝佳的休闲场所。游客可以在老街的曲艺社里品茗聊天,感受那份宁静与惬意;可以在老街的咖啡馆里享受一段悠闲的午后时光;还可以在老街的广场上欣赏丹东城市夜景,感受现代化的梦幻与浪漫。创新理念与前瞻视野的引领安东老街的繁荣,离不开其多元化的业态布局。这里不仅有传统的商业形态,如百货商店、儿童娱乐等;还有新兴的商业模式,如工业展览馆、网红直播间等。在安东老街,传统商业与现代商业相互融合、相互促进。传统的百货商店和餐饮依然保持着旺盛的生命力,吸引着大量顾客前来选购。而沉浸式打卡和网红直播间,则以其独特的购物方式和新颖的营销手段,吸引了更多年轻人的关注和喜爱。安东老街还注重打造特色商业品牌,引进知名品牌和打造本土品牌相辅相成,不仅为老街带来了可观的经济效益,也为游客提供了更加优质的消费体验。商业开发与文化惠民的共赢老街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面向未来,安东老街将继续坚持创新与发展并重的发展理念。一方面,继续深化业态升级和品牌建设,提升老街的竞争力和影响力;另一方面,积极探索线上线下融合发展的新模式,推动老街商业数字化转型。在业态升级方面,安东老街将注重引进更多新颖、时尚的商业形态和品牌,满足游客日益多样化的消费需求。同时,将加大对本土品牌的培育和支持力度,推动老街的商业特色化发展。在品牌建设方面,安东老街将注重提升老街的知名度和美誉度。通过加强宣传推广和策划丰富活动等方式,提高老街在游客心中的地位和影响力。同时,将加大对老街历史文化的挖掘和保护力度,传承和弘扬老街的优秀文化传统。在商业数字化转型方面,安东老街将积极探索线上线下融合发展的新模式。通过建设电商平台、开展直播带货等方式,拓展老街的线上销售渠道,提升影响力。同时,加强智慧化建设的投入力度,提升老街的智能化水平和游客体验。此次登榜国家级旅游休闲街区,既是殊荣,又是责任。安东老街将以此为契机,进一步优化街区环境,提升服务品质,丰富文化和商业业态,打造更具吸引力的文旅消费场景,为丹东市文旅产业高质量发展注入新动力,也为游客带来更独特、更难忘的旅游休闲体验。记者:刚越03/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