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鸭绿江之窗
当前位置:首页 > 开放丹东
开放丹东
  • 党旗引领下的日子格外“红”
    凤城市宝山镇岔路村党支部坚持用党建塑魂聚力,以“干”字当头,“劲”字当家,把一个曾经的集体经济“空壳村”打造成为收入百万元的示范村,走出一条党建引领的致富道路。岔路村党支部坚持求实发展,抓实党建工作,在党员群众心中树立起务实形象,也凝聚起干事创业力量。2016年利用党支部规范化建设的契机,争取资金建成960平方米功能齐全、整洁大气的新村级活动场所,新建4000余平方米的党建文化广场,新增户外公示栏、党建宣传栏等,党支部的形象得到有力提高。结合2020年省委组织部提出的党建制度落实年要求,岔路村党支部严格落实各项工作制度,在提升组织生活质量上动脑筋,在提升效果上下功夫,创作情景互动党课,组织党建诗歌擂台赛,开展座谈会、交流会,丰富的组织生活形式让党员群众耳目一新,强化了党支部的组织力。结合党员星级管理推行无职党员设岗定责,将党员分设在科技示范岗、参政议政岗、带头致富岗等14个岗位,开展党群帮带活动,党员作用得到发挥,同时激发了“创先争优”热情。党支部建设不断提标提质,战斗堡垒作用更加突出,赢得了群众的认可。有坚强的党组织做后盾,有群众的信任支持,村干部们有了干事创业的底气和魄力。为摘掉“空壳村”帽子,党支部广开言路,征集好办法,尝试新点子,将新建村部中的一部分作为门市出租,为村集体增加资产200多万元,每年村集体增加收益3万余元,实现了脱壳摘帽。2017年,党支部利用财政扶持资金,通过项目每年获得稳定收入10万元,有效地提升了村集体“造血”能力。采取“党支部+基地+农户”的发展模式,用200万元扶持资金建设高标准草莓、蓝莓温室大棚15个,出租给农户,每年为村集体带来收入33.9万元。加强服务主动引资,吸引扶贫项目和10个村的“飞地”项目落地岔路村,大棚总数达到80个,形成农事产业基地,发挥良好的集群效应和示范作用,带动附近农民就业200余人。2020年,岔路村集体收入达到100万元,村集体资产近1500万元。岔路村党支部始终坚持把群众作为工作的出发点、落脚点,着力改善民生,切实提升群众的幸福指数。2020年从集体经济收入中拿出20万元,把集体经济发展红利回馈群众;每年七一和重大节日期间,走访老党员、低保户和90岁以上老人;为10余名贫困儿童捐资助学,为20多位生活困难的残疾人争取生活生产器具20多件,让他们感受到党的温暖和关怀。近几年,在党支部的推动下,岔路村争取资金1000余万元,新建100米大桥两座,新建饮水井6口,硬化道路1.5万米,治理河道1万米,村道两侧栽植绿化树3000余株,安装路灯141盏,有效改善了村容村貌。充分发挥党员致富能手的模范带头作用,带领群众新发展树莓500余亩、五味子1000亩,新建暖棚15座,并组建了两个专业合作社,新建冷库两座,农产品附加值大幅提升,进一步拓宽了农民增收途径。岔路村先后被授予全国文明村、辽宁省先进基层党组织、辽宁省文明村、丹东市“五个好”先进基层党组织等荣誉称号。本报记者景媛媛
    07/16
  • 窗口“零受理”的背后
