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彩辽宁
- 生态辽宁 多彩粮仓五谷者,万民之命,国之重宝。辽宁,全国十三个粮食主产省份之一。地处北纬38到43°农业黄金纬度带,是全国主要农业区和商品粮基地,“北粮南运”的重要通道。这里,盛产水稻、玉米、花生、大豆等作物,品类丰富,质量上乘,为粮食产业发展夯实了基础。辽宁,时刻牢记“首要担当”,全方位夯实粮食安全根基。依托优质粮食产地资源的天然优势,持续提高粮食综合生产能力。今年,粮食产量再创新高,为“中国碗”贡献了更多“辽宁粮”。辽宁,肩负着为国储粮、服务宏观调控的重任。始终把保障国家粮食安全摆在首位,积极构建新体制下的粮食和物资储备体系。通过深入实施优质粮食工程,培育了一批全国知名的“好粮油”企业和优质粮油产品,确保辽宁粮食分量足、质量优,平时产得出、供得足,极端情况下顶得上、靠得住。辽宁,因地制宜,统筹利用财政资金,充分承接和运用第一轮优质粮食工程实施成果,优化“中国好粮油”行动计划、粮食产后服务体系、粮食质量检验检测体系建设成效,促进区域粮食产业发展。进一步提升优质粮食供给水平,增强粮食产业发展的接续性和竞争力,辽宁深入推进“六大提升行动”:紧扣绿色、生态、环保、节能要求,持续提高科学储粮水平和品质保障能力,实施粮食绿色仓储提升行动;加快由“吃得饱”向“吃得好”“吃得营养健康”转变,实施粮食品种品质品牌提升行动;努力让人民群众吃得安全放心、吃得营养健康,实施粮食质量追溯提升行动;促进粮食机械装备制造技术与数字化、智能化等技术深度融合,实施粮食机械装备提升行动;更好发挥调节稳定市场、应对突发事件等方面重要作用,实施粮食应急保障能力提升行动;强化粮食产后各环节损失控制,提升粮食供给品质,实施粮食节约减损健康消费提升行动。六大提升行动,从绿色仓储、品质品牌、质量追溯、机械装备、应急保障、节粮减损方面形成合力,以政策为基础、项目为核心、制度为抓手、资金为纽带,用匠心打磨每一粒米,擘画“生态辽宁多彩粮仓”的新蓝图。“悠悠万事,吃饭为大。”辽宁,“产、购、储、加、销”,同向发力,生产好产品、培育好企业、打造好品牌,精耕细作“好粮油”,以“辽宁之为”,谋大国“粮”策,服务“国之大者”。(辽宁日报)沈阳香雪面粉股份有限公司建设高标准粮仓,推进优质粮食工程绿色仓储项目提升,图为工作人员在新建的筒仓前进行安全巡查。(摄影:查金辉)辽阳铁西国家粮食储备库有限公司的工人在加工车间操控自动化机器加工大米。(摄影:赵敬东)凌海市粮食储备库工作人员在粮仓查看温湿度计,仓内实现科学保粮、绿色储粮。(摄影:赵敬东)中粮米业(沈阳)有限公司采取多重举措抓粮食品种品质品牌提升,图为智能扦样机器人在进行扦样自动化操作。(摄影:查金辉)丹东蛤蟆塘粮库有限公司持续提高粮食应急保障能力,粮库工作人员在储备库房装卸面粉。(摄影:查金辉)大连市粮油检验检测院不断强化粮食质量安全检验检测体系建设。图为检测人员利用专业仪器测定粮食中的重金属元素含量。(摄影:查金辉)辽宁金泉有机农业有限公司通过先进的加工设备节粮减损,加工车间的控制屏上,设备运行情况一目了然。(摄影:查金辉)作者:李越01/02
- 辽宁省大连市:用心用情办实事 涓涓细流暖民心一年来,大连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着力解决人民群众急难愁盼问题,让振兴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市人民,让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更加充实、更有保障、更可持续。精美的“口袋公园”,成为公共绿色空间的新亮点。(摄影:季禾子)15项重点民生实事让幸福更有质感宽敞明亮的卧室、干净的厨房、整洁的厕所,阳光透过窗户,照亮了焕然一新的客厅,也照亮了庄河市桂云花满族乡岭东村田吉祥兄弟俩的新生活。搬入新居后田吉祥逢人便说:“改造的是危房,温暖的是民心,感谢党和政府的好政策。”作为今年大连市15项重点民生实事,“完成316户农村低收入群体等重点对象危房改造”项目已于10月底前全部完工,提前1个月完成全年任务。其中,普兰店区完成77户、瓦房店市完成105户、庄河市完成128户、金普新区完成6户。民生无小事,实事暖人心。今年,大连市确定实施15项重点民生实事项目,截至11月底,涵盖城市安居、市政配套、救助保障、养老托幼、文化医疗教育等领域的民生实事陆续完成年度目标任务,高质量兑现了市委、市政府向全市人民作出的民生承诺。一年来,市督考部门组织大连市16个牵头单位对15项重点民生实事项目逐项细化分解,制定公开挂牌督办实施方案、项目月度推进计划表,全程跟踪督办。每月实施清单化管理、项目化落实、工程化推进,不断擦亮“两先区”高质量发展的民生底色。各单位迅速行动、按期交账,一系列惠民生、暖民心的举措落实落地,不断增强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就业、就医、住房、交通出行……一桩桩、一件件,都是和百姓生活息息相关的大事实事,牵动着全市人民的心。今年有多个项目超额完成全年任务:“农贸市场升级改造”项目,已于10月份完成主城区9个农贸市场标准化升级改造任务,截至11月底,今年已累计完成16个农贸市场标准化升级改造,超额完成全年任务;“建设‘口袋公园’100个”项目,截至11月底,全市已建成“口袋公园”110个,提前1个月超额完成全年任务;“更新修复室外健身器材2000件套”项目,截至11月底,已按期完成2289件套室外健身器材更新修复,超额完成年度目标。5月1日,备受市民关注的“大连湾海底隧道和光明路延伸工程通车”项目和“新建梭鱼湾20号路”项目分别通车,有效缓解了东快路和东联路的交通压力,有力推动大连湾两岸一体化建设,有力保障大连湾海底隧道北出口与梭鱼湾、老甘井子区域市政路网连接。“升级改造35条道路”项目,已于9月份完工,共维修车行道约76.65万平方米,人行道约25.3万平方米,边石约6.6万延长米。“新开2条公交线路”项目,已于10月份完成537路、816路2条公交线路新开通工作,进一步填补了龙湖云峰原著、万达体育新城等区域公交空白,解决了周边居民出行“最后一公里”问题。“调整4条公交线路”项目,已于10月份完成9路、511路、25路、508路4条公交线路相关调整工作,便利了线路周边居民出行,强化了地面公交与轨道交通的衔接,公共交通服务水平得到进一步提升。“医疗救助资助困难居民参加城乡居民医保”项目,已于2月份落实惠民政策措施。截至11月底,2023年度医疗救助资助困难居民6.10万人参加城乡居民医疗保险;救助困难居民就医34.55万人次,救助金额12176万元。