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人文丹东
- 辽宁丹东:把青春燃烧在戍边一线7月29日,“江海边境行”栏目组走进丹东边境管理支队东尖头边境派出所,开启新一期的采访报道工作。9时,东尖头边境派出所门前,来办事的群众排起了长队,有序地进入所内办理户籍业务。周五的早上,派出所格外忙碌,民警们忙着录入信息、监控巡防、接待群众。派出所辖区面积小,开放式小区多,居住人口密集,且回迁户人数较多,所内日常勤务较为复杂和繁琐,民警常常处于超负荷工作状态。近年来,派出所立足辖区实际,压实责任,以“打防结合、巡逻防范、服务群众”为出发点,重拳打击违法犯罪,大力整治社会治安突出问题,排查各类安全隐患,化解矛盾纠纷,坚决维护辖区治安持续稳定。辖区街头车流涌动,派出所巡逻民警执勤上岗。途经重点地段时,民警下车步巡,及时掌握辖区动态变化,排查安全隐患,最大限度提高见警率、管事率。在鸭绿江边境一线,这些身穿藏蓝警服的身影成为一道独特的风景。在民警提醒市民在江边游玩时要注意安全的话语中,我们再一次感受到温暖。10时,回到所里,我们看到一位手拿锦旗的中年男子。经询问得知,男子在辖区经营一家饭店,疫情期间他家冷库里的冷冻设备突然出现故障,大量的冷冻食品面临腐败变质。为了减少损失,情急之下,他抱着试试看的态度拨打了民警的电话求助。民警不但答应尽力帮忙联系,还很快将更换件送来,解了他的燃眉之急。为此,他特意前来表示感谢。采访期间,派出所值班室报警电话不时响起,一个个报警电话打进来,民警们往往刚处理完一起纠纷,还来不及返回派出所就要赶忙去处理下一起警情。一位协助取证的群众来到派出所,民警将他带至办案区,详细为其做起了讯问笔录。在基层派出所,除了接处警外,还有很多的事情需要处理。这就是基层民警的工作,他们在平凡的岗位上做着最普通却不平凡的事,正是有了他们一次次尽心尽责的出警,一次次耐心化解矛盾和纠纷,才有了一方百姓的安居乐业。(作者单位:丹东日报社)08/17
- 丹东“返家乡”大学生:重新认识了家乡“真的没想到我拍摄的照片可以发布在公众号上,这种开心是无法用言语形容的,因为那是一种认可、一种信任。继续加油,哪怕进步一点点也可以!”7月28日,参加“返家乡”社会实践的大学生徐惠丹在返乡日志中这样写道。今年,东港市入选大学生“返家乡”社会实践活动全国重点县区。经过前期的策划准备,7月11日,东港市正式启动大学生“返家乡”社会实践活动。按照“因需设岗、按岗招人、双向选择、属地管理”原则,结合每位学生专业及特长,组织大学生到东港市直党政机关、事业单位、社区(村)、企业参加实践,以政务实践、社区服务、企业实践、乡村振兴4个岗位方向为主,积极投身网格化管理、新时代文明实践、疫情防控、乡村振兴、环境治理、企业运营、生产管理等工作。实践时间计划至少一个月。参加社会实践的大学生通过团中央公众号进行报名,再由东港团市委根据学生居住地、所学专业等进行筛选和岗位分配。这个暑假,东港市共有51名返乡大学生参与社会实践活动,徐惠丹就是其中之一。徐惠丹是辽宁传媒学院新闻专业的大一学生,被分在东港融媒体中心,参与日常新闻采编工作。第一次外出采访,徐惠丹不好意思给受访者正面拍照,写稿子也不知如何下笔,第一次拿摄像机时才发现,原来这么重……一系列的“没想到”,让徐惠丹在实践中找到了自己的“短板”,也更加坚定了想要学懂弄通的信心。她每天认真学习,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经过两周的历练,已掌握了基本采访技能。“明年如果还有这种实践活动,我还参加,到时候希望再换个岗位,多见识见识。”徐惠丹满怀激情。社会实践期间,东港团市委不仅送学生到岗位,还通过建机制、组活动让学生实践有意义、有收获,提升东港青年学子的凝聚力。成立临时团支部,设立团支部书记、组织委员、宣传委员及4名团小组组长,均由参加社会实践的学生担任,实行周例会制度,让社会实践发挥实实在在的作用。组织拓展活动,为大学生们提供更多实践和考察交流机会,实现多平台互动,帮助大学生增加社会阅历,提升社会化能力。开展主题宣讲、诗词话七夕、返乡日志等活动,激发大学生参与热情,引导大学生在实践中培育和彰显青春价值。翻开沈阳师范大学大三学生曲英新的返乡日志,记者看到,8月4日“七夕”当天,曲英新在日志中记录了一首诗,这是她特地为“诗词话七夕”活动准备的。此次实践活动,曲英新被安排在东港市青年创业孵化基地,参与电商直播和运营等工作。近一个月的实践经历,让曲英新对家乡印象有了很大改观。“我以前一直以为东港啥也没有,通过这些天的实践,我发现家乡比想象中好太多。草莓产业就不说了,电商也运营得这么好,原来家乡也在与时俱进啊!”曲英新在日记中感慨。“让大家更加全面了解家乡,感受家乡发展变化,吸引更多大学生回乡创业就业,为东港贡献青春力量。”东港团市委相关负责人说。08/17
