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鸭绿江之窗
当前位置:首页 > 多彩辽宁
多彩辽宁
  • 第39届大连市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举行
    日前,由大连市科协、市教育局、市科技局、团市委、市妇联共同主办的第39届大连市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终评活动在市科技馆成功举办,大赛以“创新·体验·成长”为主题,来自全市7个区市县的205名参赛选手,展示了154项科技创新项目。大赛分为小学组、初中组、高中组三个组别,涵盖人工智能、工程学、化学、环境科学、物理与天文、生命科学等多个领域。比赛现场,参赛选手向评委们展示他们的创新思维。比赛现场,参赛选手结合实物、背景板、PPT,分享了参赛项目的创作背景、创新点、研究过程和研究成果等内容,也向评委们展示了他们的创新思维和技术实力。评委们从项目的创新性、实用性、科学性等方面全方位地考察选手,在肯定作品的同时,对实验的实施过程、改进方案、应用前景等细节性问题,提出了针对性的建议与意见,以帮助选手们进一步优化作品。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一直以来是各级科协组织专门为青少年设计的科技竞赛平台,它不仅为青少年提供了一个展示科技创新项目的舞台,而且通过比赛的形式鼓励青少年积极参与科学研究和技术创新等活动。大赛对于推动青少年科技创新活动的广泛开展和科技教育水平的不断提升具有积极作用。通过大赛,青少年能够展示自己的创新成果,同时也能够相互学习、交流,共同进步。记者:谢小芳
    01/29
  • 辽宁:工业遗产 文旅地标
    历史,既是过往的记录,也是未来的起点。由原沈阳重型机器厂二金工车间改造而成的1905文化创意产业园,如今已成为沈阳市的网红打卡地。(查金辉摄)作为我国重要工业基地,辽宁拥有百余年工业发展史,为新中国形成独立、完整的工业体系立下卓越功勋,也在岁月的沉淀中留下了弥足珍贵的工业遗产。无论是具有年代感的厂房、建筑,还是水塔、冷却塔、高炉、焦炉、铁路等已经退役的大型设施,都有着不可替代的独特魅力。它们既见证了中国工业科学技术的进步与发展,也传承了辽宁人勇于奋斗、乐于奉献、敢于拼搏的工业基因,是辽宁再创佳绩的重要精神财富、文化根脉。图为营口东北钢琴厂传统制造车间。这里曾是中国四大钢琴生产基地之一。(杨靖岫摄)1930·冰山工业文化展览馆的前身是大连冷冻机厂铸造工厂,如今是国家工业旅游示范基地。(查金辉摄)在沈阳铸造厂原址上改扩建而成的沈阳工业博物馆保留着工业场景原貌,成为辽宁工业文化的新地标。(查金辉摄)工业遗产是新型文化遗产,是人类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包括生产、生活和配套设施,是一个“综合体”概念。辽宁工业遗产资源具有数量多、分布广、价值高的特点。在第三次全国不可移动文物普查中,辽宁共登录工业遗产类文物遗存269处。它们中既有因为技术升级不再使用的设备、空间,也有历久弥新、独具特色的工艺、技术。红梅文创园依托沈阳红梅味精厂旧址而建,成为游客体验工业文化、休闲游玩的好去处。(查金辉摄)昔日的阜新海州露天矿,如今变身为国家矿山公园。(杨靖岫摄)沈阳市铁西区的奉天工场,红砖风格的城市书房保留了百年老厂的原汁原味,市民在这里可以品读书香,回味历史。(查金辉摄)近年来,辽宁高度重视对工业遗产的保护和活化利用,在不断挖掘遗产价值的同时也为这些“旧物”赋予了新生命。借力文旅产业发展、文创产品开发、文化空间建设,宽敞的生产车间变成了特色的演出场所,昔日的矿井、矿坑变身网红打卡地,机床、磨砂机等退役设备集中搬迁至博物馆,传承百年的老工艺不断创新升级,产出深受市场追捧的抢手货……那些岁月尘封的“大块头”正在被创意唤醒,以崭新面貌走进现代生活,成为人们文化休闲的新地标。记者:孙大卫
    01/26
  • 城市更宜居 生活更幸福——大连市高质量抓好民生实事项目纪实
    民生是人民幸福之基,社会和谐之本。大连市委、市政府认真践行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将群众的“点滴小事”当成“心中大事”,坚持每年实施一批惠民生、暖民心举措,让振兴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市人民。2023年,大连市完成1100万平方米老旧小区改造,惠及15万户居民,提前两年完成“十四五”改造任务;备受关注的大连湾海底隧道和光明路延伸工程正式通车,城市交通生态有效改善;教育、卫生、文体资源进一步优质均衡发展;社会救助、就业保障、养老托幼、便民服务等实事项目逐一落地落实……人民生活品质和文明城市创建水平进一步提高。2024年,大连市首次施行重点民生实事项目人大代表票决制,确定今年重点实施的15项民生实事,共包括46个民生项目。随着这些重点民生项目对外公布并开始实施,一桩桩民生愿景将再次转化为一幅幅生动的幸福实景。大连市举办“青年学子留连来连高校行”专场招聘会。(摄影:王荣琦)美丽城乡宜居宜业“家门口新开通了537路公交车直达市内,大连至旅顺中部通道也全线通车了。现在无论是坐公交车还是自驾出行,都越来越方便快捷了。”家住大连市龙湖阳光城·云峰原著小区的居民小李说,2023年,在旅顺南路黄泥川区域居住的市民最盼望的出行问题解决了,大家真心为这项民生实事点赞。民之所盼,政之所向。2023年,大连市实施的重点民生实事项目交出高质量答卷。其中,城市道桥升级改造项目加快城市交通南北贯通,连线成网。大连湾海底隧道和光明路延伸工程于2023年5月1日通车,这条跨海城市交通大动脉有效破解了大连“C”形交通瓶颈,构建起大连湾南北两岸5分钟“便民生活圈”,有力地推动大连湾两岸一体化建设。大连至旅顺中部通道项目于2023年9月1日全线通车,大幅缩短旅顺口区到主城区的通行时间,对拉动沿线区域经济,特别是促进龙王塘、英歌石科学城开发建设具有重要意义。新建的梭鱼湾20号路项目通车后,有力地保障了大连湾海底隧道北出口与梭鱼湾、老甘井子区域市政路网连接。农村交通基础设施提升项目加快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建设,全年完成农村公路大中修200公里,有效改善农村地区百姓出行条件。城市的品质和形象,关乎千家万户的获得感和幸福感。随着民生实事中的城市安居工程项目、农村低收入群体等重点对象危房改造项目、市政设施配套项目等扎实落地,实现功能完善与民生改善“双赢”。屋外冰天雪地,屋内暖意融融。大连庄河市桂云花满族乡岭东村堡东屯村民田吉祥在宽敞明亮的新居内有感而发:“改造的是危房,温暖的是民心……”2023年,大连市实施的重点民生实事中,农村危房改造项目全部提前完工交付,涉及农村低收入群体等重点对象危房改造316户,总投资1514万元。大连市10个地区完成1100万平方米老旧小区改造,惠及15万户居民,提前两年完成“十四五”改造任务,城市人居环境实现品质跃升。中心城区停车泊位供给项目通过新建停车泊位、盘活闲置泊位、配建停车泊位等方式,全年新增停车泊位41194个,中心城区“停车难”问题得到有效缓解。50条城市道路照明建设工程全线亮灯,并对新建路灯安装单灯控制系统,首次实现照明精细化管理新模式。超额提前完成口袋公园建设项目,全年共建成口袋公园116个,“300米见绿、500米进园”的绿色生态进一步增强城市游憩及生态服务功能。如今在大连的城乡走一走,城市万象更新,乡村和美富足,绘就宜居宜业宜游新画卷。新建的大连泊霞湾海滨公园成为市民休闲好去处。(摄影:王华)品质生活幸福加码自从2023年11月居家环境进行了智能化、适老化改造,家住大连市西岗区白云街道的于桂芳日常活动的空间大了、也更安全了。“家里安装了L形扶手、地板做了防滑处理,我现在独自居家,生活无障碍,心里踏实着呢。”于桂芳满意地说。于桂芳的踏实,得益于民生实事项目中养老服务的惠民举措。2023年,大连市开展居家和社区基本养老服务提升行动,聚焦失能老人居家养老实际需求,面向具有本市户籍的城市居家失能老人建设1000张家庭养老床位,实施居家环境智能化、适老化改造,并提供“菜单式”“可定制”的日间照料、精神慰藉、助餐、助浴、助洁、助行、助医等“12+X”项居家养老上门服务。就业是最大的民生。2023年,大连市实施民生实事就业保障项目。全年实现城镇新增就业12.5万人,完成年度目标的113.63%。健全终身职业技能培训制度,全年开展补贴性职业技能培训6.5万人次。深入开展公共就业服务活动,落实助企纾困促就业政策,确保零就业家庭动态清零。教育关乎千家万户。