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放丹东
- 丹东华通测控有限公司技术服务部:超级工程背后的金牌“管家”每个时代都有具有划时代意义的名片工程,“水立方”、世界最高海拔的民用机场……它们是时代的符号,也是国家基建实力的有力彰显,它们实现着社会美好生活愿景,更肩负着国家历史使命。在这些超级工程的背后,隐藏着一个默默服务的金牌“管家”。他用辽宁高新技术企业的科技、品质和匠心,默默支撑着一座座世纪工程的辉煌,用自主研发的高科技、高质量的管道产品,为诸多庞大的世纪工程保驾护航。他就是丹东华通测控有限公司技术服务部。丹东华通测控有限公司主要从事工业物联网传感器、数据采集装置和工业自动化监控软件的研发和生产。公司所属技术服务部作为公司最大的对外服务窗口部门,对工程实施、软件工程验收、客户软件操作的培训、客户工程技术资料的提交都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不仅如此,技术服务部还和公司的三大研发中心、各驻外办事处有着紧密的工作衔接,可以说是各个部门工作衔接、工程项目衔接的重要的纽带。多年来,技术服务部人员恪尽职守,兢兢业业,完成了国内外各项系统工程及产品调试工作。2008年北京奥运会期间,技术服务部全体人员奔赴奥运会柔道、跆拳道比赛场馆工程进行保电服务24小时坚守。此外,北京航空材料研究院、中国国家游泳中心“水立方”项目、上海白玉兰广场、上海新国际博览中心、上音歌剧院、苏州中心、长春龙嘉机场、福建福清核电厂1、2号机实物保护电源监控系统项目、乌鲁木齐保税区、中国建设银行股份有限公司武汉数据中心机房项目、青岛流亭机场等项目均有他们的身影。目前世界最高海拔的民用机场、中国首条高铁等工程现场上,都留下了技术服务部工程师的足迹。对于高新技术企业来说,只有配备强有力的创新技术团队,才能提高企业的综合竞争能力。技术服务部特别注重学习培训,不断提高政策水平和业务技能。工作中的绩效考核评比、客户的反馈函、日常培训授课、实用技术技能比赛、小组互帮互助、师傅带徒弟等,都是技术服务人员提高自身才能的秘密武器。此外,他们在提高自身专业能力的同时,还不忘与其他部门交流行业前沿信息,并将自身积累的经验进行分享,合力推动企业成长。11/19
- 丹东市总工会:“两手抓”服务新业态劳动者“最近有很多快递员打来电话,询问还能不能报名参加本年度的全市快递业职业技能大赛,目前我们仍接受报名。”11月9日,丹东市总工会劳动和经济工作部部长王宏涛在采访中对记者说。王宏涛表示,自从两年前丹东市快递行业工会联合会成立之后,市总工会为其提供了法律维护、温暖慰问、技能提升等多项服务,其中以全市快递业职业技能大赛最为引人关注。因疫情原因,全市快递业职业技能大赛的“脚步”放缓,但却挡不住全市快递员的报名热情。王宏涛表示,市总工会将全力办好本年度全市快递业职业技能大赛,提升快递从业人员的技能素质。新就业形态劳动者在工会劳动者服务站感受暖心服务。(来源:丹东市总工会)对于丹东市总工会而言,为新就业形态劳动者提供工会服务,一方面要不断加强工会对新就业形态领域有效覆盖,一方面要狠抓对新就业形态劳动者的服务落实,“两手抓,两手都要硬。”王宏涛说。组织建会,将广大新就业形态劳动者吸纳入会,是切实维护新就业形态劳动者权益的根本所在。丹东市总工会组织和基层工作部部长朱劲元介绍,2019年,丹东市快递行业工会联合会成立,覆盖了全市44家独立法人以及12家直营分支快递企业,3200多名快递小哥找到了“娘家”;2021年6月,丹东饿了么网约送餐工会成立;2021年8月,丹东市物业行业工会成立,覆盖了全市210多家物业企业,物业从业人员达3万余人……在丹东市总工会的大力推动下,新就业形态劳动者相继入会。丹东市物业行业工会主席刘志强告诉记者,新就业形态劳动者不仅仅是从形式上加入了工会,更为重要的是,今后可以切身感受到来自“娘家人”提供的素质提升、技能竞赛、困难帮扶、就业促进等温暖服务。其中,工会劳动者服务站就是一个代表。从2019年5月起,市总工会为解决新就业形态劳动者共同面临的喝水难、歇脚难、如厕难等问题,开展了工会劳动者服务站建设工作。如今全市已建成115家工会劳动者服务站,服务站配备了空调、桌椅、卫生间等便捷服务设施,不仅是劳动者遮风避雨、喝水歇脚的场所,还是职工与工会互动的空间和延伸工会服务手臂的载体,让每一名新就业形态劳动者都能感受到家的温暖。11/18
