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鸭绿江之窗
当前位置:首页 > 多彩辽宁
多彩辽宁
  • 辽港集团开通一汽红旗商品车外贸出口航线
    近日,辽港集团一汽红旗商品车外贸出口航线正式开通运营,首批红旗E-HS9纯电动汽车在大连汽车码头陆续驶入“克罗诺斯领袖”轮,以海运方式发往挪威。辽港集团开通一汽红旗商品车外贸出口航线。(摄影:刘仁超)一汽集团是东北重要的出口企业,近年来不断加强海外市场营销体系建设,2021年着力拓展新能源车、商用车等出口业务,出口范围以欧洲为主,覆盖东南亚、中东、南美等地区。大连汽车码头作为一汽品牌海外战略布局的重要出海口,于2021年4月成功开展了一汽解放重卡出口俄罗斯项目。在了解到一汽红旗E-HS9外贸出口需求后,大连汽车码头公司立即成立红旗外贸出口项目工作专班,对接船公司了解舱位情况,并在航线规划、船期确认、舱位保障、港口服务等多方面提供详细、周密的物流解决方案,最终促成该项业务顺利落地。随着一汽红旗外贸出口航线的成功开通,辽港集团进一步拓展了商品车外贸出口航线网络布局,在助力民族品牌商品车加速走出国门的同时,为大连东北亚国际航运中心建设提供有效支撑。
    01/17
  • 辽宁省入选第五批国家级非遗项目展示:鼓舞相和 翻滚扑踢一溜风
    辽西太平鼓在沈阳演出。采访辽西太平鼓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王成德时,79岁的他,一身喜庆打扮,左手持太平鼓,右手拿着鼓鞭,手中的太平鼓上下翻转,鼓点欢快,舞姿优美,边打边舞,富于变化,悦耳的鼓声伴着优美的舞姿,演绎着辽西地区一个个鲜活古朴的生活场景。王成德说,他一生奔波,辽西太平鼓是他一生的最爱。尽管年事已高,但他仍然在四处奔走宣讲、找寻老艺人和在演绎辽西太平鼓的道路上执着前行,只为重新敲响早已经远离人们视线的辽西太平鼓,并要力争将这项非遗项目传承给更多后人。2021年“鼓舞相和奏太平”——辽西太平鼓入选第五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王成德打心里高兴。辽西太平鼓是辽西地区流传的一种女子民间舞蹈,起源于唐,明代开始有文字记载,盛于清。辽西太平鼓的传授方式主要靠口传心授、面对面的教学方式。太平鼓的鼓点表现形式大致分六类,敲击方法与用法共有22种表现形式。舞者左手持鼓,右手持鼓鞭,边打边舞,节奏明快,富于变化。王成德说,辽西太平鼓有丰富的表现力,右手持鼓鞭,打、抽、扣、按、片、挑、沿、卡、倒、撩、边。左手持鼓,摇、颠、翻、卷、抖、压、弹、绕、扑、旋、扇,脚步均匀头稳平,左拜右拜腰眼灵,四面八方团团转,翻滚扑踢一溜风。辽西太平鼓虽简单易学,但变化起来又千姿百态。由于受当时满、汉等民族妇女服饰和体力的局限,太平鼓无大蹦大跳动作,只着重“走”和“转”,并以“快”和“飘”来要求“走”和“转”。舞蹈动作大部分是表现妇女劳动生活、自然景物和风土人情。王成德介绍,辽西太平鼓起源唐代,明代绘画《太平腊鼓》记载了童子打太平鼓的有趣场面,清代绘画《太平春市图》在台北故宫博物院收藏。到清代太平鼓达到盛行。《锦县志》卷十七《礼俗》中有所记载,辽西其他各县志、地方志也均有类似的记载。以往敲打太平鼓的是妇女,不仅因为这些生活、劳动场景都是辽西妇女日常生活主要内容,而且太平鼓的起源也与过去妇女在家寻找自娱自乐方式有关。后来在太平鼓表演中逐渐打破了妇女“垄断”,主要原因是很多男人看到后也加入学习。辽西太平鼓有着强烈的实用性与艺术审美价值。人们打起鼓来,不仅表现自己的劳动生活,而且模仿生活现象、自然景物、老人形象以及动物形象,本身就充满了生活情趣。辽西太平鼓对研究当时社会的政治、经济、文化具有重要的历史文化价值。
