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鸭绿江之窗
当前位置:首页 > 人文丹东
人文丹东
  • 辽宁丹东七道街道于家二社区:“青年大白”绽放青春力量
    社区是疫情防控的第一道防线,作为社区工作者,辖区的大街小巷,就是他们的战“疫”阵地;一部手机、一张嘴、两条腿,就是他们的战“疫”武器。在元宝区七道街道于家二社区,有一群因疫情防控而走到一起的青年志愿者。他们在社区工作人员潘梦新的组织下,成立了“青年大白”志愿者服务队伍。在疫情最严峻的时刻,潘梦新和她的队伍驻扎在优山美地小区,用钢铁般的“硬核”防疫书写着“不负韶华、不负时代”的青春诗篇。“之所以取名‘青年大白’,是因为团队成立之初的几名志愿者都比较年轻。”据了解,“青年大白”志愿服务队伍有20多人,以青年人为主,来自国企、房地产、餐饮等各行各业,还有“00后”的学生。队伍成立以来,积极响应各级党委号召,全力参与一线疫情防控工作。潘梦新是七道街道于家二社区工作人员。疫情发生后,她第一时间冲在疫情前线,她和志愿者服务队员们共同努力,配合组织核酸采集,开展疫情防控工作。“我负责优山美地小区的一部分,这部分里有500多户居民,但人数实质上比已知的台账人数多,还有很多因为疫情而留滞在此的人。”潘梦新和“青年大白”们一起对小区居民情况进行重新摸底,重点摸排卧床、重病、孕产妇等行动不便人员,建立特殊人群台账,及时了解他们的需求,掌握他们的情况。“对于‘青年大白’来说,防住了疫情,就守住了家园,而对于我,这就是责任。”潘梦新说。
    09/01
  • 辽宁丹东:近郊游市民偏爱红色印记
    “妈妈,当年那些抗日战士冬天睡在这大石头缝里得有多冷呀?”几天前,丹东市民梦霞一家去宽甸天桥沟景区游玩,在参观东北抗联遗址时,她13岁女儿问道。8月29日,孟霞接受采访时告诉记者,之所以选择去红色旅游景点度假,就是让孩子在观光赏景中接受红色精神洗礼,没想到的是,天桥沟东北抗联医院、抗联宿营地的艰苦条件给孩子触动很深,此行让她深刻理解了课本里的爱国主义和革命传统教育内容,表示以后一定好好学习做个对国家有用的人。记者了解到,今年暑期丹东市东港大鹿岛、獐岛、凤城蒲石河红军洞、凤凰山解放纪念碑、宽甸天桥沟东北抗联遗址、青山沟抗联小路、河口断桥、鸭绿江断桥、虎山长城、抗美援朝纪念馆等17处丹东红色旅游打卡地的游客络绎不绝,这些红色景点展现了我市不同历史阶段的红色印记。很多像孟女士一家的游客,愈发重视爱国主义和革命传统教育需要从小抓起,在近郊游更偏爱选择红色旅游景区景点。为推进爱国主义和革命传统教育,省级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国防教育基地——大鹿岛景区从7月24日开始至10月10日,开放优惠政策。丹东市民王先生一家日前就参加了旅行团到大鹿岛游玩,他们除了吃海鲜、赏海景、放烟花,还让孩子知道了世界近代史的第一次装甲舰队对战,就发生在距离大鹿岛10海里的洋面。在爱国名将邓世昌墓前,王先生给孩子讲述了在百年前中日甲午海战中,“致远”“定远”等战舰与敌舰浴血奋战,邓世昌等爱国英雄为国捐躯的故事,“过后,我还给孩子看了电影《甲午风云》,让孩子更了解那段历史。”丹东作为抗美援朝出征地,在城市建设更新中,格外重视传承红色基因。改建后的志愿军公园日前重新开放,再为丹东城区增添红色地标,公园将抗美援朝历史和鸭绿江畔的自然风光有机融合,其便利的地理位置,进一步满足了市民及游客的文化需求。从抗联烽火地到抗美援朝出征地,丹东这座英雄城市到处都有红色印记。
    09/01
  • 辽宁丹东:昔日村里贫困户 今朝致富带头人
    初秋的清晨,万籁俱寂。丹东市宽甸满族自治县大川头镇大川头村六组的胡金丽和丈夫宫福辉,天刚放亮就来到了自家的木耳种植基地,看着一排排整齐的菌袋上挂满了大朵鲜嫩的黑木耳,42岁的胡金丽露出了欣慰的笑容。“这几年靠种植木耳,不但实现了脱贫,生活也越过越好。今年又是一个丰收年。”日前的一天上午,记者来到胡金丽家时,她和丈夫正在木耳种植基地里忙活。胡金丽放下手里的活,和记者热络地攀谈起来。“慢慢磨,慢慢做,吃得苦,日子总会好起来。”这是胡金丽常说的一句话。也正是这样的信念,让这个曾经贫困的五口之家,有了致富的希望。“自从俺家种植木耳,家里的生活越来越好,收入一年比一年高,家里前两年还盖上了新房子。”胡金丽笑呵呵地说,“今年种植了八亩地木耳,预计年收入10万元。”