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彩辽宁
- 中欧班列装卸忙 全力冲刺“开门红”1月12日,在中欧班列(沈阳)集结中心监管现场,三台巨大高耸的龙门吊快速移动,场站内被集装箱堆得满满当当,工人们操作大型机械轮班作业装卸过境集装箱,全力冲刺首月“开门红”。图为中欧班列(沈阳)集结中心场站内集装箱堆场。来自沈阳海关的数据显示,2023年前11个月,沈阳中欧班列共开行732列,同比增长30.5%,开行数继续保持东北地区首位。去年以来,为促进发挥区位优势,全力支持国际物流大通道建设,沈阳海关实施4项改革支持中欧班列高质量发展。一是深化“区港直通”改革,中欧班列节点与综合保税区之间周转的集拼货物,实现“一次运抵、一次申报、一次装卸、一次验放”,企业物流成本进一步降低;二是实施“多点查检、集中发运”监管模式改革,将集货、清关作业由一点“串联”转化为多点“并联”,有效疏解集中发运节点作业压力;三是实施“沿途编组”监管模式改革,通过采取“集零为整”“上门取货”等措施,避免出口货物在发货点和集货点之间往返运输,助力班列压缩集货成本;四是纵深推进隶属海关功能化改革,顺应班列运行需求,优化现场资源配置,提供一体监管服务,促进班列节点、综合保税区协调发展。同时,沈阳海关认真落实智慧海关建设要求,与省口岸办联合推动建设中国辽宁国际贸易“单一窗口”中欧班列铁路物流信息平台。目前该平台已上线运行,填补了国内跨境班列公共服务空白,通过对接系统、共享数据,预计进出口企业、班列运营公司、铁路场站各方作业协同效率提升50%。此外,沈阳海关努力打造“中欧班列+”模式,陆续开行“班列+汽车整车”“班列+光伏能源”“班列+冷链货物”等专列,探索实施“班列+保税+电商”监管模式,推动中老铁路与中欧班列转运对接,带动形成了“以运带货、以贸促运”的良性发展格局。记者:刘大毅01/15
- 辽宁本溪:本桓高速项目六工区桩基工程全部完工日前,本桓高速项目六工区桩基工程全部完工,距实现通车目标又迈出了关键一步。本桓高速项目六工区全线施工线路总长29.14公里,共有桥梁21座,总长3.99公里,桩基共计823根。为保证工期顺利推进,项目公司统筹谋划,编制专项施工方案,组织人员进行安全、技术交底,确保工程建设稳步推进。在施工过程中,全体参建人员“战酷暑、斗风雪”,争分夺秒抢抓进度,严把安全质量关,圆满完成全线桩基施工任务。下一步,本桓高速项目六工区项目部将继续认真部署施工,加大资源投入力度,为后期抢抓施工“黄金期”做足准备,为项目建设提质增效和实现本桓高速早日通车目标奠定坚实基础。记者:马小茗01/15
- 辽宁本溪:雾凇美如画这是1月12日在本溪水洞景区内拍摄的雾凇。 当日,位于辽宁省本溪市本溪满族自治县本溪水洞景区的古琴湖周边出现雾凇景观。 新华社记者张嘉琪摄 1月12日,游客在古琴湖畔拍摄雾凇。 这是1月12日在古琴湖周边拍摄的雾凇。01/15
- 辽宁沈阳:冰雪游融入浓浓文化味“沈阳故宫,我来啦!”沈阳故宫大政殿前,8名身着统一橘色服装、活泼可爱的小朋友手捧着刚刚上市的“沈阳故宫文创糖葫芦”,脸上绽放着开心的笑容,他们来自广西壮族自治区,由研学机构老师带队,组团在沈阳开启4天的游学之旅,他们品尝冰糖葫芦、看凤凰飞天……不只有小朋友,这个周末,来自北京的大朋友也在大政殿前欢呼:“沈阳,我们来了!”在沈阳故宫院藏文物“清乾隆款窑变梅瓶”前,讲解员关于瓷器色彩的讲解深深吸引了广西小朋友。(受访者供图)热榜前十半数为文博场馆近日,在携程发布的沈阳地区景区人气榜前十当中,沈阳故宫、张学良旧居等文博场所占到一半以上,沈阳故宫则持续保持极高热度居于榜首。新年伊始,沈阳市文化旅游和广播电视局开展“冬日雪暖阳——有一种欢乐叫沈阳”系列活动,包括“冬游沈阳·览北国风光”“冬乐沈阳·享佳节欢畅”“冬运沈阳·逐巅峰梦想”“冬品沈阳·沐文化馨香”等四大板块内容,共组织了数百项活动,如逛庙会、逛灯、赶大集、冰雪运动等。