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鸭绿江之窗
当前位置:首页 > 多彩辽宁
多彩辽宁
  • 辽宁义县:民生福祉不断改善 社会事业全面发展
    “幼有所育,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弱有所扶”这既是党和国家在民生方面的美好愿景,也是人民群众对社会保障的殷切期望。四年来,义县着眼于社会事业发展,不断增进民生福祉,多谋民生之利、多解民生之忧,不断增强广大群众的幸福感和获得感。做实就业和社会保障工作。全县实现城镇新增就业5660人,困难人员就业1110人,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10万余人次,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2.6%以内。社会最低工资、社会救助、城乡低保、特困供养标准逐年提升。残疾人、慈善事业持续发展,先后争取到残疾人、慈善项目70个,累计投入资金2910万元。社会事业全面进步。完成了县中医院、妇幼保健院和13家乡镇卫生院建设。义县第二、第三幼儿园建成并投入使用,普惠性幼儿园在园幼儿占比达到81%。“义务教育均衡县”通过国家级验收,通过校园招聘等方式,先后招聘本科以上大学生207名充实到教师队伍。高考工作屡创佳绩,教育“双减”取得阶段性实效,注销义务教育学科类民办机构13家,取缔黑民办机构2家。义县融媒体中心建成并投入运行,融媒体数字化建设步伐不断加快。城乡建设成效显著。积极争取上级资金,实施50多个民生领域建设项目。锦阜高铁路和锦承铁路扩能改造、老火车站历史遗迹保护、开通城市西外环、改造升级振兴路等重大民生工程顺利实施;义县净水厂、城区排水防涝、污水管网改造、生活垃圾转运系统等民生工程顺利建成并投入使用。大凌河阜新生活饮用水水源地用途、防洪控制线和古生物化石保护区区划有效调整,为义县未来发展腾挪了空间。完成了32个老旧小区内外配套改造,城东新区拓城综合体项目有序推进。智慧城市建设全面开启,安装智能云水表1万块。新改建农村公路662公里,大中修247公里,国省干线大中修129公里,“一事一议”累计修建农村公路930公里。一项项有力举措不断落实、一件件民生工程有效落地,义县始终把群众利益放在首位,真情实意惠民生、促和谐,社会事业取得了新成效。2022年,义县将以补齐民生短板为目标,着力在幸福义县上开新局,办好顺民意、解民忧、惠民生的实事好事,奋发有为,勇谋新篇,推动义县全面振兴、全方位振兴,以优异的成绩迎接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
    01/07
  • 沈阳造币厂入选第五批国家级工业遗产
    刚刚过去的元旦小长假,不少人选择带着孩子到位于沈阳市铁西区的中国工业博物馆参观。光看还不够,从机车、机床中走出,还可以到东行两公里的1905文化创意来场现实版“体验”。在厂房中逛逛、买件“钢铁文创”、尝尝“工厂食堂餐”……体味久违的“旧味”。近日,国家工信部公布了第五批国家级工业遗产名单,沈阳造币厂成功上榜,为辽宁国家级工业遗产名录再添新枝。截至目前,工信部已评定了5批共计194个国家级工业遗产,其中辽宁省12个入围,总数位居全国第三位,占比6.2%。目前,省级工业遗产认定正在积极筹划中。辽宁,是中国工业化进程的缩影和代表,是公认的中国工业奠基地之一。“共和国工业长子”“新中国工业的摇篮”等闪光的标准,深镌于历史的河床之上。而韵味独特的辽宁工业遗产,则作为重要的物质载体,见证着昨日的辉煌,孕育着明天的希望。