2023年,大连市推进教育惠民项目,全年完工新建扩建义务教育学校7所,扩增学位8000个。全年累计新开办公办幼儿园13所,增加公办幼儿学位3180个,完成年度目标的127.2%,公办幼儿园在园幼儿占比达到53%以上。社会救助事关困难群众基本生活,关系民生、连着民心。大连市持续实施社会救助提标项目,城乡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标准、城乡特困供养人员基本生活标准全面提升。其中,2023年集中养育和社会散居孤儿养育标准分别达到每人每月2775元和2497.5元,位列全省第一,增幅分别为8.82%和46.1%。全市更新、修复户外健身器材2289件套,惠及278个城乡居住小区,实现普及配置;农贸市场标准化、智慧化升级改造完成年度目标的177.7%;各景区全年接待免费入园游览市民5.3万余人次,减免门票约660万元……一件件民生实事如涓涓细流温暖民心,提升广大市民的幸福感。民生项目持续上新保障和改善民生没有终点,只有新起点。2024年,大连市明确“多谋为民事、多尽为民心”,采取针对性更强、覆盖面更大、作用更直接、效果更明显的举措,用心用情用力在更高水平上实施重点民生实事项目,让全体市民共享城市发展成果。为及时了解市民所思所想、所需所盼,使民生实事项目与市民关注紧密呼应,大连市政府通过线上线下多形式、多渠道收集,在政府网站上专设重点民生实事项目市民建议征集平台,常态化面向社会公开征集有关建议。经项目征集、论证筛选,确定拟于2024年实施的重点民生实事候选项目。在此基础上,今年大连市首次施行重点民生实事项目人大代表票决制,推动民生实事项目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最终确定了今年重点实施的15项民生实事,共包括46个民生项目。项目瞄准热点、回应关切。针对住房保障、海域治理、食品安全、网络诈骗等社会舆论焦点,研究设计一批针对性较强的实事项目,精准补齐短板弱项,让市民获得感成色更足、幸福感更可持续、安全感更有保障。项目贴近生活、聚焦服务。围绕百姓“生活圈”,在守护“一老一小”、拓展就业渠道、优化教育资源、丰富文体生活等方面创新举措,在城市建设管理细节上进一步满足人民群众对高品质生活的需求,让民生保障更有温度、民生福祉更具质感。项目尽力而为、量力而行。一方面,对于民生兜底保障和特殊困难群体救助应保尽保、应助尽助,兜住兜牢民生底线。另一方面,科学使用财政资金,将有限的资金用在事关人民福祉的急事大事难事上,如改造城中村及危房、优化供水供气供热管网、改善农村基础设施等,让市民享有看得见、摸得着的实惠。项目覆盖面广、当年见效。坚持将受益面大、能够反映大多数群众需求和意愿的项目纳入其中,保证市民普遍受益。同时,突出可操作性,所有实事项目均明确年度目标任务、完成时限和责任主体,以量化指标予以体现,便于检查考核、利于社会监督、确保当年见效,力求把惠民生的事办实、暖民心的事办细、顺民意的事办好。为确保2024年重点民生实事项目高效率推进、高质量落实,大连市实行公开挂牌督办。大连市政府督考办组织17家牵头单位细化分解任务,把解决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转化为城市发展的“责任清单”,严督实考,持续跟踪督办,定期公开通报,接受社会监督,让民生实事项目有力有效落实,擦亮高质量发展的温暖底色。记者:吕丽
    01/26
  • 乘势而上启新程 策马扬鞭再出发——攻坚之年海城奋力在四方面实现新突破
    今年是实现“十四五”规划目标任务的关键一年,也是三年行动的攻坚之年,做好经济工作意义重大。近日,在海城市委十届八次全会暨市委经济工作会议上,通过深入学习领会中央及省委、鞍山市委经济工作会议精神,按照省委集中力量开展“八大攻坚”的部署要求,围绕鞍山市委提出的建成辽宁新时代“六地”重要支撑区的目标定位,海城市明确了2024年工作的主攻方向。海城市将以实施全面振兴新突破三年行动为牵引,以“五提升、五攻坚”为抓手,聚焦奋力实现全面振兴新突破这一主题,围绕坚定不移抓发展、持之以恒惠民生两条主线,瞄准目标、节点、结果3个导向,抓住干部作风转变、选人用人导向、目标绩效考评、振兴发展合力4个关键,保持首战之年的良好态势,奋力在营造良好政治生态、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提高人民生活品质、提升基层治理效能四大方面实现新突破,不断激发重燃激情、再创辉煌的昂扬斗志和强大力量,打好打赢攻坚之年攻坚之战,奋力谱写中国式现代化海城实践新篇章。宜居宜业的优美环境成为海城市招商引资的新名片,图为景色秀丽的海城河沿岸。(来源:海城市委宣传部提供)强党建、树正气、聚人心在营造良好政治生态上实现新突破作为我省县域经济的领头雁,海城市深刻认识到,加强党的领导和党的建设,是实现全面振兴新突破的根本保证。为此,海城市坚持不懈地强党建、立规矩、树正气、聚人心,加强党对经济工作的全面领导,提高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能力水平,在深入推进新时代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中体现新担当,奋力在营造良好政治生态上实现新突破。强化绝对忠诚的政治自觉。海城市将着力加强政治建设,完整准确全面地落实党中央决策部署及省委、鞍山市委的工作要求,不断提高把方向、谋大局、定政策、促改革的能力,凝聚全市上下攻坚克难、干事创业的强大动力。同时,围绕辽宁新时代“六地”目标定位,聚焦全面振兴新突破三年行动,精心组织系列主题宣传报道,进一步凝聚团结奋斗的精神力量。扎实筑牢组织工作基础。海城市将聚焦基层打基础,开展好基层党建提质行动,深化党群共同致富活动,发挥党建引领村集体经济的作用,持续选优派强用好“第一书记”,切实整顿软弱涣散基层党组织,推动“两新”组织“两个覆盖”扩面提质,着力增强服务发展、服务群众的能力。加强领导班子和干部队伍建设,鲜明树立“靠工作、靠实绩、靠品行、靠公认”的选人用人导向。继续实行“赛马”机制、赛道比拼,健全素质培养、知事识人、选拔任用、从严管理、正向激励工作链条,落实“三个区分开来”,旗帜鲜明地为改革者鼓劲、为实干者撑腰、为负责者负责。巩固风清气正的政治生态。海城市将坚持把全面从严治党作为党的长期战略、永恒课题,坚持问题导向,保持战略定力,把严的基调、严的措施、严的氛围长期坚持下去,把党的伟大自我革命进行到底。始终保持反腐的高压态势,强化政治监督,发挥好巡察利剑的作用,综合运用“四种形态”,增强对“一把手”和领导班子的监督实效。大力整治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巩固“三个万件”和“微腐败”大清扫治理成效。提高一体推进“三不腐”的能力和水平,持续纠治教育医疗、生态环保、执法司法等行业领域的突出问题。锲而不舍地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驰而不息地纠“四风”,加强新时代廉洁文化建设和警示教育,引导党员干部养成遵规守纪的高度自觉。加强党对全面振兴新突破的全面领导。海城市将坚持市委总揽全局,协调各方不断加强自身建设,贯彻民主集中制,创新和改进领导方式,充分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加强和改进新时代人大工作和新时代人民政协工作,完善大统战工作格局,加强和改进党对群团组织的领导。动员各类企业、各界群众积极参与海城全面振兴新突破的伟大实践,形成团结奋进、攻坚克难的强大力量。海城举办“2023中国西柳进出口商品交易会暨西柳国际服装周”系列活动激发服装产业活力,图为西柳·义乌中国小商品城。(来源:海城市委宣传部提供)开辟新赛道、培育新优势在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上实现新突破三年行动首战之年,海城市经济社会发展呈现出多年未有的良好局面。据初步核算,2023年,海城市地区生产总值同比增长6.7%,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同比增长30.6%,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5.8%,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长10.4%,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增长11.7%。