不同于一般的游客,这次广西的小朋友选择沈阳作为游学中的一站,看中的就是辽宁地区历史文化名城的底蕴和风采。在沈阳故宫、辽宁省博物馆感受古今,在开放式学习中提升对历史文化的兴趣;在辽宁省科技馆重温科学历程,在孩子们心中播下科学的种子;在老北市领略浓浓的东北风情,感受东北民俗文化……这种学习和收获是独一无二的。广西小朋友的带队老师安然表示:“这次沈阳游学,孩子们收获很大。尤其是去了沈阳故宫和辽博,更是惊喜不断。博物馆收集着人类的记忆,是每个人终身学习的场所。博物馆就像一所立体的学校,既可以开阔眼界,又可以启蒙美育。别看他们年纪不大,相信这一次研学对他们今后的学习和审美都有一定的启蒙教育意义。”除了这些学龄前的孩子,在校的学生们可以在沈阳的游览和游学之旅中,直观地感受到沈阳的文化底蕴、经济发展、科技进步等方面的成就,从而拓展知识视野、艺术鉴赏力和城市见闻。“一九二九不出手,三九四九冰上走……”说的是东北独特的气候环境,然而,2024年新年伊始,冰雪已经成为年度首个旅游热词,我省各地冰雪旅游也相继升温,根据2024中国冰雪旅游发展论坛发布《中国冰雪旅游发展报告(2024)》,经中国旅游研究院评选,沈阳市分别荣获“2024年冰雪旅游十佳城市”“2024年冰雪文化十佳案例”两个重要奖项。小巧实用主题文创热销沈阳故宫博物院是8名广西小朋友来沈游学的第一站。“这里是大政殿……”沈阳故宫讲解员一边用通俗浅显的语言讲述每一栋建筑、每一件文物背后的故事,孩子们畅游在历史的海洋中,感受沈阳厚重文化的魅力。热情好客是刻在沈阳人骨子里的特质,沈阳故宫为广西小朋友们送上了抱抱龙毛绒玩具、超大冰糖葫芦、大吉福禄斜挎包等文创伴手礼,还邀请他们品尝了特色美食。孩子们拿着沈阳故宫刚刚推出的“沈阳故宫文创糖葫芦”反复端详,比照着糖葫芦上的大政殿图案与身后的古建筑,爱不释手,开心地喊:“这才叫真正的冰糖葫芦,太好吃啦!”最近,借由辽博馆藏文物“簪花仕女图”设计开发的几件文创产品,受到各界追捧。1月9日早8点半,距离辽博开馆还有半个小时,场馆外就已排起了长龙。9时许,大门打开,人群立即涌进辽博一层文创商店,“哄抢”手捻、发簪、手串这些小巧实用、自带光泽的文创产品。“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沈阳对待远方客人的热情已经跨出了城市之外。为方便北京游客来沈阳旅游,沈阳市文化旅游和广播电视局推出“北京中关村—北京朝阳站”免费送站服务。1月6日至2月17日期间,每周五17时将根据游客预约情况,对应开通“冬日雪暖阳”“周末向北沈阳最美”免费直通车,从北京中关村直达北京朝阳站,以贴心暖心的举措,展现沈阳暖暖的“人情味”。沈阳市文化旅游和广播电视局局长刘克斌还化身导游,携文创糕点、手绘地图,接“客人”回家。应约而来的北京客人到达沈阳,参观沈阳故宫是他们行程的首选,他们在大政殿手持文创雪糕与古建筑合影,在飞龙阁、翔凤阁细细欣赏“金缕风尚——古今艺术品传承与对话”展览展出的文物精品,在师善斋、协中斋,抵近观看清代的青绿山水画卷。北京拥有北京故宫,然而沈阳故宫之行,还是给北京的朋友们带来深刻印象,他们说,过去关于努尔哈赤、皇太极的历史,只能从教科书上读到,如今身在沈阳故宫,在清前期的宫廷建筑旁站一站,再参观“清前历史展”,对那段历史便有了更为直观的感受,他们由衷地赞叹“沈阳的历史文化厚重”。记者:郭平01/12