“提高城乡低保和特困供养人员基本生活标准”项目,已于7月份按新标准发放补助。截至11月底,累计发放城乡低保、特困人员救助供养、困难群众救助基本生活保障资金57094.54万元,惠及困难群众60.31万人次。“实施市民景区免费游工程”项目,已从2月份开始组织老虎滩海洋公园、森林动物园、棒棰岛宾馆景区等18家A级景区参与,大连市民生日当天免费游,同行一人(限大连市户籍)门票半价优惠。截至11月底,各景区已接待免费入园游览市民5.1万余人次,同行半价市民1.7万余人次,为市民游客减免门票费用620余万元。“公共体育场馆惠民开放工程”项目,已于3月份落实惠民政策措施。截至11月底,已累计接待健身群众158.2万人次,同比增长44.5%。大连湾海底隧道和光明路延伸工程通车,有效缓解了东快路和东联路的交通压力,有力推动大连湾两岸一体化建设。(摄影:王华)云程发轫数字智慧服务力促高质量充分就业在数字信息技术驱动下,视频直播行业迅速兴起。今年以来,大连市人社部门深入实施就业优先战略,坚持扩岗和稳岗并重,千方百计促进和扩大重点群体就业。一系列数字智慧服务进一步助推全面振兴。11月14日,大连市人力资源市场融媒体工作室“柔杉家”实地直播专场,1.1万人次在线观看,求职者、主播、企业负责人、后台客服“四位一体”互动热烈。这是市人社局“解决企业招用人需求,支持中小微企业经营发展,帮助求职者与企业精准对接”实施的系列智慧化服务举措之一。直播过程中,网名叫作“初冬”的求职者提出了他的困惑:“我28岁,目前是失业状态,学历不高也没什么技术,不知道自己能做什么。看到你们介绍这个餐饮店环境好、工资高,我想来面试,但又怕服务员不能长期稳定。我还想学一门技术。你们有什么好的建议吗?”对此,主播熟练而亲切地回答道:“‘初冬’您好!您提出的‘学技术’和‘做餐饮’的两件事其实并不矛盾,餐饮店里也有技术工种。”“‘初冬’您好,我是企业人力资源负责人,我们企业有完善的员工培训制度,对员工的发展和稳定也十分重视,选择我们公司,不仅能满足您学技术的愿望,更能让您在‘民以食为天’的大环境中找到稳定就业的安全感。”与屏幕互动同时进行的,还有后台客服的紧密跟踪服务。屏上对话刚刚结束,“初冬”就收到了后台发来的市人力资源市场就业服务专员的联系方式和简历投递小程序,他点击小程序,完成了求职信息填写。而企业则在直播结束时,获取了即时接收的求职信息,双方在第一时间取得沟通,确立了对接意向。在大连,这样的招聘形式让无数个“初冬”以最直接、最快捷的方式实现“四方对话”,高效率、高质量圆了他们“实现就业”“技能就业”“稳定就业”的梦想。为鼓励本土培养的高校毕业生留连就业创业,市人力资源市场融媒体工作室紧跟市人社部门“促进高校毕业生高质量充分就业”步伐,聚焦毕业生就业需求,根据专业分类规划、精准设计直播方案,与各大高校通力协作,将直播带岗送进校园,与学生并肩,直观展示才俊风采。11月16日在大连科技学院图书馆“青年学子留连来连高校行”招聘会上,工作室携40家单位,精选800多个岗位参会,为学生送上一份线上线下并至、专业精准匹配的就业大礼,通过三管齐下的方式达成双向对接意向218人次。“朝阳市求职的小伙伴大家好,这里是大连市-朝阳市两地共同开展的劳务协作专场直播活动,今天的直播专门为朝阳地区求职者量身打造,企业和岗位都是由两地就业部门共同筛选和严格把关的优质就业资源……”两地面对面,直播点对点,为帮助异地求职者和大连企业无缝对接,大连市人力资源市场融媒体工作室还在市人社局、市就业和人才服务中心的指导下积极创新思路,充分利用数字信息技术,实现异地联播互动,在大连企业与外地求职者间架起了就业“云桥”。“软硬实力”双提升大连本地就医信任度持续攀升来自市医保局的统计数据显示,大连市民外出就医呈现明显下降趋势,已降至1万人次/年,尤其是到北京、上海、沈阳就诊的患者2022年较上一年度分别下降5.2%、4.2%和17.3%……这一连串的数字看似简单,却是市民对本地就医信任度攀升的有力例证。而另一组数据,更是让人振奋。据统计,外地来连就诊患者逐年增加,2021年外地来连就诊患者为23302人,2022年外地来连就诊患者为24496人,预计2023年全年外地来连就诊患者将达3.2万人。而让众多市民选择“留下”,让更多外地人选择“来连”的理由,正是大连市医疗服务“软硬实力”的不断提升,医学专科影响力的不断增强。近日,市民王女士在大连市第三人民医院体验了一把国内外最高端的“飞白”联合手术治疗白内障。王女士说:“和我前几年左眼的超声乳化手术就是不一样,术后几乎没有任何不适感。”今年,市三院眼科率先引进飞秒激光系统,在白内障手术过程中,飞秒激光代替传统的手术刀,完成传统超声乳化术中由人工完成的切口、撕囊、劈核等关键步骤,从而实现精准、微创、安全、快速的手术效果。东北地区首例巩膜镜验配成功、“国家眼部疾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青光眼分中心”落户……一年来,在大连市医学重点专科“登峰计划”政策的不断加持下,2023年该院眼科完成白内障手术1.3万余例,屈光手术4000余例,手术难度及手术量均列东三省公立医院前列,手术量列全国公立医院30强。2023年,大连市大力实施重点专科“登峰计划”。今年,大医一院急诊科、皮肤科,大医二院心血管、泌尿外科和大连大学附属中山医院的肿瘤科5个专科获评2023年度的国家临床重点专科。截至目前,全市累计获评国家临床重点专科26个,居计划单列市之首。其中,市妇儿集团妇产科、市中心医院神经内科、中山医院肿瘤科均创地市级医院获得国家临床重点专科的先河,重点专科建设取得明显成效。大连市“登峰计划”各专科年均门诊量增加22.67%,出院量增加33.11%,手术人数较上一年增加28.69%,三级手术人数较上一年增加28.88%,四级手术人数较上一年增加20.84%,微创手术人数较上一年增加21.08%,医疗服务能力和水平明显提升。此外,大连市“登峰计划”各相关医疗机构获得科研项目立项132项,获得立项经费总金额为3756万元,其中国家级科研项目数量26个,省级科研项目数量38个,市级科研项目68个。新增发明专利36项,年度平均成果转化27项,科技成果转化总金额1089万元。医疗技术水平“软实力”提升的同时,大连市今年还谋划推动了13个亿元以上、总投资约60.8亿元的卫生健康重大项目,夯实医疗“硬实力”,改善市民就医环境,优化医疗资源区域均衡布局,提升重大疾病救治能力。3月29日,大连市第三人民医院新建的外科住院楼、急诊楼投入使用,新大楼的启用提升了医院服务承载力,也进一步改善了北部地区市民就医的条件。