今年,海城市将坚持稳中求进、以进促稳、先立后破,着力补齐科技创新、项目建设、改革开放短板,开辟新领域、新赛道,培育新优势,激发“进”的动能,提高“立”的质效,努力在转方式、调结构、提质量、增效益上展现新作为,奋力在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上实现新突破。坚持科技创新,引领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海城市将加速创新链、产业链、资金链、人才链“四链”深度融合,建设科技创新平台,支持高校院所、产业园区、创新企业组建创新联盟,推动科研组织方式从供端研发向需端牵引变革,攻克一批“卡脖子”难题。实施一批“带土移植”项目,加快中试基地建设,吸引域内外优质科研成果落地转化,年内完成“带土移植”项目5个。增强企业创新主体地位,培育一批行业领军企业、成长入规企业,储备一批上市企业;围绕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加快启动瞪羚和独角兽企业培育计划,年内新增高新技术企业8家、雏鹰瞪羚企业2家,国家级科技型中小企业累计达到300家以上。建设创新人才集聚高地,推动人才资源向重点产业、重大项目、骨干企业集聚;统筹实施“创业海城”“技能海城”等系列行动,探索发展“科学家+企业家+投资人”新型人才培育模式,打造“一站式”科创人才服务站,强化科创金融服务。坚持转型升级,推动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海城市将围绕建设“4+4+3+N”高质量现代化产业集群,以科技创新引领产业变革,加速提升菱镁、钢铁、纺织服装、农产品深加工四大传统支柱产业群链能级,加快推进高端装备制造、精细化工新材料、新能源和新能源汽车四大战略性新兴产业融合集群发展,推进物流、建筑、文旅等重点行业智能化、绿色化、融合化发展,加速提升产业链、供应链韧性和安全水平。聚焦打造世界级菱镁产业基地,加速菱镁资源整合,建立现代菱镁产业体系,大力发展镁质新材料。在生物制造、绿色环保等领域做好前瞻性布局和项目招引,做大做强行业细分领域龙头企业,全力发展适应未来市场的新兴产业产品。坚持项目建设,支撑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海城市将精准发力抓招商,围绕确定的链主企业、龙头企业、招商目标企业,积极对接产业链上下游、左右岸,探索股权(基金)招商,全年签约亿元以上项目100个,引进域外资金128亿元以上。全力以赴建项目,持续推动工业“四改”,谋划和建设一批城市基础设施项目,实施重点项目手续办理和要素保障攻坚行动,加快华能集团“生态治理+新能源开发+新能源高端装备制造”产业融合发展等大项目建设,全年计划开复工5000万元以上项目130个。千方百计谋合作,积极推进中国电气装备集团、中储国能公司等央企在海城洽谈项目尽早签约落地;加速“双鞍”融合产业园建设,建立鞍钢集团域外供应商对接机制,招引有投资意向的企业入驻产业园区。抢抓机遇,高质量专业化开展项目申报,努力构建“储备一批、申报一批、建设一批”的梯次格局。坚持深化改革开放,赋能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海城市将贯彻落实党政机构改革部署要求,高质量完成机构改革各项任务。其中,坚持以深化园区改革为牵引,加快制定完善海城经济开发区、腾鳌经济开发区、西柳纺织服装产业集聚区、牌楼菱镁产业集聚区、东部山区文旅产业区产业发展规划,以高水平规划为引领,推动各开发区错位互补协同发展;深入落实“管委会+公司”管理体制,推行“档案封存、竞聘上岗、绩效考核”机制,细化人事和薪酬制度,激活内生动力。深化国资国企改革,开展国企减亏增效专项行动,提升国企运行质量,积极稳妥推进海镁重组工作进程。扩大高水平对外开放,加快西柳国家市场采购贸易方式试点建设,用好跨境电子商务综合试验区政策,打造东北亚服装纺织产品集散地、电商产业园服装供货基地;积极参与中蒙俄经济走廊建设和东北亚经贸合作,加大力度引进重点外资项目。海城西柳尊凯制衣有限公司持续创新迎来订单不断。(来源:海城市委宣传部提供)以优化发展环境为抓手、以解决群众诉求为目标在提高人民生活品质上实现新突破实施全面振兴新突破三年行动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是让振兴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地惠及人民群众。不断增进民生福祉,奋力在提高人民生活品质上实现新突破。海城市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以优化发展环境为抓手,以解决群众、企业诉求为目标,进一步增强群众及企业的幸福感、获得感。以“我为群众办实事”优化人文环境。海城市将深入开展“我为群众办实事”大比武活动,实施20项民生保障工程,解决好群众的“急难愁盼”问题。坚持就业优先,进一步拓宽就业渠道,推进就业服务全覆盖,确保就业形势总体稳定。做好困难群众帮扶工作,完善分层分类社会救助体系。提高人口整体素质,把教育作为人口高质量发展的战略工程,积极推进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县和学前教育普及普惠县建设。以“一老一幼”为重点,积极营造生育友好环境,推动养老产业健康发展,构建多元化养老新格局。推动公立医院高质量发展,深入推进基层卫生院、卫生室标准化建设全覆盖,提高基层医疗能力。以“我为企业解难题”升级营商环境。海城市将牢固树立“人人都是营商环境”理念,以抓好省委营商环境专项巡视反馈问题整改为基础,以“我为企业解难题”大比武活动为抓手,全力打造公平公正的司法环境、文明规范的执法环境、阳光便利的审批环境、简约高效的监管环境,推动“办事不找关系、用权不图好处”蔚然成风。加快推进一体化政务服务平台建设,进一步压缩办理流程、缩短审批时限,努力实现事项网办率100%。拓宽“项目管家”服务范围,用心用情用力做好服务。落实好减税降费政策,加大助企纾困力度,进一步增强经营主体信心,激发经营主体活力,增强对优质生产要素的吸引力。以城乡融合发展提升人居环境。海城市将坚持以创建全国文明城市为载体,深入实施城市更新行动,以“绣花功夫”加强城市精细化管理,制定推进城市精细化管理三年行动计划,推进城市管理标准化建设,健全城市维护管理的常态长效机制。滚动谋划实施老旧管网改造、老旧楼维修改造、市政道路改建等城市更新项目,深入谋划实施海城河南岸开发,加快城区园林绿化建设,全面提升城市功能品质。坚持适度超前规划建设城乡交通、水利等现代化基础设施,统筹推进生活污水和垃圾治理、村容村貌提升、绿化美化等重点工作,新建改建农村道路100公里,建设更高质量的“四好农村路”。找准乡村振兴的切入点,深化人居环境净化整治提升行动,加快推进“和美乡村”建设,建成省级美丽宜居村10个。以打好“三大保卫战”改善生态环境。海城市将巩固环保督察整改成效,确保问题不反弹、不回潮。加快推动发展方式绿色低碳转型,持续稳妥有序地推进碳达峰碳中和工作,坚决遏制“两高一低”项目盲目发展,加快形成绿色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厚植高质量发展的绿色底色。深入推进“蓝天保卫战”,加强工业源治理,持续开展菱镁行业污染综合整治专项行动,健全重污染天气应对机制,全力抓好矿山生态修复和绿色矿山创建。深入推进“碧水保卫战”,强化涉水企业监管,严格落实河长制,严厉打击水污染环境违法行为,保障污水处理厂稳定运行,确保主要河流国考、省考断面稳定达标。深入推进“净土保卫战”,严控新增污染,加强固体废物综合治理,做好市镇村三级生活垃圾收集处理,持续改善生态环境质量。海城市胜辉耐火材料制造有限公司的自动化生产线提升了生产效能。(来源:海城市委宣传部提供)完善社会治理体系、提高安全治理水平在提升基层治理效能上实现新突破发展和安全是一体之两翼、驱动之双轮,需要统筹兼顾、同步推进。今年,海城市将进一步健全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制度,持续提高风险防范化解的前瞻性、系统性、协同性,全力维护国家安全、社会安定、人民安宁,以高水平安全保障高质量发展,以高质量发展促进高水平安全,不断提升社会治理新效能,奋力在提升基层治理效能上实现新突破。坚决维护政治安全。海城市始终把坚定维护国家政权安全和制度安全放在第一位,落实意识形态责任制,严密防范和严厉打击敌对势力的渗透、破坏、颠覆、分裂活动,开展国家安全宣传教育。防范化解重大风险。海城市坚决扛起维护国家粮食安全的政治责任,守住耕地这个命根子,保障重要农产品有效供给。防范化解金融风险,压实各方责任,稳妥有序地推进农信机构改革化险。完善政府债务“防、化、管”闭环工作机制,严格控制增量、妥善化解存量,兜牢“三保”底线。提高公共安全治理水平。海城市全面压实“党政同责、一岗双责”,常态化做好隐患排查整改,严防各类事故的发生。精准高效地做好防灾减灾救灾工作,建设安全生产智慧监管平台,完善市镇村应急管理体系,提升防范应对能力。加强食品药品日常监管,确保群众“舌尖上的安全”。完善社会治理体系。海城市将健全基层党组织领导的基层群众自治机制,健全城乡社区治理体系,为群众提供家门口的优质服务和精细管理。充分发挥党支部的小区治理主心骨作用,聚焦小区热点难点问题,推动小区治理从“简单粗放”向“精准细致”转变。深化“中心+网格化+信息化”社会治理模式,真正做到“一张网”兜起大小事。健全信访工作责任体系,完善长效机制。构建完善立体化信息化治安防控体系,推进扫黑除恶常态化,依法严厉打击电信网络诈骗、涉枪涉爆和侵犯公民个人信息等违法犯罪活动。聚焦四大方面实现新突破,海城市不断激发重燃激情、再创辉煌的昂扬斗志和强大力量,以超常规举措坚决打好打赢攻坚之年攻坚之战。记者:刘家伟