    “感谢窗口办理业务人员的悉心指导,能让我在这么短的时间就办完法人变更业务。”近日,一企业的办事员对合作区公共行政服务中心大厅窗口服务质量和办事效率赞不绝口。“自5月份设立‘办不成事’反映窗口以来,我们还没有受理1件‘办不成事’反映业务。”合作区公共行政服务中心相关负责人介绍,2021年以来,该中心17个窗口单位共办理各类业务50922件,但“办不成事”反映窗口实现了“零受理”。尽管如此,服务中心大厅每天依然安排3名工作人员在“办不成事”反映窗口值守,以期解决群众及企业反映的疑难问题。“零受理”的背后,是合作区公共行政服务中心主动、高效、文明服务意识的增强,是“一网通办”“重点领域受理综合窗口”“无差别受理综合窗口”建设的成果。走进合作区公共行政服务中心,明亮整洁的大厅内安装有触摸屏自助查询机、自助打印机等电子智能设备,设置了导办指示牌,饮水机、ATM机、休息椅、报刊架等各种便民服务设施。该中心工作人员介绍,近年来,合作区公共行政服务中心持续规范建设,从制度、人员管理等方面打造温暖政务大厅,营造温馨办事的软环境。中心深入梳理政务服务事项,督促相关职能部门进驻。将所有进驻事项印制成300多份《办事指南》,并录入大厅查询机、政务服务网,将每个事项的办事内容、依据条件、程序、时限予以公开,保证每个办事群众都能快速了解办事程序。大厅还专门设立了“投资项目全程代办”服务窗口,为企业提供“一站式、保姆式”的免费代办帮办服务。为了精进服务水准,中心实行每周轮岗和业务交流制度,设置1个咨询窗口和4个综合窗口,实行无差别处理,健全了首问负责、一次性告知、服务承诺等18项工作制度。各窗口践行“工作有态度、服务有温度”的理念,要求工作人员对服务对象热情接待、及时答复,力求办得公、办得快、办得好。实行“只进一门、一窗受理、一网通办”的一站式服务模式。安装效能监察系统,对所有事项办理过程、办结时限进行效能监督和满意度评价。设立学雷锋志愿服务站、服务监督台、意见箱和热线电话,主动接受群众监督,及时收集群众的意见建议,逐条分解,跟踪督办,限时办结。如今,合作区公共行政服务中心的服务水平不断上台阶、升档次。年初以来,该中心接待办事群众2万多人次,受理业务5万多件,群众满意率达到100%。本报记者刁庆峰
    07/16
  • 丰富手段畅通渠道 促进就业保障民生
    就业是最大的民生工程、民心工程、根基工程。今年年初,我市将“建成智能化就业和人才服务平台,实现企业用工和劳动者求职双向精准推送,全年举办各类线上线下招聘活动100场”列为十大民生实事之一。为此,我市推出一系列行之有效的硬核举措,召开各类专项招聘活动,帮助各类求职群众就业,开展业务“打包办”“一次办”等服务,让百姓少跑腿,就业环境得以持续优化,就业形势持续向好。全市人社系统连续组织开展“大中城市联合招聘高校毕业生专场活动”“春风行动”“民营企业周”“百日千万专项行动”等专项活动,为用人单位和求职者搭建畅通的交流平台。其中,市人社局与市总工会、市退役军人局、市妇联、市工商联等单位合作,分别开展了“迎新春送温暖、稳岗留工、春风送岗位、就业暖民心暨春风行动女性专场”“丹东市退役军人(春季)专场招聘会”“2021年丹东市下岗职工再就业专场招聘会”和“丹东市2021年民营企业招聘月暨招聘会进夜市”线上、线下招聘会。根据不同群体和企业需求有针对性的招聘会收效显著,共有200家(次)企业参与,提供岗位1000余个,需求人数近5000人(次)。尤其是今年5月在新区举办的“丹东市2021年民营企业招聘月暨招聘会进夜市”活动,为探索招聘活动进乡镇、农村集市、夜市、早市、社区提供了经验。