2015年,胡金丽还是建档立卡贫困户,她的公公、婆婆都患病,家里仅靠几亩薄田维持生活,日子过得很是艰难。在政府和扶贫工作队的帮助下,胡金丽开始种植木耳,第一年就收入了3万多元。尝到甜头后,她扩大了种植规模,不仅脱了贫,还盖上了四间大瓦房。随着种植规模的增大,在村委会和镇政府的帮助下,胡金丽开起了网店,成功实现线上销售。善良的胡金丽诚信经营,保证足斤足两。善于琢磨的她还改变了以往散装销售形式,通过人工挑拣,把黑木耳分成5个等级,产品远销北京、山东、广东、海南等地。现在,胡金丽种植的木耳远近闻名、供不应求。“政府帮扶我一把,让我做了想做又没本钱做的事,我脱了贫,就要带着更多的人走上致富路。”胡金丽心里始终没有忘记党和政府。为了表达感激之情,胡金丽热情帮助想栽培木耳的农户,从场地选择、菌袋购置、灭菌方法、出耳管理等都无偿给予技术支持。谁家的木耳在种植过程中有了问题,打个电话她就上门指导。同时,她还帮助种植木耳的村民在网上销售产品。在胡金丽的带动下,不少村民都因种植木耳致富。从建档立卡贫困户到致富带头人,胡金丽始终心怀感恩。她说,打心底感谢党的好政策,感谢扶贫工作队,能有今天的好光景多亏了他们的帮助。“我是2016年脱贫的,能过上好日子全靠党委、政府从资金、技术上支持,靠帮扶干部给我提供产业信息,为我想办法、出主意。”如今,胡金丽打算继续扩大种植规模,提供更多的就业岗位,带动更多困难群众走上致富路。
    09/01
  • 辽宁丹东:宽甸长城文化公园项目建设取得阶段性成果
    8月28日,记者从宽甸满族自治县文化旅游和广播电视局获悉,辽宁省长城国家文化公园建设工作领导小组下达到丹东的主要任务共计35项,涉及宽甸满族自治县任务25项。经县长城国家文化公园领导小组成员单位共同努力,取得了阶段性成果。工作小组对大奠堡记碑开展文物安全检查。“宽甸六堡”展览馆建设项目初步设计方案已编制完成,正在进行反复论证调整,预计近期完成设计方案招投标。展陈大纲设计也同步启动,方案正在论证调整。为确保“宽甸六堡”展览馆竣工如期对外开放,全县范围内广泛征集了文物史料。目前,已征集文物970件。赫甸城城址遗址遗迹保护利用项目、爱河和虎山长城文化旅游复合廊道建设,初步设计方案正在调整中。国家和省级长城文保项目——虎山长城安防工程项目,已通过省文物局批复,经省文物部门指导完成了方案的修改、备案工作。目前,虎山长城安防工程项目资金已经到位,正在开展项目施工等前期工作。工作小组对赫甸城城址开展文物安全检查。长城全域文保抢险项目,结合汛期文物安全检查,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赫甸城城址、省级文物保护单位大奠堡城址、永甸城等进行实地检查。经排查,各检查点位文物安全状况良好。长城沿线生态治理项目已完成永甸镇湾沟小流域水土保持工程和虎山镇安平河小流域水土保持工程。虎山镇北塘沟小流域综合治理项目已于2021年6月开工,2022年6月竣工。目前,项目正在准备审计验收阶段。
    08/31
  • 辽宁丹东:首次组建冰雪运动队参赛
    近日,辽宁省第一届青少年冬季运动会在沈阳市和平区全民健身冰场闭幕。丹东市代表团参加了速度滑冰和冰球两项比赛,分获1.5枚金牌和1枚铜牌,总分76分,还荣获了体育道德风尚奖。此次参加省首届冬青会,是丹东市第一次组建冰雪运动队并参加比赛。本届青冬会历时8个月,共设滑冰、滑雪、冰球、越野滑轮和速度滑轮5个大项,134个小项。全省共14个市级代表团,近50余个各级冰雪运动协会、青少年冰雪运动俱乐部和冰雪项目特色学校作为社会组代表队参赛。在冰球比赛中,丹东市共有30人参加了该项目的甲、乙组,最终获得1.5枚金牌(按比赛规则,由名次奖励取得)。在速度滑冰比赛中,丹东市3人参加比赛,运动员刘林在男子甲组1500米比赛中摘得1枚铜牌。当前,辽宁省正在全力申办第十五届全国冬季运动会,丹东市冰雪运动正处于起步阶段,需要对后备人才进行全方面储备。丹东市将依托冰雪进校园、冰雪冬令营、冰雪锦标赛等系列赛事活动,结合新区冰球场、旱地滑雪场、冬季滑雪场等场馆资源,不断推动冰雪运动在我市儿童青少年当中普及发展。本届青冬会是对我省青少年冰雪后备人才的一次全面检阅,选拔出了一批优秀的后备人才。
    08/31
  • 丹东这些人和单位获省级表彰
    08/30
  • 辽宁丹东:九旬老人欲办军人优待证 找错地方却办成事儿