诸多第一,“重”点鲜明工业遗产,是指在工业长期发展进程中形成的,具有较高的历史价值、科技价值、社会价值和艺术价值,经认定的工业遗存。辽宁的近代工业化历史,可以追溯到清末民初,是我国较早进行工业化发展的地区之一,遗存丰富、价值丰厚。在新中国成立后重工业基地快速发展,改革开放以来现代工业的调整、改造和转型发展这一过程中,辽宁先后建设了24项156个重点项目12个工业基地城市,为实现国家现代化的历史进程作出了突出贡献。据统计,仅1949年至1958年10年间,辽宁工业就为共和国创造了118个工业第一。也正是这些“第一”的厂矿为辽宁留下了丰富的工业遗存,造就了我省独具特色的工业遗产资源。在行业类型上,以“重”为主。辽宁选择了优先发展重工业的道路和模式,工业遗产也集中分布在与重工业发展息息相关的煤炭、石油、电力等能源行业,钢铁等金属冶金行业,机器加工和机器制造行业以及铁路、港口等交通运输行业。在空间分布上,辽宁工业遗产表现出突出的铁路轴线分布、城市带区域分布和城市内集聚分布的规律。这主要是由于近代工业依赖生产资料和工业产品的输送,因此辽宁工业遗产均与铁路网络关系密切,并围绕铁路、港口等交通枢纽、工矿企业形成了许多工业城市。多维开发,增强体验“工业是辽宁的‘根’、工业精神是辽宁人的‘魂’。近年来,喜欢工业遗产的人越来越多,不仅是因为‘回忆杀’,更是因为其中蕴藏着的厚重文化。”省工业和信息化厅相关负责人表示。让工业文化“香味四溢”,让钢铁“锈带”成为生活“秀带”,辽宁一直在努力。2017年工信部启动了国家工业遗产认定试点工作,省工业和信息化厅积极争取指导和支持。在工信部开展的国家工业遗产认定试点工作中,我省被确定为8个试点省之一。科学引领,规划先行。辽宁省先后出台了《推动老工业城市工业遗产保护利用打造“生活秀带”工作方案》《推动老工业城市工业遗产保护利用实施方案》《辽宁省推进工业文化发展实施方案(2021-2025年)》等相关方案,加强对物质形态、制度形态和精神形态的工业遗产进行有效保护,促进工业遗产价值提升。让大钢块“活”起来,把老物件“用”起来,没什么比“体验”更有说服力。每到冬天,对于摄影爱好者而言,铁煤蒸汽机车博物馆都是不能错过的好地方。“现在能‘动’的蒸汽机车太少了,我们这儿有站台、有铁轨,机车奔跑时吐出的白烟,就是对游客最大的吸引力。”铁煤蒸汽机车博物馆馆长刘春山表示。辽宁加强对有保护价值的历史厂区进行规划改造,采取多种方式加以保护利用。目前,鞍山钢铁厂生产车间改建成鞍钢工业博物馆、沈阳老龙口酒厂开展工业遗产旅游、大连冰山铸造厂辟为大连冰山慧谷文化创意园区等措施,均取得良好效果。接下来,辽宁将继续做好国家工业遗产推荐申报工作,指导省内国家工业遗产项目单位开展工业遗产保护利用工作。积极开展省级工业遗产认定,深入开展辽宁工业遗产专题研究,不断完善辽宁省工业遗产名录。
    01/07
  • 辽宁省开年大戏《天算》由“全辽班”创排 三代演员同台飙戏令观众过足戏瘾
    2022年1月1日至3日晚,辽宁人民艺术剧院(辽宁儿童艺术剧院)开年大戏在辽宁中华剧场上演。国家艺术基金资助项目——话剧《天算》是辽艺“奉天抗战三部曲”中的第三部,继《祖传秘方》《开炉》之后,《天算》继续讲述沈阳人民英勇抗战的故事,展现沈阳地域文化。经过40多天的紧张排练,话剧《天算》在2022年第一天精彩亮相。尽管当天天气寒冷,观众的看剧热情不减。大家表示,新年第一天就欣赏到了高质量的舞台艺术作品。从现场的反响来看,观众对我省这部开年大戏给予热烈好评。据辽宁人民艺术剧院院长佟春光介绍,《天算》剧组今年还将进京演出,并在省内巡演。话剧《天算》(摄影:阎波)艺术水准高首演一票难求记者注意到,演出现场既有老年观众,也有中青年观众。