12月18日,大连市公共卫生临床中心(大连市传染病医院)扩建项目新建医疗楼也投入使用,该项目将进一步完善呼吸道相关疾病诊疗功能,切实改善患者就医环境,更将有效地提高大连市传染病防治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置能力。12月24日,大连市中心医院整体改造提升项目一期工程新建北院区综合楼项目开工,该项目建成后将设置心脏医学中心、神经医学中心、康复中心等医疗功能区,将大大改善相关学科的环境布局和硬件设施,也将为医院强化自身综合实力创造空间和条件。12月27日,大连市疾控中心P3实验室开工建设,建成后将满足辽南地区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高级别生物安全实验室需要,提升重大传染病一锤定音能力,为未来的公共卫生应急保障能力和科研应用提供有力支撑,同时还将有效提升大连市在生物安全领域的地位和影响力。市民对本地就医信任度攀升。(摄影:王华)城市建设与管理为人民创造更加幸福的美好生活如今的大连,整洁一新的街道,一座座精美的小公园,流光溢彩的城市夜景,这些让百姓的城市生活多了舒适惬意。保护自然景观,传承历史文化,形态多样丰富,保持特色风貌,宜业、宜居、宜乐、宜游,让人民有更多获得感,为人民创造更加幸福的美好生活。大连市委、市政府始终高度重视城市建设与管理工作,城市建设和管理工作紧紧围绕大连在辽宁全面振兴新突破三年行动中的特殊地位和承担的职责使命,坚持问题导向,对症下药,精准抓好整改落实,统筹推动城市建设和管理工作高质量发展,全面推动城市建设和管理各项工作更精细、更有效,全面加强基层社会治理工作,推动市容市貌既有颜值又有气质,努力提升城市发展能级和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2023年,坚持以人民为中心,高质高效推动民生项目落实,增强市民群众满意度、幸福感、获得感。大连湾海底隧道、梭鱼湾20号路按期通车运行,海底隧道日均车流量3万辆次,城市南北通行压力有效缓解,大连湾两岸集聚发展效应进一步显现。解放路、唐山街等35条道路升级改造、17座桥梁加固改造高效完成,城市道路维修养护及时高效,累计改造和维修车行道、人行道124万平方米、路边石7万米,维修体量创近年新高。保安街、建华街等50条城市道路照明工程提前竣工。积极推动垃圾分类成为大连低碳生活新时尚,让垃圾分类从“新时尚”变成“好习惯”。大连市城市生活垃圾分类提标增效,232处样板小区全面建成,5处生活垃圾“不落地”街区实现试点,垃圾分类标准化厢房建设加快推进,垃圾终端设施处理能力不断提升,垃圾分类社会氛围日益浓厚,市辖八区基本实现生活垃圾分类“全覆盖”、原生生活垃圾“零填埋”,住建部考核大连市排名进入全国第一梯队,位列东北地区第一名。全面营造城市整洁有序环境“大格局”,实施重要路街管理常态化,加强以“两站一场”为起点的10条重要路街市容秩序管理,建立市-区-街道“三位一体”包干责任制和路(街)长制度,明职责、提标准、落责任、抓长效,推动城市面貌整体提升。逐条治理背街小巷“小环境”,实行“1+10+2”工作机制,根治背街小巷环卫、设施、空间、绿化方面突出问题,先后完成背街小巷整治14批次652条,切实让市民感受到房前屋后的变化。持续推进市容环境综合整治,坚持问题导向,加快补短板、强弱项,重点整治城市环境脏乱、路街秩序杂乱等突出问题,先后清理占道经营、乱贴乱挂3.15万处,规范整治各类市政箱体2800多处,清理违规占道停车设施300余处,清理废弃汽车400余辆,非建筑围挡整治率达到80%以上,并对“野广告”涉及电话号码实施停机处理、公示曝光,努力营造干净、整洁、有序、安全的城市环境。老旧小区改造,一头牵着民生福祉,一头连着城市发展。一幢幢焕然一新的住宅楼、一张张满意的笑脸,居民不仅体会到“安居”,更享受到“乐居”。近年来,大连市持续创新改造模式、丰富优化功能,重点以创建完整居住社区、消除电力弃管小区、试点军队小区改造为突破口,由基础类改造向完善类、提升类改造迈进。2023年,大连市老旧小区完成改造1100万平方米,惠及居民15万户。大连市不断推动构建“共建共治共享”社区治理体系、提升城市环境品质、推进城市发展。2023年,大连市成为辽宁第一个完成立项可研批复、第一个启动施工招投标、第一个发行专项债以及第一个全面开工的城市。2023年,大连市累计实施农村低收入群体等重点对象危房改造316户,总投资1514万元,工程项目已经全部完工交付,改造后的房屋,群众满意度高,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进一步增强。供热工作事关群众切身利益,是一项重要的民生工程。大连市立足“早”字,狠抓“实”字,做到“冬病夏治”,着眼长远,从根本上解决好供热重点难点问题。坚持系统化、工程化、全面化原则,高位推动、挂图作战、主动服务,坚持问题导向、补齐短板弱项,扎实推进全市供热各项工作,尽心尽力做好今冬明春供热工作,全力以赴保障人民群众温暖平安过冬。记者:于艳新张丽霞许晓楠吉存12/29
- 辽宁省锦州市聚焦群众需求,科学谋划民生重点项目——提质城市建设 增进民生福祉今年,锦州市聚焦群众需求,科学谋划城建领域重点项目,提升城市整体形象、功能品质、承载能力和管理水平。如今,女儿河福州街大桥飞架南北,锦城四周绕城公路连通四方,一桥一路撑开了城市生长“骨架”。原市委改造工程竣工投入使用,10个口袋公园向市民开放,锦娘路雨污分流改造完成,修建雨污排水管网6820米、雨污井261座……一系列民生工程项目的实施,切实增强了市民的获得感、幸福感。小凌河和女儿河上一座座飞架南北的大桥连通了两岸交通。(摄影:崔治)女儿河福州街大桥飞架南北蓝色的栏杆、灰色的路灯、白色的标志线十分醒目……如今,女儿河福州街大桥已基本完工,即将连通两岸的交通。据了解,女儿河福州街大桥的起点位于福州街南侧,主桥跨女儿河,南引桥与南广路接线,工程共分北引道、主桥、南引道三大部分。其中,主桥长260米、全宽26米,结构形式为先张法预应力混凝土简支空心板桥;北引道工程主线北接福州街、南接主桥,长190米、宽21.5米;南引道工程主线北接主桥、南接南广路,长33.42米,沥青路面宽24.75米。小凌河、女儿河流经锦州市区,在为锦州带来灵动美景的同时,也将主城区切割为三块,形成阻碍交通的短板。建设女儿河福州街大桥,将女儿河北岸福州街与南岸南广路(城市中环南路)进行贯通,为过河交通增加了新路径。女儿河福州街大桥的建成通车,将对改善附近居民出行环境,完善拉伸市区骨架路网,增强连接线与沿线相交道路节点的通行及疏解能力,起到积极而深远的影响,具有良好的社会效益。同时也为实施现有桥梁的危桥改造创造了有利的客观条件。