    01/13
  • 辽博开年首展主打“中国古代立轴山水画”
    继“卧游江山——辽宁省博物馆藏手卷山水画展”之后,1月7日,辽宁省博物馆梳理出66件馆藏立轴山水画精品,为观众呈上开年书画大餐。展品时间跨度从宋辽一直延续到清代,明代的《溪堂诗意图》《桃林聚禽图》《魏园雅集图》《茅屋蒲团图》和宋代画家马远的《松寿图》及辽代的《深山会棋图》等,都集中亮相。辽宁省博物馆丰富的古代绘画藏品是辽宁文化底蕴的重要组成部分,此次择选馆藏精品,让人们在近距离揣摩山水画真意的同时,也获得了一次体悟中国人的自然观、哲学观的机会。辽代《深山会棋图》精品山水画集聚一堂停下脚步,驻足观赏。上个周末,辽宁省博物馆第三层第20号展厅内,三三两两的观众围聚在一幅幅古代山水画前,静心品味古画之美。1月7日,“江山如画——辽宁省博物馆藏中国古代立轴山水画展”正式启幕。此展不仅是辽宁省博物馆开年首展,也是该馆首次对馆藏“立轴”山水画作集中展出。“这次展览中,一半以上的立轴山水画都是首次展出,有些画作值得认真欣赏。”辽宁省博物馆展览策划部工作人员杨勇说。辽宁省博物馆以馆藏古代绘画数量多、作品精而蜚声海内外。此次展览辽博独辟蹊径,特意从馆藏古代绘画珍品中挑选出立轴作品集中进行展览展示。这也是继2016年手卷山水画展后,辽博时隔6年,再一次集中展示馆藏的古代山水画作。此次展览从1月7日开始,至4月10日结束,共展出66组作品。作品时间跨度从宋辽一直延续到清代,其中,明清时期作品占较大比重,明代戴进的《溪堂诗意图》、明代吕纪的《桃林聚禽图》、明代沈周的《魏园雅集图》、明代唐寅的《茅屋蒲团图》等精品画作都在此次展览中一一亮相,与观众见面。杨勇表示,与辽博以往的古代山水画展览相比,此次展览呈现出几大亮点:首先,此次展览中的一半以上作品是首次亮相,这对喜爱古代山水画的观众来说是一次大饱眼福的好机会;其次,展览中的一些作品不论是在艺术价值上,还是在历史价值上,都具有标志性意义,可用“珍品”形容;再次,此次展览深挖馆藏古代山水画中的精品,将那些虽然作者名气不是很大,但画作质量上乘的作品遴选了出来,可让观众欣赏一场高水准的视觉盛宴。再有就是,此次展览中的画作尺幅较大,观众站在展品前会被深深吸引。一般来讲,书画有立轴、手卷、册页、对幅等几种装裱形式。装裱形式不同,欣赏方式也不相同。“比如说,古人在欣赏手卷山水画的时候,因为是横幅作品,他们会一点点展开,也就是说在动态中欣赏。立轴则不然,因为它一下子全都打开了,可以看到整幅画的全貌,所以更适合站在画作前静态观赏。”杨勇说。辽代墓葬中出土山水画既作为此次展览的主要工作人员,也作为专研古代书画的研究人员,杨勇在被记者问到此次展览中首推值得观看的作品时,他给出的答案是辽代的《深山会棋图》。《深山会棋图》并不是用“家传”方式保存下来的,而是上世纪50年代,出土于法库县叶茂台乡一处辽代箫氏家族墓葬中。1000多年前的画作能在墓葬中完整保存至今,十分难得。除了这个原因外,《深山会棋图》在古代山水画作中还具有标本意义。中国古代山水画第一个巅峰出现在五代、宋初,虽然也有据传宋初的山水画,但其真伪一直在学界存有争议。正因如此,出土于辽代早期墓葬中的《深山会棋图》,因为有了明确年代,所以在布局、绘画技法等细节上,可为鉴定同一时期其他山水画真伪提供标准。杨勇表示,《深山会棋图》还是中国古代绘画中较早体现“文人雅集”这一主题的作品。画面中的山顶处,二人对弈;山脚下,一位文人缓步登山,旁边的两个童仆,一人背负酒葫芦,一人背负琴囊。整个画面将文人惬意悠然、超然世外的生活淋漓尽致地表现了出来。除了《深山会棋图》外,杨勇还特别向观众推荐此次展览中另一幅作品——宋代画家马远的《松寿图》。马远是南宋宫廷画家。这幅《松寿图》之所以珍贵,除了构图独特、笔墨雄劲简洁外,还因为上面有南宋第四位皇帝宋宁宗赵扩的题诗。作为皇帝赠送给大臣的祝寿作品,《松寿图》不论是画中灵芝、长松,还是皇帝题诗内容,都表达了祝福的深意,可以说内涵丰富,具有历史与艺术双重价值。