他们在演出过程中聚精会神,完全被舞台上的表演所吸引。记者邻座的一名7岁的小观众,全程把演出看完。《天算》上演至第三场时,已经一票难求。这部开年大戏《天算》之所以一亮相就受到观众追捧,缘于这部戏的看点多多。首先,“全辽班”阵容令人瞩目。与很多剧目外请主创人员不同,话剧《天算》的主创人员皆为辽宁本土文艺工作者,无论是导演、演员,还是舞美设计、灯光设计都是清一色的辽宁人。该剧由著名编剧孙浩执笔,中国戏剧最高奖——梅花奖获得者、著名表演艺术家宋国锋担任导演,著名影视剧、话剧演员宋佳伦领衔主演,顾玲玲、齐昕欣等辽艺中青年演员联袂主演。满台都是演技派,配角也是老戏骨。强大的演出阵容,老中青三代演员同台献艺,房晓航、王丽霞、芦明等饰演北市场小人物的演员们,均有着精湛的演技。艺术家们同台飙戏,令观众过足戏瘾。话剧《天算》生动刻画北市场人物群像与“奉天抗战三部曲”的前两部戏相比,《天算》进一步强化了全剧的戏剧冲突,演员的表演也充分体现了关东演剧学派的艺术特色。该剧通过塑造沈阳老北市场小人物群像,反映了沈阳人民抗击日寇、同仇敌忾的爱国主义精神。《天算》的故事发生在1940年抗日战争时期,故事紧紧围绕以白凤岐为中心的人物关系展开,以抗联英雄白凤岐、侠肝义胆的北市场居民鲁春莺为代表的仁人志士与日寇在北市场展开殊死斗争。最终,白凤岐在民众鼎力支持与默契合作之下,成功传递情报,挫败了侵略者的阴谋。省戏剧家协会副主席郑永为评价,《天算》不仅展现了沈阳民众英勇抗击日本侵略者的爱国主义精神,而且呈现出浓郁的沈阳地域文化特色,有市井气与烟火气;台词以生动的沈阳民间语言为主,舞台设计充分体现老北市场特有的味道。该剧不仅具有历史意义,而且有独特的审美价值。与“奉天抗战三部曲”中的前两部相比,《天算》的人物设置层次更加丰富,人物群像塑造更加饱满。舞台呈现层次更有气势。链接:《天算》主演宋佳伦访谈录记者:1999年,您与父亲宋国锋老师联袂主演的话剧《父亲》深入人心。此次重返家乡的话剧舞台,再度与父亲联合创作话剧,您有何感想?宋佳伦:话剧《父亲》的创作演出经历令我感怀至今,我在家乡的话剧表演经历为我后来从事影视表演奠定了坚实的基础。辽宁话剧始终坚持现实主义戏剧创作之路,令人钦佩。再次回到沈阳参加话剧演出,是我再一次向前辈艺术家学习的机会。记者:拿到剧本以后,您对自己在剧中扮演角色的设计是什么样的?宋佳伦:白凤岐是一个让侵略者闻风丧胆的英雄,但他不同于我们所熟悉的英雄形象,这个人物性格非常丰富,所以我在表演中力求进行多层次的人物刻画。宋佳伦曾主演《毛丰美》《为国而歌》等电影;《父亲》《风雪漫过那座山》等话剧,曾获得中国话剧金狮奖。记者:能分享一下您对角色的塑造有哪些感悟吗?宋佳伦:我一直认为,真诚、真实、真切,胜过一切炫技式的表演技巧。在对白凤岐的角色塑造中,我一直用一颗真心去感受他的内心,揣摩人物的心理,以及他与其他角色的人物关系。他的信仰、他的追求,以及他对爱情亲情的守护,是坚定的。我采用一种朴实无华的表演方式表达出来,力求让人物真实可信、有血有肉。记者:在排练过程中,导演给予您哪些指导?宋佳伦:导演给我的指导是全方位的,他要求我们在塑造人物时,连对呼吸、节奏等细节的把控都要严格遵循人物心理特征,寻求一种入情入理的表现方式,从而更好地塑造人物。表演话剧《天算》,对我来说就是一次挑战、一次沉淀、一次汲取艺术营养的过程,让我受益匪浅。
    01/06
  • 沈阳博物馆开馆推出重磅级展览 五大珍贵文物同框讲述沈阳厚重历史
