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鸭绿江之窗
当前位置:首页 > 开放丹东
开放丹东
  • 辽宁东港市黄土坎镇:凝心聚力建设美丽乡村 狠抓项目推动振兴发展
    辽宁东港市黄土坎镇把学习习近平总书记“七一”重要讲话精神与党史学习教育结合起来,聚焦东港市第七次党代会奋斗目标,全力推动乡村振兴。镇党委书记雒萍说,将通过准确把握新发展阶段,深入贯彻新发展理念,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推动“十四五”时期高质量发展。狠抓学习,提素质、夯根基。坚持采取镇党政班子领学、村“两委”班子跟学、镇机关企事业单位党员集中学、其他党员分散自学的形式,深入学习习近平总书记“七一”重要讲话精神,推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往深里走、往实里走、往心里走,提高党员干部政治素质。同时,持续整顿“软弱涣散”基层党组织,着力提升基层党组织整体功能。突出重点,激活力、稳经济。坚持科学谋划重大项目,狠抓项目建设管理,推动镇域经济平稳健康运行。保障总投资2亿元的金光辉鸿精密电子制造(丹东)有限公司飞地项目落实落地,丹东沃泰农业科技有限公司、鸿林塑箱厂项目年底前进驻。凝心聚力,惠民生、增福祉。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战略,加大力度解决垃圾分类、农村改厕、污水处理、道路修建等民生问题,继续按照“一图二拆三改四清五化”发展思路,建设美丽宜居乡村。持续推进疫情防控工作,积极落实“双员双制”“六包一”制度,加快推进疫苗接种工作,全力构筑全民防疫屏障。
    08/19
  • 北黄海岸海蜇丰收!单个重15公斤
    今年,由于地区降水量、气温等自然条件适宜,东港市的海蜇养殖户迎来丰收季。8月12日6时,记者在东港市椅圈镇海蜇养殖户景仕辉的虾圈里看到,几十名工人已经到达虾圈附近准备开始一天的劳作,捕捞、初加工、装桶、上车,一系列流程快速完成。“今年的海蜇养殖情况非常好,不论是质量、重量,还是捕捞数量,都比往年要好,今天已经是今年的第4次捕捞,截至目前,今年的海蜇捕捞量已超过了6万公斤!”景仕辉说。8月是海蜇捕捞最繁忙的时候,上岸的海蜇个头普遍较大,很多重量都在10至15公斤。8月末和9月还将进行3次捕捞,预计将出产海蜇10万公斤。
    08/18
  • 辽宁东港市:为企业投资建设吃下“定心丸”
    “在去年疫情期间,前阳镇政府给予我们很多政策。建设当中,相关领导来施工现场走访,给予政策指导,还通过‘容缺开工’政策让我们能尽早开工。”近日,位于东港市前阳镇的辽宁鸿云智慧托盘有限公司总经理朱海涛介绍。辽宁鸿云智慧托盘项目是东港市首批纳入“容缺开工”清单的重点项目。在项目推进过程中,前阳镇积极协调东港市相关部门,提供全流程助企服务,通过盘活闲置土地、强化“银企对接”等措施解决企业用地、手续审批等问题,为企业省下大半年时间,保证了项目高速推进。今年以来,除推行“容缺开工”服务政策外,前阳镇还通过多举措优化营商环境,助推项目早签约、早开工、早达产。“在二期土地审批中,项目得到东港市政府和前阳镇政府大力支持,减少了审批手续等待时间。”丹东市润达农副产品二期建设项目方工作人员单海忠说。据了解,丹东市润达农副产品一期完成1.2亿元投资后,前阳镇相关部门了解到企业还有二期投资1.3亿元的建设计划,于是主动对接企业,协调简化土地审批手续,由过去的6个月到12个月的审批时限压缩为1个半月,确保项目早开工。前阳镇全力做好“亲商、安商”工作,为企业投资建设吃下“定心丸”。利用走访、座谈等方式,挖掘在建项目投资潜质,优化营商环境,树立良好的招商形象。与此同时,大力推进行政大厅标准化建设,公开办事流程和办理时限,落实政务服务“好差评”制度,接受企业和群众监督。并积极与东港市营商局对接,调出数据,坚持好评,将差评分门别类、总结整改。“栽好梧桐树,引得凤凰来。”一系列优化营商环境举措为招商引资和项目建设稳步推进保驾护航。今年上半年,前阳镇共实行“容缺审批”项目3个,招商引资到位资金9.9亿元,包括丹东铭程环保制品增资项目、年产100吨阿拉伯木聚糖项目等11个项目,涉及纸制品类、装备制造类、服装加工类等。丹东元一海产精制品有限公司4700吨水产品加工及综合利用项目、东港市宏达制药扩建项目等11个项目已完成签约。下一步,前阳镇将全力优化营商环境,围绕前阳纺织户外服装园区和精细化工园区,加大基础设施建设力度,提高园区承载能力,做好招商引资和项目全过程服务工作,掀起项目建设高潮。
    08/18
  • 腻害!是谁让东港水产品甲天下?
