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鸭绿江之窗
当前位置:首页 > 人文丹东
人文丹东
  • 辽宁丹东:幸福小当家 劳动伴成长
    “这个暑假,对我来说是快乐且充实的。每天除了学习、看书、锻炼身体以外,劳动成了我最爱的事。”单晟勋就读于育鹏学校二年一班,暑假期间,为了减轻父母的负担,他开始学着饭后收拾桌子和洗碗,妹妹则负责扫地。除了忙于家务,他还走进农田,了解茄子、辣椒、西红柿等多种作物的生长习性,懂得要想有所收获,就要付出辛勤的汗水。他说:“参加家务劳动,让我体会到长辈们一天的劳累与辛苦,懂得了劳动最光荣,每天帮忙做家务虽然很辛苦,但心里很高兴。”今年暑假,丹东市落实“双减”新举措,劳动教育正当时。全市各校以劳动教育养成为抓手,增强家庭劳动的计划性和持续性,做到“双减”不减责任、不减质量、不减成长。“我们倡导劳动教育从掌握生存技能开始,以此来培养提升学生们的生活自理能力。”育鹏学校校长林萍说,今年暑假,学校把实践与劳动教育融入七彩夏日,充分发挥家庭劳动教育主阵地作用,建立了与居家特点、小学生年龄特征相符,具有嵌入价值、富有进阶的家庭劳动实践内容项目体系——“习劳知恩绿色成长”。暑假期间孩子们通过动手实践,充分体会到了劳动的艰辛和快乐,增进与父母间的感情。在实验小学,学校布置了“二级六维”课程暑假作业,针对劳育,学校设计了小当家课程,让孩子们在假期里熟悉力所能及的家务劳动,体验劳动的幸福和成就感。学校以班级为单位,结合班级学生特点、假期氛围,自主设定一项适当的“劳动主题”,并围绕“班级自定的劳动主题”开展形式多样的劳动教育活动。“通过劳动教育,让孩子们提升了责任感,在劳动中体会长辈的不易,同时也让家长和孩子们有了更多的亲子接触。”学校学生处主任张华平说,各班级还可推荐一至两个居家小当家优秀学生的视频作品,开学后,学校将择优展播,对优秀作品和参与度高、有创意的作品进行表奖,以此来提升学生们的积极性,将劳育工作持续推进。据了解,为了推动丹东市各校劳动教育工作发展,丹东市教育局制定了《丹东市中小学劳动教育实施意见(试行)》(以下简称《实施意见》)。《实施意见》包括“五个清单”,即学校劳动教育清单、家庭劳动岗位清单、社会劳动实践清单、劳动教育保障清单、劳动教育评价清单,进一步规范学校劳动教育的主要内容、家庭劳动教育的岗位设置、社会劳动实践的安排、劳动教育评价标准和劳动教育的保障措施,对丹东市学校劳动教育做出系统规划和全面部署。让全市中小学生逐渐形成良好的劳动素养,达到各学段劳动能力,提高学生综合素质。
    08/25
  • 辽宁丹东:丹东选手隋高飞破赛会纪录夺冠
    8月20日晚,在瑞士卢加诺田径国际比赛的男子200米项目中,丹东籍运动员隋高飞以20秒83的成绩夺冠,一举打破了该比赛的男子200米赛会纪录。他未来将有望替国出征,征战奥运会,在世界舞台展现魅力和实力。隋高飞2001年出生于振安区汤山城镇,从小活泼好动。身为体育教师的爷爷发现隋高飞从小就有跑步天赋,就请市体校教练赵成麒给“带一带”。经过赵成麒指点,隋高飞成绩陡增,被选入市体校,又经过一年多训练,成绩达到省内最好水平。在2018年省运会田径比赛上,他获男子100米、200米和4×100米接力三枚金牌。由于表现出色,2019年,隋高飞被南京大学录取,在江苏注册,并开始正式参加全国比赛。2019年7月10日,隋高飞以20秒87获2019年全国田径锦标赛男子200米第一名;2021年7月14日,东京奥运会中国体育代表团名单公布,隋高飞入选田径项目参赛名单;2021年9月24日,隋高飞随联合队以38秒50的成绩获得第十四届全运会男子4x100米接力冠军。
    08/24
  • 辽宁丹东:三人荣获“全省十佳公诉人”