    01/25
  • 调结构 强引擎 优环境——辽宁省朝阳市双塔区“三个聚焦”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纪实
    2023年是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的开局之年,也是实施全面振兴新突破三年行动的首战之年。这一年,朝阳市双塔区聚焦调结构、强引擎、优环境三项重点工作,强化责任落实,全力攻坚克难,各项重点任务进展顺利,经济发展实现了预期目标。2023年,双塔区预计完成地区生产总值171亿元,增长6%。其中,固定资产投资56.4亿元,增长10%;一般公共预算收入6.14亿元,增长10%;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108.1亿元,增长34.4%;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8%;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95.97亿元,增长10%;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35万元,增长4%。在朝阳经济技术开发区的新蓝环保科技(辽宁)有限公司,工人正在加紧赶订单。(摄影:仇一军)聚焦结构调整持续做强三次产业“2023年是孙家湾大枣丰收的一年。我家15亩‘大平顶枣’,收入达到了5万余元。”朝阳市双塔区孙家湾镇花章营子村村民佟井友高兴地说。2023年,双塔区高度重视农业发展,始终坚持农业农村高质量发展目标,以发展“现代都市农业”为主线、以增加农民收入为着力点,全面推进“一村一品”,推动农业产业发展壮大,赋能乡村振兴。双塔区切实加强耕地保护和质量提升,严守耕地红线,坚决遏制耕地“非农化”,防止耕地“非粮化”,大力推进农业机械化,实施黑土地保护性耕作,开展高标准农田建设和提质增效项目建设。2023年,全区耕地面积达到14.25万亩,建成设施农业404亩,有2.85万亩农田完成提质增效建设,累计建成10.66万亩高标准农田,占耕地总量的74.8%。双塔区全力打造以他拉皋镇为核心的“一轴、两心、四片区”农业产业集聚区,稳步推动实施农产品加工项目,加速建设朝阳黑土地预制菜加工项目,进一步科学调整农业产业结构,促进农业产业高质量发展。截至目前,全区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达到21户,带动农户4.5万户,销售额达5.36亿元,同比增长42.1%。“2023年,辽宁新都黄金有限责任公司按照‘一利五率’目标和‘一增一稳四提升’总体要求,高质量推进生产经营、市场开发、科技创新、安全环保等重点工作任务,着力打造数字工厂、绿色工厂、人文工厂,实现了稳中向好的总体发展态势,多项指标创历史同期最好水平。”辽宁新都黄金有限责任公司相关负责人说。2023年,双塔区在高质量推进农业发展的同时,还全力实施创新驱动,强化包保服务,引导数字赋能,实现了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首次突破100亿元,同比增长30%以上。实施结构调整“三篇大文章”项目36个,累计完成投资33.6亿元。“一县一业”4户规模以上企业全年预计实现产值87亿元,同比增长41%,百亿级金属新材料产业基地初具规模。双塔区重点推进新都黄金、金达钛业和金达钼业等数字化改造优秀企业向网络化和智能化发展,以金泰商混数字化改造成果引领建材行业的数字赋能,强化对多元合金和希望铸业等装备制造业企业的指导,促进企业进行信息化和自动化升级,推动工业高质量发展。同时,创新提升优化助企惠企服务,坚持问题导向,强化政策支持,以“领导干部进园区进企业服务振兴新突破”专项行动为契机,充分发挥“项目管家”的作用,深入了解企业急难愁盼等问题,全力稳住常量、挖掘存量、培育增量、激活变量、做大总量,帮助企业用好政策红利,谋划发展方向、协调融资需求、保障稳定产能,促进企业健康发展,做大做强。同时,有关部门积极融入发展大局,充分发挥部门职能作用,助力企业发展壮大。其中,朝阳市电力公司全力做好电力供应保障工作,确保电网设备安全运行,保障工业园区电力有序供应;双塔区工信局聚焦精准服务,积极协调相关部门倾心服务工业企业,为企业纾困解难。实现电商物流产业融合发展,推进旅游目的地建设,翻建大凌河风景区彩色步道……作为朝阳市中心城区,双塔区第三产业发展具有“先天优势”。2023年,双塔区在科学推进农业和工业升级发展的基础上,主动借势突破,加快推进服务业高质量发展,奋力打赢经济发展的“翻身仗”,积极推动第三产业提档升级,释放第三产业新活力新动能。双塔区坚持消费端和供给端双向发力,区政府投入340万元消费券、先后举办“年货节”“电音泼水购物节”“大枣季丰收节”等大型促销活动20余次,带动辖区消费超4亿元。新增经营主体3560户,总数突破5.8万户,市场活力得到进一步释放。推动现代服务业多元化发展,建设完成朝阳圣麒冷链仓储物流等物流产业项目4个,引育凌水园、水木坡等电商平台龙头企业5户,建设电商直播基地2个,服务业功能和作用日益增强。双塔区通过市区联动、资源整合等方式,投入资金近6000万元,建设完成凤凰山基础设施维修提升工程、南北塔和慕容街古城文化提升工程以及汇泽体育公园和燕都体育公园。同时,建设完成海里珊瑚一期工程、龙腾温泉宾馆等文旅融合项目,新增旅游景点3处,初步形成环凤凰山、大凌河等多条精品旅游线路。2023年,全区接待旅游人数330.23万人次,旅游总收入实现16.56亿元,同比增长15%。聚焦动能转换持续释放创新活力1月10日,在位于朝阳经济技术开发区的航天长峰朝阳电源有限公司新上模块电源自动化组装生产车间内,一个个机械臂有序舞动,数十台自动化生产设备正高效运转。通过产业升级,该公司模块电源组装能力和产品质量得到成倍提升。创新驱动为企业高质量发展注入了“源头活水”。航天长峰朝阳电源有限公司模块电源自动化组装生产车间。(摄影:仇一军)朝阳市双塔区进一步提升企业科技创新整体能力,促进创新链与产业链深度融合,拓展科技型企业培育渠道,在全区一二三产业发展中加入创新元素、强化创新力量。坚持以“高新技术企业要素培育”为抓手,采取“以补代奖”模式,撬动企业创新积极性,帮助企业完善要素条件,使之达成科技型企业标准。2023年,全区新增高新技术企业6户、雏鹰瞪羚企业5户、科技型中小企业45户。双塔区充分利用朝阳市科技创新平台,组织全区创业者和企业家咨询科技政策,参与技术交流、成果交易活动,通过成果开发,引进科技创新型人才。加强政府投入,引导和鼓励企业完善创新硬件,加快推进创新型企业提质。围绕全低碳技术装备、新材料、电子信息、生物医药等重点产业链“卡脖子”技术问题,开展协同创新攻关,组织上下游企业共同成立产学研联盟,促进全区原有重点骨干企业技术更新,提高企业行业竞争力。2023年,天勤饲料、欧尔东等10户企业完成数字化、智能化改造,金达钛业数字化、创新化海绵钛全流程管控项目被评为“省级数字化车间”。双塔区广泛开展与高校沟通联络,建设联盟运营数据库、企业需求数据库、成果转化数据库,确保数据的集中控制和管理,减少大量重复数据,便于为企业提供“一对一”专业指导,提高工作效率,为全区创新链与产业链深度融合提供技术支撑。依托双塔区电子产业园,利用东北大学科研实力,以朝阳双塔科技成果中试基地建设为核心,开展研发、中试、产业化的链条式、管家型服务,打造面向京津冀的区域性科研成果中试转化基地,最终形成高科技产业群,打造新的科技增长点。2023年,全区落地转化科技成果24项,实施“揭榜挂帅”“带土移植”项目9项。