    近年来,东港市依托临海的资源优势,以水产品生产和加工为载体,大力打造水产品产业集群。该产业集群先后被辽宁省和商务部授予“辽宁省水海产品出口基地”“国家级水产品外贸转型升级专业性示范基地”。2018年,经过商务部再次评审,被授予“国家外贸转型升级基地”。目前,该基地已有水产品企业200多家,其中加工出口企业122家。2020年,该基地水产品企业进出口总额达到38亿元。东港市发展水海养殖业历史较早,从改革开放开始到现在,从最初简单的冷冻、冷藏到现在的种苗孵化、养殖、鲜活出口、深加工出口,已形成了公司+基地+农户生产模式。目前,东港市有冷冻加工为主的水产品加工企业200多家,其中有122家水产品企业拥有进出口经营权。规模以上龙头企业达52家,其中省级10家,市级42家。近几年,水产品加工企业还根据国际市场需求,加大了引进新加工技术和设备的力度,水产品从育苗、养殖、加工、销售形成了完整的产业链。产品主要出口到韩国、日本、美国、德国、意大利、澳大利亚、南非、新加坡等50多个国家和地区。“东港市水产品基地成功晋升为国家外贸转型升级基地,这是一块金字招牌,是价值连城的无形资产,对于东港市加快水产品加工行业的转型升级,提升外贸出口的档次和水平,增强对外的竞争力和吸引力,助推开放型经济向着更高层次发展,具有重要和深远的影响。”市商务局相关负责人表示。为了能够充分发挥国家外贸转型升级基地的带动作用,近年来,东港市大力推动品牌建设,利用东港水海产品相比于其他地区的品质优势,进一步扩大东港梭子蟹、东港大黄蚬、东港杂色蛤国家地理标志认证的影响力,利用各种国内外论坛、展览会、展销会、推介会、互联网等平台,宣传东港水海产品。同时,引导本市出口企业积极开展各类国际质量体系认证等,鼓励争创国家、省级名牌(商标),对于获得国外商标注册和产品认证的企业给予适当的奖励和政策支持。此外,东港市引导产学研结合,提高行业产品研发和创新能力。针对水产食品加工业存在的产品结构单调、经济附加值低和企业研发能力薄弱的问题,大力搭建平台和提供科研创新专项资金、技术补助经费,引导高校、研发机构和企业之间进行新产品研发以及生产技术创新合作,实现共赢。特别是充分发挥辽宁东港海洋经济发展院士专家工作站的作用,以及利用国内水产院校科研力量,开发出以东港特色水产品为原材料的保健食品、生物制品和小包装精加工的即食休闲食品,延长水产食品加工的产业链。从水产品产业集群到国家外贸转型升级基地,从注重产业发展速度优先到注重产品质量提升,东港市始终坚持发展是第一要务,积极推进水产品产业转型升级,大力培育新品牌、新产品,并以晋升国家外贸转型升级基地为契机,点燃水产品产业“助推器”,加速向着高质量发展之路迈进。记者/王洪满
    08/17
  • “五项改革”营造风清气正育人环境
    通过经常性开展谈话提醒、集体约谈,使咬耳扯袖、红脸出汗成为常态,不仅优化了干群关系,融洽了师生关系,也缓和了家校关系。今年5月以来,根据省、市纪委监委工作部署,振安区委、区纪委监委、区教育局党组、学校基层党组织“四级联动”,以振安区高级中学、第三十中学为试点单位,积极推进基层党风廉政建设“五项改革”成果向教育领域延伸拓展,开创了学校党风廉政建设新局面。强化配备“强基”破解纪检队伍缺位的短板针对学校纪检监察队伍力量薄弱等问题,区纪委监委会同区教育局党组制定《关于在振安区高级中学、第三十中学开展深化拓展“五项改革”成果延伸试点工作的实施方案》,成立校务监督委员会,完善学校纪检委员工作纪实等制度,规范监督流程。强化培训“固本”破解业务能力不强的短板对试点学校14名纪检委员、纪律监督员开展“任前培训”,明确工作职责、纪律要求,压实工作责任。