    8月11日,备受关注的“全省十佳公诉人职业技能大赛”落下帷幕。来自全省检察机关刑事检察部门的79名干警参加此次比赛,最终评选出“全省十佳公诉人”10人、“全省优秀公诉人”20人。丹东市检察机关4名选手在激烈比拼中斩获佳绩,其中市检察院付浩、修建华,振安区检察院王聪获“全省十佳公诉人”称号,市检察院王晓东获“全省优秀公诉人”称号,市检察院获“全省优秀组织奖”。本次业务竞赛分为办案质效考评、认罪认罚案件实务、刑事检察业务笔试、刑事检察业务答辩、公诉人论辩赛初赛和决赛6个环节,突出实践导向,注重以出庭能力为中心,围绕审查证据、适用法律、出庭履职、诉讼监督等公诉核心业务,全方位考察选手法学理论和办案能力,考核选手释法说理和刑辩表达,考验选手应变能力和心理素质,是刑事检察队伍素质能力的大检验、大比武、大练兵。丹东市检察院党组高度重视本次竞赛。今年3月,丹东市检察院举办第七届全市优秀公诉人业务竞赛,以国优竞赛标准严选参赛选手,并组成历届国优、省优、业务专家汇聚的精英评委和培训团队,充分发挥“传帮带”作用,克服疫情影响,创新“线上指导、线下模拟”的精准集训模式,为选手冲刺全省竞赛提供专业培训和有力保障。在竞赛中,丹东市检察机关参赛选手充分诠释了丹东检察“传承、情怀、精品、积淀、团队”五种公诉精神,展示了国家公诉人的良好形象。
    08/24
  • 辽宁丹东:文明交通从我做起
    8月16日,元宝区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市公安局交通警察支队元宝大队、兴仁小学联合开展“文明交通从我做起”主题志愿行动,22名小学生志愿者参加了此次活动。活动中,小志愿者们在女人街附近的斑马线执行任务,对非机动车和行人越线停靠、不文明穿行马路等行为进行监督、劝阻,引导行人安全走路、帮助老人过马路。
    08/24
  • 辽宁丹东:年轻干部下基层 乡村振兴献青春
    “哦,原来在表格里可以直接计算,这样真方便。”8月19日下午,在振安区五龙背镇孙家村村委会的党员活动室,村民代表李萍高兴地说。她当天学会了用EXCEL表格计算总数,再统计数字的时候不用使用计算器了。当天下午,镇里新考入的年轻干部顾青制作了课件,教村干部和村民代表使用微信以及各类办公软件。顾青是1997年出生的,这几个月一直奋战在疫情防控工作一线。“我下沉在孙家村帮忙采集核酸样本、录入信息等。”顾青说,在工作中,他发现许多村干部不会使用微信和办公软件,而有些信息只要在电脑上几分钟就可以形成汇总,但许多人不会这样操作,一笔一笔记录,很浪费时间。当天的课程,顾青针对村民平时生活中使用的微信、WORD、EXCEL表格中如何进群、分享文件、基本操作、传输文件等常见问题制作了专门的教程,并打印出来分发到每一名村干部和村民代表手中,手把手指导。记者从五龙背镇了解到,近日,为了强化年轻干部基层工作经验,提高年轻干部综合协调能力,加强基层组织建设、提高基层社会治理能力,五龙背镇将机关9名“95后”年轻干部下派至村(社区)工作。他们配合村(社区)完成包保工作,支持各村(社区)完成“急、难、险、重”任务。9名年轻干部除了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还利用休息时间主动走进“田间地头”,了解群众“急、难、想、盼”问题,协助村(社区)积极化解各类矛盾纠纷,维护社会和谐稳定。连日来,9名包村干部深入基层,了解群众困难,找到村(社区)运行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寻求解决方法,与村领导班子共同商议村规民约、集体经济状况、民盼民需、基础设施建设、疫情防控等方面的问题,更好服务村民。
    08/24
  • 辽宁丹东:校企抱团 厚植高技能人才沃土