- 抗美援朝口述历史纪录片《铭记》第一百五十九集 孟自黄:宣传干事能动员 文化教员课业长08/15
- 辽宁丹东广济街道:红枫行动暖人心丹东市元宝区广济街道党工委积极响应区委组织部印发的《关于在疫情防控工作中进一步发挥社区退休党员志愿者作用的通知》,组织退休党员及第一书记、机关干部、在职党员、商铺志愿者、物业工作人员、居民志愿者,建立起10支“红枫”志愿者服务队。抗疫路上,他们用实际行动发光发热,用志愿服务温暖居民。“红枫”志愿者服务队的活动宗旨是彰显党员先锋模范作用,践行服务群众工作理念。广济街道党工委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优势,积极推进志愿者服务队伍整体化、常态化。以党员、志愿者所在党组织为基础,围绕街道的中心工作,以“我为群众办实事”为工作理念,广泛组织开展各具特色的暖心志愿活动,积极探索有效服务机制,解决群众反映的各类问题。08/15
- 辽宁丹东:抗疫“最美家庭”揭晓近日,丹东市妇联、丹东市文明办共同揭晓了丹东市抗疫“最美家庭”,170户家庭上榜。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以来,全市广大家庭以热血铸就初心,用行动诠释使命,在疫情防控一线、社区联防联控、群防群治工作中贡献了最美“家”力量,弘扬了爱国爱家、相亲相爱、向上向善、共建共享的社会主义家庭文明新风尚。为激励先进,团结引领广大家庭为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作出新贡献,丹东市妇联、丹东市文明办联合开展了寻找和推荐丹东市抗疫“最美家庭”活动,经过组织推荐、社会自荐、资格审核和社会公示等环节,170户家庭当选丹东市抗疫“最美家庭”。丹东市妇联倡议全市广大家庭以抗疫“最美家庭”为榜样,传承发扬伟大抗疫精神,用“守其初心,始终不变”的信念和坚守做好本职工作,用“锲而不舍,驰而不息”的作风和韧劲成就终身事业,为丹东振兴发展贡献力量。08/15
- 辽宁丹东:举办金婚礼赞活动传承好家风日前,丹东市为11对金婚夫妻代表共同举办“金婚礼赞,爱久天长”家庭家风建设主题活动,共同回顾他们的幸福婚姻历程,传承好家风。“家庭是社会的细胞,这个细胞是否健康,关键在于夫妻之间的关系……”在现场,与妻子相濡以沫60年的张兴琦老人分享了幸福生活的点滴和婚姻保鲜的秘诀。老人说,年轻时他常年驻守在部队,妻子对他的事业没有说过一句抱怨的话,总是默默支持他。后来,妻子在家相夫教子,他们二人互敬互爱,一起见证着孩子们的成长。现在想想,人生最浪漫的事,就是和另一半一起慢慢变老。本次活动由丹东市精神文明建设指导委员会办公室、丹东市民政局、丹东市妇女联合会共同举办。“举办这样的活动,既弘扬了中华传统文化,又通过展示老人们多年来相知相爱、相扶相携、风雨同舟、患难与共的历程,唤起人们对伴侣和幸福家庭的珍惜之情,同时营造出尊老敬老、养老、助老的社会氛围。”举办方相关负责人表示。08/15
- 辽宁丹东温常卿:弘扬奉献精神 彰显青春风采怀着对革命先烈的敬仰之情,坚持8年为抗美援朝烈士义务守墓;组建“敬老助残志愿者服务队”,到社区、村组、企业、学校等帮助群众解决实际困难;疫情防控期间冲锋在一线,下肢与假肢接触处被磨破,仍咬牙坚持,一声不吭……他就是丹东市振安区五龙背镇敬老助残暨传承红色基因志愿者服务队队长、残疾人专职委员温常卿。2014年,一场车祸夺去了温常卿的左小腿,那时他才20岁,但这突如其来的厄运并没有将他击倒,他阅读了许多关于残疾人的励志故事,每天忍痛坚持康复训练。第二年,一次偶然的机会,他听说烈士陵园缺少一名义务管理员,便立即报了名。“我崇拜英雄,更敬重英雄,所以喜欢并热爱这项工作。”温常卿说。就这样,从2015年开始,温常卿每天清晨7点便戴着假肢出现在陵园中。巡查陵园、清扫卫生、修补栅栏砖瓦、拔除杂草……他的生活一天天充实起来。后来,在镇残联的帮助下,温常卿成为残疾人专职委员,但他依旧坚守着这份志愿工作。