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鸭绿江之窗
当前位置:首页 > 人文丹东
人文丹东
  • 辽宁东港市:文化微驿站服务群众“零距离”
    辽宁省东港市文化馆结合当前疫情形势创新服务,根据群众对公共文化产品的现实需求,策划推出了线上文化微驿站,丰富广大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文化微驿站整合剧场演出、文艺培训课堂和主题沙龙功能,突出都市文化与传统底蕴相结合,聚焦文化内容、互动体验、艺术气息和情感交流环节,打造崭新的文化窗口。目前,已在微信公众号平台陆续推出了“一起歌唱”“一起舞蹈”“书画乐园”“我们一起走”等系列活动,实现了从“小众乐”到“大众乐”的转变。声乐爱好者李绪滑说,近段时间因为疫情防控不能搞线下声乐教学,现在文化馆推出了线上文化微驿站,我们在家也能提升声乐方面技巧,真的非常方便。据了解,接下来,东港市文化馆还将通过文化微驿站打造更接地气、更亲民的群众文化休闲阵地。创新活动内容,深挖地方特色,带动乡镇综合文化站和社会团体参与合作,增加茶艺、阅读分享等“美育”文化版块。通过梳理群众反馈意见,及时更新、完善活动细节,奏响分享、互动、体验“三步曲”,打造特色活动品牌,真正让基层公共文化服务成为群众精神文化生活的“加油站”。
    12/09
  • 【百姓故事】辽宁丹东:老兵回家
    12月6日,铁路丹东站出站口出现温馨一幕,来自丹东东港的两名退役军人曲炳波和陈祥光从山东青岛荣归故里,他们的妻子和孩子在出站口等候。两人同时入伍同时退役,一身军装穿了16年,把最好的时光留在了部队。
    12/08
  • 辽宁丹东:4个志愿服务先进典型入选省学雷锋志愿服务“四最”名单
    日前,由省委宣传部、省精神文明办等部门联合组织开展的2021年度学雷锋志愿服务辽宁省“四最”先进典型名单公布,丹东市推荐报送的4个志愿服务先进典型成功入选。丹东东港市政协之友慈善联合会总理事长栗山获评“最美志愿者”,丹东东港市爱心义工协会获评“最佳志愿服务组织”,丹东市振兴区“理想邮递员”志愿项目获评“最佳志愿服务项目”,丹东市宽甸满族自治县宽甸镇中心社区获评“最美志愿服务社区”。据统计,截至目前,丹东市共有实名注册志愿者38.5万余人,建立志愿服务组织2701个,拓展志愿服务项目6559个,重点围绕“8﹢N”(“8”即理论政策宣讲、文化文艺服务、助学支教、医疗健身、科学普及、法律服务、卫生环保、扶贫帮困等8类常备队伍,“N”即若干具有自身特色和优势的志愿服务队伍)开展志愿服务活动,2021年全市共开展志愿服务活动2.1万余次,参与志愿者19万余人次。
    12/08
  • 辽宁丹东:1单位1人获全国先进称号
    近日,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文化和旅游部联合表彰全国文化和旅游系统先进集体、先进工作者和劳动模范,授予231个单位“全国文化和旅游系统先进集体”称号,401名同志“全国文化和旅游系统先进工作者”称号,95名同志“全国文化和旅游系统劳动模范”称号。丹东市文化旅游和广播电视局获“全国文化和旅游系统先进集体”,丹东市文化体育旅游发展服务中心副主任、副研究馆员赵业君获“全国文化和旅游系统先进工作者”。据了解,此次受表彰的集体和个人是近年来文化和旅游系统的优秀代表。评选表彰活动旨在表彰先进、凝心聚力,激励全国文化和旅游系统广大干部职工在新时代有新担当新作为,推动文化和旅游高质量发展。
    12/07
  • 抗美援朝口述历史纪录片《铭记》第一百二十三集 孙福保: “猛”字当先“老虎师”
    12/06
  • 抗美援朝老英雄孙景坤,捐出一生深藏的军功章!