    01/13
  • 辽宁海城市:寒冬大棚景色美 满园春意樱花红
    冬日的辽宁海城,天寒地冻,而在毛祁镇年年红大樱桃专业种植基地种植园区内,却是暖意融融,樱花怒放。农民忙碌管护,游客纷至沓来,园中一派春意盎然的景象。一株株樱桃树上娇嫩的花朵尽情盛开、争相斗艳,在嫩绿叶芽的映衬下分外美丽,满眼晶莹似雪的樱桃花让人瞬间陶醉。种植基地内的五栋暖棚大樱桃将在三月份上市,一千多株的大樱桃树,产量能达到四千多斤。据了解,年年红大樱桃专业种植基地创建于2016年,总占地面积280余亩,有设施暖棚冷棚20余亩,每年樱桃成熟期在三月份到六月份,品种有美早、佳红、沙王、俄罗斯8号等,产量约四万斤,销往全国各地,产量逐年增加。
    01/13
  • 辽宁大连太平湾合作创新区:打造东北新特区
    近日,大连太平湾合作创新区接连迎来好消息:“国资国企综合改革特别示范区”获国家批复,省政府、大连市政府与招商局集团达成的《开发建设太平湾合作协议》也正式签署。大连太平湾合作创新区位于辽东半岛临渤海侧的大连北部,是“一带一路”倡议,以及东北振兴、辽宁沿海经济带等国家战略的三重叠加区,规划面积约260平方公里。“太平湾合作创新区是辽宁省、大连市和招商局集团合作共建的重点产业园区项目。是深化央地合作、优化结构调整的新项目、新平台、新模式。我们将充分发挥这里多重叠加的资源、政策优势,努力把太平湾建成集‘港产城融创’于一体的东北新特区。”招商局太平湾开发投资有限公司战略发展部总经理王汉野充满期待地说。如何让“愿景”变“实景”,太平湾合作创新区从体制机制创新、产业科学谋划、搭建服务平台等方面布局落子。打造央地深入融合的示范区。太平湾合作创新区实行政企合作、企业主导的“管委会+开发公司”专属综合开发模式。省市政府实行“能放皆放”的授权管理原则,为合作创新区争取、提供各类政策支持,开辟绿色通道。管委会实行财政单列下的“只予不取”财政管理模式,负责园区投资促进、产业发展、审批服务等管理工作。招商局集团依托自身金融、产业等资源优势,推进合作创新区发展。招商局集团与省市合资成立的开发公司负责园区的统一规划、统筹开发建设和运营。省市政府与招商局集团发挥各自优势、形成合力,共同推动太平湾开发建设。创新复制深圳前海合作区体制机制。太平湾合作创新区将全面导入前海合作区的人才、科技、管理等资源,积极搭建“一平台、两飞地”,即前海—太平湾创新合作平台和国资央企合作经济飞地、东北亚合作经济飞地。通过对接整合广州、苏州、上海等多样化发展模式、引进日韩优势产业项目,让南北合作更高效、内外循环更畅通。建设高端、绿色项目的聚集区。“既然是新区,在项目建设上必然要追求一个‘新’字,只扶持具有高新技术、全新理念的绿色低碳项目以及行业前沿项目。”王汉野表示。截至目前,太平湾签约项目共34个,投资额达228.8亿元,已开工项目12个,投资额56.8亿元,总投资达到285.6亿元,项目涉及造船基地、新能源、智慧城市、金融合作、基础设施建设等行业领域。其中,太平湾将与中国船舶大船集团开展深度合作,建设从研发、设计到制造的全球海洋高端制造样板;与嘉吉公司共同打造综合性的粮油食品产业园;与三峡集团、金风科技、国华能源、安泰环境、东北电力等新能源龙头企业和北京国氢中联氢能科技研究院、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等科研机构联合发展氢能、核能等新能源产业。