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文丹东
- 【最美战疫人】群众满意度是检验工作成效的标准以群众满意为标准社区执勤、核酸采样、物资配送、维护秩序、扶老助弱……在疫情防控工作中,市政协机关下沉一线的干部有着共同的体会:“群众的满意度,是检验我们工作成效的标准。”10月末,疫情再次来袭,市政协迅速部署机关干部下沉二街社区,参加疫情防控相关工作。“要不讲代价、不讲条件,以强烈的责任心、高度的使命感把工作落实落细,共同努力赢得疫情防控阻击战的胜利。”这是动员令,也是出征令。下沉干部第一时间成立临时党支部,制定详尽的工作方案,全力配合社区积极投身核酸采样、人员流调等工作。不怕苦累、不讲条件,书写政协人的“抗疫答卷”。有的机关干部把生病的孩子托付亲友照顾;有的为了不耽误社区防疫工作,硬是把在沈阳工作的爱人叫回丹东照顾家里;有的克服家庭重担,从未请过一次假……下沉干部积极协助配合所在社区落实好“电话问询”暖心专项行动,对照高龄、独居老人等特殊群体台账,通过电话、上门及核酸采样时机,了解他们的生活、就医、购药需求,帮助解决实际困难。市政协专为下沉干部定制了带有“丹东市政协”字样的小红帽。如今,在二街社区辖区内,随处可见“小红帽”们忙碌的身影,他们主动亮身份、当先锋,把担当写在行动上,把责任落在岗位上,把人民政协的履职职能转化为抗击疫情的“钢墙铁壁”。“您好,请注意自身防护,同时也要提醒进店顾客扫‘丹东行’码。”“阿姨,您会用‘丹东行’吗?我来教您。”连日来,市自然资源局下沉干部在包保的安东老街认真督促营业场所落实“丹东行”场所码制度,提醒商户做好个人防护。市自然资源局先后派出48名下沉干部,参与疫情防控。他们24小时全时值守,协助社区转运物资,帮助居民解决实际困难,细心照料困难群众,用心用情用力完成防疫任务。本轮疫情发生以来,工人村社区辖区先后有750余户居民划入风险区。下沉干部反复与街道和社区工作人员沟通协调,分级落实风险区责任制。在封控小区门口,下沉干部们是严防出入的“守门员”;面对群众的不安与误解,他们是防控政策的“宣传员”;根据群众缴费、购物、买药等不同需求,他们又是“跑腿员”……下沉干部们奋战在抗疫一线,用科学管理与贴心服务,助力社区和群众同心战“疫”。杨振丹记者/宋琳李美臻11/17
- 辽宁丹东五龙背镇:“微信群聊”解烦恼 “红圈网格”赢点赞近日,丹东市振安区五龙背镇的居民见面聊天有了新的“时髦”内容:“我家孩子要回来了,现在咱这回来什么政策你知道么?”“这事你在咱网格群里问问呀,一准儿成!”“那我试试,还真有网格员回复解决……”为切实抓准辖区居民日常生活问题并进行解答解决,五龙背镇全镇86个网格均已实现“微信群聊”全覆盖,实现“人在家中坐,事在群中办”。11月8日,居民孙凤清在“表二浴池楼,71号网格微信群”中提出自来水变为红色,担心无法饮用的问题,群内的温泉社区党委书记阎莺莺发现后,立即“吹哨”,经五龙背镇“红圈一小时”党建特色活动所构建的基层治理联动共建机制层层联动,自来水公司派出紧急维修小组赶赴现场进行问题排查处理。从阎莺莺回复居民孙凤清的诉求到问题解决仅用了半小时。“红圈网格”速度不禁让居民纷纷点赞。“五龙背镇人口流动性较大,温泉社区最多的时候能达到接近8000人。”阎莺莺在五龙背镇网格员交流会上有感而发。“有困难就有解决方法,要想搞好搞活基层治理网格化工作,关键还是要与居民心贴心,要用他们习惯的、喜欢的、能够接受的方式来设身处地地为他们解决问题。”阎莺莺说,要多利用像微信群解决诉求这样的形式,一步一个脚印、结结实实地将“红圈网格”送进居民的心里。截至目前,丹东市振安区五龙背镇各类网格群累计解答解决居民问题诉求达350件,各项问题均当天办清完结。下一步,五龙背镇将继续以“红圈一小时”为载体,持续深化网格作用,强化网格力量,不断采用更多居民喜闻乐见、简易方便的创新形式,解决好居民的问题诉求,从而织牢铺密“红圈网格”,强化锻造基层治理综合效力。作者:张津硕11/17
