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鸭绿江之窗
当前位置:首页 > 人文丹东
人文丹东
  • 【最美战疫人】坚守防疫一线 守护居民平安
    每天穿梭于街区小巷中,行走3万余步;连续14个小时值守在出入管理口……这就是于国峰参加抗疫工作的日常写照。10月29日,振兴区委政法委工作人员于国峰成为第一批下沉干部。30日凌晨,他赶赴永昌街道宾馆社区,参与静态管理工作。辖区内老年人口基数大,有部分居民还不知道已经进入静态管理状态,于国峰会同其他9名同志通过喇叭喊、当面告知等方式扩大通知范围。遇到不了解政策的老年人就一遍又一遍地解释。第一天,光是那条近千米的宾馆路就走了几十个来回,腿像灌了铅一样重,嗓子也喊哑了。随着防疫措施的调整,防疫任务逐渐从街区巡逻变为在出入口执勤。于国峰主动改变工作方式,针对管辖范围采取定点与步巡相结合的方式,保证值班效率和管理质量。另外,作为单位联络员,他及时协调对接相关工作,保证上级的安排部署迅速落实。这段时间,于国峰一直坚守在执勤点上。他和所有下沉干部一样,守护着百姓的平安与幸福。记者/王俊
    11/11
  • 辽宁丹东:八旬老兵圆了寻亲梦
    “我是一个老兵,想找到自己的亲姐姐。”近日,一位年过八旬的老人来到丹东市公安局振安分局珍珠路派出所求助,希望民警可以帮助其实现多年来的愿望,和姐姐团聚。虽已耄耋之年,老人的身体却站得笔直,黑色外套里干净整洁的绿色军装格外显眼。老人称,因退伍后长期居住在黑龙江省,与远在丹东的姐姐失联多年,想趁现在还能走得动与姐姐团聚。民警详细询问了其姐姐的具体情况,但因年代久远,相关的线索少之又少,给查询工作增加了不少难度。民警没有放过任何细节,立即通过查询人口系统、调阅户籍档案等方式,找到了近十个与老人姐姐信息相似的人员,并逐个打电话核实相关情况。功夫不负有心人,经过两个多小时的努力,终于找到了老人的姐姐,对方接到电话后十分高兴,马上赶到派出所与老人相聚。“谢谢你们,让我在有生之年见到了失散多年的姐姐!”老人热泪盈眶,握住民警的手激动地说。作者:唐羽廷
    11/11
  • 【最美战疫人】请党放心,战“疫”有我
    疫情就是命令,防控就是责任。市审计局闻令而动,第一时间与浪头镇浪头社区对接,领导带头、党员先上,配合社区调度安排,保质保量完成疫情防控任务。穿上防护服的那一刻,审计干部以饱满的斗志和高度负责的态度开展各项工作。在核酸检测点,下沉干部全力协助社区工作人员、医护人员做好消杀、维护秩序、辅助扫码、填报信息等工作。遇到对政策不理解的群众,大家用老百姓能听懂、听得进去的话语,一遍又一遍耐心解释,晓之以理、动之以情,用心安抚。为切实打通生活保障“最后一米”,大家第一时间为所负责的低保户、孤寡老人上门配送爱心蔬菜包,让特殊群体感受到政府的关怀和温暖。面对复杂的疫情形势,审计干部不仅是“经济卫士”,更是人民健康的守护者,不分昼夜、不计风雨坚守一线。送摔伤老人就医11月6日上午10点多,市人社局下沉干部正在振兴区永昌街道英华社区参与核酸检测和卡点巡街任务。突然一名群众从小区跑出来求救,说她母亲在家中摔倒,需要帮忙送医。市人社局五位同志快速跑上楼,原来是一位90岁老人在楼梯处摔倒,头脸多处受伤。在确认老人别处无伤后,大家慢慢扶起老人,先用毛巾对伤口进行紧急包扎。随后,三位同志一路护送老人,与家属一同将老人送到市中心医院,并协助挂号和CT检查。老人的女儿不住地道谢。看到老人情况稳定,三位同志返回防疫岗位。记者/王玉
    11/10
  • 【最美战疫人】五入风险区,真汉子!