为实现大桥早日竣工通车,自年初率先复工以来,锦州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局持续加大工作力度,紧盯工期、挂图作战,扎实推进女儿河福州街大桥工程建设,确保高质量完成建设任务,为锦州取得全面振兴新突破三年行动首战首胜贡献力量。女儿河福州街大桥建设期间,起重机正在吊装施工材料。(摄影:崔治)锦州绕城公路连通四方大道如虹,“大通道”释放“大活力”。经过16个月的艰苦奋战,9月底,锦州绕城公路南环、西环、北环正式建成通车。这是锦州公路建设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一件大事,是全面振兴新突破三年行动结出的又一丰硕成果。城市发展,交通先行。锦州市境内公路网比较密集,3条省道穿城而过。随着近年来锦州市城市总体规划的不断实施和地方经济的快速发展,公路运输需求迅速增长,3条省道的过境交通量逐年增加,过境车辆与城市交通混行、车流人流混行、机动车与非机动车混行,给锦州市城区交通带来极大的压力,交通拥挤、车速慢、秩序混乱已经成为锦州市城区交通的最大症结。绕城公路项目是打造与区域中心城市相匹配的区域交通重要枢纽格局的核心项目。锦州市绕城公路规划分为东环、南环、西环、北环四部分,项目总投资24.35亿元,规划全长55.8公里,主要技术等级为一级公路,路面宽度22米。路线沿市区外围环状走行,东至凌河区紫荆山、南至高新区大岭、西至太和区杨兴、北至凌海蔡滴楼。绕城公路连接多条干线公路和市区道路,北环、南环、西环建成通车,有利于优化路网结构、拉开城市骨架、提升城市形象,有助于缓解交通拥堵、改善人居环境、畅通过境交通。特别是绕城公路有效衔接了锦州北站、锦州南站、锦州港、锦州湾机场等物流节点,对锦州市发挥全国功能型流通支点城市作用,提升多式联运物流质效,更好扩大东北陆海新通道辐射效应,加速区域中心城市建设,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绕城公路项目建设能够加强区域旅游资源及锦州南站和锦州北站之间的联系,对于构建旅游环线,带动地方经济的快速发展具有重要的推动作用。绕城公路项目区域旅游资源比较丰富,在锦州市西北7公里处为北普陀山风景区,在锦州市东部为紫荆山风景区,在锦州市东南分布着南山生态运动公园,锦州北站和锦州南站分布在锦州市南北。近年来,随着旅游事业和地方经济的快速发展,附近的这些景区每年吸引了大量的游客,区域出行的车辆也迅速增加。如今,通过锦州市绕城公路的建设,与未来规划建设的锦州外环相接,使北站和南站以及景区之间的联系可以通过绕城公路进行连接,形成一条高铁、高速公路、普通公路、城市道路紧密结合的立体骨架通道和完整的旅游线路,对于带动地方经济的快速发展起到重要的推动作用。云飞公园成为锦州市民休闲健身的好去处。(摄影:崔治)口袋公园展现方寸之美12月11日,原市委办公区改造工程完工,一座全新的公园正式亮相,并定名“云飞公园”。原市委办公楼建于1953年,已陪伴锦城市民70年,成为一代又一代锦州人的城市记忆。但随着楼龄增长和高强度使用,该楼早在2016年已被评定为危楼。在启用市委新办公区后,经过充分研究论证,决定对原办公区进行改造。拆除之时,很多市民猜测,会不会在此地建起一座大型商场或者开发房地产?而今,云飞公园的亮相让市民眼前一亮。锦州市这种摒弃商业利益,还市民一座城市公园的“为民”思维,的确值得称道。少了一座商业体,多了一座城市公园,多了一个市民休闲健身的好去处,切实提升了市民的获得感、幸福感。锦州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局高度重视原市委办公区改造工作,主要负责人多次带队深入现场,会同施工单位市园林集团倒排工期,制订详细的施工方案。10月12日开工建设以来,锦州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局克服低温天气等诸多困难,勇于担当作为,以“急行军”的工作效率、“5+2”“白加黑”的工作时长,抢抓施工工期,迅速推进工程进度,仅用5天时间,就将原市委办公楼主楼拆除完毕,而后经过一个多月的昼夜施工,于12月11日圆满完成改造任务,为全市人民又奉献了一处全新的休闲场所,得到周边企事业单位、干部、群众的一致认可。退休老干部代表和妇联分别于12月12日、12月13日赠送锦旗,激动地称赞道:“生态文明展美景绘就民生幸福卷!”对原市委办公区改造工程如期保质保量完工给予了高度评价。除了云飞公园以外,锦州市今年还“见缝插绿”修建了10个口袋公园。锦州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局负责人告诉记者,从城市景观角度而言,口袋公园是配角,但从城市生活角度看,它却是主角。在城区中心,有了这片绿色,市民可以生活得更加舒适、惬意。锦州市修建口袋公园时,始终围绕街心、街边、街角这些离市民生活最近的地方,通过精心建设一批口袋公园,打造出城市的金边银角。通过这种“见缝插绿”的方式,缓解了锦州市公园绿地分布不均衡、老城区公园绿地不够等问题。今年7月末,八一公园北园已竣工,面向市民开放。如今,东湖大桥北侧绿地(西侧)、城市之光南侧绿地、南京华府北侧绿地、西桥东引桥北侧绿地、北京路三角地绿地、北安路北侧绿地(明德街东西两侧)、博大雅居南侧停车场绿地、士英街锦水家苑小区前口袋公园、南阳路翡翠东湖绿地已经全部竣工并对市民开放。记者:崔治12/29
- “雪韵冰魂”画展在中国同泽美术馆举行 百幅画作绘北国风光12月21日,“悠然十载,雪韵冰魂”画展在中国同泽美术馆举行。本次画展汇集了省内60余名作者百余幅冰雪画作品,以新颖独特的技法描绘纯净的雪中美景,展现人们在冰雪世界体会到的惬意与美好,表达了对东北地域文化的真情实感,以及创作者对中国冰雪画艺术的探究成果。《银雪霜凌》王政佳作此次参展的冰雪画作品,从雪景、花鸟、人物3个角度展示了北方冰雪世界的无限魅力和创作者对祖国大好河山的无限眷恋与赞美。其中,马学鹏的《瑞雪图》,画中横卧的树木在大雪覆盖之下柔韧不屈、雪松苍凉劲直,展现了银装素裹的北方景观。吴成槐的《浴寒独自来》中,红色的梅花在白色的冰雪中怒放,产生强烈的视觉冲击,让人感受到北方这块热土给予人们的馈赠。《瑞雪图》马学鹏作从古至今,冬日浪漫总少不了冰雪的装扮。“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雪后万物银装素裹的美妙景色令人陶醉。此次画展参展作者为辽宁冰雪画研究会的画家,每幅作品都倾注着创作者对冰雪艺术的无限深情,或雄浑大气,或灵动飘逸,酣畅淋漓的笔触,描绘出北国冰川雪原的独特景色。