- 辽宁省丹东市:让居民感受网格内的“格外”温情初冬时节,天气转寒,家住丹东市振安区九连城镇的高龄独居老人给社区网格员拨打电话:“凤丽啊,快到年底了,我的城乡医保你能帮我在网上提交一下吗?岁数大了,不会摆弄手机。”没一会儿的工夫,网格员就到老人家帮老人在网上进行了城乡医保缴费的提交。让居民在网格中感受到“格外”温情,这是振安区网格员解决群众烦心事给人们带来的直观感受。近年来,丹东市振安区积极探索党建引领基层治理模式,坚持把“网格化管理”作为推动基层治理现代化的重要环节,依据自然屯、村民组、住宅小区、楼院分布情况,优化设置综合网格和专属网格,划分城市网格174个、农村网格375个。“一张网”整合党建、综治、城管、边防等基层治理的方方面面,形成了全覆盖、高效率的为民服务网格体系。网格员成为上情下达的宣传员、下情上传的信息员、为群众解决困难的服务员、矛盾化解的调解员。全区549个小网格发挥着大作用,让“末梢治理”成为基层治理的着力点,推动网格治理服务从粗放向精细转变。“以前有事情就到处找,跑一趟费时费力。现在一个电话、一个微信,就有网格员及时来处理。”九连城镇的居民们都感觉到,解决涉及切身利益的大事小情越来越方便、及时。“这里的大事小情只要跟网格员说了,人家网格员都拿着当自己的事干。”这是九连城镇居民的心里话。振安区不断探索完善党建引领网格化治理,把支部建在网格上,把党员定责在网格中,把部门联动在网格内,把服务便捷在网格里。“这都到吃饭的时间了,刘凤艳又去哪里了?”“她不是去给小区里5栋3单元的王大爷送药去了嘛!早上王大爷给她打电话说降压药没有了,她怕王大爷着急,一买回来就给送去了。”这是九连城镇龙头村九龙花园小区网格员刘凤艳日常工作中的一幕。她对网格里的居民一点一滴的付出和关怀,不仅温暖着老人,更感动了周边人,居民们都称她是贴心的“小棉袄”。用脚步丈量网格,用服务凝聚民心,用责任和谐平安。振安区网格员队伍已经成为基层治理“神经末梢”的一支重要力量,为维护社会和谐稳定献策出力,初步实现“小事处置不出网格,大事化解不出村镇”的目标,让网格里的温情日渐浓郁。作者:王卢莎11/17
- 【最美战疫人】特别能吃苦 特别能战斗本轮疫情发生后,市财政局机关及下属事业中心92名党员干部第一时间下沉到振兴区站前街道二三零社区、东晨社区、金桥社区,开展防控工作。全体下沉党员干部每天5:30前准时到达社区,配合社区开展核酸检测工作,承担核酸检测扫码、人员台账核对、喊楼通知、秩序维护、配合医护人员对特殊群体上门检测等工作,做到应检尽检、不漏一户。为解决寒冷天气下户外采集核酸的实际困难,他们因地制宜搭建简易帐篷和铁皮房,抵挡严寒,全力保障采集任务顺利完成。除完成核酸检测任务外,下沉干部还分成若干个组,承担大中型商超值守、监督扫码测温、社区内商铺巡逻、监督各类商铺张贴场所码、劝导流动商贩规范经营、劝导市民佩戴口罩等工作。全体下沉党员干部牢记初心使命,耐心解答市民各类问题,热情帮助有困难群众,克服了天气寒冷等不利因素及困难,连续奋战、坚决配合所在社区完成各项疫情防控任务,充分展示了财政干部特别能吃苦、特别能战斗的良好形象。成敏记者/刘海东11/16