    孙景坤在丹东市光荣院(资料图片)。刘海东摄“父亲的荣誉来自党和人民的培养和关爱,理应归还给党和人民。”今天上午,孙景坤的儿女受父亲委托,向抗美援朝纪念馆捐赠荣誉奖章。此次孙景坤所捐奖章,不仅有解放东北纪念章、解放华中南纪念章、抗美援朝一等功奖章等,还有时代楷模奖章、“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纪念章等16件。老英雄孙景坤捐赠的荣誉奖章。刘海东摄孙景坤是丹东市元宝区金山镇山城村原第一生产队队长。他先后参加过四平战役、辽沈战役、平津战役和解放海南岛等战役,1950年参加抗美援朝出国作战,并多次立功受奖。辽沈战役中,荣立三等功;平津战役中,荣立二等功;解放海南岛战役中,荣立二等功;抗美援朝战争中,荣立一等功一次、三等功一次……孙景坤说,他不是英雄。但他所做的一切,却尽显英雄本色。革命战争年代,他冲锋陷阵、英勇顽强,出生入死、屡立战功,用热血青春诠释了革命战士的赤胆忠心;和平建设时期,他深藏功名、淡泊名利,几十年如一日扎根乡村,用执着坚守彰显了共产党员的初心使命。2020年10月14日,孙景坤被授予全国“时代楷模”荣誉称号。2021年6月29日,孙景坤被授予“七一勋章”。2021年11月5日,孙景坤被授予第八届全国道德模范(敬业奉献模范)荣誉称号。孙景坤在展示曾获得的军功章(资料图片)。刘海东摄据市退役军人事务局有关同志介绍,今年6月,孙景坤曾联系他们,想要将自己军旅生涯中获得的荣誉奖章捐赠给抗美援朝纪念馆,以便让更多人了解抗美援朝历史,将伟大抗美援朝精神传承下去。此后,老人因身体原因生病住院,捐赠事宜暂时搁置下来。前不久,孙景坤再次表达了这份愿望。市退役军人事务局多次与抗美援朝纪念馆联络沟通,于今日帮老人达成了捐赠的心愿。捐赠仪式现场。刘海东摄因健康原因,孙景坤未亲临现场,他委托大儿子、二女儿、四女儿及二儿媳、大孙子等家人出席了捐赠仪式。孙景坤的大儿子孙福贵收到捐赠证书后表示,这些奖章被父亲视如珍宝,悉心保存,不管走到哪儿都要带在身边,是陪伴他几十年的心爱之物。在光荣院居住时,这些奖章就放在他触手可及的地方。即便生病住院,这件挂满奖章、纪念章的军装也挂到了父亲的病床边,他一抬眼便能看见。如今,把这些“宝贝”捐赠给抗美援朝纪念馆,实现了父亲今生最大的心愿。“作为孙景坤的儿女,我们感到无比骄傲和自豪。我们一定会以父亲为榜样,老老实实做人,踏踏实实做事,将这份精神力量永远传承下去。”
    12/03
  • 2021年全国“最美家庭”揭晓,丹东2户家庭上榜
    2021年11月28日上午,中共中央宣传部、中央文明办、全国妇联在浙江嘉兴召开“加强家庭家教家风建设工作推进会”,现场揭晓了999户2021年全国“最美家庭”,丹东市李忠怡家庭、任莉家庭上榜。余热生辉文明善举在美丽的鸭绿江畔有这样一个家庭,男主人叫李忠怡,女主人叫王淑华,他们曾被授予辽宁省文明家庭、丹东市国防建设模范夫妻称号。李忠怡在部队期间曾出资9万元,供养8个贫困山区的孩子上学读书;夫妻二人出资3万元,为26位孤寡老人和残疾人提供帮助。回到地方后,李忠怡担任干休所管委会主任,他多次组织年轻休干和年轻职工为卧床、空巢休干家庭打扫卫生,帮助他们解决实际困难。对休干家属,特别是通春站32名遗孀老人,在日常生活照料的基础上,李忠怡个人出资组织她们外出旅游参观学习。退休后,李忠怡多次拒绝高薪聘请,毅然投身关心下一代工作,先后担任24所学校的校外辅导员,出资3万余元,设立校外辅导员奖励基金,帮农民工子女圆梦,供养3个贫困学生及照顾学生家庭。同时,还积极参与各项志愿服务活动。李忠怡夫妻对贫困家庭的帮助毫不吝啬,生活却过得非常节俭。他们先后为抗美援朝纪念馆扩建工程、南方水灾、北京奥运会、四川汶川地震等捐款捐物折合人民币近8万元,用默默无私的奉献精神传递着无限的正能量。用心酿好蜜用爱助脱贫1991年任莉从锦州农校毕业后,分配到宽甸满族自治县养蜂管理站当技术员。2000年5月,随着企业改制浪潮的到来,她下岗了,创业几经波折,她成立了蜜蜂养殖合作社,带领千户蜂农养蜂致富,带动了数百名下岗妇女就业。任莉钻研养蜂技术,她的爱人精通农副产品营销,靠着诚信口碑和优良品质,葆萶蜂业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产品远销韩国、日本,在大连、天津、哈尔滨等地共有经销处13家。