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鸭绿江之窗
当前位置:首页 > 人文丹东
人文丹东
  • 辽宁省丹东市凤城市姚峰:维修钳工的30年技能提升路
    辽宁省丹东市凤城市曙光汽车半轴有限责任公司出口法兰车间内,一名穿着灰色工装,戴着黑边框眼镜,体格健硕的中年人正蹲在一台车床旁检修,汗水渐渐从额头滑落,他的目光扫过车床的每一处,“故障找到了!”这是丹东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凤城市曙光汽车半轴有限责任公司维修钳工姚峰的日常工作。“车间的机器运作久了,难免出毛病,我是给机器‘瞧病’的。”姚峰说。姚峰正在检修设备。(来源:丹东市总工会)20世纪90年代初,姚峰从技校毕业。在学校里学的是维修钳工,上班后干的也是维修钳工,姚峰的人生仿佛已经设定好了轨迹,他只想着把活儿干好。在厂子里,姚峰一门心思琢磨着怎么将出问题的各种机械设备维修好。当年厂子里有好几位老师傅,姚峰就吃老师傅们的“百家技术饭”,这学一手,那学一门,没过多久,他就将老师傅们的技术学个精透,再没多久,他当上了维修班长。“有问题找姚峰”的名号不胫而走。2006年,姚峰来到凤城市曙光汽车半轴有限责任公司,仍担任维修钳工。偌大的车间里有60多台机械设备,包括姚峰在内却只有两名维修钳工,一白一夜两个人换班干,有段时间,另一名维修工离职,只有姚峰一人“白加黑”地负责车间设备的正常运作。“活儿不白干,钱挣得多,学到的技术更多。”姚峰始终认为,工人手里的活儿干不好,对不起“工人”这个称谓。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姚峰依旧“两耳不闻窗外事,一门心思只干活”,直到他听说了丹东市总工会举办技能大赛的事。2019年,丹东市总工会举办首届“振兴杯”职工职业技能大赛,“当时不想去,怕丢人。”踌躇再三的他,抱着试一试的心态报了名,这一比还真就比出了差距,姚峰最终获得了钳工组第七名。他找到了差距,更看到了进步空间。之后的几年中,姚峰不断精进技术,在2021年丹东市第二届“振兴杯”职工职业技能大赛上,再次参赛并一举夺魁。“我就是一个干活的,没想到能夺冠。”30多年来,姚峰只知道低头干活,殊不知一回首,早已霞光满路。作者:王雷
    11/24
  • 辽宁:丹东抗美援朝遗址普查新添红色陈列馆 空联司地下指挥所旧址布展开放
    历时4年实地踏访,丹东地区发掘的抗美援朝时期革命文物,其中认定的最有代表性的就是中朝人民空军联合司令部指挥所(以下简称空联司)遗址群。目前,空联司金崮村地下指挥所旧址已修缮一新并陈列布展。作为抗美援朝时期的最高联合作战指挥机关,这里见证了中国人民志愿军空军在血与火的洗礼中,从雏鹰展翅到雄鹰翱翔的战斗成长过程,对研究抗美援朝空军战史、开展爱国主义教育和国防教育,都具有深远意义。指挥所坐落在丹东市汤池镇金崮村的一个椅圈形山坳里,这里前方视野开阔,后方丘陵连绵起伏,便于隐蔽。如今,在半山腰的凹部,能够看到“空联司地下指挥所旧址”几个金色大字,在其前面是一架展翅欲飞的银色战斗机。70年前,志愿军空军无数次的作战命令,就是从这里发出,传向各个战斗机场,指挥着一架架雄鹰振翅翱翔杀向敌阵。从指挥所南部东侧口进入,顺着长约8米的通道而下,可见走廊宽敞,别有天地。这里共有通过两道走廊连接的10个房间,为中朝空军使用,分别为通讯、指挥、情报和警卫室等,其中最大的一个房间就是作战指挥室,空联司前后两任司令员刘震、聂凤智就坚守在这里指挥空军作战。这些房间已按原使用功能陈列布展,展陈有通讯、指挥器材、电话、军事地图等近200件,大部分是从空联司所辖的各参战部队征集上来的老物件。