穆瑞彪的《冬景寒林图》、马成梁的《山村飞雪》、王丹忱的《山村瑞雪》、朱国良的《漫花飞雪》倾心描绘多娇的北国山水,笔力活灵,冷中见暖,画面意境深远,可以让人充分领略冰雪神韵。冰雪,有着大自然的纯净之美。如王政佳的《银雪霜凌》,白云萦绕,雪山巍峨,着力表现了北方雪景山水的大气和苍茫。远山雾气以衬雪山之高,山脚点缀雪屋以示雪山之阔。无论是对近处树林的细描,还是对群山的塑造,作者都是在运用留白法描绘雪景山水,颇具东方山水意境。而张成思的《瑞雪》、张雨声的《塞北的雪》将作者心灵的纯美转化为绚烂的艺术之魂。张振环的《雪原情》、任耿聪的《东北人》则将人与自然交融在冰雪世界里,让观众可以充分体验冰雪与艺术交汇的无穷魅力。《吉祥如意图》吴鸿鹏作吴鸿鹏的《吉祥如意图》是展现动物的画作,在寒冷的冬季依然灵动的玉兔,展现出自然的和谐之美。而花艳的《初雪染芳菲》中粉紫色的花,带给人们更多美好的艺术享受。从2013年辽宁省冰雪画艺术研究会成立,到创作者遍地开花,如今,为时代放歌、为人民抒写的辽宁冰雪画,正生机勃发。记者:杨竞12/28
- 辽宁沈阳市大东区:首战之年势如虹 奋楫争先攀高峰首战之年看大势。2023年年关岁末,翻开沈阳市大东区首战“成绩单”,写满了奋力实现首战告捷的亮眼数据。预计全年地区生产总值历史性突破1000亿元,同比增长7%;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突破2100亿元,同比增长7%;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突破300亿元,同比增长10%;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实现123.5亿元,同比增长10%,总量列沈阳市第一位;固定资产投资增速超过沈阳市平均水平。在区域综合实力全面提升的同时,大东区连续两年荣登“全国百强主城区”榜单,连续六年蝉联“中国工业百强区”,位列东北地区首位、全国第29名,提前一年实现“争创国家先进制造示范区,力争三年进入全国工业百强区第一集团”目标。一年来,大东区保持“工作创一流、事事争第一”的精气神,聚力打造沈阳建设国家中心城市核心承载区、重要的汽车产业生态区、文商旅融合发展示范区。大东人期待的美好“愿景”正一步步变为高质量发展的“实景”。回望首战之年,大东区已经站在新的高峰;展望攻坚之年,大东区再次眺望新的远方。位于大东区的万泉公园成为沈阳新晋网红打卡地。本文图片由大东区委宣传部提供强势而起彰显发展硬实力在大东区的土地上,智能网联汽车产业正蓬勃发展。大东区建设路是自动驾驶示范道路,街路开阔平坦,5G网络全覆盖,自动驾驶车辆行驶平稳,车内电子屏幕实时显示行驶路线、路况、车速等信息,方向盘自主转动,车辆自动识别红绿灯,对障碍物进行避让,将乘客安全送达目的地,为乘客带来全新出行体验。“聪明的车”离不开“智慧的路”,随着智能网联汽车产业发展步伐加快,今年,大东区共建成智慧道路105公里,预计到2025年覆盖大东全域101平方公里,2027年在全市推广到300平方公里。步入沈阳市智能网联汽车产业生态园的自动驾驶指挥中心,大型的电子显示屏上数据闪动,画面显示实时路况等信息,实时的云、可靠的网、精确的图,这些都让智能网联汽车在大东行驶得更加安全平稳。同时,大东区即将运营东北首条纯商业自动驾驶观光线路,串联区内主要文旅景点,“聪明的车”驶入“智慧的路”在大东区正逐渐变成现实。今年,大东区汽车产业加速向新能源、智能网联转型升级,沈阳智能网联汽车商用区建设全面加速,联合组建沈阳车网公司,建成智能网联汽车产业生态园区,云控智行东北区域总部等30余家企业入驻。氢燃料电池汽车产业实现从无到有,全市首座加氢站启动建设。同时,汽车及零部件产业产值首次突破2000亿元,获评辽宁省中小企业特色产业集群。整车产量突破50万辆,同比增长8.7%。华晨宝马大东工厂生产线。大东区还积极培育壮大新兴产业,航空航天、医疗器械、人形仿真机器人等产业多点发力,航天新光成为国家级服务型制造示范企业,EX机器人组建成立应用场景开发运维总部,未来体验馆获评首批全国智慧旅游沉浸式体验新空间培育试点。强化数字赋能,大东区加快推进数字政府建设,“慧眼识事”应用场景增至30个。62家企业“上云赋智”,福耀玻璃获评国家级智能制造优秀场景示范,中航发黎明、延锋饰件等8家企业成为年度“智造强省”智能工厂。新建5G基站791个,沈阳—欧盟经济开发区获批省“5G+工业互联网”融合应用先导区试点。做好结构调整“三篇大文章”,巩固扩大汽车产业、培育壮大新兴产业、持续强化数字产业,在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上实现新突破。大东区智慧教育让课堂高效有趣。起势而进形成新质生产力强化重大项目支撑,深化文旅融合发展,完善科技创新体系,加速推进央地合作,在提升城市发展能级上实现新突破。参与沉浸式演绎、与古装角色互动、感受汉服巡游、置身国潮古风环境……12月初,东北首个原创线下国风实景游戏——主角儿沉浸式主题乐园一经开业便火爆网络,吸引更多游客前来打卡。主角儿沉浸式主题乐园吸引游客前来打卡。近年来,大东区龙之梦城市微度假综合体悄然勃发、如火如荼。游客可徜徉于动物乐园追风逐云,70余个种类、800多只动物,乐居在全国最大的室内动物园;可漫行在EX机器人体验馆陶然忘忧,领略万物互联、人工智能,面对面触碰未来的模样;可滑翔于省内最大的室内冰雪大世界,体验冰雪运动带来的刺激和痛快;可端坐在“相声江湖”涤荡风尘,品一壶清茗,听一曲演绎,在人间烟火气中抚慰心灵。以文促旅、以旅兴商。大东区在打造高品质文体旅融合发展示范地中深挖资源,推进文商旅融合发展,东中街—龙之梦商圈能级持续攀升,新增品牌首店26家,天润吾悦广场焕新启幕、“相声江湖”演艺综合体等一批项目盛大开业、持续升温,吉祥汽车主题商业步行街获评“辽宁省示范步行街”。同时,推出沈阳首个商业化运营文商旅融合平台——“乐享大东”数字化平台,发放消费券5000万元,撬动消费超20亿元。在文旅产业强势崛起的同时,大东区还聚焦科技创新为新质生产力蓄势赋能。今年,大东区科技型企业突破1600家、高新技术企业增至450家、技术合同成交额超过29亿元,均实现倍增。组建材料结构精密焊接全国重点实验室等创新平台5个,总数达到55个。航天新光、马卡智工获评国家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黎明机电等13家企业获评省专精特新中小企业。沈阳仪表科学研究院晋升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真空技术研究所等5家企业获评省级企业技术中心。