    “我是共产党员,有闭环服务的经验,请组织放心,让我去!”10月31日,得知自己所在的振安区鸭绿江街道东平嘉苑小区有一栋楼被确定为高风险区时,鸭绿江街道办事处工作人员、31岁的李奇霖主动请缨,带队进入高风险区。李奇霖和队员们每天穿着防护服穿梭在各个楼道,配送物资、清运涉疫垃圾、配合上门核酸采集、环境消杀等工作“驾轻就熟”。这已经是李奇霖第五次进入风险区了。“每次最少7天,算下来,我待在高风险区最少有一个多月时间。”李奇霖说。让他印象深刻的是上一轮疫情赶上连雨季,“睡在帐篷里,每天身上里外都是湿的,没有地方洗漱。有一天早上睡到四点钟起来,发现整个帐篷被水淹了,鞋都冲跑了。”李奇霖笑着回忆。每天凌晨搬运物资,微信运动步数日均4万步,睡眠时间不足四个小时,忙到晚上七八点才吃饭……高风险区的考验,让李奇霖在战“疫”中迅速成长。尽管很辛苦,但李奇霖欣慰的是,每一次当他服务的小区解封时,居民们脸上那种喜悦无以言表。“这一轮疫情,保供更有序,服务更精准,工作人员分工细,各方面都井井有条。”李奇霖跟记者细数风险区住户情况。有一对80多岁的老夫妇,是他们重点关注的对象,一日三餐都是志愿者给这对老夫妇送到家里……有特殊需求的家庭,志愿者们随时联系、电话随访。“听到居民的感谢话语,就觉得值得和欣慰。”五进高风险区的抗疫经历,让李奇霖和群众紧紧地联系在了一起。“用实际行动扛起抗疫使命担当。”李奇霖告诉记者,作为一名年轻的共产党员,应该有责任和担当,哪里需要就到哪里去,为疫情防控贡献出自己的一份力量。记者/王玉
    11/10
  • 辽宁丹东:关爱抗美援朝老兵
    近日,丹东市退役军人事务局、宽甸满族自治县退役军人事务局、宽甸满族自治县检察院以及宽甸满族自治县石湖沟乡工作人员走进亮子沟村93岁抗美援朝老兵邹云的家,向老人致以最真诚的问候和崇高的敬意,感谢他为保卫国家作出的贡献。大家与老人亲切交谈,详细了解其身体状况和生活情况,并送上了慰问金。不久之前,老人家中因意外失火,宽甸退役军人事务局向上级部门反映,为老人争取补助金。宽甸检察院在接到救助申请后,通过实地走访,为老人争取到司法救助金。石湖沟乡党委政府也多次帮助老人解决生活难题。“党和政府没有忘记我们,我所做的一切都是值得的。”邹云说。宽甸满族自治县退役军人事务局将以纪念中国人民志愿军抗美援朝出国作战72周年为契机,立足解决退役军人生活难、就医难、住房难等问题,切实为退役军人办实事、解难事。作者:王一淞
    11/10
  • 点赞丹东社区大白!77名网格员筑牢疫情防线!
    花园街道昆源社区77名网格员筑牢疫情防线疫情发生后,振兴区花园街道昆源社区活动着这么一群人,他们第一时间冲锋在前,协助社区开展各项防疫工作。他们身兼数职,在宣传员、排查员、组织员、服务员、守门员等不同角色中来回切换,他们就是昆源社区的77名网格员。在宣传防疫要求时,他们是疫情防控的宣传员。“做完核酸,抓紧回家,戴好口罩,做好防护……”每天清晨,辖区内都反复响着网格员沙哑的声音,他们对聚众扎堆、私自串门的居民进行说服教育,带头做好疫情防控宣传,凝聚战疫正能量。全员核酸采样时,他们是疫情防控的组织员。他们在各个点位协助医护人员做好每轮核酸检测,坚决做到不漏一户、不落一人,主动配合核酸采样、扫码、登记台账等工作,同时负责中高风险区或从疫情发生地返回的重点人群的健康监测和跟踪。在摸底排查时,他们是重点人群的排查员。充分发挥人熟、地熟、情况熟的优势,全面开展地毯式摸排及信息采集录入工作,精准掌握网格点内户数、人员等具体信息,建立疫情防控网格点信息台账,按要求做好疫情防控信息上传下达。群众居家隔离时,他们是疫情防控的服务员。为做好网格内群众居家隔离的后勤保障工作,网格员细心记录网格内群众的生活需求,不厌其烦地为群众购买生活用品、必需品,解决群众基本的生活需求。