- 辽宁宽甸县步达远镇:红提产业铺就致富路自党史学习教育开展以来,宽甸满族自治县步达远镇步达远村第一书记包德军经常跟村干部讲,“我们不能只在办公室里读几本书,党史学习教育的目的是多为百姓办实事,农村的大量工作在百姓中、在田间地头上。我们要通过党史学习教育,不忘初心、牢记使命,想百姓之所想,急百姓之所急。”在步达远村红提产业园建设的工地上,一身迷彩服就是包德军的标配。在他的积极推进下,步达远村于2019年引进美国红提项目。2020年秋天,红提试种成功,平均亩产达到6000斤,亩产值达到4万多元。今年,新生村、新兴村、大牛沟村、复光村的村级集体经济产业,以“飞地经济”落户步达远村,新建红提温室大棚8栋;县移民部门投资270多万元,扶助步达远村村级集体经济产业发展,建设红提温室大棚8栋。预计今年的红提产量将达4万斤,产值将达30万元。随着栋栋红提温室大棚的陆续建成达产,预计2022年,产量将达30万斤,产值将达210万元。部分村民通过土地流转和提供劳务增加收入近30万元,就业发展取得了可喜的成果。11/18
- 辽宁丹东宽甸税务局:5G智慧办税 服务纳税人群深入开展“我为纳税人、缴费人办实事暨便民办税春风行动”与“人人都是营商环境个个都是开放形象”税务实践活动;以第30个税收宣传月为契机,正式启动5G智慧办税大厅,并邀请纳税人代表参加启动仪式,体验智慧办税……近期,为深入推进党史学习教育,宽甸税务部门把开展“党史学习教育+”专题讨论与县第十六届党代会精神相结合,围绕“八大提升工程”,不断提升5G智慧办税服务。据了解,宽甸税务局大厅整体采用U型分层设计理念,按照“简易事项自助办理区—电子税务局事项自助办理区—复杂事项移步人工大厅办理”程序设计。其中,简易事项自助办理区主要以发票发售、专用发票代开、实名采集以及打印完税缴费凭证与个税纳税记录等业务为主,进一步优化了办税人的办税体验,而电子税务局事项自助办理区则设置了外网电脑以及针式自助打印机,让纳税人可以更快捷、更方便地办理业务,实现一站式服务。如今,越来越多的纳税人享受到了自助办税的便利。为了方便群众,助推“互联网+税务”发展,办税大厅还实现了5G信号全覆盖,联通全厅8台智能办税设备、7台外网电脑及1台定额发票发售终端可分流办税服务厅发票代开业务60%以上、其他涉税业务80%以上、发票领购业务90%以上。5G智慧税务大厅试运行至今,已开具增值税专用发票5482组,累计领用人数322人次;开具增值税普通发票25305组,累计受众人数1125人次。11/17
- 辽宁丹东东港市:“归巢”夫妻携手助力乡村振兴随着东港市启动“归巢行动”,吸引了不少大学生回村任职,反哺家乡。在长山镇,就有一对夫妻双双“归巢”,在乡村振兴的路上携手同行。孙晓晨的老家在铁岭,2017年嫁到东港市长山镇,2020年,在长山镇招募第一批归巢大学生时踊跃报名,以优异的成绩成为金马村的归巢大学生,并成为该村最年轻的村干部。年轻人朝气蓬勃,活跃的思维和创新的方法让村里的工作有了新思路。在协助村两委完成村里日常工作的同时,她还经常下村走访了解百姓生活,努力学习专业技术,通过查阅资料和咨询专业人士,对村民种植方面一些专业性较强的问题予以解答。在孙晓晨的带动下,她的丈夫马小闯也积极投身助力乡村振兴的行列,成为长山镇柞木山村第二批归巢大学生。夫妻二人进村工作后,除日常生活外,平时交流沟通最多的就是村里的大事小情。他们一起研究各类乡村振兴的成功案例,从中汲取经验,学习创新做法,为村集体经济的发展建言献策。通过平时交流和日常走访,小两口对各自所在村中有困难的家庭进行一对一帮扶,协调各类补贴和专项资金,帮助百姓解决问题和困难;积极为村里文化建设出谋划策,结合村党建工作开展文艺演出、秧歌比赛、参观抗美援朝纪念馆等一系列丰富多彩的娱乐活动;利用业余时间,为村两委成员和村里老人培训普及电脑、手机使用知识,提升了村民的办事效率。“乡土的情谊,青春的奋斗”,是马小闯、孙晓晨夫妻俩对“归巢大学生”这一身份的认知和追求,在相互理解、相互支持的共同经历中,他们的人生又多了一个美好的话题,增添一方不同寻常的美丽风景,更为东港的乡村振兴贡献出自己的一份力量。11/17