- 辽宁丹东龙泉村:返乡创业 大棚孕育新希望11月14日,丹东市振安区汤山城镇龙泉村1组侯家堡子恒基农业的大棚园区里,一栋栋大棚排列整齐。走进其中一栋,暖意扑面而来,一排排草莓苗生机勃勃,绿油油的叶子下绽放着点点白花,青涩的草莓果沉甸甸地压弯了茎叶。大棚主人于程淼正在调节暖棚里的温度。“还有一个月草莓就要陆续成熟了,这一个月是提高果实品质的关键时期。”于程淼丝毫不敢懈怠,认真观察棚内温度,及时调节。“活干得越细致,出的果越好,而且温度控制这方面每天不一样,就得好好盯着。”今年是于程淼返乡创业的第二年,他希望能有个好成绩。出生于1993年的于程淼是土生土长的丹东人,毕业以后在外地开了一家民宿,虽然生意不错,但是他的心里总是少一份踏实。于程淼的父母在东港了解到草莓种植,看到别人在草莓棚里种出了好日子,于程淼萌生了回乡创业的想法。他收拾包裹回到家乡,利用已有优势,发展大棚种植产业,成立了辽宁恒基农业发展有限公司。面对这片熟悉的黑土地,他的心才真正安定下来。于程淼拿出多年积蓄,一口气搭建了20个大棚、11个暖棚、9个冷棚,其中有5个蓝莓棚、6个草莓棚,总占地面积140多亩。“年轻人都想去大城市闯一闯,但是我想回到家乡做一个勤劳的新农人,在这片生我养我的土地上有一番作为,也希望我能为家乡的发展尽一份绵薄之力。”于程淼说这句话的时候,眼里充满了希望。小小一抔土,也有大学问。虽然草莓和蓝莓已经是丹东的老牌特产,但其中涉及的农业知识和种植经验对于于程淼这样的门外汉来说还是既陌生又困难。选种、栽种、补光、控温,可以说是一步一坎。但是他没有畏惧,“既然开始了,就没有放弃的道理。”只这一句话,于程淼便把自己闷进了棚里,一年365天他几乎天天在棚里研究琢磨。“以前没有接触这些,农业知识的难度超乎了我的想象。但是好在可以请教的人有很多,我可以多问多学多取经。”于程淼笑着说。除了向别人请教,于程淼也利用网络充实自己的农业知识,还时不时和别人探讨种植时遇到的问题和解决办法。为了更好地照顾大棚,他还在园区附近买了几间水泥房,吃住用都在园区,打定主意和这些“拦路虎”战斗到底,誓要种出好果子。去年忙碌了一年,收成却不尽如人意。日日泡在棚里的于程淼深知其原因,由于刚刚接触农业种植缺乏实际经验,从一开始的果苗选择环节就出了问题,选择的果苗质量不高,爱生病,直接影响了果子收成和质量。再加上大棚数量多、体量大,草莓成长期的管理也捉襟见肘,综合影响下形成了去年的惨淡结局。于程淼能坦然面对不理想的成绩,少不了家人的支持。父母为他提供“大棚种植经验”,女朋友也对他充满信心,时刻鼓励着他。除此之外,丹东草莓本身的巨大品牌影响力也是让他可以塌下心来闷头干的重要因素,“啥事第一次干都是这样,随着我们园区日益完善,我相信问题会越来越少,结果也一定会越来越好。”于程淼坚定地说。今年,于程淼格外注意果苗的质量,为了避免去年的错误再次重演,他选择自己育苗,平日里加强苗床整理,提高排水能力,搞好土壤封闭等方面,今年的果苗质量较去年有了很大提升。在大棚管理方面,于程淼也积累了不少经验,指挥工人管理大棚时更加游刃有余。闲暇时候,于程淼还喜欢玩玩短视频,记录自己生活的同时也了解学习短视频的制作和运营。“等我慢慢掌握种植方法,有了好果子,就可以打造一个品牌,到时候就可以利用线上销售,拓宽我们的销售渠道,让果子卖得更好。”于程淼说。作者:郑鑫11/16
- 【最美战疫人】这里有群“六边形战士”战“疫”刻不容缓!疫情发生后,振安区下沉干部闻令而动,闭环进驻高风险小区,化身为“六边形战士”,筑牢疫情防控安全网。战“疫”关头尽显勇毅振安区委宣传部工作人员殷刚主动请缨,下沉到高风险区担任小区“点长”。他带领15名区直下沉干部与10名市直下沉干部配合,各项防疫工作安排得井井有条。他积极协调相关单位,多方寻找渠道购买药品,保证居民顺利就医,对特殊群体格外关注、关照……同时,拿出宣传工作者善于观察、善于思考、善于交谈的看家本领,向居民宣传疫情防控政策,解答群众疑惑,让居民安心居家。