在值班站岗时,他们是疫情防控的守门员。每天全员核酸检测工作结束后,各个网格员就肩负起自己网格的流动巡查工作,对于进出小区居民进行登记、测量体温、查验健康码、行程码,认真负责网格点内人员的进出管理。正是有了他们的无私协助,才能守住疫情防控的“严”,也尽显管理的“暖”。九道街道九道社区电话问询暖心走访疫情发生后,元宝区九道街道党工委严格按照区委、区政府要求,认真落实疫情防控工作,充分利用红枫党员志愿服务队开展党建引领基层社会治理工作,切实保障疫情期间特殊人群生命健康和基本生活需要。连日来,九道社区在辖区范围内开展电话问询、暖心走访专项行动。由于九道街道处在城乡结合地区,贫困低保居民较多,社区在已建立的“社区特殊群体基础信息台账”基础上,进一步完善孕妇、透析及放化疗病人等特殊群体,低保人员、特困人员等困难群众,居家隔离健康监测人员等其他需要重点关注人员台账,统计出独居老人13人,低保、特困人员31人,重点关注人群45人,台账信息的完善,便于下一步电话问询和走访工作的开展。社区工作人员以社区网格管理区域为单位,开展电话问询暖心行动,重点询问身体健康情况、生活物资、就医用药及其他服务需求,认真记录群众的困难和需求。在排查完需要帮助的特殊人群信息后,社区工作人员立即行动起来。下沉九道社区第一书记杜颖通过电话问询了解到,87岁的独居老人张书麟,疫情期间蔬菜储备不足,便自掏腰包购买青菜,送到其家中。随后,杜颖又走访了2户老人家,分别送去了牛奶、蔬菜和米面等生活用品。通过唠家常,拉进与独居老人的距离,为他们讲解防疫知识,叮嘱疫情期间减少不必要出行,社区还为他们准备了两包医用防护口罩,帮助他们安全度过疫情防控期。此次行动不仅为辖区内独居老人送去了生活用品,更是以实际行动体现了政府对辖区老人的亲切关怀,让他们真切感受到温暖,同时社区呼吁更多志愿者加入其中,为社区的和谐稳定出一份力。太平湾街道太平湾社区疫情下的“网格坚守”疫情发生后,振安区太平湾街道太平湾社区网格员们团结一致、身先士卒,在街道党工委和社区党委的领导下,努力为抗击疫情贡献着力量。刘琨是社区“两委”成员,也是辖区网格长之一,疫情期间,她承担了上门采集核酸的任务。每天上午她需要辗转在20多栋六层楼之间,为行动不便的老人采集核酸,下午还要和社区党委其他成员召开例会综合研判当天防控进展情况,晚上再与其他同事一起准备第二天的核酸检测需要的物资、数签、贴码。社区居民每天都能看到她骑着电动车在楼宇间奔波的身影,亲切地称呼她“拼命三娘”。网格长陈庆婉除了到辖区企业和养老院采集核酸外,还要承担外来人员的报备、对居家隔离人员的政策宣讲和门磁安装。由于隔离管控人员到达的时间并不固定,因此要处于随时待命的状态,作息时间永远是不规律的,可她从来也没有抱怨过。网格员张淑芬每日摸排工作从来不松懈,一遍遍反复核实比对管辖范围内的每户居民信息,因她的认真细致、到位,没有漏掉任何一名外地回来的人员,全部实现报备,消除了一个个疫情扩散的隐患。自太平湾街道以党建引领网格工作深入开展以来,7个网格党支部、19个党群连心户、19个党员中心户等红色半径发挥了巨大的作用。群众有什么疑问都可以随时解惑,党和政府的有关政策措施也可以第一时间宣传贯彻到户。虽然现在疫情还没有结束,但是太平湾社区的居民说:“有党和政府的领导,有这些网格员们的辛勤努力,我们一定支持配合,早日共同战胜疫情。”广济街道平安社区隔离病毒不隔爱疫情发生后,元宝区广济街道平安社区党委结合社区情况,停止辖区内的一切活动,认真做好居民的情绪疏导,协调居民的生活保障,为居民提供各种便利工作。11月5日,平安街33号楼有一例确诊病例,由于长期卧床,无法行动,社区工作人员和下沉干部,一起为其穿衣服,推轮椅帮其完成转运工作。家住御景苑小区的独居老人,因身体不适拨打120到医院就诊,就诊后自己无法回家,便求助社区。