中国电信、腾讯等重点企业也将通过“云计算、大数据”为太平湾赋能,倾力打造数字化园区和综合智慧城市大数据治理与服务体系。大企业、大项目扎堆的地方,也是金融等生产性服务业聚集的场所。目前,太平湾已与国家开发银行大连市分行、中国进出口银行辽宁省分行、中国工商银行大连市分行等金融机构签署全面合作协议,探索多样化合作模式,为企业、产业发展“供血”。同时,太平湾沿海经济区海洋生态保护修复项目、太平湾港区公共航道工程项目、净水厂及原水管线工程项目、海港大厦、创业公园等一批重点工程也在稳步推进。
    01/13
  • 辽宁:大连湾海底隧道南岸港池开始注水 暗埋段主体完成“静待”沉管对接
    1月11日,由中交一航局三公司负责施工的大连湾海底隧道南岸港池开始注水,标志着南岸港池暗埋段主体及外部结构、丙码头施工全部完成,临时围堰即将拆除,为大连湾海底隧道沉管段和陆上现浇段贯通创造了条件。南岸港池水下主体施工完成。(摄影:王华)南岸港池主要施工内容包括现浇暗埋段、最终接头、设备用房、丙码头恢复、管顶覆盖。暗埋段主线全长640米,包含25个结构段;D、E匝道全长691.7米,包括28个结构段;最终接头1段;设备用房1个;均采用陆上现浇施工工艺,设计使用年限100年。南岸港池位于中山区大连港3号和4号码头间,为海底沉管与陆上现浇管的交接部位,本项目的完工时间直接决定了最后一节沉管的安装时间。为加快南岸港池施工进度,中交一航局三公司海隧主体结构项目部筑牢疫情防线的同时狠抓施工生产,通过划分攻关小组、分解进度目标、明确履约措施、设立创新课题等措施,全力推进港池节点传捷报、立新功。项目部克服港池工期紧、环保要求严、结构变化大及地质条件复杂等困难,仅用10个月就完成了全部施工内容,并创造平均每个月浇注2万方混凝土的纪录。南岸港池施工高效推进、最终接头高质完成,大连湾海底隧道即将迎来沉管安装的最后冲刺阶段。下一步,项目部将集中力量做好临时围堰拆除和管内作业,为大连湾海底隧道早日实现全线通车继续努力。
    01/13
  • 辽宁大连:200亿大项目落户长海
    1月11日,大连长海县人民政府与中国能源建设集团北方建设投资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国能建北方建投”)签署了战略合作框架协议。中国能建北方建投将在长海县规划投资200亿,主要合作领域包括新能源、基础设施建设、生态环保综合治理、海洋渔业等领域。双方按照“政企互动、市场运作、优势互补、合作共赢”原则,充分发挥长海县地缘、资源、产业、人力、政策优势和中国能建北方建投的资金、融资、技术、管理、建设、运营等优势,开展全方位、宽领域、多层次、多形式的战略合作,全力打造“央地合作”新标杆。极具发展潜力的长海县。(来源:长海县宣传部提供)中国能建北方建投负责人表示,将依据长海县海域特点,积极开展海上风电、光伏、储能、氢能等新能源和综合能源利用业务。为长海县优化能源供应体系,提高能源资源利用效率和绿色清洁能源消费比重,降低企业用能成本,减少碳排放总量,建设生态、智慧、清洁、宜居宜业的美丽长海发挥积极作用。双方将加强碧水、蓝天、净土、生态修复等领域的投资、建设和运营合作,具体合作垃圾治理和污水治理项目,为长海县综合整治、水环境治理等生态系统保护与修复发挥积极作用。双方依托新能源基础设施及信息、电力系统建设,布设监测设备,探索开展海洋牧场、养殖工船、深水大网箱等产业合作,进行数据采集和分析,提升海水增养殖业的信息化和精细化管理水平,立体综合利用海域资源,实现新能源、海水增养殖、海洋观光垂钓等产业融合发展。长海县政府负责人表示,将牢固树立“项目为王”理念,把项目建设作为经济工作的第一抓手,放大格局精心谋项目,开阔眼界精准找项目,实现有品质有效率的高质量发展。