- 辽宁东港:创建国家级水产养殖示范区通过省级验收11月12日,辽宁省农业农村厅验收专家组对东港市创建国家级水产健康养殖和生态养殖示范区工作进行现场验收。专家组对东港市的创建工作给予高度评价,一致同意通过验收。2019年以来,东港市以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为引领,以健康养殖、保护资源、做强产业为方向,积极开展国家级水产健康养殖和生态养殖示范区创建工作,建立核心养殖示范区总面积达124533亩,全部实行标准化生产,企业、“企业+农户”、合作社等规模化经营养殖面积达70.8万亩,占全域养殖总面积的67.4%以上。经过创建,东港市水产增养殖业健康发展,生态效益显著。海水池塘生态健康养殖模式实现了渔业经济、生态和社会效益和谐共赢,海洋牧场建设进一步改善了近海生态环境。2020年,全市养殖总面积达105万亩,养殖总产量为46.61万吨,实现产值50.04亿元。以“东港杂色蛤”“东港大黄蚬”“东港梭子蟹”三个国家地理标志为基础,全市水产加工企业注重品牌和质量建设,实现了由粗放型向精深型发展。2019年,东港市被中国水产与加工流通协会授予“中国贝(蛤)都”称号;2020年,东港杂色蛤、东港大黄蚬通过绿色认证;2021年,鸭绿江口菲律宾蛤仔获MSC可持续认证。11/17
- 辽宁东港市合隆满族乡:秋游采摘助农增收今年,辽宁东港市合隆满族乡合隆村的苹果喜获丰收。然而,苹果外销渠道不畅,果农一筹莫展。乡党委、政府了解这一情况后,结合“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组织机关、村党员干部通过网格群、微信朋友圈等平台,发动亲戚朋友优先购买滞销苹果,解果农燃眉之急,帮助果农增收。驻村“第一书记”陈智慧提出了“小手牵大手,提升宣传效果”的想法,主动联系丹东市幼儿园中、大班孩子走进果园秋游,让孩子们在活动过程中亲近大自然,学习农业生产知识,提高团队协作意识。通过系列宣传推介活动,滞销苹果逐渐打开了销路,许多周边群众纷纷来到果园采摘。“我们还将想办法扩大宣传,吸引更多游客到村里果园采摘、购买,帮助果农拓宽销售渠道,减少损失,增加收入。”乡党委有关负责人说。11/16
- 辽宁丹东:东港草莓亮相亚洲果蔬产业博览会11月9日至11日,第十四届iFresh亚洲果蔬产业博览会在上海新国际博览中心隆重举行。在东港市农业农村局的支持下,东港市草莓协会携丹东市圣野浆果专业合作社、丹东丹盛草莓港集团有限公司、丹东玖玖农业有限公司、东港市永刚绿蔬果蔬专业合作社、东港市淘普果蔬种植专业合作社、东港市优禾源鲜果专业合作社6家会员单位组成“东港草莓”展团参加此次博览会。本次博览会,东港草莓展团展位近百余平方米,精心设计了体现东港草莓特点的装修展示风格,共接待采购商和水果行业内人员400余人,观众3000余人。在由东港市农业农村局、东港市乡村振兴局主办,东港市草莓协会承办的中国草莓第一县“东港草莓推介会”上,东港市草莓协会会长马廷东向全国各地的采购商全面推介东港草莓,参展单位分别推荐了各自企业和产品。本次展会,共达成意向采购金额近5000万元,取得了显著效果。在此期间,在“品质大比拼,寻找儿时好味道品质大赛”中,东港草莓展团选送的6个样品取得了囊括前六名的好成绩,获得“草莓之星”称号;东港市草莓协会获得大会“最佳组织奖”;东港草莓展团获得“最佳人气奖”;“东港草莓”入选2021年度受市场欢迎果品区域公用品牌百强榜。11/16
- 丹东市总工会两手抓为“新字号”企业赋能创效“大家根据生产的情况,再做一次成分分析。”11月8日,在丹东东港市前阳镇的辽宁精化科技有限公司内,李晓华和几名员工正聚精会神地看着装满五颜六色染剂的若干玻璃器皿,大家边检测边记录数据。“这是工作室研发出的染剂,如今已经投入生产,我们会继续根据数据分析进行产品改良。”李晓华说。在丹东市总工会的大力支持下,该公司成立了以李晓华名字命名的职工创新工作室,工作室成立以来,成果不断,创效不停。创新工作室成员进行技术创新。(来源:东港市总工会)创新推动发展,科技才能兴国。在丹东,像这样以创新助力企业发展的劳模和职工创新工作室不在少数。