区纪委监委业务骨干与学校纪检委员和纪律监督员结对,无缝对接纪检业务工作。组织学校基层党组织纪检委员参加专题培训班,理解把握工作要求,全面提升监督意识。强化载体“清源”破解主体责任不到位的短板区党委全力支持纪委开展工作,盯住末梢问题重点摸排,一通到底。推动形成区委、区纪委监委、区教育局党组、学校党组织“四级联动”工作模式。区纪委监委从“关键少数”抓起,在落实落细主体责任上下功夫,制定适用于学校基层党组织和党员、党员领导干部和监察对象的《学校基层党组织履行主体责任提醒谈话制度》,开展提醒谈话,做到防微杜渐。强化职责“精准”破解监督能力不强的短板区纪委监委结合学校行业特点,聚焦监督第一职责,组织制定《关于在振安区高级中学、第三十中学开展基层党风廉政建设“五抓五促”监督工作办法(试行)》,推动学校纪检组织发挥作用。两所学校党风廉政建设一次性补齐短板,确保“五项改革”成果落地生根,有力促进了教育教学和师德师风建设。记者/景媛媛
    08/17
  • 辽宁丹东:红豆杉下种蘑菇 林下经济添“新军”
    在丹东市,林下种植中药材并非稀奇事,近年来,丹东市凭借丰富的林地资源和优良的天然环境,很多乡镇大力发展林下种植玉竹、人参和其他中药材产业,不仅提高了林地资源的综合利用,同时也巩固拓展了脱贫攻坚成果,将林下经济培育成经济发展新的增长点及乡村振兴的有力支撑点。可是,红豆杉下种植猴头菇,却是第一次看见。8月7日,记者来到位于元宝区金山镇黑沟村的一家生态园,远远就看见满是红豆杉的山坡上,有两道黑色遮阳网顺山而上。走近掀开遮阳网,一个个菌棒排列整齐。“这些都是猴头菇的菌棒,第一茬猴头菇已经采收完毕,第二茬应该在十一前后能出。”生态园工作人员曾繁喜介绍说,红豆杉属于松柏类植物,按理说不应该出菌。4年前,他们对这片山坡进行土壤改良,栽植红豆杉后,发现林下竟然长出榛蘑和羊肚菌,这让他们萌生出林下套种猴头菇的想法。今年春天,他们在8年生的红豆杉林下试验摆放1000个猴头菇菌棒,第一茬收获200多公斤猴头菇。“通过今年的试种我们发现,红豆杉树下种植的猴头菇个头大,每朵重3两至5两。而且,我们把它送到权威部门检测,各项指标均优于大棚种植的猴头菇,与野生的不相上下。”曾繁喜开心地说,猴头菇在红豆杉下生长,相当于生长在野生环境里。而且,红豆杉的光合作用能力很强,可实现24小时增氧,为猴头菇生长提供足够的氧气。同时,红豆杉可以有效净化空气,吸收有毒气体,加上红豆杉下特有的湿度和温度也很适宜猴头菇的生长。“红豆杉林下套种猴头菇,效益非常可观。”生态园负责人介绍,猴头菇每年有两个收获季,分别在春天和秋天。一亩地可以栽植666棵红豆杉,放1万棒猴头菇,春天一茬可以采收两千多公斤猴头菇,一公斤猴头菇的销售价为200元,收益至少在4万元以上。到了秋天,还可以再采收一茬猴头菇,保守估算,一亩地仅猴头菇的年收益就在5万元以上,如果再加上红豆杉的收益,效益远远比其他浆果类作物高。更为可观的是,在红豆杉下种植猴头菇,劳动力成本非常低。因为猴头菇的生长期间不需要打药除草施肥,光照温度无需额外管控,只需配合水管完成水源补充,日常维护简单修剪一下红豆杉多余的枝叶即可。只在春季种植和采摘季需要雇工,其他无需投资。而且,一个菌棒只能长出一朵猴头菇,采摘也比草莓、蓝莓、软枣等浆果简单快捷得多。据了解,猴头菇是我国四大名菜(猴头、熊掌、燕窝、鱼翅)之一,因外表酷似毛毛躁躁的猴头而得名,可以药食两用。作为近几年保健食物的新星,猴头菇日渐受到消费者的青睐。然而,猴头菇的生长条件极为苛刻,对于温度、湿度、土壤、空气等都有严格的要求。