    8月22日一大早,虽然还未正式开学,但在丹东技师学院国家级高技能人才培训基地,除了知了的鸣叫,还响起了数控车床强劲的轰鸣声。23岁的迟卓带着18岁的学生,身穿灰色工装,熟练地进行“屏上”编码作业,执行切割指令。到了9月,迟卓将带着学生参加第一届辽宁省职业技能大赛。虽然年轻,但迟卓已是数控界的“高手”。他是数控车工高级技师,曾在世界技能大赛辽宁选拔赛、天津市“海河工匠杯”职工技能大赛、辽宁省技师杯职业技能大赛中取得好成绩,荣获过丹东市五一劳动奖章。迟卓是宽甸人,当年中考失利后来到丹东技师学院学习,毕业后到天津一家国企就业,后来又回到母校任教。“还有很多像迟卓这样的工匠,被我们输出到各大企业,成为企业中不可或缺的技能型人才。”该校党办主任说。2019年,本科层次职业教育开始试点,打破了职业教育专科学历的“天花板”。新修订的《职业教育法》首次以法律形式确定了职业教育与普通教育具有同等重要地位,明确规定国家采取措施,提高技术人才的社会地位和待遇,弘扬劳动光荣、技能宝贵、创造伟大的时代风尚。而在丹东市,近年来各大职业技术院校从开设订单班,到与企业抱团发展,再到制定行业标准,引领产业提档升级,完成了产教融合的“三级跳”。在丹东市人社局的指导下,丹东市技工学校逐步完善校企合作运行机制,深化产教融合工作思路,立足本地企业,发展周边众多企业,建立密切合作关系,充分利用自身资源和企业资源,推进学生就业;通过校企合作互动、校企文化对接、实训基地共建、工学结合交替、顶岗实习轮训等多种模式,让学生能够进校即入厂,提前适应企业环境,提高就业稳定率。例如,丹东技师学院与中航空港成立中航空港丹东校区,提供航空服务、铁路客运服务等专业的培训工作,同时不断加强与长城汽车、壳牌公司、广东度才子集团等企业合作。丹东鸭绿江造纸厂技工学校与北京卓峰科技有限公司、一汽解放青岛汽车有限公司等企业合作,培训输送各类技术人才。2021年,丹东市聚焦“三篇大文章”,丹东市人社局积极推进各技工院校与本地行业企业开展合作、输送人才。经协调,丹东鸭绿江造纸厂技工学校与哈曼电子、克隆集团进行了沟通交流,并达成了关于输送毕业生的相关口头协议,在2022年输送部分优秀毕业生到以上两家企业参加工作,为市技师学院与我市仪器仪表行业搭建交流平台。丹东市人社局不断向上争取政策项目资金,通过加大设备、场地改造投入,提升技工院校基本办学条件。2018年以来,丹东市技师学院完成了实训区域规划和搬迁,升级改造了汽修实训楼、旅游服务实训楼、航空服务实训室、软件工程师实训室等多处实训场地,并对供暖管道进行了并网与升级。2019年,丹东市技师学院通过省人社厅和财政厅组织的专家评审,成为2019年度国家级高技能人才培训基地项目建设单位,于2021年完成并通过验收。2020年,丹东市技师学院烘焙实训基地被辽宁省确定为世赛辽宁省培训基地。2021年,经丹东市人社局和财政局联合评审推荐,丹东市技师学院、辽宁机电职业技术学院两家单位被省人社厅确定为2021年辽宁省职业技能培训示范基地项目建设单位,丹东市技师学院还被省教育厅、财政厅遴选为辽宁省中等职业教育优秀学校和优质专业项目建设单位。年底,丹东市人社局经与丹东市财政局沟通协调,确定为丹东市技师学院、丹东职专、丹东鸭绿江造纸厂技工学校3所职业院校购置一批用于培训教学的仪器设备,先期已投入资金106万元……“你看看,这就是我跟你说过的邻居家的迟卓哥……”8月的一天,16岁的宽甸少年晓东和父母来到丹东市技师学院报名,接待他的迟卓仿佛看到当年的自己,他上前拍拍晓东肩膀,两人并肩前行。校园里蝉鸣阵阵,仿佛在为他们鼓劲加油。
    08/24
  • 辽宁东港市:举行“四个最美”先进人物表彰大会
    8月18日,辽宁省东港市举行2022年度“最美退役军人”“最美退役军人志愿者”“最美拥军人物”和“最美军嫂”表彰大会。会议宣读了表彰决定,并向受表彰的39名“最美”同志颁发证书和奖杯。广大退役军人是国家和军队建设发展的重要力量,是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力量,要继续发扬特别能吃苦、特别能战斗、特别能奉献的精神,退伍不褪色,为东港经济社会发展再立新功。要以无私奉献彰显责任担当,作为全市新时代退役军人工作的典型代表,要继续发扬优良作风,发挥模范作用,在不同岗位体现价值,永葆“最美”本色。相关单位要以高质量服务彰显对军人的尊崇,要落实好退役军人就业安置、双拥共建、烈士褒扬、优待抚恤等方面政策,多关心关爱退役军人、军嫂,特别是生活困难退役军人,帮助他们解决实际困难,大力宣传退役军人、军嫂、双拥等典型,弘扬正能量,引导广大退役军人积极为东港经济社会发展贡献智慧和力量。