社区党委书记和元宝区信访局下沉干部杜刚,一起开车去医院接老人回家,安顿完毕后,老人连连感谢。辖区一位居民因其家人需要长期插管,但是所处为封控区域,不能正常出入,于是社区帮助联系医护人员,为医护人员准备二级防护,上楼为居民换管。社区工作人员勇担责任,为辖区居民做贡献。他们相信,当无数人的大爱汇聚在一起时,这场疫情就一定能早日结束。站前街道东晨社区仇毅军古稀退役军人冲在“疫”线疫情发生后,振兴区站前街道东晨社区年过古稀之年的仇毅军第一时间冲到一线。既是退役军人也是党员的他,当起了东晨社区的志愿者。在园林小区路口总能见到他的身影,他用无言的行动为小区默默值守。已经退休的他,大可以在家里躲清闲,可他为了小区居民的安全,选择奉献一份薄力。协助社区做好核酸检测的各项工作、为空巢老人送盒饭,他用实际行动与疫情战争到底,充分彰显了退役军人的奉献精神。下沉干部助力社区疫情防控市教育局与振兴区房屋征收管理服务中心下沉干部,积极参与到振兴区纤维街道纤维一社区的全员核酸检测工作中,场所码登记、保障排队秩序、值守站岗……他们用满腔热血冲锋在前,用实际行动践行党员的初心使命,诠释党员的责任担当。抗美援朝纪念馆下沉干部,在元宝区七道街道城隍庙一社区、城隍庙二社区、铁路新华社区,协助社区做好疫情防控的相关工作。同时做好群众的政策讲解、心理疏导及困难群体的帮扶工作。他们结合工作实际,采用了许多灵活多变的工作办法,取得了显著的成效,得到了社区工作人员的好评。市自然资源局全力协助振兴区临江街道南桥社区开展疫情防控工作。自今年7月以来,市自然资源局已累计派出7批下沉干部、105人次参与社区常态化核酸检测工作。他们一方面协助开展全员核酸检测工作,另一方面为社区捐赠了生活保障物资。市自然资源局将持续协助社区开展疫情防控工作,通过防控举措再细化、再落实,坚决守好疫情防控防线,形成群防群控良好局面。记者|张津硕
    11/09
  • 记辽宁省十佳新闻工作者孙玲玲
    进入丹东日报社工作二十多年来,孙玲玲像当初选择新闻学作为高考第一志愿一样,始终如一地坚守自己的新闻理想和职业操守。这份对于新闻事业矢志不渝的初心和使命,让她成长为一名政治素质优、业务能力强的党的新闻事业的优秀战士。前不久,孙玲玲被授予“第十六届辽宁省十佳新闻工作者”称号“脚力、眼力、脑力、笔力”,从事新闻工作二十多年来,孙玲玲践行“四力”、踔厉奋发,以“我是一块砖、任党往哪搬”的精神听从组织安排,先后在丹东日报、鸭绿江晚报的时事部、读者来信部、理论评论部、时政新闻部、经济新闻部、出版部、文化周刊部等近十个业务部门任记者、编辑、责任编辑、部主任。不同战线、部门、岗位的历练,丰富充实了她对各行各业的深入了解和观察社会的多维视角,更让她在理论——实践——理论的能力提升链条中不断淬炼成长,从而成为新闻业务多面手。为给饱受楼间距不达标之苦的居民争取合法权益,孙玲玲撰写了评论《给采光权加点“钙”》;聚焦民营企业主动出击、摆脱经营困境的经济类新闻《华瑞之“牛”以“危”当“机”》;为生态环保、可持续发展理念鼓与呼的通讯《让绿水蓝天永驻——对推广应用“水源热泵技术”的思考》;回望历史、激发爱国主义情怀的新闻策划《致远,归来——纪念甲午海战爆发123周年》;透视城市生活背后蕴含的媒体转型契机的新闻专题《暴雨中的新闻,是这样产生的——讲述文字背后的情怀,照片背后的故事,视频背后的现场》;探讨人的生命尊严的系列报道《临终关怀系列报道》等等,这些新闻作品或聚焦民生冷暖,或倾注人文关怀,或关注经济与社会发展,分别荣获辽宁新闻奖一等奖、二等奖、三等奖,中国地市报新闻奖,以及“丹东日报社年度最具影响力报道奖”等多个奖项。她本人,连续两年被评为丹东日报社业务能手,并荣获丹东日报“五星员工”、丹东日报社策划能手等荣誉称号。