因而,我国只有极少数地方实现了猴头菇人工种植。该生态园首创红豆杉林下种植猴头菇的方法,利用红豆杉林的自然条件为猴头菇提供适宜的生长环境,实现了不打药的有机种植。“菌棒是猴头菇生长的土壤,这些菌棒是用红豆杉枝叶、树皮及其他物质制成的,我们将菌丝接种在特质的菌棒上,再把菌棒拿到红豆杉树下。你看,春天摆放的1000个菌棒依旧摆放在树下,我们没有任何打理,就想看看第二茬能出多少菇。”曾繁喜说,这几天,秋季需要的菌棒正在加紧制作中,他们将种植5万棒猴头菇。目前,该生态园已经把红豆杉林下生长的猴头菇申报国家专利产品,正在申报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下一步,我们要尝试一个菌棒出两朵菇,提高产量。”曾繁喜说,在后续的工作中,生态园将与企业和科研院校加强合作,进一步扩大红豆杉林下猴头菇的产业规模。同时,深化猴头菇深加工能力,完善整条产业链条,让这项产业成为丹东继草莓、蓝莓、软枣等之后又一助力乡村振兴的特色产业。
    08/17
  • 观摩+交流+实践,这个活动够“燃”
    按照全市推进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建设工作会议部署要求,8月13日,市委宣传部、市文明办举办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所、站)规范化建设暨全国文明城市创建实地点位观摩培训活动。振安区、振兴区、元宝区及高新区文明办、党群工作部、文明实践中心、所、站相关工作人员参加观摩活动。观摩团成员先后来到振安区鸭绿江街道新时代文明实践所、振兴区永昌街道宾馆社区新时代文明实践站、元宝区兴东街道泰美社区新时代文明实践站和元宝区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通过观摩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所、站)建设情况,现场讲解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所、站)规范化建设内容及全国文明城市创建实地点位内容,学习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试点建设经验。建设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所、站),是作出的重大部署,是打通宣传群众、教育群众、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的重大举措。近年来,我市强化顶层设计,整合阵地资源,科学谋划部署,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试点建设特色鲜明,成效初显。鸭绿江街道新时代文明实践所建立了理论宣讲、教育服务、文化服务、科技与科普服务和体育建设服务“五大平台”,让志愿服务团队和志愿者成为群众需求收集员、理论宣讲员、政策解说员、民生联络员、活动带路员,让为民服务、理论宣传和思想教育更接地气、更有活力、更有温度。宾馆社区新时代文明实践站创新服务方式,成立志愿服务“五色帆”舰队,红帆、蓝帆、金帆、紫帆、绿帆分别代表宣讲教育、平安卫士、联合助梦、爱心使者、环保达人五个志愿团队,居民可以享受到志愿服务点单台点单、文明实践站接单、服务结束后居民评单的“私人订制”服务。