    08/23
  • 抗美援朝口述历史纪录片《铭记》第一百六十集 王凤和:三次重伤不退缩 两次入朝勇当先
    08/22
  • 辽宁丹东:党员经纪人服务“三农”
    眼下正是大榛子初熟上市的时候,振安区汤山城镇党员经纪人汪海燕组织镇、村年轻党员成立党员助农小队,到陡水村种植户刘福仁家帮忙,并通过电商直播助农等形式帮助种植户销售农产品,助力农民增收致富。在推进乡村振兴的道路上,汤山城镇党委积极拓宽思路,切实发挥党建引领作用,以龙泉村、陡水村党支部为重点,在全镇培养发展党员经纪人,形成以党员经纪人带领农民增收发展的新模式。目前,汤山城镇已重点培养20余名党员经纪人,仅龙泉村就由党员经纪人牵头成立了3支助农服务队,专门负责为农场基地输送专业技术人才,帮助农民利用微商、直播等方式销售农产品,同时介绍农民就近寻找就业门路。在党员经纪人的帮助下,全镇各务工队人均年收入可达3万元以上。党员经纪人一头连着千家万户的农民,一头连着千变万化的市场,架起农民和市场间的“致富桥”,既帮助种植户销售了大量农产品,促进了农民增收,又解决了镇内园区用工难题,助力乡村振兴发展。
    08/22
  • 辽宁丹东:红色为魂打造文化旅游新地标
    8月16日晚上,丹东凤城市赛马镇的居民吃完晚饭,来到三浓新村大广场上,观看由赛马镇党委、政府和凤城市蒲石河文旅有限公司共同举办的《红色记忆永不忘,抗联精神薪火传》专题晚会。晚会由舞蹈《开门红》拉开帷幕,演员们表演了合唱、独唱、快板书、情景剧等节目,精彩的表演不时引发观众热烈的掌声。据介绍,这场晚会的演员由机关干部、企业员工和村民组成。现场有近千人观看了晚会。三浓新村项目负责人汪丽冬说:“举办本次晚会的目的是为了让群众更好地了解家乡、宣传家乡,更好地赓续赛马红色革命血脉、弘扬抗联精神,把革命前辈开创的伟大事业不断推向前进。”三浓新村项目是丹东市重点项目,始建于2017年。项目共分三期,规划占地面积3.7平方公里,总投资5亿元,目前,已经完成一期建设,包括东北革命历史记忆馆、赛马历史文化长廊、乡村民俗体验区和500亩园林景观。自2021年7月1日对外开放以来,已接待游客近5万人次,接待近百个社会团体的党建红色培训活动,被丹东市政府命名为国防教育基地,被凤城市委宣传部命名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和红色教育培训基地。近日,三浓新村还入选了文化和旅游部、中国关心下一代工作委员会联合推出的“乡村是座博物馆”全国乡村旅游精品线路。近年来,赛马镇党委、政府紧紧抓住“绿色”和“红色”这两张牌,构建赛马乡村旅游产业链,丰富赛马乡村旅游文化内涵,提升赛马乡村旅游产业格局,打造辽东旅游名镇,实现生态建设、产业发展、农民致富多赢发展局面。在赛马镇党委、政府的大力支持下,两家传统矿山企业实现了从“煤”到“美”的转型发展。三浓新村项目是三义天鹏化工有限公司在厂区旧址上规划和建设的以休闲农业、乡愁文化和红色教育为主题的旅游综合体项目。游客在这里可以了解日本侵略者在小孤子煤矿掠夺煤炭、残害劳工的血泪史,体验日伪时期小孤子煤矿巷道情景;聆听杨靖宇、宋铁岩及东北抗联一军一师在赛马的抗日故事,新开岭战役及赛马集争夺战的故事等。通过这些集中展示项目,彰显了赛马地域文化的红色基因和风骨,记述了赛马镇地名由来、建置沿革、历史烟云、红色记忆和民俗文化等,是人们了解赛马、认识赛马的窗口,也是辽东地域文化的缩影。该项目还配套建设了民俗体验区、赛马老街、民宿区、会议区、演艺区等,不仅是赛马镇的“会客厅”“后花园”,也是赛马镇文化旅游新地标。随着一系列政策措施的落地,赛马镇文旅产业实现了从游客“引得来”向“留得住”的蜕变,当地老百姓也在乡村旅游中得到了实惠,不少外出打工的人纷纷回乡寻找就业机会,有的开起了农家乐和民宿,有的在景区工作。如今,赛马镇以绿水青山为依托、以红色文化为灵魂,以美丽乡愁为笔墨,抒写出美丽乡村建设的新时代篇章。
    08/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