在融媒体发展大潮中,孙玲玲又以敏锐的时代触角和敢闯敢试的创新精神,见证并参与了信息时代造就的媒体转型。2017年,孙玲玲担任文化周刊部主任,她紧抓媒体融合转型契机,以丹东日报社为账号主体,主持开设了“文化丹东”微信公号,带领本部门人员运营、维护。继而,她先后策划、组织、创办“丹东中秋诗会”活动,主动找到丹东传媒公司合作,在丹东本土媒体中,率先通过新华社现场云、视频直播等融媒体手段,为传播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播丹东本土特色历史文化贡献了一份微薄之力。2018年,孙玲玲策划、创办“丹东文化名人堂系列公益讲座”,邀请丹东市委党校教授、丹东本土历史学者、国内知名作家等专业人士,分别以《经典永流传——中国古代部分名著简介》、《中国北方民族的世界文化遗产》《文物里的甲午故事》为主题,在丹东日报社会议室开设课堂,市民报名现场听讲,从而达成了丹东本土专家、作家、学者与市民面对面交流。每场讲座都以现场录制的视频在“文化丹东”公众号发布,让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丹东本土历史文化得以更加接地气地广泛传播。“丹东文化名人堂系列公益讲座”获评2018年度丹东日报社最具影响力策划奖。2020年以来,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让党的新闻宣传工作面临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双重挑战。刚刚担任总编办主任的孙玲玲,再次把自己对党的新闻事业的情怀坚守、使命担当融入到日常工作中,以身作则、率先垂范,带领部门同志以高度的政治责任感和使命必达的坚定信念,圆满完成各项新闻宣传指令、口径的接转,严守保密纪律,坚持精准传达,牢牢守住新闻出版安全第一道防线。总编办工作不同于业务部门,事无巨细而繁杂。尤其是疫情爆发期间,上级单位的各项新闻宣传口径、指令尤为频密,孙玲玲几乎每天都是从早到晚“机不离手”地连续工作十多个小时,还要负责随时汇总、上报各项工作材料。她像上了发条的机器,“连上厕所、洗澡都要带着手机”。两年多来,在社党委的大力支持和同事们的通力合作下,她负责的总编办以零延误、零失误、零遗漏的完美答卷,践行了守土有责、守土尽责的新闻出版安全防线“放哨人”角色。“铁肩担道义,妙手著文章”,无论在哪个岗位,孙玲玲都以永远的初心守望与责任担当,为讲好新时代的中国故事,为地方振兴发展,为确保新闻出版安全,燃烧着党媒工作者的韧性与智慧。
    11/09
  • 辽宁丹东英华社区:下沉干部帮受伤老人及时就医
    “我母亲摔伤了,急需到医院治疗,你们快来帮帮忙啊!”11月6日10时许,丹东市人社局下沉干部正在振兴区永昌街道英华社区参与核酸检测工作,突然一名居民从小区里跑出来求救。丹东市就业和人才服务中心下沉干部王志刚、李刚、郑皓文、赵新宇和赵连甲,立即跑上楼,发现是一位90多岁的老人摔倒在楼梯上,头部和脸部多处受伤,满脸鲜血。工作人员在确认老人别处无伤后慢慢扶起老人,用毛巾对其伤口进行紧急包扎。随后,由王志刚驾车,赵新宇和郑皓文负责搀扶照顾老人,陪同家属将老人送到市中心医院,并协助挂号和CT检查。随着老人情况稳定,3名下沉干部立即返回防疫岗位,继续做好点位群众的劝返工作。由于就医及时,当日下午老人已出院回家,老人的儿子对下沉干部的帮助表示感谢。作者:张津硕
    11/09
  • “90后奶爸”坚守防疫第一线!点赞社区大白~