通过观摩学习,观摩团成员对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所、站)规范化建设有了更深了解,纷纷表示,将认真消化吸收先进经验,结合各自实际,创新方式方法,用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和思想道德牢牢占领思想文化阵地,动员和激励广大群众积极投身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推动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所、站)建设再上新台阶。
    08/16
  • 辽宁丹东:电商平台助农增收致富
    “基地直供的新鲜蓝莓、松茸、大榛子……这些咱当地特色农产品,通过电商平台销往全国多地,让老百姓都吃到新鲜的山珍。”8月8日,看着一辆辆满载农产品的车辆驶出基地,党旗红宽甸电商产业扶贫联盟相关负责人孙秀梅说,扶贫联盟通过践行“五位一体”模式,引导农户发展特色产业,打造出宽甸安族自治县地产扶贫品牌“品味宽甸”,提高了宽甸扶贫农副产品的知名度。党旗红宽甸电商产业扶贫联盟成立于2017年11月。孙秀梅带领团队围绕“一县一业,一村一品”的产业格局,提出品味宽甸山水、品味宽甸满族文化、品味宽甸特色特产的理念,打造出“品味宽甸”区域公共扶贫品牌。创建之初,她便找专业公司为品牌做了符合心中形象的完整VI设计,之后陆续推出了品味宽甸——蓝莓、蓝莓酒、蓝莓蜂蜜、蓝莓干;品味宽甸——蛙子沟鸭蛋;品味宽甸——牛毛坞香菇;品味宽甸——台沟草莓;品味宽甸——干沟鸡;品味宽甸——百家扶贫蛋;品味宽甸——寿乡蓝莓等20多个扶贫品牌产品。“今年,为了更好地壮大集体经济,带动村民致富,联盟充分调动基层党组织、企业、致富能手包括合作社和农场主等各方积极性,协调好生产关系,凝心聚力做大做优做强宽甸特色产业。”孙秀梅说,结合宽甸产业实际,联盟优选宽甸在全国区域的优势产业,例如蓝莓、中草药等,同时将宽甸特色产业,如燕红桃、石柱参、食用菌等,围绕选定产业,做好全产业链规划,依托科技优化全产业链服务,做好引种苗,管理规范、市场营销、产品加工等全产业链装备及科技人才支撑,做好宽甸农业品牌打造,做好旅游和农业结合。与此同时,依托互联网思维创新发展模式,践行“五位一体”模式,即党支部+企业+致富能手(农场主、合作社等)+农户+贫困户,五方合力,通过搭平台、重科技、强管理、促融合、创品牌、拓市场等手段实现共赢发展。在此基础上,电商平台依靠科技做好品种引进、孵化推广等服务,依托互联网大数据强化全产业链条管理,提质增效服务,整合资源做好产业全产业链融合发展。并且指导致富能手管好第一产业,带动农户发展。“品味宽甸”是丹东市创新扶贫模式的成果之一。以“品味宽甸”“满乡印象”等电商品牌为牵引,抓产品宣传,促品牌营销,线上线下互动运作,不断涌现出“宽甸石柱参”“河口燕红桃”等一批农特产品电商品牌,带动本地中华蜂蜜、食用菌等农产品走出大山,销往全国各地。丹东市扶贫办相关负责人介绍,去年,“满乡印象”“品味宽甸”等电商企业销售收入达到1260万元,直接带动2200多人口销售农产品,人均增收2000多元。去年9月,国家发改委择优遴选并向社会各界公开推介的50个消费扶贫优秀典型案例中,宽甸“借力电商谋新路消费扶贫开新篇”是辽宁省唯一入选案例。凤城市蓝旗镇成立农业产业化电商扶贫协会党支部,实现“党建+电商”融合发展,在党支部带动下,引导贫困群众从思想上“摘帽子”,培养电商销售人才,发展“订单式”农业,使农产品从田间地头直通“网上店铺”。去年,销售板栗700多吨,草莓300吨,销售总额2000余万元,带动全镇229名贫困户脱贫增收。