快递恢复后,赶上了“双十一”,大件小件接踵而来。殷刚和队员们在入户送物资的同时,还要送快递。他每天和快递公司对接,带领组员们清点数量,按照楼号、单元分配,逐一打电话询问门牌号、核实快递单,之后挨家挨户送到居民手中。当好“送货员”保障居民生活在小区居民居家隔离的日子里,振安区珍珠街道7名同志进驻丹建新时代A区,承担起物资采买、配送的任务。三进高风险区担任“点长”的吴凡,迅速进入角色,摸清居民信息,组建物资保供群,每天晚上收集汇总居民采购需求,第二天物资抵达后进行分拣,及时配送。3名队员奔波在小区各个单元,累计为126户居民运送物资500公斤以上,发放爱心蔬菜包126份。针对需要购置药品居民,他们做到及时响应、全时保障。当好“消杀员”消除潜在隐患在做好全面个人防护的前提下,两名队员身背20公斤重的消杀设备,忍受身着防护服的闷热和雾化消毒水造成的视线模糊,对每个单元的走廊、楼梯、电梯间、墙壁、垃圾桶等公共区域进行全方位、无死角消杀,从里到外、不漏一处。当好“联络员”解决群众急难“我每天都要去医院做透析,现在被封在楼里,去不了医院。”11月2日,一位王姓居民一大早打来电话。大家马上联系医院,专人专车接送居民去医院透析。有儿童生病,队员们第一时间联系市中心医院医生前往振安区医院问诊。看到眉头紧锁的家长脸色“放晴”,大家的心才放了下来。进驻小区以来,他们累计为居民解决实际困难25件,协助就医12人。不止于此,队员们还是“垃圾转运员”,将每户的垃圾经消杀后装进医疗专用垃圾袋再安全转运;化身“送餐员”,为独居老人送一日三餐,登门了解日常所需;化身“宠物饲养员”,按时给居民家中宠物喂粮喂水、清理便便;化身“护理工”,为患病卧床老人上门服务……不惧艰险、守卫群众、甘于付出,用行动筑起坚不可摧的抗疫堡垒。记者/王玉11/15
- 辽宁丹东:中国长城研究院课题组来宽甸调研长城历史文化资源11月10日,记者从丹东市宽甸满族自治县文旅广电局获悉,近日,中国长城研究院院长赵琛带领《长城精神与文化内涵的辽宁特质研究》课题组来宽甸进行长城历史文化资源调研。在为期一周的调研工作中,课题组详细了解了宽甸长城资源基本情况,查阅了长城档案,并实地考察了宽甸博物馆、“宽甸六堡”、挂房子石墙址、白菜地边墙、兴隆堡烽火台、小荒沟、浑江口等地,对部分长城遗址进行了航拍、测绘、3D建模与复原。赵琛多年来致力于长城研究,学术成果丰硕。经实地调研和查阅长城资料,赵琛认为位于宽甸红石镇的兴隆堡烽火台是目前鸭绿江边中朝边境最东端的烽燧,即万里长城东端第一燧,该烽火台位于虎山长城东侧直线距离68公里,型制上分析有可能是早期长城遗迹。作者:吕宝林11/15
- 【最美战疫人】不遗余力服务群众用真心温暖群众11月2日下午,东港市交通运输事业发展服务中心的高建秋接到紧急通知,立即前往鑫域蓝湾小区参加防疫工作。他没有一丝犹豫,简单交接工作后便入驻小区。这是他第二次进入高风险区参与疫情防控工作。一线抗疫工作,时刻考验着人的体力和耐力。高建秋与社区工作人员完成集中隔离人员转运和居家隔离人员安抚工作后,已是第二天凌晨。刚想休息,就接到集中隔离人员打来的电话。原来,这名隔离人员需要长期服用某种药品,而这种药品只能在指定药店购买。高建秋立即行动起来,联系药店经营者,买到该药品后,第一时间送到隔离人员手中。群众的连声致谢打消了他一宿的疲惫,重新打起精神,跟随社区工作人员开启了新一天的工作,一直忙到后半夜才得以休息。连日来,只要群众有需要,他就及时出现解决问题。“每天爬楼梯的次数,都数不过来。”高建秋说,做好群众情绪安抚工作至关重要,在这个初冬,他会用一颗真诚的心温暖每一位需要帮助的群众。