丹东市文旅局文博科科长李辉介绍,指挥所旧址为掘开式地下工事,现浇筑钢筋混凝土结构,建筑面积约1189平方米,使用面积约760平方米,顶盖厚达1.2米。1951年3月,为了便于同朝鲜人民空军统一指挥、联合作战,中国人民志愿军空军司令部组建了“中朝人民空军联合司令部”,统一指挥空军作战行动,即如今我们看到的“空联司地下指挥所旧址”。空联司遗存非常丰富,有发电站、指挥部、后勤部等机构。在空联司地下指挥所旧址陈列馆的展示墙上,王海、张积慧、赵宝桐等一张张空军战斗英雄的照片及一份份激动人心的捷报,记录着那些惊心动魄的骄人战绩。自1950年12月中国人民志愿军空军第4师进驻浪头机场准备参战开始,志愿军空军共有12个歼击航空兵师进驻丹东各机场。抗美援朝战争期间,空联司指挥所统一指挥、调度丹东各部和驻守在西丰、辽阳的“轰炸机指挥所”“冲击机指挥所”及所部参加对敌空战。展示墙上,陈列的两份部队“捷报”引人注意:其中一份上书《抵近射击的又一范例!1041部队陶伟同志在120公尺短距离内击落佩刀式敌机一架》,记录着空4师10团飞行员陶伟,冒着与敌机相撞的危险,一连三炮打得敌机凌空解体,首创120米近战歼敌的英雄事迹;另一份捷报上书《我夜航部队空战首次告捷:侯书军同志击落敌夜航战斗机一架》,记录着空4师12团副团长侯书军首次夜间战斗,歼敌制胜的辉煌往事。参与遗址普查调研的专家表示,遗址见证了抗美援朝战争中空军将士不畏艰险、保家卫国的英雄壮举,对遗址的展示利用,不仅彰显了我省红色旅游深厚的文化底蕴,更能够作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国防教育基地,传承红色基因、赓续红色血脉,弘扬伟大的抗美援朝精神。作者:商越
    11/24
  • 【最美战疫人】我们都是“服务员”
    “跑腿小哥”解决一日三餐11月14日、15日,振兴区永昌街道宾馆社区辖区内两栋单元楼被确认为高风险区域。市社保中心连夜组建工作专班,开展下沉志愿服务。在对特殊群众进行摸底排查时,发现在封控楼内居住着一名63岁的退役伤残军人,平时由其姐姐照顾日常起居,而其姐姐居住的单元也被封控。下沉干部主动上门联系,详细了解他的生活规律、三餐料理和用药情况,制定了详细的照料计划。其姐姐想把饭菜送给弟弟,下沉干部主动“跑腿”,每天三次上姐姐家取饭,再送给弟弟。姐姐每天通过视频看着弟弟把饭吃光,心里暖暖的:“真是给你们添麻烦了!太谢谢你们了!”弟弟的药吃完了,“跑腿小哥”又主动承担了药品配送任务。我们都是“服务员”在振安区某高风险单元值守点,一顶帐篷、两张床、一个小电暖气、几箱方便面和矿泉水,就是振安区人社局、区教育局、区财政局、区司法局、区统计局和区法院下沉党员干部们的全部“家当”。条件虽简陋,大家却毫无怨言,而是想方设法克服自身困难,耐心细致地落实各项防控措施,及时进行生活物资配送,为群众提供力所能及的志愿服务。每天早上6点开始,下沉党员干部对封控单元楼道进行消杀、运送生活垃圾、上门做核酸采样、运送物资、取快递、送药品等服务。每天往返30多趟为隔离在家的群众转接生活物资、代取快递,微信运动显示的“两万步”见证了在高风险点值守的每一天。“你好,我母亲今年83岁,独自在家,患小脑萎缩,想不起吃药怎么办?”了解群众求助后,下沉干部每天早、中、晚将药品按时送到老人手中。这处高风险单元有60周岁以上老人13名、80周岁以上老人3名,下沉党员干部与每一位老人家庭沟通,定制个性化服务。“众志成城、共克时艰,寒冬终将过去,春天定会来临。”下沉党员们互相鼓劲儿时这样说。记者/刘海东宋琳李美臻王玉
    11/23
  • 95岁老读者:《鸭绿江晚报》是我的“伴儿”