    “一滴水见大海,一件小事折射出六道沟派出所是一个新时代朝气蓬勃,一心为民的好派出所……”这段话来自于一位九旬老军人亲笔写下的感谢信。近日,他带着锦旗和感谢信在家人的陪同下来到市公安局六道沟派出所,感谢日前民警暖心服务、为民解忧之举。8月17日下午,一位白发苍苍的老人步履蹒跚地走进六道沟派出所,一边擦汗一边问:“办理军人优待证是在这里吗?”当听到派出所没有这项业务时,老人顿时露出了失望的神情,点点头转身准备离开。民警见老人衣服已被汗水湿透,又是独自一人出门,便请老人坐下先休息一会儿,沟通了解具体情况。老人告诉民警,他曾在空军服役,这次出门是想办理军人优待证,在社区登记后,需要到老临江办事处附近拍摄证件照。“我记得那照相的地方应该是在六道沟派出所附近,结果走过来打听,才知道找错了。”老人无奈地说。得知老人既未带公交卡,身上也没有现金,腿脚不便,路又不熟,值班民警决定帮老人把这事儿办成。他们先是与相关单位取得联系确认具体地址,随后驾车全程陪同老人办理业务,办好后又将老人送回家中。这一件在民警眼中理所应当的为民之举,得到了老人发自内心的感谢。几天后,老人带着手写感谢信和一面锦旗再次来到派出所,感谢民警当日的暖心相助。
    08/30
  • 辽宁丹东:黄喉貂亮相央视一套“秘境之眼”
    近日,宽甸白石砬子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红外相机监测拍摄到的国家二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黄喉貂视频亮相央视一套“秘境之眼”,这是保护区监测成果第三次登上中央电视台。黄喉貂又叫青鼬、黄腰狸等,是国家二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属于鼬科貂属动物,体型和黄鼠狼相差无几,体重2.5至3公斤左右,与其他貂相比体型最大,并且拥有着“三长”的身体特征——身体粗长、脖颈长、尾巴长。黄喉貂的体毛多样,黑色、白色、金黄、褐色,比较有层次感,因前胸部具有明显的黄橙色喉斑而得名。黄喉貂小小身板储存着巨大能量,战斗力与“平头哥”蜜獾有一拼,黄黑白的颜色搭配,成为林区靓丽又不好惹的仔。而在白石砬子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红外相机拍到的黄喉貂,它们前脚或脚趾上的毛发因变异而呈现雪白色。专家表示,毛色的个体差异能方便科学家们对黄喉貂的社会结构进行进一步的研究。
    08/30
  • 辽宁丹东:三教师将代表辽宁参加全国大赛
    8月26日,第三届辽宁省技工院校教师职业能力大赛决赛开赛,丹东市技师学院选派的7名教师取得优异成绩。张瀚东、韩旭、马晓哲分获工业综合与农业、交通、班主任三个类别的第一名,厉莉获电工电子类的第二名,解川一霖获机械类的第三名,孙志刚获交通类第四名,张晓获电工电子类第四名。据了解,技工院校教师职业能力大赛每两年举办一次,为国家和省级一类赛事。本次大赛主题为“立德树人技能育人”,大赛分为教学赛和班主任赛2个赛项、10个类别,共有来自全省各市98名选手参赛。九月底,来自丹东市技师学院的三名冠军选手将代表辽宁省赴江西省参加人社部举办的全国教师职业能力大赛决赛。
    08/30
  • 辽宁丹东:微网格服务千万家
    8月24日,丹东市振兴区汤池镇集贤村第34网格的网格员梁洪芳登门向独居老人进行科普宣传。60岁的网格员梁洪芳,经常用休息时间帮助村里独居老人收拾庭院卫生、宣传疫苗接种知识等。大家都问她,你成天跑来跑去累不累?她总笑着说:“村民的‘心上事’就是咱网格员的‘上心事’。”从4月中旬开始,振兴区和汤池镇投入资金,统一为各村网格员配备了工作证、背包、马甲、帽子、手电筒、雨伞、工作日志等物品,保障其日常工作开展。同时,在各村醒目位置张贴网格员公示展板,将网格组织架构、责任分工、具体责任人等内容向群众公开,做到家喻户晓。网格化工作开展以来,身穿红马甲的网格员们或徒步或骑车,奔波在各村乡间小路上,为基层社会治理贡献力量。今年以来,汤池镇党委不断优化农村网格员队伍建设,在全镇划分了159个网格,确定人地、人责对应的疫情防控、信访维稳、安全生产等十项服务事项,由相关部门明确网格具体管理职责,招募、吸纳辖区内年轻大学毕业生和楼栋长、村民组长、村民代表、党支部书记、党员骨干等担任网格员,实现基础网格上的“多网合一”。
    08/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