    珍珠街道刘全“90后奶爸”坚守疫情防控第一线疫情发生后,振安区珍珠街道城管执法人员刘全,负责辖区社会面和店铺的管控工作,但随着辖区丹建A区成为封控小区,他转换身份,由“城管蓝”变成“防疫白”,毅然决然做第一批进驻封控小区的工作人员。当深夜收到单位的通知后,刘全紧急收拾好行囊,亲吻着仅有6个月大的女儿,踏上防疫征途。“今天有宝宝的视频吗?”“照片发原图给我看看呗!”“宝宝今天乖吗?”……这是初为人父的他与妻子的微信聊天记录。维护核酸检测现场秩序、扫码登记、发放物资、收拾医疗和生活垃圾……当遇到小朋友做核酸有抵触情绪时,他耐心地和孩子说话,让他们放松情绪;老人不会使用手机操作,他一遍一遍地耐心指导;居民排队做核酸,他来回地从队首走到队尾,叮嘱大家保持安全间距,并逐个核对辽事通码。因为夜间低温,工作量大,他身体有点吃不消,出现发烧头疼症状,但他小病不下火线,吃药继续工作,多次回去休息的机会都被他婉拒,一直扎根封控小区一线。他说:“现在人手不够,我还年轻,把轮换机会留给更有需要的人。”初冬寒风刺骨,刘全的双手和双脚都冻坏了,但他仍坚守岗位,他坚信,胜利就在眼前。“像我这样的‘大白’还有很多很多,许多人家里孩子比我还小,有的还需要照顾老人,但是他们都站了出来。不管是工作人员还是居民,大家只有一个目标就是疫情结束,喧嚣的城市烟火气重新恢复。”刘全说。永昌街道英华社区下沉干部帮受伤老人及时就医“我母亲摔伤了,急需到医院治疗,你们快来帮帮忙啊!”11月6日10时许,丹东市人社局下沉干部正在振兴区永昌街道英华社区参与核酸检测工作,突然一名居民从小区里跑出来求救。市就业和人才服务中心下沉干部王志刚、李刚、郑皓文、赵新宇和赵连甲,立即跑上楼,发现是一位90多岁老的人摔倒在楼梯上,头部和脸部多处受伤,满脸鲜血。工作人员在确认老人别处无伤后慢慢扶起老人,用毛巾对其伤口进行紧急包扎。随后,由王志刚驾车,赵新宇和郑皓文负责搀扶照顾老人,陪同家属将老人送到市中心医院,并协助挂号和CT检查。随着老人情况稳定,3名下沉干部立即返回防疫岗位,继续做好点位群众的劝返工作。由于就医及时,当日下午老人已出院回家,老人的儿子对下沉干部的帮助表示感谢。花园街道昆源社区居家隔离有温度社区帮忙暖人心疫情期间,振兴区花园街道昆源社区工作人员和网格员化身“外卖员”,各自按照社区网格划分,对接服务居家隔离人员,及时完成生活物资的购买配送,保障居民生活必需品的正常供应。11月6日一大早社区的电话就响了起来,一位正在居家隔离的孕妇需要一些生活必需品,希望社区工作人员能帮忙采买送上门。社区工作人员详细登记好后,通知网格员在做好自我防护的基础上,为居民采购所需生活物资。“我马上去给居家隔离人员买点水果、蔬菜和急需药品。”社区的网格员说。除了将物资配送到居家隔离居民家门口,社区工作人员还对60岁以上的老人和居家隔离的特殊人群,每天通过电话、微信问询是否有需求,帮助他们缓解焦虑情绪,确保老年人和隔离人员身心舒畅、心理健康。10月31日以来,昆源社区不仅为38户封控区居民提供了集中物资配送,还为居家隔离人员提供24小时跑腿服务,全力为他们做好后勤保障工作。九道街道九道社区红枫党员志愿服务队助力疫情防控近日,元宝区九道街道九道社区充分发动红枫党员志愿服务队,在疫情期间组织辖区党员志愿者迅速行动,冲在战“疫”第一线,多措并举,全力配合社区疫情防控各项工作。红枫志愿者闻令而动立即组成巡逻队,认真履行职责,安排辖区沿街各路口专人看守站岗,针对路边占道经营小商贩及居民,耐心劝说,严格做好防护措施;发动网格员加大宣传力度,营造辖区疫情防控的浓厚氛围,安全筑牢疫情防控安全防线。红枫党员志愿队深入群众中开展关爱帮扶。志愿者经常打电话询问辖区百岁老人周林德的情况,并走访辖区身患重病居民及独居老人,为他们送去生活物资。红枫志愿队伍一直在路上,九道社区也将一如既往地为群众送温情,当好群众的贴心人。纤维街道纤维一社区高瑾战“疫”显担当疫情发生后,市委组织部下派到振兴区纤维街道纤维一社区的第一书记、丹东职专教师高瑾,立即投身到疫情防控工作中,与社区工作人员一起恪尽职守,构筑起群防群治的牢固堡垒。