- 盘锦奋力在打造新时代“六地”等六个方面走在全省前列——攻坚之年谋突破 振兴路上显担当繁忙作业的盘锦港。盘锦市委宣传部提供核心提示今年是实现“十四五”规划目标任务的关键之年,是全面振兴新突破三年行动的攻坚之年。近日,盘锦市相继召开市委八届七次全会暨市委经济工作会议,以及市九届人大三次会议、市政协九届三次会议,贯彻落实中央及省委经济工作会议精神,出台相关实施意见,以超常规举措推动工作落实。立足资源禀赋,发挥区位优势,加快项目建设,盘锦市延续2023年的良好发展态势,以实施全面振兴新突破三年行动为总牵引,锚定新时代“六地”目标定位,聚焦“八大攻坚”任务,将奋力在打造新时代“六地”、经济高质量发展、改革开放、区域协调发展、生态文明建设、增进民生福祉六个方面走在全省前列。通过把综合实力优势转化为振兴支撑优势,把体制机制创新、地理区位优势转化为高质量发展优势,把城乡联系紧密、油地一体优势转化为融合发展优势,把生态资源优势转化为绿色发展优势,把民生福祉优势转化为高水平保障和高水平安全发展优势,在新时代辽宁全面振兴上展现更大担当和作为。在打造新时代“六地”上走在全省前列“六个走在前列”目标定位,是盘锦市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在新时代推动东北全面振兴座谈会上重要讲话精神、省委十三届六次全会精神的重要部署和实际行动,是更好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盘锦实践的重要决策和顶层设计,是盘锦市追求高质量发展的任务书和作战图,充分体现了盘锦市委奋力推动全面振兴的历史主动和使命担当,充分体现了盘锦市委对未来全面振兴的系统思考和通盘谋划,充分体现了全市上下锐意进取、乘势而上、走在前列的强烈意愿和坚定信心。深度审视实情,盘锦市信心倍增。从国家层面看,党中央、国务院对盘锦市的重视支持没有变,在华锦阿美项目建设、辽河储气库群项目建设等多方面给予了有力支持;从省级层面看,盘锦市在辽宁振兴发展格局中的地位没有变。盘锦市地处国家“一带一路”和辽宁沿海经济带的战略节点,是全国重要能源基地,正在建设全国重要石化及精细化工产业基地、东北粮食集散和精深加工基地,在辽宁振兴发展格局中举足轻重,省委、省政府始终给予关注和支持;从盘锦市自身看,支撑振兴发展的良好基础和独特优势没有变。盘锦是全国重要的水稻主产区和优质稻米生产基地、国际湿地城市、全国重要的能源基地、全国重要的石油化工基地、东北地区重要的港口城市,资源禀赋优越,这些都为盘锦在新时代辽宁全面振兴上展现新担当、作出新贡献提供了坚强支撑。基于这一深刻认识,盘锦市提出在打造新时代“六地”上走在全省前列,就是要放眼全局谋一域,找准自身坐标方位,积极主动担负使命,在辽宁打造新时代“六地”中发挥关键作用、引领先行突破。东北全面振兴面临新的重大机遇让盘锦市有能力也有决心,在辽宁打造国家重大战略支撑地中,建设辽宁维护国家“五大安全”的战略支点;在辽宁打造重大技术创新策源地中,建设全省科技创新成果转化的新基地;在辽宁打造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先进制造业新高地中,建设全国重要的石化及精细化工产业基地;在辽宁打造现代化大农业发展先行地中,建设全国城乡融合发展示范区;在辽宁打造高品质文体旅融合发展示范地中,建设国际湿地旅游目的地;在辽宁打造东北亚开放合作枢纽地中,建设东北对外开放新前沿。在经济高质量发展上走在全省前列以华锦阿美项目为龙头,培育发展“大化工+精细化工”产业集群,谋划形成17条细分产业链,金发生物等23个项目列入省级重点工业项目,全球首个聚乙烯和聚丙烯装置APC先进控制项目在盘锦竣工,世界首座电热熔盐储能注汽试验站成功投产,石化及精细化工全产业链渐具规模……2023年,盘锦市高质量发展打开新局面,科技创新引领作用不断增强。在此基础上,2024年,盘锦将乘势而上、开创新局,经济运行整体向好,主要经济指标增速达到全省平均水平;2025年,锐意进取、走在前列,经济运行全面向好,主要经济指标增速领先全省平均水平;2026年以后,保持优势、持续领先,经济发展步入快车道,全市主要经济指标总量、增速持续走在全省前列,对中国式现代化辽宁实践形成坚强支撑。