数字化内窥镜、L-岩藻糖、大尺寸金刚石设备等领域“卡脖子”技术实现突破。落实“兴沈英才计划”,柔性引进中国科学院力学研究所戴国亮博士科研团队,“带土移植”引入哈工大吴向方教授技术团队。斯派克(沈阳)医疗科技有限公司科研人员正在开展科学研究。坚持“走出去、请进来”。今年以来,大东区签约亿元以上项目206个,同比增长31.2%;落地103个,同比增长14.4%;开复工华润热电异地扩建等180个亿元以上项目,同比增长24%;12个央地合作签约项目已开工10个。乘势而上提升百姓幸福力践行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升级城市功能品质、着力强化社会保障、积极发展社会事业,在增进民生福祉上实现新突破。“‘民生十条’解决了学费难题,帮我圆了大学梦。”家住大东区津桥街道河畔社区的小怡激动地对记者说。小怡的母亲是社区低保人员,小怡高中时,抱着从医救母的信念报考了医学院校,但高昂的学费让这个家庭无法承担。“民生十条”实施后,根据新的帮扶政策,小怡得以获得定额资助,学费难题在很大程度上得到解决。大东区魁星社区完成提升改造,成为全国完整社区试点。从助困、住房、就学、就医、就业等与群众生活最相关的领域入手,大东区制定了“民生十条”帮扶救助措施,通过“容缺、补短、提标、拓面、共享”五位一体的帮扶举措,推动民生保障提质拓面。今年,“民生十条”品牌效应逐步放大,在原有版本基础上,对群众呼声很高的“事实家庭弃养人员”“困难高中生”等问题进行覆盖,兜牢民生底线,“民生十条”入选2023年辽宁省社会救助创新经典案例,并推荐至全国参选,让发展成果惠及更多领域、更多人群。聚焦“一老一幼”,托起“朝夕美好”。“墙体粉饰一新,加装外墙保温层,今年冬天室温比往年高。”家住大东区新民小区的居民说。新民小区是今年大东区实施老旧小区改造项目的小区之一,走入小区内,看不到30年老小区的破旧,而是满眼的焕然一新。“小区改造后,最让我满意的是两个细节设施:一个是单元楼道三层和五层的折叠座椅,上下楼走累了能坐下歇歇脚;另一个是每家窗户外的护栏,可以用来囤点秋菜。”新民小区80岁的居民卢盛兰说,夏天能在小区凉亭内聊天,中午就近到社区食堂吃口饭,家门口还有口袋公园,回家走的小街巷不仅平坦亮堂,还点缀着文化景观墙。今年,大东区开放运营“幸福长者食堂”56个,数量位居沈阳首位。政府购买居家养老服务试点社区达78个,完成特殊困难老年人家庭适老化改造240户。改造140个老旧小区、89条背街小巷和39.2公里老旧管网,更新5条街路。完成魁星社区全国完整社区试点任务,新建八家子等5个完整社区,万泉公园诗词漫道火爆出圈,开工建设东湖城市公园,改造提升大东公园,建成100个口袋公园,清风赋、矿山园获评全市十大最美口袋公园。此外,大东区“智慧教育”入选全球智慧教育大会区域发展类优秀案例,获评全省唯一“教育部信息化支撑学生综合素质评价试点区”,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持续增强。老人在社区食堂就餐。首战之年即将收官,大东区充分发挥沈阳东部核心增长区作用,勠力同心、勇立潮头,奋力实现全面振兴新突破三年行动首战告捷。聚势而强增强发展新动力打造国际化营商环境,提升政务服务效能、推进重点改革任务、提高对外开放水平,在高水平对外开放合作上实现新突破。华润热电异地扩建项目在沈阳备受关注,项目不仅是我省与中央企业合作的重点项目,还承担着发电、供热等与民生息息相关的任务。为确保项目如期推进,大东区相关部门成立项目工作小组,实施企业包帮服务。随着项目推进和包帮服务的跟进,项目厂区用地已出让,而附属配套铁路专用线如何单独出让,此前在沈阳从未有过先例。“面对项目推进的新问题,根据企业实际‘一事一议’,提供‘定制化’解决方案。”沈阳市自然资源局大东分局相关负责人介绍,针对企业遇到的问题,经多轮论证、研究,最终决定以“带方案出让”的创新方式推动项目用地出让工作,开创了沈阳市铁路线项目“带方案出让”的先河,确保了铁路专用线用地出让顺利签约及项目按期有序推进。第三届中国(沈阳)智能网联汽车国际大会在大东区举办。不仅是华润热电异地扩建项目,今年,大东区还持续优化营商环境,创新“零往返、零见面、零经验”政务服务模式,“一网通办”网办事项达100%,全程网办率达95%以上,全省首创移动办照车上门审批服务,便民服务站增至128个,工程建设项目审批时限缩至20个工作日。带方案出让3块土地,推行工业用地标准化出让。开展“惠帮企@链上沈阳”活动,落实“一联三帮”“项目管家”帮扶制度,搭建“企动大东、共营未来”政商互动平台,营商环境问题“万件清理”办结率达100%。推进重点领域改革,为产业发展注入金融“血液”。建设“多功能金融服务区”,形成“1+8+N”全链条金融服务生态模式,组建首个产业投资基金,40家企业在辽股交挂牌,数量全省第一。沈阳—欧盟经济开发区位列省级十佳开发区之首,全力争创省级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同时,进一步扩大对外开放合作,大东区开行沈阳首列海铁联运冷藏班列,沈阳首个汽车零部件外企总部——德科斯米尔中国区总部落地,获评全省唯一“省级进口贸易促进创新示范区”。时评跃上新起点乘势再出发首战关乎全局,起步决定后程。全面振兴新突破三年行动首战之年的战鼓犹震,打好打赢新时代“辽沈战役”激战正酣,沈阳市大东区咬定目标向前冲、甩开膀子加油干,以闯关夺隘、连战连胜的气魄,实现经济发展历史性跨越。12月26日,在大东区十九届人大三次会议上公布的经济数据显示:预计全年地区生产总值历史性突破1000亿元,同比增长7%,多项经济指标数据也领跑沈阳全市,地区经济发展迈上新台阶。这一千亿,得益于多点支撑、强势凸显。独木难成林,百川聚江海。单点支撑的产业结构难以适应区域经济发展所需,需持续做好结构调整“三篇大文章”。产业链是经济运行的重要基础,着力提升产业链韧性和竞争力,对于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只有产业链不断延伸、补齐、升级、建强,才能在竞争中获得优势。大东区着力推动优势产业延链、传统产业升链、新兴产业建链,多年积累的汽车及零部件、航空航天等优势产业持续迸发活力,精心布局的智能网联汽车、氢燃料电池汽车等未来产业迈出实质性步伐,全面增强了大东振兴发展的韧性与后劲。这一千亿,得益于追“高”逐“新”,创新突破。惟创新者进,惟创新者强,惟创新者胜。科技创新如同撬动经济社会发展的杠杆,总能迸发出令人意想不到的强大力量。