“我如今的目标就是让陵园中这些无名烈士早日‘回家’。”温常卿说,陵园中长眠着861位烈士,其中无名烈士有617位。每次他见到来寻亲的烈士家属,心里都不是滋味。为此,他报名参加全国“为烈士寻亲”志愿活动,3年来共帮助12名家属找到了烈士安葬地,还为全国各地的烈士家属代扫墓近40人次。在志愿服务工作中,温常卿渐渐发现,一个人的能力有限,许多工作需要协调,需要合作,才能取得好的效果。温常卿很快组建了“敬老助残志愿者服务队”,每当残疾人家里遇灾了、生活出现困难或者农产品滞销了、买不到物品了……温常卿和116名志愿者就会出现在社区大院、田间地头,协同解决各种难题。前不久,重症残疾人王俊国一家生活出现困难,温常卿得知后,和志愿者坚持经常到王俊国家帮助干农活、修井、修路,解决生产和生活困难。他们的助残爱心,深深地感动了王俊国一家人。“只有把更多的爱心人士组织起来,才能帮助更多的人,今后这支队伍还要继续壮大起来。”温常卿说。今年丹东市出现疫情后,温常卿又一次冲锋在前,作为青年突击队队员,他在车辆组负责防疫物资和核酸检测样本的运送工作。白天运送核酸检测样本,晚上拉运抗疫物资。直到有一天,同事们发现他走起路来不如以前那么轻快,再三询问下,大家才得知,由于过度的劳累,他的下肢与假肢接触处已磨破了皮,走起路来伤口钻心地疼痛。但这期间,温常卿一声不吭,始终咬牙坚持在抗疫一线。“我希望能用自己的力量带动更多青年志愿者投入志愿奉献工作中,我也将在奉献爱心、服务社会的志愿者之路上一直走下去,让志愿精神温暖更多的人,让生命之花在志愿奉献中绽放。”“90后”温常卿许下青春誓言。08/12
- 辽宁东港市爱心义工协会:关爱环卫工人献爱心8月9日,东港市爱心义工协会开展了“关爱环卫工人献爱心”活动,向环卫工人捐赠了医用喷雾消毒液、便携式喷雾瓶、防暑降温用品等物资,表达对一线环卫工人们的敬意。08/12
- 抗疫“最美家庭”揭晓,170户家庭上榜近日,市妇联、市文明办共同揭晓了丹东市抗疫“最美家庭”,170户家庭上榜。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以来,全市广大家庭以热血铸就初心,用行动诠释使命,在疫情防控一线、社区联防联控、群防群治工作中贡献了最美“家”力量,弘扬了爱国爱家、相亲相爱、向上向善、共建共享的社会主义家庭文明新风尚。为激励先进,团结引领广大家庭为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作出新贡献,市妇联、市文明办联合开展了寻找和推荐丹东市抗疫“最美家庭”活动,经过组织推荐、社会自荐、资格审核和社会公示等环节,170户家庭当选丹东市抗疫“最美家庭”。市妇联倡议全市广大家庭以抗疫“最美家庭”为榜样,传承发扬伟大抗疫精神,用“守其初心,始终不变”的信念和坚守做好本职工作,用“锲而不舍,驰而不息”的作风和韧劲成就终身事业,以实际行动迎接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08/11
- 辽宁丹东:听模范退役军人讲党课日前,在振兴区临江街道新村社区辖区内的花园河大坝上,阵阵掌声不时响起,一场“向最可爱的人致敬——听模范退役军人讲党课”活动正在进行。新村社区党员、新入职的社区专职工作者凝神聆听“全国模范退役军人”李忠怡讲党课。“我们党的宗旨是什么?就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李忠怡的开场白,瞬间就吸引了在场的年轻人。李忠怡是退役军人的优秀代表。三十多年来,他先后照顾33位孤寡老人和残疾人,资助22名贫困家庭的孩子上学读书,捐赠钱款累计达618000元。退休后,李忠怡多次走进社区宣讲,促进社区各项工作落实。“党是依靠学习走到今天,必将通过学习走向未来。”在授课中,李忠怡再次从社区工作需要出发,提出社区工作者在立足本岗位的同时,要不断进取、认真学习,不断调整工作态度,更好地为居民服务,干事创业、担当作为,以优良的作风促进各项社区工作落实,真正做到“履职尽责、暖心为民”,牢固树立“以人民为中心”的工作理念。新入职的社区专职工作者刘若竹表示,听了李老师的宣讲,明白了作为基层社区工作人员要脚踏实地、扎扎实实做好本职工作的宗旨。今后会把百姓的事放在心上,对每一户居民的情况都要了然于心。08/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