2024年,盘锦市着力做实结构调整“三篇大文章”,改造升级传统产业,大力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谋划布局未来产业,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夯实高质量发展根基。2024年,盘锦市将强化企业科技创新主体地位,促进产学研用深度融合,重点在精细化工、高端装备制造等领域开展技术攻关,新增科技型中小企业180家、高新技术企业16家、雏鹰瞪羚企业16家。围绕建设“三大产业基地”,以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为发展方向,实施投资超亿元延链补链强链项目59个,持续推进“减油增化”“减油增特”,做实做细石化及精细化工全产业链;加快推进东北新发地农产品供应链中心等项目建设,发展稻米加工、油料作物等产业链,推动粮油加工及生物科技产值突破340亿元;积极推进中蓝电子上市融资、集聚上下游配套企业,建设光学电子产业基地。在培育新兴产业上,盘锦市将制订实施新质生产力培育行动计划,依托头部企业,大力推动新兴产业集群发展,积极引育新型储能等未来产业项目,实现产业链高端、产品链高质、价值链高效,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在推动数字赋能上,实施“上云用数赋智”行动,推广“5G+工业互联网”融合应用,以数字技术赋能实体经济,加快智慧冷链仓储中心、危化品智慧公路港等数字化项目建设,支持辽河油田数智油田、储气库智能化建设,推进辽滨经开区、盘锦高新区智慧园区建设,打造“数字盘锦、智造强市”。天意实业公司科技攻关小组成员正在研讨技术难题。李昕阳摄在改革开放上走在全省前列2023年以来,盘锦市着力提升对内对外合作水平,努力打造东北开放新前沿。10万吨级拓宽型深水航道投入运行,30万吨级原油码头及通用泊位、液体散货泊位工程等重点项目有序推进,新培育各类跨境电商企业20家,复制推广自由贸易试验区改革试点经验42项,辽滨经开区连续5年跻身全国化工园区30强,盘锦高新区在省级考评中蝉联第一……这是盘锦市向改革要动力、向开放要活力的生动写照。2024年,盘锦市将着力完善体制机制,全面深化改革,扩大开放合作,系统推进要素市场化配置等重点领域、关键环节改革,加快打造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一流营商环境,主动融入共建“一带一路”,在畅通国内大循环、联通国内国际双循环中发挥更大作用,以全面深化改革赢得发展主动,以高水平开放合作拓展发展空间,在改革开放上走在全省前列。盘锦地处渤海湾中心地带,是辽宁沿海经济带主轴城市和渤海翼重要组成部分,居于东北亚经济圈与环渤海经济区的交叉点,区位优势突出。盘锦港作为东北及内蒙古东部地区最近出海口,使盘锦对外开放优势更加明显。立足区位优势,盘锦市不断增强前沿意识、开放意识。今年,盘锦市将全力推进向北开放,持续加强对内合作。深化与东北两省一区、京津冀等重点地区的对接合作,推动盘锦精细化工中试基地与清华大学、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等高校及科研院所加强科研合作,加快中试成果转化,深入推进盘锦无锡对口合作,积极融入“一圈一带两区”区域发展格局,深度融入辽宁沿海经济带建设,主动对接沈阳现代化都市圈,加快推动石化及精细化工、装备制造等产业协同发展,争取在产业转移、科技研发、成果转化等领域取得一批务实合作成果。盘锦市将通过建设高标准开放平台,用活用好辽宁自贸区协同区等政策性平台,更好发挥园区产业发展、项目建设“主阵地”作用,吸引各类资源向盘锦集聚。畅通海陆大通道,加快提升港口能力能级,推进阜盘铁路等重点项目建设,加快把通道优势转化为开放优势、发展优势。在区域协调发展上走在全省前列盘锦作为资源型城市,区域协调发展意味着不仅仅关联周边城市、域内城乡,更有与中央企业的合作共赢。