    日前,95岁的丹东市民于性跃老人来到丹东报业传媒营业厅,订阅2023年的《鸭绿江晚报》。他说,每天看报是自己多年的习惯,从《鸭绿江晚报》创刊时自己就关注这份报纸,晚报就是他的一个”伴儿”。“离不开了!”于老说,晚报内容生动、贴近群众,市民喜闻乐见,他非常喜欢看晚报上的小故事。记者|萌萌
    11/22
  • 【最美战疫人】哪里有困难和险情,哪里就有下沉党员干部的身影
    哪里有困难,哪里就有党员本轮疫情发生后,市交通运输局下沉党员干部第一时间与元宝区九道街道所辖九道、东尧、通乡、永宝4个社区对接,按时到达指定点位,全力做好核酸采样、社区管控、特殊群体服务等工作。截至目前,该局共派出下沉工作人员770余人次。从11月5日中午起,市交通运输局组织23名精兵强将,出动11台车辆,成立7支巡逻小分队,持续动态在所负责区域的街面巡逻劝导,真正让街道和社区“静”下来。从11月7日开始,按照市防指有序恢复生产生活秩序的要求,下沉干部在协助社区完成核酸采样后,迅速转场到社区内的商超、便利店、药店、理发店、银行网点等民生保障场所开展巡逻,协助张贴“丹东行”场所码,督促落实扫码、查验、测温等,确保疫情防控措施落地落实落到位。对于特殊群体,下沉干部提供一切便利,热情服务。哪里有困难和险情,哪里就有下沉党员干部的身影。筑牢基层“防疫墙”本轮疫情发生后,市工业和信息化局迅速行动,集结30多名党员干部下沉振兴区临江街道办事处鸿利社区,投入到疫情防控工作中。在鸿利社区,下沉党员干部与社区工作者并肩作战,恪尽职守、任劳任怨,持续忙碌在防疫一线:维持核酸采样现场秩序,为社区居民分发生活必需品,回收生活垃圾,用实际行动保障社区居民生命安全。有的下沉干部父母住院,有的家有行动不便的老人和幼儿需要照顾,但大家都毫无怨言地选择坚守。在工作中,下沉党员干部特别注重与社区居民的沟通交流,宣传防疫政策,得到了社区居民的认可和支持。“阿姨,您辛苦了!送您一块糖。”11月16日,前来做核酸采样的一位小朋友偷偷塞给了下沉干部一块糖后便跑开了。还有热心的居民送来写满祝福语的卡片。“我们所做的,人民群众都看在眼里,一颗香甜的奶糖、一张温馨的卡片就是对我们最大的肯定和鼓励!”下沉党员干部们说。下沉的党员干部还帮助有困难的居民解决暖气漏水维修、心理安抚、物资配送等20余个问题,将精准防控和人文关怀相结合,切实使广大居民体会到“病毒无情人有情”。除配合社区做好日常核酸采样外,下沉党员干部承担了辖区卡点值守、商户巡逻工作。他们通过实地走访每一户商户,宣传疫情防控政策,督促商家落实“丹东行”场所码有关规定。王有成记者/刘海东王洪满
    11/22
  • 【最美战疫人】践行初心使命 彰显担当作为
    同心战“疫”暖心服务疫情就是命令,防控就是责任。本轮疫情发生后,市委统战部迅速行动,第一时间选派40名机关党员干部,全力协助振兴区六街社区开展疫情防控工作。平均每天在岗15小时,步行近两万步……连日来,下沉干部积极配合社区完成核酸采样、秩序维护、群众劝导等工作,高质量完成卡点值守任务,不间断巡街巡逻,全力守护好人民群众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全力以赴与病毒赛跑,用实际行动擦亮党徽的鲜红底色。”下沉党员们异口同声。他们将各项保障工作职责及联系人电话及时公开,方便居民随时联系,每日进行“暖心问询”,详细登记57户居家隔离居民的生活所需,及时解决后对满意度进行电话回访。8名党员主动承担24小时值班值守工作,每天完成4个封控单元的消杀和垃圾清运任务,将政府保障物资、急需药品和物品送达至居民手中。“我是党员,为群众服务是宗旨,这次下沉让我更加了解基层群众,拉近与群众的距离,为群众的健康安全保驾护航。”