截至6月份,全地区共举办各类线上专场招聘活动105场,服务用人单位2699家(次),累计提供生产制造类、专业技术类、管理类、服务类等就业岗位10400个,岗位需求人数42840人(次)。截至6月25日,全地区城镇新增就业11886人,同比增长20.17%。在人才引进方面,市人社局积极推进落实“兴辽英才”计划,推进我市与辽宁沿海经济带六城市、扬州市人才交流合作,发放第二届领军人才补贴7.2万元、国务院特殊津贴15.48万元。在培训方面,多次开展农民工线上培训、企业职工技能提升培训、新型学徒制、以工代训等各类培训。到6月底,累计培训2.05万人次以上,发放补贴252.14万元,提前完成全年指标任务,全省排名前三位。此外,我市今年已经累计为164家企业发放稳岗补贴资金64万元,落实失业保险阶段性降费率政策,为9354户企业减少运营成本1700万元,为394家企业解决用工难题500余件。今年以来,市人社局还在推进政务服务平台“标准化”“智慧化”方面发力,丹东人社APP、公众号、企业网上申报等服务功能的上线,极大地方便了群众和用人单位。人社服务智慧大厅开设了政策咨询服务区、企业自助服务区、个人业务自助区、金融功能区4个功能服务区和1个24小时自助体验区,完善了办事环境,缩短了办事流程,畅通了就业渠道,企业单位和群众的获得感、满意度不断提升。本报记者姜慕馨
    07/15
  • 辽宁(丹东)在上海举行科技招商推介会
      7月14日,辽宁省科技厅、辽宁省商务厅和丹东市人民政府在上海举办辽宁(丹东)科技招商推介会。  辽宁省人民政府副省长陈绿平、辽宁省人民政府副秘书长李鹏出席会议。辽宁省人民政府副秘书长佟昭,丹东市人民政府市长郝建军致辞。辽宁省科技厅厅长王力威,辽宁省商务厅厅长宋彦麟等省直部门领导,丹东市人民政府有关领导,相关领域专家学者以及长三角地区高校院所、企业、科技创新平台代表等近200人参加会议。  本次科技招商推介会是辽宁与长三角全方位合作的首次科技招商活动,旨在大力引进高新技术企业、高科技项目、高层次人才来丹东创新创业,为丹东高质量发展增势赋能。大会向长三角地区专家学者和企业家发出热忱邀请,诚邀他们到丹东考察指导、投资兴业,共享商机、共谋发展。  辽宁省人民政府副秘书长佟昭在致辞中指出,辽宁省委、省政府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坚定不移地走创新路,着力推进“数字辽宁、智造强省”建设,做好结构调整“三篇大文章”。组建由省内重点科技型企业为“盟主”的实质性产学研联盟,实施“揭榜挂帅”科技攻关,加快“带土移植”引进人才团队,激发企业创新活力。丹东具有海陆空三港并联互通,要素资源丰富,配套设施完备等优势,并针对高新技术产业发展、招才引智等工作,出台了多项优惠政策,具备较强的产业发展支撑能力和托举体系。目前,省、市、园区正在共同加大投入,重点建设丹东产业技术创新与育成中心,搭建创业孵化、中试推广、成果转化、科技金融等科技创新示范平台,为企业提供最完备的要素保障和最优的服务质量、最好的发展空间、最佳的共赢平台。  会上,围绕丹东仪器仪表、汽车及零部件、智能制造等主导产业,与会领导、丹东本土企业家与长三角企业家、高校院所专家进行了深入的对接交流。现场签约了“波司登智能制造”“汽车新技术研发和应用”“智能化生产线设计及改造”等9个项目,10个项目达成了初步合作意向,将持续赋能丹东传统产业升级、优势产业壮大、新兴产业成长。
    07/15
  • 辽宁新增6家“国字号”基地,1家在丹东!