着眼于区域协调发展走在全省前列,盘锦市将深度融入辽宁“一圈一带两区”区域发展格局,统筹新型城镇化和乡村全面振兴,统筹城乡、油地资源合理布局、科学配置,完善“一带双创”“一轴五城”发展布局,推动基础设施向乡村延伸、公共服务向乡村覆盖、现代文明向乡村传播,提升城乡、油地发展的融合度、均衡度和综合竞争力,打造全国城乡融合发展示范区和资源型城市创新转型发展新典范。促进区域协调发展,盘锦市将坚持城乡一体、油地融合、区域协同,推进全域布局优化,推动周边城市联动发展,在更大范围内整合资源要素,夯实可持续发展后劲。盘锦市将增强县域经济综合实力,推进盘山县国家新型城镇化示范县建设,完善县域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大力发展农产品加工、特色种植养殖等产业,支持重点乡镇街道加快发展,全力推进西部乡镇振兴发展。持续加强央地合作,深化油地融合,支持辽河石化、华锦集团等驻盘央企改革创新发展,全力推动华润集团等央企在资本、项目、创新、产业链供应链等领域开展更多合作;支持辽河油田“千万吨油田、百亿方气库”建设,深度推进油地重大项目共建、安全生产共管、民生事业共享、生态环境共保。加快城乡融合,统筹新型城镇化和乡村全面振兴,城乡一体推进提升基础设施、公共服务体系建设,促进城乡要素双向流动、合理配置,力争盘锦在全省率先跻身全域全国文明城市之列。共建辽河三角洲高质量发展试验区,持续推动与营口、锦州两市产业协作、交通互联、生态共建、政策共商,加快形成“三区一通道”协同发展格局。在生态文明建设上走在全省前列盘锦市境内拥有8万公顷苇田,丹顶鹤、黑嘴鸥等珍稀鸟类在此栖息,使盘锦享有“鹤乡”美誉。生态环境,是盘锦市最宝贵的财富。2023年,盘锦市在生态文明建设上实现了新进步。辽滨经开区、盘锦高新区获评国家级绿色园区,环境空气综合指数排名全省第三,国考、省考断面水质全部达标,重点建设用地安全利用率达100%,辽河口候鸟栖息地世界自然遗产提名地通过国际专家现场评估,辽河口自然保护区成为首批国家林草科普基地。在生态文明建设上走在全省前列,盘锦市将以协同创建辽河口国家公园为牵动,放大国际湿地城市品牌效应,大力发展生态增益型和生态赋能型产业,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稳步推进碳达峰碳中和,在经济社会全面绿色转型中实现跨越式发展,建成广泛认知的“湿地之都”“北方水乡”“鱼米之乡”,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城市。今年,盘锦市将统筹推进结构调整、污染治理、生态保护,持续打好蓝天、碧水、净土保卫战。开展空气质量改善“五项行动”,推进陆海协同治理,提升河流和近岸海域水质。严格管控耕地和建设用地土壤污染风险,打造“无废矿区”,完善城乡一体化大环卫体系,健全农业固体废物收集利用处置体系。加快实施城市更新行动,统筹推进城市绿道、城市水廊、小微湿地、口袋公园建设和城市道路绿化景观提升。积极实施“绿满辽宁”工程,开展湿地保护和生态修复,巩固提升辽河流域(浑太水系)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修复工程(下游盘锦段)。持续巩固“退养还湿”、蓝色海湾、大凌河口等海洋生态保护修复工程效能,增加滨海湿地生态价值。在增进民生福祉上走在全省前列1月6日,在盘锦市九届人大三次会议上,全体与会人大代表以无记名投票方式票决产生了2024年盘锦市政府民生实事项目15项。将民生实事项目交由全体人大代表票决,开启了盘锦市群众“点单”、代表“定单”、政府“领单”、人大“验单”的为民办事新模式。盘锦市始终坚持尽力而为、量力而行,用心用情解决好群众急难愁盼问题,2023年,民生工作再上新台阶。