下沉干部如是说。尽锐出战不惧疲劳党员干部尽锐出战,筑牢防疫第一防线。面对本轮疫情,市审计局累计派出41名党员干部驰援振兴区浪头镇浪头社区,不辞辛苦、不计付出、不畏艰险,接续奋战一线阻击疫情。11月7日,市审计局第一时间组建了包保专班,进驻浪头社区风险区域。排查防控隐患。包保专班由7人组成,全部是共产党员,包括4名60后、2名80后、1名90后,老中青结合,既是党小组也是“战斗队”。进驻风险区域后,承担起了核酸采样、协调流调、人员转运、物资保障、困难人群帮扶、环境消杀清理等繁重工作。11月13日,该区域风险降级解除管控,专班人员准备撤回居家隔离休整。11月14日,浪头镇新浪小区被划为高风险区域。包保专班全员放弃休整机会,主动请缨转战新浪小区。协助医护转运慢病患者。克服生理与心理疲惫,他们24小时值守管控,对隔离区域患严重心脏病、糖尿病、高血压及年纪较大行走不便的群众每日多次对接上门,解决群众实际困难,践行初心使命,彰显担当作为。记者/宋琳包芙蓉
    11/21
  • 【最美战疫人】基层“小网格” 展现“大作为”!
    11月16日早,寒风凛冽,振安区汤山城镇佛山村的网格员姜旭洁协助医护人员入户为行动不便的居民上门进行核酸采样。她手里拿着的,除了试管与采样签,还有为佛山村6组村民徐庆有购买的药物。突发疫情后,姜旭洁主动扛起责任,奔波忙碌在疫情防控的第一线,用实际行动诠释着基层网格员的“多面手”角色。汤山城镇现有网格86个,网格内党员779人。本轮疫情发生后,基层治理网格体系迅速运转,网格员们充分发挥人熟、地熟、情况熟的优势,迅速调整到“战时状态”,化身成防疫一线的“宣传员、服务员和排查员”,共同织就基层疫情防控网。每一处核酸采样现场,拉设警戒线、场地清理消毒等各个环节,都能够看到网格员的身影。网格员利用“大喇叭”、微信群,把消息第一时间传播到各家各户,引导督促居民按时前往核酸采样点采样,做到不漏一户、不落一人。核酸采样结束后,他们还利用数据分析比对功能,筛查未做核酸检测的人员名单,逐一电话核实人员流向,为落实精准有效管控措施提供数据支撑。网格员们不仅是“防疫志愿者”,还化身“服务员”“调解员”。根据定期下发的《网格问题“一单制”交办单》,网格员分时段、分批次走进所负责的区域,及时了解群众诉求,力争将问题解决在第一线。村组道路维修、垃圾清理、政策咨询等问题第一时间“早发现、早干预、快处置”,真正做到小事不出“格”、难事不出村。从11月初至今,全镇网格员累计解决群众诉求57件。盛雪记者/姜慕馨
    11/21
  • 抗美援朝口述历史纪录片《铭记》第一百七十三集 孙德山:枪林弹雨多面手 红色展览述情怀
    11/21
  • 丹东市5户家庭获评2022年辽宁省“最美家庭”
    近日,省妇联揭晓了100户辽宁省“最美家庭”,我市潘玉华等5户家庭获评2022年度辽宁省“最美家庭”。潘玉华家庭潘玉华,丹东市振兴区临江街道鸿利社区电业小区妇委会主任。多年来,潘玉华积极为群众做实事、办好事,在群众中积累了很高的威信,在她的带动下,电业小区现有5支巾帼志愿者服务团队、1个妇女之家、4个妇女微家、14个平安家庭瞭望哨。在带头服务群众活动中,潘玉华总是走在前,虽然没有工资、没有待遇,但潘玉华没有丝毫计较,每天走在服务群众的路上。潘玉华家庭夫妻和睦,尊老爱幼,团结邻里,乐于助人,是有口皆碑的模范家庭。她总是怀着一颗向善之心,倡导身边的人去帮助需要帮助的人,带动家庭成员和越来越多的人加入这个公益团队,用自己的实际行动诠释了奉献、友爱、互助、进步的志愿精神。张也家庭张也,丹东市消防救援支队临江后街特勤站分队长。