聚焦发展需求持续优化营商环境朝阳市双塔区政务服务中心工作人员热情接待办事群众。(来源:双塔区融媒体中心)“双塔区良好的营商环境使我们企业坚定了在此投资兴业的信心,也为企业的发展注入了强劲动力。项目从开工第一天起,双塔区站南街道就选派专人与我们对接,积极帮助我们协调办理各类相关手续,解决各种问题,为酒店提前营业和良好运营打下了坚实基础。”如家商旅酒店项目投资人赵顺说。为优化升级营商环境、持续巩固风清气正的政治生态,双塔区坚持“保企业就是保发展,稳企业就是稳增长”,确保稳经济运行举措落实到重点行业和具体企业上。组织开展“便民服务进商会”、银企对接等活动,面对面为150余家民企送政策、释疑惑、解难题170余次,全力营造企业“敢干、敢闯、敢投”的浓厚氛围。持续开展“双进双促”活动,解决问题79项,企业满意率达100%。在推进审批工作过程中,双塔区积极建立审批服务工作绿色通道,挑选各进驻部门窗口业务骨干组建重点项目“绿色通道”审批工作服务队,明确各窗口首席代表为“首席代办专员”,通过预约上门、深入项目一线等方式,全程为各类重点项目审批报建提供“一对一”“多对一”专业辅导和帮办代办服务。畅通企业联系渠道。充分利用“互联网+”平台、“两微一端”媒介资源,畅通服务企业热线,为企业提供快捷、便利、高效的网上服务。双塔区全力优化审批服务工作流程,要求相关部门落实事项进驻与授权,印发了《双塔区政务服务事项进驻“一门”集中办理实施方案》,梳理形成《双塔区“秒批秒办”事项清单》,并制定《双塔区“政务服务我来讲,机关干部话营商”活动实施方案》,组织审批部门开展业务培训,提升业务办理水平。编制《办事不找关系指南》,完成编辑事项1608项,并全部录入朝阳市政务服务网“办事不找关系专区”。在双塔区政府网站建立“办事不找关系专区”,添加申报入口“超链接”和办事指南“二维码”,实现一事一码、扫码可查、在线申报。双塔区充分发挥“项目管家”服务企业作用,建立“项目管家、企业联系人、相关职能部门联系人”模式的“项目管家”服务制度,涉及服务事项由乡(镇)街、区直部门等相关部门或行业主管部门协调办理,以达到便企增效目的。同时,深入开展便民利企“网上办、掌上办、就近办”,通过强化“网上办”宣传引导、“掌上办”操作指导、“就近办”延伸建设等方式,推动企业开展“网上办、掌上办、就近办”。依托朝阳市一体化在线政务服务平台,实行“一网通办、全程网办”“开办信息一次填报、数据同步采集共享、业务协同办理”,实现企业开办“零”跑腿。记者:崔毅
    01/25
  • 奋楫争先立潮头 乘势扬帆开新局——抚顺凝心聚力打好打赢攻坚之年攻坚之战
    辽宁清原抽水蓄能电站首台机组投产发电;沈白高铁项目高山路改移工程建成通车,进入全面架梁铺轨阶段;抚顺石化公司发挥资源优势,增产油蜡特色产品改造工程年产20万吨高压石蜡加氢装置成功产出80号微晶蜡产品……三年行动首战之年,抚顺捷报频传。聚焦落实全面振兴新突破三年行动,抚顺坚持“工业立市、工业强市、产业兴市”发展思路不动摇,科学制定具体行动方案,项目化、清单化、工程化推进工作,持续做好结构调整“三篇大文章”,奋力开创全面振兴全方位振兴新局面,取得了来之不易的成绩。今年是全面振兴新突破三年行动的攻坚之年。信心赛过黄金,实干铸就辉煌。落实省委、省政府决策部署,抚顺全力打好打赢攻坚之年攻坚之战,紧紧围绕支撑和服务新时代“六地”建设,夯实“稳”的基础、激发“进”的动能、提高“立”的质效,奋力打好八大攻坚战,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迈上新台阶。抚顺新钢铁有限责任公司进行智能改造升级,图为公司智造中心集控大厅。(张洋摄)大抓项目夯实经济增长根基“那边是厂房,这边是仓库,整个生产控制中心集中在项目用地的中心区……”辽宁祥顺气体有限公司总经理郑伟带领记者参观项目建设进度。2023年3月16日,辽宁祥顺气体有限公司稀有气体精制项目进场施工,6月30日完成主体工程,8月1日进入试生产阶段。项目从洽谈到正式签约仅用时两个月,创造了抚顺高新区在谈项目落地时间最短的纪录。项目是产业发展的基石,抓项目就是抓机遇,谋项目就是谋未来。抚顺市全面树立“大抓项目”的鲜明导向,精准对接上级政策,精准抓好项目管理,精准配置资源要素,按照“一个项目、一名领导、一个部门、一抓到底”原则,实行项目建设市县(区)分级调度推进机制,倒排工期、挂图作战,推动项目总量规模、建设速度、质量效益同步提升。抚顺市印发实施《抚顺全面振兴新突破项目建设实施方案》《抚顺市加快推进项目和投资工作实施方案》,建立健全项目市县(区)分级调度推进机制,形成“市政府领导高位推动+市直部门牵头调度+县区主体推进”的“三位一体”项目建设工作体系,成立重点项目推进专班,坚持每周调度管理项目、每月推进新开工项目入统入库、每季度形成项目专报,以月保季、以季保年,以网格化管理服务加快推进项目建设。大干必有成果,奋斗就有回报。2023年,抚顺有20个项目列入省重大工程项目清单,排在全省第三位。沈白高铁及配套工程稳步推进,高山路改移建成通车。新钢铁转炉升级改造、抚特钢锻材产业化项目建成投用,清原抽蓄一期首台30万千瓦机组并网发电。进入2024年,抚顺市以攻坚之年的战斗姿态谋划重点项目,强化对重点项目建设的日常管理和推进,强化投资形势分析研判,强化项目要素保障部门联动协同机制,建立项目审批绿色通道,实施容缺审批、承诺即开工等服务措施,最大限度地压缩审批时限,为重点项目提供特事特办、急事快办、高效便捷的审批服务。同时,做好项目谋划储备工作,结合区域资源禀赋,不断创新项目谋划方式,增强项目谋划能力,滚动式谋划建设高质量项目群。依托省重大项目管理平台,建立储备项目库、建设项目库、重点项目库,梯次推进一批契合抚顺发展的优质项目,为加快抚顺全面振兴、全方位振兴提供强有力的支撑。新年伊始,行走在抚顺大地,扑面而来的是项目建设的滚滚浪潮,一个个重大项目接连开工,一处处建设工地塔吊林立,一批批在建项目如火如荼,一座座现代化厂房拔地而起,呈现出整体项目数量多、重大项目支撑强、产业项目拉动大、央地项目融合高的喜人态势。重大项目争分夺秒比干劲、快马加鞭拼速度、昼夜奋战论实效,不断刷新“进度条”,为全面振兴新突破三年行动攻坚之年抚顺市高质量发展提供了强大动力和不竭活力。聚“链”招商壮大产业发展优势2023年6月,江苏三木集团70万吨苯酚丙酮产业链项目在抚顺奠基。“这个项目,我们从最初接触到签约一共用了8年时间。用诚意打动企业,用好的营商环境赢得企业信任,持之以恒的努力换来企业最终选择将项目落户在高新区。”抚顺高新区商务局局长高巍说,下一步,高新区将继续服务好企业,为项目建设创造更好的环境。招商引资,对稳增长、调结构、惠民生发挥着关键的支撑作用。2023年以来,抚顺市委、市政府紧盯全面振兴新突破目标任务,围绕六大产业,开展高层推进、平台招商和产业链招商,实施重点产业链招商,建链、延链、补链、强链。全市新签约项目81个,签约额达520亿元,域外引资到位额增长24.6%。招商引资,是一个地区产业升级的重要抓手,更是一座城市发展的后劲所在。抚顺市坚持招大引强,项目落地实现新突破。抚顺加大与央企、民企的对接力度,与国家电网、中国石油、中核集团、中交集团等央企洽谈推进“抽水蓄能电站”“油蜡联产”等32个项目;与远景科技、浙江舟权等知名民企洽谈推进“点对点智慧社区”“BOPP胶带”等14个项目。清原抽水蓄能电站首台机组投产发电。(杜季亮摄)抚顺市精心组织参加省政府举办的辽洽会、“招商周”“民企辽宁行”等大型活动,穿插举办了“全国石蜡深加工产业发展合作交流会”等3场特色主题招商活动;自主策划举办了“辽宁省异地商会走进雷锋城经贸合作交流会”等10场主题招商活动,将雷锋学院短期培训与招商结合起来,开展嵌入式招商。深耕产业链条,聚力精准招商。抚顺市各县区深入梳理产业链及链条上的头部企业、主导产品企业、技术优势企业,研究绘制本产业链全景图和招商图谱,收集建立目标招引企业库、产业链项目库和政策库,瞄准摸排的“链主”企业、领军企业和“补短板”项目,主动出击,实施靶向精准招商。抚顺市围绕高端精细化工、冶金高端新材料、先进装备制造、新型清洁能源、新型煤化工及煤矸石综合利用、农产品深加工六大产业和矿产开发、节能环保、工业滤材、冰雪旅游、养老康养、盘活资产等重点领域,组建招商工作专班,制定工作方案,明确“链主”企业、“链长”部门、“链环”需求和“链靶”目标,开展高质量精准招商。实现招商引资战略性突破和创新,关键是建立一套完善的、运行良好的保障机制。抚顺市建立招商引资“一把手”负责制,明确市、县(区)党政领导干部招商引资目标任务,将各级各部门招商引资工作作为干部实绩考核的重要内容。同时,研究出台《抚顺市推进高质量精准招商实施意见》等制度性文件,加大对招商引资的政策支持力度。