健康盘锦建设成效明显,成为全国81个紧密型城市医疗集团建设试点城市之一;养老服务得到加强,长期护理保险国家试点工作持续深化;客运公交一体化实现城乡全覆盖,入选国家公交都市建设示范城市;成为国家食品安全示范城市;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增长4.6%和8.2%。今年,盘锦市将以争创全域全国文明城市为抓手,推进社会治理精准化、公共服务精细化、城市管理可视化,实实在在为群众解难题增福祉,建设高品质“宜居宜业之城”,打造令人向往的“幸福平安之城”,让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更加充实、更有保障、更可持续。坚持把稳就业作为重中之重,今年,盘锦市将全面推动就业增长,同时,聚焦创业型城市建设,加快推进各级创业孵化基地建设。不断完善社会保障体系,大力发展银发经济,积极创建省级示范托育机构,为“一老一小”创造更加美好、更高品质的幸福生活。加快发展社会事业,加强重大疫情防控救治体系和应急能力建设,深化疾控体系改革,深入推进紧密型城市医疗集团试点、紧密型县域医共体建设,推动优质医疗资源扩容和区域均衡分布。持续巩固国家卫生城市建设成果,着力打造国家级健康城市样板市。实施学前教育普惠保障行动、义务教育强校提质行动、普通高中优质特色行动和职业教育质量提升工程,不断提升各级各类教育质量和水平。蓝图已绘就,奋斗正当时。今年正值盘锦建市40周年之际,盘锦市将奋力把“六个走在前列”的美好愿景变为现实中的生动场景,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牢牢把握盘锦在维护国家“五大安全”中的重要使命,牢牢把握高质量发展这个首要任务和构建新发展格局这个战略任务,坚持生态立市、工业强市、以港兴市,统筹推进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和生态文明建设,进一步加强党对各项工作的全面领导,鲜明树立重实干、重实绩、重担当的选人用人导向,锲而不舍纠“四风”树新风,坚决打好全面振兴新突破三年行动攻坚之年盘锦战场攻坚战,努力将盘锦建设成为“宜居宜业之城”“幸福平安之城”。记者:刘立杉01/12
- 营口辽河老街荣获国家级夜间文化和旅游消费集聚区殊荣日前,文化和旅游部公布第三批国家级夜间文化和旅游消费集聚区名单,辽宁省沈阳市1905文化创意园、大连市冰山慧谷、营口市辽河老街等3地入选。截至目前,全省共有8处国家级夜间文化和旅游消费集聚区。今天跟随小编,一起走进新晋国家级夜间文化和旅游消费集聚区——营口市辽河老街。摄影:邵振波营口辽河老街位于辽河西段,是一条历史悠久的商业街,也是营口经济和文化的发祥地,承载着营口百年盛世与繁华。它是东北第一个对外开放的通商口岸,成为当时东北经济最繁荣的商贸中心和金融中心,被誉为“北方小上海”。2011年,辽河老街历经三年保护性开发改造,承载着盛世繁华的历史正式向游人开放,整个街区全长1.3公里。老街秉承修旧如旧、新建仿古、展现文化、满足功能的原则,保留老街两旁近百年的近代建筑31处,还修建12处仿古建筑,以及多处主题广场、停车场等公共基础设施,是一条中西合璧的历史商业文化名街,同时辽河老街也被专家誉为“中国北方露天的百年商埠博物馆”。摄影:邵振波文化是一座城市的气质和灵魂。老街延续了如老世兴银楼、泰顺祥茶楼、郑友和营口大酱园等传统产业项目老字号品牌,也有以营口特色小吃为主,文玩、手工艺品、非遗等项目为辅的仿古商亭业态。同时,引进京剧、评剧、皮影戏、武术等具有代表性的传统非遗项目和文艺晚会、音舞诗画、乐队演出等专场活动,配有旗袍秀、汉服展、舞狮、腰鼓等巡游,以休闲旅游的方式向大家介绍营口的历史沿革、民俗风情,使游客充分体验营口民风民俗的独特魅力,打造“夜娱”“夜游”“夜购”的夜经济亮点。据辽河老街负责人介绍,这里的商家数量约有188家,其中文化观光52家、文化休闲(含餐饮)98家、文化娱乐38家。摄影:李奇鲁随着“青年集市”在辽河老街火热亮相,一批创业青年在这里铺设摊位,掀起国风热潮。