自社区各网格开展全员核酸检测以来,高瑾便调配工作人员合理有序地开展核酸检测工作。喊楼、扫码、清运垃圾,只要人手不足的地方就有她的身影。面对工作人员,高瑾也给予了大家无微不至的照顾,当数名社区工作人员在狭小的社区内吃住,她立即联络物资供应,为大家送上了矿泉水、泡面、罐头等;针对封控楼管控,在工作人员人手紧缺的情况下,她向上级申请调配人员,为防疫工作增添力量。广济街道县前二社区居民为社区工作人员送温暖近日,社区工作人员闭环在社区,居住环境寒冷,辖区居民孙诗文得知情况后,来到元宝区广济街道县前二社区,为日夜坚守在抗疫一线的社区工作人员送去6个暖心“小太阳”,解决了抗疫人员的实际困难。社区帮办▲11月5日晚,市政法委下沉到振兴区站前街道三街社区的下沉干部杨雪晶在巡视期间,发现街上有一名老人走路姿势十分奇怪,上前询问后得知其是一名独居老人,今年69岁。老人由于身体疼痛,无法直立行走。杨雪晶立即联系社区找到了老人的家属,并陪伴老人等待家属,看到老人安全上车后才离开。▲近日,元宝区广济街道天后宫社区下沉的市政府外办干部,在全员核酸检测时,发现教堂路9号楼前暖气管道爆裂,便及时上报到社区。社区党委书记周东梅立即联系供暖单位,维修人员迅速赶往现场,用身体堵住爆裂点并快速维修,为居民的供暖提供了安全保障。▲近日,振兴区临江街道工业社区在排查居民供暖情况中,发现一户居民家里因暖气分水器套阀损坏导致无法供暖,市应急局下沉干部得知后,立即帮忙解决问题。简讯●日前,振安区太平湾街道组织辖区广大党外人士通过诗歌朗诵、红歌演唱等方式参加短视频征集活动。随着街道统一战线工作不断深入开展,街道党工委组织开展一系列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活动,宣传疫情防控知识和要求,引导党外人士围绕中心、凝聚力量,创造和谐互动的“大统战”环境。●近日,振兴区花园街道桃铁一社区党委、纤维街道福春六社区党委,分别为辖区困难群众发放米、面、蔬菜包等生活物资。同时,密切关注因疫情及寒冷天气对困难群众带来的影响,网格员主动排查暖气管道老旧破损情况。●振兴区纤维街道瓦房社区辖区居民赵明,帮社区做好后勤保障工作,为早日战胜疫情贡献志愿力量。记者|张津硕
    11/08
  • 【最美战疫人】抗疫一线的青春担当
    “小赵,是不是哪里不舒服?”11月3日一早,前来做核酸检测的大姨,老远就看见赵月在桌子后面蜷缩成一团。赵月看了一眼大姨,熟练地在本子上找到对方的登记信息并做好记录,虚弱地回答道:“没事没事,就是有点肚子疼。”赵月其实是生理期疼痛,不太好意思和大姨说。当天早上四点多,她不是被闹钟叫醒,而是肚子疼醒的。擦擦冷汗,匆匆吃个面包,又吃了一片止疼药,就穿好衣服摸黑出门了。赵月是市科技局的一名科员。24岁的她,去年才参加工作,但在抗疫战场上,却算得上一名“老兵”。今年4月下旬首轮疫情来袭时,参加工作仅半年的赵月第一时间报名下沉抗疫一线,值守同兴镇一处公路卡点。每天四点半左右上岗,一站就是一天。“虽然有椅子,但很少能坐,总会有需要核查的车辆和群众。”赵月回忆说,为做到严防死守,值班时“恨不得把眼皮撑起来”,确保不漏一车、不漏一人,精神高度紧张。一天12个小时站下来,腰腿酸疼,脚也是肿的。“晚上住在附近的工厂宿舍,躺在床上和父母微信聊天,不知不觉拿着手机就睡着了。”今年8月起,赵月下沉到滨江三号小区,参加核酸检测志愿服务。新一轮疫情发生以来,她累计登记居民信息600余户、2万余人次,凭借着对居民的熟悉,保障了核酸采集的住户准、底数明、台账清。记者/鞠鑫磊
    11/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