    作为推进对外贸易高质量发展的重要载体和抓手,辽宁的国家外贸转型升级基地建设再次取得新进展。近日,商务部在官网公布通知,新认定105家国家外贸转型升级基地,251家2018年认定的基地通过考核。我省2018年认定的14家国家级基地全部通过考核,新获认定基地6家。据省商务厅介绍,新认定的6家基地分别为:·沈阳市浑南区国家外贸转型升级基地(装备制造)·大连市瓦房店市国家外贸转型升级基地(轴承)·大连市长兴岛(西中岛)石化产业基地国家外贸转型升级基地(石化)·大连市金普新区国家外贸转型升级基地(建材)·营口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国家外贸转型升级基地(新型材料)·凤城经济开发区国家外贸转型升级基地(汽车零部件)至此,我省已有24家国家外贸转型升级基地,数量居全国第6位。24个国家级基地包括机电产品基地4个、农产品基地5个、纺织服装基地5个、医药基地1个、新型材料基地5个、专业化工基地2个、五金建材基地2个。国家外贸转型升级基地是国家重点扶持和发展的集生产、出口功能于一体的产业集聚体,培育国家外贸转型升级基地是推动外贸转动力调结构、培育竞争新优势的重要举措。省商务厅相关负责人表示,一直以来,我省始终高度重视基地建设工作,积极培育产业优势明显,产品地方特色鲜明,外贸转型升级带动效应突出的产业集群,在推动我省外贸创新发展、优化和稳定产业链供应链等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统计显示,“十三五”时期,此前获评的全省国家级和省级外贸转型升级基地有36家,进出口总额达9416亿元。
    07/14
  • “银担”联手促“三农”
    7月6日,东港农商银行、辽宁农担公司、小甸子镇政府乡村振兴发展战略合作签字仪式在小甸子镇举行。合作中,东港农商银行将在三年内每年向小甸子镇提供2亿元的新增贷款额度,并由辽宁农担公司作为担保,支持小甸子镇发展“三农”产业,促进小甸子镇乡村振兴。此次东港农商银行、辽宁农担公司支持小甸子镇乡村振兴发展战略合作,将根据小甸子镇的实际情况,主要支持小甸子镇草莓、蓝莓、大樱桃、蔬菜等设施农业及“三资”平台建设等。提供贷款额度翻番、利率优惠等支持,将根据贷款对象、抵押担保方式等给予5%至20%的利率优惠,并努力向中央银行争取低息再贷款,为小甸子镇提供5.55%利率贷款。大力支持乡村振兴产业联盟党建联合体的发展,对产业联盟党建联合体推荐的基础设施、项目建设融资需求,应贷、尽贷、快贷。与此同时,在乡镇政府设立金融助理,在各村委会设立金融服务点,聘归巢大学生为村金融服务联络员,及时为村民提供便利的金融服务。据了解,此次与小甸子镇的合作,是东港市实行“银担”联手促进“三农”产业发展的第9个乡镇。搭建平台,促进“银担政企”精准融合是近年来东港市委、市政府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一项创新举措。2016年,东港市在全省县域中率先成立中小企业融资服务中心,打造“政府搭台、金融唱戏”的新型工作联动平台。中心聚焦中小微企业和“三农”需求,深入基层,收录15000多户有影响力的工商企业信息,8500多个种、养、加大户经验和需求信息,以及粮食、果蔬、水产、草莓、禽畜类养殖等东港市特色农业、设施农业产业基本情况、产业趋势、发展方向,为东港市委、市政府谋划工作、科学决策提供了高质量参考建议。同时,围绕企业发展、“三农”产业等方面进行建台立档,解决银企信息不对称等问题,在东港全市范围内开展“乡村振兴在行动,普惠金融进万家”活动。2018年,东港引入辽宁省农业信贷融资担保公司入驻中小企业融资服务中心,并协调东港农商银行等各方资源,形成金融联合体,打通特色产业“资金链”服务的最后一公里。5年来,中小企业融资服务中心累计协调促成融资贷款16亿余元,渔船升级改造“四位一体”和养鸡产业升级改造“五位一体”模式广受认可和欢迎,推动东港农村经济快速发展。东港农商银行充分发挥“三农”发展和乡村振兴主体银行作用,涉农贷款余额96.41亿元,增幅5.07%。省农担公司入驻三年多来,累计担保项目3698个,担保贷款14.55亿元;在保项目2619个,在保金额7.4亿元。为建立和完善金融服务、助推乡村振兴长效机制,中心在东港市19个乡镇街道设置联络员,形成融资工作服务网络化,并对东港市涉农产业、新型商业业态、工业加工、建筑等重点产业19个专题进行深入调研。针对农业产业大户因抵押物不足、抵押资产不确定带来的贷款难题,中心会同东港市政府、农业农村局、承包土地流转中心等有关部门多次研究论证,开启农业设施产权证发放工作。5年来,东港市中小企业融资服务中心成为一条坚实的“纽带”,将中小企业、农户与农担公司和金融企业有效串联,切实解决经济实体的融资难、融资贵、融资慢、融资少等问题,成为东港实现乡村振兴发展路上的“助推剂”。本报记者张瑞
    07/12
  • 宽甸:练内功,借外力,下好“招商引资”这盘棋!