800余平方米的场地内,众多创业青年边摆摊卖货,边推介营口,为辽河老街注入一股青春活力。这个集美食、音乐、国风文化体验于一体的创意集市,包含国潮汉服、四川冰粉、创意手作等等,涵盖吃、穿、用、玩等方面,在兼顾传统文化的同时宣传国潮文化,给市民带来一种别样的体验,让辽河老街的文化气息越来越浓厚。摄影:邵振波无论是城乡生活的“原生态”呈现,还是不断推陈出新的现代经营模式,亦或悠久的城市文化遗存地,营口的夜经济处处时时都在努力实现提供和需求、服务和消费、小众和大众、传统和现代的对话,让更多市民与游客在与现代生活时尚的零距离接触中,感受经济提振、城市发展、文化进步的不断延续。作者:敖和滢01/11
- 辽宁省鞍山市:2023年西柳物流园年吞吐量达58.8万吨1月9日,记者从鞍山市西柳商贸物流集团获悉,2023年,西柳物流园利用传统物流的地区优势和产业集群优势,在持续抓好“五统一”管理的同时,全力抓好园区的正规化管理和配套服务能力提升,服务带动能力不断增强,全年货物吞吐量达58.8万吨。据了解,西柳物流园总占地面积12万平方米、建筑面积3万平方米,依托全国一流的专业服装市场和服装产业集群,历经多年的发展壮大,建成了配送体系基础雄厚的国内物流园区,吸引了72家本土物流企业入驻,国内运输线路达到666条,辐射面覆盖全国31个省市自治区,成为辽南地区商贸物流的集散中心。为承接国际物流企业及配套服务项目进驻,提供供应链“一站式”“全链条”服务,2018年4月20日,总投资7.5亿元的西柳国际物流园区开工建设。2023年,西柳国际物流园区建设进展顺利,主体工程已经完成80%。以卸货区、理货区、智能停车场和信息化综合服务区为主的A区工程已经完成大半,B区工程基本竣工,以卸货区、理货区、智能停车场和信息化综合服务区为主的A区工程已经完成大半,B区工程基本竣工,快递分拨区现有邮政、申通、圆通三家快递公司入驻运营,保税仓库、配套商铺进入洽谈阶段。2023年,因智能化改造升级成果显著、支撑产业高质量发展作用突出、服务能级不断提升,西柳物流园区成功获批国家发展改革委和自然资源部授予的第四批国家级示范物流园区。记者:战风刘志岩01/11
- 辽宁大连金普新区金源南里社区:展才艺秀风采 绘就多彩夕阳展才艺秀风采,绘就多彩夕阳。为丰富辖区居民退休后的文化生活,近日,大连金普新区海青岛街道金源南里社区新时代文明实践站在社区活动室举办“退休人员才艺展”活动。活动吸引了几十位书画、手工达人前来参展,共展出书画、十字绣、羊毛毡、篆刻、剪纸、编织、根雕等50余件作品。参观的居民对创作者的技艺赞不绝口。记者:徐菁01/10
- 辽宁省博物馆“簪花”系列手作饰品火爆“出圈”簪花仕女图作为传世名画,家喻户晓。画中女性的发髻上,插着各式各样的鲜艳花朵,牡丹、荷花、芍药……辽宁省博物馆“簪花”系列手作饰品的设计灵感就来源于馆藏精品簪花仕女图中女性发髻上的头饰。设计者凭借对传统文化的热爱和对时尚潮流的敏锐感觉,精心选取桃夭粉、晴山蓝、苍葭绿三种颜色的天然石,用盛开度较好的鲜花做成干花,通过现代技术进行封存及固化,让花朵呈现出如同琥珀琉璃的质感。“簪花”系列手作饰品包括发簪、耳饰、手捻(手串)等,一经推出就火爆“出圈”。“簪花”系列手作饰品采用手工制作,制作时要从众多的花朵中选取花头大小、开放程度、叶瓣姿态近乎完美的花朵进行深入加工,熟练的制作者每天最多能够完成30个花头的制作。01/10