    08/13
  • 辽宁丹东:持续深化“证照分离”改革全覆盖工作
    自2021年7月1日起,丹东市在全市范围内实施涉企经营许可事项全覆盖清单管理,按照直接取消审批、审批改为备案、实行告知承诺、优化审批服务等四种方式分类推进审批制度改革,进一步激发市场主体发展活力,以更大的力度实施照后减证和简化审批,降低企业办事负担,释放创新创业热情。开展“证照分离”改革,是落实党中央、国务院重大决策部署,深化“放管服”改革、优化营商环境的重要举措,目的是为了建立简约高效、公正透明、宽进严管的行业准营规则,大幅提高市场主体办事的便利度和可预期性。实施涉企经营许可事项全覆盖清单管理,将所有涉企经营许可事项全部纳入清单管理,清单之外“非禁即入”,企业可以自主开展经营活动。强化改革系统集成和系统配套。梳理规范企业经营范围,为企业照后办证提供精准指引。及时将企业登记信息推送到行业主管部门并纳入监管,加强电子证照的归集、共享和应用,在权限范围内探索更大力度的改革举措。把创新和监管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严格落实“放管结合、并重”的要求,进一步厘清监管职责,要求各地区和主管部门根据涉企经营许可事项分类明确的事中事后监管措施,结合行业特点完善监管方法,明确监管责任主体,确保放得开、接得住、管得好。下一步,丹东市市场监管局将继续扎实做好深化“证照分离”改革的各项工作,确保实现改革目标,持续优化营商环境,让广大企业切实享受到改革红利。
    08/12
  • 辽宁丹东:持续推进企业简易注销 促进市场主体“新陈代谢”
    近年来,丹东市市场监管局持续推进企业简易注销,促进市场主体“新陈代谢”,市场准入门槛不断降低,登记便利化水平不断提高,极大地激发了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活力。据了解,伴随着市场准入的高效便捷,“准入易、退出难”问题越发引人关注。我市自2015年成为辽宁省企业简易注销改革试点地区以来,持续推进企业简易注销改革,不断促进市场主体“新陈代谢”。扩大简易注销适用范围,逐步将适用企业简易注销登记的范围拓展至未开展经营活动、未发生债权债务或已将债权债务清算完结的各类内外资企业及其分支机构,农民专业合作社及其分支机构,参照适用企业简易注销登记程序。减少简易注销申请材料。申请简易注销登记的市场主体,只需提交《申请书》《指定代表或者共同委托代理人授权委托书》《承诺书》和营业执照正、副本即可申请办理注销登记。压缩简易注销公告时间。将企业简易注销登记公告时间由45天(自然日)压缩为20天(自然日),公告期届满后30天(自然日)内,企业向登记机关申请注销登记。建立简易注销容错机制。发布简易注销公告的企业在申请简易注销登记前,可撤回简易注销公告一次,并可二次依程序申请简易注销登记。未能在公告期结束后规定期限内向登记机关提交简易注销申请的,可二次依程序申请简易注销登记。全面推行企业简易注销登记改革是进一步优化营商环境的重要举措,也是深化商事制度改革、提升市场主体登记便利化水平的重要内容,有助于提高政府效能,提升市场退出效率,减少企业退出市场时各项制度性成本,对于持续激发市场活力,释放改革红利具有重要意义。今年以来,全地区共办理企业简易注销登记924户,比上年同期增长32%。
    08/12