      塔吊林立,长臂挥转,头戴安全帽的工人们正在抓紧时间施工……近日,记者来到北京优顿生物有限公司食品深加工项目建设现场,看到的是一派繁忙景象。据悉,该项目占地43.35亩,投资0.6亿元,于去年4月正式动工。目前,该项目进展顺利,预计年底可完工,建成后预计年产值1.6亿元,年纳税800万元。  近年来,宽甸县委、县政府坚持把招商引资作为推动高质量发展的第一要务,结合本地实际,着力实施精准招商、产业招商,强化以商招商,不断优化招商环境、加大招商力度,掀起了一波又一波招商引资热潮,收获了累累硕果。北京中高集团相遇北欧啤酒小镇、辽宁万仕诚中草药加工、朝鲜族度假村、奥翔石墨深加工等150余个项目落户宽甸。宽甸正日益成为投资洼地、价值高地、重量级企业落子布局的战略首选地。    ▲北京优顿生物有限公司食品深加工项目建设现场  为进一步加大招商引资工作力度,宽甸不断创新招商引资工作机制,对招商引资工作进行早谋划、早部署,通过机制创新、方式创新、政策创新和服务创新,为招商引资提质增效。采取“走出去,请进来”的方式,大力宣传宽甸的投资环境,利用微信、电话、媒体等,与辽宁山东商会、宁夏辽宁商会、深圳辽宁商会、大连丹东商会等40多家商会取得联系并建立合作关系,还与省国际工程咨询公司合作,制定产业发展规划,筛选项目线索75个,实现项目策划包装专业化。    ▲北京中高集团相遇北欧啤酒小镇效果图  与此同时,宽甸招商部门还有计划地开展项目包装工作,制定可行性高、操作性强的项目,对储备项目进行动态管理,及时梳理调整,淘汰落后、不符合国家产业政策的项目。目前项目库储备项目140余个,总投资近700亿元。此外,建立闲置资产数据库,对辖区内的22个乡镇及园区闲置资产和停产企业进行调研筛查,建立台账,形成数据库,并根据闲置资产特点和状况进行分类包装;创新实施“分局+乡镇+园区”联合招商模式,先后成功举办大连丹东商会专业招商会、沈阳浙江商会专业招商会、宁夏商会“云招商”等活动,对接项目40多个,收集项目线索近百条。截至2020年底,宽甸在谈项目90余个,其中重点推进项目50个,总投资230亿元。  下一步,宽甸将持续提升招商引资水平,盯紧目标,实现招商新突破。同时,全力以赴保障重点项目稳步推进,送项目所需、解项目所困,不断强化服务保障力度,积极为企业发展和项目落地创造良好条件。
    07/09
  • 丹东市上半年引进国内资金项目277个
    丹东新闻网讯记者邢漫7月8日,从市招商局了解到,今年上半年,全市引进国内资金项目277个,同比增长10.02%。今年以来,市领导带头招商引资,市县两级协同联动,先后赴北京、深圳、杭州、扬州等地开展招商活动,与嘉寓集团、国测集团、华为集团、翠林集团、光大集团、中国燃气控股有限公司、广东产融控股股份有限公司等优强企业进行联系,加快推进了嘉寓集团氢能源、国测集团产业园、光大养老、气化乡村等项目的进程。充分利用“侨商丹东行”经贸交流座谈会、辽宁省城市更新暨第九届中国(沈阳)国际现代建筑产业博览会等活动,积极对接企业、推介丹东。各县(市)区、经济区围绕“老原新”三篇文章及“三落实”专项行动开展了大量招商引资工作。积极聚焦重点产业链条,项目谋划数量和质量呈现双提升,针对县区特色、资源优势和承载条件,对接企业、项目200余个,涵盖农业、能源、运输、制造业、互联网、基础设施建设等多个门类。不断拓展招商新路径,成立专班,持续跟踪推进重大项目,围绕互市贸易、临港经济,在装备制造、仪器仪表、纺织服装、农业产业化四大主导产业寻求突破。开展招商引资实效专题调研,通过召开座谈会、查阅资料、实地查看项目等方式,掌握项目年工作推进情况,理清工作思路,收集、协调解决项目推进中的困难和问题。
    07/09
  • 创新科技制度 优化营商环境