攻坚之年,抚顺市拿出攻坚气势抓招商,加密频次、加快节奏,跑出招商引资加速度;链式思维、心中有数,精准开展重点领域、重点地区招商引资;以招商实绩论英雄,形成你追我赶、争先比拼的浓厚氛围,共同开创振兴发展新局面。创优服务厚植亲商助企沃土深入推进“放管服”改革,赋予省级开发区行政职权16项;“一网通办”实现全覆盖,“一枚印章管审批”试点改革顺利推进;“12345”热线群众满意率达95.8%……2023年以来,抚顺市围绕打造“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一流营商环境,构建全方位、多层次的营商环境建设政策体系,形成了各方联动、同向发力的工作推进机制,营商环境建设取得明显成效。对于老工业城市抚顺来说,营造良好的营商环境是广泛集聚经济资源要素,推动经济发展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的必要条件。抚顺市深化细化优化营商环境“一张蓝图”,出台了《抚顺市营商环境质量提升行动方案(2023-2025年)》,谋划48项重点任务,明确了未来3年打造营商环境“升级版”的时间表、路线图。抚顺市分两批次评选“清风辽宁政务窗口”240个、“雷锋式护商干部”232名。编制完成《办事不找关系指南》1443本,收录事项16531项,指南准确率达96.8%。通过《办事不找关系指南》为群众办理合规事项18629件、容缺事项4012件。降低企业经营成本,提升经营主体活跃度。抚顺市依托省企业开办服务APP,实现经营主体设立、变更、注销等全流程业务手机端办理。深化“证照分离”改革,加大“照后减证”和简化审批力度,将一般企业开办审批时限压缩至半天以内。截至2023年12月底,全市实有各类经营主体17.4万户,同比增长6.26%;新增各类经营主体2.51万户。2024年,抚顺市将紧盯全面振兴新突破三年行动目标任务,全面优化营商环境,进一步巩固“放管服”改革成果,精准高效落实组合式税费支持政策,持续推进“万人进万企”,多措并举提振发展信心。加大简政放权力度,抚顺将基层发展迫切需要、方便企业群众办事的事项赋予基层。推动惠企强企政策“免申即享”,推动“直达快享”改革和“办事不找关系”改革。深化行政审批流程再造,巩固扩大“一件事一次办”改革成果。创新开展“信快批”,构建以信用为基础的极简审批服务模式。全面提升政务服务标准化、规范化、便利化水平。抚顺市按照无差别或分领域模式,推进“综合窗口”改革全覆盖。建立完善的经营主体“好差评”评价机制。全面推进“政务服务体验员”和“我陪群众走流程”工作。常态化开展“清风辽宁政务窗口”和“雷锋式护商干部”评选。提升服务企业的能力。抚顺市将“双进双促”行动和“万人进万企”活动深度结合,创新开展“千万工程”专项行动,服务对象由规模以上企业向中小微企业延伸。进一步降低企业开办成本、税费成本、融资成本、物流成本、用地成本、用水用电用气成本,激发企业发展活力。踔厉奋发启新程,笃行不怠向未来。攻坚之年,抚顺市将坚持问题导向、企业满意导向,积极履职尽责,全力推动优化营商环境工作迈上新台阶。记者:崔振波
    01/24
  • 辽宁省铁岭市:解读项目建设的“铁岭速度”
    作为一家在全球30多个国家设厂的跨国公司,德国莱尼集团在2023年创造了建成一座工厂的新纪录:莱尼线束系统(铁岭)有限公司安岭工厂项目,从决策到量产用时仅3个月。当年开工建设当年投产,2023年,华电辽宁能源有限公司也刷新了华电速度:辽宁华电铁岭离网储能制氢一体化项目,开工仅5个月就成功制取出我省第一罐绿氢。尼尔科达集团与昌图县政府签约建设尼尔科达(昌图)家居产业园项目时,原本计划来年春天开工,结果受益于当地政府的精细服务,尼尔科达再次创造奇迹:7月签约,8月就进场施工,足足抢出了两个月的工期,原计划2024年10月份竣工的项目,8月份就可投产。辽宁华电铁岭离网储能制氢一体化项目建设现场。(李林峰摄)在三年行动的首战之年,一家外资企业、一家中央企业、一家民营企业,先后在铁岭刷新了项目建设的新纪录,“铁岭速度”迅速叫响,且越叫越响。据铁岭市项目服务中心统计,2023年,铁岭市共有301个投资500万元以上项目竣工投产,其中当年开工当年投产的项目达167个。在我省磅礴起势的发展大潮中,“铁岭速度”正是全省上下你追我赶、争先进位的真实写照,其背后是铁岭市委不折不扣贯彻落实党中央决策部署及省委工作要求,抢抓机遇、顶压前进,举全市之力狠抓项目建设的生动实践。弱鸟先飞积极主动抓落实2023年12月31日,元旦假期的第二天,铁岭市召开全市乡镇(街道)、村振兴发展座谈会。与会人员有铁岭市委主要领导,分管农业的副市长,还有特色乡镇(街道)和特色产业村的党组织书记,农产品深加工企业和农民专业合作社的负责人。中央农村工作会议刚刚结束,铁岭市以“一竿子插到底”的方式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做好“三农”工作的重要指示、中央农村工作会议精神,同时通过座谈会摸清情况、找准问题,为高质量落实省委农村工作会议要求和谋划2024年全市“三农”重点工作做足准备。这是一种自加压力,积极主动抓落实的工作方法。在三年行动的首战之年,铁岭市能在项目建设中跑出“铁岭速度”,很大程度上就得益于这种积极主动抓落实的政治自觉和责任担当。面对党中央和省委的重大决策部署,铁岭市总是以“弱鸟先飞”的姿态率先起步,以“坐不住、慢不得、等不起”的状态,以“拼抢争实”的干劲和作风,真抓实干,一抓到底。特别是在面对央地合作这项决定全年项目建设成果的重大部署时,当地的领导干部充分发挥带头示范作用,主动学习、及时领会,敢于在国家战略全局和全省发展大局中找准定位、抢抓机遇,善于挖掘本地资源禀赋主动对接、精准施策。2022年12月26日,省委经济工作会议作出实施全面振兴新突破三年行动的重大部署后,铁岭市迅速行动,以首战即决战的姿态,启动实施铁岭全面振兴新突破三年行动。重大战略决策,往往蕴含着重大发展机遇。在贯彻落实省委经济工作会议精神的过程中,铁岭市委在对标中敏锐地意识到,引导支持央企融入我省经济发展的部署,空间广阔、充满机遇。随后,铁岭市就按照加强央企在辽产业配套、延伸拉长产业链条,搞好“点对点”合作的要求,主动干起来。铁岭市委围绕央地合作提升行动进行再动员再部署,要求全市党员干部都要把更多的时间和精力投入央地合作中,把自身的资源禀赋研究透,把产业链条研究透,把产业政策研究透,谋划具有资源优势、成本优势的对接项目。依托粮食集团、农垦集团谋划承接载体,围绕风、光资源及城市运营等领域策划合作契合点,然后由市委主要领导带队,带着载体资源到北京的央企国企总部拜访,一个项目一个项目地洽谈对接。借助辽宁省与央企深化合作座谈会、国资央企助力东北全面振兴座谈会等平台,畅通交流渠道、拓展合作领域。面对央地合作的重大发展机遇,有“先飞”意识和“先飞”行动的铁岭市,早谋划、快行动,积极主动抓落实,在三年行动的首战之年跑出了央地合作的“铁岭速度”。2023年,铁岭市共对接央地合作项目84个、总投资808.5亿元,为项目建设的首战告捷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抓铁有痕锲而不舍抓落实2023年3月21日开工,7月份设备进场,12月底正式投产。在三年行动首战之年,总投资2亿元的安琪酵母(铁岭)有限公司年产10万吨生物发酵饲料绿色制造项目,创下了9个月投产的建厂纪录。然而,在近日举行的一场关于“铁岭速度”的座谈会上,公司常务副总经理衡亮发言时,说起的却是一件“更快”的事。2023年5月,安琪集团启动了一个秸秆综合利用项目,需要在全国各地收集秸秆样品进行实验。安琪酵母(铁岭)有限公司收到邮件后,当天就与调兵山市政府部门进行了联系,第二天得到了明确回复,第三天相关部门就组织秸秆装车,第六天2000吨玉米秸秆就运抵湖北宜昌。“在集团11家子公司中,路途较远的铁岭公司响应速度最快。”衡亮说。对于企业来说,这次的“秸秆之交”,折射的是铁岭不断优化的营商环境。而对铁岭而言,宜昌之行更是一次自我展示的招商之旅。因为看重铁岭丰富的玉米资源,国投生物能源(铁岭)有限公司落地调兵山,而企业生产的副产品——玉米酒精糟是生产发酵饲料的上佳原料,于是安琪酵母(铁岭)有限公司就近建厂。得知安琪集团要在秸秆制糖上启动新项目,急需在“链条锻造”上取得更大突破的铁岭市,当然要冲在前面了。抓一项工作,要想取得显著成效,不仅要看得准、谋得深,还要有扎实推进的工作作风,要发扬钉钉子精神,锲而不舍地跟进。招商引资尤其如此。近年来,铁岭市牢固树立大抓项目的鲜明导向,围绕项目的“谋招落推”出实招、出硬招,下苦功夫、真功夫,不断细化工作思路举措,不断提升各级领导干部的项目化思维。强化学习领悟,落实新发展理念,全面提升各级领导干部把党中央和省委决定部署转化为具体项目的能力;做实专业培训,培养行家里手,全面提升各级领导干部把资源禀赋转化为特色产业的能力。