- 辽宁省朝阳市:集聚人才力量谱写新篇章人才是第一资源。今天,人才工作再一次站在了时代前列,为朝阳全面振兴提供了坚强保障和有力支撑。中国科学院沈阳分院与朝阳市人民政府全面科技合作战略协议签约仪式暨院地合作对接会现场。(摄影:仇一军李松娟)朝阳产业基础雄厚、区位优势明显、交通便捷,历史底蕴深厚、生态美丽宜居。近年来,市委、市政府全面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做好新时代人才工作的重要思想,深入实施人才强市战略,坚持更加积极、更加开放、更加有效的人才政策,为人才提供了施展才华的平台、成长进步的机遇,全方位培养、引进、用好人才,让人才感受到来朝阳工作有干头、有奔头。凌源市大王杖子乡携手东北财经大学通过文旅产业助力乡村振兴。深入实施“朝阳英才计划”,对入选“朝阳英才计划”的93个团队及个人颁发荣誉证书和“朝阳英才卡”,在就医就诊、景区游览、住房交通、子女入学等方面为人才提供全方位生活保障。为93个团队和个人以及符合条件的创新平台等兑现奖励资金。向青年人才抛出橄榄枝。实施“高校毕业生留朝来朝”专项行动,制定出台《关于开展“高校毕业生留朝来朝”专项行动推动新时代朝阳振兴的实施方案》;支持朝阳师专制定出台《朝阳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全职引进和自主培养博士政策支持实施方案》。为高校毕业生提供普惠性生活补贴和一次性购房补贴等16条就业创业政策支持,建立数字化服务平台,提供网上申报、线上审核、及时兑现“一站式”服务。举办“线上线下”招聘活动315场,创新实施“校地联络大使”聘任机制,聘请清华、北大等29所高校40名博士、硕士学子为首批“校地联络大使”,开启了“校企地”三方合作的新局面。深入大学校园向朝阳籍毕业生宣讲家乡文化、人才政策,吸引更多人才回家乡就业创业。本着“抓人才就是抓发展”的理念,扭住重大工程,彰显特色,突出实效。深化拓展“凤来雁归”人才工程,以6项具体人才项目和33项具体任务指标为支撑,清单化管理、项目化实施、工程化推进;持续推进“大学院所进园区进企业”,深化拓展校企合作和产学研对接,加大柔性引育高层次创新人才力度,构建创新人才集聚高地。2023年,新增柔性引进高层次创新人才1183人次,落地转化科技成果161项;新增高水平创新人才团队实施“带土移植”项目22个,“揭榜挂帅”项目48个;推进科研创新平台提质增效,增强关键核心技术攻关能力,新建省级以上研发服务平台20个,建设实质性产学研联盟45个。加大创新主体培育力度,不断提升人才吸附力和承载力,新增注册科技型中小企业205家,申报高新技术企业43家,推荐雏鹰、瞪羚企业38家,推动“科技型中小企业-高新技术企业-雏鹰企业-瞪羚企业”梯次成长。在高校毕业生专场招聘会上大学生们在咨询。近年来,市委始终把人才工作放到全市工作大局中去谋划、去推动。市委人才工作领导小组充分发挥议事协调机构职能作用,集中力量、整合资源、落实责任,推动形成人才工作合力,积蓄了强劲的发展势能。2023年,朝阳市积极开展“人才政策宣传进校园”活动,在天津大学、北京师范大学、辽宁师范大学、东北师范大学等高校召开专场宣介会,推介朝阳人才发展环境和人才政策。开展“走出去引进来”活动,组织相关部门及企事业单位参加“海创周”“东北亚人才交流大会”、清华大学和北京大学专场人才引进活动等人才交流活动,总计接待学子2000余人,收到简历1000余份,达成就业意向800余人。公开引进优秀和急需紧缺人才271人,市属国有企业公开引进优秀和急需紧缺人才92人,不断吸引专业型、高素质、高水平人才到朝阳就业创业。开展“人才政策宣传进校园”活动,在辽宁师范大学、东北师范大学等高校召开专场宣介会,向学子精准提供了包括朝阳师专、重点高中等100余个优质岗位,共收到100余份求职简历,现场达成就业意向。“凤凰鸣矣,于彼高岗;梧桐生矣,于彼朝阳。”一幅“人才工程效果图”如今正在三燕大地上展开:人才总量逐年递增,人才层次、素质、结构不断优化,人才效能进一步提高,人才对振兴发展的促进作用进一步彰显……朝阳正以识才的慧眼、爱才的诚意、用才的胆识、容才的雅量、聚才的良方,把各方面优秀人才集聚到推动全面振兴、奋力谱写中国式现代化朝阳新篇章的伟大奋斗中来。记者:李树军01/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