    炭化木雕“太阳鸟”、郑家洼子青铜短剑、辽代金面具、白釉黑彩梅瓶、曹雪芹族祖曹辅墓志铭,这些珍贵文物第一次同框在沈阳博物馆展出。全新的沈阳博物馆是一座全面反映沈阳地域历史文化的综合类博物馆,开馆大展即以宏大的叙事,首次全面系统梳理了这座城市的人文历史,全域、全时段、全方位解读沈阳历史的全貌。观众参观展览。(摄影:郑磊)珍贵文物首次展出走进沈阳博物馆“沈阳历史陈列”展,这座城市漫长而丰富的历史画卷在人们眼前徐徐展开。在这方热土上,11万年前即有人类踪迹;7000年前新乐古人于此生息;4000年前多支青铜文化在此交流融合;2300年前燕国设郡建城;两汉魏晋经营辽东、玄菟;唐朝统一辽东,此地为首胜之区;辽金沈州中兴;元代沈阳定名;明代边防重镇;清代龙兴,留都尊崇;近代风云,抗战热血,终成共和国工业长子,开启古城历史辉煌新篇章。曹雪芹族祖曹辅墓志铭“沈阳历史陈列”展汇聚了沈阳70余年的考古成果,许多珍品为首次展出。1965年发掘出土、半个多世纪以来从未展出过的郑家洼子青铜短剑墓精品文物首次集体亮相,向世人展现东北系青铜短剑文化的风采。叶茂台辽代萧氏家族墓出土的诸多文物世所罕见,如品级极高的白玉带饰、精美的辽鸡冠壶、白瓷三连粉盒等,反映了辽代时期民族交融的盛况。曹雪芹族祖曹辅墓志首次展出,可以作为曹雪芹籍贯大讨论有力的考古学证据。辽代金面具镇馆之宝、辽代金面具是首次对外展出,它也是国内仅存的三面黄金面具之一。沈阳博物馆讲解员邵靖淋介绍:“经检测后,面具含金量为85%,色泽金黄。复原后可见五官刻画细致,睫毛、胡须清晰可见,具有蒙古人种的特点,为青年男性,双目闭合的神态也正代表了墓主人的仪容。由于未发现墓志,这座千年古墓神秘墓主人的身份,至今还只能是推测。”郑家洼子青铜短剑此外,1965年考古发掘出土的郑家洼子青铜短剑墓精品文物,也是首次集体亮相,向世人展现了东北系青铜短剑文化的风采。当手持青铜短剑的郑家洼子人在此渔猎之时,中原文化已逐渐渗透到了这里。公元前300年左右,沈阳地区被正式纳入中原燕国的版图。经过秦汉两代的发展,沈阳地区开创了城郭相望的盛世画卷。7000年前的“鸟”开馆当天,记者看到了国家一级文物、沈阳人耳熟能详的“太阳鸟”,这是我国最早的炭化木雕艺术品,这件文物此前很少公开展出。炭化木雕“太阳鸟”沈阳博物馆相关负责人介绍,“太阳鸟”这件艺术品长38.5厘米、宽4.5厘米、厚1厘米,在雕刻技艺上,刀法娴熟,线条流畅,形态特异,充分展示出新乐原始先民高超的雕刻工艺和审美情趣,成为沈阳新乐遗址博物馆镇馆之宝。炭化木雕艺术品来自新石器时代,距今7200年。这件木雕艺术品因当年房址发生火灾而被炭化在地下,7000多年未经扰动得以保存。出于对文物的保护很少展出,想见到它的真容非常不易。改写了中国陶瓷史的梅瓶此次展出的辽代白釉黑彩梅瓶上的图案是秋捺钵在器物上表现的首例,堪称海内孤品。釉下黑彩的瓷器装饰风格,学术界以往认为是金元时期才出现的风格。这件梅瓶将釉下黑彩瓷器出现的年代提前至辽代,改写了中国陶瓷史关于釉下彩瓷器的历史。辽代白釉黑彩梅瓶而此次展出的国宝级文物金步摇,是三燕贵族佩戴的金步摇,金光闪耀、摇曳生姿。金辉溢彩,在展览现场仿佛穿越时空,回到古人开采黄金的劳动场景中,一睹古代先民叹为观止的金属加工工艺。随着辽、金、元等北方民族政权的相继崛起,一次次朝代更迭,也带来了民族文化的融合与发展,从而造就了沈阳特殊的历史文化面貌。
    01/06
  • 辽宁锦州:4个项目入选省科技计划定向项目
    近日,在省科技厅下达的省第四批科技计划定向项目中,锦州市与松山湖材料实验室合作的4个项目入选,资金支持达800万元。这次入选的项目分别为锦州钒业有限责任公司“高性能高温合金用高纯铬的开发及应用技术研究”项目、辽宁中色新材科技有限公司“新型储能陶瓷材料制备关键技术集成及应用示范”项目、锦州富世博新材料研究有限公司“高性能单晶铜材料制备关键技术研究及产业化”项目、锦州博锐源创新科技有限公司“智能真空冶金装备研制及应用”项目。本次省科技厅对锦州市与松山湖材料实验室合作科技项目的鼎力支持,将进一步推动锦州市科技创新,促进锦州抢占科技制高点、培育产业新动能、增强发展驱动力。