在三年行动首战之年,铁岭市以项目建设、招商引资、争取政策、风险隐患“四个图谱”为作战图,一步一个脚印地抓部署、抓服务、抓保障、抓督查,一个项目一个项目地推进落实,全市项目建设呈现“串珠成链”的强劲势头。近日,记者从铁岭市招商服务中心了解到,因“秸秆之交”开启的安琪酵母秸秆制糖项目被调兵山市牢牢盯住,目前已经作为2024年的重点项目列入“招商图谱”。同样被牢牢盯住的,还有辽宁华电铁岭离网储能制氢一体化项目的接续项目。本月中旬,中国华电集团有限公司相关负责人已经到铁岭,对调兵山风电离网制氢耦合绿色氨醇一体化项目用地进行了现场踏勘,并与国投公司就生物质二氧化碳供应进行了对接。坚持“归零再出发”,开展“头脑风暴”,是铁岭市委在多年具体实践中形成的工作理念和方法。在项目建设过程中,铁岭市从找准在全省、东北、全国大局中的发展定位做起,结合本地实际寻找振兴发展的切入点、结合点和突破点,谋准谋深、谋细谋实后,拿出钉钉子精神,一锤子一锤子地往下钉,钉牢一颗再钉下一颗。量体裁衣聚焦问题抓落实2023年1月28日,大年初七。这一天是春节假期后的第一个工作日,辽宁华电和铁岭市政府的相关负责人一起到省发展改革委,就离网储能制氢一体化项目进行汇报。当天,这个项目就被确定为我省风电离网储能制氢示范工程项目,重点推进。随后,项目就在省市县各级部门的大力支持下“一路狂奔”,1月29日与铁岭县正式签约,1月30日就到天津订购设备。10个月后,辽宁华电铁岭离网储能制氢一体化项目实现当年开工建设当年投产,成功制取了我省第一罐绿氢。安琪酵母(铁岭)有限公司年产10万吨生物发酵饲料绿色制造项目进入试生产阶段。(李林峰摄)对于项目创造的“铁岭速度”,辽宁华电铁岭发电有限公司项目开发建设办公室主任林海在介绍情况时,特别感谢了铁岭县和新台子镇的“保姆式服务”。“镇里的项目联络人和我们一起办公,县里的工作专班高效运转,我们工程进行到哪个环节,涉及的水、电、气、道路、绿化、排水等公共服务问题,全都提前协调解决。”林海说。高质量项目从来都是稀缺资源,引进难度极大。但是在现实生活中,这些项目也因为体量大、涉及面广,在落地建设过程中会遇到一堆企业自身无力突破的难题。尤其是涉及土地、环保等需要熟悉民风民情、掌握专业知识的实际问题,地方政府的支持更是必不可少。而铁岭县和新台子镇就是立足实际,从一些力所能及的小事做起,确保这个省级示范工程项目高速推进。面对项目推进过程中的堵点难点问题,铁岭市从压实责任做起,逐个项目解剖分析,对症下药、量体裁衣,以专班推进、专人负责的工作机制,狠抓落实。更让人欣喜的是,各地各部门在服务企业时,不仅练就了各展所长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硬本领,还逐渐养成了以点带面、举一反三的工作习惯。“我要特别感谢下联系企业的选派干部,积极帮助我们申报各类资金项目。今年,成功申报了一个800多万元的资金项目,对我们企业的发展起了非常大的促进作用。”安琪酵母(铁岭)有限公司常务副总经理衡亮所说的这笔资金能够“从天而降”,主要得益于我省的“领导干部进园区进企业服务振兴新突破”专项行动。在专项行动中,铁岭市针对有些企业因为不了解、不知道,而错过一些补贴政策的实际情况,专门收集了一些有成功经验的典型案例,印发给全市各级选派干部,以便在服务所联系企业时“对号入座”。当选派干部看到辽宁道勤农牧科技有限公司申请“新增先进加工设备补贴”,获得141.19万元资金的案例时,自然想到了正在建设的安琪酵母生物发酵饲料绿色制造项目。研究一个问题,解决一类问题。在项目建设过程中,铁岭市持续提升各级领导干部科学谋划工作、解决实际问题、抓好工作落实的能力,在归纳总结共性问题、规律性问题的过程中,锤炼干事创业真本领、硬实力。自加压力躬身实干抓落实1月3日,国家能源局56个新型储能试点示范项目公示期满,这标志着昌图县200兆瓦/400兆瓦时钠离子电池储能示范项目正式启动。这是我省首个基于钠离子电池储能方式的百兆瓦时级储能系统,该项目是国家“十四五”重点项目——国家电投铁岭百万千瓦级风光火储多能互补示范项目的重要元素。项目投产后,可加快区域新型电力系统构建、提升区域新能源发电消纳能力,加速推动铁岭从“煤电之城”向“风光火储”多能互补的能源基地转型。以制出我省第一罐绿氢为首战之年收官,以启动我省首个百兆瓦时级钠离子电池储能电站为攻坚之年开局,这就是铁岭大抓项目的鲜明态度。也正是这两个在全省具有示范带动作用的高质量项目,让铁岭党员干部有了更强的信心、更足的底气。过去的一年,铁岭全市上下躬身实干,不折不扣落实省委工作部署,以超常规举措实施全面振兴新突破三年行动。在招商引资上,把面向央企、知名国企作为主攻方向,市级领导牵头组建央地合作工作专班,带头进京开展对接,在央地合作上取得了显著成效。特别是国家电投铁岭百万千瓦级风光火储多能互补示范项目、辽宁华电铁岭离网储能制氢一体化项目等标志性项目,更是跑出了“铁岭速度”。在推动工业稳步增长上,通过精准服务和设立企业设备投资奖补资金,助推96个项目完成技术改造。这些大项目、好项目的有序推进,不仅为三年行动首战告捷提供了有力支撑,为铁岭市高质量发展注入了强劲的动力,而且还为打好打赢攻坚之年攻坚之战奠定了坚实基础。过去的一年,铁岭市的党员干部在项目建设上吃了不少苦头,也尝到了很多甜头。在项目谋划上自加压力,这一年的实践,让党员干部养成了凡事多向先进地区看齐、向最高水平对标、向好成绩努力的习惯,全市呈现出干部队伍活力迸发、担当进取的良好局面。在项目招引落地过程中敢闯敢试、敢于担当,这一年的实践,让一线的党员干部掌握了很多解决实际问题的办法和优化服务的举措。把上游企业的生产废料变成下游企业的生产原料,把闲置厂房、闲置地块转化为项目建设的“加速器”,全市党员干部的视野和格局不断拓展、能力和素养在一场场实战中得到锤炼升华。1月18日,铁岭全面振兴新突破三年行动领导小组召开会议,听取三年行动指挥部办公室和各县(市)区2024年“四个图谱”工作部署推进情况汇报。会场上,各县(市)区立足资源禀赋和工作实际各展所长。有的深耕央地合作,谋划了12个项目,总投资近百亿元;有的谋定快动,已谈妥20个项目,提前实现了招商引资首季开门红;有的瞄准“绿电零碳”园区,围绕4个“链主”企业,深入推进产业链招商、以商招商。尝到了抓落实的甜头,尝到了做成事的喜悦,铁岭市满怀信心再出发。记者:李波
    01/24
  • 辽宁省朝阳市春节期间文化活动丰富多彩
    迎春灯会紧锣密鼓筹备、秧歌展演加紧排练、文化惠民演出及活动全面铺开……记者日前从朝阳市文化部门了解到,春节期间,朝阳市坚持以丰富群众精神文化生活、满足群众精神文化需求为导向,将推出以观灯会猜谜、赏民俗大秧歌为主的文化活动,同时组织各类文艺团体精心开展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让广大群众感受到浓浓的节日氛围和文化气息。朝阳慕容街彩灯部分安装完成。备受期待的迎春灯会活动将在北塔广场、慕容街、佑顺寺广场举行,计划2月2日(农历小年)当天正式点亮。灯会以朝阳“四大文化”元素为基础,融入传统文化和现代经济建设素材,让历史文化和现代文明交相辉映,充分展示“花鸟源头文明曙光”朝阳城市形象,以此丰富市民春节文化生活,吸引更多人走进朝阳、爱上朝阳,大力发展夜经济,活跃文旅市场,提振文旅消费,拉动经济增长。朝阳北塔广场部分彩灯安装完成。万众瞩目的2024年朝阳市秧歌展演活动,计划于2月24日(农历正月十五)举办。届时有7个县(市)区的35支队伍1800余人参加展演活动,高跷秧歌、地秧歌、非遗霸王鞭、背歌、抬歌等20多种表演形式亮相,让群众近距离感受传统文化,丰富群众文化生活,营造欢乐喜庆、和谐文明的节日氛围。形式多样的文化惠民演出及活动已在城乡各地火热进行中,至2月28日,全市共安排组织春节晚会、农民村晚、戏剧演出、送春联、送图书等文化惠民演出及活动35场。其中:朝阳县组织“关东风情娱乐有我”系列活动,通过秧歌汇演、农民村晚、戏曲进乡村、文化进乡村等各类文化活动,激活乡村旅游市场,提升乡村旅游活跃度,为发展乡村旅游起到良好的宣传效应和带动效应;喀左县组织“畅游喀左·悦享冬趣”系列活动,主推利州古城新春大集,有民俗表演、舞龙舞狮、民俗小吃、歌舞杂技、戏曲展演、节目演出等;建平县举办朱碌科黄河阵活动,推出黄河阵直播、特色旅游产品展销、主题美食节、秧歌汇演、撒灯等各类文旅活动。其他县(市)区也都精心策划了丰富多彩的文化惠民活动。凸显浓浓年味的博物馆研学活动已经开启,朝阳博物馆组织开展《小小讲解员》活动,将陆续有300名学生走进博物馆,用他们的讲解方式向观众介绍朝阳的历史与文物;推出《在朝博过大年》活动,重点突出龙年的节日气氛。北塔博物馆围绕春节传统节日,开展内容丰富的体验活动,让参与者在博物馆近距离体验传统文化,感受传统习俗,体会中国年味。记者:马隽
    01/23
  • 辽宁本溪:优化实体经济 为稳运行稳投资稳增长提供支撑