任莉先后荣获“全国再就业优秀个人”“省优秀共产党员”“丹东市劳动模范”等荣誉称号。日子富裕了,夫妻二人心里惦记更多的还是生活困难的乡里乡亲。2004年起,他们先后资助了11名困难家庭的学生,每名学生每年1500元,并承诺一直资助到大学毕业。每年春节期间,任莉都会到贫困户和敬老院慰问,为他们送去米面粮油和新鲜水果。为带动更多贫困户脱贫致富,任莉每年都会举办4-5期蜜蜂养殖技术学习班,聘请省、市养蜂专家讲课,受益人数达5000余人。近年来任莉与县妇联联合为60户单亲贫困母亲送去价值30多万元的中华蜂和养蜂用具,并免费提供技术服务,使她们有了生活来源。任莉说,事业和家庭都需要经营,只要用心用爱,日子就会过得比蜜甜。
    12/01
  • 辽宁丹东:老党员18年主办社区阅报栏
    丹东市金水湾社区有一处醒目的阅报栏,每周都有一位老人拿着报纸前来更换内容,他就是今年89岁的卞立功。卞立功从丹东市市场监管局离休后,始终没有停下为群众服务的脚步。2003年,卞老的阅报栏正式“开张”,新鲜的资讯、新颖的样式吸引了很多居民驻足看报,这让老人的“办报”热情更高了。他找来了《新华每日电讯》《参考消息》《丹东日报》等报刊,仔细筛选适合大家阅读的内容,每周一期,准时更新,一办就是18年、700余期。疫情防控期间,阅报栏及时更新,指导居民科学防疫、理性对待,发挥了重要作用。如今,这个阅报栏已经成为居民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在居民有需要时,他总会及时出现,卞老就是我们社区的宝!”金水湾社区党委书记说。多年来,卞立功被省委老干部局授予“最美老党员”荣誉称号,元宝区六道口街道数次为他颁发“优秀共产党员”等荣誉证书。他说,他愿意一直为群众做好力所能及的服务,阅报栏可以宣传党的方针政策,传播社会正能量,他会一直坚持下去。
    11/30
  • 抗美援朝口述历史纪录片《铭记》第一百二十二集 漆学昌:密码本比我生命更重要
    11/29
  • 辽宁丹东张向葵:从收藏到创作 用小人书宣传家乡
    “可别小看这小小的一本书,我收集、珍藏,更要让它发挥宣传丹东的作用。”在辽宁丹东,有这样一位资深连环画发烧友张向葵,他收藏连环画40余年,更以连环画为媒,将收藏和创作结合起来,创作出多套(幅)具有丹东地域特色的连环画作品,在小人书里构建了自己的大世界。连环画俗称“小人书”,是一种中国传统艺术形式,以连续的图画叙述故事、刻画人物。提起小人书,上世纪70年代以前出生的人大都有这样的感慨:“我是看小人书长大的。”在连环画繁荣的历史时期,其寓教于乐的方式成为许多青少年乃至成年人重要的读物。在那个文化生活相对单调的年代,很多人是通过看小人书学到知识的。张向葵喜欢连环画,是从《孙悟空三打白骨精》开始的。1976年,张向葵读小学二年级。一次,他和奶奶到远房姑姑家串门。因为姑父喜欢画画,家里收藏了不少画册和连环画。在姑姑家,他第一次看到了彩色连环画——《孙悟空三打白骨精》。“第一眼看见,就喜欢上了,太精美了。”张向葵回忆,可能是年龄小的缘故,当时已无法用语言来形容画面是如何之好,只觉得精美至极。从姑父那儿把连环画借回家,但只能借一个星期。张向葵用将近一周的功夫,把这本《孙悟空三打白骨精》照猫画虎地临摹了下来。这就是张向葵创作连环画的开端,在现在看来,虽然那是第一次以临摹的方式画了人生第一本连环画,但影响却是深远的。“从那以后,对连环画尤其是书画的学习,产生了一种着了魔的喜欢。”张向葵说。在收藏连环画之余,创作连环画成为张向葵的追求。有一次,丹东广播电视台正拍摄一部推介丹东风光的电视宣传片,准备选送到中央电视台播放。当拍到反映五龙背温泉历史的镜头时,一段温泉历史传说很感人,却无画面可配,于是编导提议是否可以找一位熟悉这段传说的画家,以连环画的形式把故事画出来。作为土生土长的五龙背人,张向葵对这段传说自然不陌生,再加上多年收藏连环画的经历和书画创作经验,他仅用两天时间,就完成了这套《五龙背温泉传说》连环画的创作,并顺利播出。“能让我的收藏和爱好发挥出它实际的作用,这是最让我有成就感的事。”张向葵在小人书的世界里找到了真正的乐趣。
    1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