丹东市总工会劳动和经济工作部部长王宏涛告诉记者,丹东是轻工业城市,科技型的“新字号”企业居多,面对“新字号”企业对创新研发工作重视程度不足、创新体系较弱等问题,丹东市总工会积极探索和完善职工创新创效工作体系,以培育创建劳模(职工)创新工作室和职工职业技能培训基地为抓手,全力打造创新工作平台,持续激发职工创新热情和创效活力。“两年前,工作室研发的一种染剂中间体投入生产,如今已经创效千万元以上。”李晓华表示,如今工作室正在进行着一种染剂和一种染剂中间体的研发,其成果也已投入生产。“具体创效数字,确实不少,暂时保密。”李晓华笑着说。创新驱动,人才为先,抓创新首先要强人才。丹东市总工会培育的众多职工职业技能培训基地,为企业发展和城市振兴源源不断输送技术人才。雷击浪涌发生器、多功能继电保护测试装置、高频噪声发生器……走进丹东华通测控有限公司职工职业技能培训基地,最醒目的就是各类培训器材。“舍得投入,才有产出。”公司工会主席刘伟告诉记者,在丹东市总及各级工会的支持下,公司共投入资金100余万元建立了培训基地。培训基地现有兼职培训讲师10人,都是公司工程师级别,近3年来完成培训60余次,参加培训900余人次,这其中有很多学员已经成为了公司创新研发的骨干。唯创新者进,唯创新者强,唯创新者胜。王宏涛介绍,丹东市总工会已基本形成以企业创新驱动发展为主体、市场需求为导向,以省级、市级劳模(职工)创新工作室为支撑的创新体系。截至目前,培育创建100个省级、市级劳模(职工)创新工作室和7个职工职业技能培训基地,为企业带来直接经济效益3亿余元。11/15
- 辽宁丹东大川头镇:发展特色产业 拓宽致富门路11月10日,记者来到丹东宽甸大川头镇龙头村,看到一栋栋食用菌大棚整齐划一地排列在田间,在村党支部书记任祥军的带领下,走进其中一栋。“虽然棚里的香菇早就卖完了,但老百姓可没有时间‘猫冬’,都在为冬季发菌做准备。而冬季菌种培育技术特别难,对温度、光照、湿度有很高的要求。只有现在做好充足的准备,将来才会有更好的收成……”看着棚里忙碌的村民,任祥军满脸欣慰。在大川头镇,不仅龙头村的食用菌产业发展良好,其他村也不甘落后,相继干起了食用菌种植。大川头镇位于宽甸北部,近几年,该镇依托良好的生态优势、农业资源和便利的交通条件,做足做好山水文章,大力发展绿色环保型产业,最终选择了食用菌产业。大川头镇打造了龙头村、大川头村食用菌种植带,主要种植香菇、滑菇、木耳等,食用菌总量达到420万袋。其中,大川头村地栽木耳已达120余亩,2020年亩产值高达5万元。而龙头村则成立了食用菌合作社和菌种厂,成功带动全村六十户农户通过种植食用菌脱贫致富,还为全村近百名剩余劳动力提供了就业岗位。如今,龙头村已有食用菌钢构大棚50栋,初步形成了食用菌产业基地。除此之外,大川头镇还根据龙头村现有产业发展状况,新建了7栋暖棚用于食用菌基地冬季发菌,又建设200平方米的冷库储存菌棒。龙头村的村集体经济不断壮大,每年收入达18万元。大川头镇的食用菌产业发展并非一帆风顺。在发展前期,由于种植技术落后、香菇品种老化等问题,导致香菇的产量和品质都不尽如人意,一年忙活下来,种植户收入不高,很多种植户打起了“退堂鼓”。当地党委看在眼里,急在心上,积极想办法找对策。多次前往外地考察学习,成功引进了新品种香菇,并以龙头村为示范,顺利进行种植,取得了良好的收益。周边几个村子的农户看到后,纷纷跟着种起了食用菌。为了鼓励更多农户种植食用菌,大川头镇给予种植户们技术、销售、资金等方面的扶持。除了发展食用菌产业,大川头镇还鼓励百姓打破传统种植模式,克服以往单一种植玉米,只求温饱,不谋发展的旧思想、旧观念,积极发展山野菜种植、干浆果种植、中药材种植等特色产业。如今,全镇山野菜种植面积1500亩;以板栗、越冬梨、寒富苹果、树莓为主的干浆果种植面积2500亩;西洋参、玉竹等中药材种植面积4200亩……大川头镇还凭借紧临丹通高速公路和201国道的地理优势,打造农业观光线,发展农村休闲观光农业。通过大力发展特色产业,大川头镇实现了户户有产业,家家能增收的目标。下一步,该镇将继续加大资金投入力度,将食用菌、山野菜、中药材等产业做大做强,带动更多的村民增收致富,助力乡村振兴。11/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