    01/06
  • 辽宁鞍山:合作创新引来订单不断
    位于鞍山市的辽宁华冶集团发展有限公司是国家高新技术企业,主要从事集发电、输电、变电、配电于一体的系列电工装备设计制造业务。近年来,企业建立了国家地方联合输变电装备工程实验室等多个研发中心,先后完成了数十项国家和地方重大科技项目,在100余项关键技术和核心技术方面拥有自主知识产权。(摄影:李经川)在刚刚过去的2021年,企业通过与多家知名公司合作开展研发创新,使产品质量上了一个新台阶,陆续接到国内外大批订单。
    01/06
  • 辽宁鞍山:“新”技术激活了“老”优势
    1月4日,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位于海城经济开发区的海城三鱼泵业有限公司的数字化生产车间内,数十台自动化生产设备正自主运转,一个个机械手臂有序舞动,指示灯闪烁不停。在电机自动组装生产线上,伴随着机器的轰鸣声,嵌线、压装、电性能检测、激光打标等装配工序一气呵成,一台台成品陆续下线。“以前,电机装配需要15名工人分工协作完成。如今推进数字化转型,引进了自动流水线设备,只需4名工人便可完成所有工序,生产效率大大提高。”海城三鱼泵业有限公司总经理戴吉隆说,不仅如此,机器替代人工还避免了操作上的误差,产品质量一致性全面增强。海城三鱼泵业有限公司是一家集科研、开发、生产、销售于一体的水泵专业高新技术企业,迄今为止有着近50年的发展史,拥有自主知识产权专利40余项,是行业内骨干重点企业和标准原始起草单位。在新一轮高质量发展的赛道上,三鱼泵业紧跟“数字蝶变”大潮,“顺风”而行,以SPA系统为核心,以云服务器为依托,用机器人、数字化设备、软件及远程监控等手段搭建起数字化平台,力争实现制造资源数字化、生产过程数字化、现场运行数字化、质量管控数字化,最终打造智能化工厂。行走于三鱼泵业全力建设的数字化生产车间,“新”技术激活“老”优势产生的成效随处可见。“一台整机涉及的零部件有成百上千个,以前,物料、品控、生产计划等都要人工录入,烦琐且容易出错。”戴吉隆指着生产线上的操作台介绍说,依托数字化平台,粗放的管理模式彻底得到改变。戴吉隆以物料管理为例解释说,原来,工人在操作期间发现有零件缺失,要先找主管报备,主管向物料部门反映,物料部门进行核实后,再通知仓库配送员配送。现在利用数字化平台,工人在操作台上就实现了“一键补货”,省去了中间所有环节。“数字化平台中的MES系统贯穿基础数据、物料、工具、质量、计划、物流等各个管理环节,并将生产实际分解成每一工序、每一设备、每一分钟的车间工序级计划,极大地促进了精益生产和产品的稳定性。”戴吉隆说,在数字化赋能下,公司全流程生产效率实现了成倍提升。三鱼泵业的喜人发展态势,正是鞍山市积极推进工业企业“四改”产生成效的缩影。去年以来,为扎实做好结构调整“三篇大文章”,加快融入数字辽宁、智造强省建设,鞍山市聚焦推进存量工业企业开展技术升级改造、数字化改造、节能改造和环保改造等“四改”,积极引导支持企业向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低碳化方向高质量发展,全力让老树嫁新枝、发新芽。截至目前,鞍山市“四改”项目库已纳入项目663个,总投资达367.8亿元。
    01/06
  • 辽宁锦州:智能化赋能 生产更高效