科技型企业突破1600家、高新技术企业增至450家、技术合同成交额超过29亿元、创新平台总数达到55个、举办双创活动340场……今年以来,大东区着力完善科技创新体系,加速集聚科创优质人才,“带土移植”引进科研团队破解新兴产业“卡脖子”难题,加强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深度融合,加速形成新质生产力,让科技创新这个“关键变量”转化为高质量发展的“最大增量”。这一千亿,得益于优化环境,提升服务。营商环境是经营主体生命之翼、经济发展活力之源,优化营商环境就是解放生产力、提高竞争力。大东区以优服务、提效率,实现惠企业、助发展,“一网通办”、全程网办、移动办照、上门服务等诚心实意来服务;促进经济高质量发展若干政策、建设“多功能金融服务区”、实施“政采贷”“园区集合贷”等真金白银去支持,努力打造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一流营商环境,一大批优质企业、机构、人才齐聚大东、共谋发展,全面厚植了大东振兴发展的土壤与根基。这一千亿,是里程碑,亦是新起点。明年是实现“十四五”规划目标任务的关键一年,是全面振兴新突破三年行动的攻坚之年,大东区正处于振兴发展最好的“时”与“势”:支撑高质量发展的要素条件不断集聚,发展格局已经全面拉开,产业梯次培育成效初显、蓄势待发。任重道远须奋力,风疾潮涌正扬帆。大东区全力聚焦“12+1”赛道争抢拼实,乘势而上,再攀高峰,打好打赢攻坚之年攻坚之战,全力以赴助力沈阳在辽宁打造新时代“六地”中当好“排头兵”,奋力谱写中国式现代化大东新篇章。记者:刘桐12/28
- 辽宁沈阳:在不断攻坚突破中迈向全面振兴2023年行至岁尾。沈阳即将交上一份可圈可点的奋斗答卷,全市上下竞进竞速“12+1”赛道,奋力奔跑,奋勇向前,首战之年主要目标任务有望圆满完成。2024年即将开启。沈阳准确把握振兴发展的“时”与“势”,聚焦国家所需、振兴所系、沈阳所能、未来所向,聚焦十个方面全力攻坚突破,坚决打好打赢三年行动攻坚战。特变电工沈变公司研制的变压器运抵成都。(摄影:张忠党)笃行实干其势已成看沈阳,“大国重器”入川出海——历时44天,途经八省两市,由特变电工沈阳变压器集团有限公司为国家电网川渝1000千伏特高压交流工程研制的首台变压器,日前运抵成都东1000千伏变电站建设现场。这意味着,沈阳造“电力心脏”即将在我国西南地区首个特高压交流工程上开启重要使命。在全球最大中转枢纽港,来自新松机器人自动化股份有限公司的50余台港口移动机器人正式批量交付。这是中国研制的港口移动机器人首次实现大规模海外交付,“新松造”“沈阳造”再度代表中国智慧走出去,成为全球智慧港口建设的耀眼名片。这背后,是沈阳制造硬核实力的不断提升,是沈阳扛牢维护国家“五大安全”重要使命的责任担当。这一年,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按照省委要求部署,沈阳市牢记嘱托、感恩奋进,牢牢把握维护国家“五大安全”重要使命,牢牢把握高质量发展首要任务和构建新发展格局战略任务,一手抓高质量发展,一手抓全面从严治党,锚定加快建设国家中心城市,全力实施全面振兴新突破三年行动及“振兴新突破、我要当先锋”专项行动,狠抓“12+1”个方面新突破,推进产业发展与转型、城市发展与转型、社会发展与转型,走实走好高质量发展、可持续振兴的新路子,奋力在打好打赢新时代“辽沈战役”中挑大梁担大任、当先锋作表率。沈阳市开展全员、全域、全年招商,推动一批投资规模大、带动效应强、产业前景好的重大产业项目落地建设,促进全市八大重点产业链延链补链强链,为加快构建具有沈阳特色的现代化产业体系注入新活力。今年前10个月,全市新落地亿元以上项目1082个,其中,100亿元以上项目8个,50亿元至100亿元项目11个。着力打造营商环境“升级版”,沈阳迭代实施6轮改革,累计推出1000余项改革措施,推动营商环境建设实现从追赶到并跑、甚至部分领跑的跨越。如今,企业登记平均用时不超过两个小时;政务服务九成申请材料可“只提交一次”或免提交;不动产缴税、领证“全过程一次性自助办”等一批领全国、东北之先的举措落地,成为企业、群众办事的便利或成长的助力。加快产业结构调整,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强化科技教育人才支撑,引育壮大新动能;促进区域协同发展,引领沈阳现代化都市圈建设;完善通道平台,推进高水平对外开放……“12+1”赛道上竞进竞速,突破不断,全市发展态势向上向好,产业体系不断优化,动力活力持续激发,城乡品质全面提升,社会大局和谐稳定,民生保障有力有效,三年行动首战之年主要目标任务有望圆满完成。同心同向乘势而进抢抓机遇,乘势而进。沈阳市提出,要提高站位抓落实,对标对表党中央决策部署,按照省委、市委确定的目标任务,结合实际细化思路举措、压紧压实责任。要抢抓机遇抓落实,善于发现机遇、创造机遇、把握和用好机遇,塑造新优势、赢得主动权、跑出加速度。要强化支撑抓落实,聚精会神抓项目建设,全力以赴抓招商引资,千方百计抓消费升级。要聚焦重点抓落实,围绕“十个方面攻坚突破”靶向发力,清单化、项目化、工程化盯紧落实。要转变作风抓落实,树立争先意识,强化精准精细,勇于攻坚克难,坚持真督实查。沈阳市国资委党组书记、主任邵文龙表示,将以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和增强核心功能为重点,以国有资本布局优化和结构调整提升、央地合作提升等“六个提升工程”为载体,以持续提质增效为目标,以超常规举措推动国资国企深化改革,为沈阳振兴发展作出积极贡献。沈阳市文化旅游广电局党组书记、局长刘克斌表示,将继续发扬“争抢拼实”的工作作风,坚持规划先行,项目为王,创新为要,文化为魂,活动为媒,通过创新文旅消费场景,提升暖心服务水平,丰富文化活动内容,叫响“沈水之阳,我心向往”。同心同向,合力攻坚。沈阳党政、学界、企业界等领域的代表纷纷表示,目标任务已经明确,要时不我待抢抓机遇,不折不扣狠抓落实,聚焦聚力十个方面攻坚突破。“2024年的发展任务虽然繁重,但我们非常有信心。”参加沈阳市委经济工作会议,让沈阳拓荆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孙丽杰备受鼓舞,她说,沈阳市委主要领导提到,创新是城市发展生生不息的力量,作为行业龙头企业,拓荆科技有责任、有力量支撑起创新发展的任务。拓荆科技将加大在沈阳的投资力度,支持辽宁省建设产业技术创新平台,推动沈阳集成电路产业发展走在全国前列。“我们感受到了沈阳市对于经济工作一抓到底、狠抓落实的决心。”辽宁向日葵数字技术股份有限公司总经理李艳飞说,沈阳市把科技创新作为高质量发展的不竭动力,并在构建创新空间、建立创新平台、引育创新人才、营造创新生态等方面实施一系列举措,向日葵公司作为科技创新类的企业,一定会在新一年实现新发展、展现新业绩。坚决打好打赢攻坚之年攻坚之战,沈阳市干部群众击鼓奋进、苦干实干,以担当之举、突破之力,持续巩固发展向上向好的态势,不断激发乘势而上的昂扬斗志,以新气象新担当新作为不断开创高质量发展新局面。记者:金晓玲刘桐12/27