    2023年是辽宁省实施全面振兴新突破三年行动的首战之年,打好这场攻坚战意义重大。这一年,在本溪市委、市政府的决策部署下,本溪市深入开展“实体经济服务年”活动,从政策引领到优化结构,从减税降费到稳岗助企,一道道“红色指令”直达企业,一张张“绿色报单”驶出厂区,在给企业负担“做减法”的同时,为企业发展“做加法”,不断增强本溪市实体经济的生产活力与市场竞争力,助推本溪市实体经济向高质量发展稳步前进。优化结构提质增效2023年,预计全市累计完成工业固定资产投资115亿元,累计完成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3%。通过不断优化结构调整,壮大企业实力,利用科学杠杆对冲经济下行压力。2023年,本溪市有273个“老字号、原字号、新字号”项目实现复工复产。玉晶玻璃一窑两线光伏背板及汽车基板玻璃生产线、亚马顿光伏玻璃深加工等56个工业项目实现竣工投产,全年预计新增产值20亿元。本溪市还不断加快制造业数字化、智能化、绿色化进程,科技赋能企业转型升级。帮助本溪工具、福耀玻璃获评省级智能工厂;华润三药、天士力、玉晶玻璃和恒达物流4户企业获评省级智能车间;山水水泥、好护士药业等29户企业获评国家及省级绿色工厂。通过建立企业梯度培育机制,培育科技型创新型中小企业161户,新增专精特新中小企业6户、国家“小巨人”企业2户。政策惠企纾难解困2023年,各市直相关部门全力冲刺在服务实体经济一线,倾心倾力落实服务政策,亲力亲为减轻企业负担。新增减税降费及退税缓税缓费13.9亿元,减征企业失业保险费6956.8万元,发放稳岗、技能提升补贴4400余万元,稳定就业岗位12.5万个。招商引资部门在第四届辽宁国际投资贸易洽谈会上签约8个项目,总签约额达到21.7亿元。实施金融惠企,全年共开展10场银企对接活动,签订融资金额57.28亿元。人社部门积极开展落实稳岗助企活动,举行“直播带岗进企业”活动16场,发布岗位信息182个,全市共开展线上线下招聘会455场,解决企业用工缺口2.9万个。拓展市场订单,积极帮助企业开拓产品市场,助力钢材加工、水泥生产企业对接本桓宽高速等重点项目,增加螺纹钢订单15万吨、水泥订单60万吨。“双本”融合共赢发展以“实体经济服务年”活动为抓手,本溪市持续深化“双本”融合战略实现共赢发展。加大本钢问题协调解决力度。截至去年年底,解决本钢涉关问题13项。新一轮问题事项收集正在开展,并将第一时间与本钢就问题事项召开协商会议,逐项研究落实。促进量销双增,助力本钢拓展市场,会同本钢深入省内重点用钢企业开展走访,确保企业实现生产和销售双增长,促成辽宁金天马的钢材需求量由往年的10万吨提升到40万吨。提升本地配套水平。2023年,本钢采购地方废钢、铁精粉、备品备件分别增长54.9%、27.4%、60.5%。因企施策精准扶持为确保“实体经济服务年”扎实推进取得实效,市工信局作为活动推进主体单位,建立了“1+4”工作体系——落实1项推进制度、实施4个专项行动。结合领导干部、“服务秘书”进园区进企业活动,各级领导干部协调解决企业涉及审批备案、要素保障、用工融资等各类需求问题337项,问题解决率98.8%。为解决本溪满族自治县新农铁矿办理采矿证延续手续问题,“服务秘书”第一时间深入企业进行指导帮扶,多次赴省自然资源厅与工作人员沟通解决方案与办理进度,指导企业准备所需文件,去年9月,新农铁矿采矿证延续手续已办理完毕、恢复生产。南芬区“服务秘书”多次深入企业,指导辽宁高端金属材料有限公司完成技术改造审批2项,派专人进驻企业,指导其申报省级制造强省资金,并在短时间内得以落实。截至去年年底,公司节能减排技改项目及节能降碳技改项目工程已进入尾声。明山区“服务秘书”多次深入辽宁华日高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进行服务调研,围绕园区租用厂房修整、进场道路拓宽、专精特新政策扶持等方面的难题给予有效解决,进一步助力企业健康发展。为有效缓解企业资金紧张压力,助力小微企业稳定发展,工信系统联合国网供电公司发布了《关于生产经营困难的小微企业缓缴电费的通知》,落实优惠政策,让更多小微企业获得实惠。4个专项行动分别是“小升规”梯度培育专项行动,实施“四类”企业帮扶专项行动,实施向上争政策、争项目、争资金专项行动和实施助力企业拓市场、促升级、稳增长专项行动。工信、税务、统计部门密切协作,动态精准掌握主营收入2000万元以上工业企业,全市新增“小升规”企业32户。昱蕴铁选、成信电器等2户非正常停产企业恢复生产,银龙预应力、晟麦实业等36户企业实现产值增速回升,本溪锅炉、欣达铅锌矿等4户企业扭亏为盈。争取省到位智造强省资金支持2606万元。北峰药业、药联制药等6户企业纳入专项资金支持范围,预计争取资金1718万元。记者:卢山李龙江
    01/23
  • 辽宁:艺术家们把“文化年货”送到百姓家门口
    过了腊八就是年。1月18日,辽宁省文联走进阜新开展“我们的中国梦——文化进万家”暨“新春进基层文艺助振兴”文艺志愿服务活动。省内知名书法家、摄影家为群众现场写春联、拍全家福,还举办了一场精彩的文艺演出。此次志愿服务活动,营造了浓浓的喜庆祥和氛围,为群众送上了一份“文化年货”。书法家现场挥毫,为市民题写新年对联,纳福迎春。(摄影:孙海涛)1月18日下午,阜新市清河门区会务中心热闹非凡,承载着美好寓意的春联、福字等“文化年货”送到群众手中,社区百姓看演出、领春联、拍全家福,好不热闹。活动现场,歌曲《酒歌》《厚道阜新》《江山》、鼓舞《鼓舞清河》、吉他二重奏《卡农》、马头琴与呼麦演绎《骏马归来》、诗朗诵《最可爱的人》等节目纷纷亮相,高亢的歌声、动人的舞姿、悠扬的旋律博得现场观众经久不息的掌声。市民李友说:“今天高兴,像过节一样,又是唱又是跳,好看的节目一个接一个,还有大家最乐意看的马头琴与呼麦表演,让我们老百姓感受到了浓浓的年味。谢谢你们送来这么好的文化大餐,看节目、领对联,对我们来说这就是最大的实惠。”省曲艺家协会主席黄晓娟为家乡观众送上诗朗诵《最可爱的人》,情真意切。“巴拉根仓”蒙古语意为“丰富的语言”或“智慧的宝库”,是蒙古族人民经过长期口耳相传而虚构形成的智慧形象。舞台上,非遗传承人时长军讲述的非遗故事《巴拉根仓》,声情并茂,博得观众阵阵掌声。演出现场,73岁的阜新观众王桂凤见到黄晓娟,拉着她合影,兴奋地说:“这次你能回老家演出真好,没忘本。总是在电视里看到你演小品、演电视剧,这次可看到你真人了!”“满足人民群众对文化生活的新需求、新期待,提升人民群众对文化的获得感和幸福感,是一名文艺工作者的责任与担当。这次能回到我的家乡参加这样一次有意义的文艺志愿服务活动,把文艺送到基层,让父老乡亲欢乐,我特别开心。”黄晓娟说。喜庆的春联福字写起来,“龙岁迎来新世界,莺歌唱出好春光”“春日春风春浩荡,龙年龙岁龙腾飞”等春联,让人目不暇接。胡崇炜、李琳、李京臣、孙学辉等书法家伏案挥毫,书写春意,一副副带着墨香的春联,一张张寓意吉祥、充满喜庆的福字送到阜新市民的手中,呈现一派喜乐祥和的景象。一曲悠扬的马头琴《骏马归来》,令现场观众心旷神怡。(摄影:孙海涛)71岁的王大爷将写完的春联放在桌上晾干,一边看着红红的春联一边嘴里念着:“龙门一跳迎新岁,燕子双飞报好音。”田淼、王宁、郑帅等市民手捧福字心里乐开了花。省书法家协会主席胡崇炜说,送文化进万家是省文联品牌项目。多年来省文联一直坚持这一文化惠民活动,广大艺术家、书法家都积极参与其中。比如18年前就开始举办省文联、书法家“送万福进万家”志愿服务公益活动,组织全省广大书法家、书法工作者,深入厂矿、工地、农户、社区、边防哨所、贫困家庭,开展送福字、写春联、书家风活动。18年间从未间断,让浓浓的墨香伴着春风远播千家万户。在阜新,除了演出、写春联外,还拍全家福,史春、贾峻峰、陈松等摄影家忙着为当地居民和皮革产业开发区的工人们拍全家福。一幅幅美照,引得现场居民和工人啧啧称赞。本次活动由省文联主办,阜新市委宣传部和阜新市文联承办。与此同时,沈阳、大连、鞍山、抚顺等14个市的文联也在举办“新春进基层文艺助振兴”文艺志愿服务活动。进军营、社区、工厂、医院等为军人、居民、工人及医务人员进行文艺演出、送春联福字、拍全家福,表达广大文艺志愿者新春的祝福。据了解,春节前后,省文联将持续深化文艺志愿服务,组织文艺志愿者进企业、进社区开展“新春进基层文艺助振兴”等文艺志愿服务活动,各市县也将开展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线上线下活动,把鲜活丰盛的精神文化大餐送到群众家门口,真正将文化惠民、服务百姓落到实处,切实增强广大群众的获得感和幸福感,助力乡村文化振兴。记者:杨竞
    01/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