不惧风险当先锋市委党校下沉包保的黄海社区所辖多为老旧小区,无物业管理,居民数量多,人员流动性大,防控难度较高。关键时刻,党校6名下沉干部挺身而出,承担风险区24小时执勤工作。他们给封控楼内居民送蔬菜包等物资,帮助居民购买急需药品,并与5户特殊困难家庭开展结对帮扶,承诺如有问题24小时随叫随到。蓝色应急帐篷稳稳地安扎在封控楼下,给楼内的居民吃了一颗定心丸。一天早上全员核酸采样后,下沉干部在帐篷里发现一张纸条,上面写了一首名为《感言》的诗,落款是黄海社区8号楼居民。其中两句这样写道:“鸡蛋猪肉家里送,真为百姓解难题;战胜新冠夺胜利,众志成城全无敌。”周璇记者/张瑞张研11/14
- 抗美援朝口述历史纪录片《铭记》第一百七十二集 怀印风 :受伤重返战场的通讯员11/14
- 【最美战疫人】汇聚战“疫”力量 筑牢“红色防线”振兴区纤维街道军楼社区所在网格中的福春市场是本次疫情的“重灾区”。军苑新村小区、福春二小区检测出多例阳性。市教育局派出的首批下沉干部,进驻了这两个“最危险的小区”。每天5点半,点长、分点长便带着下沉干部们一边嚼着面包,一边穿上“大白服”。准备完毕,大家来到一栋栋阳性感染者的居民楼,逐户采集核酸样本。七八趟跑下来,第一次经历这种场面的同志们有些吃不消了。中风险居民楼的上千名群众采样完毕后,已经是中午12点多了。还没来得及歇一下,同志们又接到了新的任务:给居民配送蔬菜。大家随即把政府免费给百姓发放的200余份肉和蔬菜包卸下车。“大爷,有什么需要?”“大姐回家吧,请配合我们的工作……”在卡口值守的同志们用诚恳的态度、贴心的服务,筑成了一道阻挡病毒传播的坚强屏障。万籁俱寂的寒夜,帐篷里的灯光一直点亮着,下沉干部们正在为高风险地区的群众24小时值守。冬天的夜晚格外漫长。值班的同志们心里思念着家人,更盼望着疫情早日结束。市水务局负责的五一八社区,现有居民782户、1423人,全域为中风险区,含高风险区6处。疫情防控形势严峻。19名下沉同志组建了核酸检测组、消杀组、后勤保障组等,成立了市水务局下沉五一八社区疫情防控临时党支部,与社区居委会共同完善防控方案和具体措施,全身心投入到疫情防控各项工作中。在做好疫情防控工作的同时,下沉同志对社区常住人口信息台账进行了核实勘误,为下一步保供、就医、特殊群体的民生服务保障工作打下坚实基础。这几天,在振安区珍珠街道绿丹江苑小区,防疫“突击队”的队员们入户做核酸采样、配送物资、清运垃圾、解决难题……“突击队”成员来自振安区委组织部、区退役军人事务局、区教育局等单位,多数都是90后,他们用实际行动在小区里筑起了“红色防线”。大疫大考方识烈火真金。疫情发生后,振安区委组织部征召敢担当、勇作为、讲奉献的党员干部,组建防疫“突击队”,共吸纳队员135名,其中35岁以下的年轻干部58名,划分成攻坚突击小队22个,随时进入中高风险区为百姓提供服务。“喷洒消毒水一定要细心,不能留有任何死角,这关系小区50多户、100多人的安全。”每次消杀前,小区“点位长”都要反复叮嘱队友。穿好“大白”,戴上手套,背上消毒装备……天气逐渐转凉,可一场消杀下来,大家还是累得满头大汗、气喘吁吁。每天13点,下沉干部全副武装从一楼走楼梯到最高层,挨家挨户将居民放在门外的垃圾收走。“第一天我们干了两个多小时,现在熟练了,一个小时就搞定了。”他们这样说。更有下沉同志被戏称为“搬运工”,每天上下楼梯为三个单元的居民送生活物资,微信步数每天都超过两万步。截至目前,突击小队积极协调解决供热维修、患病就医、物资输送等群众急难愁盼问题286件,小区微信群内获赞210余次,用实际行动诠释了党员干部的责任担当。记者/姜慕馨王洪满11/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