他长期奉献、扎根基层、身经百战、苦练业务,处置现场超过1000场,抢救被困群众400余人,荣获三等功一次、个人嘉奖若干。2022年4月,丹东突发疫情,张也第一时间加入“党员突击队”,成为消杀工作的中流砥柱,共组织对隔离酒店、学校、医院等地开展消杀140余次,累计消杀面积超过5.4万平方米。妻子张海伦作为医护人员,主动请缨下沉社区成为核酸检测人员,到重点管控区域完成每日消杀工作。不一样的岗位,一样的坚守,他们用自己的实际行动,践行初心使命,给予彼此最特别的告白与陪伴。翟福贵家庭翟福贵,丹东市轮胎厂退休职工。翟福贵与赵国军结婚40余年,相处和睦、生活美满。翟福贵夫妇积极参与志愿服务活动,投身基层社会治理工作。2015年,主动请缨在自家设立“平安家庭瞭望哨”,将发现的家庭矛盾纠纷等不稳定因素反馈给社区并开展纠纷化解工作。多年来,二人共排查化解各类矛盾纠纷和安全隐患40件,建言献策10件,全部被社区采纳。夫妇二人积极配合社区工作,近3年来,参与疫情站岗、发放蔬菜包100余次,路长制站岗30余次。作为社区志愿者,参与创城志愿服务60余次,参与帮扶困难群众100余人次,让更多的人感受到平安大家庭的温暖。时淑娟家庭时淑娟,丹东市宽甸满族自治县石湖沟乡石湖沟村党支部书记、主任。她与丈夫杨哲大学毕业后返乡创业,先后成立宽甸信德菌业实验基地、宽甸天佑菌业有限公司,经营食用菌菌种培育、种植、产品开发,积极探索产业带动就业发展道路,带动近百户农户发展香菇产业,解决就业近30人。多年来,宽甸各个乡村的田间地头都留下了小两口传授食用菌种植技术、收购香菇的身影。2016年~2021年,时淑娟先后被推选为石湖沟村党支部委员、村妇联主席、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她将大部分精力用在村里日常事务,杨哲默默支持、毫无怨言。新冠疫情突发,时淑娟持续奋战抗疫一线,为增强工作人员身体免疫力,二人捐赠价值1.6万元的灵芝和孢子粉。国竞文家庭国竞文,丹东东港市小甸子镇小甸子村书记助理。2020年,硕士毕业的她成为东港市第一个响应号召回村任职的大学生。作为一名共产党员,她严格要求自己,在思想政治、电商销售、带头创业等方面都发挥着共产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以饱满的工作热情、扎实的作风,赢得了群众和同事的认可。小甸子村发展村集体经济,新建设一批温室大棚,她和男友党成柱承包3栋大棚研究草莓种植,二人彼此扶持,遇到难题一起研究,共同成长进步,大棚当年实现收益60万元。二人筹划扩大规模,果断卖掉了留作结婚用的婚房,新婚时既无彩礼、也没陪嫁,仅以8平方米的大棚看护房为婚房,吃住在大棚,以实际行动助推乡村振兴,带动周边农民致富。
    11/18
  • 【最美战疫人】​“工”克时艰,“会”聚力量
    “工”克时艰,“会”聚力量本轮疫情发生后,市总工会第一时间选派36名党员干部,下沉到元宝区七道社区、天后宫社区参与一线疫情防控工作。下沉干部协同社区工作人员开展排查摸底,做好居家隔离对象管控、核酸采样、卡点值守、特殊群体保障等工作,与社区党员干部、志愿者并肩作战。市总工会多方筹集专项资金,为困难职工、一线防疫人员送上暖心关怀。将符合条件的生活困难职工及时纳入工会帮扶范围,保障特殊时期生活困难职工的基本生活需要。市总工会微信公众号做好疫情期间职工群众的宣传引导工作,第一时间开设“关爱职工用心抗疫”心理减压疏导专栏,通过电话、咨询热线、网络微信等方式,为广大职工群众开通情绪疏导和精神抚慰服务,畅通诉求渠道。记者/刘海东
    11/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