    01/13
  • 辽宁盘锦:盘山交通 大道通衢
    305国道与G1京哈高速路(盘锦入口)交叉口处互通式立交桥航拍图交通运输事业是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一头连着经济发展,一头连着民生福祉。近年来,盘山县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精准聚焦人民群众需求,加快交通建设,完善路网布局,不断为人民群众铺就一条条产业路、致富路、幸福路。俯瞰盘山大地,京沈高速、奈营高速等在这里交汇,与305国道形成了一体两翼的大通道,5条省级公路、6条县级公路、116条乡级公路、421条村级公路、34条专用公路互联互通,县道为骨架、乡道为支线、村道为脉络,总里程达1866.735公里的农村公路网高质量完成。2020年,盘山县顺利跻身全国第二批城乡交通运输一体化示范创建县名录。蓝图催人奋进,实干铸就未来。幸福的盘山人正沿着自己开辟的一条条康庄大道,不断地创造着新的辉煌。
    01/13
  • 辽宁省多项群众文化活动跻身全国前列
    为丰富百姓文化生活,2021年以来,辽宁省文化馆组织的群众文化活动蓬勃发展,多项群众文化活动在全国产生影响,走在全国前列。线下“全国群文美术工作者写生创作活动”入选全国群文品牌项目,线上活动继续保持良好发展势头,各平台总访问量1422余万人次。红色轻骑兵文化志愿者边疆万里行公益惠民演出。(刘秋实摄)“全国群文美术工作者写生创作活动”入选全国群文品牌项目在沈阳浑河畔五里河公园的广场上,一群女子身着多彩的冬装,踏着北京冬奥会主题曲《一起向未来》的旋律,跳起欢快的舞步……近日,由辽宁省文化馆(辽宁省青年宫)组织演绎的“迎接冬奥会一起向未来”主题广场舞,登上央视新闻频道。随着北京冬奥会的日益临近,北京市文化馆向全国3300个文化馆发出倡议,倡导各地文化馆带动当地的群众跳起来,共同迎接冬奥会。辽宁省文化馆积极参与,组织调集全省各市文化馆业务骨干,认真学习广场舞“迎接冬奥会一起向未来”,并进行了排演录制与推广。广场舞“迎接冬奥会一起向未来”展现了一种全民健康向上的精神风貌,表达了人们迎接北京冬奥会的喜悦心情。我省群众文化活动能上央视并非偶然,2021年我省多项群众文化活动在全国产生影响,走在全国前列。比如“全国群文美术工作者写生创作活动”,“三省一区”红色文艺轻骑兵志愿者边疆万里行活动,“全国十省区市百名群文人共同唱响《不忘初心》”活动等。另外,我省群众文化理论研究、数字建设颇有影响力。北京冬奥会主题曲《一起向未来》广场舞。(刘秋实摄)“全国群文美术工作者写生创作活动”由辽宁省文化馆联合全国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文化馆(群众艺术馆)共同主办,活动自2021年9月起在全国17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组织开展,写生地包括沂蒙山、太行山、海南母瑞山及抗美援朝纪念馆等党史教育基地。全国3000余名群文美术工作者及美术爱好者参与,我省有300余人参加,以画笔讲好党史故事,描绘新时代人民群众幸福生活。其中,辽宁有吴云华、胡秉文等画家受邀参加,写生队伍到丹东鸭绿江断桥、抗美援朝纪念馆、本钢一铁厂、东北抗日义勇军纪念馆、沈阳中国工业博物馆等地。此活动作为唯一一个由省级文化馆发起的全国性活动入选2021年全国群文品牌项目。