    7月8日,记者从市科技局了解到,目前,我市已组建辽宁恒星化工功能纺织材料产学研联盟等7个联盟;新注册科技型中小企业42户,总数达304户,指导的143户企业成功入库成为科技型中小企业,入库率全省第一;今年有30余户企业首批申报高新技术企业;已推荐2户企业申报备案瞪羚企业,4户企业申报雏鹰企业;有65个企业申报市科技指导性计划,总投入科研资金5500余万元;登记技术合同64份,技术合同交易额达到1.35亿元;已有7项重大科技项目“揭榜挂帅”省重点项目,企业总投入8800余万元;有12个项目获得省400万元资金支持,带动企业直接投入1300万元。成绩,得益于市科技局不断创新工作方法和工作制度,优化科技营商环境,推进创新型城市建设。为进一步优化创新资源配置,充分发挥政府资金引导作用,市科技局出台了《丹东市科技创新引导资金使用办法(试行)》,支持科技型企业牵头与高校、科研机构及相关企业组建实质性产学研联盟、高新技术企业、瞪羚雏鹰企业等创新主体,引导各类创新要素向企业集聚,壮大创新主体群体;推进创新主体积极申报省、市科技项目,实施“带土移植”人才团队引进等活动,促进企业、高校、科研院所等创新主体加大科研资金投入,提升创新能力,打好关键技术攻坚战,提高集成创新能力和成果转化应用效率,增强“卡脖子”关键技术攻关能力。记者鞠鑫磊
    07/09
  • 招商引资显成效 经济发展增活力
    塔吊林立,长臂挥转,头戴安全帽的工人们正在抓紧时间施工……近日,记者来到北京优顿生物有限公司食品深加工项目建设现场,看到的是一派繁忙景象。据悉,该项目占地43.35亩,投资0.6亿元,于去年4月正式动工。目前,该项目进展顺利,预计年底可完工,建成后预计年产值1.6亿元,年纳税800万元。近年来,宽甸县委、县政府坚持把招商引资作为推动高质量发展的第一要务,结合本地实际,着力实施精准招商、产业招商,强化以商招商,不断优化招商环境、加大招商力度,掀起了一波又一波招商引资热潮,收获了累累硕果。北京中高集团相遇北欧啤酒小镇、辽宁万仕诚中草药加工、朝鲜族度假村、奥翔石墨深加工等150余个项目落户宽甸。宽甸正日益成为投资洼地、价值高地、重量级企业落子布局的战略首选地。为进一步加大招商引资工作力度,宽甸不断创新招商引资工作机制,对招商引资工作进行早谋划、早部署,通过机制创新、方式创新、政策创新和服务创新,为招商引资提质增效。采取“走出去,请进来”的方式,大力宣传宽甸的投资环境,利用微信、电话、媒体等,与辽宁山东商会、宁夏辽宁商会、深圳辽宁商会、大连丹东商会等40多家商会取得联系并建立合作关系,还与省国际工程咨询公司合作,制定产业发展规划,筛选项目线索75个,实现项目策划包装专业化。与此同时,宽甸招商部门还有计划地开展项目包装工作,制定可行性高、操作性强的项目,对储备项目进行动态管理,及时梳理调整,淘汰落后、不符合国家产业政策的项目。目前项目库储备项目140余个,总投资近700亿元。此外,建立闲置资产数据库,对辖区内的22个乡镇及园区闲置资产和停产企业进行调研筛查,建立台账,形成数据库,并根据闲置资产特点和状况进行分类包装;创新实施“分局+乡镇+园区”联合招商模式,先后成功举办大连丹东商会专业招商会、沈阳浙江商会专业招商会、宁夏商会“云招商”等活动,对接项目40多个,收集项目线索近百条。截至2020年底,宽甸在谈项目90余个,其中重点推进项目50个,总投资230亿元。下一步,宽甸将持续提升招商引资水平,盯紧目标,实现招商新突破。同时,全力以赴保障重点项目稳步推进,送项目所需、解项目所困,不断强化服务保障力度,积极为企业发展和项目落地创造良好条件。记者王一淞
    07/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