- 辽宁省朝阳市科技型企业培育工作交出亮眼“成绩单”“全年新增注册科技型中小企业238家,总数达到1009家;新增高新技术企业43家,总数达到206家;新增雏鹰瞪羚企业28家,总数达到112家。科技型企业增长工作基本上提前两年完成了‘十四五’规划目标。”在12月21日召开的市政府新闻发布会上,朝阳市科技局表示,今年全市科技型企业培育工作成绩亮眼。浪马轮胎通过制造系统智能化改造为5G示范工厂。据市科技局介绍,对不同类型科技型企业实施分类指导,完善“微成长、小升高、高壮大”的梯度培育机制,搭建科技型企业梯度培育体系。组建“前行58科创·龙城数字经济产业园”“双塔区创新创业孵化基地”2个省级众创空间,开展创业孵化,生成一批科技型中小企业;对高成长科技型中小企业开展针对性服务,生成高新技术企业;在高新技术企业中,遴选一批研发水平高、引领作用大、发展潜力好的企业重点培育,生成雏鹰瞪羚企业。同时,对已有的高新技术企业、雏鹰瞪羚企业,实行动态跟踪管理服务,力保原有高科技企业少掉队或不掉队。为促进企业转化落地科技成果,朝阳市推动龙头骨干企业加强与省内外大学院所的融合对接,新组建实质性产学研联盟45个、总数达到251个,其中省级典型实质性产学研联盟23家,省级联盟达到89个。辽宁鹏达高性能轻量化数字化铸造中试基地、辽宁朝阳沈化新能源化工与材料中试基获批省级科技成果转化中试基地等省级科技成果转化中试基地,组织开展各类产学研对接活动21次,推动登记技术合同成交额实现10.47亿元,落地转化科技成果170项。朝阳市积极搭建创新平台,推动企业开展关键技术攻关。2023年全市共培育并申报省级专业技术创新中心和企业技术中心21个,其中获批省级专业技术创新中心5家,数量是“十四五”以来最多的一年;推动喀左引进卜显和院士团队以及南开大学、兰州大学共同成立喀左院士研究院,推动辽宁农业职业技术学院同北票宏发集团组建博士工作站,推进双塔区与东北大学共建低碳冶金成果转化基地。聚焦重点领域,针对企业发展“卡脖子”问题,实施“揭榜挂帅”重大科技攻关项目48项,其中5个项目列入省级“揭榜挂帅”榜单并获资金支持。为引进高层次创新人才团队,朝阳市积极鼓励战略科技人才、产业领军人才、优秀工程师等高层次科技创新人才携科技成果来朝创办企业。深入实施“项目+团队”的“带土移植”工程,引进一批域外高水平创新团队和创业团队,来朝转化科技成果。今年实施“带土移植”科技项目22个,完成全年任务110%;柔性引进各类高层次人才1183人次,其中获得省级“带土移植”团队重点项目4个。朝阳市还大力优化创新环境,营造良好创新创业氛围。一年来举办政策宣讲活动4次,深入企业开展服务27次,向企业宣传、解读科技研发费用加计扣除、高新技术企业申报等惠企政策。全市共有47个项目成功争取省以上科技资金支持2310万元,增长44.55%。争取省科技特派团19个,数量列全省第一,其中辽宁省旱地农林研究所等2个省科技特派团获“朝阳英才计划”资金奖励,争取中央引导地方科技发展资金计划项目3个。发挥科技融资担保公司作用,为150家科技型中小企业提供贷款担保2.34亿元,获得省科技厅贷款贴息155.58万元。记者:王甲卓12/27
- 辽宁省阜新市:欢歌笑语迎新年 歌唱幸福新生活日前,沙雕艺术团和爱国艺术团联合举办迎新年联欢会。演出现场,开场鼓《盛世中华》、诗朗诵《我是中国人》、舞蹈《一壶老酒》、模特表演《夕阳时尚美》等一个个精彩节目轮番上演。整场演出内容丰富、编排新颖,生动展现了新时代老年人“老有所学、老有所为、老有所乐”的精神风貌,传递出他们对党、对祖国、对生活的美好祝愿和无限热爱。据了解,沙雕艺术团和爱国艺术团团员平均年龄达65岁,此次展演的舞蹈、声乐、时装秀等节目都是他们自编自导自演的。两个艺术团团员都是我市文化战线的志愿者,曾多次深入乡村、社区,把舞台搭在基层,丰富群众的文化生活,深受群众好评。据沙雕艺术团负责人介绍,团队今年已经演出60多场次,最远到过北京、山东,荣获多项殊荣。记者:刘超越12/26
- “乐动山城——本溪市2024新年音乐会”在本钢文体中心奏响12月22日下午,由本溪市委宣传部、本溪市文化旅游和广播电视局主办,本溪交响乐团承办的“乐动山城——本溪市2024新年音乐会”在本钢文体中心举行。每到年终岁末,新年音乐会都是本溪市文化生活中不可或缺的重要内容。此次新年音乐会精心安排曲目,整场音乐会在《花好月圆》的欢快曲调中拉开帷幕。《祝你健康进行曲》《溜冰圆舞曲》《农民波尔卡》等群众喜闻乐见、耳熟能详的世界名曲令人陶醉。民乐《拔根芦柴花》《瑶族舞曲》《抬轿图》,京胡协奏曲《大宅门》,呈现了民族音乐与交响乐队共奏和美之音,中国传统音乐元素、民族乐器与管弦乐队相得益彰,带来音乐审美新体验。配乐诗朗诵《踔厉奋进新本溪》抒发了本溪儿女热爱家乡、奋发有为的满腔豪情。记者:蔡升升12/26
- 辽宁省葫芦岛市:拓宽致富路 “冬闲”变“冬忙”建昌县药王庙镇养殖户正在收获冷水养殖鱼。“冬闲”人不闲,人勤地生金。雪季来临,过去意味着进入“猫冬”时节,而如今在辽宁葫芦岛,“猫冬”早已变成“忙冬”,大棚果蔬种植、冷水鱼养殖、新时代文明实践站“充电”……各地农民纷纷告别曾经“冬闲”传统,在发展乡村特色产业,拓展冬季产业增收路上,开始书写崭新的“冬忙”致富经。南票区高桥镇万家屯村村民正在收获蒜苗。果蔬大棚绿意浓,反季农业促增收。各地温室大棚里无不呈现一派生机盎然的景象,放眼望去,茄子、西红柿、辣椒、蒜苗等蔬菜长势喜人,工人们正积极为果蔬上市做准备。在冷水鱼养殖场的鱼池边,工人们洒下鱼食,一条条金色的虹鳟和灰黑色的鲟鱼在水中游动。兴城市红崖子镇蓝莓种植户正在大棚里侍弄蓝莓。农闲时“充电”,拓宽致富路。如今,走进新时代文明实践站“充电”,也已成为农民群众冬闲时节的新风尚。新时代文明实践站中,书籍、杂志品类齐全,图书种类丰富多彩,涵盖了农业技术、文学艺术、历史地理等内容,村民们品尝着一道道美味的“文化大餐”,在书本中寻找致富之路,新时代文明实践站成为精神文化生活的“充电宝”。连山区寺儿堡镇村民正在往大棚内运送晾晒好的朝天椒。南票区金星镇菜农正在大棚内采摘黄瓜。南票区金星镇网户村村民在新时代文明实践站内学习农技知识。记者:薛利超杨兵许薇王野张宝程12/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