    日前,辽宁锦州佑华硅材料有限公司“5G+工业互联网平台”项目正式投入使用。该项目基于工业大数据技术和数学建模技术构造的数字化工厂进行云端部署,将工业互联网技术、人工智能技术等与光伏行业技术和工艺紧密融合,实现了工厂生产数据透明化,从而推动光伏行业从传统信息化向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加速转变,全方位提升生产效率,形成更智能化的生产体系。图为工人在互联网平台下达生产指令。
    01/06
  • 第十二届大连市职业技能竞赛圆满收官
    近日,历时半年的第十二届大连市职业技能竞赛,经过初赛、复赛、决赛的层层角逐,圆满收官。竞赛产生一批“技术标兵”“技术新星”。数控铣项目决赛现场。(来源:受访者提供)大连市人社局就业服务中心相关负责人介绍,本次竞赛历经半年,共设置飞机维修、钳工、数控车、美容、美发、茶艺、养老护理、家政服务、轴承磨工、速录等22个竞赛项目。广大城乡劳动者和大中专院校、职业院校(含技工院校)学生均可报名。最终,有1005名选手进入决赛,有181名成绩优异的选手取得名次并将获得相应奖励。美发项目决赛现场。(来源:受访者提供)多年来,大连市认真贯彻落实国家高技能人才队伍培养规划纲要,充分利用职业技能大赛的舞台,让更多大连技能人员走上了技能成才、技能报国之路。大连市职业技能竞赛作为全市技能人才竞技比武最高水平的代表,已经成功连续举办12届,为优秀高技能人才提供互相学习、切磋技艺、展示风采的舞台,为大连市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提供了源源不断的人才支撑。
    01/05
  • “迎冬奥•促振兴”冰雪主题书画展暨学术研讨会在沈阳举行
    1月3日,“迎冬奥•促振兴”冰雪主题书画展暨学术研讨会在沈阳盛京皇城艺术馆举行,展出了100余幅以冰雪风光、冰雪运动、冰雪体育精神、冰雪文化为主题的美术、书法作品。此次书画展由沈阳市社科联主办,沈阳市军旅书画研究会、盛京皇城艺术馆承办,辽沈地区的书画艺术家、专家学者等200余人参加了开幕式。参展作品紧扣冬奥和冰雪主题,书法美术并举,有着浓烈的冬奥情怀、浓厚的冰雪特色、浓郁的关东风情,为隆冬注入文化灵魂和时尚元素,使文化与冰雪相得益彰。参展者中,有专业书画家,有军旅艺术家,有冰雪运动爱好者,还有充满活力的中小学生,他们带来了《心系冬奥》《冰之韵》《北国风光》《冰天雪地也是金山银山》《弘扬奥运精神》等书画作品,表达对即将开幕的北京冬奥会、冬残奥会的支持和祝愿。观展者表示,置身冬奥和冰雪主题书画展中,浓厚的艺术熏陶、激昂奋发的力量和强烈的民族自豪感油然而生。1月3日,“迎冬奥•促振兴”冰雪主题书画展暨学术研讨会在沈阳盛京皇城艺术馆举行。(摄影:吴章杰)书画展开幕式后,召开了“迎冬奥•促振兴”学术研讨会,与会专家学者对冬奥精神、冰雪文化艺术、冰雪体育运动、冰雪文化产业、冰雪特色经济的研究与实践进行了交流,提出了建设性意见。本次活动总策划、沈阳军旅书画研究会会长张红太表示,2022年北京冬奥会和冬残奥会是我国社会生活中的一件大事,冰雪文化是沈阳地域文化的一项重要元素,是经济社会发展的一项重要内容。在北京冬奥会和冬残奥会前夕组织此次活动,旨在进一步推进包括冰雪文化在内的社科类文化研究与实践,彰显沈阳冰雪独特魅力,丰富冰雪元素文化活动,展现文旅融合的地域风采,为沈阳市振兴发展发挥作用。通过此次活动,让更多人感受艺术魅力,释放冬奥热情,凝聚运动活力,共同迎接2022年北京冬奥会的到来!
    01/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