辽宁省文化馆馆长王吉祥表示,本次“全国群文美术工作者写生创作活动”让画家身临革命遗址,感悟和体会革命先辈的对党忠诚、英勇斗争和艰苦奋斗的精神,激励爱国情怀,让绘画创作更好地服务于国家社会发展需要,满足人民群众的精神文化需求。2021年9月29日15时,由辽宁省文化馆与吉林、黑龙江、内蒙古自治区文化馆携手,共同举办的“三省一区”红色文艺轻骑兵志愿者边疆万里行活动在丹东启动,活动以公益惠民演出及数字化全民艺术普及课程推广为主,汇集“三省一区”群众文化精品节目,以文艺小分队形式,沿“三省一区”万里边境线城市、乡村、社区、校园、哨所、养老院等场所,为广大基层群众送去欢乐和文化,传递党的声音和关怀。首场演出通过国家公共文化云进行现场直播,部分兄弟省文化馆云平台进行了联动直播,全国多平台直播观看量达126万人次。辽宁省文化馆联合北京等全国十省区市文化馆举办的“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全国十省区市百名群文人共同唱响《不忘初心》”活动,得到了文化和旅游部全国公共文化发展中心的高度赞扬。此次活动采取录制的方式,歌手们深情地演唱歌曲《不忘初心》,伴随着人们的掌声,歌声回荡在祖国大地上。录制的音视频与其他九省市的活动音视频进行编辑后,在国家级和省级等多家新媒体平台播出。掀起了全国庆祝建党百年歌咏活动新的高潮。群众文化活动调研文章获全国一等奖群众文化需要理论支撑。省文化馆不断深化理论调研,理论研究水平又上新台阶,申报的课题“东北地区的乡村文化网红培育研究”入选文化和旅游部全国公共文化发展中心“乡村公共服务研究院2021年度课题研究项目”;在2021中国文化馆年会和第三届全国文化馆理论体系构建学术研讨会征文活动中,省文化馆推荐的论文获一等奖一篇、二等奖一篇、三等奖五篇,优秀奖案例9篇,由于我省在本次评奖中成绩突出,辽宁省文化馆获“2021中国文化馆年会征文优秀组织奖”。出版《辽宁群众文化》4期,入围中国文化馆协会期刊与知识服务委员会第四届全国文化(群艺)馆期刊交流展示活动;组织参与全国“东丽杯”文学评奖活动。数字建设也走在全国前列。省文化馆线上活动继续保持迅猛发展的势头,各平台总计发布线上活动和信息7012条,总访问量1422余万人次。比如推出“百姓过大年、群文进万家”春节期间线上系列活动;主办的“百年奋斗走向辉煌”——东北三省一区庆祝建党100周年群文美术书法摄影作品线上展;辽宁省文化馆云平台直录播活动41场,观看总量695余万人次。继续推进抖音、微信等网络平台建设;开办“传承弘扬雷锋精神”“巾帼建功”“抗美援朝烈士陵园网上祭扫活动”“我身边的群文人”等线上专栏;辽宁省全民艺术普及系列公益课程开机录制,全年线上发布公益课程464节,线上点播量近5万人次。
    01/12
  • 营口19件文物亮相辽河流域精品展
    日前,“璀璨·融合——辽河流域博物馆馆藏精品荟萃”在沈阳博物馆三楼1号厅开展。该展是国内首个以辽河流域地域文化为主题的大展,展品来自辽河流域21家博物馆,荟萃各馆珍贵文物450余件(套)。铜鎏金摩羯鱼形饰件明铜鎏金佛塔清据悉,本次展览分为“玉见、金辉、铸文、瓷韵、杂华”5个单元。展线以文物分类为纲,以历史时间为轴,以文物种类为组,以文脉纽带串联,图文并茂,向观众呈现辽河文明的华美篇章。彩绘博山炉西汉玉璜战国营口市博物馆馆长阎海介绍说,展览中,共有19件文物来自营口市博物馆。其中,有的是营口地区出土,有的是该馆馆藏精品。这些文物既体现了营口市博物馆的馆藏质量,更显示出营口地区深厚的古代文化。
    01/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